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奥数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小学四年级奥数题100道带答案有解题过程

(完整)小学四年级奥数题100道带答案有解题过程

(完整)小学四年级奥数题100道带答案有解题过程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1.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36千米的A、B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后相遇。

已知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解:先根据“速度和=路程÷相遇时间”,求出甲、乙的速度和为36÷4=9(千米/小时)。

再用速度和减去甲的速度,即9-5=4(千米/小时),所以乙每小时行4千米。

2.有一堆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余2个,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也余2个,这堆苹果最少有多少个?解:先求出5和7的最小公倍数,5×7=35。

再加上余数2,35+2=37(个),所以这堆苹果最少有37个。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解:设宽为x厘米,则长为2x厘米。

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可列出方程:(x+2x)×2=24,3x×2=24,6x=24,x=4。

那么长为2×4=8(厘米),面积=长×宽=8×4=32(平方厘米)。

4.在一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100,已知商是8,余数是3,求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解:设除数为x,则被除数为8x+3。

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8x+3)+x+8+3=100,9x+14=100,9x=86,x=9.56(此处若考虑除数应为整数,则需要检查题目数据是否有误,但按照题目要求继续计算)。

被除数为8×9.56+3=79.48(同样,此处数据也因除数非整数而带有小数)。

5.小明有一些邮票,他送给小红12张后,还比小红多8张,原来小明比小红多多少张邮票?解:小明送给小红12张后还多8张,那么原来多的数量是12×2+8=32(张)。

6.有一个等差数列:3,8,13,18,…,这个数列的第20项是多少?解:先求公差为8-3=5。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抓住问题的实质。

下⾯就是⼩编为⼤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1、⼀辆客车和⼀辆货车分别从甲⼄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五分之四,货车⾏了全程的四分之⼀后,再⾏28千⽶与客车相遇。

甲⼄两地相距多少千⽶?解:客车和货车的速度之⽐为5:4那么相遇时的路程⽐=5:4相遇时货车⾏全程的4/9此时货车⾏了全程的1/4距离相遇点还有4/9-1/4=7/36那么全程=28/(7/36)=144千⽶2、甲⼄两⼈绕城⽽⾏,甲每⼩时⾏8千⽶,⼄每⼩时⾏6千⽶。

现在两⼈同时从同⼀地点相背出发,⼄遇到甲后,再⾏4⼩时回到原出发点。

求⼄绕城⼀周所需要的时间?解:甲⼄速度⽐=8:6=4:3相遇时⼄⾏了全程的3/7那么4⼩时就是⾏全程的4/7所以⼄⾏⼀周⽤的时间=4/(4/7)=7⼩时2、有⼀个财迷总想使⾃⼰的'钱成倍增长,⼀天他在⼀座桥上碰见⼀个⽼⼈,⽼⼈对他说:“你只要⾛过这座桥再回来,你⾝上的钱就会增加⼀倍,但作为报酬,你每⾛⼀个来回要给我32个铜板。

”财迷算了算挺合算,就同意了。

他⾛过桥去⼜⾛回来,⾝上的钱果然增加了⼀倍,他很⾼兴地给了⽼⼈32个铜板。

这样⾛完第五个来回,⾝上的最后32个铜板都给了⽼⼈,⼀个铜板也没剩下。

问:财迷⾝上原有多少个铜板?分析:此题采⽤逆推法解决。

第5次以后,财迷只剩下32个铜板,相当于第5次过桥前⼿⾥有16个;第4次过桥后给了⽼⼈32个,所以第四次结束以后⼿中有48个,相当于第4次过桥前⼿中有24个;第3次过桥后给了⽼⼈32个,所以第3次结束以后⼿中有56个,相当于第3次过桥前⼿中有28个;第2次过桥后给了⽼⼈32个,所以第2次结束以后⼿中有60个,相当于第2次过桥前⼿中有30个;第1次过桥后给了⽼⼈32个,所以第1次结束以后⼿中有62个,相当于第1次过桥前⼿中有31个。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数题100题(附答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数题100题(附答案)

