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课件3
《信号与系统教案》课件

《信号与系统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信号与系统概述1.1 信号的概念与分类定义:信号是自变量为时间(或空间)的函数,用于描述物理量或信息。
分类: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连续信号等。
1.2 系统的概念与分类定义:系统是由输入信号、系统本身和输出信号三部分组成的。
分类: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时不变系统、时变系统等。
第二章:信号的运算与处理2.1 信号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
叠加原理与分配律。
2.2 信号的处理滤波器、放大器、采样与量化等。
第三章: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3.1 齐次性定义:若系统对于任意输入信号f(t),其输出信号y(t)都满足y(t)=af(t),则称系统为齐次系统。
3.2 叠加性定义:若系统对于两个输入信号f1(t)和f2(t)的输出信号y1(t)和y2(t)满足y1(t)+y2(t)=a(f1(t)+f2(t)),则称系统为叠加系统。
3.3 时不变性定义:若系统对于任意输入信号f(t),其输出信号y(t-t0)与输入信号f(t-t0)的输出信号y(t)相同,则称系统为时不变系统。
第四章: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4.1 傅里叶级数定义:将周期信号分解为正弦、余弦信号的和。
傅里叶级数的展开与系数计算。
4.2 傅里叶变换定义: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与计算方法。
第五章:拉普拉斯变换与Z变换5.1 拉普拉斯变换定义: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复频域。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与计算方法。
5.2 Z变换定义: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离散域。
Z变换的性质与计算方法。
第六章: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6.1 系统的时域响应定义: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称为系统的时域响应。
系统的时域响应的计算方法。
6.2 系统的稳定性定义:系统在长时间内能否收敛到一个稳定状态。
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第七章: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7.1 傅里叶变换的应用频谱分析:分析信号的频率成分。
滤波器设计:设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滤波器。
信号与系统课件

y(t) x2 (0 )
t
f ( )d
0
。
【解】根据线性系统定义,
(1) 该系统满足分解性,但不满足零态线性和零输入线性。
(2) 该系统满足分解性和零输入线性,但不满足零态线性。
(3) 该系统满足分解性和零态线性,但不满足零输入线性。
需要说明得就是,若用数学语言表述,线性系统就就是服从
线性方程得系统。这里得线性方程既可以就是线性代数方程、
由于激励信号得作用,系统状态有可能在t=t0时刻发生跳变, 为区分前后得数值,以t0-表示激励接入之前得瞬时,以t0+表示激励 接入以后得瞬时。系统得起始状态指得就是, 激励接入前一刹 那系统得状态,记为x1(t0-), x2(t0-), …,xn(t0-)。 显然,这组数据记录 了系统过去历史所有得相关信息。系统得初始状态指得就是, 激励接入后一刹那系统得状态,记为x1(t0+), x2(t0+), …, xn(t0+) 。
t= 0
S 激励 E
系统 R
C
响应 uC(t)
(a) 系 统 结 构
uC(t) E
0 t
(b) 没 有 起 始 状 态 的 响 应
图 2-2 没有起始状态得RC充电电路及其响应
在图2-3中,电路处于稳定状态,即uC(0-)=E1。t=0时刻把开
关S扳到2位,根据电路理论中得换路定律可知,电容得端电压不
输入信号 f (t)
系统
输出信号 y (t)
(a) 简 单 系 统
… …
… …
输入信号 f1(t) f2(t)
fn(t)
输出信号 y1(t)
系统
y2(t)
ym(t)
(b) 多 输 入 /多 输 出 系 统
信号与系统PPT

