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

第一讲初高中语文的区别及应对策略

考情分析

一、中考考试能力要求

中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欣赏感受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一)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二)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三)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四)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五)欣赏感受:指对阅读材料中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描写,优美精辟语言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但均以《大纲》为依据,在《大纲》所要求的能力范围之内(渗透新课标精神)。

二、高考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一)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二)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三)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四)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五)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六)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学情分析

一、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区别

语文学习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始终。从我们会听人讲话,与人交流开始,我们就在学习或运用语文了。进入学校之后,语文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语音、字词等练习成了小学语文课永远的作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加,学习阶段的提升,语文学习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到了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更加突出。

与初中语文学习相比较,高中语文学习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包含的学习内容又非常丰富,作家作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等,都在学习要求之中。

外国的作家作品,重点学习历史上有影响的作家、政治家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产生过一定影响的作品。从风格上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战以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教材中。

(二)知识性强,系统性强

初中语文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高中就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诗歌发展的基本过程,了解它在每一个时期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在阅读欣赏诗歌时,都能借助相关知识读懂内容并进行艺术鉴赏。写作也是如此,更讲究写作基础阶段的规范性、知识性和系统性,使零散的、不具条理的内容得到整合。

(三)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1.选文:选入语文教材的作品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很大区别。初中语文的选文较简短,到高中不仅长度加长,深度也明显增加,有时甚至要从哲学、人生的角度来解读,所以高中生必须加强在个性化体验、感悟和审美上的能力和修养。

2.文言文:初中的文言文大多为浅显的、有哲理性、有情节的小故事、寓言、短诗、散文,而高中的文言文则是长篇人物传记和论述文章等,需要有较强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3.作文:中考作文一般只要求不少于五六百字,而高考作文要求在800字以上,从中明显看出初中作文和高中作文在思维广度和深度上的区别。高中生必须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思考,学会成长,对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感悟和扬弃。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比初中阶段的范围扩大很多,要求也更多,更高,程度也进一步加深,更趋向应用性,审美性。这有学科本身的原因,也有高考与中考不可同日而语有关。

二、初高中语文学习脱节原因透析

(一)存在知识漏洞,语法知识残缺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法知识,虽然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已在初中教材中正式出现,但由于近几年中考语文不涉及语法知识,致使初中语文教学淡化语法,使得有些本应在初中阶段掌握的语言基础知识,如拼音、词法、句法等,相当一部分学生掌握得并不理想。不必说双声、叠韵,也不必说语素、单纯词、合成词,甚至不懂什么叫主语、谓语、状语。因而,在学习文言文和完成语言运用题目中,学生感到学习难度加大。(二)没有主动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生年龄较小,在能力方面要求较低。这就决定了初中中考语文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能力型的较少。虽然考试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如:考前才背书,看课文,记解释等。而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考题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需要学生有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初中的一套难以跟上高中的快节奏。

(三)不适应高中教材

高中的学习量加大,读写的要求明显提高。教材内容增多,课文篇幅加长,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困难。现在的课本每册有20万字,还配有50万字的《语文读本》,而且很多课文的篇幅都有成千上万字,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有3000多字,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也有2500字以上。不仅长度加长,深度也明显增加,有的课文甚至要从哲学、人生的角度来解读,思辨、哲理意味比较浓。

教材中的文言作品,初中时比较浅易,主要是一些哲理性散文、情节性较强的小故事、寓言、短诗之类。高中教材选入的文言作品,数量和篇幅都有较大增加,有长篇的人物传记、论说文等。虽然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都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但二者的“浅易”程度,分别是相对于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而言,实质上是有区别的。

(四)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读书、思考、积累、勤练笔、写好字、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三、学法指导

如何跨过初高中衔接的这道门槛

(一)查漏补缺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高一第一学期学生要适当补充学习相关的语法知识。词的构成、词类划分、短语分类、句子成份、单句与复句、常见的语病、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的活用及特殊句式等必须补充。在高一第一学期全面接触了解语法知识后,第二学期就可以巩固并系统化了,进入高二高三碰到语法问题,

自然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二)明确学法

学生要学会怎样预习、怎样做笔记、怎样使用工具书等等。在学习上注意做到“三先三后”、“三戒三倡”。“三先三后”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三戒三倡”是:一戒把学习当作苦役,提倡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二戒过多地、单纯地死记硬背,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记忆为主;三戒解题模式化,提倡勤于思考,提倡思维的灵活性。

(三)端正态度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它的周期性很长,决定它不能一蹴而就,学习语文不能急功近利,它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必须明白持之以恒才有收获,不要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一夜之间语文成绩突飞猛进。遭遇挫折时,不要怨天尤人,而是应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四)养成习惯

必须养成一套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通过习惯养成,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自觉到自觉,增进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整个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学生应注重养成下列几种良好学习习惯。

1.勤于诵读的习惯

学习语文离不开识记、理解、运用三个环节。识记是基础,理解是关键,运用是目的。而诵读则是促进理解和运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诵读,不只是看,而是声情并茂地念,其作用早有定论。比如我们常听到的俗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朴素的经验之谈,无不揭示一个道理:诵读可以大大提高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因为,文字是意象符号,单用眼看难以“刻骨铭心”,而诵读把眼、口、耳、脑诸感官都调动起来,效果自然就好得多,记忆也就更深刻些。又因为,诵读是一个由感知到理性反复交替的过程,反复诵读,反复思考,使人的思维渐入佳境,感受愈深,进而“意象全出”。

