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常用符号及缩写字
化学符号及常用缩写

化学符号及常用缩写1 1 Hydrogen 氢 H ['haidridʒən]2 Helium 氦 He ['hi:liəm]3 Lithium 锂Li ['liζiəm]4 Beryllium 铍 Be [be'riliəm]5 Boron 硼 B ['bɔ:rɔn]6 Carbon 碳 C ['kɑrbən]7 Nitrogen 氮 N ['naitrədʒən]8 Oxygen 氧 O ['ɔksidʒən]9 Fluorine 氟 F ['fluəri:n]10 Neon 氖 Ne ['ni:ɔn]11 Sodium 钠 Na ['səudiəm]12 Magnesium 镁 Mg [mæg'ni:ziəm]13 Aluminium 铝 Al [ælju'miniəm]14 Silicon 硅 Si ['silikən]15 Phosphorus 磷 P ['fɔsfərəs]16 Sulfur 硫 S ['sʌlfə]17 Chlorine 氯 Cl ['kləuri:n]18 Argon 氩 Ar ['ɑ:gɔn]19 Potassium 钾 K [pə'tæsiəm]20 Calcium 钙 Ca ['kælsiəm]第 01 号元素: 氢 [化学符号]H, 读“轻”, [英文名称]Hydrogen 第 02 号元素: 氦 [化学符号]He, 读“亥”, [英文名称]Helium 第 03 号元素: 锂 [化学符号]Li, 读“里”, [英文名称]Lithium 第 04 号元素: 铍 [化学符号]Be, 读“皮”, [英文名称]Beryllium 第 05 号元素: 硼 [化学符号]B, 读“朋”, [英文名称]Boron 第 06 号元素: 碳 [化学符号]C, 读“炭”, [英文名称]Carbon 第 07 号元素: 氮 [化学符号]N, 读“淡”, [英文名称]Nitrogen 第 08 号元素: 氧[化学符号]O, 读“养”, [英文名称]Oxygen 第 09 号元素: 氟 [化学符号]F, 读“弗”, [英文名称]Fluorine 第 10 号元素: 氖 [化学符号]Ne, 读“乃”, [英文名称]Neon 第 11 号元素: 钠 [化学符号]Na, 读“纳”, [英文名称]Sodium2 第 12 号元素: 镁 [化学符号]Mg, 读“美”, [英文名称]Magnesium 第 13 号元素: 铝 [化学符号]Al, 读“吕”, [英文名称]Aluminum 第 14 号元素: 硅 [化学符号]Si, 读“归”, [英文名称]Silicon 第 15 号元素: 磷 [化学符号]P, 读“邻”, [英文名称]Phosphorus 第 16 号元素: 硫 [化学符号]S, 读“流”, [英文名称]Sulfur 第 17 号元素: 氯 [化学符号]Cl, 读“绿”, [英文名称]Chlorine 第 18 号元素: 氩[化学符号]Ar,A, 读“亚”, [英文名称]Argon 第 19 号元素:钾 [化学符号]K, 读“甲”, [英文名称]Potassium 第 20 号元素: 钙 [化学符号]Ca, 读“丐”, [英文名称]Calcium 第21 号元素: 钪 [化学符号]Sc, 读“亢”, [英文名称]Scandium 第 22 号元素: 钛 [化学符号]Ti, 读“太”, [英文名称]Titanium 第 23 号元素: 钒 [化学符号]V, 读“凡”, [英文名称]Vanadium 第 24 号元素: 铬 [化学符号]Cr, 读“各”, [英文名称]Chromium 第 25 号元素: 锰[化学符号]Mn, 读“猛”, [英文名称]Manganese 第 26 号元素: 铁 [化学符号]Fe, 读“铁”, [英文名称]Iron 第 27 号元素: 钴 [化学符号]Co, 读“古”, [英文名称]Cobalt 第28 号元素: 镍 [化学符号]Ni, 读“臬”, [英文名称]Nickel 第 29 号元素: 铜 [化学符号]Cu, 读“同”, [英文名称]Copper 第 30 号元素: 锌 [化学符号]Zn, 读“辛”, [英文名称]Zinc 第 31 号元素: 镓 [化学符号]Ga, 读“家”, [英文名称]Gallium 第 32 号元素: 锗 [化学符号]Ge, 读“者”, [英文名称]Germanium3 第 33 号元素: 砷 [化学符号]As, 读“申”, [英文名称]Arsenic 第 34 号元素: 硒 [化学符号]Se, 读“西”, [英文名称]Selenium 第 35 号元素: 溴 [化学符号]Br, 读“秀”, [英文名称]Bromine 第 36 号元素: 氪 [化学符号]Kr, 读“克”, [英文名称]Krypton 第 37 号元素: 铷 [化学符号]Rb, 读“如”, [英文名称]Rubidium 第 38 号元素: 锶 [化学符号]Sr, 读“思”, [英文名称]Strontium 第 39 号元素: 钇 [化学符号]Y, 读“乙”, [英文名称]Yttrium 第 40 号元素: 锆 [化学符号]Zr, 读“告”, [英文名称]Zirconium第 41 号元素: 铌 [化学符号]Nb, 读“尼”, [英文名称]Niobium 第 42 号元素: 钼 [化学符号]Mo, 读“目”, [英文名称]Molybdenum 第 43 号元素: 碍 [化学符号]Tc, 读“得”, [英文名称]Technetium 第 44 号元素: 钌 [化学符号]Ru, 读“了”, [英文名称]Ruthenium 第 45 号元素: 铑 [化学符号]Rh, 读“老”, [英文名称]Rhodium 第 46 号元素: 钯 [化学符号]Pd, 读“巴”, [英文名称]Palladium 第47 号元素: 银 [化学符号]Ag, 读“银”, [英文名称]Silver 第 48 号元素: 镉 [化学符号]Cd, 读“隔”, [英文名称]Cadmium 第 49 号元素: 铟 [化学符号]In, 读“因”, [英文名称]Indium 第 50 号元素: 锡 [化学符号]Sn, 读“西”, [英文名称]Tin 第 51 号元素: 锑 [化学符号]Sb, 读“梯”, [英文名称]Antimony 第 52 号元素: 碲 [化学符号]Te, 读“帝”, [英文名称]Tellurium 第 53 号元素: 碘[化学符号]I, 读“典”, [英文名称]Iodine4 第 54 号元素: 氙 [化学符号]Xe, 读“仙”, [英文名称]Xenon 第 55 号元素: 铯 [化学符号]Cs, 读“色”, [英文名称]Cesium 第 56 号元素: 钡 [化学符号]Ba, 读“贝”, [英文名称]Barium 第 57 号元素: 镧 [化学符号]La, 读“蓝”, [英文名称]Lanthanum 第58 号元素: 铈 [化学符号]Ce, 读“市”, [英文名称]Cerium 第 59 号元素: 镨 [化学符号]Pr, 读“普”, [英文名称]Praseodymium 第 60 号元素: 钕 [化学符号]Nd, 读“女”, [英文名称]Neodymium 第 61 号元素: 钷 [化学符号]Pm, 