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 (《池上》《小儿垂钓》)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 (《池上》《小儿垂钓》)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 (《池上》《小儿垂钓》)小学古诗教学要眼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情感,体会用意。

遵循以下思路展开:激趣导入初读感知品读感悟读背体会。

教材分析:《古诗两首》《池上》写乡村孩童的天真可爱,一是偷采,二是不解;而《小儿垂钓》中则有映身、遥招手、不应人。

教学中要把诗句中写景和叙事的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自然巧妙地过渡引导,使整首诗的意境浑为一体。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

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理解词语:浮萍。

(3)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小孩偷采白莲)3、再次自由读诗。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莲叶田田的,莲蓬嫩嫩的,我也好想去摘。

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撑着船偷偷去采。

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2)生默读,读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3)抓住不解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

(4)指导读出情趣。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对韩莉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的评析(《池上》和《小儿垂钓》)

对韩莉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的评析(《池上》和《小儿垂钓》)

对韩莉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的评析引言韩莉老师是我们学校的一位资深语文教师,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学习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其中,《古诗两首》是韩莉老师执教期间让我印象深刻的诗歌作品。

这两首古诗分别是《池上》和《小儿垂钓》,通过对这两首古诗的评析,我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诗意和艺术价值。

《池上》内容简介《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古诗。

诗中描绘了在池塘边的柳树下,一个小男孩在水面上玩耍的场景。

整首诗以简明的文字描写了一幅和谐宜人的自然景观。

诗意探究在《池上》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诗歌开头就以“碧绿”的形容词描绘了柳树的颜色,给人以视觉上的清新感受。

接着,诗人又写道“摇曳出香阴”,通过动词“摇曳”描绘了柳树在微风中的舞动,给人以轻盈愉悦的感觉。

整首诗以流畅的节奏和优美的韵律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色。

此外,诗中出现的小男孩是整首诗的重点描绘对象之一。

诗人将小男孩的游戏与柳树的美景相结合,传递了一种快乐和童真的情感。

诗中描述了小男孩“飞絮飘香舞”,形象地表达了他在水面上嬉戏的场景。

通过描写小男孩的活泼形象,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愉悦和自由。

艺术价值《池上》通过简洁而又精确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和谐宜人的自然景观。

诗人运用了形容词和动词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通过将小男孩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诗歌传递了一种快乐和自由的情感,唤起了读者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小儿垂钓》内容简介《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古诗。

诗中描绘了一个少年孤独地垂钓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纯真童年的怀念之情。

诗意探究在《小儿垂钓》中,诗人通过对少年垂钓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诗歌开头就使用了“清溪”来形容垂钓的地方,清溪上“绿草如茵”,给人以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而少年孤独地垂钓的情景,则更加凸显了诗人对童年的怀念。

诗中描述了少年在孤独中垂钓,“独钓寒江雪”,形象地表达了他自立自强、不畏寒冷的心态。

小儿垂钓的唐诗

小儿垂钓的唐诗

小儿垂钓的唐诗1. 《小儿垂钓》作者:胡令能(唐)诗文: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 《小儿垂钓》作者:白居易(唐)诗文: 小儿垂钓水边立,柳絮飘飞春日熙。