诵读的过程,是一个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渐渐消化、默默吸收的过程。一篇文章反复诵读,读流畅了,读动情了,理解自然会入木三分。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诵读习惯的培养。

2.处处留心的习惯

留心,就是把心思留在某种事物的上面,可以说就是观察。但它不是简单的观察,其中还包含着对某一事物的思考和分析,是集察、思、析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对外界信息进行筛选和提取。凭借它可以发现事物的细微之处,可以捕捉初露端倪的意象,可以透视内心深处的灵魂,可以将新旧知识联为一体。

有些同学由于缺少这种处处留心的习惯,对外界事物,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自然,写起文章来也只好“盲人摸象”了。

鲁迅说:“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不看到一点就写,多看看……”,“对任何事物都做必要的观察,要准确、透彻,才好下笔”。鲁迅在这里讲的是要“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不是一样半样的事情;讲的是“多看看”,不是只看一眼半眼;讲的是观察要“准确、透彻”,不是马虎、肤浅。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只要养成处处留心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取舍,其语文营养是取之不尽的。

3.勤于积累的习惯

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最怕的作业莫过于作文了。如果平时缺少积累,作文时一看题目便觉头脑发胀,腹中空空然,不知如何下笔,即使搜肠刮肚也难以行文成篇。有人把大脑比作“加工厂”,为了使这个加工厂有“工”可加,就须不断地采集“原料”或“半成品”进来。古语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善用兵者必善养兵,善为文者必善积累。使用虽在一时,功夫全在平日,没有平时的积累,想要学好语文是很难的。因此,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是诸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中之重。

当然,积累材料,只凭脑子记是不行的,还要养成勤于记录的习惯。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建立诸如“词语集锦”、“佳句摘抄”、“材料手册”、“写作素材”等不同的知识储备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学生来说,积累的内容大致可有下列几个方面:(1)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修辞及文学、文化常识;(2)自己对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进行观察、分析得到的材料和感悟;(3)课文、报刊上的典型事例、名言警句;(4)通过自身实践,为自己所自如运用的学习方法、鉴赏技巧和写作技巧。

积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元末的陶宗仪对身边的事一有所感就停止耕种,随手把它记在树上,回去贮在坛子里。如此日积月累,写就名著《南村辍耕录》,成为一代大学问家。著名作家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象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俄国教育家加里宁也说过:“一切都应该好好地记录下来,以便一旦需要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应用。凡是大作家,这一类笔记都写过很多。”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重要经验。

4.勤于思考的习惯

有些同学认为,学习语文只不过是读读、背背、记记而已,学数理化才需要思考。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作过精辟的论述:“学而不思则罔”,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思考对学习语文同样很重要。我们有些同学早读时也很会朗读课文,上课时也很认真,课外阅读也很积极,可语文成绩总是不理想,为什么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思考。他们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只是机械地识记;朗读课文如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课外阅读只是浮光掠影,当作消遣;写作文只是简单地模仿,从来不会质疑思辩。其实语文的奥妙同样无穷无尽,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思考。那么,该怎样思考呢

(1)比较法。比较其实是一种权衡、筛选的思维活动,是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一种好方法。学习语文离不开听说读写,要在听说读写中学会比较,从比较中鉴赏,在比较中领悟。对相同的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的立意比较;对相同的景色,可以从不同角度的描写比较;对相同的人物,可以从不同的描写侧重点比较;对相同的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表现手法比较;对相同的题材,可以从不同的文体比较;对相同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观点比较;对相同的内容,可以从不同写法比较。

(2)联想法。联想就是由眼前的人、事、物、景、情,引起与此有关系的另一人、事、物、景、情的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学习语文需要联想,尤其是写作文,更离不开联想。世上万事万物总有这样那样的联系,但不经思索就不易发现。我们平时写作文感到思路闭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自己所写的事物孤立起来,而看不到它与其他事物间的联系。如果善于联想,发现了这种联系,思路就自然开阔。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写北京的“胡同文化”,由北京的胡同联想到胡同的取名,联想到北京人“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封闭文化,联想到反映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大白菜文化”,联想到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忍”。这些联想,无疑拓宽了思路,张扬了主旨,丰富和加深了文章的内容。如果不联想,普普通通的胡同,就不会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了。

(3)融会贯通法。融会贯通法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就一篇课文内的各个部分或一个知识的各个部分,将其串联起来理解,把握学习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二是由一篇课文或一个知识点推及其他文章、其他知识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由已知推及未知,由新知贯通旧知。例如,阅读《人是什么》(高中语文第五册),读到爱因斯坦论及人的社会性,任何人都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个人应当回报社会,贡献社会。再联系《人生境界》(高中语文第五册)一文所讲的道理:“了解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显而易见,爱因斯坦,不正是冯友兰先生所说的道德境界中的人吗唯有这种道德境界的人,才能将人生的意义看作不断地工作,把贡献社会当作最快乐的事。通过这样的思辩,达到融会贯通,认识就更进一步了,就能在更大范围里融会贯通,从而比较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达到新的境界。

5.勤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习语文必须充分重视课外的延伸,即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一个人一旦拥有阅读的习惯,就会促使他博览群书;博览群书使他能将前人的经验、知识融化和创新,变为自己的聪明才智。中学生不读课外书,只将课内的书抱住,阅读面太窄,就会孤陋寡闻,语文素养肯定难以提高。那么,课外书籍林林总总,品种不一,内容各异,怎样阅读才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呢

