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一地理岩石圈练习题
《第2单元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中图中华地图版

《第2单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花岗岩B、砂岩C、玄武岩D、石灰岩2、下列哪种作用会导致岩石圈表面抬升,并可能形成山脉()。
A、溶蚀作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褶皱作用3、以下关于岩石圈和地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岩石圈主要由花岗岩构成B、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圈层,厚度约为10千米C、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在于岩石圈的成分更为复杂D、地壳分为地壳和地幔两层4、下列关于地表形态演变过程中的动力因素,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壳运动可以导致海陆变迁B、风化作用主要受气候影响,且在不同地区效果不同C、侵蚀作用通常发生在雨季,与河流携带能力有关D、沉积作用与地质年代无直接关系5、下列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A. 砂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片麻岩6、在地质构造中,当两块岩石板发生水平相对移动时,这种断层被称为?A. 正断层B. 逆断层C. 平移断层D. 褶皱7、以下关于地壳和岩石圈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 岩石圈是地球固体部分的主体,包括地壳和上地幔C.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厚度在5-70公里之间D. 岩石圈由单一类型的岩石组成,没有分层结构8、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表面由多个大小不等的板块组成B. 板块之间的运动主要是垂直方向的C.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D.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所有地质现象9、下列哪种岩石是由地壳中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A、石英岩B、石灰岩C、砂岩D、片岩 10、山顶洞人化石位于中国的哪个省份?A、北京B、陕西C、河南D、山西11、问:下列关于沉积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B. 主要由风化物质经过沉积作用形成C. 常含有化石D. wind and water are natural materials for karst topography formation12、问:关于地球岩石圈的构成,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岩石圈仅指地壳B.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C. 岩石圈仅指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部分D. 岩石圈是地球的最外层固体壳层13、关于地球岩石圈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地球岩石圈由单一的岩石层组成。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1.岩石圈是指A.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B.地壳和上地幔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地壳【答案】C【解析】岩石圈是指由各类岩石组成的圈层,其范围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故选C。
【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2.(12分)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界面A以上的圈层名称为,F所示范围的圈层名称为,G所示范围的圈层名称是。
⑵图中B界面以下的物质状态为,判断的理由是。
⑶图中自地面以下、E层以上的固体物质部分被称为。
【答案】⑴地壳(2分)地幔(2分)地核(2分)⑵液态或熔融状态(2分)横波无法通过(2分)⑶岩石圈(2分)【解析】试题解析:(1)根据地震波变化特点,地球内部圈层分(上到下)地壳、地幔(上地幔上部大致80—400km处存在软流层,大致为岩浆岩的发源地)、地核,分别以莫霍界面(A界面,陆地下33km处)和古登堡界面(B界面,2900km处)为界。
故判断A地壳、F地幔、G地核。
(2)B界面——古登堡界面,以下G地核,为熔融状态。
(3)E为上地幔上部大致80—400km处,存在软流层,大致为岩浆岩的发源地——融融状态。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3.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D.地壳结构的特点是厚度均匀称【答案】D【解析】地壳厚度分布不均,大陆地壳较厚,有双层,而大洋地壳较薄,只有单层;在地球大范围的固体表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低,故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各个圈层的基本特征即可判断。
4.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A.只上下颠簸B.不产生运动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答案】A【解析】地震发生时会产生纵波和横波,而横波不能在水中传播,所以只会感觉到纵波的传播,表现为该海域海轮上下颠簸。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试题答案及解析1.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故也与太阳辐射有关;而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是太阳活动;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而不是太阳辐射。
【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a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B.a、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c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答案】B【解析】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可判断a为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进行b地面辐射,大气增幅进行大气辐射,一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返还回地面,为c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大气主要是吸收红外线,所以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比较少,大部分是吸收地面辐射的能量增温,所以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A错误;根据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所以a b 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B正确;臭氧主要是吸收紫外线,而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所以地面辐射并不是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C错误;大气逆辐射受天气状况影响,一般情况下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c大气逆辐射与天气状况有关,D错误。
威海市-高一地理专项测试题-岩石圈

必修一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反馈训练设计人:时间:2012-5-14知识点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可通过地震波间接测得。
据此回答1~3题。
