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

合集下载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 部编版PPT课件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 部编版PPT课件

随堂练习
1.读一读,给下列生字注音。
首(shǒu) ()
líu
流( ) ()
踪(zōng )
róu
柔( )
迹(jì )
cǎi
采( )
萍píng
jiān

2.给下列多音字和形近字组词。
lù (露营 ) 露
lòu (露马脚)
无wú (无用 ) 天tiān (天地 )
教材习题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体会诗歌的意趣,读出诗歌
露营
踪迹浮 萍 泉 流 柔 荷 露
音形比一比
采 采摘 cǎi
彩 五彩缤纷
花园里的花五 彩缤纷,但是 我们不应该随 便采摘。
lù 露营 露 lòu 露一手
每次露营, 小杰总要露 一手。
无(wú) 无论 天(tiān) 天气
无论明天天 气如何,我 们都要去看 电影。
词语辨一辨








我的手小,爸爸的手大。
——[宋]苏轼
课文学一学
池上
[唐]白居易
用篙使船 前进。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一个娃儿撑着轻便的小船远去,偷偷地采了一些白莲回来。
前两句写小娃偷采白莲, 生怕被人发现,只想赶快回 去的情景。
不知道,不懂得。 不知道,不懂得。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留下的痕迹。
他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船儿过处,浮萍荡开, 现出一条清晰的水道。
的韵律。
背诵指导:
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背诵时可以借助图片来 想象诗歌的画面,加强记忆。
读一读,记一记。
quán shuǐ qīng quán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一年级下学期又该学习古诗了。

小编整理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教科书分析: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白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里的《小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小池》则描绘夏日的一处由泉眼、流水、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

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一道开”表现得不够,而且没有“开”;《小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水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而显得“小池”不小。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 显示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学情分析: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3.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两首《池上》《小池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两首《池上》《小池

• 字义:①作量词,用于诗歌、乐曲等。

②头。③第一,最高的。
• 组词:首先 首领 首都 一首诗
• 造句:我会朗诵《唐诗三百首》。
• 首屈一指 • 首当其冲 • 首善之区 • 群龙无首
成语
• 采(cǎi)
字词全解
• 字义:摘。
• 组词:采用 开采 采取/采(cài)地
• 造句:我们采了许多野菊花。

②喜好。
• 组词:可爱 热爱 爱心
• 造句:我爱我的祖国——中国。
爱心
• 尖(jiān)
字词全解
• 字义:末端极细小。
• 组词:笔尖 尖刀 尖兵
• 造句:我不小心把笔尖折断了。
笔尖
字词全解
• 角(ji像角的东西。
• 组词:角度 角落 牛角/角(jué)色
• 造句:牛的两只角弯弯的。
三角形
词语运用
• 近义词: • 采——摘 回——归
• 反义词: • 藏——露 细——粗
课文主题
• 中心思想: • 《池上》描述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撑艇返
回的有趣情景,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 及诗人对家乡孩子的喜爱之情。
• 《小池》通过对涓涓的细流、浓密的树荫、 尖尖的小荷、停落的蜻蜓的描绘,形象地 勾画出一幅初夏小荷花池的风景画。
采蜜
• 无(wú)
字词全解
• 字义:没有的意思。
• 组词:无比 无声 无线电/南无(mó)
• 造句:大海一望无边。
无花果
字词全解
• 树(shù)
• 字义:①木本植物的统称。

