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检测报告

合集下载

桩基检测报告

桩基检测报告

桩基检测报告
桩基检测报告
一、检测目的
本次桩基检测旨在对已完成的桩基施工质量进行评估,确保桩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二、检测范围
本次检测覆盖了工程地区全部的桩基,共计100根。

三、检测方法
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对桩基进行检测。

四、检测内容及结果
1. 桩基的直径和长度测量
经测量,桩基的平均直径为1米,长度平均为30米。

2. 桩基的竖向荷载试验
共选取50根桩基进行竖向荷载试验,结果显示桩基的抗压能
力良好,平均承载力为1500吨。

3. 桩身的材料检测
通过取样分析,桩身的材料为钢筋混凝土,符合相关建设标准。

4. 桩顶的水平位移试验
采用水平位移试验仪,共进行了50次测试,结果显示桩顶的
水平位移平均值为5mm,符合设计要求。

5. 桩基的侧向荷载试验
在选取的50根桩基上进行了侧向荷载试验,结果显示桩基的承受侧向荷载能力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6. 桩基的状态评估
经过综合分析,所有桩基都处于良好状态,无渗漏、裂缝等问题。

五、结论
根据以上检测结果,桩基的施工质量良好,满足设计要求,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建议
1. 继续监测:随着工程的进行,建议继续进行桩基的监测,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建议定期检查:为了保障桩基的长期稳定性,建议每年对桩基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3. 建议加强防腐措施:桩基在进入水中或土壤潮湿的环境下易受腐蚀,建议加强桩基的防腐措施,延长使用寿命。

七、备注
本检测报告仅对现场桩基进行评估,不包含其他结构的评估,如需全面评估,请下达相关指示。

桩基工程检测报告.doc

桩基工程检测报告.doc

桩基工程检测报告
桩基工程检测报告?以下带来关于桩基工程检测报告,相关内容供以参考。

桩基工程检测报告除了核对桩的位置、尺寸、距离、数量、类型,核查选用的施工机械、置桩能量与场地条件和工程要求,核查桩基持力层的岩土性质、埋深和起伏变化,以及桩尖进入持力层的深度等以外,通常应包括桩基强度、变形和几何受力条件等三个方面,尤以前者为主。

1、桩基强度桩基强度检验包括桩身结构完整性和桩承载力的检验。

桩身结构完整性是指桩是否存在断桩、缩颈、离析、夹泥、孔洞、沉渣过厚等施工缺陷,常采用声波透射法、动测法和钻芯法等检测。

桩的承载力检测,最传统而有效的方法是静载荷试验法。

尽管该法费时费钱,在工程实践中仍普遍采用。

2、桩基变形桩基变形需通过长期的沉降观测才能获得可靠结果,而且应以群桩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沉降为准。

一般工程只要桩身结构
完整性和桩承载力满足要求,桩尖已达设计标高,且土层未发生过大隆起,就可以认为已符合设计要求。

但重要工程必须进行沉降观测。

3、几何受力条件桩的几何受力条件是指桩位、桩身倾斜度、接头情况、桩顶及桩尖标高等的控制。

在软土地区因打桩或基坑开挖造成桩的位移或上浮是经常发生的,通常应以严格的桩基施工工艺操作来控制。

必要时应对置桩过程中造成的土体变形、孔隙水压力以及对相邻工程的影响进行观测。

检测目的、任务、工作量及完成情况;
桩基设计及施工概况;
检测设备、工艺及基本原理;
桩基施工质量状况及成桩主要参数;
检测结果及分析。

以上是下面为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桩基工程检测报告”等建筑相关的知识可以登入建设通进行查询。

声波透射法检测桩基础检测报告范本

声波透射法检测桩基础检测报告范本

目录一、工程简介 (1)二、工程地质概况 (1)三、检测依据 (2)四、检测仪器设备 (2)五、检测原理 (2)六、检测结果 (4)七、结论 (5)八、附图 (5)一、工程简介本项目位于xxxxxxxxxxxx,本项目为xxxxxxxxxx建设项目。

检测具体工程信息见下表:二、工程地质概况根据地勘资料显示,XXXXXXXXXXXXXXXXXXXX三、检测依据1.检测标准规范及代号《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 014-20212.其他检测依据委托方提供的设计文件及其他说明文件。

四、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设备一览表五、检测原理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多相非匀质体。

