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汉语史稿》 复习提纲(练习题)

王力《汉语史稿》    复习提纲(练习题)
王力《汉语史稿》    复习提纲(练习题)

王力《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

一、绪论部分

第一节

1、汉语史的性质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

第二节

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

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

3、语言科学以前的语文学和作为语言科学的汉语史有什么区别?

第三节

4、研究汉语史在方法上应当注意哪些方面?遵守哪些原则?

5、什么叫做“历史比较法”?在汉语史的研究中怎样应用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的

主要缺点是什么?

第四节

6、汉语史的研究跟世界其他语言史的研究比较起来有哪些特点?研究汉语史的根据

有哪些方面?每个方面对于汉语史的建立有什么重大作用?

第五节

7、汉语在汉藏语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汉语和汉藏语系其他诸语言在语音、语法两方

面有哪些共同点和主要的差别?

8、亲属语言的研究对于汉语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第六节

9、分期在语言史的研究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汉语史应当如何划分时期?分期的主

要标准是什么?文体的转变为为什么不能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标准?汉语史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七节

10、从整个历史上看,汉民族共同语是怎样形成的?

第八节

11、什么是字体?什么是字式?汉字字形的演变经过哪些主要阶段?在文字发展

过程中,人民群众是怎样创造文字的?简化汉字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

二、语音发展部分

第九节

1、从双声叠韵的事实中如何看出语音和语法、词汇的密切关系?

2、什么叫做骈词?骈词是怎样构成的?

第十节

3、中古文学语言的语音为什么应以“切韵系统”为标准?

4、中古语音的声母和韵母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5、什么叫做“反切”?“反切”在语音的研究上有什么作用?

6、《广韵》35声母和传统的36字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试就“五音”和“清浊”两方面

给36字母加以分类。

7、《广韵》206韵可以归出哪61韵类,哪92个韵母?其中平声韵有哪些?入声韵有哪些?

它们的读音是怎样的?

8、“平水韵”的性质和体例是怎样的?它和《广韵》有什么不同?

9、什么叫做韵摄?每一摄包括哪些韵母?

10、什么叫做“四等”?在韵图上声母和韵母是怎样分等的?

11、什么叫做“四呼”?“四呼”和“四等”有什么关系?

第十一节

12、清代学者对于古音的研究有什么卓越的成就?他们是怎样研究出上古的韵部来

的?

13、先秦古音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各有哪几类?它们是怎样相配的?阴阳入互相通

转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14、研究先秦韵母的主要根据是什么?先秦声母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15、清代学者对于上古声调问题有哪些分歧的看法?我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先

秦的声调和中古的声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6、什么叫做古音的重建?重建古音应当遵守什么原则?高本汉重建先秦古音的时候

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第十二节

17、钱大昕说“古无舌上音”是什么意思?我们怎样从谐声偏旁和现代某些方言的读音

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18、餘母(喻四)在先秦是怎样一个声母?它从先秦到中古变化的结果和原因是怎样

的?

19、先秦照系二三等各声母的读音是怎样的?它们到中古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

第十三节

20、上古纯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三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

化为哪些韵类?

21、上古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四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

为哪些韵类?

第十四节

22、上古鼻音韵母可以分为哪三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

为哪些韵类?

第十五节

23、为什么说高元音是汉语语音发展规律之一?

第十六节

24、在先秦古韵到中古的发展中,声调对韵母有什么影响?先秦-m韵尾在什么条件之

下变为中古的-ng韵尾?

25、什么叫做“阴阳对转”?为什么说“阴阳对转”是汉语语音发展的一种规律?第十七节

26、为什么说现代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基础在14世纪已经形成了?《中原音韵》是一部

什么性质的韵书?它的声韵调的特点是怎样的?它与现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有什么异同?

27、《韵略易通》声类的特点是什么?

第十八节

28、从中古到现代的发展中,最稳固的声母有哪些?

29、什么叫做“古无轻唇音”?轻唇音是在什么时候分化出来的?它的分化条件是什

么?

30、现代zh、ch、sh三个声母是从中古哪些声母演变来的?它们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

过程是怎样的?其中澄、崇、船、禅四母有什么复杂的演变情况?

第十九节

31、什么叫做尖团音?现代z、c、s、和j、q、x六个声母是从中古哪些声母演变来的?

它们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

第二十节

32、现代r[?]这声母的来源和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3、什么叫零声母?现代普通话的零声母是怎样从中古演变来的?

34、现代普通话“儿韵”的来源及其演变的条件是怎样的?在什么时期形成了“儿韵”?第二十一节

35、古代声母发展到现代普通话里已经消失或者发生变化的在现代各方言里是怎样保

存下来的?

36、什么叫做“韵头的转化”它的转化规律和条件是怎样的?