⼩学四年级数学奥数题100题(附答案)1.765×213÷27+765×327÷27解:原式=765÷27×(213+327)= 765÷27×540=765×20=153002.(9999+9997+...+9001)-(1+3+ (999)解:原式=(9999-999)+(9997-997)+(9995-995)+……+(9001-1)=9000+9000+…….+9000(500个9000)=100004.(873×477-198)÷(476×874+199)解:873×477-198=476×874+199因此原式=15.2000×1999-1999×1998+1998×1997-1997×1996+…+2×1解:原式=1999×(2000-1998)+1997×(1998-1996)+…+3×(4-2)+2×16.297+293+289+…+209解:(209+297)*23/2=58197.计算:解:原式=(3/2)*(4/3)*(5/4)*…*(100/99)*(1/2)*(2/3)*(3/4)*…*(98/99)=50*(1/99)=50/998.解:原式=(1*2*3)/(2*3*4)=1/49.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

去掉⼀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掉⼀个数后,剩下的5个数的平均数是20。

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解:7*18-6*19=126-114=126*19-5*20=114-100=14去掉的两个数是12和14它们的乘积是12*14=16810.有七个排成⼀列的数,它们的平均数是 30,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3。

四年级奥数五题及答案

四年级奥数五题及答案

四年级奥数五题及答案1. 题目一:一个数列的前5项是1, 3, 6, 10, 15,求第6项是多少?答案:这个数列是每一项都等于前一项加上一个递增的自然数。

第1项是1,第2项是1+2=3,第3项是3+3=6,以此类推。

第6项是第5项加上6,即15+6=21。

2. 题目二: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1/3的学生喜欢数学,1/4的学生喜欢英语,剩余的学生喜欢科学。

喜欢科学的有多少名学生?答案:喜欢数学的学生有40 * 1/3 = 13.33(向下取整为13),喜欢英语的学生有40 * 1/4 = 10。

剩余的学生人数是40 - 13 - 10= 17。

所以,喜欢科学的学生有17名。

3. 题目三: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

答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即20厘米 * 15厘米 = 300平方厘米。

4. 题目四:一个数是它自己的平方根的两倍,这个数是多少?答案: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x = 2 * √x。

将等式两边平方得到x^2 = 4x,即x^2 - 4x = 0。

解这个方程得到x(x - 4) = 0,所以x = 0 或 x = 4。

由于0不是题目要求的数,所以这个数是4。

5. 题目五:一个水池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

单独开进水管,需要2小时将水池注满;单独开出水管,需要3小时将水池排空。

如果同时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将水池注满?答案:进水管每小时注水量为1/2水池,出水管每小时排水量为1/3水池。

同时开启时,每小时的净注水量为1/2 - 1/3 = 1/6水池。

所以,注满水池需要的时间为1 / (1/6) = 6小时。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5篇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5篇

【导语】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

1934年—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某筑路队承担了修⼀条公路的任务。

原计划每天修720⽶,实际每天⽐原计划多修80⽶,这样实际修的差1200⽶就能提前3天完成。

这条公路全长多少⽶? 想:根据计划每天修720⽶,这样实际提前的长度是(720×3-1200)⽶。

根据每天多修80⽶可求已修的天数,进⽽求公路的全长。

解:已修的天数: (720×3-1200)÷80 =960÷80 =12(天) 公路全长: (720+80)×12+1200 =800×12+1200 =9600+1200 =10800(⽶) 答:这条公路全长10800⽶。

2、某鞋⼚⽣产1800双鞋,把这些鞋分别装⼊12个纸箱和4个⽊箱。

如果3个纸箱加2个⽊箱装的鞋同样多。

每个纸箱和每个⽊箱各装鞋多少双? 想:根据已知条件,可求12个纸箱转化成⽊箱的个数,先求出每个⽊箱装多少双,再求每个纸箱装多少双。

解:12个纸箱相当⽊箱的个数: 2×(12÷3)=2×4=8(个) ⼀个⽊箱装鞋的双数: 1800÷(8+4)=18000÷12=150(双) ⼀个纸箱装鞋的双数: 150×2÷3=100(双) 答:每个纸箱可装鞋100双,每个⽊箱可装鞋150双. 3、某⼯地运进⼀批沙⼦和⽔泥,运进沙⼦袋数是⽔泥的2倍。

