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家园 海洋教育篇 四年级下册
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周而复始的潮汐四年级教案

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周而复始的潮汐四年级教案篇一:青岛版四年级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综合实践试卷及答案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检测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5分)1.第一大群岛是( A )A舟山群岛 B南沙群岛 C西沙群岛2.下列哪个海峡连通了东海和南海?( B )A马六甲海峡 B台湾海峡 C渤海海峡3.( C)是最早开发的盐场,远在春秋时代就开始生产海盐。
A长芦盐场 B苏北盐场 C山东盐场4.第一艘以城市命名的克利伯环球帆船赛船是( A)A“青岛”号 B“上海”号 C“北京”号5.捕鱼季节,渔民们都要举办祭海活动。
青岛的(B)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已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青岛国际海洋节 B田横祭海节 C哈节二、填空题(5分)1.的四大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2. 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下辖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及海域。
3.科学家通过分析远古地球的环境特征,推断出生命可能起源于(海洋)。
4.潜水的应用有:铺设水下光缆、水下打捞、采集岩石标本和(海底考古)。
5.青岛未来将以“一周三赛”打造帆船之都:“一周”指的是(国际帆船周),“三赛”则包括克利伯环球帆船赛、世界城市俱乐部帆船公开赛和国际极限帆船赛。
三、拓展应用题(10分)1. 黄岩岛为什么是的固有领土?答:①从地质构造看,黄岩岛是大陆架的自然延伸,是领土的一部分。
②1279年,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在黄岩岛进行了“四海测验”。
其中,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
③1935年1月,中华民国出版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公布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黄岩岛以斯卡巴罗礁之名列入。
④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公布南海诸岛部分地名,黄岩岛成为标准名称。
黄岩岛一直不间断地在广东省、海南省的管辖下,官方地图均将黄岩岛标示为领土。
2.浒苔泛滥的原因有哪些?答:①人类在现代工农业生产、沿海城市生活和水产养殖等活动中,向海洋中排放大量含氮和磷的污染物而造成海水富营养化,造成浒苔大量繁殖。
四年级蓝色家园)

四年级《蓝色家园》知识点1.全球海洋中共有7种海龟,其中中国海域有5种,它们是(绿海龟)(棱皮龟)(玳瑁)(蠵龟)(丽龟)。
2.海龟都有(坚硬的背壳)和(腹甲),靠像桨片一样的(前肢)在水中运动,(后肢)像舵一样掌握前进的方向。
3.中国已经把海龟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4.(俯冲捕捉)是常见的海鸟捕食方式。
5.海兽是指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大多数海兽身体呈(纺锥型)或(流线型),除海獭等少数海兽身体被毛外,大多数海兽身体(光滑),前肢为将(桨片状),后肢(退化),适合在海水中生活。
6.海洋中能发光的生物种类较多,如一些(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生物发光是因为(自身的器官能过分泌一种发光的物质)。
7.海洋中能放电的生物有500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是产于大西洋的一种(电鳐),它被称为(“海中火电站”)。
8.发光放电是生物的一种行为,主要用于(捕食)、(御敌)以及(同伴间的通信)。
9.浅层海洋的植物以(藻类)为主,也生长着一些海草。
动物主要是(各种鱼虾蟹贝)。
浅层海洋中还有大量的(菌类)。
10.中层海洋生物,有的眼睛比较大或向外突起,如:(比目鱼、乌贼)等,有的能发光,如(灯笼鱼、星光鱼)等。
11.生活在深层海洋的动物还有(海胆)、(海百合)、(海星)、(虾蟹)和(深海鱼类)等。
(嘴大)、(牙齿尖锐)、(身体柔软)、(表皮多孔)是生活在深海的动物的典型特征。
12.海洋中生物之间存在着(弱肉强食)、(相互依存)的关系。
13.像这样蓝鲸以磷虾作为食物、磷虾以硅藻作为食物而形成的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是(食物链)。
14.海洋生物之间不仅有(吃与被吃)的关系,还存在着(合作互利)等其他关系。
15.(鳕鱼、金枪鱼)等处于食物链的中间环节,以小型动物作为食物。
(鲸和鲨鱼)等大型动物往往处于食物链的顶端。