(1)多读已有定评的文学名著。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都可涉猎,特别注意多读一些当代的好作品,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的作品。先秦散文、汉赋、明清小说都可浏览。至于外国名著,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通过多读,熟悉名篇佳作的精思妙笔,获得丰富的词汇和精湛的写作技巧,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巧妙的构思慢慢地就会不召自来。

(2)多读古典诗词。多读古典诗词,不仅能帮助我们陶冶情操,修心养性,而且能提高我们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时,语言的形式美在诗歌里表现得最为集中、突出。经常读点诗歌,体会它的节奏和韵

律,对于增强作文语言的生动性大有裨益;另外,若在作文里恰当地引用、化用,则必定会为文章增色。

(3)多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鲁迅曾告诫青年作者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作为中学生,不能只看文学书,也要看一些自然科学的书,尤其是一些科学小品文,以增加科学常识,开拓知识视野,更有效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4)多读报刊上的时文。报刊上的时文具有现实性和时代特征,新颖观点、新鲜词汇层出不穷。经常阅读报刊上的文章,既能提高我们的思想觉悟,又能学到不少语文知识。在阅读课外读物时,要勤于手抄笔录,要手脑结合。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一定要做摘录写心得,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效果。

6.勤于练笔的习惯

不断地练习写作,是有效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对此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做到多写、经常写。中国有句俗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文章也是一样,不经常练习,要想提高写作水平,是很困难的;练习多了,就会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练习写作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不可要求过高,首先要求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任务。有些同学常有这种想法:看看作文题目,想立意怎样就可以了,不需要逐字逐句去写。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只想不写终将不会写,这与纸上谈兵、画饼充饥一样,是偷懒的表现。有些同学则干脆到优秀作文选读物上抄一篇,这样做害处很大。一是不能张扬个性,因为那是别人的材料、别人的构思、别人的语言,表现的是别人的个性。二是不能写出真情实感,“借花献佛”,必多矫情。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并能用自己的感情去驾驭,才能表达出真挚的感情。我们既要克服因艰难费力而不乐于写的思想,又要克服那种怕写得不好而懈其心、懒于作文的思想。只要肯下功夫,勤学多练,坚持不懈,就有可能练就得心应手的“神笔”。

其次要养成勤写日记、随笔的习惯。郭沫若说:“一个人如能有写日记的习惯,对于自己有无限的好处,倒不仅只有益于创作。但要作为一个作家而不写日记,那是极不应该的事。”日记、随笔是练笔、积累材料的好办法,因此,我们要养成勤写日记、随笔的好习惯。

7.快而清的书写习惯

有些同学书写速度很慢,字字都一横一竖分解着写,结果字虽写得很清楚,却赶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记不下应记的内容;考试时往往来不及做完试卷。有的同学是另一个极端,书写速度很快,字却很潦草糊涂,恐怕连自己都认不清楚。书写糊涂、不整齐,必会影响平时的学习情趣,考试时也会影响成绩。因此,有一手既快又清楚的书写功夫对学好语文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应努力养成既快又清楚的书写习惯。

8.勤于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读书学习要学会使用工具,这包括传统的工具书和现代的网络。读书、学习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考查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随时解答碰到的疑难问题,而且也可以作一般阅读材料来读。高中生最好备有《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这两本工具书。当然,只依靠传统的工具书并不能快速的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因为纸质书籍的查阅要比通过互联网查询慢。但在使用网络查询时,要注意多查阅几个版本,还要仔细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所以,在这里我们提倡将工具书和网络结合使用,以便快而准地解决疑难问题。

上述几种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如滴水穿石,潜移默化而成;又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更应加强自身管理的自觉性,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断练习,不断巩固,不断强化。如果学生能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无比乐趣,那么,提高语文素养就指日可待了。

四、假期如何做好衔接

(一)扩大课外阅读,有计划地读一些高中教学大纲规定的参考书目上的课外阅读,如《红楼梦》、《水浒传》等长篇名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注意在生活中对语文的积累,无论交谈、作文、读报等,都是学语文的机会,要对周边生活仔细观察,对国家及世界大事也要及时了解。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对作文技法和内容的积累很有好处。

附录:

一、初中语文新课标推荐背诵篇目

1.《论语》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7.《关雎》《诗经》 18.《蒹葭》《诗经》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游山西村》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二、初中语文新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三、高中课程标准建议诵读篇目

关于诵读篇目提出如下建议:

先秦散文,如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等》;

唐宋散文,如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等;

《诗经》,如《氓》等;

楚辞,如《离骚》等;

唐诗,如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等;

唐宋词,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等;

白话诗文,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

四、高中语文新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课外读物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诗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

剧本,如王实甫《西厢记》、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等;

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爱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学与人文方面的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和六大衔接(新高一必读)

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和六大衔接(新高一必读) 中考结束,很多同学在假期就要进行初高衔接学习了,暑假期间,优秀的高中老师为大家讲解初高中语文的衔接重点。今天的内容,是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初高衔接的六大重点。 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 一、理念上的差异 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标准都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初中阶段是在小学的基础上,着眼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高中阶段则有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按照课标规定,高中阶段将重点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 第一,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如今,高考题目已经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作文多写应用类文体,阅读有非连续性文本,这些都是语文与现实的关联。 第二,培养审美能力。初中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高中则要求挖掘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尝试文学创作,提高鉴赏能力。高考试题中,有对诗歌的赏析,也有对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类文本的赏析,而且,高中的阅读题都是“因文设题”,实实在在考查文学鉴赏能力,不像初中那样可以照着模板回答。