每天⽤去30袋⽔泥,40袋沙⼦,⼏天以后,⽔泥全部⽤完,⽽沙⼦还剩120袋,这批沙⼦和⽔泥各多少袋? 想:由已知条件可知道,每天⽤去30袋⽔泥,同时⽤去30×2袋沙⼦,才能同时⽤完。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50道简单的和答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50道简单的和答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50道简单的和答案1,在路的一侧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10面.这条道路有多长?2,在学校的走廊两边,每隔4米放一盆菊花,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放了18盆.这条走廊长多少米?3,在一条20米长的绳子上挂气球,从一端起,每隔5米挂一个气球,一共可以挂多少个气球?4,在一条长32米的公路一侧插彩旗,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5面,相邻两面旗之间距离相等,相邻两面旗之间相距多少米?5,在公园一条长25米的路的两侧放椅子,从起点到终点共放了12把椅子,相邻两把椅子距离相等.相邻两把椅子之间相距多少米?6,有一根木头,要锯成8段,每锯开一段需要2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7,一根木料,要锯成4段,每锯开一处要5分钟,全部锯完要多少分钟?8,一根圆木锯成2米长的小段,一共花了15分钟。

已知每锯下一段要3分钟,这根圆木长多少米?9,小明爬楼梯,每上一层要走12级台阶,一级台阶需走2秒。

小明从一楼到四楼共要走多少时间?10,在一个周长是42米的长方形花园周围,每隔2米放一盆花,一共可放多少盆花?11,要在一个水池周围种树,已知这个水池周长为245米,计划要栽49棵树,相邻两树之间距离相等。

相邻两树之间相距多少米?12,在一个边长为12米的正方形四周围篱笆,每隔4米打1根木桩,一共要准备多少根木桩?13、小朋友们植树,先植一棵树,以后每隔3米植一棵,已经植了9棵.问第一棵和第九棵之间相距多少米?14、在路的一侧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插了10面。

这条道路有多长?15、在学校的走廊两边,每隔4米放一盆菊花,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放了18盆,这条走廊有多少米?16、在一条20米长的绳子上挂气球,从一端起,每隔5米挂一个气球。

一共挂了多少个气球?17、甲、乙两人比赛爬楼梯,甲跑到5楼,乙恰好跑到3楼,照这样计算,甲跑到17楼,乙跑到多少楼?18、小明和小红两人爬楼梯比赛,小明跑到第4层,小红恰好跑到第5层,照这样计算,小明跑到第16层,小红跑到第几层?19、两名同学比赛爬楼梯,1号爬到第六层是4,2号爬到第9层,当1号爬到第十一层时,2号应爬到第几层?20、甲的爬楼速度是乙的2倍,当乙爬到第六层时,甲爬到第几层?21、把一根钢管锯成小段,一共锯了28分钟,已知每锯开一段需要4分钟,这根钢管锯成了多少段?22、有一根木料,要锯成4段,每锯开一处需要5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23、把一根圆木锯成2米长的小段,一共花了15分钟,已知每锯下一段需要3分钟,这根圆木长多少米?24、小明爬楼梯,每上一层要走12级台阶,一级台阶需走2秒,小明从一楼走到四楼共要多少时间?25、有一根180厘米长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3厘米作一记号,每4厘米也作一记号,然后将标有记号的地方剪断,绳子共被剪成了多少段?26、在一根长木棍上,有三种刻度线。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可直接打印)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可直接打印)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1、甲、乙两人相距10千米,甲在前,乙在后,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

两人同时出发同向而行,乙几小时能追上甲?2、书架上放有3本不同的数学书,5本不同的语文书,6本不同的英语书。

(1)若从这些书中任取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2)若从这些书中取数学书、语文书、英语书各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3)若从这些书中取不同的科目两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3、学校进行篮球比赛,上场时10名队员互相握了一次手,一共握了多少次手?4、小林为家里做饭,他择菜要5分钟,淘米要2分钟,煮饭要15分钟,切菜花4分钟。

