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计性能测试实验(DOC)
化工基础实验考试

实验一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实验为什么要使高位水槽的水保持溢流?答保持溢流可使流体稳定流动,便于读数,同时伯努利方程只在流体稳定流动时才适用。
操作本实验装置应主意什么?答:1)开启电源之前,向泵中灌水 2)高位水槽水箱的水要保持溢流 3)赶尽玻璃管中气泡 4)读数时多取几组值,取平均值实验二流体流动形态的观察与测定、在实验中测定的雷诺数与流动形态的关系如何?如果出现理论与实际的偏差,请分析理由答:1)层流时,理论与实际符合过渡流测量值与理论值稍有偏差、偏差分析:(1)孔板流量计的影响(2)未能连续保持溢流(3)示踪管未在管中心(4)示踪剂流速与水的流速不一致、本实验中的主意事项有那些?答:(1)保持溢流(2)玻璃管不宜过长(3)示踪管在中心实验三节流式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1、你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答:流速较大或较小时,流量系数C并不稳定,所以性能并不很好2、实验中为什么适用倒置U型管?答:倒置的U形管作压差计,采用空气作指示液,无需重新装入指示液,使用方便实验五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1、实验误差主要来源那几个方面?答:1)读数不稳定 2)换热器保温效果差 3)换热器使用久了,污垢较厚,热流量值下降2、强化列管式换热器换热效果,可以采取那些措施?答:改变冷流体的流量,实验结果不是完全相同,冷流体流量越大,k值越大。
实验六填料塔液侧传质膜系数的测定1、强化吸收操作过程中,需考虑哪些因素?答:流速和压强2、你认为实验操作上,哪些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如何改进?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体系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取样分析时,应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入样品中。
实验七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1、根据本实验条件下得到有关性能和特性曲线与生产离心泵厂给出的数值进行比较?答:基本一致2、启动前为什么要引水灌泵?气缚现象指什么?气蚀现象又指什么?答:因为如果离心泵在启动之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内一部分空间被空气充满,由于空气的密度小,叶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小,致使液体难以吸入,此时叶轮虽然在旋转,却不能输送液体,并产生噪声,这种现象称为“气缚”。
化工基础实验教案

教案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课程名称:化工基础实验
专业年级:2013级化学专业
任课教师:周邦智/吕昕
教材名称:化工基础实验
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图8-2塔顶回流示意图
对第一块板作物料、热量衡算:
112V L V L +=+
图8-3 全回流时理论板数的确定部分回流操作
教案编制说明
1.一门课程一般按章或单元编制若干个授课教案,每个教案应当包括授课内容、讲授学时、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内容提纲、课外学习要求、教学后记等主要内容。
2.每年的秋季学期为一个学年的第1学期,春季学期为一个学年的第2学期。
3.“授课内容”填写章或单元的目次及标题。
4.“教学方法手段”填写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方法和手段,要尽量填写具体。
5.“教学内容提纲”填写本章或单元讲授的主要知识信息,是教学大纲的分解、细化,是教师对课堂讲授内容的具体组织和表达。
6.“课外学习要求”填写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作业、思考题,阅读的书目及预习的内容等。
7.“教学后记”是教师对教案执行情况的总结,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授课设计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
填写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的是否达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应用效果、学生的反映、疑难问题、典型错误、经验体会、存在问题、今后教学建议等。
8.设计栏目不得出现空项,每个栏目的行高可自行增减。
9.授课教案当附在课程讲义之前。
流量计性能测试

流量计性能测试
流量计性能测试是对流量计进行检测,以评估流量计的准确性、稳定性和精度等性能指标。
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流量计性能测试方法:
1. 精度测试:流量计的测量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偏差程度。
通常采用比较法和校准法进行测试。
2. 响应时间测试:测量流量计对流量变化的反应时间。
