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小儿垂钓

合集下载

优质公开课教案:《小儿垂钓》教案优秀6篇

优质公开课教案:《小儿垂钓》教案优秀6篇

优质公开课教案:《小儿垂钓》教案优秀6篇《小儿垂钓》教案篇一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蓬头、垂纶、侧坐、遥招手、不应人”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及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怎么钓的?好玩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2、,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诗人笔下的小孩儿钓鱼可是另有一番趣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小儿垂钓》。

(课件出示:小儿垂钓)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3、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来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同学们先认真观察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再动笔写一写,看看谁写得最美。

“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要站稳了,咱们一起来书空一下。

“钓”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字里面有个点。

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吗?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写字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握笔姿势,拇指和十指捏住笔杆,中指轻轻的靠着,坐姿要端正,先看清楚字的写法,再工工整整的写下来。

4、释题:“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5、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他曾是一位手工匠却写出了千古流传的诗歌,真了不起呀!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他的名字。

二、初读识句1、这首小诗呀就写在书上86页,同学们赶紧翻开书第18课,听老师读读,要求听准字音。

同学们勾出诗中的生字,再自己把小诗拼读两遍,遇到勾画出的生字再多读一读。

2、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出示生字“稚、侧、纶、莓。

.(指名读、领读、齐读)/其中还有两个生字读音相同,你们发现了吗?齐读、自读,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3、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你们读得真准!4、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

先来看看老师怎么写,注意认真观察。

师范写“映”和“侧”请同学们在生字格里描描红。

音乐教案,小儿垂钓

音乐教案,小儿垂钓

篇一:三年级音乐上册《小儿垂钓》教课方案三年级音乐上册《小儿垂钓》教课方案三年级音乐上册《小儿垂钓》教课方案教课内容:学唱歌曲《小儿垂钓》教课目的:经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轮唱和轮读的方式来歌唱办理。

教课难点、要点1、有感情的歌唱,控制好音色随和息。

2、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难点。

教课过程:一、吟诗师:今日老师带来一首风趣的古诗。

(出示《小儿垂钓》)1、自由朗诵。

2、指名读。

师:谁来念一念,或许拍一拍朗诵的节奏3、试试用轻盈开朗的声音齐读古诗。

4、师示范读,找不一样。

师:我也来读一读,认真听一听,说一说我读的有什么不一样(1)感觉四三拍。

(2)节奏的变化。

(3)认识休止符。

师:这就是四分休止符,停多长时间呢(4)找一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5)朗读三、四两句。

6、完好的跟音乐朗读。

二、唱诗1、听范唱,并熟习歌曲的演唱次序。

2、用三拍子的阵容的韵律表现歌曲。

3、默唱,画旋律线。

4、用柯尔文手势模唱歌谱。

5、用 lu 哼唱旋律6、跟琴完好的演唱。

7、唱好休止符,感觉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8、跟音乐完好的演唱。

三、表现1、露一手。

2、《小儿垂钓》的合唱版,说一说此中的表现形式。

3、设计多种表现形式。

4、综合表现古诗(演、唱、读、奏)。

篇二:小儿垂钓教课方案(赛课)《小儿垂钓》教课方案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

2、学习生字“稚、侧”,理解“蓬头、钓鱼、侧坐、遥挥手、不该人”的意思。

3、指引学生依据诗句想象小男孩垂钓时的全神贯注的可爱形象,培育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课难点及要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悟感情,培育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今日我们要一同认识一位诗人。

他的名字叫“胡令能”。

谁来读一下这段文字(出示:胡令能唐朝诗人,从前曾为一手工匠,即修理锅碗盆缸的手工业者,人称“胡钉铰”。

但是他为人聪慧勤劳勤学,擅长吟诗。

他隐居在家乡莆田,其诗传世仅四首。

)2、一位手工匠最后能写出千古流传的诗歌,真了不起呀!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他的名字。

1小儿垂钓教案

1小儿垂钓教案

古诗新唱《小儿垂钓》教学目标:1.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了解诗的内容和描述的意境。

2.学唱由诗而谱曲的《小儿垂钓》,用歌声表现古诗。

3.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童趣。

活动过程:一、导入你们钓过鱼吗?想一想,钓鱼时四周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交流。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胡令能写得跟钓鱼有关的诗:小儿垂钓二、初读理解出示歌谱,学生先读古诗。

读一读,一定会看到许多有意思的画面,找出有趣传神的词语,大家交流一下。

这首唐诗里,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三、学唱古诗1、播放古诗《小儿垂钓》,学生欣赏。