读“颇”, [英文名称]Promethium 第 62 号元素: 钐 [化学符号]Sm, 读“衫”,[英文名称]Samarium 第 63 号元素: 铕 [化学符号]Eu, 读“有”, [英文名称]Europium 第 64 号元素: 钆 [化学符号]Gd, 读“嘎(二声)”, [英文名称]Gadolinium 第 65 号元素: 铽 [化学符号]Tb, 读“特”, [英文名称]Terbium 第66 号元素: 镝 [化学符号]Dy, 读“滴”, [英文名称]Dysprosium 第 67 号元素: 钬 [化学符号]Ho, 读“火”, [英文名称]Holmium 第 68 号元素: 铒 [化学符号]Er, 读“耳”, [英文名称]Erbium 第 69 号元素: 铥 [化学符号]Tm, 读“丢”, [英文名称]Thulium 第 70 号元素: 镱[化学符号]Yb, 读“意”, [英文名称]Ytterbium 第 71 号元素: 镥 [化学符号]Lu, 读“鲁”, [英文名称]Lutetium 第 72 号元素: 铪 [化学符号]Hf, 读“哈”, [英文名称]Hafnium第 73 号元素: 钽 [化学符号]Ta, 读“坦”, [英文名称]Tantalum 第 74 号元素: 钨 [化学符号]W, 读“乌”, [英文名称]Tungsten5 第 75 号元素: 铼 [化学符号]Re, 读“来”, [英文名称]Rhenium 第 76 号元素: 锇 [化学符号]Os, 读“鹅”, [英文名称]Osmium 第 77 号元素: 铱 [化学符号]Ir, 读“衣”, [英文名称]Iridium 第 78 号元素: 铂 [化学符号]Pt, 读“博”, [英文名称]Platinum 第 79 号元素: 金 [化学符号]Au, 读“今”, [英文名称]Gold 第 80 号元素: 汞 [化学符号]Hg, 读“拱”, [英文名称]Mercury 第 81 号元素: 铊[化学符号]Tl, 读“他”, [英文名称]Thallium 第 82 号元素: 铅 [化学符号]Pb, 读“千”, [英文名称]Lead 第 83 号元素: 铋 [化学符号]Bi, 读“必”, [英文名称]Bismuth 第 84 号元素: 钋 [化学符号]Po, 读“泼”, [英文名称]Polonium 第 85 号元素: 砹 [化学符号]At, 读“艾”, [英文名称]Astatine 第86 号元素: 氡[化学符号]Rn, 读“冬”, [英文名称]Radon 第 87 号元素: 钫 [化学符号]Fr, 读“方”, [英文名称]Francium 第 88 号元素: 镭 [化学符号]Ra, 读“雷”, [英文名称]Radium 第 89 号元素: 锕 [化学符号]Ac, 读“阿”, [英文名称]Actinium 第 90 号元素: 钍 [化学符号]Th, 读“土”, [英文名称]Thorium 第 91 号元素: 镤 [化学符号]Pa, 读“葡”, [英文名称]Protactinium 第 92 号元素: 铀 [化学符号]U, 读“由”, [英文名称]Uranium 第 93 号元素: 镎 [化学符号]Np, 读“拿”, [英文名称]Neptunium 第 94 号元素: 钚 [化学符号]Pu, 读“布”, [英文名称]Plutonium 第 95 号元素: 镅 [化学符号]Am, 读“眉”, [英文名称]Americium。
制作化学课件、化学word试卷常用的符号(实用)

制作化学课件、化学word 试卷常用的符号(实用)说明:将符号复制、粘贴到需要得文档就可。
一、数字顺序: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⑩ ⑪ ⑫ ⑬ ⑭ ⑮ ⑯ ⑰ ⑱ ⑲ ⑳二、罗马数字: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IX三、物理量:焓∆H 平均值 -M平均摩尔质量-r M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r A 摩尔质量 M ()相对分子质量 M r 相对原子质量 A r 速率v 计量系数ν 密度 ρ 转化率 α体积分数 ϕ 物质的量分数 x 质量分数 w ()四、常见符号 NH 3·H 2O黑点 ● " ´ ° 加热 △ ℃ ≥ ≤ > < 比号 : ÷ × Ω ⋅η ü ℃ 单键 — 双键= 三键 ≡ ~五、希腊字母φ σ ρ π v μ λ ε ∆ δ γ β α 六、上下标5+ 4+ 3+ 2+ 72 - 44 - 43 - 42 - 32 - 4- 3- 2-七、转移电子2 = MnCl 2+Cl 2↑+2H 2O-22+Cl 2↑+2H 2O-2↑+2H 2O-八、反应符号: △电解催化剂22光△点燃高温放电电解△Cu催化剂催化剂△浓硫酸浓硫酸△浓硫酸浓硫酸△乙醇一定条件光△高温催化剂高温、高压充电放电+OH -九、其它反应符号常温熔融℃~252电解36点燃或光照微热微热或不加热浓硫酸NaOH平衡时常温灼烧沸水 熔融 高温煅烧 灼热的Cu 水浴加热 微生物 光合作用 水化酸化稀盐酸 盐酸酸化 硝酸酸化 浓硝酸 澄清石灰水 石灰乳稀氨水NaOH 溶液 Br 2的CCl 4溶液AgNO 3溶液Na 2SO 3溶液 氯水 Fe 、水 稀H 2SO 4△NaOH△Cu(OH)2OH - H HClNaOHO 2Cl 2I 2H 2OCl -Br -I -SⅠ Ⅱ常温沸水浓硫酸催化剂V 2O 5催化剂T 1T 2。
生物化学英文缩写符号,名词解释考试必备小超

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蛋氨酸Met脯氨酸Pro苯丙氨酸Ph酪氨酸Tyr色氨酸Trp精氨酸Arg赖氨酸Lys组氨酸His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半胱氨酸Cys丝氨酸Ser苏氨酸Thr天冬酰胺Asn谷氨酰胺Gln ACP酰基载体蛋白ADPG腺苷二磷酸葡萄糖APS腺苷酰硫酸ATP腺苷三磷酸BCCP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cAMP环腺苷酸cDNA互补DNA CAP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GMP环鸟甘酸CoA辅酶A DHU二氢尿苷DNFB2,4-二硝基氟苯dsDNA双链DNA EMP糖酵解途径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S脂肪酸合成酶原FH2二氢叶酸FH4四氢叶酸FMN黄素单核苷酸GOT谷草转氨酶GPT谷丙转氨酶HMS己糖磷酸支路hnRNA核不均一RNA IMP次黄嘌呤核苷酸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Ⅰ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辅酶ⅡPAPS磷酸腺苷脂硫酸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PP磷酸戊糖途径PRPP 5-磷酸核糖-1-焦磷酸SAM S-腺苷蛋氨酸snRNA小核核糖核酸SSB 单链结合蛋白TCA三羧酸循环Tm溶解温度TPP焦磷酸硫胺素TTP胸苷三磷酸U尿嘧啶UDP尿苷二磷酸UDPG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增色效应:当DNA 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 处的吸收便增加,这叫“增色效应”。