当实际流量发生变化时,流量计应该能够及时地检测到并输出相应的信号。
3. 重复性测试:测量流量计对同一流量值重复测量的精度。
该测试通常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 稳定性测试:测量流量计在长时间内稳定测量同一流量值的能力。
该测试通常需要设定一个稳态流量值,并持续一段时间进行测试。
5. 压力损失测试:测量流量计在测量过程中所应受到的压力损失。
通常需要对流量计进行流场分析和压力测量。
6. 环境适应性测试:测量流量计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如温度、湿度、震动等。
该测试通常需要使用专用测试装置进行。
水泵流量测试方法

水泵流量测试方法
水泵流量测试是水泵工作性能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
水泵流量测试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有手动法和自动法。
手动法是通过测量水泵所输出的流量和压力来计算出水泵的流量。
该方法需要使用流量计和压力计等仪器进行测量,步骤如下:
1. 在水泵出口处装置流量计和压力计。
2. 开启水泵,记录流量计指示的流量和压力计指示的压力。
3. 测量一定时间内的流量和压力,计算出平均值。
4.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水泵的流量。
自动法是通过使用自动测试设备来进行水泵流量测试。
该方法可以自动计算出水泵的流量,具有测量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
具体步骤如下:
1. 在水泵入口处和出口处设立传感器,将传感器与自动测试设备连接。
2. 开启水泵,自动测试设备将自动读取传感器的数据。
3. 测量一定时间内的流量和压力,自动测试设备将自动计算出平均流量和压力。
4.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水泵的流量。
在进行水泵流量测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测量前应保证水泵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测量时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环境条件,避免干扰。
3. 测量设备和仪器应校准准确,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测试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液压泵性能实验报告

液压泵性能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液压泵性能的测试,掌握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为液压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源,其主要功能是将机械能转换为流体动能,为液压系统提供所需的压力和流量。
液压泵的性能参数包括排量、压力、效率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
三、实验内容。
1. 流量测试,通过流量计测量液压泵的输出流量,了解泵的排量。
2. 压力测试,利用压力表测试液压泵的输出压力,掌握泵的最大工作压力。
3. 效率测试,通过测量泵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计算液压泵的效率。
四、实验装置。
1. 液压泵。
2. 流量计。
3. 压力表。
4. 功率表。
五、实验步骤。
1. 将液压泵与流量计、压力表、功率表连接好。
2. 启动液压泵,记录流量计的读数,并计算出液压泵的排量。
3. 调节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利用压力表测量泵的输出压力。
4. 测量液压泵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计算出泵的效率。
六、实验数据。
1. 流量测试结果,液压泵排量为XX L/min。
2. 压力测试结果,液压泵最大工作压力为XX MPa。
3. 效率测试结果,液压泵的效率为XX%。
七、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液压泵的性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流量、压力和效率均在合理范围内,说明液压泵的工作性能良好。
八、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液压泵的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液压泵的排量、工作压力和效率等重要参数,为液压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九、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安全。
2.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设备的清洁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十、参考文献。
[1] 《液压传动与控制》。
[2] 《液压与气动技术》。
十一、致谢。
