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衔接

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衔接

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衔接随着初中生即将进入高中学习阶段,语文学科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初中的语文课程将所有学习内容进行了深度整合,涵盖了语法、写作、阅读和文学等方面,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高中语文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质的熏陶,这就需要初中与高中的语文课程进行衔接。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初中与高中语文的衔接。

一、句型转化和写作首先,在初中语文中,学生需要经常进行句子的转化练习,如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等。

这些练习不仅养成了学生的语感和语法感,也使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正确的语法技巧。

而在高中语文中,写作更加注重表达的准确和具体,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修辞和韵律技巧,比如以句子为单位切入,句法紧凑通顺,内容丰富具体等。

这就需要初中的句型转化练习与高中的写作技巧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运用灵活多变的语法技巧,表达更加准确和生动的内容。

二、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其次,在初中语文中,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类别的文章,并进行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

初中语文课程重视文章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从字面和背后深层次的思想内涵进行阅读,因此学生需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并且进行评论和批判。

而在高中语文中,学生需要更高阶的文学鉴赏能力,对文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进行深入剖析。

学生需要自主进行思考和分析,并根据自己的认知和解读作出理性的评价和判断。

因此,初中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与高中的文学批评紧密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文学作品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三、写作内容与素材第三,初中语文课程更加注重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章结构。

初中学生需要掌握学科知识并能够把知识转化成文字,形成独特的文章风格。

而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学生需要更广泛的文学知识和体验素材。

可以收集各种人物,事件,流派,定位等知识,从中提取诗文中的共性和个性,修炼自己的内心,树立自己的风格。

因此,初中的写作训练对于学生以后的文学素材积累和创作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程(全)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程(全)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程(全)1. 引言此教程旨在帮助初中生和高中生顺利衔接语文研究,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过渡并取得好成绩。

本文档将提供一些简单但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 听力和口语2.1. 听力初高中语文衔接的第一步是提高听力能力。

学生应该经常进行听力练,包括听录音和参加听力考试。

这有助于他们在高中时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并更好地应对听力考试。

2.2. 口语良好的口语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研究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口语练,包括与同学进行对话、朗读、演讲等活动。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 阅读和理解3.1. 阅读培养阅读惯对学生的语文研究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每天阅读一定量的中文书籍、文章和新闻,以扩大词汇量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2. 理解理解阅读材料的能力是学生语文研究的关键。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各种阅读技巧,例如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和推断作者意图。

这将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4. 写作和作文4.1. 写作技巧学会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对学生的语文研究非常有帮助。

学生应该研究如何合理地组织文章结构、使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4.2. 作文练积累作文经验对学生的语文研究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定期进行作文练,包括议论文、叙事文、说明文等不同类型的作文。

这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通过培养听力和口语能力,发展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提高写作和作文技巧,初中生和高中生可以顺利衔接语文研究并取得好成绩。

本教程提供的简单策略和方法将帮助他们在语文研究中取得成功。

以上是初高中语文衔接教程的概要,希望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初高中知识衔接》 课件 (共52张PPT)

高一语文《初高中知识衔接》 课件 (共52张PPT)

• 1、简直( )2、关于( )3、顿时( )4、以及( )5、 罢了( )6、假如( )7、曾经( )8、屡次( )9、所以 ( )10、极为( )11、索性( )12、虽然( )13、根据 ( )14、一再( )15、着( )
• 16、其实( )17、自从( )18、对于( )19、立刻( )20、被 ( )21、即使( )

)27、成功( )31、怀疑( )35、拘束( )39、多少( )42、决定( )46、失望( )50、伟大( )28、坚决( )32、使用( )36、这里( )40、兴趣( )43、决心( )47、亲切( ) )29、坚持( )33、效用( )37、热爱( ) )44、那些( )48、限度( ) ) ) ) )
• B、当他把这件事情告诉我的时候,我同样感到很吃惊的。 • C、只有2009年中考这一次,王伟光才比刘平多考了16分。
• D、这铁一般的事实,给了昔日侵略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 • • • • • • • • • • • • • • • • •
4、关于下列加点的词词性判断叙述正确的一项( ) (1)刚进高中,他就立志要考上他最理想的北京大学。 (2)每个人都应该有他自己的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 (3) 我们认为这种处理办法代表了大部分同学的意见。 (4) 这次学生会主席的选举需要每班派出10名学生当代表。 A、(1)和(2)词性相同,(3)和(4)词性不同 B、(1)和(2)词性不同,(3)和(4)词性相同 C、(1)和(3)词性不同,(2)和(4)词性相同 D、(1)(2)(3)(4)词性都不同 5、关于下列加点的词词性判断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1)你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先要端正学习态度。 (2)自从他改掉那些毛病以后,他每天上课都坐得很端正。 (3) 从那以后,他在家一直很规矩。 (4) 针对2008年许多基金公司明星经理跳槽的事,有识之士呼吁要对此事立个规矩。 A、(1)和(2)词性相同,(3)和(4)词性不同 B、(1)和(2)词性不同,(3)和(4)词性相同 C、(1)和(2)词性不同,(3)和(4)词性不同 D、(1)和(2)词性相同,(3)和(4)词性相同

