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小儿垂钓》教案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精选5篇)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精选5篇)古诗《小儿垂钓》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2、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释题:读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小儿垂钓”是什么意思?(三)学习课文1、看诗,听录音。
2、学生自学,不理解的词。
3、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4、学习后两句诗的意思。
①指名读后两句。
②问:小男孩正在专心钓鱼的时候,谁来了?③他来干什么?④看,小孩是怎么做的?⑤他为什么摆手?“遥”是什么意思?⑥从哪看出他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⑦“应”是什么意思?(回答)师小结:小孩既怕老爷爷的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的回答声把鱼吓跑,他一门心思用在了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的态度怎么样?(很专心;很认真)⑧指名学生表演。
一人扮路人,一人扮小孩(体会小孩紧张的心情)⑨指导学生看图朗读,读出小男孩紧张的心情。
⑩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诗人抓住了小孩钓鱼时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用通俗易懂得诗句,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的形象,诗中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使人倍感亲切,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大声朗诵这首诗好吗?古诗《小儿垂钓》教案篇2教学目的:1、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诗题1、导入诗题2、理解诗题(二)理解诗句1、朗读全诗2、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三)总结练习1、指导朗读、背诵。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儿垂钓 》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儿垂钓》教案【导语】《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全神贯注钓鱼的情形,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小儿垂钓》教案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小儿垂钓》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警。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警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挂图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写: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
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乐地游来游去。
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出示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查。
3、读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组里用你们爱好的方式认认吧。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交换反馈:(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可以帮它重新回到家。
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评: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很多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写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
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
优质公开课教案:《小儿垂钓》(通用13篇)

优质公开课教案:《小儿垂钓》(通用13篇)优质公开课教案:《小儿垂钓》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讲解和朗读古诗,使学生感悟古诗大意,能够熟读和背诵古诗。
会写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掌握一个多音字“应”。
2、能力目标:通过古诗教学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让学生去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课件出示河边情景)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
河里的小鱼可多了。
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
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
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
(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1、学生自由读诗,画出生字,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
2、瞧,大屏幕上的汉字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优质公开课教案:《小儿垂钓》教案优秀6篇

优质公开课教案:《小儿垂钓》教案优秀6篇《小儿垂钓》教案篇一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蓬头、垂纶、侧坐、遥招手、不应人”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及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怎么钓的?好玩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2、,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诗人笔下的小孩儿钓鱼可是另有一番趣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小儿垂钓》。
(课件出示:小儿垂钓)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3、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来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同学们先认真观察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再动笔写一写,看看谁写得最美。
“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要站稳了,咱们一起来书空一下。
“钓”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字里面有个点。
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吗?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写字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握笔姿势,拇指和十指捏住笔杆,中指轻轻的靠着,坐姿要端正,先看清楚字的写法,再工工整整的写下来。
4、释题:“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5、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他曾是一位手工匠却写出了千古流传的诗歌,真了不起呀!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他的名字。
二、初读识句1、这首小诗呀就写在书上86页,同学们赶紧翻开书第18课,听老师读读,要求听准字音。
同学们勾出诗中的生字,再自己把小诗拼读两遍,遇到勾画出的生字再多读一读。
2、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出示生字“稚、侧、纶、莓。
.(指名读、领读、齐读)/其中还有两个生字读音相同,你们发现了吗?齐读、自读,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3、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你们读得真准!4、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
先来看看老师怎么写,注意认真观察。
师范写“映”和“侧”请同学们在生字格里描描红。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7篇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小儿垂钓》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写本课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3、借助图画,根据诗句联系生活想象出小孩钓鱼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
教学重、难点:1、认写生字。
2、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
学生:观察人们钓鱼时的动作神态,并把观察所得讲给大家听听。
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学案:1、借助拼音熟读古诗,认写本课生字,试着给生字组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出示图画)你能看出是谁在干什么吗?(生根据图上内容进行回答)2、有一位大诗人看到这一情景,颇有感触,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预习交流1、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了古诗,哪位孩子愿意给大家有感情的诵读一下古诗呢?(指名读—指名评价)2、交流生字预习情况。