感谢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帮助和支持。
以上为液压泵性能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文丘里流量计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文丘里流量计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理解并掌握文丘里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2.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流量下的压差,并计算流量。
3. 验证文丘里流量计的测量准确性。
实验设备:
1. 文丘里流量计
2. 流量调节阀
3. 压力传感器
4. 数据采集器
5. 流量标准溶液(如水)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设备,确保文丘里流量计和压力传感器安装正确,连接无漏气现象。
2. 使用流量调节阀调节流量,从零开始逐步增加至最大设计流量。
3. 在每个流量级别下,记录压力传感器测得的上游和下游压差。
4. 根据压差数据,利用文丘里公式计算流量,并与实际设定流量进行对比,分析误差。
5. 重复步骤2至4,至少进行五次独立测量,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实验数据与分析:
1. 列出实验中记录的所有压差数据及其对应的设定流量。
2. 利用文丘里公式计算理论流量值,并与实际流量进行对比,制作误差分析图表。
3. 分析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如温度、压力变化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实验结论:
1. 总结文丘里流量计的测量性能,包括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根据实验数据,评估文丘里流量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3. 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未来改进实验设计提供参考。
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所有设备的安全性,避免高压气体泄漏造成危险。
2. 记录数据时要准确无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3. 实验结束后,对设备进行适当的清理和保养,确保下次实验的顺利
进行。
流体力学实验

实验一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和任务1.了解流体流过管路系统的阻力损失的测定方法;2.测定流体流过圆形直管的阻力,确定摩擦系数λ与流体Re 的关系;3.测定流体流过管件的阻力,局部阻力系数ξ;4.学会压差计和流量计的使用方法;5.识别管路中各个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二、实验原理流体的流动性,即流体内部质点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真实流体质点的相对运动表现出剪切力,又称内摩擦力,流体的粘性是流动产生阻力的内在原因。
流体与管壁面的摩擦亦产生摩擦阻力,统称为沿程阻力。
此外,流体在管内流动时,还要受到管件、阀门等局部阻碍而增加的流动阻力,称为局部阻力。
因此,研究流体流动阻力的大小是十分重要的。
1.直管摩擦系数λ测定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流体粘性作用和涡流的影响产生阻力。
阻力表现为流体的能量损失,其大小与管长、管径、流体流速等有关。
流体流过直管的阻力计算公式,常用以下各种形式表示:(1) 2L h 2f u d λ=)2( 2g u d L H 2f λ= 或 )3( 2L P P P 221f u d ρλ=-=-∆式中hf ——以能量损失表示的阻力,J /kg ;Hf ——以压头损失表示的阻力,m 液柱; △Pf ——以压降表示的阻力,N /m2 L ——管道长,m d ——管道内径,m ;u ——流体平均流速,m/s ; P ——流体密度,kg /m3; λ——摩擦系数,无因次;g ——重力加速度,g 一9.81m/s2。
.λ为直管摩擦系数,由于流体流动类型不同,产生阻力的原因也不同。
层流时流体流动主要克服流体粘性作用的内摩擦力。
湍流时除流体的粘性作用外,还包括涡流及管壁粗糙度的影响,因此λ的计算式形式各不相同。
层流时,利用计算直管压降的哈根-泊谡叶公式:)4( d uL 32P P P 221f μ=-=-∆和直管阻力计算公式(3),比较整理得到λ的理论计算式为)5( Re 64du 232==ρμλ⨯由此式可见,λ与管壁粗糙度ε无关,仅为雷诺数的函数。
实验1 流动过程综合实验

实验1 流动过程综合实验实验1-1 流体阻力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⒈学习直管摩擦阻力△P f 、直管摩擦系数λ的测定方法。
⒉掌握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 和相对粗糙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⒊掌握局部阻力的测量方法。
⒋学习压强差的几种测量方法和技巧。
⒌掌握坐标系的选用方法和对数坐标系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⒈测定实验管路内流体流动的阻力和直管摩擦系数λ。
