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透视应用画法-第1章 透视的基本概念
绘画透视学基础教程

以外是超出视 6、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都叫变线。
12、余点:在视平线上心点两旁与画面形成任意角度(除了45°和90°)的水平线段的消失点,它亦是成角透视的消失点。
四、一点透视原理和制图方法 10、心点:又称主点,是视点正对与视平线上的一个点,它是平行透视的消失点。 特点:(1)有且只有一个消失点,
视锥与透明“画面”相接的底面圆形,叫视圈或者视域。
四、一点透视原理和制图方法
4、视点与视距:画者眼睛的位置为视点,画者与画面之间的距离为视距。
5、视平线:由主点向左右延伸的水平线。
9、消失点:与画面不平行的线段,逐渐向远方伸展,愈远愈小愈靠近,最后消失到一个点。
5、视平线:由主点向左右延伸的水平线。
视锥与透明“画面”相接的底面圆形,叫视圈或者视域。 4、视点与视距:画者眼睛的位置为视点,画者与画面之间的距离为视距。
• 图中圆圈内
60°视域以内 2、视圈(视域):人眼位置固定时所见外界景物的范围,头部不转动,眼光向前看,从画者的眼即视点到60°的视线所形成的圆锥,
视锥与透明“画面”相接的底面圆形,叫视圈或者视域。 我们在实际中看到的景物,由于距离远近不同、方位不同,在视觉中引起不同的反映,这种现象就是“透视现象”。
域以外的方形。
3、基面、基线: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画面与基线的交接线。
四、一点透视原理和制图方法
且与基面(GP)垂直的棱线不
六面体中,只有一个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方向,就叫平行透视。
8、灭线:画面中的景物变线与消失点连接的线段称灭线,又叫消失线。
2、视圈(视域):人眼位置固定时所见外界景物的范围,头部不转动,眼光向前看,从画者的眼即视点到60°的视线所形成的圆锥,
教你透视图画法

精选可编辑ppt
13
三点透视
第二节
一、灭点
透视规律
Pp F
直线的透视求法
D0
D
C0
C B B0
A
Vp
s Gp
精选可编辑ppt
15
推论:
画面上的直线,其透视为直线本身。
精选可编辑ppt
43
视线法绘制形体的两点透视
H
立体主视图
立体俯视图
FX HL GL
FY
D0
C0
B0
c
A0
PL fx
d
d0
b fy
a b0
S
精选可编辑ppt
HL GL PL
44
视线法绘制不与画面相交的形体的透视图的作法
HL
FX
FY
立体主视图 立体俯视图
GL
A0
c
T
d b
PL
fx
a
d0 a0 t fy
画面线 PL 1
平面图
1 1 S 站点
PL 1
h
GL
1-1剖面图
例14 作室内的一点透视图
h
GL
PL
1
1
1
S
PL 1
(7) 作室内的一点透视图(续1) 灭点
h GL
作室内的 一点透视 图(续1)
h GL
引出透视 方向线 PL
求墙线和天棚 轮廓线的透视
S
PL
求各端点 的透视
作 室 内 的 一 点 透 视 图 ( 续 2 )
透视图画法入门学习

当物体两个立面大小 接近时,画面与物体旳偏 角应防止接近45°,不然 显得呆板,主次不分。用 30 °偏角比较合适。
四、在透视图上作分割和叠加
1、直线旳分割
(1)分割水平线
水平线AB与基
面平行,其透视图
为A0B0,分割成
A0
3:1:2措施如图:
2、两点透视作图法(成角透视)
【例3】两点透视作图法 【例4】两点透视作图法
作业
视距100 视高80
40 20
65
18 18
俯视图
30°
100
14 14
左视图
15
s
80
视平线HL 基线GL
46
三、视点、画面和物体间相对位置旳讨论
1、视点旳拟定 (1)保证视角大小适当 一般把视角看成正圆锥,视角以30°为佳,即:
F1
C0
B0 D0
C1 D 1 B1
➢过A0作水平线并取合适长度A0B1 ,提成6等分; ➢连B1B0 ,并延长交视平线于F1 (辅助灭点); ➢连F1C1 , F1D1 ,得交点C0、D0即透视图等分点。
2、垂线旳分割
A
5
4
3
F
2 1
B
▪ 作辅助线并对其等分,连5A,分别过等分 点作5A旳平行线。
(1)、画面:透视图所在旳假想旳透明画面。 (2)、基面:物体所在旳水平面。 (3)、视点:观察点。 (4)、基线:基面与画面旳交线。 (5)、视平面:过视点旳水平面。 (6)、视距:视点到画面旳距离。 (7)、视高:视点到基面旳距离。 (8)、视线:视点与物体任意点旳连线。
(9) 、灭点:透视图中平行线旳交点(消失点)。 (10)、视平线:视平面与画面旳交点。 (11)、视角:从视点分别作与物体最左和最右两
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