三、学习内容的差异 1.从教材选文的角度看,高中的阅读文本篇幅加长,特别是文言文篇增加,难度加大,要求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更加全面。 2.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比如一些初中不涉及的语法、修辞、逻辑知识,也要求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如语法知识的学以致用,积极修辞的鉴赏等。 3.体现在试题中,中考多是知识型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一位将课本知识掌握透彻的同学就能得高分,而高考试题注重考查日常积累和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很多死记硬背的考生会感到力不从心。 初高中语文的六大衔接 1.教材体例的衔接 假期可以借阅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高中语文的重要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知识层次的衔接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心得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心得 韩建平 解决初高中语文教学断层问题的最好办法显然是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用前引后连方法实现学生心理和知识的自然过渡。 由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讲实际上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初中语文学习处于中等的学生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教师有必要扶一扶,拉一拉。应针对入学新生,注意适时调整教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教师、新教材。在教学中前引后连,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如教《〈呐喊〉自序》,不妨总复习一下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七篇作品,借此对鲁迅有个全面深刻地认识。又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可先复习《春》,以使学生更充分领会不同时期不同思想下“景”和“情”的关系。又如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时,结合初中学过的《曹刿论战》进行《左传》知识点的讲解,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教学,以旧带新,这样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教学环境,在知识衔接的同时,知识的深度广度也得到发展。刘敏老师在执教《归去来兮辞》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初中阶段学过的有关陶渊明的作品散文《桃花源记》、传记《五柳先生传》和诗歌《归园田居》、《饮酒》,回忆对陶渊明的了解。然后才开始新课《归去来兮辞》。熟悉初中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及时“温故”。“温故”能缩短初高中学习的不适期。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阶段,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能在新课堂中听到熟悉的内容,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便会大大增强。“温故”也能“知新”。 2、研究初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及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瞻前顾后,整体把握,对初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分级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到位,是做好初高中语教学衔接的重要手段。研究初高中本教材是做好教学衔接工作的保证。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学校教育的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编写的专用材料,是联系教和学的桥梁和纽带,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凭借和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只有深入分析教材,才能明确哪些知识是构建学生知识结构所必需的,据此确定知识目标;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以此确定能力目标;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可以发展学生心理、个性,以此确定情感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只有对初高中各本教材都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明确初高中两个阶段的教材在培养目标上分布点和差异性,从而初中教学才能做到“顾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高中教学才能做到“瞻前”,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才能做到学生自然衔接。相反,如果教师在处理初、高中语文教材的衔接上,有不当之处,这会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会让个别敏感的学生认为,进了高中还在学习初中时学过的知识,教材的内容出现了重复或断层,因而使他们产生了厌学心理。但刘敏老师能从宏观角度入手,把握初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及时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及各知识间的联系,并施之于教学实践中,刘敏老师在教授《归去来兮辞》时就是利用初高中教材的特点选择适合衔接的对象高一学生的教学方法。执教者在选择切入点时是利用调动学生的回家体验,目的是为了一开始就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贯穿整个课堂的线索很清晰,以“乐”字为线索,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 第一讲初高中语文的区别及应对策略 考情分析 一、中考考试能力要求 中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欣赏感受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一)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二)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三)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四)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五)欣赏感受:指对阅读材料中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描写,优美精辟语言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但均以《大纲》为依据,在《大纲》所要求的能力范围之内(渗透新课标精神)。 二、高考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一)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二)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三)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四)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五)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六)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学情分析 一、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区别 语文学习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始终。从我们会听人讲话,与人交流开始,我们就在学习或运用语文了。进入学校之后,语文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语音、字词等练习成了小学语文课永远的作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加,学习阶段的提升,语文学习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到了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更加突出。 与初中语文学习相比较,高中语文学习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包含的学习内容又非常丰富,作家作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等,都在学习要求之中。 外国的作家作品,重点学习历史上有影响的作家、政治家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产生过一定影响的作品。从风格上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战以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教材中。 (二)知识性强,系统性强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课程背景 镜头一: “我初中时语文学习还算不错,怎么到高中就考这样的低分呢?天啊,这高中语文可怎么学呀?”一个初中时的“语文尖子生”初入高中就有了“无奈”的窘境。 镜头二: 师:这么简单的内容,初中怎么就没学过呢? 生(齐声答):真没学过。 师:你们语文现在学些什么?怎么连动词、名词、形容词都弄不清呢?…… 近年来,伴着素质教育开展,随着高中教学的深入,上述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其中折射的是初高中语文教学的不衔接。由于初高中对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要求衔接不到位,特别是初中新课程有淡化、弱化现代汉语知识倾向,从而使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这些都凸显了高初中衔接教学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去了解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与过渡,从而使高一学生能迅速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要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必然要了解初高中语文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以及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现状: 一、新课程要求的阶段性 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区别比较大的学段,它们几乎各自成为两个封闭的系统。国家将高中和初中分为两个阶段,这就决定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会有所不同,会有各自阶段性的特点。这也是造成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在教学上互不衔接的一个主要原因。整个中学阶段无论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应该体现着系统化和一致性。因此由于教学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等等方面的区别。 二、初高中课程标准的比较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 “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语法修辞知识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处的位置: 七年级下册:P270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 (1)

