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新形势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果, 但是 , 从整体上来看 , 普通 高校体育课程的教 学改革仍然存在 着一些 问题 , 需要我们 引起重视.
关键词 :体 育课程 ; 教学改革; 理论教 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 0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2 6 0 X( 2 0 1 3 ) 0 2 — 0 1 7 7 — 0 3
1 普通 高校 体 育课 程教 学改 革 的现状
竞技性运动项 目仍 占有主要地位 , 在技术要求上也
过于严格 , 实用性不太 突出, 削弱 了大学生对体育 课程 的兴趣. 另外 , 体育课程 的教学 内容也与大学 生本身所学的专业性联系不紧密 , 缺少对其将来要 从事 的工作易出现的职业病的相关 内容的介绍 , 更
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 这就要求我们在普通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中要充分重视人所发挥的
— —
1 7 7 — —
作用 , 不仅要重视体育教师多发挥 的作用 , 还应该
为中心有利于文化素养的导人. 文化素养是素质教 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对于体育课程教学来说 ,
重视学生 的主体地位. 只有这样 , 才能够使教师在
第2 9卷 第 2 期(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有助 于学 生对运 动技 术 的理 解和 掌握 , 又 有助 于 学
其次 ,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思想有利于体育课程教学 内容的创新. 科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趋势研究

2 0 1 3年 9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2 . 2 普 通高 校教学 内容 的革 新
展趋势进行分析 , 旨在找到一条适合 中国普通高校 体育 课程 发 展 的全新 道路 .
1 普通 高校 体 育课 程设 置现 状
我 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虽然在过 去的基础上 有所改革 ,但 目前从教学整体上说仍存在许多弊
端. 为 了 与 国际接 轨 , 为 了 国家 的未 来 , 为 了大学 生
使普通高校体育有进一步的发展. 存在 的问题 主要
有三方面 : 首先 , 在课 堂教 学 中培 养 目标 总体 上 缺
乏体育终身化意识 、 对学生主体性认识不足 、 教师 课堂言行不规范与 自我要求不严格 、 教学考核单调 不严谨 ; 其次 , 高校体育教材形式单一 、 实效性低 、 针对对象不 明; 最后 , 在体育场馆设施方 面存在 : 经
主 要 针对 普 通 高 校 体 育课 程 教 学 的改 革 方法 和发
定的体育理论基础知识 , 动作 做法和规格 , 学会锻 炼身体 的科学方法 , 使学生爱上体育锻炼 , 并能 自 觉地 、 经常地锻炼身体 , 持之以恒 , 终身受益. 同时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要提高学生对健康的认识水平 , 使他们找到适合锻炼 自己身体 的科学方法 , 增强 自 我保健意识 , 养成参加体育运 动的好习惯 , 为终身 体育的形成奠定良好 的基础.
课程 是 高等 学校 体育 工 作 的 中心环 节 , 也 是实 施 素 通 高校体 育教 学 的最终 目标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第8卷第1期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莎仁(内蒙古财经学院体育教学部,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要]论文以内蒙古财经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体育理论;教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80r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44(20l O)O i一0066—03一、问题的提出为了应对现代文明对人类健康带来的新问题,一个全球性的健康促进战略一面向2l世纪的国家健康促进运动,已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围绕这一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我们怎样推进大学体育改革,大学生心中的体育改革是怎样的?大学生如何看待体育与健康?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内蒙古财经学院100人、文学系60人、统计系80人。
(二)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发出并回收问卷240分,女生130人,男生110人,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99.1%。
问卷经社会学家审阅对内容的选择表示赞同,经信度a系数检测符合统计学要求。
2.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书籍和论文。
3.数理统计法:用Excel处理问卷调查结果。
三、分析与结果(一)对运动项目的选择与参加体育锻炼和持续的时间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周主动参加三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女生不到40%,男生不到65%,并且它们的时问短。
分别还有28%的女生和20%的男生根本不参加锻炼,42%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不足30分钟,活动时间在1小时内的学生仅占40%。
这表明大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非常低。
这与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要求相差甚远。
因此,怎样提高他们的健身意识,培养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是我们大学生体育改革的首要问题。
其次,在运动项目的调查中。
选择项目最高的是跳远,其中男生占45%,女生占55%,然后是篮球、足球、乒乓球和健美操等。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理性思考