16.海洋矿产资源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中。
比较重要的事(滨海矿砂、石油、天然气以及锰结核)等。
17.在(滨海地区以及大陆架、大洋盆地、大洋中脊)等不同的海底地形中都有矿产资源的分布。
四年级下册-蓝色家园-海洋教育篇《3海上救助》

3.海上救助
青岛起飞!急救落水渔民
2011年10月9日晚,山东省海上搜救中心接到报警,“辽丹渔26628轮”在烟台西北约50海里处被外籍货船碰撞后翻扣海面,肇事船只逃逸。
山东海事部门立即组织往来商船营救,其中多艘青岛籍商船参与营救,隶属于山东海事局的直升飞机也飞到事发地点展开搜救,最终5人获救,4人死亡。
——摘自2011年10月12日《青岛早报》
触目惊心的数字
●2011年3月,浙江省海上搜救中心共接到水上险情30起,救助遇险人员258人、遇险船舶36艘,获救船舶达25艘。
●2011年4月,浙江省海上搜救中心共接到水上险情18起,救助遇险人员99人、遇险船舶10艘,获救船舶7艘。
●2011年5月,浙江省海上搜救中心共接到水上险情28起,求助遇险人员295人、遇险船舶31艘,获救船舶23艘。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成立于1989年,负责全国海上搜救的统一组织协调工作。
中国海上救助队伍是国内
应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海已设有3个救助局、3个打捞局和4个救助飞行队,在北起鸭绿江口、南至西
沙海域共设立21个救助基地,和7个航空救助基地,除了船舶、直升机外,还
有18支应激反应救助队随时待命,在沿海水域初步
形成了海空立体救助体系。
海上救助队的基本组成
海上救助
救助硬件
救助电子队伍
救助机构救助人员装备软件系统
海上救助队的基本组成
全线出击海上救火
直升机救援陆上120急救
海上救助电话
思考:
(1)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2)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谢谢指导。
四年级蓝色家园--海洋教育课程纲要

《蓝色家园----海洋教育篇》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学校名称:高兴镇尧王小学科目名称:海洋教育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课时:20课时开发教师:李萍萍适用年级:四年级日期:2017年9月二、课程元素(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海洋教育,丰富同学们的海洋知识。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开拓视野,树立良好的海洋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自然生态,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4、丰富素质教育内容,促进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共分为以下内容:1、多姿多的海岸2、周而复始的潮汐3、永不停息的海流4、复杂多样的海底5、多彩的海洋植物6、美丽多姿的珊瑚7、本领奇特的乌贼8、分身有术的海星9、古老顽强的海龟10、海洋上空的天使11、形形色色的海兽12、发光放电的生物13、不同水层的生物14、复杂的生物关系15、丰富的海底矿产16、海洋中的新能源(三)课程实施:1、制定“海洋教育”的课程纲要。
2、开展一系列的蓝色环境教育活动。
如:成立海洋科普兴趣小组;制定了海洋科普知识的活动计划,带学生到海洋馆了解海底世界海洋生态、海洋植物、海洋鱼类生长、海底珊瑚形成、潜水知识等考察咨询活动;3、开展海洋知识趣味问答;4、开设海洋知识书籍阅读区;5、蓝色海洋环保格言征集活动;6、举办海洋生物手抄报展评活动;7、定期请海洋专家进行科普讲座,普及海洋知识。
(四)课程评价:评价的主体可以根据评价的内容分别由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居民承担;评价的原则应激励学生提升环境保护的意识、热情,从而促进自觉环保的行动。
三、所需条件:本册教科书有多种辅助材料:教学材料:教师用书、多媒体教案、配套多媒体资源和视频资源。
蓝色的家园~四年级教案

1.国土有多大
谈话:对于国土的含义,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交流。
谈话:同学们对领海这一说法比较陌生,请翻开书,我们读一读书上提供的资料和信息。
?? 学生交流。
?谈话:祖国的蓝色国土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们拿出地形图,仔细观察刚才勾画出的海洋部分,并标注出曾母暗沙、南沙群岛等岛屿,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国土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领土、领空、领海和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海域的总称。