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界面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D.内外核之间2.在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其物质形态接近于液态的是()A.下地幔B.内核C.外核D.软流层3.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4.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A.地壳上部的硅铝层B.地壳下部的硅镁层C.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D.岩石圈中部5.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塔里木盆地6.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知识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大理石(岩)等名贵建材已用于普通家庭的装潢。
据此回答7~8题。
7.就岩石类型而言,大理石(岩)属于()A.岩浆岩B.沉积岩C.侵入岩D.变质岩8.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下图表示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9~10题。
9.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10.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上图中()A.火成岩1为喷出岩B.火成岩2为喷出岩C.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喷出岩D.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侵入岩11.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B.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能改变地表形态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只进行物质交换不进行能量传输D.变质岩不能转化成沉积岩12.右图为某地地层示意图。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练习题(鲁教版必修1)

有种力量叫放大目标,有种智慧叫把问题缩小,有种承诺叫人生诚信,有种信念叫必定成功。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由地壳中的坚硬的岩石组成B .由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部分构成C .由地壳和上地幔上部构成D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组成 2.下列岩石中,有可能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A .花岗岩、玄武岩B .石灰岩、砂岩C .石英岩、大理岩D .大理岩、石灰岩 3.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 B.外力作用中,流水的作用是弱小而不普遍C.“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判断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的方法之一 D.断层构造地带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或陡崖 4.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A .风力侵蚀作用B .流水侵蚀作用C .风化作用D .风力沉积作用 读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5~6题。
5. 图1所示地貌名称为A .三角洲B .沙丘C .冲积扇D .沙丘 6.图2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 .风力侵蚀 B .风力堆积 C .流水侵蚀 D .流水堆积读右图,回答7~8题。
7. 从成因上看,山地M 属于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8.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所示不同的是A. 庐山B. 喜马拉雅山C. 华山D. 泰山 9、关于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向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 断层附近岩层破碎利于隧道工程建设C. 背斜谷地利于储存地下水,形成自流水盆地D.水库建设应该避开断层带 10、红海将会不断扩大的是因为它位于(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撞处C.板块的消亡边界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处 11、下列事象属于地质构造的是:A .地震.火山喷发.褶皱和断层.泥石流读下图地质剖面图,完成12—13题 12.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13.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A .岩层B .向斜C .背斜 D14.“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内力作用B .侵蚀作用C .搬运作用D .沉积作用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完整版)高一地理岩石圈练习题

(完整版)高一地理岩石圈练习题高一地理C层次练习10月31日(350份)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由地壳中的坚硬岩石构成B、由莫霍面以上的地壳部分组成C、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构成D、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构成2.下列岩石属沉积岩是( )A. 玄武岩B.砂岩、页岩C. 大理岩D.花岗岩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4.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B.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能改变地表形态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只进行物质交换不进行能量传输D.变质岩不能转化成沉积岩5.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A.喜马拉雅山 B.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大西洋读右图,回答7~9题。
6.图中能够表示上升冷凝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7.图中与箭头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A、①B、②C、④D、⑤8.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属于()A、岩浆岩和沉积岩B、岩浆岩和变质岩C、沉积岩和变质岩D、变质岩和沉积岩9.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是下列中的()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C.板岩、大理岩 D.花岗岩、页岩10.在岩层中常常能找到已经变成岩石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即化石的是()A、花岗岩B、玄武岩C、页岩D、大理岩11.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形成的机理是()A.沉积作用 B.变质作用 C.重熔再生作用 D.冷却凝固12.装潢用的花岗岩()A、由石灰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成B、内部多含气孔C、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和云母D、伴随岩浆的侵入冷凝而形成13.右图为某地地层示意图。
