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启蒙阅读
文言文启蒙阅读之陆绩怀橘2孝

•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Fra bibliotek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译文
• 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官职最大时曾居 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 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 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拜别袁术,橘子掉 在地上。
• 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 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 “是因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 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 然成大才!”袁术感到很惊奇,往后常常称道 此事。
历代帝王视郯子为德、才、威、雅的化身。郯子死后, 后人建郯子庙、郯子墓来纪念他。据有关资料记载,当 时郯子庙中塑有“三圣”像,即孔子、老子、郯子,人 们对郯子的崇拜之情由此可见。
•
弟子规 ·入则孝(节选)
•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传统文化系列读本之
文言文启蒙阅读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 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 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 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 “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 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之,后常称说。(据《三国志》改写。)
故事:
郯(tán) 子 鹿 乳
郯子,春秋时期人。他天性非常孝顺,父母年老,双 目失明,听人说喝鹿乳会好,就借了一件鹿皮的衣服乔 装成一只鹿,跑到深山里头,混进鹿群中取鹿乳。猎人 看到这只动也不动的“鹿”,抽出箭想射。郯子便慌忙 立起身来,掀掉鹿皮,并大声地把详细的情形告诉猎人, 这才免掉了被射杀的危险。猎人非常感动,就把鹿乳送 给他。郯子将鹿乳取回家中,双亲喝后眼睛复明。
文言文启蒙读本(1—50篇)

文言文启蒙读本(1—50篇)1.鳝救婢高怀中,业(经营)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
一婢(女仆)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
夜深入睡,比(等到)醒而痛减,伤尽愈。
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周围)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据《讱庵偶笔》改写)【文言知识】1.“诸”与“之于”。
“诸”与“之于”在文言中常可互用互解。
上文“从后窗投诸河”,即可按“从后窗投之于河”理解,而“悉纵之于河”,也可说成“悉纵诸河”。
又,《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即“投之于渤海之尾”,意为把土石投放到渤海的边上。
2.以千数。
“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日杀鳝以千数”,即每天宰鳝好几千条。
如果理解为一千条或约一千条,都是不对的。
“以百数”即几百;“以十数”即几十。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悯________;②累年________;③罢业_____;④纵______。
2.翻译: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鹦鹉灭火有鹦鹉飞集(栖)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喜欢它)。
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
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沾湿)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据《宣验记》改写)【文言知识】嘉。
“嘉”多作“美好”、“赞许”解释,如“嘉客”、“嘉宾”。
上文“天神嘉其义”,意为天上的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
又,“帝嘉之”,意为皇帝称赞他。
【启发与借鉴】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一片诚心。