第二十二节

37、现代普通话的a韵(包括a、ia、ua)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对应规

律是怎样的?

38、现代普通话的uo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的演变条件是什么?

第二十三节

39、现代普通话的[?]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在现代各主要方言里的情况是

怎样的?

40、现代普通话的e韵(包括e、ie、ye)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的演变条件

是什么?

第二十四节

41、现代普通话的ei韵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演变条件和对应规律是什

么?

42、现代普通话的i、u、y三个韵母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演变条件和对

应规律是什么?

第二十五节

43、中古哪些韵母在什么条件之下变为现代普通话的-i(zi)和-i(zhi)?它们在现代各主要

方言里的情况是怎样的?

第二十六节

44、现代普通话的ai、au、ou三个韵母是从中古哪些韵母发展来的?它们的对应规律

是怎样的?

45、现代普通话的白话音au、ai、ei、ou的来源是怎样的?跟它们相对的文言音唸什么?

46、古代的入声韵在现代各主要方言里保存的情况是怎样的?

第二十七节

47、现代普通话的-n尾韵母包括哪些韵母?它们是从中古哪些韵母演变来的?中古-n

韵母和-m韵母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

48、中古的山咸臻深四摄在现代方言里演变为哪几种不同的类型?

第二十八节

49、现代普通话的-ng[?]尾韵母包括哪些韵母?它们是从中古哪些韵母演变来的?关

于-ng尾韵母的发展值得我们注意的有哪三件事情?

第二十九节

50、现代普通话的四声和中古的四声有什么不同?它们的演变规律是怎样的?

51、什么叫做轻音?现代普通话轻音的性质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时代和在什么条件下

产生的?

第三十节

52、试从上古到中古、从中古到现代的语音变化事实说明语音变化是有着非常严密的规

律性和制约性的。

53、什么叫做“异平同入”?它怎样表明汉语韵母的高度系统性和语音发展规律的严整

性?

54、在分析语音发展规律的时候,我们应怎样注意不同的原因造成相同的结果?举例加

以说明。

55、文字的形式和语音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它们是怎样相互发生影响的?

56、为什么说汉语语音简化是语音发展的一般趋势?从上古到现代普通话,声、韵、调

是怎样趋向于简化的?它们的简化规律如何?为什么说这种简化是进步的、有利于语言发展的?

57、语音演变的性质和特点是怎样的?它怎样受时间、地点和各种不同的条件所制约

的?

三、语法发展部分

第三十一节

1、汉语语法的稳固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形态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3、什么叫做“读破”?“读破”在汉语史上的作用怎样?

历史形态学

第三十二节

1、名词词头“阿”字的产生时代及其发展情况。

2、名词词头“老”字的产生时代及其发展情况。

3、在汉语史上,有哪些“子”字是不应该认作词尾的?名词词尾“子”字的发展情况。

4、在汉语史上,有哪些“儿”字是不应该认作词尾的?名词词尾“儿”字的发展情况。

5、名词词尾“头”字的发展情况。

6、五四以后有哪些新兴的名词词尾?

第三十三节

1、在上古汉语里,事物数量的表示有哪几种方式?

2、殷虚卜辞中所见的天然单位的表示方法是怎样的?

3、汉语里天然单位的单位词萌芽于什么时代?到什么时代才真正发展起来?

4、单位词的应用范围都是一成不变的吗?如果不是,有过些什么发展变化?

5、数词、天然单位词和名词的结合方式在历史上有过什么转变?这种转变在语法上有什么

重要意义?

6、单位词附加在名词后面用作词尾(例如“车辆”、“船只”),起源于什么时代?

7、表示行为的单位词出现于什么时代?哪些行为单位词是从事物单位词转变来的?

8、在现代汉语里,行为单位词和事物单位词的用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唐宋时代也有这种区

别吗?

第三十四节

1、“两”和“二”的用法古今有什么不同?

2、现代的“再”字和古代的“再”字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它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3、古今零数和分数的表示法有什么不同?现代零位的称数法是怎样发展来的?

4、上古序数的表示法和现代有什么不同?“第”字是在什么时代怎样演变为表示序数的词头的?

第三十五节

1、试述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应用情况。

2、中古时期,人称代词有哪些重要的发展事实?

3、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出现时代及其发展。

4、五四以后,在书面语言里,人称代词的形态变化表现在什么地方?

5、试述汉语史上人称代词的礼貌式的应用情况。

第三十六节

1、上古指示代词在来源上和用法上有哪些特点?它们到了后代起了一些什么变化?

2、现代指示代词“这”和“那”是什么时代产生的?它们是怎样发展出来的?

3、现代副词“这么”和“那么”在唐宋时代应用情况怎样?

4、上古疑问代词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到了后代它们在用法上起了些什么变化?

5、跟“何”的意义相同的“底”字首先见于什么时代?它在后代的应用情况怎样?