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A.天然气水石油B.水石油天然气C.石油天然气水D.天然气石油水14.“沧海桑田”之说是指()A.地质作用 B.内力作用 C.地壳运动 D.地质构造15.敦煌壁画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流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水的溶侵16.下列地形区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长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C、喜马拉雅山脉D、沙丘17.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18.确定背斜的最可靠依据是()A.岩层向上拱起B.在地形上形成山岭C.岩层中心较老,两冀较新 D.岩层中有石油储藏19.喜马拉雅山脉由()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而成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而成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相撞而成D、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撞而成20.按板块构造理论,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海洋,未来将进一步张裂而扩大成为大洋的海区是()A、波斯湾B、地中海C、红海D、马六甲海峡21.下列概念中属地质构造的有()①高原②风蚀城堡③断层④背斜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2.有关褶皱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地势高处为背斜,地势低处为向斜②岩层向上弯曲的褶曲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褶曲为向斜③背斜是岩层受张力影响形成的,向斜是岩层受挤压力影响形成的④在地貌上背斜有时成谷,向斜有时成山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23.我国的黄土高原崎岖的地表和长江三峡分别是由于()A、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B、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C、风力沉积和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和流水侵蚀24.下列人类改变地表形态中,不尽合理的()A、围湖造田B、填海造陆C、开挖河道D、兴修水库25.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A.风力 B.流水 C.冰川 D.太阳辐射能26.有利于修建地下隧道的地质构造是()A.向斜构造盆地 B.背斜构造盆地C.向斜自流盆地 D.背斜穹窿状构造27.下列哪个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A.三角洲 B.河漫滩平原C.冲积平原 D.河谷28、图4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陡崖29.我国庐山的地质构造类似于右图中的()A.① B.②C.③ D.④30、右图中a、b、c、d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A.a B.bC.c D.d31、右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属于A.山岭 B.褶皱C.断层 D.隆起二、综合题1.试在下面图框内填上恰当事物的名称,使之成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简单图式。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下列关于地壳与岩石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壳和岩石圈是同一概念,都是地球的固体外壳B、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位于岩石圈最外层C、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没有区别D、地壳由地壳层和软流圈组成,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圈2、题干:下列关于地表形态的形成因素,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动力B、外力作用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如风化、侵蚀等C、地球自转产生离心力,导致地表形态的起伏变化D、板块构造运动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影响地表形态3、下列哪种岩石是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而不是通过地球内部的熔融或热力过程形成的?A、侵入岩B、沉积岩C、变质岩D、喷出岩4、在板块构造理论中,位于大洋边缘且形状较平缓,由海底沉积物在俯冲带附近沉积形成的边界被称为?A、生长边界B、俯冲边界C、转换边界D、消减边界5、题干:下列关于造山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 造山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热力作用和板块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B. 造山带的岩石类型主要为沉积岩C. 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活动相对稳定D. 造山带的形成过程与地球自转无关6、题干:以下关于地表形态演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 地表形态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B. 地表形态演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植被、土壤等C. 地表形态演化过程中,会出现由剧烈到稳定的演变D. 地表形态演化过程中,造山作用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化7、下列关于地壳和岩石圈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类组成B、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部地幔顶部组成的坚硬壳层C、地壳分为陆壳和洋壳,陆壳比洋壳更厚D、地幔是地球内部的一层,主要由金属元素组成8、下列关于地表形态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地壳运动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B、流水侵蚀作用会加深河流的河谷C、风力侵蚀作用会形成沙丘和沙漠D、冰川侵蚀作用会形成U形谷9、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下列地形的形成与内力作用直接相关的是()。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图分析判断下题:【1】岩石圈的厚度: ()A.平均17千米B.大于地壳平均厚度C.小于地壳平均厚度D.约2900千米【答案】B【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层和上地幔顶部,地壳层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幔层是地壳以下2900千米;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的平均厚度。
选B正确。
【2】结合上图,当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轮船将出现什么现象?且与图中表示的哪种波有关()A.只上下颠簸,横波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横波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纵波D.只上下颠簸,纵波【答案】D【解析】地震发生时产生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
海底发生地震,受纵波影响,轮船上下颠簸。
选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
2.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岩石圈位于A.①顶部和②的全部B.②全部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D.③的外部【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使得是不同的,故根据这一特点,将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它们的分界面分别是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消失),故结合图中地震波的波速变化,判断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
3.组成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A.岩石B.大气C.水体D.生物【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生物圈是由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圈层,它非常活跃,是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地理圈层。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4.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答案】D【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范围比地壳大,A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C层次练习10月31日(350份)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地壳中的坚硬岩石构成
