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衔接课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程(全)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程(全)1. 引言此教程旨在帮助初中生和高中生顺利衔接语文研究,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过渡并取得好成绩。
本文档将提供一些简单但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 听力和口语2.1. 听力初高中语文衔接的第一步是提高听力能力。
学生应该经常进行听力练,包括听录音和参加听力考试。
这有助于他们在高中时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并更好地应对听力考试。
2.2. 口语良好的口语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研究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口语练,包括与同学进行对话、朗读、演讲等活动。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 阅读和理解3.1. 阅读培养阅读惯对学生的语文研究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每天阅读一定量的中文书籍、文章和新闻,以扩大词汇量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2. 理解理解阅读材料的能力是学生语文研究的关键。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各种阅读技巧,例如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和推断作者意图。
这将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4. 写作和作文4.1. 写作技巧学会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对学生的语文研究非常有帮助。
学生应该研究如何合理地组织文章结构、使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4.2. 作文练积累作文经验对学生的语文研究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定期进行作文练,包括议论文、叙事文、说明文等不同类型的作文。
这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通过培养听力和口语能力,发展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提高写作和作文技巧,初中生和高中生可以顺利衔接语文研究并取得好成绩。
本教程提供的简单策略和方法将帮助他们在语文研究中取得成功。
以上是初高中语文衔接教程的概要,希望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2024年初高中语文衔接:学习方法指导+课件

四、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6)练,一是通过练习,巩固提高所学知识,及时查 漏补缺。练习时认真对待,规范答题,及时整理笔记。二 是勤练笔,认真对待每次习作,老师批改后要认真修改, 不断完善。
语文学习要讲究方法,希望大家牢记六字诀,结合个 人情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踏踏实实为语文学习 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为后期的学习提 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后,祝愿大家在高中阶段能学有所 得、学有所成。
四、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二、牢记“听、说、读、写、思、练”六字诀 (2)说,一是上课要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讨论、 多和人交流看法。二是要多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懂就问。 三是积极参加朗诵、演讲、辩论等活动,提高表达能力。
四、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二、牢记“听、说、读、写、思、练”六字诀 (3)读,一是读背课内要求熟记的内容,大声读出, 有利于理解和记忆。二是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名著、报刊 等,拓宽视野、丰富情感。
二、高中语文的变化及要求
变化之一,教学内容加深了。从教材看,初中学的 是一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高中学的是复杂的记 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从教学要求看,学习的内容也 明显加深了。如议论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三要 “能把握文章阐述的观点,了解论证方法,领会语言的 严密性”,而到高中则要求“能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 点,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
四、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四、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一、课堂学习“三步走” (1)主动预习 提前阅读将学课文甚至了解该单元其他课文内容,确 立课堂学习目标。对于文言文单元,要求熟读课文,动手 圈点勾画,旁批疑难点。
四、高一语文学法指导
一、课堂学习“三步走” (2)专心听讲 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听课要 眼到、手到、心到,要跟随老师思路,作好笔记。只有在 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可能 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2023年初高中语文衔接课——语文词语语法++课件39张

实词:6. 代词
●代词是指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1.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我、我们、咱们; (2)第二人称:你、您、你们; (3)第三人称:他、她、它、他(她、它)们 2.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怎么等 3.指示代词 (1)近指:这、这里、这样 (2)远指:那、那里、那样
动词 介词
让
[让顺道的人]捎去。
介词
谁[都][得]让他三分。
动词
虚词:2. 连词
●连词,用来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或句子与句子,表 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词。
●常见连词:和、跟、同、与、及、而等。
●①表并列 ●②表递进 ●③表选择 ●④表转折 ●⑤表假设
既… 又… 不但…而且… 不是…就是… 虽然…但是… 即使…也…
难点2:区分介词和连词:“和、跟、与、同”
有时是连词、有时是介词。如: ①弟弟跟妹妹走了。 (连词) ②弟弟跟妹妹借书。(介词)
方法1:连词前后成分平等,可以互换位置而语义基本不变。 而介词前后成分有主有次,不能互换,否则意思全变了。如:
①弟弟跟妹妹走了。= 妹妹跟弟弟走了。 ②弟弟跟妹妹借书。≠ 妹妹跟弟弟借书。
兼
:请示、申请、报告、领导
兼
:兴奋、典型、风光
兼
:纯洁、端正、丰富
兼
、副词:白、正、直
兼
:车、桌、箱
兼
:没、没有
兼
:在、向、到、往
指出下列词的词性:
形容词
(1)这些毫无文采的语言,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他工作的
意义。
名词
(2)眼前忽然出现吕洞宾的形象。
动词
(3)豆麦和水草发散出来的清香,和着月色朦胧在这水
语文初高中衔接教案大全

语文初高中衔接教案大全语文初高中衔接教案大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语文教育活动,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你一定有着许多的收获,那么你知道怎样写语文初高中衔接教案吗?它会对你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语文初高中衔接教案,希望你喜欢。
语文初高中衔接教案1教学目标:1. 学生理解材料,学会选题立意方法。
2.赏析范文,积累事例和优美语句。
教学重点:赏析范文,积累事例和优美语句。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材料,学会选题立意方法。
疑难预设:选题立意方法。