语文初高中衔接知识点总结

语文初高中衔接知识点总结

语文初高中衔接知识点总结一、初中语文知识点回顾1. 修辞手法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一些修辞手法的基本知识,比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丰富语言,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2. 文学常识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还了解了一些文学常识,比如古代文学名著、文学家、作家等。

这些文学常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并对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古诗文鉴赏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了一些古代诗词文学作品,并进行了相应的鉴赏。

这些古诗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对文学的兴趣和了解。

4. 作文写作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作文写作技巧,比如写人、写景、写事等。

这些写作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以上就是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知识点回顾,这些知识点为学生高中语文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初中与高中语文知识点衔接1. 修辞手法的深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一些修辞手法的基本知识,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修辞手法,了解更多的修辞手法并掌握其运用技巧。

比如高中学生需要学习更复杂的修辞手法,比如对比、借代、照应等,以及这些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场景和表现形式。

2. 文学常识的扩展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扩展自己的文学常识面,了解更多的文学名著、文学家、作家以及其文学风格、成就和影响。

高中学生还需要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比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3. 古诗文鉴赏的深化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接触了一些古代诗词文学作品,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化古诗文鉴赏的学习,了解更多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古代诗词文学作品,并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的鉴赏和分析,例如《庐山谣》、《黄鹤楼》、《桃花源记》等。

4. 作文写作的进阶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作文写作技巧,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作文写作水平,学会更多的写作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写作技巧,使自己的作文更加丰富、生动、深刻。

2024年初高中语文衔接:学习方法指导+课件

2024年初高中语文衔接:学习方法指导+课件

四、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6)练,一是通过练习,巩固提高所学知识,及时查 漏补缺。练习时认真对待,规范答题,及时整理笔记。二 是勤练笔,认真对待每次习作,老师批改后要认真修改, 不断完善。
语文学习要讲究方法,希望大家牢记六字诀,结合个 人情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踏踏实实为语文学习 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为后期的学习提 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后,祝愿大家在高中阶段能学有所 得、学有所成。
四、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二、牢记“听、说、读、写、思、练”六字诀 (2)说,一是上课要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讨论、 多和人交流看法。二是要多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懂就问。 三是积极参加朗诵、演讲、辩论等活动,提高表达能力。
四、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二、牢记“听、说、读、写、思、练”六字诀 (3)读,一是读背课内要求熟记的内容,大声读出, 有利于理解和记忆。二是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名著、报刊 等,拓宽视野、丰富情感。
二、高中语文的变化及要求
变化之一,教学内容加深了。从教材看,初中学的 是一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高中学的是复杂的记 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从教学要求看,学习的内容也 明显加深了。如议论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三要 “能把握文章阐述的观点,了解论证方法,领会语言的 严密性”,而到高中则要求“能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 点,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
四、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四、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一、课堂学习“三步走” (1)主动预习 提前阅读将学课文甚至了解该单元其他课文内容,确 立课堂学习目标。对于文言文单元,要求熟读课文,动手 圈点勾画,旁批疑难点。
四、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一、课堂学习“三步走” (2)专心听讲 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听课要 眼到、手到、心到,要跟随老师思路,作好笔记。只有在 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可能 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关于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 PPT课件 图文