(2)反转:f(-2t)中以-t代替t,可求得f(2t),表明f(-2t)的波形 以t=0的纵轴为中心线对褶,注意 (t ) 是偶数,故
2 ( t
பைடு நூலகம்
1 2
) 2 (t
1 2
)
2 (t
1 2
)
f(2t) 由f(-2t) 反褶 f(2t)
1 2
0
1
t
(3)比例:以
1 2
f (k )
f (k )
e t
3 2 1
k
0
1
2
3
0
1
2
3
k
f ( t ) sin t
f(t)
0
t
0
t
t<0时,f(t)=0的函数称为有始函数
连续时间函数可包含不连续点
f (t k )
f(n)
(2) (1) (1)
0
12 345
t
0
1 2 3 4 数字信号
t
离散时间信号
3.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 周期信号是指经过一定时间重复出现的信号;而非周 期信号在时间上不具有周而复始的特性。
或 若
e (t ) r (t )
则
ke ( t ) kr ( t )
叠加性是指若有n个输入同时作用于系统时,系统的输出等于各个输入单独 作用于系统所产生的输出之和
T e1 ( t ) e 2 ( t ) T e1 ( t ) T e 2 ( t )
或
,
若 则
( t )dt a
1
a ( t )dt
1
2 (
1 2
信号与系统ppt课件

02
时不变:系统的特性不随时间变 化。
系统的数学模型为非线性微分方 程或差分方程。
03
频域分析方法不适用,需采用其 他方法如几何法、状态空间法等
。
04
时变系统
系统的特性随时间变 化,即系统在不同时 刻的响应具有不同的 特性。
时域分析方法:积分 方程、微分方程等。
系统的数学模型为时 变微分方程或差分方 程。
信号与系统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信号与系统概述 • 信号的基本特性 • 系统分析方法 • 系统分类与特性 • 系统应用实例
01
CHAPTER
信号与系统概述
信号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信号是传输信息的一种媒介,具有时间和幅度的变化特性。
详细描述
信号是表示数据、文字、图像、声音等的电脉冲或电磁波,它可以被传输、处理和记录。根据不同的特性,信号 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如声音、光线等;数字信号则是离散的二进制数 据,如计算机中的数据传输。
04
CHAPTER
系统分类与特性
线性时不变系统
线性
系统的响应与输入信号的 线性组合成正比,即输出 =K*输入+常数。
时不变
系统的特性不随时间变化 ,即系统在不同时刻的响 应具有相同的特性。
频域分析方法
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 换等。
非线性时不变系统
01
系统的响应与输入信号的非线性 关系,即输出不等于K*输入+常 数。
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元素组成的整体,具有输入、输出和转 换功能。
详细描述
系统可以是一个物理装置、生物体、组织或抽象的概念,它 能够接收输入、进行转换并产生输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系统可以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时不变系统和时变 系统等频域分析方法将信号和系统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 来了解系统的性能,如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分析 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信号和系统》课件

系统建模:MATL AB可以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和优化
控制系统设计:MATL AB可以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 信号和系统分析:MATL AB可以进行信号和系统的分析,包括频谱分析、 时域分析等
MATL AB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互动性强:设置问 答、讨论等环节,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参与度
信号基础知识
信号定义
信号是信息的载体, 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号可以分为模拟 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连续变 化的物理量,如声 音、图像等