三、探究展示1、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注意老师读的节奏。
2、学生自读古诗。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把诗读得通畅,读出诗的一般节奏与韵律。
3、同桌互相听读指正,全班展示评价。
4、用生字卡片做识字游戏,巩固生字。
5、小组内读古诗,图文对照领悟诗意,看看能读懂什么,将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待会提出来。
6、全班交流读懂了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解决。
在最疑惑的地方,教师作精当的点拨,相机指导学生结合诗句和图画了解“蓬头”“垂纶”、“稚子”、“借问”、“不应人”等重难点词语,让学生了解诗意。
7、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
8、采用多种形式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达标检测1、读一读,再选一个词语造句。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3篇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3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3篇《小儿垂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垂、蓬、侧、莓、苔”五个生字2、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4、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咱们从前学过很多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背诵《宿新市徐公店》你背的这首诗描写了追黄蝴蝶的孩子,非常有趣。
同学们,今天要走进我们课堂的也是古时候的一个小朋友,当时诗人把小孩儿叫作“小儿”、板书:小儿。
这个小孩子在做什么呢?板书垂钓。
这儿有一个生字垂,谁会读?多指名几个读,齐读。
来,一起读读这个词:垂钓。
你能通过这个词想像出这个小孩儿在做什么吗?(钓鱼)是的,这首诗就写了小孩子钓鱼的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吧!齐读课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板书:唐胡令能)他笔下的小朋友是怎样钓鱼的?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先读一读这首诗,认读生字,读准字音,把这首诗多读几遍。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词语,准确朗读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听见一些同学大声地认读生字,真会学习。
那我们就先来认识认识诗里的生字朋友垂、蓬、侧、莓、苔1、认读生字2、指名读,齐读3、去掉拼音,齐读,开火车读4、认读词语CAI出示:蓬头、稚子、垂纶、莓苔、草映身、招手、不应人师引导学生读准,读懂,读美!5、将我们认识的字词朋友放回古诗中,自由地读一读,试着把古诗多读几遍。
看看谁能把古诗读得既准确又流利!6、师范读让我们赶快走进古诗去看看这个小孩子究竟是怎么学钓鱼的?三、情境导入,理解品读诗句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CAI仔细看图,看到了什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用几句话说给同桌听一听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诗人只用了两行诗,十四个字就把这副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板贴在黑板上指导朗读这个孩子是怎样坐在河边钓鱼的呢?我们学一学吧!全班表演侧坐你们侧坐的.样子和诗里的孩子一样可爱。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优秀6篇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优秀6篇《小儿垂钓》篇一教学目的:情感目标: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能力目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识记本课的生字并知道它们的意思。
2.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过程:一、揭示诗题。
1. 导入诗题。
2. 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 朗读全诗。
2. 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rarr;释词rarr;调序rarr;解句)。
3. 释词解句。
三、总结练习。
1. 指导朗读、背诵。
2. 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 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 形近字组词。
钓( )稚( )遥( )钩( )准( )摇( )2. 多音字组词。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五、背诵《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篇二小儿垂钓选自《全唐诗》作者:【唐】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加点字1、稚子:年龄小的孩子;2、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3、莓:一种小草;4、苔:苔藓植物;5、借问:向人打听;6、应:理睬;7、遥:远远地;8 怕:害怕9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而逃跑诗文解释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乱草青苔上。
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游来。
全诗赏析唐人胡令能的这首《小儿垂钓》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真纯、无限童趣。
作者简介胡令能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
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
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小儿垂钓》(选自《全唐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小儿垂钓》教案

《小儿垂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儿垂钓》这首古诗;(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3)学会用古诗的意境来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2)学会通过古诗来感悟生活,培养审美情趣;(3)提高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向往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3)培养学生勤劳、善良、机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小儿垂钓》这首古诗;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3. 学会用古诗的意境来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2. 学会用古诗的意境来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古诗《小儿垂钓》的图片和文字;2. 教学道具:钓鱼竿、鱼饵等;3. 教学音频:古诗《小儿垂钓》的朗读音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钓鱼竿、鱼饵等道具,引导学生说出与钓鱼相关的词汇;(2)教师播放《小儿垂钓》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小儿垂钓》,理解古诗的大意;(2)学生圈画出古诗中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其含义;(3)学生结合图片,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4. 朗读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小儿垂钓》,注意停顿和语气;(2)学生跟读,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3)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背诵古诗。
5. 应用拓展(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古诗的意境来描绘一幅自然风光或人物形象的画;(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画作并解释其寓意;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抄写《小儿垂钓》并背诵;(2)以《我眼中的小儿垂钓》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该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试背本诗;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自学古诗的能力;
3、了解诗句的大意,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并通过想象,感受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试背本诗;
教学难点:
1、了解诗句的大意,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并通过想象,感受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齐背古诗。
)(组织教学)
一、温故知新,激趣导入。
1、不久前我们才学了一首古诗《渔歌子》。
(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渔歌子》)
2、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情景?