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五十万元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
小古文启蒙诵读30篇

小古文启蒙诵读(30篇)1.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注释】或:有的(荷花)。
荷梗:荷花的叶柄和花柄。
梗(gěng)。
茎:(jīng)横:横卧其名曰藕:它的名字叫藕。
其,它的,指“茎”的。
曰(yuē)。
藕(ǒu)断之有丝: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断,折断、掰断。
之,指藕。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荷花开放,有的荷花是红色的,有的荷花是白色的。
荷花的柄笔直地挺立。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茎横卧在泥土中,它的名字叫“藕”。
藕有藕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2.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其:它的,指菊花的。
爪:(zhǎo)。
或:有的。
赭:(zhě),红褐色。
耐:忍耐,经受得住。
既:已经。
惟:只、仅。
【译文】菊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四处飘溢。
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
它的颜色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赭色的、有的是红色的,种类很多。
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已经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只有菊花独自盛开。
3.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注释】尽脱:都脱落了。
尽,全、都。
顿:立刻。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凋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整个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返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看不到边际,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奇妙的景观啊!4.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文言文启蒙读本104篇

文言文启蒙读本104篇1. 文言文启蒙读本译文104马啮盗髻原文董熙载应友人邀,至其家豪酒。
自午及薄暮,已酩酊矣。
友人留其宿,熙载曰:“毋庸,吾尚可乘马反家。
”时月黑风急,未几,醉而堕马,僵仆道边,马缰持于手。
忽有盗过,自喜曰:“天赞我也!”遂尽解其衣,又欲盗其马。
方俯身执缰,马遽啮其髻,竭力挣扎而不得去。
待熙载醉醒,尽复取所失物,马始纵盗。
译文董熙载应朋友邀请,到友人家赴宴豪饮,从中午饮至傍晚已经大醉,朋友见状欲留他住宿,董熙载说:“不用担心,我还能骑马回家。
”当时天黑风大,不一会因醉酒而从马上掉下来,直挺挺的卧在路边,缰绳还握在手里,一会有一强盗路过,见状很是高兴,自言自语道:“天助我呀!”紧接着就脱其衣服,又想盗他的马。
弯腰拿缰绳,马便用牙齿紧紧咬住强盗发髻,虽极力挣扎也不得逃去,等到董熙载酒醒后,把所失的东西都穿戴好,马才把强盗放了。
.娘子军译文:唐高祖的第三个女儿,低微的时候嫁给了柴绍。
唐高祖率兵起义,柴绍和妻子商量说:“你父亲想平定混乱的天下,柴绍我想迎接起义军的旗帜,一起离开不可以,单独去又担心后方出事,如何打算呢?”妻子说:“你最好赶快离开。
我一个妇女,到那时自己另会有办法。
”柴绍立刻走小路赶往太原。
妻子于是回到酃县,拿出家里的积蓄,组建一支军队来呼应唐高祖,士兵有七万人之多,和唐太宗一齐包围了京城,自称是“娘子军”。
京城平定后,被封为平阳公主。
多多益善译文: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
个自有高有低。
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
”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
”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
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题目发音qí lù wáng yáng 题目释义歧路:岔路;亡:丢失。
文言文启蒙阅读

文言文启发阅读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天开花,一片白色。
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猫打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浑身皆湿。