数字信号是离散变 化的物理量,如二 进制数据等
信号分类
连续信号:在时 间上和数值上都
是连续的信号
结构图描述法:通过结构 图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关系
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
系统:由相互关联的 组件组成的整体,具 有特定的功能和目标
信号:信息的载体, 可以是数字、模拟或
其他形式
输入:系统的输入信 号,决定了系统的行
为和输出
输出:系统的输出信 号,是系统对输入信
号的处理结果
反馈:系统对输出信 号的监测和调整,以 实现更好的性能和稳
适用人群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自 动化等专业的
学生
信号处理、通 信系统、控制 系统等领域的
工程师
对信号和系统 感兴趣的科研
人员
信号和系统课 程的教师和助
教
课件特点
内容全面:涵盖信 号与系统的基本概 念、理论、应用等
逻辑清晰:按照信 号与系统的发展脉 络进行讲解,易于 理解
实例丰富:结合实 际案例,便于学生 理解抽象概念
定常系统:系统参数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
信号与系统 第3讲

一、经典法
( p + a n 1 p
n
n 1
+ ... + a1 p + a0 )r ( t ) = 0
p+3 , 且r (0) = 1, r ' (0) = 2, 例1:已知一系统 H ( p ) = 2 p + 3p+ 2 求系统零输入响应
r (t ) = 4e t 3e 2t t≥0
分析: 系统的特征方程就是转移算子的分母D(p) 分析: 系统的特征方程就是转移算子的分母 解:第一步 求微分方程的特征根
m n m+n
m,n为任意整数 为任意整数
m , n同为正数或负数
微分和积分的次序不能交换
1 1 p 问: = p? p p
问:px(t)=py(t)
x(t)=y(t)
一般的微分方程: 一般的微分方程:
dn d n1 d r ( t ) + a n 1 n 1 r ( t ) + ... + a 1 r (t ) + a0r (t ) n dt dt dt dm d m 1 d e ( t ) + b m 1 m 1 e ( t ) + ... + b 1 e ( t ) + b0 e ( t ) = bm m dt dt dt
rzi ( t ) = C 1 e
若有k阶重根: 若有 阶重根: 阶重根
λ1t
+ C 2e
λ 2t
+ ... + C n e
λnt
rzi ( t ) = (C1 + C 2 t + C 3 t + ... + C k t
2
信号与系统ppt

3t) 3 (t
3) dt
0
(6)(t 3 2t 2 3) (t 2) (23 2 22 3) (t 2) 19 (t 2)
(7)e4t (2 2t) e4t 1 (t 1) 1 e4(-1) (t 1) 1 e4 (t 1)
2
2
2
(8)e2t u(t) (t 1) e2(-1)u(1) (t 1) 0 (t 1) 0
表征作用时间极短,作用值很大的物理现象的数学模型。
④ 冲激信号的作用:A. 表示其他任意信号
B. 表示信号间断点的导数
二、奇异信号
2. 冲激信号
(4) 冲激信号的极限模型
f (t) 1
g (t) 1
2
t
t
h (t) 2
t
1/
(t) lim f (t) lim g (t) lim h (t)
(t
π )dt 4
(2)23e5t (t 1)dt
(3)46e2t (t 8)dt (4)et (2 2t)dt
(5)22(t 2
3t) ( t
3
1)dt
(6)(t 3 2t 2 3) (t 2)
(7)e4t (2 2t) (8)e2t u(t) (t 1)
1. 在冲激信号的抽样特性中,其积分区间不一定 都是(,+),但只要积分区间不包括冲
激信号(tt0)的t=t0时刻,则积分结果必为零。
2.对于(at+b)形式的冲激信号,要先利用冲激信 号的展缩特性将其化为(t+b/a) /|a|形式后,
方可利用冲激信号的抽样特性与筛选特性。
二、奇异信号
3. 斜坡信号
定义:
r(t
)
t 0
《信号与系统》课件第1章 (3)

4. 指数信号 指数信号的一般数学表达式为
f(t)=Aest
根据式中s的不同取值,可以分下列两种情况讨论: (1) s=σ时,此时为实指数信号,即
(1-23)
f(t)=Aeσt
(1-24)
当σ>0时,信号呈指数规律增长;当σ<0时,信号随指数规律
衰减;当σ=0时,指数信号变成恒定不变的直流信号,如图1-
16所示。
42
图1-16 实指数信号
43
(2) s=σ+jω,此时为复指数信号。利用欧拉公式,可以进 一步表示为
(1-25) 可见,复指数信号的实部和虚部都是振幅按指数规律变化的 正弦振荡,当σ>0(σ<0)时,其实部和虚部的振幅按指数规律增 长(衰减);当σ=0时,复指数信号变为虚指数信号
(1-26) 此时信号的实部和虚部都是等幅振荡的正弦波。复指数信号 虚部的波形如图1-17所示。