一心专注鱼儿动,不闻路人的言语。

3. 《小儿垂钓》作者:王维(唐)诗文: 池塘清浅柳丝长,小儿垂钓坐中央。

钓竿微动鱼儿跃,笑声欢快水波荡。

4. 《小儿垂钓》作者:杜甫(唐)诗文: 小儿垂钓水边坐,柳丝轻拂水面波。

钓竿微动鱼儿跃,欢声笑语乐融融。

5. 《小儿垂钓》作者:孟浩然(唐)诗文: 池塘清浅柳丝长,小儿垂钓坐中央。

• • • • • • • • • •钓竿微动鱼儿跃,笑声欢快水波荡。

6. 《小儿垂钓》作者:刘禹锡(唐)诗文: 小儿垂钓水边立,柳絮飘飞春日熙。

一心专注鱼儿动,不闻路人的言语。

7. 《小儿垂钓》作者:王昌龄(唐)诗文: 池塘清浅柳丝长,小儿垂钓坐中央。

钓竿微动鱼儿跃,笑声欢快水波荡。

8. 《小儿垂钓》作者:李商隐(唐)诗文: 小儿垂钓水边立,柳絮飘飞春日熙。

一心专注鱼儿动,不闻路人的言语。

9. 《小儿垂钓》作者:韦应物(唐)诗文: 池塘清浅柳丝长,小儿垂钓坐中央。

钓竿微动鱼儿跃,笑声欢快水波荡。

10. 《小儿垂钓》作者:杜牧(唐)诗文: 小儿垂钓水边立,柳絮飘飞春日熙。

• • • • • • • • • •一心专注鱼儿动,不闻路人的言语。

《池上》《小儿垂钓》古诗解读与教学设计

《池上》《小儿垂钓》古诗解读与教学设计

《池上》《小儿垂钓》古诗解读与教学设计《池上》《小儿垂钓》都是描写孩童的古诗,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发现两者的异同点,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内涵以及孩童的形象。

对比阅读不止于此,适当拓展还可发现别样的精*。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池上》《小儿垂钓》古诗解读与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苏教版第八册课文中,编者把《池上》《小儿垂钓》两首古诗编在一起,可谓独具匠心。

在这里,笔者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赏析,发现了别样的精*。

一、文本解读,同中求异,精*纷呈《池上》《小儿垂钓》这两首诗虽然都描写了乡村孩子,但是在表现手法上别有风味。

1.两首诗的相同点(1)作者都是唐朝人。

《池上》的作者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而《小儿垂钓》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胡令能。

(2)内容:描写的都是乡村儿童,在诗中都能流露出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都是在情景交融中勾勒出孩童的天真可爱。

(3)语言:通俗易懂,自然平实,都体现了白话诗的特征。

(4)地点:情节的展开都离不开水,虽然一个在池上,一个在岸边。

2.两首诗的不同点(1)作者的经历不同。

白居易大半世做官,而胡令能一生没有做官,早年还做过工匠。

(2)儿童的年龄不同。

偷采白莲的小娃,大概七八岁,而学垂纶的儿童据估计大约有十一二岁,从“路人借问遥招手”来看,他的心机似乎多一点。

(3)描写的意象不同。

《池上》所描绘的意象有白莲、浮萍等,而《小儿垂钓》所描绘的意象有垂纶、莓苔等。

虽然这些意象在诗中都是轻轻一笔带过,但两者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

白莲、浮萍是主角,小娃天真可爱,没有心机需要通过它们来展示。

而在《小儿垂钓》中,意象仅仅是辅助角*,仅仅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这首诗表达孩子的天真可爱主要是通过孩子的“遥招手”来完成的。

(4)表达的情感不同。

《池上》的小娃主要是描写他采到白莲的高兴以及得意忘形的样子。

而在《小儿垂钓》这一首诗中,诗人所要表现的是乡下孩子的专注,“侧坐莓苔”是为了垂钓,“遥招手”同样也是为了垂钓,最终都是为了表现孩子的专注。

稚子弄冰,池上,小儿垂钓这几首诗的认识

稚子弄冰,池上,小儿垂钓这几首诗的认识

稚子弄冰,池上,小儿垂钓这几首诗的认识
摘要:
1.稚子弄冰
2.池上
3.小儿垂钓
4.诗歌的共同点
5.对诗歌的认识
正文:
稚子弄冰,池上,小儿垂钓这三首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分别描绘了冬天孩子玩耍的场景,池塘边的景色以及小孩垂钓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传神的描绘,让人们仿佛置身于诗中的世界。

首先,稚子弄冰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天的场景,孩子们在冰上玩耍,嬉戏打闹,无忧无虑。

诗人通过描绘孩子们的快乐,展示了生活的美好和无忧无虑的童年。

其次,池上这首诗则描绘了池塘边的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让人们仿佛看到了池塘的水,岸边的草,以及池塘中的鱼。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再次,小儿垂钓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孩在河边垂钓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小孩的专注和耐心,展示了垂钓的魅力,同时也揭示了生活的真谛。

这三首诗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示了生活的美好。

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生活的真谛。

通过对这三首诗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思想,也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古诗两首的评析池上和小儿垂钓

古诗两首的评析池上和小儿垂钓

古诗两首的评析池上和小儿垂钓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精深含蕴,既能抒发情感,也能反映时代和社会现象。

在中国文学史上,池上和小儿垂钓这两首诗歌作品都已成为经典,令人回味无穷。

本文将对这两首古诗进行评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其内在意义和美学价值。

一、池上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全诗如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从结构上看,池上是一首五言绝句,十分简洁明了。

