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小池》《池上》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重点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导语: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

2、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3、板书课题,齐读。

3、简介白居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小孩偷采白莲)三、再读古诗,理解诗句。

1、再次自由读诗,试着理解诗句的饿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交流,理解诗意。

3、指名交流,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四、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可爱、顽皮、活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小孩)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偷采: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不解:小娃自以为没有人知道,做得很机密,很隐蔽,瞒过了大人,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可爱3、教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纯真可爱的乡村小娃的形象。

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4、指导朗读全诗。

读出小娃的顽皮活泼、天真可爱,诗人的喜爱之情。

指名读—指名读—评议——齐读5、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教师:还有哪些古诗也是描写小孩子童真、童心、童趣的,请你搜集整理,并读一读,去体会一下,下节课交流。

部编新版池上小池教案

部编新版池上小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池上小池》。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诗歌描绘的自然景物。

(2)运用朗读、默写、填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激发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池上小池》。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理解诗歌中抽象的意象,如“小荷才露尖尖角”。

(2)学会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渲染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描绘的自然景物。

2.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朗读与默写法:通过反复朗读和默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填空法:锻炼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增强语文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 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 作业本:准备作业本,用于学生书写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物,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诗歌:(1)让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3)分析诗歌结构,讲解诗句的意义和描绘的景象。

3. 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朗读与默写:(1)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精选3篇)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精选3篇)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精选3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篇1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池上》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 ;2、能认识古诗中 5 个生字;3、会写 2 个生字:首、采。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 2 个字;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正确识读 5 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本教学过程:一、揭题示标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池上》,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略)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要通过4场比赛来完成,首先我们来比比谁能把古诗的字音读得准确。

二、比赛一:朗读古诗。

(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1、生轻声拼读。

2、生自己练读。

3、个别示范朗读:要求: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尤其要注意平翘舌音的问题,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二)后教1、指名读,纠错正音。

2、齐读易错音。

3、赛读古诗。

三、比赛二:学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 古诗咱们能够读准确了,第二场比赛咱们来比比看谁最快地记住古诗中的会认字。

首踪迹浮萍1、生自己练读。

2、同桌相互检测。

3、指名读并口头组词。

4、同桌互查并组词。

5、识字比赛。

四、比赛三:理解古诗(第三次“先学后教” )能把古诗读得流利,更重要把古诗读懂。

1、自由读后,想一想诗句意思。

2、同桌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及时反馈。

重点理解“偷采、不解”4、入情入境想象朗读古诗,思考:古诗里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孩?五、比赛四:比写字(第四次“先学后教” ) 现在咱们比比谁能把要求会写的生字写得不仅正确,而且美观。

(一)先学1、生观察二个字在田字格里的结构,位置并书写笔顺。

2、指名说笔顺。

3、齐书空笔顺。

4、指名上台板书会写字,其他学生练写在书上。

5、台下学生观察台上学生板书的。

(二)后教6、指名上台纠正,并说出正确与美观。

7、师生评议(对不对,好不好)。

8、师范写。

9、生再描红书写。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古诗二首 池上 小池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古诗二首 池上  小池  人教部编版

《小池》教学设计义马市外国语小学贾晓辉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小池》,会认诗中的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初夏荷塘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诗人炼字之妙,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初夏荷塘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教具准备:田字格、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复习巩固:教师引导背古诗《池上》。

2.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引出课文题目。

3.板书课文题目,教师简单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组织同桌合作读古诗,相互纠正字音。

3.组织展示读古诗。

4.出示生字,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认读。

5.划节奏齐读古诗。

6.初步感知,古诗大意。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1.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相机在田字格中书写“无、树、爱”,教师范写,知道如何写好看,学生数空,再在书本中的田字格中书写。

2.引导图文对照,理解“泉眼、惜、晴柔”等词语,指生说第一、二句诗意,体会拟人写法,师说用意。

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生在古诗中圈出来。

3.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齐读第一、二两句。

(指导读出“惜、爱”之情,语气舒缓、柔美)4.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插图,你看看池塘里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引导图文对照,理解第三、四句诗意。

找出描写的景物,生在文中圈出来,体会蜻蜓和荷叶相依相偎的和谐之美。

(指导朗读,读出轻松,愉悦之情)6.带着欣赏和惊喜的心情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律节奏。

四、情感升华,总结全诗1. 齐读古诗,回答:诗人杨万里看到荷花池边的景色心情怎样?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出示多媒体,总结全诗要点,体会诗人炼字之妙。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部编版⼀年级下册语⽂《古诗⼆⾸(池上/⼩池)》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科书分析: 1.课⽂的两⾸古诗,分别是唐代⽩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的《⼩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个可爱的顽童形象;《⼩池》则描绘夏⽇的⼀处由泉眼、流⽔、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景,富有夏天⽣活情趣。

诗歌语⾔浅显易懂,朗朗上⼝,有利于学⽣诵读理解。

2.课⽂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中华传统⽂化的熏陶,⼜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道开”表现得不够,⽽且没有“开”;《⼩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显得“⼩池”不⼩。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由两⾸古诗组成,但⼀篇课⽂相对⽽⾔是⼀个整体,从优化的⾓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等。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前,学⽣已经通过课⽂和语⽂园地,学习了10⾸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是不容易理解,甚⾄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具体情况采⽤不同的策略⽅法进⾏教学。

教学⽬标: 1.借助汉语拼⾳,能正确朗读课⽂,背诵课⽂。

2.图⽂结合和结合⽣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孩顽⽪、天真的形象以及⼩池夏⽇美景。

3.能正确认读“⾸”等12个⽣字新词,正确读记“泉⽔”等8个词语。

《小池》《池上》教学设计

《小池》《池上》教学设计

《小池》《池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小池》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小池》,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运用自然环境的描写,理解作家用意。

2. 通过配乐、绘画等艺术手段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绘画工具和纸张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幅小山村景色图片,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氛围,并引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思考。

老师可以提问:你喜欢在自然环境中度过时光吗?为什么?步骤2:呈现文本(10分钟)呈现《小池》的诗歌。

首先,老师可以默读诗歌,然后再给学生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重点强调诗中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步骤3:理解诗意(15分钟)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老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1. 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态度是什么?2. 诗人通过哪些描写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3. 诗歌中有哪些句子给你留下印象?步骤4: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总结归纳(15分钟)学生自己或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小池》的主题和主要意思,并用自己的话简洁地表达出来。

步骤5:艺术活动(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艺术活动,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学生可以选择用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活动,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其中的意义。

步骤6:展示和讨论(15分钟)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并进行讨论。

老师可以提问:1. 你的艺术作品是如何表达《小池》的主题的?2. 你觉得其他同学的作品中有哪些与你的不同之处?步骤7:总结(10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

学生可以说出他们在这堂课上学到的与自然环境相关的知识和感悟,并与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联系起来。

教学设计二:《池上》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池上》,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优秀教案(含反思)演示教学

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优秀教案(含反思)演示教学

12古诗二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教师)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学生)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板书诗题。

2017年春部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优秀教案(含反思)

2017年春部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优秀教案(含反思)

2017年春部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优秀教案(含反思)古诗二首:《池上》和《小池》设计说明: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学生)。

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教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

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教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XXX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孩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写字指导
1.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无”“树”“爱”“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好看,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重点注意:
(1)“无”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2)观察“爱”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比例。

(3)“尖”的第一笔是“竖”,“大”要写得舒展。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欣赏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探究生字,教师范写,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让学生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最后欣赏评议生字,让学生在自主、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写好生字。


六、作业设计
1、尝试背诵两首古诗给家人听
2、练习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