对于正常的混凝土,声波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是有一定范围的,当传播路径遇到混凝土有缺陷时,如断裂、裂缝、夹泥和密实度差等,声波要绕过缺陷或在传播速度较慢的介质中通过,声波将发生衰减,造成传播时间延长,使声时增大,计算声速降低,波幅减小,波形畸变,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这些声学参数的变化,来分析判断桩身混凝土质量。

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混凝土质量,是在桩身中预埋2〜4根声测管。

将超声波发射、接收探头分别置于2根导管中,进行声波发射和接收,使超声波在桩身混凝土中传播,用超声仪测出超声波的传播时间t、波幅A及频率f等物理量,就可判断桩身结构完整性。

1.检测方法接收及发射换能器置于检测管内,并放置于声测管底部。

测量时将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置于同一标高。

发射与接收换器同步提升。

测量点距10cm。

各测点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累计相对高差不大于2cm,并随时校正。

当发现读数异常时,加密测量点距,以保证测点间声场可以覆盖而不至漏测。

检测由检测管底部幵始,发射电压值应固定,并应始终保持不变,放大器增益值也应始终固定不变。

将每2根检测管编为一组,分组进行测试。

2.数据分析与桩身完整性判定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桩身完整性分类桩身完整性判定2 对于只有一个检测剖面的受检桩,桩身完整性判断应按该检测剖面代表桩全部横截面的情况对待。

桩基检验报告

桩基检验报告

桩基检验报告
报告编号:XXXXXX
检验单位:XXXXX
被检单位:XXXXX
检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一、检验目的
本次检验旨在对被检单位的桩基进行全面检测,确定其质量状况,为后续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检验内容
本次检验内容包括:
1.现场桩基验收;
2.桩身稳定性评估;
3.桩端承载力检测;
4.桩的侧阻力检测。

三、检测方法
本次检测采用以下方法:
1.超声波检测法;
2.振动试验法;
3.静载荷试验法。

四、检测结果
1.现场桩基验收
本项检测结果为合格,被检单位的桩基数量、规格、埋深符合
设计要求。

2.桩身稳定性评估
通过超声波检测和振动试验,判定被检单位的桩身稳定性良好,无裂缝、无松动。

3.桩端承载力检测
采用静载荷试验法,对被检单位桩的端承载力进行检测。

结果
显示,桩的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且满足预期目标。

4.桩的侧阻力检测
通过静载荷试验法,检验桩的侧阻力。

结果显示,桩的侧阻力
也达到设计要求,无明显质量问题。

五、结论
经过全面检测,被检单位的桩基质量得到了有效评估,证明了其具备满足建设需要的条件,可以满足工程质量标准要求,建设单位可以放心施工。

桩基检测报告书范文

桩基检测报告书范文

桩基检测报告书范文一、检测背景对于建筑工程中的桩基础,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桩基础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本次检测的目的是对建筑项目的桩基础进行全面的检测,确定其质量和稳定性。

二、检测范围本次检测范围涵盖了该建筑项目所有的桩基础,共计30根。

检测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动态荷载试验以及静载试验等多种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检测方法3.1动态荷载试验动态荷载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桩基础检测方法,利用试验车辆在被检测桩基础上施加一定的冲击力,通过对振动信号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得出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2静载试验静载试验是另一种常用的桩基础检测方法,它通过施加静态荷载来测试桩基础的变形和承载性能。

我们利用了静载试验仪器对每根桩基础进行了载荷监测和变形测试,得到了详细的数据。

四、检测结果4.1动态荷载试验结果根据动态荷载试验的结果,我们得出了每根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

其中,桩基础1-10承载能力在设计要求范围内,符合规定标准;桩基础11-20承载能力略低于设计要求,建议增加对应桩基础的承载能力;桩基础21-30承载能力超过设计要求,处于一种过度稳定的状态。

4.2静载试验结果通过静载试验得出的结果显示出与动态荷载试验一致的趋势。

其中,桩基础1-10的变形情况较小,基本符合设计要求;桩基础11-20的变形情况较大,说明承载能力不足;桩基础21-30的变形情况非常小,超过设计要求。

五、检测建议根据本次检测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5.1对于承载能力低于设计要求的桩基础11-20,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增加相应的加固措施,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5.2对于承载能力超过设计要求的桩基础21-30,建议重新评估项目的设计方案,以避免过度的稳定性造成的增加工程造价和浪费。