2、谈话: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陆地、天空、海洋都是我们的国土,都是我们国家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揭示课题:那么大海是什么颜色的对,所以海洋也被称为我们的“蓝色国土”。?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究了解祖国的蓝色国土。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技能
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海峡和海湾,知道它们的地理位置及军事意义。
过 程
与方法
查阅资料,了解海峡、海湾的特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知道合理利用和发挥海湾和海峡的作用,可以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海湾和海峡,知道它们的地理位置及军事意义。
教学难点
查阅资料,了解海湾、海峡的特点。
(2)小结:
天堂之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智利复活节岛的神秘石像闻名于世;巨人岛:法国的马提尼克岛;太平洋上首富岛国:瑙鲁岛。
板书
设计
星罗棋布的海岛
成因与分类:
中国的岛屿:世界岛屿:
教后
反思
学生对海岛的成因和分类有了深刻的了解,并能知晓一些中国和世界的着名的岛屿。
课题
4、海湾和海峡
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1-6年级教学内容

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1-6年级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1.我家住在大海边2.海边寻趣3.海娃的童谣4.海有多大5.多姿多彩的大海6.海水的味道7.走进贝类世界8.海珍进我家情系海洋走近海洋科学家海边足迹一年级下册:1.美丽的沙滩2.有趣的沙雕3.蟹趣4.鱼儿超级变变变5.海兽家族6.奇特的本领7.海龟旅游记8.探访海洋研究所9.可爱的小贝壳海边足迹二年级上册:1.海上奇观2.多变的海浪3.鱼类运动会4.海洋是个聚宝盆5.饭桌上的海鲜6.家乡的干海产品7.走进海军博物馆8.舰船博览会情系海洋走近海洋科学家海边足迹二年级下册:1.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2.漫游海洋水族馆3.海洋里的好伙伴4.海上飞行家5.海鸥又飞回来了6.海洋不是垃圾箱7.海滨气候8.渔家宴9.美丽的鹅卵石三年级上册:1.海上名山2.琅琊古韵3.大海的故事4.神奇的海水5.海洋生物的启示6.海洋新能源7.大黄鱼哪儿去了8.挽救我们的朋友情系海洋海洋环保卫士海边足迹三年级下册:1.海上“红绿灯”2.走近四大海域3.鱼宝宝的诞生4.海洋小精灵5.奔流不息“洋中河”6.沧海桑田7.奇妙的石花菜海洋研究院海边足迹四年级上册:1.海滨休闲游2.跟我学游泳3.沿海风景线4.我看海岸工程5.海水制盐6.蓝色国土7.海上“钢铁长城”8.维护海洋权益情系海洋海洋环保卫士海边足迹四年级下册:1.星罗棋布的海岛2.海湾和海峡3.海上求助4.海上自救自护5.寻觅沉睡的宝船6.海水与淤泥间的天堂7.快乐沙画海洋研究院海边足迹五年级上册:1.我爱帆船运动2.帆船之都3.初识潜水4.滨海明珠5.开放的海港6.活跃的海岸7.守卫蓝色家园8.蓝色盾牌情系海洋海洋环保卫士海边足迹五年级下册:1.海洋中的绿洲——珊瑚礁2.不断上升的海平面3.深海狩猎4.由“大洋一号”想到的5.海底网络通天下6.世界海洋日7.干制藻类植物标本海洋研究院海边足迹六年级上册:1.神奇的海洋生物圈2.海底地形探秘3.大海的咆哮4.蓝色诗卷5.海洋的节日6.蛟龙入海7.桥隧时代8.走近蓝色新时代情系海洋海洋环保卫士海边足迹第六册下册:1.寻访北冰洋2.南极科考3.聚焦海上石油开发4.追踪刚空母舰5.初探“数字海洋”6.未来的海洋城市7.制作还养小动物标本海洋研究院海边足迹。
小学四年级蓝色家园教案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沉船对于考古事业的作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沉船对于考古事业的作用。
教学突破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沉船对于考古事业的作用。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海底沉睡的宝船。
学生交流体会。
二、新课。
1、聚焦南海一号。
三、拓展活动。
1、办一期海上自救自护手抄报。
2、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在社区进行宣传。
可再让学生了解一下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在海水中一定要注意保暖、跳水时应该选择船尾、缺水时应该想办法收集雨水或露水,千万不能喝海水等等。
板书
设计
海上自救自护
遇险自救宝典:1、2、
3、
教后
反思
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海上自救自护的方法,并能制造简易浮具。
宝典二:水中漂浮自救方法。
学生看图讨论并交流。
教
学
过
程
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仰漂、开放式水母飘、抱膝式水母飘。
宝典三:求救方法:
信号工具:海上救生灯、信号筒、防水电筒
2、自救自护我能行。
看图并讨论交流,怎样进行海上自救自护。
3、自救自护我实践。
讨论:除了海上自救自护,其他公共场所遇到危险时怎样进行自救自护?