诗句描写了一位老翁在斜风细雨中悠然自得的钓鱼的情景。
你见过别人钓鱼吗你觉得钓鱼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钓鱼是一件多么有趣的
事情呀,它不仅吸引着白发的老人,更吸引着和你们一样大的顽皮可爱的孩子。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就是——《小儿垂钓》。
(板书课题)
“垂”是个翘舌音,谁来读准他?读得真准,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连起来读,“小儿垂钓”。
“垂”,比较难写,小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写。
(提示需注意的地方。
)(注:指导书写时,兼顾全体。
)
二、知诗人,解题意。
1、“垂钓”的意思是——钓鱼,对,它是钓鱼的书面语;那么“小儿垂钓”就是——小孩儿钓鱼。
2、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胡令能。
胡令能是唐朝中期一个并不出名的诗人,年轻时当过手工匠,他一生中仅留了四首诗作,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就是这首《小儿垂钓》。
三、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他会在诗文中写些什么?学完了古诗以后就知道了。
(注:如有猜对的,学文中要对这样的同学有所回应,给予表扬)先听老师读。
注意,听准字音。
师范读。
2、小朋友想读吗?请大家按平时的读书方法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练读。
(提示:自己多读几遍)
3、检查: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当好小评委。
”(两人)正音。
重点指导的读音:“蓬”、“稚”、“侧”、“映”、“纶”。
(如:除了“”是后鼻音的字,在这两行诗句中还有哪个后鼻音的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注:当提到“映”时,“应”也提出正音。
“‘应’是个多音字,既读‘yīng’,又读‘yìng’,在诗句里我们将它读成‘yìng’”)(注:可通过表扬优生的方式再加深印象,由练读字、词到连句读。
)(2)难读的字都会读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诗句吧。
(齐读诗句)
四、自学诗句。
1、好极了!诗句究竟写了什么意思呢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诗句,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先回忆一下,以前我们理解诗意都有哪些好的方法(归纳:借助字典或注释;联系上下文;请教别人……)下面就请大家用这些方法自学诗句。
学生自学诗句。
(提示:自学完以后,可以和同位互相交流交流;有困难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老师很乐意帮你的忙。
)
2、交流汇报:“你是怎样理解这两行的?先来读一读(一、二两行)”
五、学习前两行诗句。
1、汇报第一、二两行:
从哪个词看出这个孩子头发很乱(蓬头)注释中告诉我们了,“蓬头”的意思就是头发很乱,你真会学习,通过蓬头能看出什么(钓鱼
心切,顾不上梳头,很喜欢钓鱼。
)又是从哪儿知道他是在学钓鱼对,“垂纶”的意思是——钓鱼,学垂纶就是——学钓鱼)(板书:学)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在学钓鱼,“映”在这里指遮住,“草映身”就是用草草遮住自己的身体。
2、为什么他要躲在草丛里钓鱼,还用草遮掩住自己的身体呢(指导体会他的心机,怕鱼儿看见自己吓跑了,好象在和鱼儿捉迷藏。
)是的,从“草映身”让我们体会到这孩子为了钓鱼所花费的一番心思。
其实,这两行中还有一个词也能体现出他这种心理(“侧坐”)(板书:侧坐)“侧坐”是什么样的我们侧坐着试一试。
为什么要侧坐(因为担心自己被鱼发现,他没有像一般的钓鱼人那样大大咧咧地坐着,而是侧身小心翼翼地隐藏在草堆里,好像在和鱼儿捉迷藏。
)
3、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一起看。