2、教师演唱古诗歌曲《小儿垂钓》,让学生感受音乐古诗的韵味,体验古诗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学生学唱古诗歌曲。

4、师生互动,为古诗编排动作,练唱。

5、学生加动作练习唱古诗。

四、活动总结:冰心奶奶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

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

用我们的歌声再次来演绎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

集体演唱,结束课堂。

《小儿垂钓》复习展示教学目标:1.理解《小儿垂钓》诗的内容和描述的意境。

2.用歌声表现古诗。

在演唱、合作表演中,体验古诗新唱的乐趣。

3.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童趣。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喜欢钓鱼吗?上节课学习的《小儿垂钓》,还会吗?背诵古诗。

二、欣赏古诗新唱1、播放古诗新唱《小儿垂钓》2、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三、复习展示1、教师清唱,孩子跟唱(边拍节奏)。

2、再次演唱。

这一遍我们稍微加快一点速度,加上好看的表情,把歌曲欢快的感觉唱出来。

4、难句练唱。

5、合作表演(提醒孩子边唱边表演,鼓励孩子创编跟别人不一样的动作)。

四、活动总结让我们用歌声再次来演绎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

回家以后,把课堂上复习的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你一起分享古诗新唱的快乐。

集体演唱,结束课堂。

音乐教案 小儿垂钓

音乐教案 小儿垂钓

音乐教案小儿垂钓教案标题:音乐教案-小儿垂钓教案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垂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音乐教材:包括与垂钓相关的音乐曲目或音乐片段。

2.垂钓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乐器:钢琴、小提琴、口琴等。

4.垂钓用具:鱼竿、鱼线、鱼饵等。

5.课堂布置:创建一个模拟垂钓场景的课堂环境,如放置一些鱼网、渔船等道具。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播放一段与垂钓相关的音乐,如《钓鱼船》等,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垂钓元素。

2.展示垂钓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垂钓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习垂钓知识:3.介绍垂钓的基本知识,包括鱼竿、鱼线、鱼饵的使用方法以及垂钓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4.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垂钓的过程和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垂钓的基本步骤。

音乐表达活动:5.教师示范演奏一段垂钓相关的音乐曲目,如《垂钓曲》等,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垂钓情景。

6.分发乐器给学生,让他们尝试演奏音乐曲目中的旋律或节奏部分。

7.组织学生合作演奏,让他们分工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音乐表达。

创作活动:8.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创作一首关于小儿垂钓的音乐,他们会用什么样的音乐元素来表达。

9.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音乐创作,可以使用乐器、声音、身体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小儿垂钓的理解和感受。

10.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音乐创作,学生们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活动:11.让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分享他们对垂钓和音乐的理解和体验。

1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和垂钓的兴趣和爱好,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资源供学生继续探索。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渔港或垂钓场,让他们亲身体验垂钓的乐趣。

2.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外时间继续学习垂钓技巧,并分享他们的垂钓经验和成果。

3.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垂钓主题作品。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通过音乐活动了解垂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提高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力和动手能力。

音乐教案,小儿垂钓

音乐教案,小儿垂钓

篇一:三年级音乐上册《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三年级音乐上册《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三年级音乐上册《小儿垂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儿垂钓》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轮唱与轮读得方式来歌唱处理。

教学难点、重点1、有感情得歌唱,控制好音色与气息。

2、二声部合唱就是本课得难点。

教学过程:一、吟诗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有趣得古诗。

(出示《小儿垂钓》)1、自由朗读。

2、指名读。

师:谁来念一念,或者拍一拍朗读得节奏?3、尝试用轻巧活泼得声音齐读古诗。

4、师示范读,找不同。

师:我也来读一读,仔细听一听,说一说我读得有什么不同?(1)感受四三拍。

(2)节奏得变化。

(3)认识休止符。

师:这就就是四分休止符,停多长时间呢?(4)找一找歌曲中得“四分休止符”。

(5)诵读三、四两句。

6、完整得跟音乐诵读。

二、唱诗1、听范唱,并熟悉歌曲得演唱顺序。

2、用三拍子得声势得韵律表现歌曲。

3、默唱,画旋律线。

4、用柯尔文手势模唱歌谱。

5、用lu哼唱旋律6、跟琴完整得演唱。

7、唱好休止符,感受休止符在歌曲中得表现作用。

8、跟音乐完整得演唱。

三、表现1、露一手。

2、《小儿垂钓》得合唱版,说一说其中得表现形式。

3、设计多种表现形式。

4、综合表现古诗(演、唱、读、奏)。

篇二:小儿垂钓教案(赛课)《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学习生字“稚、侧”,理解“蓬头、垂纶、侧坐、遥招手、不应人”得意思。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时得专心致志得可爱形象,培养学生得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及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得想象能力。

