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整理复习与整理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重点题、提高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重点题、提高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重点题、提高题1、今年甲x岁,乙(x+5)岁,4年前他们相差(5)岁。

当甲30岁时,乙35岁。

2、一个数既有因数12,又有因数18,这个数最小是(36)。

3、在括号里填一个数,使它和已知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4和(5)9和(7)10和(3)4、在括号里填一个数,使它和已知数至少有两个公因数。

12和(6)20和(10)28和(14)5、在括号里填一个和已知数不同的数,使它和已知数的最大公因数是所填的数。

19和(17)12和(11)27和(25)6、如果b是a的因数,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

7、a9是真分数,是假分数,a最大是(8)。

10a8、在1、2、4、7四个数中,任选两个数可以组成的真分数有(5)个,其中最小的真分数是(1/2),任选两个数可以组成的假分数有(3)个,其中最大的假分数是(6/7)。

9、将3千克糖果平均分装在5个瓶子里,每个瓶子装了(0.6)千克糖果,每个瓶子装了这些糖果的(3/5)。

10、将3米长的绳子对折两次,每一段是(0.75)米。

2的分子增加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减少6)。

5312、将的分母扩大3倍,分子要加(8),分数的大小不变。

411、将(3/4)化为分母为20的分数,得(15/20)。

13、16÷(2/3)=(24)。

14、一袋盐424)千克,吃去它的(1/5),还剩下它的(339.2)千克;若吃去(2/5)千克,还剩下(254.8)千克。

15、小军在一次座位调整时,先向后移动一位,再向右移动两位,现在小军的额位置是(4,5),小军原来的位置是(2,2)。

16、一个钟面的时针长6厘米,从12时到6时,时针的针尖走了(18)厘米,时针扫过的面积是(54)平方厘米。

17、一个半圆的直径是10厘米,它的周长是(15π)厘米,面积是(25π/4)平方厘米。

18、将一根3米长的木料,平均分成若干相等的小段。

锯了5次,每段是(0.6)米,每段长是这根木料总长的(1/5)。

苏教版数学--易错题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到第七单元

苏教版数学--易错题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到第七单元

苏教版数学--易错题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到第七单元【教材册数】五年级下册【单元名称】一、简易方程【易错题目】解方程:13(X-5)=169错1解:13x-5=169错2解:13x-18=169错3解:13x-5x=169【错因分析】由于对乘法分配律没有完全理解,在拆括号时容易出错。

【应对措施】建议不拆括号计算,更简单。

【教材册数】五年级下册【单元名称】一、简易方程【易错题目】一条公路长360m,甲乙两支施工队同时从公路的两端往中间铺柏油。

甲队的施工速度是乙队的 1.25倍,4天后这条公路全部铺完。

甲乙两队每天分别铺柏油多少米?学生错解:(1)360÷4=90(m)90÷2=45(m)45÷1.25=37(m)90-37=63(m)答:乙队每天施工37m,甲队每天施工63m。

(2)解:设乙队每天施工x米,那么甲队每天施工1.25x米。

1.25x+x=360解得:x=160160×1.25=200(m)答:乙队每天施工160m,甲队每天施工200m。

【错因分析】1.错解(1)学生想到了先算出甲乙两队施工的速度和,接着错误地理解为甲乙两队每天分别施工的米数与速度和的平均数有关,从而出现下面几步毫无理由的解答步骤。

2.错解(2)学生没能理解两队施工的速度和,错误地将360m直接看作两队施工的速度和,把“4天后这条公路全部铺完”最新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当作多余条件,导致列方程时的错误。

【应对措施】1.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训练。

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是分析数量关系,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把数学问题中叙述的情节语言转换成数学运算,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包含数量关系的语言对问题进行再叙述,有助于厘清解题思路,有助于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分析与说理。

2.加强问题解决后的验算。

把错解(2)的解答结果当作已知条件,解答的结果符合“甲队的施工速度是乙队的 1.25倍”,但不符合“4天一共铺柏油360m”,从而判断出解答的错误。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易错题和重点题型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易错题和重点题型

一、知识点整理: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

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举例:3×5=15,15是合数。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