也可以提出自己更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学生科交流:采访稿中可以把一些海洋动物的资料书
设计
海洋研究会
研究过程:1、方式2、模拟采访
3、撰写采访稿4、成果发布
教后
反思
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4-6年级教材分析

海洋 自然 环境
物的多姿多彩; 了解海底地形地貌; 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海洋灾害; 激发学生探究海洋的兴趣,培养热爱大海的 情感。
领 域
目
给当地发展带来的变化;
标
对应课题
我看海岸工程
海水制盐
初步了解常见的海岸工程,感受海岸工程
了解人类改造海岸的现状,初步感知改造
海洋 资源 与 经济
海岸的利与弊; 知道国内外著名的沿海城市和主要海港,
活 动 2.知道我国主要盐场的分布。 目 3.体会海洋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 标 的联系,激发学生亲近海洋、探索
海洋的情感。
的基本方法。
主 题
五上
5.开放的海港
1.了解中国、世界主要的海港及
活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途径搜集、 动 目 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标 3.感受海港及航运对沿海经济的
拉动作用。
一级标题
二级标题
主 题
四上
3.沿海风景线
1.初步了解我国沿海地区风景的 特点,感受沿海地区丰富多彩的海 洋文化。 活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呈现信
动 息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语言表达 目 的能力。 标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海
的情感。
海娃的童谣
主 题
六上
神奇的海洋生物圈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初步了解
1.了解人类改造海岸的现状。
活 2.初步感知改造海岸的利与弊。 动 3.了解海洋产业发展对海岸带的 目 影响,树立合理利用、保护海洋的 标
意识。
主 题
四上 6.蓝色国土
1.了解蓝色国土的构成,树立整
活 动 2.通过找一找、画一画、算一算 目 的形式了解我国的蓝色国土,提 标 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你知道视频中出现的景点是什么地方吗?
2、谈话导入:海岛,现代汉语指被海水环绕的小片陆地。地质学定义,中国国家标准《海洋学术语 海洋地质学 GB/T18190-2000 》,海岛指散布于海洋中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的小块陆地。但是,海岛的法学定义一直以来在国际上存在争议,历经多次修改,现在通常是引用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的明确规定:“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根据不同属性,海岛有多种分类方法,可分为大陆岛、列岛、群岛、陆连岛、特大岛等。中国有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6500个以上,总面积6600多平方公里,其中455个海岛人口470多万。
最初,岛内有南罗、暗岩和大架三个燕洞,每年采摘的燕窝也较多,可惜随年代的变迁,现仅有南罗一处燕洞残存至今。南罗燕洞高出海面30多米,洞顶危岩耸立,无任何通道可达,海水不时从外面涌入,波涛澎湃。金丝燕生性胆小,喜黑暗、潮湿、安静,这或许是它选择危险洞岩居住的缘故。因此,采摘燕窝极其危险,必须从水中潜入岩洞里,再攀援岩洞,从前渔民只能在陡壁间架设鱼骨状云梯而上掏取。每年3、4月间,金丝燕钻进南罗洞,吐出胶状的唾液,将唾液粘于绝壁上,筑成巢,这就是“燕窝”。巢窝像人的耳朵,呈半月形,直径约六七厘米,重约20克。金丝燕一年结巢三次,第一次结巢厚而洁白,由于经过冬季的休养生息,体内储存了足够的养分,唾液质素较优,所以巢较优较厚,是燕窝中之极品。目前市面上估价1克卖到1000多元,显然这比黄金价格高好几倍。从明末清初起,万州燕窝就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帝享用。
而在今天,在现代商品经济冲击之下,过去人类发泄暴力、遮蔽阴暗面的岛屿,则转变为被人类过剩欲望追逐的宝地了。岛上一草一木,一沙一鸟都是可利用资源。
譬如,海南省的大洲岛。大洲岛,又称“燕窝岛”。顾名思义,它是中国唯一纯正的燕窝产地,岛内的金丝燕是中国唯一可以营造白色可食燕窝的珍稀鸟类。大洲岛位于海南省东部沿海万宁市(古称万州),为海南省最大的无居民海岛,是中国首批五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
达标检测
必做题
学习本课写感受。
选做题
以“我爱海岛”为主题,制作一张海岛名片。
课 时 教 学 案
学校:青岛惠水路小学
姓 名
学 科
蓝色海洋
年级班
4
课 题
海峡和海湾
课 时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能与小伙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分享收获的喜悦。