减色效应:DNA 在260nm 处的光密度比在DNA 分子中的各个碱基在260nm 处吸收的光密度的总和小得多(约少35%~40%)。
DNA 的熔解温度(Tm 值):引起DNA 发生“熔解”的温度变化范围只不过几度,这个温度变化范围的中点称为熔解温度(Tm)。
核酸的变性、复性:当呈双螺旋结构的DNA 溶液缓慢加热时,其中的氢键便断开,双链DNA 便脱解为单链,这叫做核酸的“溶解”或变性。
在适宜的温度下,分散开的两条DNA 链可以完全重新结合成和原来一样的双股螺旋。
初中化学必背元素符号及化学式

初中化学必背元素符号及化学式在初中化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元素符号及化学式。
以下是一些初中化学中必备的元素符号及化学式,供你参考:氢:符号为H,化学式为H2,是最轻的元素之一,常见于水分子中。
氧:符号为O,化学式为O2,是一个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大气和水中。
碳:符号为C,化学式为C,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元素,可以与氧、氢等元素形成多种化合物。
氮:符号为N,化学式为N2,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许多有机化合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硫:符号为S,化学式为S,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可以与许多金属形成硫化物。
钠:符号为Na,化学式为Na,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常与氯形成氯化钠。
铁:符号为Fe,化学式为Fe,是地球上最常见的金属元素之一,常见于许多合金和生物体内的血红蛋白中。
铜:符号为Cu,化学式为Cu,是一种常见的红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锌:符号为Zn,化学式为Zn,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常见于合金和电池中。
铝:符号为Al,化学式为Al,是一种常见的轻金属,常见于建筑材料和铝箔中。
金:符号为Au,化学式为Au,是一种珍贵的贵金属,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
银:符号为Ag,化学式为Ag,是一种常见的白色贵金属,广泛应用于珠宝、银器等领域。
水:化学式为H2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溶剂之一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是一种常见的盐类化合物,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是一种常见的气体,也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因之一有机化合物:指含碳的化合物,符号与化学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甲烷(CH4)、乙醇(C2H5OH)等。
以上只是一部分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化学式,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初中化学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掌握元素符号及化学式,还需要了解元素的性质、周期表中的分组和周期等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化学常用符号与及图标

化学常用符号与及图标域的应用一、化学式氢气式H 2 水式 H 2O 氯化氢式 HCl 硝酸式 HNO 3 次氯酸式 HClO 硫亚酸式 H 2SO 3 硫酸式 H 2SO 4磷酸式 H 3PO 4 碳酸式 H 2CO 3 硫化氢式 H 2S 磷化氢式 PH 3 氨式 NH 3 甲烷式 CH 4 硅烷式 SiH 4水双氧式 H 2O 2 偏硅酸式 硅酸式 H 2SiO 3 硅原酸式 H 4SiO 4 硅酸式 氯气式 Cl 2 溴单式Br 2 碘单式 I 2氧化钠式 Na 2O 氧过化钠式 Na 2O 2氧化镁式 MgO 氧化铝式 Al 2O 3氧化铁式 Fe 2O 3氧亚铁式 FeO四氧化三铁式 Fe 3O 4氧化钙式 CaO 二氧化硫式 SO 2三氧化硫式 SO 3四氧化二氮式N 2O 4二氧化氮式 NO 2一氧化氮式NO 氧化铜式 CuO 氧化银式 Ag 2O 二氧化碳式 CO 2一氧化碳式 CO 氢离子式 H + 钠离子式 Na +钾离子式 K + 银离子式 Ag + 铵离子式 NH +4二氨银式 [Ag(NH 3)2]+钙离子式 Ca 2+镁离子式 Mg 2+铜离子式 Cu 2+钡离子式 Ba 2+铁亚离子式 Fe 2+ 锌离子式 Zn 2+铁离子式Fe 3+ 铝离子式 Al 3+氟离子式 F - 氯离子式 Cl - 溴离子式 Br - 碘离子式 I - 硝酸根式NO -3 硫氢根式HS - 碳酸氢根式 HCO -3 硫亚氢根式 HSO -3 硫酸氢根式 HSO -4 乙酸根式 CH 3COO -偏铝酸根式 AlO -2 次氯酸根式 ClO -3 碘酸根式 IO -3 氯次酸根式 ClO - 氢氧根式OH - 硫亚酸根式 SO 2-3 碳酸根式 CO 2-3 硫酸根式SO 2-4 硅酸根式 SiO 2-3磷酸根式PO 3-4 PO 2-3 硫离子式 S 2- 硅原酸根式 SiO 3-4氧氢化钠式 氢氧钠式 NaOH 氯钠式 NaCl 溴钠式 NaBr 碘钠式 NaI 硝酸钠式NaNO 3乙酸钠式CH 3COONa 硫氢钠式 NaHS 亚硫钠式NaHSO 3 碳酸氢钠式 NaHCO 3 偏铝酸钠式 NaAlO 2次氯酸钠式 NaClO 氯酸钠式 NaClO 3 硫酸氢钠式 NaHSO 4 碘酸钠式 NaIO 3 硫酸钠式 Na 2SO 4硫亚酸钠式Na 2SO 3 硅酸钠式 Na 2SiO 3 碳酸钠式 Na 2CO 3 硫化钠式 Na 2S 硅原酸钠式Na 3SiO 4 磷酸钠式Na 3PO 4氧氢化钾式 氢氧钾式 KOH 氯化钾式 KCl 溴化钾式 KBr 碘化钾式 KI 