编 号: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题 目: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 专 业 教 学 部:语文专业教学部 专 业 名 称:学科教学(语文) 指 导 教 师:孟庆欣 研 究 生:贾思琪 提 交 时 间:2016年5月18日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 制 类 别 全日制教育硕士 √ 在职教育硕士

类 别 全日制教育硕士 √ 在职教育硕士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题 目: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研究 论 文 编 号: 专 业 名 称:学科教学(语文) 专 业 教 学 部:语文专业教学部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 制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有权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日期:

摘要 当下,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教学教究成果层出不穷,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们的广泛注意。初中是普通教育的基础阶段,高中是普通教育的提升阶段,两者虽分属于不同的教学阶段,但从语文终身学习的整体性来看,初中语文教学和高中语文教学是处于一个连续的、完整的系统之中的。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是民族优秀文化的承担者,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语文课程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对人的影响是需要各个学段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因此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很有必要。可是综观当下的语文教育,我们发现由于教育目的、课程目标、考试评价制度、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初高中语文教学产生裂缝,学生的高中语文成绩不理想,甚至丧失语文学习信心,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也因此进入到举步维艰的状态。 从目前的科研成果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研究者仅就语文教学中的某个方面的衔接提出问题和解决策略,研究成果呈现零散状态,这就使得虽然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已经由来已久,但是依然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本文在钻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哲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语文学习心理论为指导,从初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出发,追本溯源,从“淡化知识”思想的冲击、语文课程标准的不衔接、中考和高考考试评价标准的差异、初高中教材及其处理方式的差异、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忽视、教师和学生七个方面分析了初高中语文教学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以此对课程目标、考试评价制度、教材提出改革建议,从学校和教师方面提出可行的衔接策略,并给学生提出详细而具体的学法指导。本研究重点突出前人忽视的地方,希望为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借鉴范式,为初高中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教法指导,为初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方法指引。 关键字: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策略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 一、先补习基本的语法知识,便于学生理解 文言特殊的语言现象 (一)词的构成: 1、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每个语素都表示一定的意义。 单音节语素:天、地、日、月 双音节语素:惆怅、苗条、芙蓉、吉普 多音节语素:哈尔滨、可口可乐。 词:由语素构成,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单纯词:花、草、傍徨、伶俐、蚂蚁 2、合成词: 并列式:道路、辛苦、追赶、开关 偏正式:红花、绿树、雪白、实干 支配式:开荒、种地、治病、救人 陈述式:花开、花落、年轻、日食 附加式:老虎、阿姨、队员、绿化 名量式:花朵、人口、布匹、书本 重叠式:爸爸、星星、哥哥、姐姐

应该重点掌握并列式、偏正式、支配式、陈述式这几种构词类型,便于推断词义。(二)短语的构成: 并列式:改革开放、雄伟壮丽、求全责备 偏正式:大连人、完全相信、美好生活、在家学习 动宾式:热爱工作、做作业、 主谓式: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后补短语:红得发紫、好极了、 方位短语:大树下面、学校东边 的字短语:你的、年长的、爱唱的 能愿短语:会跳舞、能弹琴 连动短语:去操场锻炼 趋向短语:唱起来、走过去 兼语短语:让他去、请人来 介宾短语:在新的岗位上、 双宾短语: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并列式、动宾式、主谓式、偏正式短语和能愿短语应重点掌握,便于推断词义。(三)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具有一定的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

据用途和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我们重点了解单句知识,学会划分句子成分。 主谓句: 1、主谓谓语句:他‖态度和蔼。 2、双宾语:我‖给他一本书 3、连动句:她‖收完作业就给老师送去了 4、兼语句:大家‖〔都〕选他当班长,“他”既是“选”的宾语,同时又充当“当”的主语。 5、名词谓语句:今天‖星期二。其实文言文中这样的句子很多,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刘备天下枭雄。前一句去掉者也,就更明显了;而后一句就是一模一样。掌握了这一语法知识,理解并掌握古汉语中的判断句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非主谓句:上课了。快。走。 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是语文学习之必需,更是学习古汉语尤其是解决古汉语中特殊语言现象的钥匙。只有掌握了这把钥匙才能灵活解决古汉语问题。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第一讲初高中语文的区别与应对策略).doc

苏州易优初升高暑假衔接班教材(讲义)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 第一讲初高中语文的区别及应对策略 考情分析 一、中考考试能力要求 中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欣赏感受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一)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二)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三)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四)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 能力层级。 (五)欣赏感受:指对阅读材料中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描写,优美精辟语言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对A、 B、C 、D、 E 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但均以《大纲》为依据,在《大纲》所要求的能力范围之内(渗透新课标精神)。 二、高考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 现为六个层级。 (一)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二)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三)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四)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 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五)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 了的能力层级。 (六)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 的能力层级。 对 A、 B、 C、 D、 E 、 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学情分析 一、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区别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经过思考,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好衔接工作: 1、教材内容的衔接。 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该研读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在衔接期对学生要求不要太高,设置好阶梯,不能操之过急,学习需要循序渐进。 2、教学模式的衔接。 老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的衔接。 3、学习习惯的衔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如养成写好字的习惯,现在的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卷面、字迹,特别是中、高考作文,分值很大,所以教师要抓住契机,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写好字,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认真听讲,主动正确地做好笔记),逐渐让学生有意识地增加阅读量,因为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后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适当的课外读本,并可以采取相应的方式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逐渐养成写日记、随笔的习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为以后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所以特别要这方面的加强。