6、现代汉语的“什么”(甚麽)和“怎么”是在什么时代产生的?它的演变情况怎样?

7、现代疑问代词“哪”(那)是怎样发展来的?

8、为什么说上古“者”和“所”具有指代的性质?后来“所”字在用法上起了一些什么变

化?

第三十七节

1、动词词尾“得”字的来源及其应用情况。

2、动词形尾“了”字的来源及其应用情况。

3、动词形尾“着”字的来源及其应用情况。

第三十八节

1、上古汉语的形容词有哪些类似词头的附加成分?

2、上古用做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的有哪些成分?其中有哪些一直沿用到现代?它们是怎

样演变成为词尾的?

3、现代形容词词尾(兼作一切定语的语尾)“的”字最初出现在什么时代?它是怎样演变

来的?“地”和“底”产生在什么时代?它们最初的分工情况怎样?五四以后“的”和“地”“底”在书面语言里又起了一些什么变化?

4、上古否定副词“弗”和“勿”的语法特点怎样?它们和“不”“毋”在用法上有什么不

同?

5、上古“莫”字在用法上和在意义上有什么特点?它在后来的发展情况怎样?

6、“相”字在上古的词汇意义和语法作用怎样?它在现代口语里的应用情况怎样?

第三十九节

1、先秦时代,介词“于”“於”“诸”的语法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分别。

2、介词“之”的来源及其语法作用。

3、上古汉语联结词“而”“与”的职能。

4、现代汉语连词“和”的来源及其发展情况。

历史句法学

第四十节

1、为什么说汉语构词法的发展是循着单音词到复音词的道路前进的?

2、上古汉语是不是纯粹的单音节语?为什么?

3、汉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可以分为哪几类?其中哪一类是主要的?

第四十一节

1、试述先秦判断句的结构方式。

2、为什么说先秦时代“是”“为”“非”三个字不是系词?

3、系词“是”的产生时代及其用法的发展。

第四十二节

1、上古的词序有哪些特殊的情况?形成这种结构的条件是什么?

2、在上古哪些结构中,代词宾语必需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它们到后来的发展情况怎

样?

3、什么叫做处所状语和工具状语?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自上古至现代起了一些什么变

化?

4、现代可能式的词序是怎样演变来的?

5、五四以后汉语中产生了哪些新兴的词序?

第四十三节

1、什么叫“致动”和“意动”?

2、哪几类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造成“致动”和“意动”?

3、怎么样运用修辞手段和语法形式的结合来造成“致动”和“意动”?

4、名词、形容词、内动词在怎样的句子结构中才可以带有外动词的性质?

5、临时作副词用的名词可分哪两类?

第四十四节

1、什么叫做关系位?什么叫做关系语?

2、从意义上说,关系语可以分哪几种?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如何?

第四十五节

1、什么叫做句子的仂语化?为什么说句子的仂语化是古代汉语的句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2、介词“之”是怎样使句子变为仂语结构的?这种结构可以包括哪几种情况?它们的语法

作用怎样?到了后代这种结构起了一些什么变化?

3、为什么说“所以”在上古是个凝固的仂语形式?它在句子的的仂语化中起了什么作用?

它是在什么时代和怎样发展成为连词的?

第四十六节

1、从结构形式上说,使成式可分哪几种?试述它们在汉语史上的产生时代及发展情况。第四十七节

1、处置式的产生时代及其结构的发展。

2、从意义上说,处置式在汉语史上有什么发展?

第四十八节

1、被动式的语法特点怎样?它与概念上的被动有什么区别?

2、汉语的被动式是什么时代产生的?先秦的被动式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结构特点怎

样?

3、到了汉代被动式有了一些什么新的发展?它们的结构特点怎样?

4、中古以后被动式又有了一些什么新的发展?为什么说现代汉语的被动式在这个时期已

奠定了基础?

5、在近代和现代,被动式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

6、试从汉语被动式的发展历史上看汉语使用被动式的条件和特点。

1、什么叫做递系式?宾语兼主语的递系式从上古到现代起了一些什么变化?

2、谓语兼主语之递系式在现代汉语中的作用怎样?这种结构是怎样发展来的?

3、带“得”字的紧缩句产生在什么时代?它和递系式的“得”字句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第五十节

1、试述上古时代语气词“也”“矣”的用途。

2、试述上古时代主要的几个疑问语气词的用途。

3、近代汉语疑问语气词的来源及其应用情况。

第五十一节

1、试述上古汉语的一些省略法。五四以后汉语的省略法有了一些什么演变?

2、试从汉语史的角度谈谈所谓“倒装法”和“省略法”。

第五十二节

1、五四以后,“无定冠词”的应用情况及其作用。

2、五四以后新兴的联结法和插语法。

3、五四以后新兴的平行式的应用情况。

第五十三节

1、什么叫做句法的严密化?汉语的句法是怎样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的?