碘酸钾式KNO 3 乙酸钾式CH 3COOK 硫氢钾式KHS 亚硫钾式 KHSO 3 碳酸氢钾式 KHCO 3 偏铝酸钾式 KAlO 2 次氯酸钾式 KClO 氯酸钾式KClO 3 硫酸氢钾式 KHSO 4硫酸钾式K 2SO 4硫亚酸钾式 K 2SO 3 硅酸钾式 K 2SiO 3 碳酸钾式 K 2CO 3 硫化钾式K 2S 硅原酸钾式 K 3SiO 4 磷酸钾式 K 3PO 4氯化银式 AgCl 氯化银沉淀式 AgCl ↓ 溴化银式 AgBr 碘化银式 AgI 硝酸氨银 Ag(NH 3)2(NO 3)2 氯化铵式 NH 4Cl 溴化铵式 NH 4Br 碘化铵式NH 4I 一水合氨式 NH 3·H 2O 硝酸铵式NH 4NO 3磷酸铵式 (NH 4)3PO 4氧氢化钙式 Ca(OH)2 氯化钙式 CaCl 2 CaBr 2 碘化钙式 CaI 2碳酸钙式 CaCO 3 Ca(NO 3)2 CaSO 3CaSO 4 CaSiO 3 Ca 3(AlO 3)2 Ca(HCO 3)2 Ca(HSO 3)2 Ca(HSO 4)2 Ca(ClO)2 CaSO 4 Ca 3(PO 4)2 CaHPO 4 Ca(H 2PO 4)2Mg(OH)2 MgCl 2MgBr 2MgI 2MgCO 3Mg(NO 3)2MgSO 3MgSiO 3Mg(HCO 3)2Mg(HSO 3)2Mg(HSO 4)2Mg 3(PO 4)2MgHPO 4Mg(H 2PO 4)2MgSO 4Mg 3N 2Cu(OH)2CuCl 2CuBr 2CuI 2CuCO 3Cu(NO 3)2CuSO 3Cu 2(OH)2(CO 3)2CuSO 4Ba(OH)2BaCl 2BaBr 2BaI 2BaCO 3Ba(NO 3)2BaSO 3BaSO 4BaSiO 3Ba(HCO 3)2Ba(HSO 3)2Ba(HSO 4)2Ba 3(PO 4)2BaHPO 4Ba(H 2PO 4)2Fe(OH)2FeCl 2FeBr 2FeI 2Fe(NO 3)2FeSO 4Zn(OH)2ZnCl 2ZnBr 2ZnI 2ZnCO 3ZnSO 4Zn(NO 3)2Fe(OH)3FeCl 3FeBr 3Fe(NO 3)3硫酸铁式Fe 2(SO 4)3Al(OH)3AlCl 3AlBr 3Al(NO 3)3硫酸铝式Al 2(SO 4)3 188O二、符号单等 —— 加热等 △—— 一定条件等 一定条件═══ 浓硫酸等 浓硫酸═══ 催化剂等 催化剂═══浓加等 浓硫酸═══加热 高高催等 高温高压═══催化剂 二氧化锰等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加热等 二氧化锰═══△高温等高温═══ 催加等催化剂═══△ 闪电══单号─→ 加热号△─→ 浓硫酸号浓硫酸───→ 一定条件号一定条件───→ 催化剂号催化剂───→ 浓加号浓硫酸───→△制乙烯号浓硫酸───→170℃ 制乙醚号浓硫酸───→140℃ 二氧化锰号二氧化锰───→ 催化剂───→加压、加热燃烧═══ 燃烧══ 电解══ 一定条件逆 催化剂逆 浓硫酸逆 高高逆 可逆号浓硫酸△ 催化剂△ 高温高压△ 高温高压催化剂加热逆 催加逆催化剂△ 浓加逆浓硫酸△ 高高加逆高温高压△ 期望产物的总质量 ───────生成物的总质量高高催逆 高温高压催化剂 H 2OH 2OH 2OH 2O 高温══ 高温─→ 点燃─→光照─→ 单逆号 ←─前聚合号——[ 后聚合号——] n 双键号 C —C 叁键号 C ——C 侧二甲苯─CH 3 ─CH 3三甲苯 H 3C ─ ─CH 3| CH 3 三硝基甲苯 ∣CH 3O 2N ─ ─NO 2 | NO 2右斜甲苯CH3╱ CH3╱ CH3╱ CH3╱ H3C ╲H3C ╲左斜甲苯H3C ╲竖二甲苯 OH ||CH3羰基式 —O ‖C — 醛基式 —O ‖C —H 羟基式 —OH 羧基式 —O ‖C —OH三、电子式镁电子式 ·Mg · 铝电子式 ··Al · 碳电子式 ··C ·· 氮电子式 · ·· N ·· 氧电子式 · ·· O ·· · 氯右电子式 :·· Cl ·· · 氯左电子式 ··· Cl ·· :八电子结构 :··Cl ·· : 氨电子式 H ·· H :N ·· :H :·· Cl ·· :·· Cl ·· : H :·· Cl ··: 氢左电子式 ·H 氢右电子式 H ·C12 12C C60 12C C 60 碳六十式 C612 126C 碳十二式 沉淀淀↓ 气体体↑二氧化碳电子式 :·· O ·· ::C::·· O ·· : 氧化钠电子式 Na +[: ·· O ·· :]2-Na + 过化钠电子式Na +[: ·· O ·· : ·· O ··:]2-Na +氮气电子式 :N ······N : :·· O ·· ::C::·· O ·· :Na +[: ·· O ··:]2-Na + Na +[: ·· O ·· : ·· O ·· :]2-Na + Na +[: ·· O ·· :H]-Na +[:·· Cl ··:]-H : ·· O ·· :H :·· Cl ·· ::·· Cl ·· :C :·· Cl ··::··Cl ·· : H 2OH 2OH 2OH 2OH 2OH 2OH 2OH 2OH 2O 氧氢化钠电式 Na +[: ·· O ·· : H]- 氯化钠电子式 Na +[:·· Cl ··:]- 水电H ∶‥O ‥∶ H H ∶‥O ‥∶ H :·· Cl ·· ::·· Cl ·· :C :·· Cl ··::··Cl ·· : 四氯化碳电式:·· Cl ·· ::·· Cl ·· :C :·· Cl ··::·· Cl ·· : 左电子转移号 ·+ · 右电子转移号 ·+ · 氨电式 H ..H:N ..:H 铵根电式H ·· [H :N ·· :H]+H [:·· Cl ·· :]- H | [H -N | -H]+H F ╲F ╱C -F·HH · Na · K · ·Mg ··Ca ···Al ···C ····Si ·· ‥·O · ‥ ··· S ·· · ··N ..· ··· Cl ··: ·· :Cl ···Na · + ··· Cl ·· :─→ Na +[:·· Cl ·· :]- 氯钠生式·· Br ·· ·· I ·· ·· O ·· Na · + ··· Br ·· : ─→ Na +[:·· Br ·· :]- Na · + ··· I ·· : ─→ Na +[:·· I ··:]- Na · + · ·· O ·· · + ·Na ─→ Na +[:·· O ··:]2-Na + Na · + · ·· S ·· · + ·Na ─→ Na +[: ·· S ··:]2-Na +H ·+··· Cl ·· : ─→ H :·· Cl ··:H · +‥·O · ‥+·H ─→ H :··O ··: H:·· Cl ·· · + ·Mg · + ··· Cl ·· :─→ [:·· Cl ·· :]-Mg 2+ [:·· Cl ·· :]-H 2OH 2OH 2O·+ · · + · K · + ··· Cl ·· : ─→ K +[:·· Cl ·· :]- 氯钠生式K · + ··· Br ·· : ─→ K +[:··Br ·· :]-K · + ··· I ·· :─→ K +[:··I ··:]-K · + ‥·O · ‥ +·K ─→ K +[:·· O ·· :]2-K +K · + · ·· S ·· · +·K ─→ K +[: ·· S ·· :]2-K + H · +··· Cl ·· : ─→ H :··Cl ·· :H · +··· Br ·· : ─→ H :··Br ··:CH · +··· I ·· : ─→ H :··I ··:H · +‥·O · ‥+·H ─→ H :·· O ··: H:·· Cl ·· ·+·Mg ·+··· Cl ·· :─→ [:·· Cl ·· :]-Mg 2+ [:··Cl ·· :]-[:·· Cl ·· :]-Mg 2+ [:·· Cl ·· :]- :·· I ·· ·+·Mg ·+··· I ·· :─→ [:·· I ·· :]-Mg 2+ [:··I ·· :]- :·· Br ·· ·+·Mg ·+··· Br ·· :─→ [:·· Br ·· :]-Mg 2+ [:··Br ·· :]- :·· Cl ·· ·+·Ca ·+··· Cl ·· :─→ [:·· Cl ·· :]-Ca 2+ [:··Cl ·· :]- :·· I ·· ·+·Ca ·+··· I ·· :─→ [:·· I ·· :]-Ca 2+ [:··I ·· :]- :·· Br ·· ·+·Ca ·+··· Br ·· :─→ [:·· Br ·· :]-Ca 2+ [:··Br ·· :]-氯气电式 :·· Cl ·· :·· Cl ·· : :·· Br ·· :·· Br ·· :溴单电式 :·· Br ·· :··Br ·· : 碘单电式 :·· I ·· :·· I ··: 氮气电式 :N ······N: 氢气电式 H:H Cl 2氯化氢电式 H :·· Cl ·· : H ..H:N ..:H H .. [H :N ..:H]+H 甲烷电式 H ..H :C ..:H H H ..H :Si ..:H HH ·· H :N ·· :H H ·· [H :N ·· :H]+HH ·· H :N ·· :H H ·· [H :N ·· :H]+HH | [H -O -H]+电子转移式 2e —∣─────────────↓ S + O 2 ═ SO 2电子转移式2e —∣─────────────↓ S + O 2 ═ SO 2一层结构○+1 )1 ) 二层结构○+1 )2 ))8 ) ○+1 )1 ) ○+1 )2 ))8 ) —CH —∣NH 2 CH 2-∣OH ∣CH 2-OH 上CH 2-∣OH∣CH 2-OH 三、 有机域上结构 CH 3—CH —COOH ∣NH 2 —CH —∣NH 2下结构 CH 2-∣OH CH 2-∣OH CH 2-∣OH CH 2-∣OH上下构结 CH -∣OH ∣NH 2 CH -∣OH ∣NH 2CH -∣OH ∣NH 2CH -∣OH ∣NH 2CH -∣OH ∣NH 2CH -∣OH∣NH 2中结构 ∣CH 2-OH ∣CH 2-OH ∣CH 2-OH ∣CH 2-OH署名结构 (C 6H 10O 5)n 纤维素 (C 6H 10O 5)n 淀粉 (C 6H 12O 6)n 葡萄糖 (C 6H 12O 6)n 果糖 (C 12H 22O 11)n 麦芽糖 (C 12H 22O 11)n蔗糖(C 6H 10O 5)n 纤维素分子式结构 HNO 3 C 2H 5O —NO 2硝酸乙酯C 2H 5O —NO 2硝酸乙酯C 2H 5O —NO 2硝酸乙酯C 2H 5O —NO 2硝酸乙酯C 2H 5O —NO 2硝酸乙酯分子结构CH —ONO 2∣CH 2—ONO 2∣CH 2—ONO 2三层结构 CH —ONO 2∣CH 2—ONO 2∣CH 2—ONO 2反应示意图结构 H 2O ⎩⎪⎨⎪⎧CO 2叶绿素A 酶B O 2催化剂C O 2D B H +E Na 2O 2⎩⎪⎨⎪⎧→G 过量CO 2白色沉淀H →F S 点燃I H 2SO 4△水解液NaOH 溶液中和液⎩⎪⎨⎪⎧银氨溶液微热生成银镜碘水无现象C 6H 5— HO —CH —NH —C ‖O—C 6H 5CH -COOH ∣+H 2O 无机酸C 6H 5— HO —CH —NH 2CH -COOH ∣羟基酸羟基酯结构 CH 3CH ╱╲COO ╲OOC╱CHCH 3 CH 3CH ╱╲COO ╲OOC ╱CHCH 3 CH 3CH ╱╲COO ╲OOC╱CHCH 3双键结构 H 3C ╲H 3C ╱C =C ╱CH 3╲CH 3 H 3C ╲H 3C ╱C = C ╱╲ C ╱╲ CH 3CH 3 C ╱CH 3╲CH 3横上苯 - - 横下苯- - 竖右苯 竖左苯对二甲苯 CH 3- -CH 3 CH 3- -CH 3竖苯酚 -OH 横苯酚 -OH 竖苯酚 竖方程组结构 竖甲苯竖苯酚 OH | 竖苯甲酸 COOH | 竖甲苯 CH 3| 上甲基 CH3| 下甲基 | CH3 右斜甲苯 CH3╱ CH3╱ CH3╱ CH3╱ ╱H3C H3C╲ H3C ╲ 竖对二苯基OH ||CH3横对二苯基 ——CH 3CH 3平二苯基H 3C ─ ─CH 3 -CH 3-CH 3侧二苯基 -CH 3-CH 3 三苯基 H 3C ─ ─CH 3| CH3 三硝基甲苯 CH3| O 2N ─ ─NO 2 | NO2白藜芦醇 HO - -CH =CH - ╱CH 3╲CH 3横右三甲苯CH - ╱CH 3╲CH 3横左三甲苯 H3C ╲ ╱H3C-CH 3 CHH3C ╲╱H3C竖三甲苯 CH3| H 3C ─ ─CH 3 三溴苯酚 Br ─ ─Br| Br双键号 —— 叁键号——合成结构(C 6H 10O 2N 2)C 适当条件CH 3-CH -COOH ∣NH 2↓Na ↓HCl A B HH HNO 2D 浓硫酸(C 6H 8O 4)E四、方程组结构 ytxs⎩⎨⎧x ═1y ═2z ═3m ═4 ⎩⎨⎧2x +3y +9z +5m ═555x +7y +11z +9m ═882×(x +y +z +2m )═28 x +y +z +m ═10⎩⎨⎧2x +3y +9z +5m ═55……………………①2×(x +y +z +2m )═28……………………② ⎩⎨⎧x ═ 1y ═ 2⎩⎪⎨⎪⎧银氨溶液微热生成银镜碘水无现象⎩⎪⎨⎪⎧银氨溶液微热生成银镜碘水无现象 银氨溶液微热生成银镜碘水无现象⎩⎪⎨⎪⎧银氨溶液微热生成银镜碘水无现象 同醛基式 -O ║C —H双尖前域⎩⎨⎧x +y ═x +y ═双尖后域⎭⎬⎫x +y ═x +y ═3、⎩⎪⎨⎪⎧x +y ═x +y ═x +y ═4、⎩⎪⎨⎪⎧x +y ═x +y ═x +y ═x +y ═x +y ═双平前域⎣⎢⎡x +y ═x +y ═双平后域⎦⎥⎤x +y ═x +y ═前聚合号——[ 后聚合号 ——] n 聚合号 ——[——] n左合右号 ――――――⎦⎥⎤――― 左分右号 ――――⎣⎢⎡-→-→HO — —∣OH CH 2CH -∣NH 2O -O ║C —HHO - -CH =CH - ╱CH 3╲CH 3白黎芦醇HO - CH =CH - ╱CH 3╲CH 3环氧乙烷O╱ ╲H 2C ――CH 2有机结构域应用 [—]—n C ‖O —NHCH 3CH ╱╲COO ╲OOC╱CHCH 3CHOOCR'∣CH 2OOCR ∣CH 