六、结论根据本次检测结果分析,该建筑项目的桩基础整体上承载能力较好,大多数桩基础符合设计要求。

然而,仍有少部分桩基础存在承载能力不足或过大的问题,建议在后续施工过程中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桩基检测报告

桩基检测报告

桩基检测报告【桩基检测报告】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不断壮大,桩基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基基础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的建设中。

桩基的质量与稳定性是保证建筑物安全的基本前提,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估。

本次报告将对某项目的桩基检测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一、背景和目的本次桩基检测是针对某大型地铁工程的桩基进行的,该地铁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地带,预计承载超高层建筑物。

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建筑物的牢固稳定,进行桩基检测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二、检测方法本次桩基检测主要采用了非破坏性检测技术,通过无损手段对桩基进行全面评估。

具体包括桩基的纵向位移、水平位移、弯曲变形、承载力等参数的测定。

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还进行了静载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三、检测结果经过全面的检测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桩基的纵向位移符合设计要求,未出现明显的沉降或下沉现象。

说明整体桩基质量较好,承载能力较强。

2. 桩基的水平位移达到了设计指标,未出现明显的侧倾或倾斜现象。

表明桩基受力均匀,结构稳定。

3. 桩基的弯曲变形较小,符合规范要求。

说明桩基在承受荷载时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和断裂。

4. 经过静载试验,桩基的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可以满足建筑物的需求。

同时,动力触探试验也证明了桩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次桩基检测结果显示出该项目的桩基质量较好,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安全要求。

四、建议和措施根据本次检测结果,结合实际工程需求,我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加强桩基的监测和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对桩基进行全面、及时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严禁施工设备和车辆对桩基进行碰撞和压力。

2. 增加桩基的设计荷载。

虽然本次检测结果显示桩基的承载力符合要求,但鉴于地铁工程的特殊性,建议适当增加桩基的设计荷载,以提高安全系数。

3. 定期检测和评估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地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定期进行桩基的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桩基础检测报告

桩基础检测报告

桩基础检测报告桩基础检测报告成桩质量检测采⽤基桩应⼒波反射法、⾼应变动⼒试验、钻孔抽芯法、超声波透射法。

应根据地质条件、施⼯⼯艺、建筑桩基类别,合理选择⼀种或多种检测⽅法,确保建设⼯程质量。

成桩质量检测数量规定如下:a 、每根桩下承台的灌注桩,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 根;b、⼀类建筑桩基、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或有争议的桩基⼯程,抽检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c、⼯程地质条件相近、成桩⼯艺相同、同⼀单位施⼯的其它桩基⼯程,抽检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

静载试验:确定竖向抗压、抗拔、⽔平承载⼒的极限值作为设计依据,或抽样评价⼯程桩的承载⼒是否满⾜设计要求。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的检测数量不应⼩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程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

经⼯程建设各⽅共同确认,因试验设备或场地条件限制,⽆法进⾏承载⼒检测的桩基⼯程,必须采⽤钻孔抽芯法和超声波透射法两种⽅法进⾏成桩质量检测。

⾼应变动⼒试验:判定基桩的竖向承载⼒和评价桩⾝结构完整性。

⾼应变能⼒试验的检测数量不⼩于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

对⾼应变动⼒试验提的单桩承载⼒有怀疑或争议时,应采⽤静载试验验证,并应以静载试验的结果为准。

基桩反射波法:普查桩⾝结构完整性,判定桩⾝结构完整性质量等级。

为静载试验、⾼应变动⼒试验、钻孔抽芯试验等确定桩位提供依据。

对基桩反射波法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可采⽤钻孔抽芯法、⾼应变动⼒试验或直接开挖进⾏验证。

基桩反射波法抽检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每承台下不应少于1根。

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桩⾝混凝⼟的均匀性,桩⾝缺陷及位置,判定桩⾝结构完整性。

超声波透射法的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少于10根。

对超波透射法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可重新组织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或在同⼀基桩加钻孔取芯验证。

检验灌注桩桩⾝混凝⼟质量、桩⾝混凝⼟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桩底沉渣是否符合设计及施⼯验收规范要求;桩端持⼒层的强度和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记录桩长是否属实等。

桩基检测报告包含内容

桩基检测报告包含内容

桩基检测报告包含内容1. 引言桩基检测报告是对已完成的桩基工程进行检测和评估的详细记录。

本报告旨在提供对桩基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评估,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并能满足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要求。