②种植,栽培。
• 组词:树木 小树 树叶 树苗
• 造句:这棵桃树上结满了桃子。
树木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古诗两首《池上》《小池》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2古诗两首《池上》《小池》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一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12 古诗两 首《池 上》《 小池》 人教部 编版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一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12 古诗两 首《池 上》《 小池》 人教部 编版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一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12 古诗两 首《池 上》《 小池》 人教部 编版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池上
xiǎo wá chēnɡ xiǎo tǐnɡ
小娃撑小艇 ,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偷采白莲回 。
bù jiě cánɡ zōnɡ jì
不解藏踪迹 , fú pínɡ yí dào kāi
浮 萍一道开 。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一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12 古诗两 首《池 上》《 小池》 人教部 编版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我会读
quán yǎn xì liú
泉眼
细流
ài qíng róu xiǎo hé
爱 晴柔 小荷
cái lù jiān jiān jiǎo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一年级下册语文 课件12 古诗两 首《池 上》《 小池》 人教部 编版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生字
shǒu zōnɡjì fú píng quán
liú
(首先)(踪 迹)(浮萍) (泉眼)(细 流)
ài róu hé lù
jiǎo
(喜爱) (柔和) (荷叶)(露出) (尖尖角)
踪爱采 柔尖 迹

部编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池上 小池 完美课件

部编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池上 小池  完美课件
看图背一背,看谁背得快!
提示:结合图片中的 景物回忆古诗描写的 画面,然后背诵出来。
结构梳理
池上
偷采归来 暴露踪迹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主题概括 《池上》描绘的是__一__个__小__孩____偷
采___白__莲_____的情景。突出了小孩 _天__真__活__泼___、___调__皮__可__爱____的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__喜__爱___和对 乡村生活的_向__往___。
不一样。一般的“偷”是可耻的,让 人反感,而小娃的“偷采”是光明正 大的。他毫不掩饰、天真调皮的举动 使我们感受到他的纯真和可爱。
新知探究
小娃偷采莲
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小孩
莲花、莲蓬
从正面写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 形,细腻传神,很有趣味。
知识锦囊
白莲
白莲子颗大粒圆,皮薄肉厚,兼
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快来和老师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吧!
提示: 根据停 顿节奏
chí shànɡ
读。
池上
[唐]白居易
xiǎo wá chēnɡ xiǎo tǐnɡ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小 娃 /撑/小 艇, 偷 采/ 白 莲/回。
bù jiě cánɡ zōnɡ jì fú pínɡ yí dào kāi
蜻蜓 小童 小船
听课文朗读,想一想:
这两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读一读
这首诗写的是( 夏)季。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小娃娃去干什么了?
小娃 撑小艇, 偷采 白莲回。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优秀教案(含反思)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优秀教案(含反思)

《古诗二首:池上、小池》优秀教案(含反思)12古诗二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教师)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学生)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一年级下学期又该学习古诗了。

出guo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白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里的《小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小池》则描绘夏日的一处由泉眼、流水、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

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一道开”表现得不够,而且没有“开”;《小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水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而显得“小池”不小。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示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3.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

12古诗二首《池上》《小池》课件PPT一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

12古诗二首《池上》《小池》课件PPT一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



人教部编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踪迹浮
萍 首采
人教部编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这首古诗描绘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景物。我们在 朗读时要体现层次性。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正确断句,读出古诗的节奏。然后再图文结合,联 系生活经验,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意境与情趣。最 后在熟读的基础上,根据每首诗的层次,抓住重点 词语背诵下来。
《池上》是一首叙事诗,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个 小孩偷采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 诗歌情景交融,写尽了小孩顽皮、纯真的情态。
人教部编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喜爱夏季美景 夏日真美!诗人笔下的乡村生活是那样充满情 趣而又令人向往。真希望我们也能像《池上》中的 孩子一样,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与青山绿水牵手, 与花鸟鱼虫相伴,自由自在地享受夏日的乐趣。
这首古诗描绘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景物。我们在朗 读时要体现层次性。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正确 断句,读出古诗的节奏。然后再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 验,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意境与情趣。最后在熟读的基 础上,根据每首诗的层次,抓住重点词语背诵下来。
人教部编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快来和老师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吧! 提示:根据
人教部编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人教部编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仔细观察第一首诗中的配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莲蓬 荷叶 荷花
蜻蜓 小童 小船
人教部编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结合古诗和配图,你能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
人教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人教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小池是一首写景诗从小入手把大自然中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如泉树荷和蜻蜓等写得生动有趣生机盎然使全诗犹如一幅色彩明丽的水墨画展现了夏日风景的意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偷采白莲回。
1.私自拿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 偷
2.瞒着别人、悄悄地做去。(√)
小娃偷偷采了白莲急着回来,从中我们可以 看出一个___天__真__活___泼__可__爱____的小孩形象。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不解:不懂得。 踪迹:行动所留下来的痕迹。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在水面。 诗意:一个小娃撑着轻便的小船,偷偷采了白 莲急着回来。(回来的时候,)他却不懂掩盖自 己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 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采 树 尖
点击生字 学习笔顺
首 踪 迹 浮 萍泉
认 读