2、五四以后,汉语的句子结构在严密性方面起了一些什么大的变化?试举例加以说明。

3、汉语语法的今后发展的基本趋向是什么?

四、词汇发展部分

第五十四节

1、基本词汇大致包括哪几方面?

2、有关肢体的基本词在汉语史上的应用情况。

3、上古时期时令方面的词汇和生产的发展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4、从哪些语言事实中看出词汇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5、从基本词汇的发展事实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1、在历史上国内各种语言对汉语词汇有过什么影响?

2、在鴉片战争以前汉语来自国内的借词和译词可以分为哪几类?其中哪一类对汉语的影

响最大?

3、汉唐时代汉语中来自西域的借词和译词的特点是什么?

4、佛教借词和译词是怎样影响汉语词汇的?

5、鸦片战争以前汉语里已经出现了一些样的的西洋借词和译词?它的特点怎样?

第五十六节

1、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汉语在吸收西洋词语时大量利用日本译名?

3、由日本传到中国来的意译的译名大致可分哪几种情况?

第五十七节

1、什么叫做同类词?研究同类词对于语源的探讨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如何?

2、什么叫做同源词?为什么说从语音的联系来看词义的联系是研究汉语词汇的一条非常

宽广的道路?

3、汉语词汇的系统性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第五十八节

1、举例说明古今词义的异同。

2、举例说明词义发展的历史联系。

第五十九节

1、试以汉语为例,说明词和概念在历史发展中的关系。

2、什么叫“引申”?汉语词义的引申可以分为哪三类?

3、汉语词义转移的特点怎样?

4、词义的变迁和修辞学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第六十节

1、举例说明汉语词汇中概念改变了名称的事实。

2、概念的一般化和特殊化同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风俗习惯的关系怎样?

3、避讳、禁忌和避亵对词汇发展的影响怎样?

第六十一节

1、成语和典故是怎样产生的?

2、成语的典故在语言的历史发展上和语言的表达上起着什么重要的作用?

第六十二节

1、试述汉语对日本语、朝鲜语和越南语的影响。

2、朝鲜语中的新词基本上是从日本语来的,越南语中的新词大部分也是间接从日本来的,

为什么我们仍然说它们受到汉语的巨大影响?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 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 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 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篇目与习题

一、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 (四)引申义分析例(下) 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

),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 》,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 )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声”? 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 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1.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 古书注解 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一、填空: 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10、清代王引之 《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 列(上、下平声各15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11、近人张相《诗 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 笔划多少为序。笔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 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12、古代汉语以单音 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五种依次排列。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B、加上词头词 尾。 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1 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辨别本义。 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 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纠正。的分水岭。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16、押韵分为三种: 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5、《辞源》1915 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 押韵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 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17、《诗经》押韵 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 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 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 代。

王力 古代汉语 文选复习要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复习提纲PDF.pdf

书山有路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文选 (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茔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 (二)《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 (三)《礼记》:大同 复习要求: 1、所有文章要能逐句翻译、并能解释句中的重点词、文中的重点句; 2、识别其中的通假现象,即指出通假字并写出对应的本字。 3、齐桓公伐楚祁奚荐贤大同要求能够背诵(即默写) 二、通论 (一)汉字 1、什么是“六书”?它是如何分类的?象形自与指事自如何区分?形声自与会意字如何区分?前四书与后两书如何区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三者如何相区分? 3、《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者是谁?什么时代的人?此书共收字多少? 4、《说文解字》是怎样解说一个字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二)汉语中的词 5、可以将汉语的词按照哪些角度作不同的分类? 6、举例说明什么叫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 7、举例说明单纯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8、举例说明合成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9、举例说明如何区分古汉语中的同义词? 10、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代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11、在王力的语法系统中,“者”、“所”属于什么词?它们与一般代词有何不同之处? 12、如何区分“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13、什么是谦称和尊称?古书中有哪些常见的谦称和尊称? (三)词类活用知识 14、什么叫词类活用?主要有哪几类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 14、什么叫动词的使动用法?它与动词的一般用法有什么不同? 15、什么叫名词的使动用法? 16、什么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7、什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18、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9、什么叫名词直接作状语?怎样区分名词是作主语还是作状语? 20、名词作状语又可细分为哪四种情况?试举例说明。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特别是词义的发展和演变 1