如果只有单火头煤气灶,做完这些事情至少需要多少分钟?5、24辆卡车一次能运货物192吨,同样的卡车36辆,一次能运货物多少吨?6、张师傅计划加工552个零件,前五天加工345个,照这样计算,这批零件还要几天加工完?7、修一条长1944米的水渠,54人12天修好。

若增加18人,天数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可以修水渠多少米?1、[解答]10/(6-5)=10(小时)答:乙10小时能追上甲2[解答](1)3+5+6=14(种)答。

(2)3*5*6=90(种)(3)3*5+3*6+5*6=63(种)3【解答】9+8+7+6+5+4+3+2+1=454【解答】小林先淘米2分钟,接着煮饭15分钟,在煮饭的同时,可以择菜8分钟,洗菜5分钟,接着用2分钟切完菜花,取下饭后再用2分钟切菜花,最后炒菜用时6分钟。

一共2+15+2+6=25(分钟)5【解答】一份量:192/24=8(吨),总数量:8*36=288(吨),综合算式:192/24*36=288(吨)6【解答】552-345=207(个)345/5=69(个/天)207/69=3(天)答:------7【解答】1944/54/12=3米/(人*天)54+18=72(人)12/2=6(天)3*72*6=1296(米)。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五篇]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五篇]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五篇]1.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篇一1、有四个数,其中每三个数的和分别是45,46,49,52,那么这四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多少?解析:把4个数全加起来就是每个数都加了3遍,所以,这四个数的和等于(45+46+49+52)÷3=64。

用总数减去最大的三数之和,就是这四个数中的最小数,即64-52=12。

2、电车公司维修站有7辆电车需要维修,如果用一名工人维修这7辆电车的修复时间分别为12,17,8,18,23,30,14分钟。

每辆电车每停开1分钟的经济损失是11元。

现在由3名工作效率相同的维修工人各自单独工作,要是经济损失减到最小程度,那么最小的损失是多少元?答案与解析:由题可知,要使经济损失最小,3名工人的工作时间尽量均等,缤纷接每个人要先维修时间短的,故有:12+17+8+18+23+30+14=122122÷3=40余2①12+30=42②17+23=40③8+14+18=40这7辆车最少共停开的时间为:(12+12+30)+(17+17+23)+(8+8+8+14+14+18)=181(分钟)最小损失为11×181=1991(元)2.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篇二1、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如果只把底增加8米,或只把高增加5米,它的面积都增加40平方米。

求这块平行四边形地原来的面积?解析:根据只把底增加8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米,可求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

根据只把高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米,可求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

再用原来的底乘以原来的高就是要求的面积。

解:(40÷5)×(40÷8)=40(平方米)答:平行四边形地原来的面积是40平方米。

2、上午6时从汽车站同时发出1路和2路公共汽车,1路车每隔12分钟发一次,2路车每隔18分钟发一次,求下次同时发车时间。

分析:1路和2路下次同时发车时,所经过的时间必须既是12分的倍数,又是18分的倍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附答案)一、统筹规划问题1.烧水沏茶时,洗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0分钟,洗茶壶要用2分钟,洗茶杯用2分钟,拿茶叶要用1分钟,如何安排才能尽早喝上茶。

【解析】:先洗水壶然后烧开水,在烧水的时候去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

共需要1+10=11分钟。

2.有137吨货物要从甲地运往乙地,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卡车与小卡车每车次的耗油量分别是10公升和5公升,问如何选派车辆才能使运输耗油量最少?这时共需耗油多少升?【解析】:依题意,大卡车每吨耗油量为10÷5=2(公升);小卡车每吨耗油量为5÷2=2.5(公升)。

为了节省汽油应尽量选派大卡车运货,又由于137=5×27+2,因此,最优调运方案是:选派27车次大卡车及1车次小卡车即可将货物全部运完,且这时耗油量最少,只需用油10×27+5×1=275(公升)3.用一只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放两个饼,烙熟饼的一面需要2分钟,两面共需4分钟,现在需要烙熟三个饼,最少需要几分钟?【解析】:一般的做法是先同时烙两张饼,需要4分钟,之后再烙第三张饼,还要用4分钟,共需8分钟,但我们注意到,在单独烙第三张饼的时候,另外一个烙饼的位置是空的,这说明可能浪费了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先烙第一、二两张饼的第一面,2分钟后,拿下第一张饼,放上第三张饼,并给第二张饼翻面,再过两分钟,第二张饼烙好了,这时取下第二张饼,并将第三张饼翻过来,同时把第一张饼未烙的一面放上。