5(农村乡下农家,篱笆茅舍,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杂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往甚捷。
6(雨今天天阴,晓雾渐浓,小雨如丝。
天晚雨止,烟消云散,明月初出。
7(雨后之池塘池塘中,多荷叶。
雨后,荷叶上,有雨点。
圆如珍珠,明如水晶。
8(舟行河上二舟,一去一来。
去舟顺风,桅上张帆,其行速。
来舟顶风,以桨拨水,其行缓。
9(童子带路一盲人,误入巷子,不辨方向。
适为童子所见,问明地址,引至其家,盲人谢之。
10(雷雨夏季如火,忽见西北角,有黑云起。
电光闪闪,雷声隆隆。
大雨来,大雨来。
须臾,云散雨止。
红日西下,蝉鸣树间。
11(树影日光照园中。
地上有树影。
日正,树影短;日斜,树影长。
观看树影,可知时辰。
12(方向方向以何而定,可借日以定之。
当天升之时,日偏于东,其影在西;逮日昃(音仄)以后,日偏于西,其影在东;日之方中,日在正南,其影在北。
此借日以定方向之法也。
13(鸦饮水鸦渴甚,欲饮水。
见一小瓶,瓶水浅。
伸嘴入瓶,饮不着。
鸦忽飞去,乃衔小石投瓶中。
来往数次,石高水升,乃得饮。
14(司马光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游戏。
一儿忽堕缸中。
缸水深,儿不得出。
群儿皆逃。
光独取巨石击缸。
缸破水泄,儿乃获救。
15(文彦博文彦博幼时,与群儿持木球,戏于树下。
球偶堕穴中,穴小而深,球不得出。
彦博取水灌穴。
穴中水满,球遂浮出。
16(诚实童子卖柑者担筐入市,数柑坠于地。
一童子在后见之,急拾柑以还卖柑者。
卖柑者曰:“童子诚实,可嘉也。
”取二柑报之,童子不受。
17(遇熊甲乙二人,同行林中。
忽见熊来,甲猱登树巅,乙僵卧地上。
熊趋臭(嗅)之,疑其已死,舍之(而)去。
甲见熊去远,乃下。
笑问乙曰:“熊问君何语,”曰:“熊告我云:勿交不义之人。
古代适合儿童的文言文

古代适合儿童的文言文1. 古代儿童聪明的文言文1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2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足叔)□(足昔)。
3 锺毓、锺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锺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4 锺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柳宗元《童区寄传》 ?si=2。
2. 有哪些适合小孩子读的古文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
诗三百指的是诗经哦。
2.楚辞,尤其九歌。
我就不解释了,不求甚解的看看就好。
3.三字经。
其他估计不说,但是很顺口,容易记下来。
有一段是对整个历史时代的概述,方便理清关系。
4.洪范九畴,看起来比较晦涩,但是孩子是没有我们这种对语言的认知当时的。
我个人觉得孩子对语言是一种动物本能的感受方式,所以是否晦涩并不影响,只要告诉他是个故事就行了,虽然严格来说不算。
5.道德经,不是神鬼玄怪,只是对于世界观的构成有很大的帮助。
毕竟老子那恐怖的世界观。
6.山海经,这个不用解释对吧。
7.各种半文言小说,封神,三国,水浒,红楼,三言二拍,东周,左传,春秋,史记等。
看着玩么。
3. 古代机智少年儿童的文言文王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王戎划在神童的圈子里.如果说曹冲的天分在于解决问题,那么王戎的天分则在于观察总结.孔融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这里用了一个歇后手法,意思说陈韪现在是“大未必佳”.陈韪遭此反击,大为尴尬,一时语塞.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东吴君臣,一直保持着一种温切的关系.孙权就经常和大臣开玩笑.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在座.诸葛瑾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权大喜,遂将驴赐之.又一日,大宴官僚,孙权命恪把盏.巡至张昭面前,昭不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谓恪曰:“汝能强子布饮乎?”恪领命,乃谓昭曰:“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钺,未尝言老.今临阵之日,先生在后;饮酒之日,先生在前:何谓不养老也?”昭无言可答,只得强饮.权因此爱之,故命辅太子.4. 【有哪些古代聪明孩子的故事少年曹冲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锐,即施行焉.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手?”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何晏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世说新语》王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少年孔融融幼有异才.