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

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 第一单元文字 一、结合字义,说明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得哪一书: 休亦本采苗文姓雨目責 考其婆姚豆章州甘朱權 二、指出下列形声字得字义,并分析形符声符得位置关系: 旗逃裳膏匣哀衷翼病架杉在徒被晏街 三、说明下列各组字之间就是什么关系: 暖、煖;从、從;备、備;舍、捨;赴、訃;礼、禮;粮、糧;泪、淚;疲、罷;伸、信;反、返;说、悦;云、雲;拿、拏;矢、屎;惭、慙;强、彊;淼、渺;知、智;要、腰; 四、名词解释: 1、甲骨文; 2、小篆; 3、会意字 4、异体字 5、金文 6、部首 五、试述《说文解字》一书得作者、成书时代、该书性质以及释字体例。 六、简化汉字得方法有那些?分析下列各组繁简字用法上得异同。 1、发、發、髮; 2、饥、飢、饑; 3、钟、鍾; 4、丑、醜; 5、後、后; 6、余、餘; 第二单元词汇 一、什么就是词得本义与引申义?怎样辨别词得本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得词,并指出就是单音词还就是复音词?

1、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2、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易经·革卦》) 3、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就是以能固。(《左传·桓公二年》) 4、布帛寻常,庸人不释。(《五蠹》) 5、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 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号得复音词就是哪类单纯词或复合词。 1、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岳阳楼记》)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4、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上》) 5、秦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韩非子·初见秦》)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她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四、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号得词得意义,并说明它们古今词义有与变化。 1、项羽乃疑范增与汗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从而后》) 3、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4、唐氏有弃地,货而不售。(《钴鉧潭西小丘记》) 5、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 20、注解常见的情况有下列四种: A、释词。 B、串讲。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 C、通释全章大意。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明确。 21、常见古书术语:

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三)

第五单元古书的注解、标点和翻译 一、十三经的书名及其注疏者。 二、解释:传、笺、疏、章句、衍文。 三、古书注释术语“曰”、“谓”、“犹”、“貌”、“之言”、分别填入下面的括号里。 1、《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籍()也。” 2、《魏风马牛不相及?伐檀》:“实之河之侧兮。”毛传:“侧,()时也。” 3、《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王逸章句:“崔嵬,商()。 4、《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何晏集解:“同门()朋。” 四、问答题: 1、古书注解中的“谓”和“谓之”有何不同? 2、古书注解中的“读为”、“读曰”同“读若、读如”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 五、下面的四段古文各有三种不同的标点,其中只有一种是正确的,请在正确的标点后打√。 1、《世说新语?雅量》: ○1谢公兴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向局。 ○2谢公兴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向局。 ○3谢公兴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向局。 2、《荀子?修身》 ○1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压受谏而能诚,难欲无进,得乎哉? ○2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压,受谏而能诚,难欲无进,得乎哉? ○3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压受谏而能诚,难欲无进,得乎哉? 3、《吕氏春秋?别类》: ○1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 ○2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 ○3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 4、王充《论衡?问孔》: ○1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2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3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六、改正下面句子中的译文。 1、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即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译文]远方的人不服,就搞好德政教化而把他们招来;他们既来到这里,就会安心地住在这里。 2、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孟子?许行》) [译文]在这个时候,禹在外治水八年,三次经过自己家门却没有进去,他虽然想亲自耕种,能得到吗? 3、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孙子?谋政》) [译文]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屈服于人家的兵力,就不能战斗了。 4、事智者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韩非子?五蠹》) [译文]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多,法制就要败坏;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少,国家就要贫弱。 七、标点翻译下列古文。 1、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战之曰胡兄之国也子方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已遂不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乐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什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皆当也厚者为战薄者见疑则非知也难也处之则难也(《韩非?说难》) 2、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书荣乐之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离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西伯幽而演易周旦类而制礼不以隐约

王力《古代汉语》考研笔记(免费下载)

中山大学汉语史与古文字专业03及04年博士生入学古汉语试题(部分) 古汉语试题(汉语史、古文字专业通用) 03年 翻译《汉书-师丹传》 04年 一、据《左传》一段文字,分析“于”、“以”用法。 二、标点并翻译《左传》中一段文字。 三、简述下列出土材料的大意及语言学价值。(碑刻) 四、失记。 前两个题是《国语》中的材料,一段是曹刿问何以战,第二段是标点并翻译”庄公观社“。第三题是段墓志材料。问题一:隶定并标点。问题二:概述大意,并指出汉语史研究的价值。 清华大学2001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古代汉语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简牍2、汗青3、帙4、付梓5、句读6、衍文7、文、字8、《马氏文通》9、押韵10、破读二、请简答并举例(每题4分,共20分。)1、连绵字2、三十六字母3、反切4、今体诗及其特点5、十三经注疏三、填空。每空0.5分,共30分1`中国古代研究语言的学问称作(),包括()、()、()三个部门。2、汉字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其形体演变大致经历了()时期、()时期、()时期、()时期、()时期、()时期。3、迄今发现最早的系统汉字是()年前的(),是()世纪末在()出土的。4、说文解字是()时期的()撰写的中国第一部字典。书中把所受的万余字分成()部首,以()为正体,兼收()、()。5、“六书”始见于(),一般指()()()()()()。6、汉字记录汉语的基本特点是()。汉字基本上属于()文字,严格讲现代汉字是()文字。7、清正确读出下面的地名、人名:龟兹月氏吐番镐京涪陵米芾女娲皋陶单于?食其8、请分析下面汉字的音节结构 |声|韵|调|9、填补空缺书名作者成书年代价值———————————————————————————————————广雅疏证说文解字注中原音韵——————————————————————————————————— 四、请回答。每字0.5分,共10分,第二题酬情加5—10分 1、指出下面词语的本义写、书、题、临、陵、天、鄙、即、既、因 2、请为下列几组汉字正确标音,并试解释形声字声符变读的原因。 帝谪虹豇贡扛坻邸馥愎 五、分析句子结构。共10个单句,每句1分。共10分 1、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2、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3、大哉尧之为君! 4、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5、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7、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8、老臣窃以为媼之爱燕后贤于长君。 六、请指出句中词类活用现象。每题1分。共5分 1、疆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4、人不能以死免其君我谬之不详赦之以劝事君者 5、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七、标点并翻译。15分 1、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匿且擢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2、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者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媼尊长安君之位而日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媼为长安君计短也固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君