2 1年 管理论 丛 与技 术研 究专刊 OO
普通高校体 育课程 改革 的现状及理性思考
朱 岩
( 北 电力 大 学 体 育 教学 部 ,北 京 华 12 0 ) 0 2 6
摘
要 :近些年来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问题 ,人 们从不 同的角度进 行了探讨和研究。本文拟从分析普通高校体育课程
制 ,但 是 由 于 种 种 原 因 , 改革 力 度 不 大 ,进 展 不 快 ,还 保 质标 准中的课外锻炼项 目同等对 待 ,如学生此项不合格 即
持着学 年制的特点 。因此 ,我们必须改革和 完善现行的体 不得 毕业 。部分学校 目前仍在执 行原 “ 大学生体 育合格标 育教学模 式,以适应新形势下体育课程的发展。 准” 。经过多年的教学 实践 ,笔者认 为 ,以上各种考试评
现状人手 ,结合教育发展趋势 ,以理性的视 角分析高校体育课程 改革的发展方向 ,为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有价值
的参考。 关键 词:高等学 校;体育课程 ;教学改革
体育课程是学 校教育的重要 内容 ,也是培养学 生德、
大量 民族 民间传统体育项 目、休闲娱 乐项 目、健身健美项
智 、体全面发展 的主要途径 。高 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 的主 目走进体育课堂 ,并逐渐 固化 为教学 内容 ,初步形成 了以 要基 地 ,担负着帮助学 生形成健康 的体魄及掌握科学锻炼 最 大程度满足学 生个体学 习需要 为主 旨以及 丰富多彩的教
价模式存在 的主要 问题是 忽略 了学生 的个体差异 ,在一定 2课程 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 传统的 以竞 技体育项 目为 主干 的教学 内容 中 ,深受学 程度上助 长了一些体育能力 强的学生 的惰 性 ,扼杀了一些 生喜爱的足球 、篮球 、排球 、乒 乓球 、羽毛球 、武术 等项 体育能力 弱的学生的学练兴趣 。久而久之 ,体育教学的真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研究

。高校讲坛 O
S IN E&T C N L G F R TO CE C E H O O Y N O MA I N I
Hale Waihona Puke 20 0 8年第 2 期 3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研究
陈继 裕 ( 华北水 利水 电学 院 河 南 郑州
40 1 ) 5 0 1
【 摘 要】 对普通 高校体育教 育专业如何 构建合理 的课程 结构 , 实现课程方案的整体优 化 , 关注健 康理念 , 课程 内容 的编选应 有利于学生体 育 与健 康 教 育 能 力 的 培 养 . 学 方 法的 选 用应 改 变 重教 轻 学 的 现 象 , 视 学 生 的 主体 性 学 习 , 视 教 学 模 式 的 完善 与 重 构 , 求教 与 学 的 最 佳 教 重 重 谋
整 体 效 益 等 问题 进 行 了讨 论 。
【 关键词 】 体育教育专业; 课程 结构; 健康 第一
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关 于 深 化 教 育 改 革 全 面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的 决 定 指 出 , 校 教 育 要 树 立 健 康第 一 的 指 导 思想 . 实 加 强 体 育 工 作 。 学 切 随着 基
代背景下 , 培养 的体育教育专业人 才 , 必须是厚基 础 、 高素质 、 富于创 新 、 应 知 识 经 济需 要 的有 专 业特 长 的复 合 型人 才 。 这 种 复 合 型 人 才 适 的构成因素包括 : 念 、 观 知识 、 质 和能 力 。 素 构 建 科 学 , 理 的课 程 结 构 是 课 程 体 系 与教 学 内 容 改 革 的 核 心 及 合 培养新世纪体育教育人 才的关键 。 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的 需 要 , 通 高 校体 育教 育 专 业 应 力 求 优 化 课 程 结 构 , 新 教 学 内 容 , 普 更 拓 宽 课 程 设 置 , 整 知 识结 构 , 化 人 文 素 质 , 高 适 应 能 力 。 之 , 调 强 提 总 要
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与改革研究

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与改革研究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高校体育教育战略方向,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良好的体育环境。
高校体育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应该进行改革,高校体育教育应在内容、方式、制度等方面深入探寻新的改革之道,以推动高校体育创新改革,促进学生个体积极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创新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思路(一)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路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转变教师原有的教学指导思想,把被动教学转变为主动教学。
主动教学是指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传统体育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种旧的体育观念不利于新时期新人才的培养。
(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转移教学重心终身体育理念的确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外,还应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习科学的健身方法,实现体育自力更生。
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体育技术的精雕细琢。
其教学重点是教学和掌握体育技术。
另外,教材难度大,不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因此,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较差。
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三)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学生的体育意识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益和终身体育理念的确立。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体育意识淡薄。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让学生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把教学与快乐结合起来。
其次,要营造学校体育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最后,改革高校体育竞赛制度,多开展小规模、多层次、多项目、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竞赛活动。
(四)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将竞技体育为主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竞技体育项目较多,教材难度较大。
其次,每本教材的技术要求太高,环节太细,不同年级教材重复严重。
另外,教材中经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积极性。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综述报告