f(t)δ(t)=f(0)δ(t)
若f(t)在t=t0时连续,则有
f(t)δ(t-t0)=f(t0)δ(t-t0)
(1-16) (1-17)
36
对上面两式取积分,可得到下面两个重要的积分结果: (1-18) (1-19)
式(1-19)说明,δ(t)函数可以把信号f(t)在某时刻的值采样(筛选) 出来,这就是δ(t)的筛选性。
11
图1-4 非周期能量信号
12
图1-5 非周期功率信号
13
图1-6 非功率非能量信号
14
1.2.2 几种常用的基本信号 1. 单位斜变信号 斜变信号是指从某一时刻开始随时间成正比例增加的信
号。斜变信号也称斜坡信号。若斜变信号增长的变化率为1, 斜变的起始点发生在t=0时刻,就称其为单位斜变信号(如图 1-7所示),其数学表达式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与δ(n)的关系 的关系
δ ( n ) = u ( n ) = u ( n ) u ( n 1)
0, n < 0 u ( n ) = ∑ δ (i) = i = ∞ 1 , n ≥ 0
n
0, n < 0 u (n) = ∑ δ (n m ) = m =0 1, n ≥ 0
∞
h ( n ) = g ( n ); g(n)
2 x(n)=[x(n)]=[x(n+1)-x(n)] =x(n+2)2x(n+1)+x(n)
后向 右移)差分 x(n)=x(n)-x(n-1) 后向(右移 差分 右移 差分:
2x(n)=[x(n)]= x(n)- x(n-1) =x(n)-2x(n-1)+x(n-2)
3 2
序列x(n)累加: 累加: 序列 累加
3. 常用典型序列及其特性
1 , ⑴ 单位脉冲序列: δ ( n ) = 0 , 单位脉冲序列: 1 , δ (n m ) = 0 , δ(n) δ(n-m) n = 0 n ≠ 0 n = m n ≠ m
m
①取样特性
∞
x(n)δ(nm) = x(m)δ(nm)
n = ∞
∑ x ( n )δ ( n m ) = x ( m )
⑵序列的相加与相乘:同序号的数值相 序列的相加与相乘: 加或相乘 ⑶序列的时间尺度变换
– x(an)表示 表示x(n)的时间尺度被缩放,注意变量 的时间尺度被缩放, 表示 的时间尺度被缩放 应为整数
例 已知序列 x(n)如图示,求x(2n)和x(n/2) 如图示, 如图示 和 的波形 x (n) 2 1 n
连续与离散时间系统的比较
连续时间系统 微分方程描述; 微分方程描述; 微分(积分 , 微分 积分), 积分 乘系数,相加; 乘系数,相加; R,L,C 元件连 , , 离散时间系统 差分方程描述; 差分方程描述; 延时(移位 , 延时 移位), 移位 乘系数,相加; 乘系数,相加; D × ∑ 部件
-3
1
z (n) =
K = ∞
∑ x(k )
n
-2 2
3
序列x(n)的能量: 序列x(n)的能量: 的能量
E =
n = ∞
∑
∞
x(n)
2
-2
-3
⑸ 序列的分解 ① 分解为偶序列和奇序列 x(n)= xe(n)+ xo(n) 其中 xe(n)=(1/2){x(n)+x(-n)} xo(n)=(1/2){x(n)-x(-n)} ②分解为实序列和虚序列 x(n)= xR(n)+ jxI(n)
已知离散时间系统如图示, 例2 已知离散时间系统如图示,写出 系统的差分方程. 系统的差分方程.
y(n+1 =ayn)+x(n) x(n) ) (
∑ a
D
y(n)
1 y (n ) = [ y ( n + 1 ) x ( n )] a
– 一阶前向差分方程;可利用迭代方法求解 一阶前向差分方程;
已知梯形网络电阻为R, 例3 已知梯形网络电阻为 ,结点电压为 v(n), n=0, 1, …,N,试写出第 个结点电压 , ,试写出第n个结点电压 v(n)的差分方程. 的差分方程. 的差分方程 V(N-1) v(N)
③分解为延迟的单位脉冲信号加权和
x(n) =
m = ∞
∑
∞
x ( m )δ ( n m )
x ( n ), m = n ∵ x ( m )δ ( n m ) = 0 , m ≠ n x ( n ) = { 1 , 0 , 1 , 2 ,1 , 3 }
n=0
x(n) = δ (n + 3) δ (n + 1) + 2δ (n) + δ (n 1) + 3δ (n 2)
=
i = ∞
∑
n
h (i)
⑶指数序列
x(n)=anu(n): |a|>1时,序列发散, |a|<1时, 序列收敛,a>0, 序列取正值, a<0, 序列 在正,负摆动
anu(n) a>1 anu(n) 0<a<1
anu(n)
a<-1
anu(n)
-1<a<0
4. 正弦序列
x(n)=sin(nω0)
i=∞
∑x(i)u(n i) = ∑x(i)
i=∞
n
n
典型序列的求和
i = ∞
∑
n
0, n < 0 δ (i) = = u (n ) 1, n ≥ 0
i = ∞
∑
n
n
u (i) = (n + 1)u (n )
i = ∞
∑
2
1 iu ( i ) = n (n + 1 )u ( n ) 2
1 ∑ i u ( i ) = 6 n (n + 1 )( 2 n + 1 ) u ( n ) i = ∞