王力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 一、解释下列术语。(每題3分,共12分) 1、六书 2、四体二用 3、本义 4、词义扩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 B、通假字 C、异体字 D、繁简字 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 B、繁简字 C、异体字 D、通假字 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_________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 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 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_________。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每字0.5分,共10分)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每句1分,共13分) 1、时: 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④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韩非子·心度》) 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2、间: 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总题库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顾炎武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 A10 B17 C25 D30A 2、段玉裁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 A10 B17 C28 D30 B 3、黄侃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 A10 B17 C28 D30 C 4、下列字母中属于牙音的是…………………………………………………………() A溪 B船 C从 D晓A 5、下列字母中属于唇音的是…………………………………………………………() A见 B章 C非 D并C D 6、下列字母中属于舌音的是…………………………………………………………() A端 B昌 C书 D精ABC 7、下列字母中属于齿音的是…………………………………………………………() A心 B崇 C清 D日ABC 8、下列字母中属于喉音的是…………………………………………………………() A端 B帮 C影 D邪C 9、下列字母中属于半舌音的是………………………………………………………() A群 B精 C来 D匣C 10、下列字母中属于半齿音的是………………………………………………………() A定 B晓 C来 D日D 11、上古声母系统中,三十六字母的帮滂并明应该与另一类合并的字母是………() A见溪群疑 B端透定泥 C非敷奉微 D精清从心C 12、上古声母系统中,三十六字母的知彻澄娘应该与另一类合并的字母是………() A见溪群疑 B端透定泥 C帮滂并明 D精清从心B 13、“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说这句话的是() A王念孙 B王引之 C顾炎武 D王力B 14、东汉时期为三礼作注解的学者是………………………………………………() A毛亨 B马融 C郑玄 D孔安国C 15、唐代出现的新的注解形式是……………………………………………………() A笺 B疏 C正义 D集解BC 16、郑玄《毛诗笺》的主要内容是…………………………………………………() A补充毛传 B订正毛传 C阐明毛传隐晦的地方 D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提出ABCD 17、区别同义词的差别并且被释词放在后面的注解术语是………………………() A曰 B之言 C谓 D谓之AD 18、以具体释抽象并且被释词放在前面的术语是…………………………………() A曰 B为 C谓之 D谓D 19、用来声训的术语是………………………………………………………………() A之言 B之为言 C如字 D衍文AB 20、为《史记》作注解的学者有……………………………………………………() A李善 B司马贞 C张守节 D裴松之BC 21、唐代李善与五臣所注解的作品是………………………………………………() A《诗经》 B《楚辞》 C《玉台新咏》 D《文选》D 22、南朝裴松之所注解的史书是…………………………………………………()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后汉书》C 23、以注明典故的出处来源著称的注解作品是…………………………………() A萧统《文选注》 B李善《文选注》 C裴松之《三国志注》 D郑玄《毛诗笺》B 24、侧重阐明哲学思想的注解作品是……………………………………………()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古代汉语练习题 壹、古代汉语被动句 一、问答: 1.什么是被动句? 2.古代汉语的被动句有哪几种类型? 二、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 1.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中山狼传)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心为鲧、禹笑矣。(韩非子·五蠹) 5.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8.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禀禀也,窃为陛下惜之。(论积贮疏) 三、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2.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答李翊书) 3.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 4.今不取,后世心为子孙忧。(季氏将伐颛臾) 5.士卒多为用者。(陈涉起义) 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 8.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汉书·贾谊传) 9.其母上书言于王曰。(秦于赵兵相距长平) 10.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羽传) 12.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 13.随亡于荆,吴并于越。韩非子·说疑) 1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15.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更法) 16.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冯谖客孟尝君) 贰、习惯句式·成分省略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习惯句式并说明其意义: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2.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4.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5.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子路从而后) 6.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 8.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韩信拜将) 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 10.与不谷同好,如何?(齐桓公伐楚)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2.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论) 13.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14.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15.王以为何如其父?(秦于赵兵相距长平) 16.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秦于赵兵相距长平) 17.是岂不足为政邪?(柳子厚墓志铭) 18.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张巡守雍丘) 二、说明下列句子中省略了哪些常见的句子成分: 1.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韩信拜将)2.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韩信拜将) 3.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韩信拜将)