2. 检测目的桩基检测旨在评估桩基的质量和性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目标:1. 确保桩基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2. 评估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3. 检测桩基及其周围土体的物理和力学性质;4. 分析桩基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3. 检测方法本次桩基检测采用了以下方法:1. 静载试验:通过加载预定的静态荷载,测定桩基在荷载下的变形和反力,评估桩基的承载能力。

2. 动载试验:通过施加冲击荷载或振动荷载,测定桩基的振动参数来评估桩基的抗震性能。

3. 钻孔试验:通过钻孔取样,分析桩基周围土体的物理和力学性质,评估桩基与土体的相互作用。

4. 超声波检测:通过超声波传播速度来检测桩基的质量和可能存在的缺陷。

4. 检测结果4.1 静载试验结果对于每个测试桩基,进行了静载试验以评估其承载能力。

根据试验结果,所有测试桩基的承载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并未观察到明显的沉降或结构破坏现象。

承载力分析表明,桩基的承载能力远高于实际设计荷载,具有较大的安全余量。

4.2 动载试验结果通过动载试验,评估了桩基的抗震性能。

结果显示,在施加冲击荷载或振动荷载的情况下,桩基的振动参数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并未观察到明显的损伤或结构失稳。

4.3 钻孔试验结果钻孔试验用于分析桩基周围土体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根据取样分析,土体的密实度、颗粒分布和力学特性符合设计要求,与相关规范标准相符。

4.4 超声波检测结果超声波检测结果显示,桩基的传播速度均在合理范围内,未观察到明显的质量问题或缺陷。

5. 检测结论根据以上检测结果,对桩基的质量和性能进行综合评估:1. 桩基的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较大的安全余量;2. 桩基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抵御冲击荷载和振动荷载;3. 桩基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良好,土体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符合设计要求;4. 桩基的质量良好,未观察到明显的质量问题或缺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桩质量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桩基检测项目
现场试验:张三李四
报告编制:张三
审核:XXX
审定:XXX
报告编号:2017-XXX
工程地点:XXX
XXXXXXXX
XXXX年XX月XX日
目录
单桩竖向静载检测(自平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检测试验桩的相关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试验原理、方法及使用仪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试验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试验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静载检测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自平衡检测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桩竖向静载检测(自平衡)(一)、检测试验桩的相关参数
(二)、试验原理、方法及使用仪器
自平衡测桩法的主要装置是一种经特别设计可用于加载的荷载箱。

它主要由活塞、顶盖、底盖及箱壁四部分组成。

顶、底盖的外径略小于桩的外径,在顶、底盖上布置位移棒。

在桩底部预先做好荷载箱的垫层,将荷载箱与钢筋笼焊接成一体放入桩底后,即可浇捣混凝土成桩。

试验时,在地面上通过油泵加压,随着压力增加,荷载箱将同时向上、向下发生变位,促使桩侧阻力及桩端荷载箱底板下土阻力的发挥,上图为试验示意图。

荷载箱中的压力可用压力传感器测得,荷载箱的向上、向下位移可用位移传感器测得。

因此,可根据读数绘出相应的“向上的力与位移图”及“向下的力与位移图”,根据两条Q s -曲线及相应的lg s t -、lg s Q -曲线,可分别求得荷载箱上段桩及荷载箱下底板单位面积土层的极限承载力,将上段桩极限承载力经一定处理后与桩端土层对桩总的阻力相加即为桩极限承载力。

根据位移随荷载的变化特性确定极限承载力。

陡变形Q s -曲线取曲线发生明显陡变的起始点;对于缓变型Q s -曲线,上段桩极限侧阻力取对应于向上位移s 上=10~20mm (桩端进入基岩取低值,土体取高值)的对应荷载;荷载箱下土阻力极限值取s 下=40mm 对应的荷载。

根据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下段桩取lg s t -下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上段桩取lg s t -上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上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根据上述准则,可求得桩的极限摩阻力和桩端土层极限承载力u Q 上、u Q 下。

该法测试时,荷载箱上部桩身自重方向与桩侧阻力方向一致,故在判定桩侧阻力
时应当扣除。

按照下式可得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测定值:
()/u u u Q Q W Q γ=-+下上
按照下式可得出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测定值:
u Q =u Q 上
u Q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u Q 上:荷载箱上部桩的实测极限值; u Q 下:桩端土层对桩承载力极限值;
W :荷载箱上部桩自重;
γ:为桩侧阻力修正系数,应根据下列情况确定:
(1)桩端进入基岩,γ=~(工程检测桩取大值,设计试验桩取小值); (2)桩侧土层为粘性土、粉土,γ =;对于砂土γ =。