[一]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 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觽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 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 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注[一]融家传曰:“兄弟七人,融第六,幼有自然之性.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后汉书孔融传》少年诸葛恪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少知名.弱冠拜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侍太子登讲论道艺,并为宾友.从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竺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绩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乃以驴赐恪.他日复见,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又大噱.命恪行酒,至张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曰:“卿其能令张公辞屈,乃当饮之耳.”恪难昭曰:“昔师尚父九十,秉旄仗钺,犹未告老也.今军旅之事,将军在后,酒食之事,将军在先,何谓不养老也?”昭卒无辞,遂为尽爵.。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全

《文言文启蒙读本》者,专为初学文言文之童子而作也。
夫文言文,古之圣贤所传,我国文化之瑰宝,不可不学。
然文言文之文字、语法、句式,皆与今文大异,童子若不启蒙,恐难以领悟其中之妙。
故吾辈特为童子编此读本,以启童子之心智,导引童子入门。
【第一章言文之别】童子闻言文,莫不惊愕。
何也?盖言文者,古人之言语也,与今文不同。
今文易解,言文难明。
然二者之间,实有渊源。
夫言文者,我国古圣贤之所传,今文者,古圣贤之遗教也。
故童子宜先明言文之别,然后可学之。
【第二章文字之源】童子欲学文言文,必先识文字。
夫文字者,言文之基础也。
我国文字,源远流长,始于甲骨,盛于金文,至秦篆而大备。
童子宜从甲骨文始,渐至篆、隶、楷,以识其变迁。
【第三章语法之要】童子学文言文,语法不可不知。
夫语法者,言文之规矩也。
文言文之语法,与今文异,童子宜先习之。
如名词之前,必加“之”、“者”等字;动词之后,必加“也”、“矣”、“乎”等字;句末必加“矣”、“焉”、“哉”等字。
童子宜细心揣摩,以明语法之要。
【第四章句式之妙】童子学文言文,句式不可不晓。
夫句式者,言文之形态也。
文言文之句式,有单句、复句、倒装句等。
童子宜先学单句,渐至复句、倒装句,以悟句式之妙。
【第五章故事之趣】童子学文言文,故事不可不读。
夫故事者,言文之趣味也。
童子宜读《论语》、《孟子》、《庄子》等书,以知古圣贤之言行,悟人生之哲理。
【第六章诗赋之韵】童子学文言文,诗赋不可不赏。
夫诗赋者,言文之韵致也。
童子宜读《诗经》、《楚辞》等,以赏古人之才情,感诗赋之韵。
【结语】童子学文言文,非一日之功。
然童子若能细心研读,循序渐进,自能入门。
愿童子以此为阶梯,攀登我国文化之高峰,以承前人之遗教,启后人之路径。
【译文】《文言文启蒙读本》这本书,是为了那些刚开始学习文言文的孩子们而编写的。
文言文,是古代圣贤传承下来的,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不能不学习。
然而文言文的文字、语法、句式,都与现代文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孩子们不进行启蒙,恐怕难以理解其中的美妙。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40篇

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40篇)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启蒙阅读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3.芦花
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
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5.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杂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雨后之池塘
池塘中,多荷叶。
雨后,荷叶上,有雨点。
圆如珍珠,明如水晶。
8.舟行
河上二舟,一去一来。
去舟顺风,桅上张帆,其行速。
来舟逆风,以桨拨水,其行缓。
9.童子引路
一盲人,误入小巷,不辨方向。
适为童子所见,问明住址,引至其家,盲人谢之。
10.雷雨
夏日如火,忽见西北角,有黑云起。
电光闪闪,雷声隆隆。
大雨来,大雨来。
须臾,云散雨止。
红日西下,蝉鸣树间。
11.树影
日光照园中。
地上有树影。
日正,树影短;日斜,树影长。
观看树影,可知
12.方向
方向以何而定?可借日以定之。
当日升之时,日偏于东,其影在西;逮日昃(音仄)之后,日偏于西,其影在东;日之方中,日在正南,其影在北。
此借日以定方向之法也。
13.鸦饮水
鸦渴甚,欲饮水。
见一小瓶,瓶水浅。
伸嘴入瓶,饮不着。
鸦忽飞去,乃衔小石投瓶中。
往来数次,石高水升,乃得饮。