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电子版

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 第一元汉字 单 一、结合字义,说明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书: 休亦本采苗文姓雨目責 考其婆姚豆章州甘朱權 二、指出下列形声字的字义,并分析形符声符的位置关系: 旗逃裳膏匣哀衷翼病架杉在徒被晏街 三、说明下列各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 暖、煖;从、從;备、備;舍、捨;赴、訃;礼、禮;粮、糧;泪、淚;疲、罷;伸、信;反、返;说、悦;云、雲;拿、拏;矢、屎;惭、慙;强、彊;淼、渺;知、智;要、腰; 四、名词解释: 1、甲骨文; 2、小篆; 3、会意字 4、异体字 5、金文 6、部首 五、试述《说文解字》一书的作者、成书时代、该书性质以及释字体例。 六、简化汉字的方法有那些?分析下列各组繁简字用法上的异同。 1、发、發、髮; 2、饥、飢、饑; 3、钟、鍾; 4、丑、醜; 5、後、后; 6、余、餘; 第二元词汇 单 一、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指出是单音词还是复音词? 1、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2、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易经•革卦》) 3、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左传•桓公二年》) 4、布帛寻常,庸人不释。(《五蠹》) 5、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 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号的复音词是哪类单纯词或复合词。 1、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岳阳楼记》)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4、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上》) 5、秦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韩非子•初见秦》)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四、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号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们古今词义有和变化。

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 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之善否。然明谓子产曰:“何不毁乡校?”子产曰:“何为?夫 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辊辑讹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辊讹可事辊讹也。小人辊讹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 郑国人在乡校里走动,议论着当前执政的人管理好坏。郑大夫然明告诉子产说:“干吗不把乡校取消呢?”子产说:“为什么要这样?乡人们白天(上午)工作,傍晚(下午)工作完毕到乡校走走,谈论谈论执政者的好坏。他们提到我办得对的地方,我就继续执行;他们提到我办得不对的地方,我就加以改进。这些人都是我的老师呀!如果情况正是这样,为什么要毁掉乡校呢?我听说过忠善可以减少民怨,却没有听说过压制可以堵住民怨,(采取忠善)岂不是很快就能消除怨恨吗?这如同预防水患,大的堤坝溃决,伤人必多,我也一时抢救不过来。不如小的堤坝坍塌可以开渠疏通池涝。正如犯了小的毛病,我听到了还可以用药物治 疗(意即不要等到病入膏肓)。”然明说:“从今以后我知道你确是能办成大事的,我实在是往薄能鲜。你能这样干下去,郑国便有了强有力的依靠,岂止我们这些官吏呀!”孔子听 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的子产不仁,我不相信。” 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 国以理。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是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卫侯贞卜,正卜梦之吉凶。 其繇曰:“如鱼尾,赤也,鱼劳则尾赤。 ○繇,直又反。,敕呈反。 衡流而方羊裔焉。 横流方羊,不能自安。裔,水边。言卫侯将若此鱼。○衡,华肓反,又如字。方,蒲郎反,注同。裔,以制反。 大国灭之,将亡。阖门塞窦,乃自后逾。” 此皆繇辞。○阖,户腊反。窦音豆。 [疏] “其繇”至“后逾”。○正义曰:杜以鱼劳则尾赤。方羊,不能自安。裔焉谓鱼至水边。以喻卫侯将如此。是贾逵之说,杜用之也。郑众以为鱼劳则尾赤。方羊,游戏。 喻卫侯淫纵。杜不然者,以此鱼喻卫侯。《诗》云“鲂鱼尾,王室如”。鱼劳则尾赤,以 劳苦之鱼比喻卫侯,则方羊为劳苦之状。若其方羊是纵恣之状,何得比劳苦之鱼也。刘炫 以为

古代汉语测试题01

目录 一、单选题 (2) 二、多选题 (11) 三、判断题 (14)