模式与方法: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神情忧郁的男子坐在咖啡厅角落里的一张桌子旁,一个人闷闷地喝着咖啡。
在他不远处坐着一位老人,老人一直在关注着这个人。
终于,老人走上前去,对这个人说:“你一定遇上什么难题,如果你愿意告诉我,我希望我可以帮助你。
”这个人看老人一眼,冷冷地说:“你帮不了我,我的问题太多了。
”老人掏出名片,递给他,接着说道:“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想带你去一个地方。
”这个人没有拒绝,随老人坐车来到了郊外。
下车后,老人指着一排排的墓碑说:“你看见了吗,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人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
读了上面的故事,引起了你怎么一些感想,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要求:自立文意,自选文体,自拟文题,全文不少于800字。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立意:①没有问题的人生是没有的.你有追求,要奋斗,想在自己短暂而漫长的一生中有所建树,获得辉煌,问题就会接踵而至.②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的遇到问题、困难、挫折、打击、磨难,甚至灾难的并且一定要战胜它们的过程。
③“问题”是上帝馈赠给我们的一笔厚礼,我们珍视它,用好它,就一定会迎接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④从老人把一个几乎被所谓的“问题”压垮了的青年,通过故事中巧妙的方法,“使他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的角度,我们还可以把观点确立在:总有一种方法是最好的。
开头1 运用类比切题的方法开头的示例:小草要茁壮成长,那坚硬的地皮,便是她必须要面对也必须要战胜的“问题”;小溪要流向远方,一路上的沟沟坎坎、悬崖峭壁,便是它必须接受也必须战胜的“问题”……人,“志当存高远”,心事“当拿云”,请记住:鲜花永远不是用来铺路的,而是用来肯定你的勇气,你的付出,点缀辉煌的。
语文初高中衔接课字形教案

语文初高中衔接课字形教案在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和难度都会出现较大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高中语文的学习,特别是字形方面的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个初高中衔接课字形教案范本,以供教师参考和使用。
## 教学目标1. 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造字原理。
2. 掌握常见部首和笔画名称,能够正确书写。
3. 识别并纠正常见的字形错误。
4. 培养学生对汉字美的鉴赏能力。
## 教学内容1. 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一结构和合体结构。
2. 造字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3. 部首的认识与应用。
4. 常见字形错误的分析与纠正。
##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举例和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
-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字形演变的动画,增加趣味性。
- 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几个常见但容易写错的汉字,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 简要介绍汉字的发展历史和造字原理。
### 讲解基础知识- 详细解释汉字的基本结构,通过图示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
- 讲解不同造字原理的特点和区别,结合实例加深理解。
### 部首学习- 列出常用部首,讲解其含义和功能。
- 通过练习册或电子白板,让学生跟写部首,纠正书写错误。
### 字形纠正- 分析常见的字形错误,如“的”字中间是否有横折钩等。
- 通过对比展示正确与错误的字形,让学生自我发现并纠正错误。
###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字形美化活动,如书写春联、制作字卡等。
- 开展字形设计竞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字形学习的重要性。
- 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整理一份常见字形错误清单。
## 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各种文字材料中的字形,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汉字文化的书籍,拓宽知识面。
## 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表现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1.在的教育改革需要教师们精心设计合理的衔接课程,增强学生抗适应能力,才能让学生在从小学转到初高中就读时,轻松应付这个重要的转折点。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旨在加强教育质量,以科学的角度把握教学的连贯性,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的目标在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针对目标,提出了三个主要方案内容:
①教师培训内容;
②教学内容;
③课堂教学管理方式。
3.先,《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要求老师们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密切跟踪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掌握教学方法,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成长。
其次,《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提出了教学内容要求:适当引入新课程,抢救可能遗漏的内容,强调文化内涵,重视语文思维训练,针对性讨论,大量练习,强调综合应用,重视语文教学质量。
最后,《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着重提出了及时处理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科学化、素质化,积极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以及提高学生的抗适应能力,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应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4.之,《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加快学生适应新环境的步伐,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进而确保学生能够在初高中之间轻松转折,顺利完成学业。
希望通过此次课程方案,可以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促进中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初高中语文语法衔接课倒装句课件34张

五、补充要点 1.怎么判断状语:主谓之间,表现谓语状态。
举例:老师[仿佛]看透了我。
2.一个句子中可以有多重状语,多重定语。 举例:他是(一名)(从城里来的)(退休)(英语)教师。
3.“的”“地”“得”“着”“了”“过”可以不用划分为句子成分。 4.不是每一个句子都同时具备主谓宾定状补所有成分。
六、学习句法有什么用? 请用符号划出下列句子的句子成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燕王拜送于庭。 3.大王来何操?
2.什么是宾语前置?
“前置”:往前放置。 “前”:谓语(动词)或介词。 适用语境:古代汉语(文言文)
假如现代汉语也发生了宾语前置,下列句子该怎么说?
你不喜欢我
你不我喜欢
他在教室吗? 他教室在吗?
3.宾语前置的类型
类型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否定句:“不,未,莫,无,非,勿......”作状语。
①得复见将军于此。
得于此复见将军。(于此:在此)
②青,取之于蓝。
青,于蓝取之。(于蓝:从蓝草中)
③以其无礼于晋
以子贤。(于弟子:比弟子)
3.状语后置的类型
类型二:动词/形容词+乎+宾语 (“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对”等)