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认识一位诗人。

她得名字叫“胡令能”。

谁来读一下这段文字(出示:胡令能唐代诗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即修补锅碗盆缸得手工业者,人称“胡钉铰”。

但就是她为人聪明勤奋好学,善于吟诗。

她隐居在家乡莆田,其诗传世仅四首。

)2、一位手工匠最后能写出千古流传得诗歌,真了不起呀!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她得名字。

2024最新-《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0篇)

2024最新-《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0篇)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0篇)《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漂亮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儿垂钓篇一读这两首诗,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偷采莲蓬,小河垂钓那是发生过的。

我在写自己童年故事时,这些事早已经入文了。

我没有白居易、胡令能的才气,将这些小事入诗,这足以证明自己的创造力存在问题。

现在的孩子,能做这些事的越来越少了,即使垂钓也不会有“侧坐莓苔草映身”的感觉,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情境,这首《小儿垂钓》美就美在最后两句,但孩子哪能体会到这种美呀,这不得不让我对现在孩童缺失的世界感到怜惜。

当然,不可能学什么,孩子就有什么体验。

其实这首诗还是可以排成童话剧让学生表演的,在排练过程中,他们也能体会到“遥招手,怕鱼惊”的童趣。

享受孩子的童年,那是因为孩子有着非常有意思的创造。

《池上》“偷”字用的多好呀!其实那就是真实的,孩提时代,这种“偷”是会经常发生的,虽然大人们不允许孩子这么做,怕影响孩子的未来,这种偷被父母知道后一般要换回一顿打,诗中有着“偷”,诗外有着“打”,一偷一打,其实就构成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把这种真实传递给孩子。

但不要让孩子模仿“偷“,因为模仿就不美了,那就是自己的大脑有问题了。

童年的事还是很多的,现在孩子也有着过去孩子所没有的世界,所以学习这课,背诵这两首诗,就是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的童年小事,其实不小,写不出诗来,是非常有意思的。

这两首诗非常简单,学生背诵下来,老师稍微点拨,他们就理解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理解这两首诗不是什么重点,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书写自己的童年上,我觉得这才是把握住这两首诗的教学起点,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小儿垂钓》教案

《小儿垂钓》教案

《小儿垂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儿垂钓》这首诗;(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垂钓的特点和乐趣;(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2)教育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分享与帮助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小儿垂钓》这首诗;(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3)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2)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小儿垂钓》这首诗,了解诗歌背景及意境;(2)准备生字词卡片和相关图片;(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小儿垂钓》这首诗,熟悉诗歌内容;(2)查阅生字词的含义,了解用法;(3)准备课堂交流的发言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垂钓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垂钓的了解和经历;(3)简介《小儿垂钓》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 教学诗歌:(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2)学生自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3)分析诗歌内容,讲解生字词。

3. 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中的画面;(2)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2)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儿垂钓》这首诗;2. 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垂钓的短文;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于垂钓的看法和经历,下节课分享。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优秀6篇)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优秀6篇)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优秀6篇)《小儿垂钓》教案篇一师: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俺就捉不到鱼了。

生:俺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师:假如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请同学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俺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俺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俺也认为这样。

小小朋友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俺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

这样既协助了他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

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协助他人,真是十分可爱。

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评析]小朋友的灵魂嫩如面粉团,不当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纹就印在他的灵魂深处。

随着他的年龄增加,那指纹就发展成脑组织纹路,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

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从细微之处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

这位教师正是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动身,让同学进行发散思维,同时结合行为规范的准则,引导同学养成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质。

《小儿垂钓》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 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 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诗题1. 导入诗题2. 理解诗题(二)理解诗句1. 朗读全诗2. 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3. 释词解句(三)总结练习1. 指导朗读、背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三年级音乐上册《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三年级音乐上册《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三年级音乐上册《小儿垂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儿垂钓》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轮唱和轮读的方式来歌唱处理。

教学难点、重点1、有感情的歌唱,控制好音色和气息。

2、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吟诗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有趣的古诗。