(出示课件,师朗读前两行诗句旁白,并指示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蓬头、稚子、草映身)
4、有趣吗能不能看着图展开想象描绘这两行诗句比如:这是在时间这孩子来到河边干什么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5、由于钓鱼心切,这个头发都顾不上梳的小孩,此时正模仿着大人的样子专心致志地学钓鱼,多可爱呀谁能读好
6、指导朗读:
(1)个别读;(通过表扬优生或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出重音、停顿。
(2)提示:“蓬头”、“学垂纶”、“侧坐”、“草映身”这几个能表现出孩子可爱样子的词可以读重一些。
(师范读)
(3)男、女生分读。
六、学习后两句诗句。
1、正在这孩子专心致志地钓鱼的时候出现了什么情况呢?接着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
谁来说说看?
2、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那么诗中是怎样写的呢?接着读。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
(1)“路人借问”,“借问”这个词我们曾在《清明》一诗中见过,“借问酒家,……”(齐背《清明》)知道“借问”就是——(向别人打听事情)
(2)这个给人指路的小牧童多热情多有礼貌呀!而图上的这个孩子(指图)却——远远地招手,书上用的词是——(板书:遥招手)讲解:这个“遥”是“遥远”的“遥”,表示的是远远的.意思。
他为什么远远地招手呢?所以最后两行诗句是“路人……不应人”(板书:不应人)
(3)在这里,“应”是什么意思{板书:应}(回答、答应)“不应”就是——不回答。
(板书:不应)所以“不应人”也就是不回答谁呀(不回答问路的人)(板书:不应人)
(4)连起来说说这两行的意思。
(5)创设情景:如果此时此刻你就是这个小孩,你会对路人做什么手势(
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多机灵的孩子呀!你体会得真好,相信你能读得更好。
指名读。
(5)指导学生朗读:“着急时语速怎样最后一句写他都不敢答应了,读时声音应该怎样”)
(6)两名学生比赛读,评一次;
加上动作齐读。
(7)能展开想象生动有趣地描绘一下整首诗的意思吗?先自己说一说。
指名。
七、小结。
1、通过学习(指示板书),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看出(板书:专心致志、机灵可爱)
2、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注:激励话语)
你想邀请谁和你一起读?
加动作齐读。
3.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会背了,谁来试试看?
指名背;
配乐试背。
(“会背的同学闭上眼睛,一边背一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不会背的同学可以一边看画面、看板书一边跟着小声背。
”)
八、课内拓展:
1、把钓鱼当成一件娱乐活动的时候自然是充满了情趣,可如果是为了维持生活就没那么轻松了,课堂上,刘老师再推荐给大家一首
跟捕鱼有关的古诗,自己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
一起读一读。
2、通过刚才的学习,刘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会学习,敢接受下面的挑战吗?请你用我们今天所用的学习方法,自学这首诗,理解它的意思,比比谁学得又快又好!(自学完毕快速举手。
)
3、交流汇报:重点提示的词语:“渔者”、“但”、“君”、“出没”
4、师总结: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捕鱼人捕鱼时的艰险,从而体会出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九、布置作业:
这节课,小朋友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度过了愉快而有意义的一节课,课后,刘老师请大家走进“作业超市”,自由选择课后作业。
(……)希望你有更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