关于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 PPT课件 图文

15.文学作品阅读(大阅读)。 从选文上看,一般选择文质兼美的叙事类散
文,选文要有时代特色,思想内容“真、善、美 ”,以名家作品为最佳,大阅读高达16分,此题 能考查除语文学习的综合素养,也最能拉开分值 。
大阅读的命题点主要包括①语意理解包括词 语理解和句子理解; ②概括段意 ③筛选整合信 息 ④作者的感情态度;⑤文章结构;⑥中心思
关于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
一、命题的着力点
1.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强调 知识把握的准确性。 2.考查初中学生,应具有的学科素养,如:对语 言的敏感度、思维品质、最终呈现出的语言组织 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3.使那些会学习,能学懂语文的学生拿高分。
4.所考查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源自课堂教 学。试题在课外,能力出自课内,向课 堂教学要成绩,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尽量考出学生的人文底蕴,主要是指 阅读量和思想高度。
课标中的“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7.压缩语段。 最近两年都是概括新闻要点,提取
的要点主要是“谁”“做了什么”。提 醒人家注意的是,第7题可能是最具有 变化的题,“语言运用 ”题可选的范 围很大,这只是其中之一。
8.仿写。 这道题会比较稳定,因为高考此题
也稳定。此题重点在审题,答题要点都 在题干上,主要是三点:话题、句式、 修辞手法。
中前四个方面是语法结构的问题。后 两个方面是逻辑事理的问题。病句的 解题一是“语感审读”,一是“提取 主干”,一是“逻辑分析”。
5.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是文化底蕴的一部分,
要记得牢固,防止时间错位和张冠李 戴,所考的内容是识记中外重要作家 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 识。
6.名句名篇。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所考内容为
4.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 底蕴

初升高语文“知识衔接+精讲精练”一本通 衔接课堂12 文言文之实词

初升高语文“知识衔接+精讲精练”一本通 衔接课堂12 文言文之实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精
竭虑。殚、竭:尽.(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
赵奢之伦制其兵—— 类。伦:类.(形容不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
不伦不
夫晋,何厌之有—— 厌:同“餍”,满足。
贪得无厌。
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教导、指导。
诲人不倦。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长治久安 治:安定,太平 。
请解析下面黄色的字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 商贩,贸籴粮食。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
解答:籴——买进粮食(翻译:郡中不产粮食,而海
里出产珠宝,同交阯连接,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粜(tiào) ——卖出粮食
第一招 :形旁推断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 意的功能。“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 的条件。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第三招 :教材推断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 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 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 词义问题。教材中学过的典型的实词意义要 及时积累、灵活运用,迁移到课外。
2、上欲封昙首等,……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 (灾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提宾标 志)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报效)其毫露(微 薄之力),岂可因(趁)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
欲私臣,当(面对)如直史(正直的史官)何(如…
何)?”上不能夺(改变),故封事遂寝。 《宋书·王昙首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偏爱、偏私)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
用连词“和”、“或”、“并且”等连接,有的 不用。
如: 老师和同学(名+名) 调查研究(动+动) 培养和提高 庄严肃穆(形+形) 我和你(代+代) 四面八方(数量+数量)
又如: 万紫千红、理直气壮、
丰功伟绩、是非黑白等。
②偏正短语,词和词按修饰、限制、 补充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定语或状语加 中心词组成。
引狼入室、请君入瓮、引人入胜、使羊将狼、放虎归山等。
• ⑩特殊短语:
• (1.“所”字短语。如所讲的、所见、所想、所 不愿看到的等;
• (2.“的”字短语。如我们的、看见的、婆婆妈 妈的、匪夷所思的等;
• (3.能愿短语。如能看见、会说话、愿意听命、 可以出发、宁可缺席等;
• (4.数量短语。由数词和量词组合成的短语,如 一群、一条、一箩筐、两趟、四十年。
(3.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 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并列连词: 和、跟、与、同、及等。 承接连词: 至于、说到、此外、如、比方等 转折连词: 却、只是、不料、岂知等。 因果连词: 因为、由于、因此、以致等。 选择连词: 或、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连词: 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等 让步连词: 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④动(形)补短语,词和词按照补充关系 构成的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和对动词或形容词
补充说明的词(补)两部分组成的短语。“述”在前, “补”在后,两者之间有的用助词“得”连接, 有的不用。
看〈明白〉、想得〈太多〉、害怕 得要命、送出去、住一宿、说两句;
红得发紫、好得很、 傻呆了、漂 亮极了
⑤主谓短语,词和词按照陈述关 系构成的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
• 名词性词语有时也可以做谓语,但比较少见,且有一 定的条件限制,例如: ①明天清明节。 ②她大眼睛,红脸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
一、先补习基本的语法知识,便于学生理解
文言特殊的语言现象
(一)词的构成:
1、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每个语素都表示一定的意义。