①生乎吾前
乎吾前生 (乎吾:在我)
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 (以大事:把大事)
注意:①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以”等。翻译时,应 该先把“于、以”等介词补充出来。 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应先补充为:“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翻 译为: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②介宾短语还可以充当补语,翻译时就不需要调整语序了。 如“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 朝。”句中“于朝”是介宾短语,放在“进之”的后面,充 当补语,“进之于朝”可译为“送至朝廷”。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案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案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案11、了解--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联系和区别2、了解--学科的特点和高考的要求3、了解--语文学习的习惯和老师的学习要求4、明确--语文学习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讲授要点:一、开场白和自我介绍二、理解语文1、语文--语言、文字(1)听(会听课,听懂别人的话,别人说话自己能够专心听)(2)说(大胆说话,大声说话,说得条理明白)(3)读(表情朗读,理解阅读)(4)写(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达到表达的目的)2、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联系与区别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高中语文学习比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更高:(1)初中固定一块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选修,还有校本教材叫自修,共三块构成;(2)初中学习只要阅读理解,会写600字作文,高中是阅读赏析,表达与交流,会写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3)初中学的文体不完全系统,高中完全系统--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4)高中实行学分式学习。
三、语文学科的特点1、最难学好,因为主要靠自学,老师的作用小;2、积累要求高,记忆的东西要求多,了解的东西要求多,要记性;3、语言文字的领悟力难以形成,要悟性;4、好作文难写,要灵性;5、个人成绩会时高时低,进步缓慢,不能迅速达成;6、高考三桩之一,成绩160--200分。
四、学好语文需要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学习的习惯你养成了吗?语文学科的特点是:知识信息量大,自修实践性强。
这就告诉我们:第一学好它不容易,第二依赖于学习者自身努力。
语文考试在五个层级上考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赏析评价。
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说到底,就是考学生的记性和悟性。
而记性和悟性绝不能在短时间内速成,需要长时期的积累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怕记怕背,懒于动手,是学语文的大忌。
要学、会学、坚持学,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方向,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这个主体的一个根本性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窍门2:
虚词断句
1、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表敬副词有: 夫、惟、盖、凡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 者、也、矣、焉、乎、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3、还有一些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 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 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 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 有害的。”
大显身手:检测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 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 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 是夫
断句前提
断句的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 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 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 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 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 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 助断句。
探究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 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初高中知识衔接之 —— 现代汉语语法
一、词类
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 造句单位。现代汉语的词按照其语法 意义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拟声词、叹词。
实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例: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有名词”, 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 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 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 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 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 1、(邵阳市中考题)朗读下列句子,语 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 C • A、先天下之忧/而忧 • B、然则/何时而乐耶 • C、尝求古仁/人之心 • D、吾/谁与归
(山西课改题)下列句中的“/”表 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 一项是( B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 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 若神人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陈述句) •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疑问句) •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问 答句) •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另一种问答 句) • 这句话断句并加标点后可做独幕剧。 • 仆人问:“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 主人:“下雨天留客天,留人?(自忖后)—— 不留!” • 客人反叽道:“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并做出欲走状) • 无奈,主人只好把客人留下。
秦观的回环诗
暮
已
赏
花
时 醒 微 力 酒 飞
归
去 马 如
宝塔诗如何读?