(出示《小儿垂钓》)1、自由朗读。

2、指名读。

师:谁来念一念,或者拍一拍朗读的节奏?3、尝试用轻巧活泼的声音齐读古诗。

4、师示范读,找不同。

师:我也来读一读,仔细听一听,说一说我读的有什么不同?(1)感受四三拍。

(2)节奏的变化。

(3)认识休止符。

师:这就是四分休止符,停多长时间呢?(4)找一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5)诵读三、四两句。

6、完整的跟音乐诵读。

二、唱诗1、听范唱,并熟悉歌曲的演唱顺序。

2、用三拍子的声势的韵律表现歌曲。

3、默唱,画旋律线。

4、用柯尔文手势模唱歌谱。

5、用lu哼唱旋律6、跟琴完整的演唱。

7、唱好休止符,感受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8、跟音乐完整的演唱。

三、表现1、露一手。

2、《小儿垂钓》的合唱版,说一说其中的表现形式。

3、设计多种表现形式。

4、综合表现古诗(演、唱、读、奏)。

篇二:小儿垂钓教案(赛课)《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学习生字“稚、侧”,理解“蓬头、垂纶、侧坐、遥招手、不应人”的意思。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及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认识一位诗人。

他的名字叫“胡令能”。

谁来读一下这段文字(出示:胡令能唐代诗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即修补锅碗盆缸的手工业者,人称“胡钉铰”。

但是他为人聪明勤奋好学,善于吟诗。

他隐居在家乡莆田,其诗传世仅四首。

)2、一位手工匠最后能写出千古流传的诗歌,真了不起呀!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他的名字。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最有名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出示:小儿垂钓)4、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应站稳了。

“钓”字里面有个点。

5、“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6、同学们,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8、钓鱼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可是另有一番情趣呢!(出示整首诗内容,师配乐范读诗歌)二、初读探趣1、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

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p124,自己读读,看谁能把诗歌读流利?2、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稚、侧、纶、莓”。

)谁会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领读)3、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你们读得真准!4、“稚”和“侧”这两个字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

师范写。

5、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遍,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个别读。

6、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一行有7个字,共四句。

每行停顿都是2/2/3。

所以我们朗读时字音要准确,停顿节奏也要准确。

(出示:标上分隔号的整首诗内容)谁愿意再来读读看?齐读。

三、细读品趣。

1、诗读正确了,可是,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还需要好好的读一读。

请你再去轻轻地读一读,抓住诗中的词语好好体会体会,把你认为有趣传神的词圈画出来。

⑴出示第一、二行。

①在古诗的第一、二行有个词写出了小孩的外貌,找到了吗?“蓬头”头发梳得不是很整齐。

从中你品出了什么?“蓬头”中品出了淘气,一个“蓬头”,真是野趣十足呀!②“蓬头”写出了小孩的外貌,还有个词形象的写出了小孩钓鱼的姿态呢?“侧坐”就是侧身而坐。

从小孩坐的姿态看得出小孩钓鱼时怎样呀?一个“侧坐”,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悠闲自在!③这里你还圈出了词?“草映身”小孩就坐在草丛中。

可以想象小儿垂钓之处使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生趣盎然。

④“学”不是玩,小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小结:同学们从一、二两行诗中体会出了小儿垂钓的种种乐趣,,能把你体会到的“趣”读出来吗?教你方法:边读边想形象。

⑵出示第三、第四行①小孩正在专心致志的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大声向他问路,小孩心里会怎么想呢?②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③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2、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连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现在我们再来读整首诗,注意读出其中的情趣来。

4、读的很好。

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现出来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演一演诗句的内容,过会我们来进行个表演赛。

(情境表演)5、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演情景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

四、吟诗诵趣。

1、吟诗是自我陶醉的体现。

同学们在吟诗的时候,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稍微慢一点,声音低一点。

(师范读)2、请同学们也来试着吟诵这首诗。

先自己练练看,过会我们来举行一个吟诗赛。

(五、拓展赏趣。

1、大家都陶醉在了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老师给大家推荐几首诗。

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高鼎单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请同桌两个小朋友共同选择一首古诗好好的读读,体会体会,你能感受到诗中小朋友快乐的心情吗?①能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②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③蝴蝶是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他们心里了!六、总结明趣。

1、出示:冰心奶奶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

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

2愿我们小朋友永远都拥有这世上最宝贵的童真、童趣、童心,六、作业。

诗歌学习完了,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诵: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板书:小儿垂钓稚侧天真可爱专注认真篇三:三上音乐教案——第五单元《诗韵悠悠》(整理3:胡兢慧)(1)3第五单元《诗韵悠悠》教学总目标1、在古诗诵唱中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了解诗与乐的特殊联系,热爱祖国的诗教传统,并乐于采用多种音乐形式表现对诗歌遗产的敬仰。