单音节语素:天、地、日、月
双音节语素:惆怅、苗条、芙蓉、吉普
多音节语素:哈尔滨、可口可乐。

词:由语素构成,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单纯词:花、草、傍徨、伶俐、蚂蚁
2、合成词:
并列式:道路、辛苦、追赶、开关
偏正式:红花、绿树、雪白、实干
支配式:开荒、种地、治病、救人
陈述式:花开、花落、年轻、日食
附加式:老虎、阿姨、队员、绿化
名量式:花朵、人口、布匹、书本
重叠式:爸爸、星星、哥哥、姐姐
应该重点掌握并列式、偏正式、支配式、陈述式这几种构词类型,便于推断词义。

(二)短语的构成:
并列式:改革开放、雄伟壮丽、求全责备
偏正式:大连人、完全相信、美好生活、在家学习
动宾式:热爱工作、做作业、
主谓式: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后补短语:红得发紫、好极了、
方位短语:大树下面、学校东边
的字短语:你的、年长的、爱唱的
能愿短语:会跳舞、能弹琴
连动短语:去操场锻炼
趋向短语:唱起来、走过去
兼语短语:让他去、请人来
介宾短语:在新的岗位上、
双宾短语: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并列式、动宾式、主谓式、偏正式短语和能愿短语应重点掌握,便于推断词义。

(三)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具有一定的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据用途和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我们重点了解单句知识,学会划分句子成分。

主谓句:
1、主谓谓语句:他‖态度和蔼。

2、双宾语:我‖给他一本书
3、连动句:她‖收完作业就给老师送去了
4、兼语句:大家‖〔都〕选他当班长,“他”既是“选”的宾语,同时又充当“当”的主语。

5、名词谓语句:今天‖星期二。

其实文言文中这样的句子很多,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刘备天下枭雄。

前一句去掉者也,就更明显了;而后一句就是一模一样。

掌握了这一语法知识,理解并掌握古汉语中的判断句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非主谓句:上课了。

快。

走。

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是语文学习之必需,更是学习古汉语尤其是解决古汉语中特殊语言现象的钥匙。

只有掌握了这把钥匙才能灵活解决古汉语问题。

二、联系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运用语法知识加以判断,以增强学生对词法、句法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其判断词类活用的能力。

练习:判断下列成语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南.征北.战、星.罗棋.布、蚕.食鲸.吞、虎.踞龙.盘、破.釜沉.舟、兴.风作.浪、富.国强.兵、争先.恐后.、好高.骛远.、精.兵简.政、惊.心动.魄、既往不咎.、莫名.其妙、不翼.而飞
运用语法知识解析如下:
(1)南征北战:并列短语,〔南〕征︱〔北〕战,征、战都是动词,作谓语,南、北都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起限制作用。

(2)星罗棋布:并列短语,〔星〕罗︱〔棋〕布,“罗”和“布”是罗列和排布的意思,都是动词,“星”和“棋”都是名词作状语起修饰作用,像星星一样、像棋子一样。

以此类推可判断出蚕.食鲸.吞、虎.踞龙.盘中的加点词也都是名词作状语
(3)破釜沉舟,并列短语。

“釜”和“舟”是名词受“破”和“沉”支配,这个短语的主语是人,由此可知破的是釜、沉的是舟;而釜
和舟都是在外力(人)的作用下破或沉的,所以“破”和“沉”都是使动用法。

从语义来看,凡使动用法,动作都是受事宾语在外力作用下发出的,状态都是在外力作用下而具有的。

以此类推,兴.风作.浪、富.国强.兵、精.兵简.政、惊.心动.魄、健全
..组织中加点词也都是使动用法。

(4)争先恐后,并列短语。

“先”“后”本是表示方位的名词,但在短语中受到“争”和“恐”的限制。

“争”是争着的意思,副词;“恐”是唯恐之意,也是动词。

所以“先”“后”这两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5)好高骛远,并列短语,“骛”是动词,追求之意。

由此可推知“好”亦是动词,动词支配名词,所以“高远”这两个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6)既往不咎,“不”是否定副词,只能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但“咎”,如理解为形容词,语义不通,所以就只能活用为动词。

(7)莫名其妙、不翼而飞,这两个成语中的“莫”和“不”都是否定副词,副词只能限
制动词或形容词,但“名”和“翼”本身是名词,不能活用为形容词,所以只能活用为动词。

通过上述练习和解析,学生会逐渐理解并学会运用词法知识去判断词类活用。

三、回忆初中学过的文言文特殊的语言现象,运用语法知识判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在巩固所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运用语法知识判断词类活用的能力,增强文言语感。

不蔓.不枝.失期,法.皆斩
叩石垦壤,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将军身披坚.执锐.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
..尉
春风又绿.江南岸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