两分钟后,第一张和第三张饼也烙好了,整个过程用了6分钟。

4.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到一个小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拖布需要3分钟,乙洗抹布需要2分钟,丙用桶接水需要1分钟,丁洗衣服需要10分钟,怎样安排四人的用水顺序,才能使他们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并求出这个总时间。

【解析】:所花的总时间是指这四人各自所用时间与等待时间的总和,由于各自用水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只能想办法减少等待的时间,即应该安排用水时间少的人先用。

解:应按丙,乙,甲,丁顺序用水。

丙等待时间为0,用水时间1分钟,总计1分钟乙等待时间为丙用水时间1分钟,乙用水时间2分钟,总计3分钟甲等待时间为丙和乙用水时间3分钟,甲用水时间3分钟,总计6分钟丁等待时间为丙、乙和甲用水时间共6分钟,丁用水时间10分钟,总计16分钟,总时间为1+3+6+16=26分钟。

5.甲、乙、丙、丁四个人过桥,分别需要1分钟,2分钟,5分钟,10分钟。

因为天黑,必须借助于手电筒过桥,可是他们总共只有一个手电筒,并且桥的载重能力有限,最多只能承受两个人的重量,也就是说,每次最多过两个人。

现在希望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过桥,怎样才能做到最短呢?你来帮他们安排一下吧。

最短时间是多少分钟呢?【解析】:大家都很容易想到,让甲、乙搭配,丙、丁搭配应该比较节省时间。

而他们只有一个手电筒,每次又只能过两个人,所以每次过桥后,还得有一个人返回送手电筒。

为了节省时间,肯定是尽可能让速度快的人承担往返送手电筒的任务。

那么就应该让甲和乙先过桥,用时2分钟,再由甲返回送手电筒,需要1分钟,然后丙、丁搭配过桥,用时10分钟。

接下来乙返回,送手电筒,用时2分钟,再和甲一起过桥,又用时2分钟。

所以花费的总时间为:2+1+10+2+2=17分钟。

6.小明骑在牛背上赶牛过河,共有甲乙丙丁四头牛,甲牛过河需1分钟,乙牛需2分钟,丙牛需5分钟,丁牛需6分钟,每次只能骑一头牛,赶一头牛过河。

【解析】:要使过河时间最少,应抓住以下两点:(1)同时过河的两头牛过河时间差要尽可能小(2)过河后应骑用时最少的牛回来。

解:小明骑在甲牛背上赶乙牛过河后,再骑甲牛返回,用时2+1=3分钟然后骑在丙牛背上赶丁牛过河后,再骑乙牛返回,用时6+2=8分钟最后骑在甲牛背上赶乙牛过河,不用返回,用时2分钟。

总共用时(2+1)+(6+2)+2=13分钟。

二、速算与巧算1.计算9+99+999+9999+99999【解析】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

例如将999化成1000—1去计算。

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9+99+999+9999+99999=(10-1)+(100-1)+(1000-1)+(10000-1)+(100000-1)=10+100+1000+10000+100000-5=111110-5=1111052.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解析】此题各数字中,除最高位是1外,其余都是9,仍使用凑整法。

不过这里是加1凑整。

(如 199+1=200)199999+19999+1999+199+19=(19999+1)+(19999+1)+(1999+1)+(199+1)+(19+1)-5=200000+20000+2000+200+20-5=222220-5=222253.计算(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解析】:题目要求的是从2到1000的偶数之和减去从1到999的奇数之和的差,如果按照常规的运算法则去求解,需要计算两个等差数列之和,比较麻烦。

但是观察两个扩号内的对应项,可以发现2-1=4-3=6-5=…1000-999=1,因此可以对算式进行分组运算。

解:解法一、分组法(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2-1)+(4-3)+(6-5)+…+(996-995)+(998-997)+(1000-999)=1+1+1+…+1+1+1(500个1)=500解法二、等差数列求和(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2+1000)×500÷2-(1+999)×500÷2=1002×250-1000×250=(1002-1000)×250=5004.计算9999×2222+3333×3334【解析】此题如果直接乘,数字较大,容易出错。