2OOCR'' CHOOCR ∣CH 2OOCR ∣CH 2OOCR CHOOCC 17H 31∣CH 2OOCC 17H 31∣CH 2OOCC 17H 31 催化剂加热、加压CHOOCC 17H 35∣CH 2OOCC 17H 35∣CH 2OOCC 17H 35HO —NO 2硝酸浓硫酸C 2H 5O —NO 2硝酸乙酯227×15.86%12 227×(100%-15.86%-2.20%-18.50%)16CH —ONO 2∣CH 2—ONO 2∣CH 2—ONO 2CH —OH ∣CH 2—OH ∣CH 2—OH —C — ∣CH 3 ∣ CH 3中间结构CH —O —C ‖O —R 2∣CH 2—O —C ‖O —R 1∣CH 2—O —C ‖O —R 3H 2SO 4 CH —OH ∣CH 2—OH ∣CH 2—OHCH —OH ∣CH 2—OOCCH 3∣CH 2—OH 和CH —OOCCH 3∣CH 2—OH ∣CH 2—OH10 g2 0003g·mol—1∶12 g1002 g·mol—1═①CHOOCC15H31∣CH2OOCC15H31∣CH2OOCC15H 31②CH2∣CH2OOCC17H35∣CH2OOCC17H35③CH—ONO2∣CH2—ONO2∣CH2—ONO2Cu(OH)2KMnO4 I2 mol·L-1 C17H35CHOOCC17H35∣CH2OOCC17H31∣CH2OOCC17H35B.CHOOCC17H33∣CH2OOCC17H33∣CH2OOCC17H35C.CHOOCC17H33∣CH2OOCC17H33∣CH2OOCC17H31D.CHOOCC15H31∣CH2OOCC15H29∣CH2OOCC15H29—C‖O—R被-P-O‖O∣OH1230⎩⎨⎧加碘水溶液变蓝色加C溶液单质沉淀加A溶液△H-C-H|H∣H ⎩⎪⎨⎪⎧银氨溶液微热生成银镜碘水无现象ONO2ONO2OH(C6H7O2)—ONO2ONO2OH n⎩⎨⎧→D→C(密度最小的单质)→EC 6H 5— HO —CH —NH —C ‖O —C 6H 5CH -COOH ∣C 6H 5— HO —CH —NH 2CH -COOH ∣H 2N —CH ∣R 1—C ‖O —N ∣H —CH ∣R 2—C ‖O —N ∣H —CH ∣R 3—C ‖O —N ∣H —CH ∣R 4—C ‖O —OH甘氨酸(C 2H 5NO 2)CH 2—COOH ∣NH 2 丙氨酸(C 3H 7NO 2)CH 3—CH —COOH ∣NH 2,—C ‖O —N ∣H —谷氨酸(C 5H 9NO 4)HOOC —CH 2—CH 2—CH —COOH∣NH 2 ⎩⎨⎧2x +3y +9z +5m ═555x +7y +11z +9m ═882×(x +y +z +2m )═28 x +y +z +m ═10 解得⎩⎨⎧x ═1y ═2z ═3m ═4—NH -↓A CH ∣R -↓B C ‖O -↓C NH -CH ∣R'—C -‖→D OR -CH —C ‖O —OH ∣NH 2+HNO 2R -CH —C ‖O —OH ∣OH+N 2↑+H 2(C 6H 10O 2N 2)C 适当条件CH 3-CH -COOH ∣NH 2↓Na ↓HCl A B HH HNO 2D 浓硫酸(C 6H 8O 4)EHS -CH 2—CH —COOH ∣NH 2HS -CH 2—CH —C ‖O —O -S -CH 2—CH —COOH ∣NH 2∣NH 2HS -CH 2—CH —COONH 4∣NH 2A.H -C -∣H ∣OH C -∣H ∣OH C -∣H ∣OH C -∣H ∣OH C —C ‖O —H ∣H ∣OHB.H -C -∣H ∣NH 2C -∣H ∣NH 2C -∣H ∣NH 2C -∣H ∣NH 2C —C ‖O —H ∣H ∣NH 2C.H -C -∣H ∣NH 2C -∣H ∣NH 2C -∣H ∣NH 2C -∣H ∣NH 2C —C —‖NH H ∣H ∣NH 2D.H -C -∣H ∣OH C -∣H ∣OH C -∣H ∣OH C -∣H ∣OH C —C —‖NH H ∣H ∣OHCH 2—COOH ∣NH 2、CH 3—CH —COOH ∣NH 2、CH 3—CH 2-CH —COOH ∣NH 2A. CH 2—COOH ∣NH 2B.CH 3—CH —COOH ∣NH 2C. D.HOOC —CH 2—CH 2—CH —COOH ∣NH 2B.╲C ‖O ╱ ╲C ‖O╱CH 2-CH 2∣ C ——∣H N ∣ CH 2CH 2∣(C 6H 7O 2)—ONO 2OH OH n(C 6H 7O 2)—ONO ONO 2ONO nC. ——D. (C 6H 7O 2)—ONO 2ONO 2OHCH 2-∣OH CH -∣OH CH -∣OH CH -∣OH CH -∣OH CHO 甲CH 2-∣OH CH —CH -∣OH CH -∣OH CH -∣OH CH ∣OH乙H 2O ⎩⎪⎨⎪⎧CO 2叶绿素A 酶B O 2催化剂C O 2D B H +E Na 2O 2⎩⎪⎨⎪⎧→G 过量CO 2白色沉淀H →F S 点燃I[— [—CH —∣CH 3CH ]—n ∣COOH②CHOOCC 15H 31∣CH 2OOCC 15H 31∣CH 2OOCC 15H 31+HO -P -OH ‖O ∣OH CHOOCC 15H 31∣CH 2O -P -OH‖O ∣OH ∣CH 2OOCC 15H 31+C 15H 31COOH③CHOOCC 15H 31∣CH 2O -P -OH ‖O ∣OH ∣CH 2OOCC 15H 31+2NaOH CHOOCC 15H 31∣CH 2O -P -ONa‖O∣ONa ∣CH 2OOCC 15H 31+2H 2O (说明:-P -O ‖O ∣OH H 也可代替CHOOCC 15H 31∣CH 2OOCC 15H 31∣CH 2OOCC 15H 31中间的—C ‖O—C 15H 31基团。
常用化学符号及化学式

常用化学符号:1 1H 氢2 5B 硼6C 碳7N 氮8O 氧9F 氟10Ne 氖3 11Na 钠12Mg 镁13Al 铝14Si 硅15P 磷16S 硫17Cl 氯18Ar 氩4 19K 钾20Ca 钙...