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
透视是一种绘画和图形设计技巧,用于创造出三维空间的错觉。
通过透视,艺术家可以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具有深度和透视关系的图像。
以下是一些与透视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
1. 透视点(vanishing point):透视点是透视画作中的一个重
要元素。
它是所有平行线汇聚或似乎汇聚的点,用以创造出远近效果。
2. 透视中心(horizon line):透视中心是视觉上的水平线,分
割了画面的地平线,并且通常位于画面的中央。
透视中心决定了透视效果的角度和力度。
3. 消失线(convergence lines):平行于视平线的线条会在透
视中似乎汇聚到消失线上。
消失线通过透视点,创造了三维空间的深度和透视效果。
4. 远近关系(foreshortening):远近关系是指在透视中,离观
察者越远的物体看起来越小,而离观察者越近的物体则看起来越大。
这种效果通过缩放和消失线来实现。
5. 透视变形(perspective distortion):透视变形是指在透视中,远离中心的物体会出现形状上的扭曲,这是因为在透视中,远离中心的物体离观察者更远,从而被观察到的角度变得更尖锐。
透视是绘画和设计中一项常用的技巧,能够通过创造真实的空间感和深度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1.第一章 透视的基本概念

25
(二) 不平行于画面而相互平行的直线的透视 愈远愈相互靠拢,到无穷远时消失为于一点。 愈远愈相互靠拢,到无穷远时消失为于一点。
26
图中的AA1、BB1、CC1…的长度相等,则A、B、 C…各点连线 各点连线与A1、B1、C1…各点连线相互平行。各 各点连线 条直立杆的透视由近到远逐渐缩短,即各条直立杆的 顶底点反射的光线的接近逐渐缩小,到无穷远时,顶 底点反射的光线接近等于零,成为一条视线,这条视 这条视 线与画面只有一个交点,就是它们共同的灭点。 线与画面只有一个交点,就是它们共同的灭点
图1
43
图2
44
图3
45
什么叫视心线?视心线就是视锥的中轴线,它表示 什么叫视心线?视心线就是视锥的中轴线 中轴线 画者注视的方向 注视的方向。 注视的方向 视心线在平视时是与基面平行的水平线 是与基面平行的水平线,如图。 视心线在平视时是与基面平行的水平线
46
视心线在俯视时是近高远底的向下斜的直线,如图: 视心线在俯视时是近高远底的向下斜的直线 在俯视时是近高远底的向下斜的直线
19
第二节 透视图的产生及透视图形的特征
一、透视图的产生 为何同等大小的景物由于距离不同会产生的近大 近大 远小的透视现象呢?这是由于景物位置变化及空间关 远小的透视现象 系在视觉能量中所引起的一种反映。
20
人们观察景物是通过眼睛的晶状体及视神经看到 形体的,视觉与景物又经过视角反射交叉行动着,而 看到的景物形象又反射到视角伸展出去,因此同样大 小的物体距眼睛近的,在视角上所占的比例就大,表 现在画面上就大,距眼睛远的占视角比例小,反映在 画面上也小需要 透视理论的指导,因为他关 系到作者设想的画面中人与 人、人与物、人与景等方面 的主次、空间、远近、虚实 等关系就不容易处理好,从 而影响自己的画面效果。 就是从事工业美术和环 境设计的同学们也是要足够 重视的。因此必须对透视原 理进行科学的研究深入的理 解,把它作为指导我们作画 和设计的理论基础。
透视的基本概念