⒉测定实验管路内流体流动的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 和相对粗糙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⒊在本实验压差测量范围内,测量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
三、实验原理⒈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 的测定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流体的粘性作用和涡流的影响会产生阻力。
流体在直管内流动阻力的大小与管长、管径、流体流速和管道摩擦系数有关,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h f = ρfP ∆=22u d l λ (1-1)λ=22u P l d f∆⋅⋅ρ (1-2) Re =μρ⋅⋅u d (1-3)式中:-d 管径,m ;-∆f P 直管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a ; -l 管长,m ; -u 流速,m / s ; -ρ流体的密度,kg / m 3;-μ流体的粘度,N ·s / m 2。
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 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这个关系一般用曲线来表示。
在实验装置中,直管段管长l 和管径d 都已固定。
若水温一定,则水的密度ρ和粘度μ也是定值。
所以本实验实质上是测定直管段流体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 f 与流速u (流量V )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和式(1-2)可计算出不同流速下的直管摩擦系数λ,用式(1-3)计算对应的Re ,从而整理出直管摩擦系数和雷诺数的关系,绘出λ与Re 的关系曲线。
⒉局部阻力系数ζ的测定22'u P h ff ζρ=∆=' (1-4) 2'2u P f∆⋅⎪⎪⎭⎫ ⎝⎛=ρζ (1-5)式中:-ζ局部阻力系数,无因次; -∆'f P 局部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a ;-'f h 局部阻力引起的能量损失,J /k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大学
仪器与自动检测实验报告
冶金科学与工程院系冶金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同组者同班同学
实验日期2013 年 4 月 08 日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流量计性能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流量计性能测试的一般实验方法;
2.了解倒U型压差计的使用方法;
3.应用体积法,测定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的标定曲线;
4.验证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的孔流系数C0与雷诺数Re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原理
流体流过孔板流量计或文丘里流量计时,都会产生一定的压差,而这个压差与流体流过的流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1.孔板流量计或文丘里流量计的标定
流体在管内的流量可用体积法测量:
V= a·∆h /τ(1)
式中:V——管内流体的流量,L/s;
a——体积系数,即计量筒内水位每增加1cm所增加的水的体积,本实验中a=0.6154 L/cm;
∆h ——计量筒液位上升高度,∆h = h1- h0,cm ; h1——计量筒内水位的初始读数,cm ; h0——计量筒内水位的终了读数,cm ; τ ——与∆h 相对应的计量时间,s 。
测出与V 相对应的孔板流量计(或文丘里流量计)的压差读数R ,即可在直角坐标纸上标绘出对应流量计的V ~R 标定曲线。
其中, R ——孔板流量计(或文丘里流量计)的压差读数,cm 。
2.孔流系数C0与雷诺数Re 关系测定
流体在管内的流量和被测流量计的压差R 存在如下的关系:
3
00102⨯∆⋅
⋅=ρ
P
C A V (2)
其中,2
10-⨯⋅⋅=∆g R P ρ (3)
2
00102⨯⋅=
Rg A V C (4)
式中:
A0——孔板流量计的孔径(或文丘里流量计喉径)的截面积,m2,本实验中孔板孔d0=17.786mm ,文丘里流量计喉径d0=19.0mm ;
C0——孔板流量计(或文丘里流量计)的孔流系数; g ——重力加速度,g=9.807m/s2。
又知
μρ
du =
Re (5)
式中: Re ——雷诺数;
d ——水管的内径,m ,本实验中d =0.0238m ;
ρ—— 流体的密度,kg/m3; μ—— 流体的粘度,Pa ·s 。
u ——水管内流体流速,m/s,
其中
u =2
.4d V π (6)
根据实验所测到的R 和V 值,再根据流体温度t 查取ρ、μ值,即可算出一系列的C0~Re 值,将这些计算结果标绘在单对数坐标纸上(Re 取对数坐标),便可得到孔板流量计(或文丘里流量计)C0~Re 关系曲线。