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

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举例:15和5,[15,5]=15,(15,5)=5素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举例:[3,7]=21,(3,7)=1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5,8]=40,(5,8)=1相邻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9,8]=72,(9,8)=1特殊关系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二、经典例题:例1,写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7和9 5和25 10和4写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8和10 51和3 5和4例2:有一批地砖,每块长45厘米、宽30厘米,至少要用多少块这样的地砖才能铺成一个正方形?在一长40厘米,宽32厘米的长方形红纸上裁出同样大小,面积最大的正方形,并且没有剩余。

一共可以裁出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例3:五(1)班学生人数不超过50人,在分小组做游戏时,可以分为每组6人或者每组8人,两种分法都刚好分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易错题和重点题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易错题和重点题型

一,知识点整理: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

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举例:3×5=15,15是合数。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

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

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举例:15和5,[15,5]=15,(15,5)=5素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举例:[3,7]=21,(3,7)=1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5,8]=40,(5,8)=1相邻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9,8]=72,(9,8)=1特殊关系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二,经典例题:例1,写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7和9 5和25 10和4写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8和10 51和3 5和4例2:有一批地砖,每块长45厘米、宽30厘米,至少要用多少块这样的地砖才能铺成一个正方形?在一张长40厘米,宽32厘米的长方形红纸上裁出同样大小,面积最大的正方形,并且没有剩余。

一共可以裁出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例3:五(1)班学生人数不超过50人,在分小组做游戏时,可以分为每组6人或者每组8人,两种分法都刚好分完。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 解4X=60-20 4 X=40 X=10 ①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 右边=20,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②检验:方程左边=60-4×10=20等于方程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9、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和=(首项+末项)×项数÷2 10、偶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连线、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整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整理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整理1、填空题。

⑴苹果每千克6.5元,买4千克,付出a元,应该找回( )元。

⑵妈妈买了单价2.4元的西瓜x千克,付出30元,应找回( )元。

⑶比a少2.4的数与x相乘的积是( )。

a与x和的2倍是( )。

⑷食堂运来大米x千克,已经吃了3天,每天吃b千克,还剩( )千克。

⑸学校花a元买了15个排球,每个排球的单价是( )元。

⑹一辆汽车2.5小时行驶m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 )千米,这辆汽车平均行驶1千米需要( )小时。

⑺x的2.5倍比它的1.5倍多12,列方程是( )。

⑻x与a的差的一半,再乘2.4的积是( )。

⑼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x×8×a=( ) 2.3×b=( )x×1.5×x=( ) (b-x)×6.5=( )⑽m+m+m+m=( ) m×m×7=( )2、用字母a,h分别表示三角形底及这个底上的高,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那么三角形的面积s是多少?当a=3.8dm,h=2.5dm时,三角形的面积s等于多少?3、康师傅方便面每桶2.5元,用式子表示a元买方便面的数量。

当a=15时,可以买多少桶方便面?4、张明去超市买水果,他花15.75买了2.5千克苹果,还准备买4.5千克香蕉,已知苹果的单价是香蕉的元1.5倍,买香蕉应该付多少元?5、李兵和妈妈在早市买了3.5千克黄瓜和2千克西红柿,付出15元,找回1.4元。

西红柿每千克2.6元,黄瓜每千克多少元?6、两地相距35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5小时后两车相距35千米。

甲车每小时行驶65千米,乙车每时间行驶多少千米?7、同学们到平台基地参加实践活动,每6人一个房间,有23人没有房间,每10人一个房间,有3个人没有房间。

这次活动去了多少人?8、同学们给西部灾区捐款,五年组捐款2346.25元,比四年级的3倍少12.65元,四年级捐款多少元?◆典型错题1 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米,每段是这根铁丝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 易错题整理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 易错题整理苏教版

五年级易错题下(1)一、填空:1、用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拼一个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至少是( )厘米。

这个正方形里包含有( )个长方形纸片。

2、把3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3米的()() ,是1米的()() ,也就是()()米。

3、制作一份糕点,甲师傅需要0.6小时,乙师傅需要65小时,( )做得快。

4、在一个半径是8厘米的圆里画一个圆心角是90︒的扇形。

这个扇形的面积是圆的()() ,是( )平方厘米。

5、同学们在山坡上栽了一些松树和柏树,其中松树的棵数正好是柏树的4倍。

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柏树的棵数是植树总棵数的()()。

6、有三个连续的奇数,如果其中最小的一个是a ,那么最大的那个数是( ),这三个数的和是( )。

.7、有一筐桃,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正好还剩1个;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正好也剩1个。