氧气O 2氢气H2水H2O氧化汞HgO氯酸钾KClO3二氧化锰(MnO2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盐酸(HCL硫酸(H2SO4五氧化二磷P2O5四氧化三铁Fe3O4SO2(二氧化硫)、氧化钠(NaO2铁Fe铜的化学符号是Cu铝Al钙化学符号是Ca氯化钡BaCl2氯化钠NaCl氯化银AgCl氯化亚铁FeCl2氯化钙CaCl2氯化钾KClHCl 氯化氢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铜Cu(OH)2硫酸铜CuSO4硫酸钠Na2SO4硫酸钡BaSO4硫酸亚铁FeSO4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碳酸铝Al2(CO3)3碳酸钾K2CO3硝酸铵NH4NO3硝酸银AgNO3硝酸铜Cu(NO3)2常用方程式:一、氧气的性质:(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2CuO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2Al2O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2H2O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点燃2P2O5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SO2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CO2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2CO2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CO2 + 2H2O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 3H2O (3)氧气的来源:13.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2HgO 加热Hg+ O2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H2O2 MnO22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二、自然界中的水: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 通电2H2↑+ O2 ↑17.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1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2O + CO2==H2CO3三、质量守恒定律:19.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21.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Cu + H2O22. 镁还原氧化铜:Mg + CuO 加热Cu + MgO四、碳和碳的氧化物:(1)碳的化学性质2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CO2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25.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26.煤炉的底层:C + O2 点燃CO227.煤炉的中层:CO2 + C 高温2CO28.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 点燃2CO2(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2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30.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31.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2O + CO2== H2CO332.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 高温CaO + CO2↑33.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4)一氧化碳的性质:3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Cu + CO235.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 + O2 点燃2CO2其它反应:36.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五、燃料及其利用:3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CO2 + 2H2O38.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 3H2O 39.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2H2O六、金属(1)金属与氧气反应:40.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41.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42.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2CuO43. 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 + 3O2 = 2Al2O3(2)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44.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45.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46.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47.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 H2↑48.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49.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50.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51.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 H2↑(3)金属单质+ 盐(溶液)------- 新金属+ 新盐52.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53.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ZnSO4 + Cu54.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金属铁的治炼原理:55.3CO+ 2Fe2O3 高温4Fe + 3CO2↑七、酸、碱、盐1、酸的化学性质(1)酸+ 金属-------- 盐+ 氢气(见上)(2)酸+ 金属氧化物-------- 盐+ 水56.