4、学习方法的衔接。 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初一新生中有一些学生的语文成绩较差,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学科基础差,但另一部分主要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如何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行课外阅读时,可就方法作指导,如读书的方法:选读、精读等,如何做批注等;指导学生在考试后如何正确地进行检查,考试结果出来后做好质量分析等。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心理上的衔接。 学生刚升入初中,面对新的老师、同学、环境,难免会出现新奇、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成绩退步的同学,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强,但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认真分析其原因,不断增强其信心,帮助他在学习中找回快乐、找回自信、找回动力,努力让学生在心理上顺利走过这个过渡期。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和方法指导

浅析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及方法 第一篇:存在问题探究 高一语文第一节课;听学生吐槽:“你目前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哪些困惑”?根据所提问题,对得到的答案作了整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兴趣方面: 1.对语文兴趣还不够。老师讲有趣的东西,不考;讲考试的东西,又无趣。 2.感觉初中语文老师的课挺简单有意思,但到高中容量大,就好像有些拗口。 二、学习方法方面: 3.语文没边没沿,浩如烟海,实在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啊! 4.在初中语文能跟着感觉走,到高中还没有主动探索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于是很不适应。 5. 存在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书写不规范,字体不端正,文面意识比较差,成绩好的学生比较突出。 6.课堂听课效率不高,复习不及时,课堂讲过的一些内容,或已经训练过的内容,甚至反复训练的内容,还不能掌握。 三、基础知识的学习方面: 7.初中的一些文章读得很透彻,但到高中有很多文章读不懂了,一知半解。 8.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还不够丰富,基础知识方面的选择题,错误率还比较高。 9.文言文在初中比重很少,而到高中内容就太多太难了。 10. 初中语文不学语法,高中老师老抱怨,并说将影响阅读理解的提高和作文的水平。 四、阅读方面: 11.课外阅读的面不够广泛,概括、分析、综合表达的能力比较差;文言文阅读阅读数量少,仅限于教材内的文章。对文言文阅读有畏惧心理。 五、写作方面: 12.每天的生活是单调的“三点一线”,老师却要求作文想像力丰富,有真情实感和理性深度,不知道怎么办。 13.作文审题能力比较差,跑题现象比较严重。

第二篇:应对方法浅谈 根据初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和差异,我们就以上高中语文学习存在的诸多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及其差异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它们有如下六点差异: (一).两个阶段的目标要求的基本内容不同: 初中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则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发展要求。不难发现,初中的语文学习偏重积累,高中则偏重于积累基础上的运用。 (二).从培养目标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而“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而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三).从阅读能力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高中语文《新课标》:“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层次由初中的理解层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要求与“文本对话”,深入读者内心世界。 (四).从表达能力上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课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而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二万字。”从高度上看,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由此可以看出,高中语文的作文,由初中感性思维提高到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无

初高语文衔接教材(全)

精心整理 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 语文初高中衔接材料(讨论稿) 初中的语文学习,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因此还多是限制于课本。学生只要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认真复习并完成课后及补充练习,一般来讲,平时的测验考试基本就不成问题了。 而高中阶段最终的目的是高考,高中的课文(尤其是文言文)篇幅长,思想深刻,对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的要求比起初中提高了很多,课堂容量明显加大。学生从高一开始就应逐步训练模拟高考题型,这些考试按《高中课标》和《高考说明》的要求“主要是以考学生的能力为主”,不再像中考那样有具体的考试范围。 养,高中生就应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抽象 语文能力,才能把高中语文学好。 长的。 度和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考做好准备,切不可抱着“来日方长”和“现场发挥”的思想。 乃至高考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具体要求: 1.字词 2. 包括各种文体知识(如诗歌、小说 例如传统节日习俗、历史朝代演变、纪年计时方法、名胜古迹等。试题举例: 1...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0余首,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B.唐代着名诗人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创作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其代表作有《卖炭翁》《观刈麦》等。 C.《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杰出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呼唤个性解放,感人至深。 D.美国着名作家欧·亨利,与契诃夫、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短篇小说《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对下列对联所指的文学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长沙不久留才子,宣室求贤访逐臣 ②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③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贾谊苏轼范仲淹李煜 D.红楼梦庄子水浒传哈姆莱特 4.文化常识填空 (1)《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3503种,按照、、、四部分类,所以称为"四库。 (2)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四种角色行当扮演。通常所说的"末", 归入"生"中。 3.语法知识 现在中考不考语法,所以有些学校在教学中不涉及语法知识,这对升入高中后的文言文学习,语病的