单边序列: N1≤ n≤N2 单边序列: – 右边序列:n≥N1, x(n)有值 n<N1 ,x(n)=0 右边序列: 有值, 有值 – 左边序列:n≤N2 , x(n)有值 n>N2 ,x(n)=0 左边序列: 有值, 有值 – 因果序列: N1≥0的单边序列 因果序列: 的单边序列 – 反因果序列: N2 ≤ 0的单边序列 反因果序列: 的单边序列
例2 已知 已知y(1)=1,y(2)=1,求解方程 求解方程 y(n)-y(n-1)-y(n-2)=0 解: 对于一般 N 对于一般 a k y (n 齐次方程 k=0 其齐次解为
∑
k) = 0
N n i
C α + C 2α + + C N α = ∑ Ciα
离散序列所描述的事物: 离散序列所描述的事物:
– 离散事件 – 模拟抽样
2. 序列的变换和运算
⑴ 序列的位移与翻转
– x(n±m):表示序列左右位移 ± : – x(-n):表示 :表示x(n)相对于纵轴翻转 相对于纵轴翻转 – x(-n±m):表示x(n)相对于纵轴翻转后位移 ± :表示 相对于纵轴翻转后位移
为激励, 为响应, 例 设x(n)为激励 y(n)为响应 判断下面 为激励 为响应 的激励与响应是否为线性和时不变? 的激励与响应是否为线性和时不变
(1) y(n)=2x(n)+3 在y(n)中, yzi(n)=3, yzs(n)=2x(n),只有 中 , 零状态响应y 与输入有关. 零状态响应 zs(n)与输入有关. 与输入有关 当激励为 1(n)+bx2(n)时,响应为 当激励为ax 时 2[ax1(n)+bx2(n)]= ay1(n)+by2(n); 当激励为 当激励为x(n-n0)时,响应为 时 2 x(n-n0) +3=y (n-n0) . 故是线性时不变的. 故是线性时不变的.
6.差分方程的求解 6.差分方程的求解
1. 差分方程: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差分方程:
∑ a y(n k ) = ∑b x(n r)
k =0 k r =0 r
N
M
式中:a, b—常系数, M, N—移位与方 式中: 常系数, 移位与方 常系数 移位与 程阶次
2. 求解差分方程的方法 ⑴ 迭代法:概念清楚,计算简便,但无 迭代法:概念清楚,计算简便, 闭式解答; 闭式解答; ⑵ 时域经典法:先求齐次解和特解,再 时域经典法:先求齐次解和特解, 代入求系数,物理概念清楚,但烦琐; 代入求系数,物理概念清楚,但烦琐; ⑶ 零输入与零状态法:由求齐次解 零 零输入与零状态法:由求齐次解→零 输入响应,卷积和→零状态响应 零状态响应; 输入响应,卷积和 零状态响应; ⑷ z 变换法:简便而有效; 变换法:简便而有效;
第三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 时域分析
要点: 要点: 离散时间信号的时域分析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离散系统的数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系统的数 学模型与差分方程求解, 学模型与差分方程求解,单位序列响应 卷积和与去卷积(解卷积) 卷积和与去卷积(解卷积)
§3.1. 离散时间信号的时域分析 1. 离散时间信号的时域描述
包络是周期正弦, 序列本身未必周期 判断周期性:
1 s in (n ω ) 0 .8
0 .6
0 .4
0 .2
0
- 0 .2
- 0 .4
- 0 .6
- 0 .8
-1 -6
-4
-2
0
2
4
6
sin(nω0)= sin(ω0(n+N)), 只有当 ω0N =2πm时 或者N=(2π/ω0)m为整数 (即2π/ω0为整数) 时, sin(nω0)才是周期序列.选择m使N取最 小整数即为基波周期
-4 -2 0 2 4
x (2n) 2 1 n
-2 0 2 -6 -4 -2 0
x (n/2)
2 1
2 4 -6
⑷ 序列的差分与累加:差分 微分,累加 序列的差分与累加:差分→微分 微分, →积分, 积分, 积分 前向 左移 差分 前向(左移 差分:x(n)=x(n+1)-x(n) 左移)差分
已知离散时间系统如图示, 例1 已知离散时间系统如图示,写出 系统的差分方程. 系统的差分方程.
∑ x(n) a
D
y(n)
y(n) = ay(n 1) + x(n) y(n) ay(n 1) = x(n)
–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递归关系式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递归关系式 递归关系式) – 后向(或右移 差分方程;前向 或左移) 差分方程 后向 或右移) 差分方程 前向(或左移 或右移 前向 或左移
3. 举例 例1 已知 x(n)=δ(n),y(-1)=0, 用迭代法解方程: 用迭代法解方程: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