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2FeCl3 + 3H2O57.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58.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59.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3)酸+ 碱-------- 盐+ 水(中和反应)60.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6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62.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63.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4)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6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6.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67.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2、碱的化学性质(1)碱+ 非金属氧化物-------- 盐+ 水68.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69.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70.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71.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72.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2)碱+ 酸-------- 盐+ 水(中和反应,方程式见上)(3)碱+ 盐-------- 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73.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3、盐的化学性质(1)盐(溶液)+ 金属单质------- 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7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2)盐+ 酸--------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7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3)盐+ 碱-------- 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76.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4)盐+ 盐----- 两种新盐77.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8.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化学常用符号和缩写

FT
fourier transform
傅里叶变换
GC
gas chromatography
气相色谱法
GLC
gas-liquid chromatography
气-液色谱法
GSC
gas-solid chromatography
气-固色谱法
HME
hanging mercury electrode
芳基Ar-
ADP
adenosine diphosphate
二磷酸腺苷
AES
atomic-emission spectrometry
原子发射光谱法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俄歇电子能谱法
AFS
atomic-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顺磁共振
Et
ethyl
乙基CH3CH2-
f
partial rate factors
分速因数
FID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EM
method of field emission microscope
场发射显微镜法
fp
freezing point
凝固点
FPD
flame photometric detector
DNP
2,4-dinitroflurobenzene
2,4-二硝基苯基
DSC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差热扫描量热法
dT
deoxythymidine
化学常用符号及缩写字

反应平衡常数
Ka
acid dissociation constant
酸性离解常数
Kb
basic dissociation constant
碱性离解常数
L
ligand
配位体
m
meta
间位
Me
methyl
甲基CH3-
m/e
mass charge ratio
双分子芳香亲核取代反应机制
SNi
intramolecular 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mechanism
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机制
STP
standar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标准温度和压力
T
triplet
三线态
Tc
triphase-catalysis
德拜,偶极矩的度量
(d,l)
dextro-(d-),laevo-(l-)
立体化学构型的标记
(+)-,(-)-
dextro isomer, laevo isomer
右旋体,左旋体
dA
deoxyadenosine
腺去氧核苷
DAS
derivative absorption spectrum
导数吸收光谱
dC
三级丁氧羰基(CH3)2COCO—
bp
boiling point
沸点
n-Bu
n-butyl group
正丁基CH3CH2CH2CH2—
t-Bu
t-butyl group
三级丁基(CH3)3C—
c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