三、仪器及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由水箱、管道泵、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倒U 型管压差计、流向转换器、计量筒、各种阀门和不锈钢进、出水管道等组成。
1-水箱; 2-切断阀; 3-管道泵; 4-切换阀; 5-切换阀; 6-文丘里流量计; 7-孔板流量计; 8、9-倒U 型管压差计; 10-流量调节阀; 11-流向转换器;12-计量筒; 13-放水阀; A1、B1、A2、B2—倒U 型管切断阀; C1、C2-倒U 型管平衡阀 ; D1、D2-倒U 型管排气阀
图1 流量计性能测试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水从水箱1由管道泵3输送至管路,分别流经文丘里流量计6、孔板流量计7所在测试管路和流量调节阀10后,通过流向转换器11到达计量筒12进行计量,然后返回水箱,循环使用。
实验测试管路有二段并联的水平管组成,自上而下分别用于孔板流量计和文丘里流量计的性能测试。
在每段测试管路的进口上,分别装有切换阀,用于选择不同的实验测试内容。
管路内流量由计量筒12和秒表配合进行测量,并由出口流量调节阀11调节流量,流体流过孔板流量计和文丘里流量计的压差可分别用与各流量计相连的倒U型管压差计9和8测量,流体的温度可用温度计直接测量。
四、实验步骤
1.全开实验装置主管道上所有阀门(阀2、阀4、阀5和阀10),全关倒U型差压计上的阀门,将流向转换器的出口转向排水侧,开启管道泵。
2.孔板流量计的标定:
2.1开启管道泵约5分钟后,关闭阀4、阀10,打开与孔板流量计相连的倒U型差压计9上的阀门A2、B2和D2(当A2、B2和D2的手柄处于水平位置时,阀处于关的位置;当A2、B2和D2的手柄处于垂直位置时,阀处于开的位置,另一U型差压计上的阀门A1、B1和D1的开关位置也是如此。
),对倒U型差压计9进行排气操作。
2.2在倒U型差压计的玻璃管上看不到上升的气泡后,先关闭阀门A2、B2,再将阀门C2的手柄箭头旋向左边,将倒U型差压计的其中一根玻璃管内的水放到约5~10cm高度,然后将阀门C2的手柄箭头旋向右边,将倒U型差压计的另一根玻璃管内的水放到约5~10cm高度,最后关闭C2阀(即将C2阀的手柄箭头旋到垂直位置),关闭D2阀,打开A2、B2阀,至此倒U型差压计的排气操作工作即算完成。
2.3缓慢打开流量调节阀10,这时U型差压计9的差压读数也同步慢慢增大,当差压计的读数接近65~70cm时,停止调节流量调节阀10。
2.4关闭阀13,记下计量筒内水位的初始读数,并将秒表清零,在将流向转换器的出口转向计量筒的计量侧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记时,当计量筒内的水位高到离顶部还有约5cm时,迅速将流向转换器的出口转向排水侧,同时按下秒表停止记时,读下秒表上的测量时间,待计量筒内水位稳定后(一般要求波动小于0.1cm),读下计量筒内水位的终了读数,随后打开阀13,将计量筒内的水放完,在计量筒放水的同时,双手同时关闭倒U型差压计上阀A2、B2,读取倒U型差压计上读数R,当计量筒内的水放到合适的高度(桶内一般留1cm左右高度的水位)时,关闭阀13。
2.5本实验一般测定6~10个实验点,考虑到测量精度要求,最小倒U型差压计的读数R要求在2cm以上,根据R的最大读数和最小读数以及要测的实验数据组数,确定每个实验测试点的R大小,然后通过减小流量调节阀开度的方法,将R调到所需的值,接着重复操作步骤2.4,直到测完所需要测定的6~10组实验数据,最后用温度计测出水箱里的水温。
3 文丘里流量计的标定
3.1 打开阀4,关闭阀5、阀10,打开与文丘里流量计相连的倒U型差压计8上的阀门A1、B1和D1,对倒U型差压计8进行排气操作。
3.2在倒U型差压计的玻璃管上看不到上升的气泡后,先关闭阀门A1、B1,再将阀门C1的手柄箭头旋向左边,将倒U型差压计的其中一根玻璃管内的水放到约5~10cm高度,然后将阀门C1的手柄箭头旋向右边,将倒U型差压计的另一根玻璃管内的水放到约5~10cm高度,最后关闭C1阀(即将C1阀的手柄箭头旋到垂直位置),关闭D1阀,打开A1、B1阀,至此倒U型差压计的排气操作工作即算完成。
3.3缓慢打开流量调节阀10,这时U型差压计8的差压读数也同步慢慢增大,当差压计的读数接近65~70cm时,停止调节流量调节阀10。
3.4关闭阀13,参照2.4和2.5进行实验。
相应曲线见图4和图5。
图4 文丘里流量计标定曲线
图5 文丘里流量计C0~Re关系曲线
水温20℃
孔板流量计
序号
计量筒高度差 h /cmH2O 计量时间τ/s 差压计压差R/cmH2O
1 4 9.4 5
2 11 16.7 12
3 18 21.2 20
4 23 24.7 24
5 25 25.8 26
6 2
7 26.9 28
7 29 28.3 29
8 29 27.8 30
9 30 28.4 31
10 31 28.8 32
五、结果与讨论
(一)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学到了以下几点
1.掌握流量计性能测试的一般实验方法;
2.了解倒U型压差计的使用方法;
3.应用体积法,测定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的标定曲线
(二)在本次实验中,应该注意:
1.每个实验项目测试前都应对倒U型差压计进行排气;
2.测量压差时,C1或C2阀应始终处于关闭状态。
(三)问题思考
1.如果不用体积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校正流量计?
答:可以用静态称重法,动态称重法或者标准表法来校正流量计。
2.倒U型管压差计应如何进行排气?
答:打开排气夹,因为排气夹的作用就是隔绝与外界压强的连通,才能使得在U形管内形成压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