• • • • • • • 开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好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山中山路转山崖 山客山僧山里来 山客看山好景好 山桃山杏满山开
句 趣
可以清心也 以清心也可 清心也可以 心也可以清 也可以清心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 写了这样一封信:
探究四:(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顶真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 呼万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 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 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 凉(《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 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 黄/夜生凉(《汉宫秋》第三折[梅 花酒])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 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 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 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 所以为陛下禽也
• 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 / // / / 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 / / / / / 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 / 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 / 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 / / 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 /
• “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用现代观 文 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 言 史局限”。(高中 )篇幅长、词汇 文 多,难度大 • “记诵积累,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 阅 解基本内容”(初中)篇幅短、词 读 汇少、难度小
酒赏 力花 微归 醒去 时马 已如 暮飞 ,, 醒去 时马 已如 暮飞 赏酒 花力 归微 。。
(或对比,或并列,或总分)。
窍门5
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熟悉这些 固定句式,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 判断句式:„者„也、„„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岂„哉 安„哉(也)、孰与„„乎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 其它固定句式:况„„乎;奈„„何; 如(若)„„何;得无(无乃)„„乎; 何以„„为;与其„„,孰若„„
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等等。
4、时间词如:顷之、未几等; 5 、叹词如嗟夫、呜呼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 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 / 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 / / 非为象也
探究三: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 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 之 (《鸿门宴》)
学习 目标
• 1、初步探讨并总结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简易 方法; • 2、学会一点归纳思维并善于实际运用 • 3、提升文言文断句乃至翻译技能。
什么叫断句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什么叫断句
•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 叫“读”(dò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 “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 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 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 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 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 /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 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探究二: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 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 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3、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
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 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 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 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第一步:读文段,抓住要点。 (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第二步:找特征( 找名词 、虚词 、对话、 修辞)
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 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wūyè,同“呜咽”)曰其是吾 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 也《史记•刺客列传》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 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 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 而死者果政也
第一步:读文段,抓住要点。
(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第二步:找特征( 找名词 、虚词 、对话、 修辞)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 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 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 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异史氏说:自满必招致损伤,谦虚方可得到益处,这是客 观规律。刚有点小名气就自以为是,偏执于叶公的不良恶 习,因袭而不改变,不到一败涂地而不停止,骄傲自满真 害人就是这样的啊!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 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窍门1:名词或代词断句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 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 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 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 • 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 看! • 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 看。
老儿生一子人言非 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 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 执。
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 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 外人不得争执。 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 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 婿外人,不得争执。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 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 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 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 能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 事不谐矣
文 言 断 句 步 骤 及 方 法
一、前提: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 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父母读信后,一个笑一个哭。想一想,这 是为什么?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 有位书生到亲戚家串门,顷刻间外面就下起雨来, 这时天已将晚,他只得打算住下来。但这位亲戚 却不乐意,于是就在纸上写了-一句话: •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 书生看了,即刻明白亲戚的意思,却又不好明说, 就心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加了几个标点。亲 戚一看,这句话的意思完全反了。也就无话可说, 只好给 书生安排了住宿。 你知道书生怎么加的标 点吗? • 其实,这句话除了书生标点的这一种办法外。还 有三种标法,可分别使它变成陈述、疑问、问答 三种句式,请你加上标点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