透视是绘画理论术语,指在平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在画者和被画物体之间假想一面玻璃,固定住眼睛的位置(用一只眼睛看),连接物体的关键点与眼睛形成视线,在相交于假想的玻璃,在玻璃上呈现的各个点的位置就是要画的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点的位置。
透视有若干基本规律,例如“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实远虚”等。
这些基本规律决定了物体在不同角度和距离观察时呈现的视觉效果。
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对于绘画、设计、建筑等领域至关重要,能够帮助艺术家和设计师创造出更加真实、立体和有层次感的作品。
绘画透视学基础教程

• 近大远小
• 凡是相互平行又向远延伸的直线会 消失到一点。(变线)
• 相互平行但不向远延伸的直线不管 有多少条都不会相交。(原线)
整理ppt
1
整理ppt
2
整理ppt
3
整理ppt
4
整理ppt
5
整理ppt
6
绘画透视的概念
• 透视:“透”就是透过去,“视”就是看观察。 • 医学上的透视是医生透过仪器来观察病人的身体病情的变化。 • 绘画上的透视是画家通过一个假设的理论画面来研究被视物体的透视
整理ppt
25
绘画透视学的有关概念
整理ppt
26
(4)天点和地点:与画面倾斜的变线分别消失到天点和地点.
整理ppt
27
整理ppt
28
距点
正常视域
心点
视 高 基线
地平线 视平线
45°
整理ppt
目点
视距 中视线
29
正常视域和可见视域
• 可见视域——概念,视角—— • 正常视域——概念,视角—— • 网膜图像和画面图像发生差异的原因。 • 绘画构图一般将取景框置于——度视圈
到视点的距离。 • C.与视点的连线和视平线成45夹角。 • D.与画面成45度夹角的变线都相交于距点。
整理ppt
22
距点
正常视域
心点
视 高 基线
地平线 视平线
45°
整理ppt
目点
视距 中视线
23
整理ppt
24
(3)余点: A.在视平线上。 B.有两个,在心点两侧。 C.两个余点与视点的连线构成的夹角是直角。 D.与画面成任意角(不包括直角和45角)的变线都消失到余点。
透视学