如果将9999变为3333×3,规律就出现了。

9999×2222+3333×3334=3333×3×2222+3333×3334=3333×6666+3333×3334=3333×(6666+3334)=3333×10000=33330000。

5.计算56×3+56×27+56×96-56×57+56【解析】:乘法分配律同样适合于多个乘法算式相加减的情况,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要特别注意,提走公共乘数后乘数前面的符号。

同样的,乘法分配率也可以反着用,即将一个乘数凑成一个整数,再补上他们的和或是差。

解:56×3+56×27+56×96-56×57+56=56×(32+27+96-57+1)=56×99=56×(100-1)=56×100-56×1=5600-56=55446.计算98766×98768-98765×98769【解析】:将乘数进行拆分后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将98766拆成(98765+1),将98769拆成(98768+1),这样就保证了减号两边都有相同的项。

解:98766×98768-98765×98769=(98765+1)×98768-98765×(98768+1)=98765×98768+98768-(98765×98768+98765)=98765×98768+98768-98765×98768-98765=98768-98765=3三、年龄问题1.父亲45岁,儿子23岁。

问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设未知数)2.李老师的年龄比刘红的2倍多8岁,李老师10年前的年龄和王刚8年后的年龄相等。

问李老师和王刚各多少岁?3.姐妹两人三年后年龄之和为27岁,妹妹现在的年龄恰好等于姐姐年龄的一半,求姐妹二人年龄各为多少。

(设未知数)4.小象问大象妈妈:“妈妈,我长到您现在这么大时,你有多少岁了?”妈妈回答说:“我有28岁了”。

小象又问:“您像我这么大时,我有几岁呢?”妈妈回答:“你才1岁。

”问大象妈妈有多少岁了?5.大熊猫的年龄是小熊猫的3倍,再过4年,大熊猫的年龄与小熊猫年龄的和为28岁。

问大、小熊猫各几岁?6.15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7倍,10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

求父亲、儿子各多少岁。

7、王涛的爷爷比奶奶大2岁,爸爸比妈妈大2岁,全家五口人共200岁。

已知爷爷年龄是王涛的5倍,爸爸年龄在四年前是王涛的4倍,问王涛全家人各是多少岁?【答案】: 1.一年前。

2.刘红10岁,李老师28岁。

(10+8-8)÷(2-1)=10(岁)。

3.妹妹7岁。

姐姐14岁。

[27-(3×2)]÷(2+1)=7(岁)。

4.小象10岁,妈妈19岁。

(28-1)÷3+1=10(岁)。

5.大熊猫15岁,小熊猫5岁。

(28-4×2)÷(3+1)=5(岁)。

6.父亲50岁,儿子20岁。

(15+10)÷(7-2)+15=20(岁) 7.王涛 12岁,妈妈34岁。

爸爸36岁,奶奶58岁,爷爷 60岁。

提示:爸爸年龄四年前是王涛的4倍,那么现在的年龄是王涛的4倍少12岁。

(200+2+12+12+2)÷(1+5+5+4+4)=12(岁)。

四、牛吃草问题解析历史起源:英国数学家牛顿(1642—1727)说过:“在学习科学的时候,题目比规则还有用些”因此在他的著作中,每当阐述理论时,总是把许多实例放在一起。

在牛顿的《普遍的算术》一书中,有一个关于求牛和头数的题目,人们称之为牛顿的牛吃草问题。

主要类型: 1.求时间 2.求头数除了总结这两种类型问题相应的解法,在实践中还要有培养运用“牛吃草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思路:①在求出“每天新生长的草量”和“原有草量”后,已知头数求时间时,我们用“原有草量÷每天实际减少的草量(即头数与每日生长量的差)”求出天数。

②已知天数求只数时,同样需要先求出“每天新生长的草量”和“原有草量”。

③根据(“原有草量”+若干天里新生草量)÷天数”,求出只数。

基本公式: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一般解法:“有一牧场,已知养牛27头,6天把草吃尽;养牛23头,9天把草吃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