2、通过吟诵与歌唱交融的学习,能用声音表现诗情画意,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游子吟》和《小儿垂钓》,并注意结合诗中的意象采用合适的声音表现。

3、通过听赏合唱《读唐诗》和《小儿垂钓》,能够注意到歌曲演唱形式的变化,感受到多声部音乐营造意境的立体感。

通过画《登鹳雀楼》音调和《长恨歌》的节奏诵读,初步感悟音调与节奏的变化对形象表现的作用。

4、认识四二拍拍号,知道其涵义及强弱规律;认识四分与八分休止符,知道其时值,能在曲谱中将其辨识出来;巩固所学的节奏符号,能认读两个小节节奏谱,并运用这些节奏诵读古诗;能用卡农的形式进行诵读活动。

5、学习高音八孔竖笛do’的指法,学习用断奏的方法吹奏乐曲《啄木鸟》。

教学思路本单元以“古诗”为载体,诵诗、吟诗、唱诗、“画”诗,领略诗歌的音乐韵味,同时以音乐赋予诗歌别样风采。

以引导听赏充满书声雅韵的歌曲《读唐诗》将孩子们引入悠悠诗韵中。

通过唱《游子吟》、听《小儿垂钓》、“画”《登鹳雀楼》、诵《长歌行》,力求用音乐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与表现对唐诗乐府的热爱与理解。

在营造浓郁诗情画意的同时,注重将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培养融汇其中,在吟、诵、唱、演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控制与表现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营造一个“诗韵”与“乐声”交融的学习氛围。

教学内容唱:《游子吟》《小儿垂钓》听:《读唐诗》《小儿垂钓》动:歌表演游子吟;我的编创“画唐诗”;诵读《长歌行》奏:竖笛练习(五)《啄木鸟》认:四二拍;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教学重点能用声音表现诗情画意,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游子吟》和《小儿垂钓》,并注意结合诗中的意象采用合适的声音表现。

教学难点1、能够注意到歌曲演唱形式的变化,感受到多声部音乐营造意境的立体感。

2、初步感悟音调与节奏的变化对形象表现的作用。

第一课时《游子吟》教学目标1、通过吟唱与歌曲交融的学习,能用声音表现诗情画意,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游子吟》,并结合诗中的意向采用合适的声音表现。

2、认识四二拍,知道其含义及强弱规律教学重点、难点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游子吟》,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教学、情感渗透。

1、师:请同学先观看一段影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2、互动交流3、师小结: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

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爱。

今天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说说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课件展示图片)学生交流师:图片上的这个儿子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

4、读古诗《游子吟》(1)师诵读,生倾听。

(2)交流:这首诗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3)生有感情地吟诵古诗《游子吟》三、感受与体验1、师:有一位作曲家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这种感情,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请同学们听老师用歌声来表达这种爱。

2、教师范唱,学生初步感知。

3、分析歌曲,认识四二拍。

4、学生用“lu”音轻声跟琴唱旋律。

5、学唱歌曲。

(1)随琴轻声填歌词,错误处及时纠正。

(2)集体跟琴轻轻演唱。

(3)师生接口唱。

(4)指导学生用声音表现诗情画意,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游子吟》。

(5)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6)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做“穿针、引线”的动作。

四、拓展延伸1、表演母子情深体验活动:同桌商量一个演妈妈,一个演游子。

(自由表演)2、师:看了大家深情的表演,我不禁想起来自己的妈妈。

在我生病时,总是能悉心照顾我,一直守在我身边。

我想你们的妈妈一定也非常爱你们,借今天的这个机会,我想让大家来说说自己的好妈妈。

谁先来说说?3、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爱,有感情地演唱《游子吟》4、活动:献给妈妈的爱(1)诗人孟郊写下了千古绝句来回报妈妈。

你想怎么样来报答妈妈呢?(2)了解妈妈的节日“三八妇女节”、“母亲节”。

(3)请你用明信片写下想对妈妈说的话。

(4)学生各自写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5)要求:同学们把明信片送给妈妈。

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读唐诗》《竖笛练习(五)》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合唱《读唐诗》,能够注意到歌曲演唱形式的变化,感受到多声部音乐营造意境的立体感。

2、学习八孔竖笛高音do的指法,学习用断音的方法吹奏乐曲《啄木鸟》教学重点、难点1、积极参与“古诗词演唱会”的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