2018年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材料

2017年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材料 高一年语文备课组 一、词类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一)实词 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 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的,如:变化、生长 (3)表存现的,如:有、无、消失、存在 (4)表使令的,如:使、让、叫 (5)表判断的,如:是 (6)表相似的,如:象、似 (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 (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的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 (3)表事物的状态,如:快、慢、迅速 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一、十、亿、半 (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 (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 (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 5.量词: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物量的,如:个、张、只、支、寸、吨 (2)表动量的,如:次、下、回、趟、场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1)表人称代词的,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咱们、自己、人家 (2)表指示代词的,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这里、那里 (3)表疑问代词的,如: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 (二)虚词 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表程度、时间、范围等。 (1)表程度的,如:很、极、最、太、越、稍、颇、非常 (2)表时间的,如:已、刚、才、常、曾、将、立刻、马上 (3)表范围的,如:都、全、总、单、仅、只、一概、一律 (4)表语气的,如:岂、却、就、竟、简直、难道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教学案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教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够判别现代汉语的实词并灵活应用 学习过程: 一、词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 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 语法特点: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不、很、非常等)修饰 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 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的, 如:变化、生长 (3)表存现的, 如:有、无、消失、存在 (4)表使令的, 如:使、让、叫 (5)表判断的, 如:是 (6)表相似的, 如:象、似 (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 (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语法特点:能受副词修饰,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的性质, 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 (3)表事物的状态, 如:快、慢、迅速 语法特点:大多数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不能带宾语 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一、十、亿、半 (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 (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 (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 语法特点:常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语文初高中衔接

初高中语文衔接方案 高一语文组 由于初高中对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要求衔接不到位,特别是初中新课程有淡化、弱化现代汉语知识倾向,从而使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这些都凸显了高初中衔接教学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去了解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与过渡,从而使高一学生能迅速适应高中语文学习。 因此,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在教研员的带领下,特研究制定了以下语文学科初高中的衔接方案。 1、课时安排:开学之初,我们准备用12个课时来上初高中衔接的内容。 2、课程内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高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外阅读和夯实基础增加后劲 一、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因为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 “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语法修辞知识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处的位置: 七年级下册:P270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 八年级上册:P269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 八年级下册:P256附录《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 九年级上册:P264附录《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4、高中对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的要求较高。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中提出:(现代文)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方案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方案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选题依据 (一)研究的目的 初高中的新课程实施已经有一短时间,为了处理和把握初中生初入高中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初高中教学衔接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生活,我们依靠科研,把“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探微”课题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初高中语文学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以往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对此做过有益的尝试,但是有些教育界人士认为这个衔接可以自然地完成,再加上对“衔接”这一概念的模糊认识,导致这个本来就起步晚的研究课题,至今没有理性的、系统的、全面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衔接现状的调查结果和个人的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衔接的策略构想。 (二)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将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等形式,对学生从知识链条到学习习惯的种种断层现象进行归纳与总结,分析现状调研反映出来的问题,从语文课程教学理念、语文教材序列、

(1)、语法知识:目前初中教材只有语法知识的介绍,在语法知识标准上初中课标缺乏具体的铺垫,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在高中学习文言文时,学生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2)、阅读与鉴赏能力要求: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发现式的评价,高中新课标要求“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初高中写作思维的要求:高中新课标要求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而初中课标只有“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的要求。(二)、初高中语文衔接策略: 1、教师要更新观念,增强衔接意识。教师要把初高中语文学习看成一个整体,主动钻研初高中课标与教材,主动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初中语文基础、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开展合作、探究的活动,增强互动性。在教研组内,应形成研究衔接的教研气候,与初中教师相互沟通、合作,必能使初高中教学各得其所,相互促进。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记笔记、积累作文素材、写随笔,课堂积极思考,课下自觉、自主学习。学会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并有自己的独见。广泛

浅谈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

浅谈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 【摘要】不少初中时语文学得不错的同学,一进入高中后,尤其是学期考试后即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感到不可理解:初中会考那么高的分数到了高中怎么一下子降那么多。个别人甚至对语文逐渐失去信心,将精力转向数理化的演算。 【关键词】高中;语文衔接 1.原因浅析 由于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受学生年龄。 初中的考查,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以课本为依据,文言文的阅读是从课本上的原文截取的,这种考查形式使学生把精力多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考前的临时突击,养成了很不好的学习习惯,这与高中考查注重平时的积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相背离;初中的一些教学目标也造成了与高中教学的脱节,如初中的淡化语法,中考不考,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的文言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特殊句式的分析,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高一节假日多,往往时间紧,任务重。教师未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或者故意出高难度的题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挫伤其积极性,必然会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似乎人人都懂,但人人都不精通的特点。学生分数往往比较稳定,不像数理化那样松则一落千丈,紧则扶摇直上。因此,学生往往不重视语文学习,随便应付。 综上所述,学生升入高中后,必须针对初中生的弱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和引导学生解决语文学习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 2.措施浅谈 前引后连,自然过渡;由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讲实际上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初中语文学习处于中等的学生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教师有必要扶一扶,拉一拉。应针对入学新生,注意适时调整教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教师、新教材。在教学中前引后连,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如教《〈呐喊〉自序》,不妨总复习一下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七篇作品,借此对鲁迅有个全面深刻地认识。又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可先复习《春》,以使学生更充分领会不同时期不同思想下“景”和“情”的关系。又如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时,结合初中学过的《曹刿论战》进行《左传》知识点的讲解,将两篇课文进行

2019年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完整版).doc

2019年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完整版) 篇一:初高中衔接教材数学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序言 童永奇 高一新生,你们好,祝贺大家考入临潼区马额中学! 进入我校,同学们必须努力学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理由如下:一方面,由于我校是普通农村高中学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延伸与拓展,初中我们学到的知识、方法在高中会经常使用。 既然学习《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呢?提几点建议: 一、“信心”是源泉。人缺乏信心,就丧失了驱动力,终将一事无成。 二、“恒心”是保障。人缺乏恒心,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巧心”是支柱。人无巧心,就缺乏灵气和创造力。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的学习中获得成功,请将那么成功的经验及时告诉我们,以便让更多的朋友分享你们成功的喜悦! 临潼区马额中学高一数学校本教材 童永奇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知识较差,能力较差,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特设计适合我校高一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主要