第一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勾勒出了诗中的环境背景,令人生动感受到自然风光的美丽。

第二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则直抒主人公的情感,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最后一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则更是着重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情趣。

从意境上看,池上又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人生哲思。

这首诗中,有着对生活的赞美,对自然的爱慕和对人生的思考。

生命的短暂让我们更应该注视眼前,珍惜每一个细节,努力挖掘出生活中的美好,从而使自己快乐幸福。

同时,池上还着重凸显了庄重的重阳节,暗示了人们在传统文化中的根源和文化底蕴,南国文化温婉恬淡的气息也深深地渗透在这首诗中。

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其诗词创作的背景,池上代表了唐朝时期诗人所表达的中国传统美学情趣和人文气息,近乎完美地诠释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雅”韵和“气”的内涵。

二、小儿垂钓小儿垂钓是郑板桥所作,全诗如下: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小儿垂钓不仅仅是一首诗,简单清丽的语言里面,蕴涵了深邃的思想。

首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前两句勾勒出了诗人的文化背景,后两句表达了郑板桥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以及郑板桥对趋于和谐局面的向往。

中间的小谢正是指和寅,他与王羲之、王献之、王珣一起被称为东晋四家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小儿垂钓》《池上》)课文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小儿垂钓》《池上》)课文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小儿垂钓》《池
上》)课文原文及赏析
《小儿垂钓》和《池上》是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中的两首古诗,下面是这两首古诗的原文及赏析。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孩子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

诗人通过对小孩子外貌和动作的细腻描写,如“蓬头稚子”,“侧坐莓苔”,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天真可爱,专心致志的小钓手形象。

而“遥招手”和“怕得鱼惊不应人”则表现出小孩子的机灵和专注,既怕惊扰了鱼,又想回答路人的问话,十分生动有趣。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孩子在池上偷偷采白莲的场景。

诗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出了小娃的天真活泼和无忧无虑。

其中,“偷采白莲回”一句,既表现了小娃的顽皮,又展示了他的快乐。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则形象地描绘出了小娃采莲后,水面浮萍被划开的痕迹,进一步突出了小娃的天真可爱。

这两首诗都充满了童真童趣,通过诗人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和纯真,同时也展示了孩子们的无邪和活泼。

古诗池上、小儿垂钓

古诗池上、小儿垂钓

古诗池上、小儿垂钓第一篇:古诗池上、小儿垂钓《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池上》《小儿垂钓》)【教学内容】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

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教学理念】1.“简”出三味从疏通古诗进行表层解读,到体悟古诗进入中层解读,再到挖掘古诗达到深层次解读,设计既体现古诗学习之“三味”,又把学习的三大目标“球形”融合,所以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步骤:聊字聊诗,聊意聊趣,聊聊趣事诗。

三个步骤中简练问题,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效果。

2.“合”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

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求同存异是整合的关键,从整合入手解读古诗,突破古诗教学的习惯模式。

分步解读,则是在整合之间的跨度上,深入感悟意象与情趣。

用“总-分-总”的教学模式引出同类“童年趣事诗”的课外拓展。

3.“聊”出轻松两首古诗都是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把感悟诗中意境和体会童真、童趣作为教学的重点。

用聊天的方式,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2.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

3.情感目标:感受乡村孩子的纯真、可爱。

【教学重点】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聊“字”、聊“诗”。

1.学生自读,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朗读古诗,强调:◇《池上》“撑、艇、萍”,后鼻韵母读清楚。

