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孟子的成语精编版

合集下载

出自《孟子》的成语集锦

出自《孟子》的成语集锦

出⾃《孟⼦》的成语集锦1、始作俑者出⾃于《孟⼦·梁惠王上》:“仲尼(孔⼦)⽈:始作俑者,其⽆后乎!为其象⼈⽽⽤之也。

”根据孔⼦“始作俑者,其⽆后乎”这句话,后⼈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喻第⼀个做某项坏事的⼈或某种恶劣风⽓的创始⼈。

2、五⼗步笑百步《孟⼦·梁惠王上》:“填然⿎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或百步⽽后⽌,或五⼗步⽽后⽌。

以五⼗步笑百步,则何如?”⽐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3、⼀暴⼗寒《孟⼦·告⼦上》:“虽有天下易⽣之物也,⼀⽇暴之,⼗⽇寒之,未有能⽣者也。

” ⽐喻学习或⼯作⼀时勤奋,⼀时⼜懒散,没有恒⼼4、引领⽽望 “如有不嗜杀⼈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望之矣。

” (《梁惠王》)释:如果有⼀位不好杀⼈的君主,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伸长着脖⼦期待他的解救了。

形容殷切盼望。

5、君⼦远庖厨 “是以君⼦远庖厨。

” (《梁惠王上》)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6、明察秋毫 “明⾜以察秋毫之末,⽽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上》)释:我的⽬⼒能够把秋天鸟的细⽑看得分明,⼀车⼦柴⽕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形容洞察⼀切。

7、挟⼭超海“挟泰⼭以超北海,语⼈⽈,‘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 (《梁惠王上》)释:把泰⼭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说,“这个我办不到。

”这真是不能。

⽐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8、缘⽊求鱼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求鱼也。

” (《梁惠王上》)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样。

⽐喻⽅向或办法不对头,劳⽽⽆功。

9、寡不敌众 “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 (《梁惠王上》)释:⼈⼝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意即⼈少的抵挡不住⼈多的。

10、与民同乐“此⽆他,与民同乐也。

” (《梁惠王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同娱乐罢了。

后泛指领导与群众⼀起游乐,共享幸福。

出自《孟子》的成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

皆位卑禄薄之吏。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4、彼一时此一时: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

怍,惭愧。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

为,做。

已甚,过分。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

10、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

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1、曾经沧海:谓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

唐·元稹《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后以此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12、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仁,仁爱。

义,正义。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临刑殊从容……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13、赤子之心:指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的心。

语出《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4、出尔反尔: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宋·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15、春风化雨:后喻良好的教育。

多用来称颂师长对学生及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育。

16、寸木岑楼:指差异很大。

17、大而化之: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芒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原指光大道德并能融会贯穿。

后用来形容做事不细致,不谨慎。

18、大旱之望云霓:云霓,天将降雨的征兆。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假设大旱之望云霓也。

精选出自《孟子》的50个成语

精选出自《孟子》的50个成语

《孟子》是四书中部头最大的一本,千百年来,学者必读;格言警句,家户传诵。

本文精选出自《孟子》的50个成语,让我们读懂《孟子》的智慧。

1、杯水车薪【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己甚【解释】: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4、不言而喻【解释】: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解释】:虞:料想;誉:称赞。

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解释】: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解释】: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解释】: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精选】《论语·孟子》成语

【精选】《论语·孟子》成语

《论语》成语俗语集锦1、犯上作乱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学而》)翻译: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成语义: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

2、安贫乐道原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学而》)翻译:贫穷却不去巴结,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贫穷仍快快乐乐,富裕仍爱好礼义的人。

成语义: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3、巧言令色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翻译: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4、慎终追远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翻译: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中厚老实。

成语义: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远代的祖先。

5、言而有信原文: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学而》)翻译:讲信用,要符合于义;只有符合义的诺言才可以去实现。

成语义:说出来的话算数,有信用。

6、周而不比原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翻译:君子在道义上团结人,不以私利相互勾结;小人善于因私利而勾结,不能在道义上团结人。

成语义:关系亲密但不相互勾结。

7、是可忍,孰不可忍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翻译:孔子谈论季氏,说他在庭院内观赏八佾之舞,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成语义: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

表示绝不容忍。

8、绘事后素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八佾》)翻译:子夏问道:“‘美好的笑容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粉嫩的脸庞着色化妆绚丽多彩好打扮啊。