14.司马光
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游戏。
一儿忽堕缸中。
缸水深,儿不得出。
群儿皆逃。
光独取巨石击缸。
缸破水泄,儿乃得救。
15.文彦博
文彦博幼时,与群儿持木球,戏于树下。
球偶堕穴中,穴小而深,球不得出。
彦博取水灌穴。
穴中水满,球遂浮出。
16.诚实童子
卖柑者担筐入市,数柑坠于地。
一童子在后见之,急拾柑以还卖柑者。
卖柑者曰:“童子诚实,可嘉也。
”取二柑报之,童子不受。
17.遇熊
甲乙二人,偕行林中。
忽见熊来,甲猱登树巅,乙僵卧地上。
熊趋臭(嗅)之,疑其已死,舍之(而)去。
甲见熊去远,乃下。
笑问乙曰:“熊问君何语?”曰:“熊告我云:勿交不义之人。
”
18.蟋蟀
秋夜,有蟋蟀鸣于墙下。
弟问姐曰:“蟋蟀口小,鸣声大,何也?”姐曰:“蟋蟀有四翅,振翅发声,非以口鸣也。
”
19.磨杵成针
李白少时,读书未成,弃去。
路逢一老媪磨杵。
文其故。
媪曰:“欲磨为针。
”白曰:“此非易事也。
”媪曰:“久磨之,不患不成。
”白感其言,遂勉力读书。
菱,种于池塘中;叶浮水面,先开小白花;其实有角,有两有四;嫩时剥食,味极甘美;老则煮而食之。
21.莲
莲花,亦称荷花。
种于暮春。
开于盛夏。
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其实曰莲子。
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22.称象
曹操得巨象。
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在象重可知也。
”
23.预习
士强散课归。
自思曰:我既知检字之法,盍取明日新课预习之。
乃展视国文(于是打开国文课本),见上栏生字颇多。
即取字典,如法检得之。
检毕,复朗诵课文,竟无一字不识者。
欣然曰:“明日听讲更易领悟矣。
”
24.公园
公园之中,碧草如茵,杂花夹路。
姐妹往游焉。
妹欲折花,姐止之。
妹曰:“园花甚繁,我折其一,何伤?”姐曰:“园中多游人,人折一花,则花立尽。
续至者,将无花可观矣。
”妹闻姐言,乃止。
25.雨雪霜露
天热则下雨,天寒则下雪;热天夜有露,寒天夜有霜;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雨雪露霜,随天之寒热而异者也。
26.初夏之果
小园中,多果树。
初夏时,果渐熟。
樱桃红,梅子青,杨梅紫,枇杷黄,鲜艳可爱。
姐妹各采数枚,盛瓷盘中,供赏玩。
27.浮冰
昨日之夜,天净无云,月明如昼。
微风吹树,夜气加寒,故今晨见水面浮冰,日光初照,冰尚未融焉。
28.虹
雨初霁,虹现云际,儿怪之。
母曰:“此空中水气,受日光映照而成,其名曰虹。
中分七色,红橙黄绿青蓝紫是也。
”其方位,恒与日相向。
故朝时日在东,则虹现于西;夕时日在西,则虹现于东。
29.松柏
松与柏,多生山上,干高而直,皮粗而厚。
天气寒时,草木皆凋谢。
惟松柏自叶,虽经霜雪,绿色不变,故称为常绿树。
30.登山
师生登山,见青松夹道,高岭摩云。
一生曰:“佳哉山也。
”师曰:“山中产木材,聚禽兽,又有金银煤铁诸矿,故人类俱利赖之(赖之以得利),不徒以风景称也。
”
31.蜜蜂
庭花盛开,蜜蜂往来枝间,吸花自甜汁,酿蜜于房,以为冬日之粮。
其房以蜡为壁,簇聚(指蜜蜂聚集在一起)如球。
秋时,割其房,取蜜,可以调味,可以制药,故养蜂之利甚大。
32.牡丹与芍药
牡丹古人称为花王。
茎丛生,花有单瓣,有重瓣,以白与淡红者为贵。
惟培植独难,常有败花腐蕾之患。
芍药之美,次于牡丹,而培植较易。
花谢后,割其茎,秋时分种之,及明年夏时开花,丰艳可爱。
33.岁寒三友
儿侍父,立庭前。
见梅树著花,松竹并茂。
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
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
34.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最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凋落,惟菊独盛。
35.丛树
大风之后,兄弟行郊外。
见道旁老树,高数十尺,为风所拔,横于地上。
又数武(古代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过丛林则损伤殊少,小树数株,亦无恙。
弟问哥曰:“风能拔大树,不能拔小树,何也?”兄曰:“大树孤立,故易;小树丛生,故难摧。
”
36.蝙蝠
鸟与兽斗。
蝙蝠常中立。
鸟胜,则蝙蝠飞入鸟群。
曰:“吾有两翼,固鸟也。
”兽胜,则蝙蝠走入兽群。
曰:“吾有四足,固兽也。
”未几,二族议和。
蝙蝠在侧,
遂共斥之。
37.鸟
鸟类之体,遍生毛羽,前肢为翼,故能高飞。
其趾间有蹼,能游泳。
水中者,谓之水鸟。
鸟类之嘴,为坚硬之角质,无齿,故食物不嚼。
其骨及毛管中空而无髓,故质轻而善飞。
兽皆胎生,鸟则卵生,必孵之而后成雏。
38.戒谩语
司马光幼时,与其姐共弄胡桃,欲脱其皮不得,姐去。
一婢女以汤脱之(用开水烫掉胡桃皮),及姐复来,光告姐曰:“吾能脱之矣。
”其父适见之,呵曰:“小子何得谩语!”光乃改过,终身无谩语。
39.空言无益
群鼠聚穴中,筹商御猫之策。
欲使猫来有所警觉。
议论纷纷,颇不一致。
一鼠离席,大言曰:“系铃于猫项,来则铃鸣,吾齐闻声,得以预逃。
”群鼠大悦。
问谁能任是事者,皆瞠目不敢应。
故空言而不能实行者,其智与鼠类也。
40.合群之蚁
冯儿至阶前,见一虫,僵卧于洞旁。
忽有两小蚁,自洞中出,欲曳入之。
但虫大蚁小,不得动。
未几,群蚁皆来。
或拖其尾,或拉其足,合力舁(音余,抬也)之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