科技信息教育的任务和要求相适应。
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主要组织形式,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而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重点。
体育教学模式反映了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和合理性,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反映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在这个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怎样去面对全体学生?如何使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实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理念,有必要对现行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讨。
1.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研究教学模式作为教育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导致理解出现了多种界定。
对于教学模式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见解。
有些学者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
有些学者则从系统论出发,把程序说、原理说、组合说、方法说、结构说等观点融为一体,认为教学模式是一个包括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基本要素的相对独立的教学运作体系。
但有些学者认为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基本要素并非同属同一层次。
80年代以来,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肖焕禹把体育教学模式界定为:“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而形成的规范化程序,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
”毛振明也在《体育教学模式论》中把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
”杨楠则认为:“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或规律的体育活动的策略和方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群体和教材、相对独特的教学过程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
”体育界较为认可的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理论体系指导下,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为目的的一种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法的组合。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措施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措施【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其相关措施。
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包括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
其次提出了四项改革措施: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建设师资队伍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师资队伍建设能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更客观地评估学生学习情况。
在结论部分进行总结,强调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指出应该不断探索创新,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优化, 教学方法创新, 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评价体系完善, 必要性, 总结1. 引言1.1 概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领域亟需重视和推动的改革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的要求。
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健康水平,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可以不断探索符合时代潮流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2. 正文2.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学也亟需进行改革。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讲授知识为主,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和个性化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应该充分体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本文对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0 前言
当前,我国教育界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如何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多元化功能,是目前从事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研究方向和实践课题,也是笔者一直研究的课题。
1 高校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单调
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实施的教学模式,虽然比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还是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部分高校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思想陈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较少更新,在实践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缺乏敬业精神、缺失进取之心,平常的教学多是以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工作任务,较少地进行自我的主动业务学习、专项技能的学习与提高。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的“强制命令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以教师示范为中心,注重教师的自我感受;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过多的注重学生运动成绩的提高,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和意识的培养,阻碍了当今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传统体育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较为单调,教师的讲解、示范往往缺乏新意,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一成不变,致使学生兴趣不高,难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运动技能、技术的掌握,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 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考试评价体系不科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只注重眼前的课堂教学,忽视终生体育的培养效应,教学效果的评价更多的是停留在学生课堂的组织纪律上,学生的到课率、出勤率等表象上。
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大多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考评更多的是以教师评价为主,教
师单方面的对学生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测试,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印象的评判,带有典型的个人色彩的评价。
这种终结性考评机制,所带来的问题较为突出,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技能、技术掌握的水平,也不能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不能确切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进展,不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2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传统式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灌输”、“填鸭”为主,只注重学生的体育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动机的培养,抑制了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正是体现了这种体育教育改革的思想。
2.1 更新体育教育观,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
学校体育开展成功与否,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要更新体育教育观,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2.2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现代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运动知识,运动技能,更要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传授,发展学生的智力,磨练学生的心里,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素质教育的本质,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多的让学生掌握更好的科学的健身方法。
作为高校的体育教师,不能只局限于传授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而应该有意识,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在众多的信息和方法中,挖掘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2.3 课程设置应切合学校教学实际,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课程的设置应该全面考虑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个性培养,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与中学阶段体育课程的设置相衔接,让学生的体育观念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有个转变与适应过程,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现行的开课模式是一年级上学期开设的是体育基础课,教学内容以田径、传统武术、三大球、基本素质练习等,强化体育基础教育,结合贯彻《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技能和基本
知识。
大一下学期,大二上下学期开设开设了篮、排、足三大球,定向运动、拓展训练、网球、乒乓球、健美操、跆拳道、健身与防卫、轮滑、瑜珈等公共选项课,使学生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对某一专项运动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专项技能能力。
2.4 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适应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现代体育教学要重视体育教师的知识更新,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开展,同时也要重视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的锻炼与提高,通过科研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理论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有利于促进对技能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随着教师教学年限的增长,教师的教学惰性容易滋生,如果不更新教学知识,不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高校体育教学中,只有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这样,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有所创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卫.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J].体育科学,2004(3).
[2]张立新.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1).
[3]胡凯.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与趋势[J].中国学校体育学报,2002(6).
[4]陈宁.全民健身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5]郭立亚,赵轩.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4).
[6]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王蒸仙,温元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2009(14).
[8]何彦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构思[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2).
[9]小中欣.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M/OL]. http:///link?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