’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了白地子,然后才画上画。

和孟子有关的成语

和孟子有关的成语

和孟子有关的成语一,五十步笑百步。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释义:比喻自己具有和别人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比别人轻一点,就毫无自知之明的去嘲笑别人。

二,心悦诚服。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释义:出自真心的服气,不但服气,还发自内心的高兴。

三,出类拔萃。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胜与孔子也。

”释义: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才能远远超出了平常的人。

四,事半功倍。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释义:做同一件事,只花很小的力气,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五,出尔反尔。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释义:比喻人的言行反复无常,一会这样,一会那样,经常自相矛盾。

六,水深火热。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释义:老百姓所受的痛苦,像在水里那样越来越深,像在火里那样越来越热。

比喻人们处在极端的痛苦之中。

七,王顾左右而言他。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王顾左右而言他。

”释义:比喻和对方交流时,不能正面回答问题,只能绕开话题,故意扯一些不相干的事。

八,与民同乐。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释义:就是指君主能够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共享快乐的生活。

后常比喻领导与群众打成一片,共享幸福生活。

九,寡不敌众。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释义:比喻在战争中,和对方力量相差过于悬殊,根本不可能战胜对方。

十,缘木求鱼。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释义:爬到树上去捉鱼。

比喻办法和方向错误了,永远不会达到目的。

十一,明察秋毫。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释义:能够把秋天鸟的毛端都看得清清楚楚。

比喻人的目光敏锐,洞察事理,任何微小的事物和变化,他都能看得很清楚。

出自论语孟子的成语

出自论语孟子的成语
(30) 不虞之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离娄》)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28) 乱臣贼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滕文公》)释: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害怕。
(29) 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释: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45)、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孟子》:
(1) 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释:(逃跑的士兵)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
(16) 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17)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心》)释: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18) 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3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篇》)释: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1) 言不及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卫灵公篇》)释:同大家整天在一块,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喜欢买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源于《孟子》的50个成语

源于《孟子》的50个成语

源于《孟子》的50个成语1、杯水车薪【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解释】:已甚:过分。

不做得太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4、不言而喻【解释】: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解释】:虞:料想;誉:称赞。

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解释】: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解释】:此:这;彼:那。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解释】:食:食物;浆:汤。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0、当务之急【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源于孟子的成语

源于孟子的成语

源于孟子的成语《孟子》是古代四书之一,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下面请欣赏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源于孟子的成语相关内容。

源于孟子的成语大全1) 音容笑貌:《孟子·离娄上》:“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2) 春风化雨:《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3) 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4) 自怨自艾:《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5) 平治天下:《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6) 自以为是:《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7) 安富尊荣:《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8) 洞察秋毫:《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9) 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0) 具体而微:《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11) 左右逢源:《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12) 心悦诚服:《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13) 弃之如敝屣:《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14) 旷夫怨女:《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15)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6) 似是而非:《庄子·山木》:“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

”《孟子·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孟子的成语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出自《孟子》的成语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

皆位卑禄薄之吏。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4、彼一时此一时: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

怍,惭愧。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

为,做。

已甚,过分。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

10、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

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1、曾经沧海:谓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

唐·元稹《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后以此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12、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仁,仁爱。

义,正义。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临刑殊从容……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13、赤子之心:指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的心。

语出《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4、出尔反尔: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宋·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15、春风化雨:后喻良好的教育。

多用来称颂师长对学生及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育。

16、寸木岑楼:指差别很大。

17、大而化之: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原指光大道德并能融会贯通。

后用来形容做事不细致,不谨慎。

18、大旱之望云霓:云霓,天将降雨的征兆。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指大旱之时盼望下雨。

比喻盼望殷切。

19、箪食壶浆(dānsìhújiāng):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

《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20、箪豆见色:谓计较小利。

语出《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於色。

”21、当务之急:指当前任务中最急需要办的事情。

23、地利人和: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

24、独善其身: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

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5、阿其所好: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

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

26、翻然改进:翻然:变动的样子。

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

27、反求诸己:求:追究;诸:“之于”的合成词。

反过来追究自己。

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28、饭糗茹草:饭、茹,吃。

糗,干粮。

草,野菜。

吃干粮和野菜,形容生活非常清苦。

29、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

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31、寡人之疾:疾:病,毛病。

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后以“寡人之疾”喻人之好色。

32、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其实此成语最早应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33、好为人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形容人不够谦虚,好以教导者自居。