、单选题 1.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东塾读书记》卷11 )说这句话的人是(C)。 A. 清代戴震;B?清代段玉裁;C.清代陈澧;D.唐代张若虚 2. “企鹅”的“企”字和下列哪个词语中的“企”字意思相同?(A) A. 企足而望;B企图;C企业;D.企划 3.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可以分为哪两大类?(C) A. 远古汉语和上古汉语; B.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 C文言文和古白话; D.书面语和口语 4. 下列人名中简繁转换正确的一项是(D)。 A.姜子牙—薑子牙; B.范仲淹—範仲淹; C岳飞—嶽飛; D.关云长—關雲長 5. 我国最早的一部推求语源(从声音角度推求字义由来)的工具书是(B)。

A.《说文解字》; B.《释名》; C.《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D.《同源字典》 6. 下列哪本工具书是东汉的许慎编写的?(B) A.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B.《说文解字》; C.《尔雅》; D.《释名》 7. 《同源字典》的作者是王力,这本书主要可以方便人们进行哪方面的研究?(A) A.语源研究; B.方言研究; C异体字研究;D.字形演变研究 8. 下列工具书中哪一本书主要是从声音角度推求字义由来的?(D) A.《说文解字》; B.《尔雅》; C.《方言》; D.《释名》 9.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时18年编成了一部1300 万字的巨著《故训汇纂》,这部工具书的主编是(A)。 A.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 B.阮元; C.纪晓岚;D王力 10. 如果对元曲里“大刚来”一词的意思不理解,用下列哪本工具书去查最合适?(C) A.《说文解字》; B.《郭煌变文字义通释》;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测试题库 一、填空 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_____编著的《________》,由宋代徐铉校定的文本,正文分为____篇。每篇又分上下,加上目录和自叙共_____卷,分为_____部首,共收______单字;重言字______个。 2.《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辞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的特殊讲法的辞书是近人_______的《______》。4.我国现存收字最多的字典是《_________》,我国现存收词最多的词典是《___________》。5.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________、音序检字法、___________和四角号码检字法。 6.古代工具书的注音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__较为科学。7.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成就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王筠的《________》、《_________》。 8.研究古汉语虚词的代表作有王引之的《_____》、杨树达的《_______》、刘淇的《_______》和今人裴学海的《______》。 9.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等编的《》。10.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辞书是刘熙的《》。 11.专门研究古代方言的著作有扬雄的《》。 12.从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___部。 13.《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________的《庄子集释》。 14.《切韵》是隋代___________编写的,分为________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___________编成《广韵》。 15.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6.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 17.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18.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联必须对仗。 19.上古时代的韵部主要是根据__________的用韵和___________的用韵归纳出来的。 20.中古音以《》音系为代表。 21.形声字“锦”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二、单项选择填空。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地、休、甘、武 B炎、寒、贼、朱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下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下)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讲过的篇目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十八)古书的注解: 1.了解古注的重要性和发展概况。了解《诗经》、《史记》三家注、《汉书》、《三国志》、《老子》、《庄子》、《楚辞》等名著在唐代以前的名家注解。 宋代著名的注解家是朱熹,著有《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 2、名词解释:疏、正义、传、笺。(P676)传注体、义疏体、章句体、集解体。 3.阅读677页上半《十三经注疏》的书影,了解其中的内容和体例。 4.古注的方式:注音,释词,通句、解事,评说。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5.名词解释:衍文、脱文。(P680) 6.古书注解的术语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1)曰,为,谓之使用这三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语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这三个词语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做”。 (2)谓用“谓”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谓”的作用是用后面的话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影射的事物。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指”、“是说”的意思。 (3)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事物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 (4)犹,犹言“犹”的作用是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用“犹”的时候,往往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用引申义训释本义。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 (5)之言,之为言,之犹言这三个术语的作用是表示“声训”,注释时必然是用声音相同或近似的词来作训解。声训也是古人寻求同源词的一种方法。 (6)读为,读曰,读若,读如这几个术语都是用来注明音读的,“读为”和“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读若、读如”主要作用是注音。 7.如字,一种注音法。当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法的时候,要按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音读,按照最常用的意义解释,叫如字。例如“好”有上声和去声二音,当注为“好,如字”时,表示“好”在此处读常用的上声,意为“美好”)。常用来为一些多音多义或有异读异解的字注音,强调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被释的字要按它的本音来读。 8.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 9、要了解《十三经注疏》的大体内容。 (十九)古书的标点问题: 1、古文不标点断句的原因 A与书面语产生之初的特点有关①简略②和口语一致 B与早期古籍的成书与流传方式有关①口头流传成书②口耳相授流传 C与文言语言的特点有关 ①对称性②多虚词③节奏鲜明④押韵 D与故事的学术风气有关。训诂之风,崇古之风。 2、句读是古人读书时候断句用的符号。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这叫“句”,在一句话没有完,但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地方,就在字下面加一个点,这叫“读(dòu)。”合起来就叫“句读”。 3.刻书有句读是从宋朝开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