2、通过参与交流,了解海峡和海湾,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全班汇报,共同交流。
小组推荐代表向全体同学汇报本组的探究情况。(展示图片或者介绍相关的文字资料等)
B、小组成员补充。
C、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对琅琊历史的了解。
、“灿烂文化”小组交流本组的探究成ຫໍສະໝຸດ 。自由朗读回答问题
学生讲故事
思考问题并回答
写感受
学生补充世界各大海岛的资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视频——《海岛》
课 时 教 学 案
学校:青岛惠水路小学
姓 名
学 科
蓝色海洋
年级班
4
课 题
星罗棋布的海岛
课 时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获得探究活动中所需要的信息:
2、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描述海岛的形态特征:
3、能利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海岛分类。
教
学
重点
通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获得探究活动中所需要的信息:
难点
通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获得探究活动中所需要的信息:
方法
交流讨论为主,教师讲解辅导为辅
手段
挂图、班班通
板书
星罗棋布的海岛
教 学 活 动
教学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了解琅琊
三、共同的使命
四、韵味无穷
学生认真看并回答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汇报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和展示。
二、探究活动,了解琅琊
1、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汇报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和展示,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汇报,共同交流。
A、1小组推荐代表向全体同学汇报本组的探究情况。(展示图片或者介绍相关的文字资料等)
B、小组成员补充。
海岛根据不同方面的属性有多种分类方法,主要有:
按海岛成因,可分为大陆岛、海洋岛和冲积岛;
海岛风光(1)(20张)
按形态分,可分为群岛、列岛和岛;
按物质组成,可分为基岩岛、沙泥岛和珊瑚岛;
按离岸距离,可分为陆连岛、沿岸岛、近岸岛和远岸岛;
按面积大小,可分为特大岛、大岛、中岛和小岛;
按所处位置,可分为河口岛、湾内岛、海内岛和海外岛;
另外还可以按有无居民和有无淡水分。
中国海岛有94%系无居民海岛,它们大多面积狭小,地域结构简单,环境相对封闭,生态系统构成也较为单一,而且生物多样性指数小,稳定性差,随着全球气候异常。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极端动力作用加强,自然灾害频繁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更大的威胁。另外,人地关系异常紧张,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贫乏,采砂、炸岛取石、无序捕捞与养殖、肆意开发等现象突出,加大了海岛的压力,也导致部分岛屿水荒日趋严重。总体来看,中国海岛的生态系统与陆地相比较为脆弱,极易受到破坏。它们像羸弱的幼鸟,孤悬海上,其生死似乎都是微茫之事。其中,某些消失的岛屿命运,真有点荒诞的意味。 四面环水,自成陆地的岛屿,天生就是一个有戏的地方。水与陆地特殊的地缘关系,造就出来的气质,大抵是坚硬、孤独、粗粝的。在古时,人口稀薄,很多无人居住的岛屿,是流放、囚禁、屠杀的天然监狱。比如,我们通过读史知道圣赫勒拿岛成了安放拿破仑的眠床,海南岛是一代名士苏轼谪居三年之地,俄罗斯第一流放地萨哈林岛则曾记录下作家契诃夫的足迹,崇明岛则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盐场,无数造盐工人均为朝廷的重刑犯。
挂图、班班通
板书
琅琊古韵
教 学 活 动
教学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谈感受
这就是我海峡和海湾
二、探究活动,了解琅琊
1、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汇报交流。
(1)根据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情况,分成3个小组。
3、能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提高审美能力,丰富自己的生活。
教
学
重点
初步了解海峡和海湾的历史,感受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宝贵文物的意识。
难点
初步了解海峡和海湾的历史,感受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宝贵文物的意识。
方法
交流讨论为主,教师讲解辅导为辅
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