34、浩然之气:指正大刚直的精神。

浩然,盛大的样子。

出《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5、岌岌可危:岌岌,危险的样子。

形容地位或状况十分危险,将要垮台或灭亡。

36、疾首蹙额:疾首,头疼。

蹙额,皱眉头。

后以此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宋·陆九渊《与徐子宜》其二:“良民善士,疾道蹙额,饮恨吞声,而地所控诉。

”37、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

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38、牛山濯濯:牛山,在齐国临淄之南。

濯濯,本谓山之无树木,今或用喻人秃顶无发。

39、被发缨冠: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

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41、齐东野语:齐东,古齐国东部。

野语,乡下人的话。

后比喻道听途说而来的无稽之言。

42、弃甲曳兵:丢掉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战败逃跑的狼狈相。

43、弃如敝屣:谓像扔掉破鞋子一样。

敝,破旧。

屣,鞋子。

语出《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

”后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44、舍生取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45、舍我其谁:谓自视极高,自任极重。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谓人以忧患谋处而生,以安乐怠忽而死。

语出《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7、食前方丈:方丈,一丈见方。

吃饭时,面前摆满了一丈见方的食物。

形容生活极其奢侈。

语出《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

”48、始作俑者:俑,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后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51、通功易事: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

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步;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

”52、同流合污:后指没有独立人格,顺从世俗。

也指和坏人一起做坏事。

53、枉己正人:枉,弯曲,不正。

自己立脚不正,却要去纠正别人。

55、为富不仁:为富,追求发财致富。

语出《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意为致富与行仁义难以并存。

后以此指富人唯利是图,不讲仁义。

56、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以此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关系本应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57、闻过则喜:过,过错。

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58、五十步笑百步: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性质的问题,却自以为优越而嘲笑或反对别人。

59、习焉不察:焉相当于“于是”、“于此”。

后用此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也作“习而不察”。

60、先知先觉:语出《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后指认识事理早于一般的人。

61、胁肩谄笑:胁肩,把两肩收拢起来。

谄,奉承人。

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

形容巴结人的丑态。

63、言近旨远:旨,意旨。

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指,同“旨”。

后指话语浅显通俗,而含义却很深远。

64、揠苗助长:揠,挺拔之欲亟长也。

喻急躁妄为,欲益反损。

66、恶湿居下: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的地方。

比喻行动跟愿望相违背。

68、仰事俯畜:谓上事父母,下畜妻子的责任,今用以为家庭生计语。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注:事,以孝事亲;畜,以慈培育。

69、仰不愧天:谓心正则无愧于天。

语出《孟子·尽心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疏:存诚于己,而仰无以有羞愧于天,俯无以有怍于人。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仰不愧天,俯不愧人。

”70、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地做某事。

多形容十分勤奋、勤恳、忙碌。

语出《孟子·离娄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71、一傅众咻:傅,教。

咻,吵。

一个人教而众人吵闹干扰。

后比喻由于不良环境影响,做事不能有所成就。

73、以邻为壑:壑,深沟。

语出《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

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意为把邻国当成排洪水的沟壑。

后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74、以力服人:力,强制的力量。

服,使人服从。

用强制的方法使人服从。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75、易地而处:后指交换所处的位置。

77、引而不发:引,拉弓。

发,射箭。

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比喻善于启发引导。

也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78、与人为善:跟别人一同做好事。

后多指善意助人。

79、缘木求鱼:缘木,爬树。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意为按照你的做法而要得到你所希望的,就像爬到树上捉鱼一样不可能。

后比喻方向、方法都不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80、再作冯妇:语出《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则之野,有众逐虎。

虎负隅,莫之敢撄。

望见冯妇,趋而迎之。

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

”后比喻重操旧业。

81、知人论世:意为只有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才能理解作者。

后指了解人物,评论世事。

85、自怨自艾:自怨,悔恨自己的错误。

自艾,改正自己的错误。

原指悔恨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后多指悔恨。

86、左右逢源:源,水源。

也作“原”。

后比喻做事很顺利。

《孟子》名言名句(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12)仁者无敌。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