◇《小儿垂钓》“侧”,平舌音,“稚”,翘舌音。

“映身、应人”注意押韵。

3.聊字:撑艇萍稚侧4.聊诗: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再推敲推敲相同中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
23
小儿垂钓
说说诗歌写了一件什么事? 自由读,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
句。
蓬头稚子学垂纶, 小组学习,交流诗句的意思。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摇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整理ppt
24
请同学们们互相讨论以下 词语的意思。
稚子 小孩子。
垂纶 钓鱼。
莓苔 野草。
借问 向人打听。 应 应答,理睬。
萍 稚侧
整理ppt
4
池塘里,本诗指荷花池塘里
生字扫描 词语解析 名句赏析 诗文鉴赏 知识拓展
整理ppt
5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诗人,一生写 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他 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 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 萋满别情。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 江南?
整理ppt
30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整理ppt
31
chēnɡ tǐnɡ
撑艇
pínɡ zhì cè
萍 稚侧
整理ppt
32
整理ppt
28
同桌之间互相 读一读这首诗,并 画出它的节奏。
小儿垂钓 蓬头 稚子 学垂纶, 侧坐 莓苔 草映身。 路人 借问 遥招手,怕得 鱼惊 不应人。
整理ppt
29
诗人抓住了小孩钓鱼
时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 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活灵 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 烂漫的小孩的形象,诗中 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使 人倍感亲切,让我们带着 这样的感情大声朗诵这首 诗好吗?
从这两句中,你读出了小娃的什么?
天真无邪,淳朴可爱
整理ppt
17
池 上 唐 白居易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不
采 解
/白藏/
莲 踪
回。 迹,
浮 萍 一/ 道 开。
细读。
整理ppt
18
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一个小娃撑着轻便的小船,偷偷地采了白 莲往回赶。回来的时候,他不懂怎样隐藏留下 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 了一道清晰的水路,一时合不拢。
整理ppt
19
chēnɡ tǐnɡ
撑艇
pínɡ zhì cè
萍 稚侧
整理ppt
20
诗文欣赏 词语解析 诗句赏析 诗文鉴赏 作者简介
整理ppt
21
整理ppt
22
胡令能
唐朝诗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
jiǎo
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 为人 聪
明,勤奋好学。善吟诗,喜隐居,其诗 生活气息浓郁,自然真切。
借问:向人打听 遥:远远地 应:应答。
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小孩远远地就招着 小手,因为害怕惊动了鱼儿,他不敢大声应答。
你钓过鱼吗?怎样鱼才上钩呢?
鱼竿要长一些,要有耐心,专心致志,保持安静……
为什么诗中用“招手”而不用“摇手”呢?
说明小儿并没有完全拒绝答话,只是请路人再靠近一些,他会轻声 作答的。
从这两句中,你读出了小娃的什么?
天真无邪,淳朴可爱
整理ppt
14
浮 萍
一种植物,在水面浮生,叶状体扁平
而小,青绿色,大都一大片一大片地
生长。
整理ppt
15
整理ppt
16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解:懂得,知道。 藏:隐藏
浮萍
一道: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 的踪迹。
回来的时候,他不懂怎样隐藏留下的踪迹,小船 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清晰的水 路,一时合不拢。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生字扫描 词语解析 名句赏析 诗文鉴赏 知识拓展
整理ppt
1
诗文欣赏 词语解析 诗句赏析 诗文鉴赏 作者简介
整理ppt
2
chēnɡ tǐnɡ pínɡ zhì cè
撑 艇萍稚侧
(支撑)(小艇)(浮萍)(稚气)(侧身)
整理ppt
3
chēnɡ tǐnɡ
撑艇
pínɡ zhì cè
整理ppt
6
池上
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自由读,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
句。
小娃撑小艇, 唐 白居易
小组学习,交流诗句的意思。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整理ppt
7
解 懂,知道。 艇 指比较轻便的船。 踪迹 行动后留下的痕迹。 浮萍 一种水生植物。
整理ppt
8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从这注,机灵可爱
整理ppt
27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摇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说说诗句的意思。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正在学钓鱼,他侧身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 着他的身影。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小孩远远地就招着小手, 因为害怕惊动了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
艇:比较轻便的船。 偷:偷偷地、悄悄地、瞒着人
一个小娃撑着轻便的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往回赶。
观察插图,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眼前这 幅画面让你想到那些诗句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结合插图想一想,小娃为什么要偷白莲?你是如何理解诗中 小娃的“偷采”的?
整理ppt
25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蓬头:头发乱蓬蓬 稚子:小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苔:泛指野草。映:掩映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正在学钓鱼,他侧身坐在草丛 中,绿草掩映着他的身影。 从他不加粉饰的打扮和随意的坐姿中你读出了什么? 孩子的天真可爱
整理ppt
26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表现出孩子的天真调皮和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整理ppt
9
整理ppt
10
整理ppt
11
整理ppt
12
整理ppt
13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解:懂得,知道。 藏:隐藏
浮萍
一道: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回来的时候,他不懂怎样隐藏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 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清晰的水路,一时合不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