包括以下两个内容:一是《怎样学好数学》,二是《初高中数学衔接》。 怎样学好数学? A.要学好数学,就应该了解数学本身具有的三大特点。(一)抽象性:数学的抽象性是无条件的,它的概念一经产生和定义之后,就稳定下来并且被看作是已知的,它们与现实的比较不是数学本身,而是它的应用问题。(二)严谨性:由于数学的严谨性,人们往往认为数学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是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三)应用的广泛性:在任何一个领域,只要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数学就能给出与所提问题的精确度相符合的答案,数学的这种威力恰恰是来源于它的抽象性。 B.要学好数学,就应该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在多次领悟、反复应用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一道题做完后,就应该进行反思,回味解题中所使用的思想方法。这正是一个理想的领悟机会,也是我们自己反思、归纳、总结,提炼升华的基础。解析几何的创建者笛卡儿说得好:“走过两遍的路就是方法”。解题时走了一遍,解题后又走了一遍,这就是两遍。这么一来,这道题在你手里就不再是一道题,而是一种方法。 C.要学好数学,就应该学会解题时如何进行思维。从心理学角度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法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法 要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良好衔接,必须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下面是小 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衔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 考学习! 1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衔接 一、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要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良好衔接,必须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我校在这 一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教学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语文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初中语文课堂的容量加大,并有意识地将知识、学法“上挂”到高中阶段,可使初中学生的某些语文能力在高中的“学前教育”中“提前”形成;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恰当整合,又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的 养成。这两方面的“贯穿”为学生的高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语文 素养的提高也在这个过程中成了必然。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将有利于实现初高中语 文的良好衔接。 二、高中教师在“过渡期”内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自信心。 高一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 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不断的 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了解高中 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避免使用深奥艰涩的 学术语言。 对于学生的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 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2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方法探析 1.利用网络平台培养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

初高中语文衔接语法知识训练题 一

初高中语文衔接语法知识训练题一、下列实词各属于哪类词?按提示将ABCD填入下列括号中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代词1、简洁()2、关心()3、知识()4、知悉()5、以前()6、积极()7、友好()8、友谊()9、渴望()10、愿望()11、火线()12、火红()13、专家()14、大家()15、底层()16、关闭()17、企图()18、咱们()19、意图()20、目的()21、限制()22、怎样()23、放假()24、特征()25、寒冷()26、成绩()27、成功()28、坚决()29、坚持()30、疑问()31、怀疑()32、使用()33、效用()34、约束()35、拘束()36、这里()37、热爱()38、可爱()39、多少()40、兴趣()41、兴奋()42、决定()43、决心()44、那些()45、存在() 46、失望()47、亲切()48、限度()49、它们()50、伟大() 二、下列虚词各属于哪类词?按提示将ABCD填入下列括号中A、副词B、介词 C、连词 D、助词1、简直()2、关于()3、顿时()4、以及()5、罢了()6、假如()7、曾经()8、屡次()9、所以()10、极为()11、索性()12、虽然()13、根据()14、一再()15、着()16、其实()17、自从()18、对于()19、立刻()20、被()21、即使()22、终于()23、按照()24、况且()25、把()三、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按提示将ABCD填入下列括号中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1、经济发展()2、发展经济()3、描写景物()4、景物描写()5、我的弟弟()6、我和弟弟()7、历史悠久()8、悠久历史()9、我国文学()10、我国的文学()11、表达见解()12、表达的见解()13、市场繁荣()14、市场的繁荣()15、风俗习惯()16、变化规律()17、继往开来()18、整修一新()19、交头接耳()20、思维敏捷()21、讨论一下()22、前程远大()23、理想王国()24、襟怀坦白()25、竞选总统()26、销售计划()27、色彩缤纷()28、交通规则()29、风和日丽()30、激动不已()31、禁止吸烟()32、辛勤耕耘()33、巍峨挺立()34、不断发生()35、气氛热烈()36、打扫干净() 37、全神贯注()38、站在桥下()39、生动形象()40、联系实际() 四、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词性不同的一项是()A、在写作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B、她从不显露她同.这些之中的矛盾。C、那时候,徐老师教给了我许多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D、离开王老师已经十多年了,他仍然没有忘记老师当初同.他说的那些话。2、下列加点的词词性不同的一项是()A、这次月考,大家一定要用.2 B铅笔填机读卡,不能用钢笔和圆珠笔。B、你用.这种方法,一定能解除这道数学难题。C、那件事发生时,我恰好在.教室里D、这次学生代表大会只通过..了一项决议。3、下列加点的词词性不同的一项是()A、假如我们人类都能像.树一样地活着,那么世界一定会变得和平宁静,变得进步美好。B、当他把.这件事情告诉我的时候,我同样感到很吃惊的。C、只有2009年中考这一次,王伟光才比.刘平多考了16分。D、这铁一般的事实,给.了昔日侵略者一记响亮的耳光。4、关于下列加点的词词性判断叙述正确的一项是()(1)刚进高中,他就立志要考上他最理想..的北京大学。(2)每个人都应该有他自己的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3) 我们认为这种处理办法代表..了大部分同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