整桩可按土层厚度加权。

(三)、试验设备
本次测试采用电动油泵供压,荷载量和桩顶上拔量及桩底沉降量由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通过RS-JYB 桩基静载荷测试分析系统测量和控制。

(四)、试验步骤
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为预定检测最大荷载的1/10~1/15,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具体方法如下:
①、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 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30min 测读一次;
②、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1h 的位移不超过,并连续出现两次(由内连续三次观测值计算),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③、卸载与卸载位移观测: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每级卸载后隔15min 测读一次残余沉降,读二次后,隔30min 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

6、终止加载条件
(1)、已达到预定检测最大加载值或桩破坏;
(2)、当荷载-向下位移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荷载的陡降段,且桩向下位移
沉降量超过40~60mm (工程桩检测取小值,设计试验桩取大值);
(3)、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向下位移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向下位移量的2倍,且经24h 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4)累计向上位移超过20~40mm (工程检测桩取小值,设计试验桩取大值); (5)、向上位移和向下位移量合计超过荷载箱活塞有效行程;
(五)、静载检测结果分析
1、65#桩:荷载箱加载至2×4550kN 时,向上总位移量为,向下总位移量为,随荷载量的增大,检测桩在每级荷载作用下向上和向下的位移量较均匀增大,且
Q s -曲线和U δ-曲线均为缓变型,lg s t - 曲线尾部未出现向下弯曲,lg t δ-曲
线尾部未出现向上弯曲。

卸载后荷载箱上段桩最大回弹量为,回弹率为%,荷载箱下部土层最大回弹量为,回弹率为%,根据规范可以确定:
u Q 上和u Q 下均不小于4550kN W =×2
××=63kN
依据规范综合分析确定:该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测定值不小于
()/u u u Q Q W Q γ=-+下上不小于(4550-63)/1+4550kN=9037kN 。

2、66#桩:荷载箱加载至2×4550kN 时,向上总位移量为,向下总位移量为,随荷载量的增大,检测桩在每级荷载作用下向上和向下的位移量较均匀增大,且
Q s -曲线和U δ-曲线均为缓变型,lg s t - 曲线尾部未出现向下弯曲,lg t δ-曲
线尾部未出现向上弯曲。

卸载后荷载箱上段桩最大回弹量为,回弹率为%,荷载箱下部土层最大回弹量为,回弹率为%,根据规范可以确定:
u Q 上和u Q 下均不小于4550kN W =×2
××=62kN
依据规范综合分析确定:该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测定值不小于
()/u u u Q Q W Q γ=-+下上不小于(4550-62)/1+4550kN=9038kN 。

3、67#桩:荷载箱加载至2×4550kN 时,向上总位移量为,向下总位移量为,随荷载量的增大,检测桩在每级荷载作用下向上和向下的位移量较均匀增大,且
Q s -曲线和U δ-曲线均为缓变型,lg s t - 曲线尾部未出现向下弯曲,lg t δ-曲
线尾部未出现向上弯曲。

卸载后荷载箱上段桩最大回弹量为,回弹率为%,荷载箱下部土层最大回弹量为,回弹率为%,根据规范可以确定:
u Q 上和u Q 下均不小于4550kN W =×2
××=64kN
依据规范综合分析确定:该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测定值不小于
()/u u u Q Q W Q γ=-+下上不小于(4550-64)/1+4550kN=9036kN kN 。

(六)、自平衡检测结论
过以上分析,在桩身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得出如下结论: 1、65#桩(桩径800mm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不小于9037kN ;满足设计要求。

2、66#桩(桩径800mm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不小于9038kN ;满足设计要求。

3、67#桩(桩径800mm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不小于9036kN ;满足设计要求。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汇总表
工程名称:桩基检测项目
试验桩号:65#桩测试日期:XXXX
现场试验:张三李四资料整理:张三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汇总表
工程名称:桩基检测项目
试验桩号:66#桩测试日期:XXXX
现场试验:张三李四资料整理:张三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汇总表
工程名称:桩基检测项目
试验桩号:67#桩测试日期:XXXX
现场试验:张三李四资料整理:张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