中心投影
焦点透视为“中心投影”,是视点在相对近 距离观察物体的投影方式,视点是对物体各点投 射和回收视线的中心,它的发射场是一个锥形体。 焦点透视形象有缩变消失特点. 焦点透视对于空间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 一个视域中的具体消失,根据物体的具体距离的 推移、角度的转换,从体积解剖到面、线、点, 达到空间的无限,这是一种对无限空间给予有限 控制,出发于具体的空间而视线追及于灭迹的方 法。
2、斜轴测投影
当空间形体的一个面(或两个坐标轴)与轴测投影面平行, 而投影线方向S与与轴测投影面倾斜时形成的投影,称斜 轴测投影。这种投影分正面斜轴测投影和水平斜轴测投影。 (1)正面斜轴测投影是空间形体的正面平行于正平面, 并以正平面为轴测投影面时形成的投影。这种轴测投影法 适合画小型建筑装饰构件图。 (2)水平斜轴测投影是空间形体的底面平行于水平面, 并以水平面为轴测投影面时形成的投影。这种投影图法, 常用与画建筑小区、广场、展厅和室内布置效果图。以上 两种斜轴测投影有都称为“斜二测投影”。
即研究在平面上立体造型的规律.
从透视图中推导出的视觉形象近大远小,缩形变化规律,就 构成了特定的”透视学.” 透视学是从”形”这一方面研究平面上的图形表现景物的 立体感\空间感的原理和规律的学科;所以又叫线透视或几 何透视,是对空间的数学解决方法. 学习透视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 维景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用它的规律来指导我们认识事 物.
第二节 透视学的发展概况
公元17世纪以后,透视学的研究范围涉及 到成角透视、倾斜透视、曲线透视以及阴 影透视等整个透视学的领域。透视理论与 画法被广泛应用到绘画和建筑效果图的表 现中。公元17世纪法国人戴萨格斯确立了 《坐标投影法》,荷兰人马洛包斯推出了 “空间坐标表格”,并应用于透视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透视图中,如果不能把物体的基透视(位置信息)反映 出来,它的空间位置将无法确定,它的真实大小也将
无法计量,甚至它的形状都不是唯一的(想一下为什 么?)。反之,作出了基透视,物体与画面、基面的相 对位置就唯一确定,如果把基面设置成具有二维坐标 的网格,则其上的诸多物体就可以按部就班定好位, 只要用前述方法确定每个物体的透视高度即可完成整 个场景的透视(详例见第2章网格法).
1.6 直线的透视 1.灭点 2.斜灭点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灭点
图111 直线透视的空间关系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灭点
图112 直线透视的投影关系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灭点
图113 水平线透视的空间关系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灭点
图114 水平斜线的投影关系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2.斜灭点
(1)一族相互平行的线远离画面而去,这族线必有一个共同的灭 点。
(2)平行于画面的直线不存在灭点,即一族平行画面的相互平行
线,在透视图中仍然保持平行。 (3)垂直于画面的一族直线其透视灭点必然与心点重合。 (4)空间画面倾斜直线的基透视(基投影的透视)的灭点必然在视
平线h-h上,称为倾斜直线的基灭点。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2.斜灭点
图115 斜线灭点的空间关系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8 空间平面的透视画法 1.迹线 2.灭线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迹线
图120 迹线为水平线或垂直线的平面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迹线
图121 迹线为斜线的平面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2.灭线
图122 斜平面的灭线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2.灭线
图123 平面灭线与迹线的关系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9 基透视的意义
图11 影子反映出空间物体的某些信息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2 投影的三个基本要素 (1)光源——一个假想的发光体,可以是在有限远处的 点光源(图12a),也可以是无穷远处的太阳。
(2)物体——投影的目的是要表现欲设计的物体,所以
物体必不可少。 (3)投影面——相当于图11中的地面,一个合适位置的
投影面会使物体在该面上的投影失真小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最大程
1.3 正投影及正投影系统
图16 三视图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4 透视作图环境——透视作图系统 (1)站点——视点在基面上的正投影位置。 (2)视高——视点到站点的距离。
(3)视距——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距离。
(4)视平面——过视点作的一个水平面。 (5)视平线——视平面与画面的交线,如图中的h-h线,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它的影与心点重合。
(9)迹点和迹线——后续说明。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4 透视作图环境——透视作图系统
图17 透视图的形成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图18 透视作图系统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5 点的透视画法
图19 点的透视及其基透视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5 点的透视画法
图110 点透视的投影关系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7 空间元素透视位置的讨论 (1)在空间这些线已经落在基面上,线段延长后与g-g线 产生交点,该点已经在画面与基面的交线上(注意此处
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2)透视图中反映的“交点”实际上只是空间两条线(其 中一条为g-g线)在透视图中的重影效果,在真实空间它
们并没有相交,如图117中的CD和EF线。
第1章 透视的基本概念 1.1 平面图样反映空间物体的基本方法 1.2 投影的三个基本要素
1.3 正投影及正投影系统
1.4 透视作图环境——透视作图系统 1.5 点的透视画法
1.6 直线的透视
1.7 空间元素透视位置的讨论 1.8 空间平面的透视画法 1.9 基透视的意义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1 平面图样反映空间物体的基本方法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7 空间元素透视位置的讨论
图116 斜线灭点的投影关系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7 空间元素透视位置的讨论
图117 透视对应的不同空间点位置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7 空间元素透视位置的讨论
图118 水平线的迹点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7 空间元素透视位置的讨论
图119 迹线的作用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显然视平线是一条水平线。
(6)基线——画面与基面的交线,如图中的g-g线,同样 也是一条水平线。 (7)视线——从视点出发向物体上某点引的一条直线(遵 从光线直线传播原理)。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4 透视作图环境——透视作图系统 (8)心点——过视点作画面的垂线得到的垂足(点),显然 心点一定在视平线h-h上,如果将视点向画面作正投影,
度地反映空间物体的特征。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3 正投影及正投影系统
图12 光的类型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3 正投影及正投影系统
图13 物体两个方向正投影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3 正投影及正投影系统
图14 正投影系统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
1.3 正投影及正投影系统
图15 系统中投影面的展开
设计透视应用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