shǒu zōng quán píng fú
爱 柔荷露角
ài róu liú lù jué hé
lù(露水)
jiǎo(牛角)
多 音




lòu(露马脚)
jué(感觉)

①小杨刚一露( lòu )头,就暴露( lù )了目 标。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刚刚出水的嫩荷叶。 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儿。
诗意:新长出的荷叶还卷着,刚刚在水面上露出尖尖 小角,早就有蜻蜓轻盈地立在上面,不愿飞走。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两句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蜻蜓和荷叶相依相偎的 情景。
小娃撑 小艇,
偷采 白莲回。 不解藏 踪迹, 浮萍一道开。
结构图示
池上
船上
小娃——撑 偷采——回
景美 引人
池内
不解——藏 浮萍——开
童真 童趣
天真无邪 淳朴可爱
小池 (宋)杨万里
想一想: 小池美吗?美在哪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泉眼:泉水的出口。 者怎样的情感?
《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 情景,诗人通过对小池美丽的景物的描 写,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结构图示
小池
池旁
泉眼——惜 树荫——爱
联想
池内
小荷——露 所见 蜻蜓——立
生动有趣 生机勃勃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 无声 惜细流 , 树荫 照水 爱晴柔 。 小荷 才露 尖尖角 , 早有 蜻蜓 立上头 。
浮萍 叶子扁平,倒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 两面绿色,果实近陀螺状, 花期6-7月。 是常见的水面浮生植物。全草可作猪和 家禽的饲料。
阅读古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 儿偷采白莲的情景。小主人公天真幼 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 喜爱之情。
代表作品:
《长恨歌》、《卖炭翁》、 《琵琶行》等。
作者简介:
相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
关 链 接
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 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 (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
国诗人。
代表作品:
《诚斋集》、《杨文节公诗 集》。




广 场
诗意:泉水从泉眼中细细地流淌出来,好像泉眼爱 惜它,舍不得它流走似的;岸边的绿树把阴影映洒在 水面上,似乎是喜爱那一池晴和柔美的碧波。
泉眼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主要 描写了什么?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惜”字, 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泉水, 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 赋予了绿树以生命。这两句诗描写了泉眼、 细流、树荫等景物。
②丽丽养成了睡觉( jiào )前自觉( jué )关 灯的好习惯。
重 点 词
踪迹 白莲
语 树荫
小池
浮萍 小艇 小荷 尖尖角
偷采 泉眼 蜻蜓
(唐)白居易
课 文 讲 解
课 文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诗意:一个小娃撑着轻便的小船,
偷偷采了白莲急着回来。
白莲 白莲子颗大粒圆,皮薄肉厚,兼有 清香甜润,微甘而鲜的风味,既可做 糕点配料,也可拌银耳、薏米,加冰 糖,清炖成色白味甘的莲子汤。
第12课、 古诗二首
夏天,多美呀,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 回来,池塘里面蜻蜓已经站在荷叶尖尖的角上。小 朋友们快来读读这两首诗,感受池塘里的美丽吧。
课 题 导 入
作者简介:
相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
关 链 接
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 谷,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 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