B、由莫霍面以上的地壳部分组成
C、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构成
D、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构成
2.下列岩石属沉积岩是( )
A. 玄武岩
B.砂岩、页岩
C. 大理岩
D.花岗岩
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
4.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B.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能改变地表形态
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只进行物质交换不进行能量传输
D.变质岩不能转化成沉积岩
5.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A.喜马拉雅山 B.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大西洋
读右图,回答7~9题。
6.图中能够表示上升冷凝的箭头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中与箭头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
A、①
B、②
C、④
D、⑤
8.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属于()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9.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是下列中的()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C.板岩、大理岩 D.花岗岩、页岩10.在岩层中常常能找到已经变成岩石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即化石的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页岩
D、大理岩
11.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形成的机理是()
A.沉积作用 B.变质作用 C.重熔再生作用 D.冷却凝固12.装潢用的花岗岩()
A、由石灰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成
B、内部多含气孔
C、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和云母
D、伴随岩浆的侵入冷凝而形成
13.右图为某地地层示意图。
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
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A.天然气水石油
B.水石油天然气
C.石油天然气水
D.天然气石油水
14.“沧海桑田”之说是指()
A.地质作用 B.内力作用 C.地壳运动 D.地质构造
15.敦煌壁画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水的溶侵16.下列地形区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长江三角洲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C、喜马拉雅山脉
D、沙丘
17.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
18.确定背斜的最可靠依据是()
A.岩层向上拱起B.在地形上形成山岭
C.岩层中心较老,两冀较新 D.岩层中有石油储藏
19.喜马拉雅山脉由()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而成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而成
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相撞而成
D、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撞而成20.按板块构造理论,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海洋,未来将进一步张裂而扩大成为大洋的海区是()
A、波斯湾
B、地中海
C、红海
D、马六甲海峡21.下列概念中属地质构造的有()
①高原②风蚀城堡③断层④背斜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2.有关褶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高处为背斜,地势低处为向斜
②岩层向上弯曲的褶曲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褶曲为向斜
③背斜是岩层受张力影响形成的,向斜是岩层受挤压力影响形成的
④在地貌上背斜有时成谷,向斜有时成山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3.我国的黄土高原崎岖的地表和长江三峡分别是由于()
A、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
B、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
C、风力沉积和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和流水侵蚀
24.下列人类改变地表形态中,不尽合理的()
A、围湖造田
B、填海造陆
C、开挖河道
D、兴修水库25.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
A.风力 B.流水 C.冰川 D.太阳辐射能
26.有利于修建地下隧道的地质构造是()
A.向斜构造盆地 B.背斜构造盆地
C.向斜自流盆地 D.背斜穹窿状构造
27.下列哪个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A.三角洲 B.河漫滩平原
C.冲积平原 D.河谷
28、图4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陡崖
29.我国庐山的地质构造类似
于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30、右图中a、b、c、d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a B.b
C.c D.d
31、右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属于
A.山岭 B.褶皱
C.断层 D.隆起
二、综合题
1.试在下面图框内填上恰当事物的名称,
使之成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简单图式。
(1)甲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
(2)图中对应地质作用分别是: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处地质构造的名称分别是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A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A地还是B地?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行政班_____________教学班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高一地理C层次练习10月31日(88份)答案
二、综合题
1、(1)岩浆岩变质岩(或沉积岩)
沉积岩(或变质岩)岩浆
(2)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上升冷却凝固
2、(1)背斜向斜背斜断层
(2)外力侵蚀
(3)A A地为背斜,具有穹窿构造,稳定坚固,且不易透水
高一地理C层次练习10月31日(88份)答案
二、综合题
1、(1)岩浆岩变质岩(或沉积岩)
沉积岩(或变质岩)岩浆
(2)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上升冷却凝固
2、(1)背斜向斜背斜断层
(2)外力侵蚀
(3)A A地为背斜,具有穹窿构造,稳定坚固,且不易透水
高一地理C层次练习10月31日(88份)答案
二、综合题
1、(1)岩浆岩变质岩(或沉积岩)
沉积岩(或变质岩)岩浆
(2)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上升冷却凝固
2、(1)背斜向斜背斜断层
(2)外力侵蚀
(3)A A地为背斜,具有穹窿构造,稳定坚固,且不易透水
高一地理C层次练习10月31日(88份)答案
二、综合题
1、(1)岩浆岩变质岩(或沉积岩)
沉积岩(或变质岩)岩浆
(2)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上升冷却凝固
2、(1)背斜向斜背斜断层
(2)外力侵蚀
(3)A A地为背斜,具有穹窿构造,稳定坚固,且不易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