如果这筐桃的个数不超过50,那么这筐桃可能有( )个,也可能有( )个。

二、解决问题;1、小红对本班40名同学上学的出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31的同学乘坐汽车上学。

52的同学家长接送。

其余同学步行上学。

步行上学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2、在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活动中,张青把自己积攒的零花钱的一半还多5元钱捐给了灾区。

这时自己还有28元。

他原来有多少零花钱?3、有一个圆形水池,周长等于25.12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俗话说“货比三家”,小敏在批发市场买一批铅笔,连跑了三家摊位,发现:甲摊位5元买8枝;乙摊位5枝要3元;丙摊位7元买8枝送2枝。

请你帮小敏算一算,该选哪一家购买比较便宜?5、李老师和张老师每天早晨都在学校操场的环形跑道上跑步,跑道的全长是360米。

如果李老师平均每秒跑6.5米,张老师平均每秒跑5.5米,而且他们从跑道的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往相反的方向跑,经过多少秒两人第一次相遇?6、石大伯靠墙围了一个半圆形的养鸡场,一共用去50.24米长的篱笆。

这个养鸡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7、如图,大圆的直径是6厘米,小圆的直径是4厘米。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华及各单元易错题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检验格式:60-4X=20 解4X=60-20 4 X=40 X=10 ①检验: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 右边=20,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②检验:方程左边=60-4×10=20等于方程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8、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9、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和=(首项+末项)×项数÷2 10、偶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连线、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9:
一个挂钟,钟面上的时 针长5厘米。这根时针的 尖端一昼夜所划过的路 线,一共有多少厘米?
5×2×3.14×2 =10×3.14×2 =31.4×2 =62.8(厘米)
问题10:
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8 平方厘米,你能算出
o
涂色部分的面积吗?
88=÷-82-×6482=.=×56232.8..12(13平284.1÷×方4=4厘384×2÷×米5433.)×.11242-(=8平4(平方方厘厘米米)) =1.7=21(8平.8方4厘(平米==14方)2.5.56厘6(平-8米方)厘米)
一半。这根蜡烛还剩下全长 的几分之几?
1- 1 - 2
55
问题3:
有12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支 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1 ),每人分得
12
的铅笔是总数的( 一块 2公顷苗圃,其中 1 培育松树苗,
13
5
6 培育杉树苗,其余的培育果树苗。果
树苗的占地面积是这个苗圃的几分之几?
=4×3.13
=12.56( ) =12.56(

问题8:
小强用一根10米长的绳子绕一棵树干3 圈后,还剩下0.58米。这棵树的树干 横截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r: (10-0.58)÷3÷3.14÷2 =9.42÷3÷3.14÷2 =3.14÷3.14÷2 =0.5(米) S:0.5×0.5×3.14 =0.25×3.14 =0.785(平方米)
1- 1 - 1 56
问题5:
用1吨花生可以榨出280千克花生油,请 问平均每千克花生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榨1千克花生油需要多少千克花生?
1吨=1000千克 280÷1000=0.28(千克) 答:平均每千克花生可以榨油0.28千克。
1000÷280=1208000
= 25
7
(千克)
25
答:榨1千克花生油需要 7 千克花生。
问题6:
一瓶油重
7 千克,第一个星期吃了 3 千克,
2
第二个星期吃了
6
2
千克。这瓶油比原来少了
5
多少千克?
7364
-- =
2255
7 - 4 = 27 2 5 10
3

6
27

2 5 10
问题7:
判断: 半径2厘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C: 2×2×3.14 S: 2×2×3.14
=4×3.13
复习与整理
易错题整理
问题1:
小明、小华和小芳各做了一架航模飞
3
5
机,小明用了 小时,小华用了 小时,
4
6
小芳用了 0.8小时。(小明)做得最快?
4 0.8=
5
3
5
4 = 0.75 6 ≈0.83
345 <<
456
0.75 < 0.8 < 0.83
问题2:
一根蜡烛,第一次烧掉全长
1 的 5 ,第二次烧掉剩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