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2020届高考历史大一轮专题复习精品课件: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社会转型与社会停滞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一轮通史: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社会转型与社会停滞【复习课件】(共31张PPT)

高中历史一轮通史: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社会转型与社会停滞【复习课件】(共31张PPT)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四、明清时期经济政策
(四)评价
积极:防御手段,一定程度阻止西方殖民势力入侵; 消极: (1)消极防御,不能从根本上抵抗殖民势力 (2)长期与世隔绝,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先进科学技术 (3)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专家论坛】
(一)原因
清初闭关锁国政策再讨论
(1)政治方面: 清政权建立之初, 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 内忧:“三藩”势力和“台湾郑氏”集团; 外患: 东南沿海荷兰冒
【研究纲领】 课标解读
时空观念
1.明清时期时空定位; 2.明清时期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3.明清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概况。
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
1. 理解经济活动与政治、社会、科技与
唯物史观
1. 明清时期生产方式的变 具有的革命性的意义; 2. 明清时期政府如何调适
家国情怀
1.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
4.意义:
【核心突破】
1. 时间:雍正时期
摊丁入亩
2. 背景:社会动荡,土地兼并严重,人民逃亡普遍,丁额无法得到落实,权贵
赋,阶级冲突一触即发。
3. 内容:延续了一条鞭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税赋,称为“地
4.意义:
(1)取消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较为彻底地完成了我国历史上赋役合并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9.621.9.605:44:5005:44:50September 6,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6日星期一上午5时44分50秒05:44:5021.9.6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上午5时44分21.9.605:44September 6, 2021 •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9月6日星期一5时44分50秒05:44:506 September 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5时44分50秒上午5时44分05:44:5021.9.6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 - 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 - 2
农民购买力低地主投资土地 不扩大再生产
(三)商业
1.货币发达:明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背景: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对外贸易中国处在顺差地位,大量白银流入; ③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造成欧洲白银贬值,中国则“银贵钱贱”,刺激
欧洲白银流入中国。 ④一条鞭法赋税改革,推动货币流通。
影响:①商品交换活跃,促进商业经济发展; ②冲击传统等级和道德,激化社会矛盾
以礼物答赠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
2.特点:
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
厚往薄来,倍偿其价。(不对等) 3.目的: 宣扬国威,求购珍宝特产。 4.影响: 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传播了中华 文化;利于文化交流;但造成沉重
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 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 贡品加以解读
中国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比较
西欧
中国
政治环境
宽松
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工商业 贸易
新航路开辟后,积极对外贸
对外政策 易,对外殖民扩张
受压制、阻碍
重农抑商政策,限制资本 主义发展
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 外贸易
思想条件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资本主
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农业中采用资本主义经济方式
文化专制禁锢思想
西欧行会: 西欧的行会在帮助工商业者如何通过斗争,最后执掌市政权力,从 而把握自己的命运方面,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而中国古代工商业者的行会 组织则基本不具有上述一系列的政治职能。
明清时期的商帮
4.对明清商帮的认识:
积极面:①商帮的兴起表明明清商业规模扩大,商业资本雄厚。 ②商帮的兴起反映了明清商品生产呈区域化分工的特点。 ③商帮的活动促进了工农业产品的商品化和城镇经济的发展,促进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五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课时2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课件人民版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五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课时2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课件人民版

提升核心素养
随堂演练落实
[史料观点] 美洲农作物传入的影响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 广。……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 为因果……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研究成果 核心论点:(1)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受到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美洲农作物传入对明清经济的影响;清代的人口、环境问题与外来农作物 的内在联系。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提升核心素养
随堂演练落实
考点二 农耕经济的迟滞 1.“重农抑商”政策:明清继续推行,阻碍了__资__本__主__义__萌__芽____的发展。 2.“海禁”政策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沿革① ②明 清太 朝祖 继屡 承次 并宣 发布 展了 “通闭番关禁锁令国”政 ,策 注。 重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3)影响① ②扼 使杀 中了 国对 社外 会贸 在易 19推 世动 纪经 以济 极进 端步 保的 守可 和能 封性 闭。 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提升核心素养
随堂演练落实
2.手工业 (1)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__官__营___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①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 (2)成就②清代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
③清代雍正年间,粉彩瓷器烧制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2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
(1)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繁荣。
明清时期的社
考纲考点
(2)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发展与市镇的兴起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会经济

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单元整合课件

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单元整合课件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而积粟者闭籴, 而愈腾其贵”和
所学史实可知,王夫之主张要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故选 A 项。
[中西贯通] 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
[典例2] [2017· 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 14~17 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 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 自拟论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 机——明清(1368~1840年前) 单元整合 备考提能
知识网络/通史命题/素养培优
01知识网络建构
02通史思想命题
[通史整合] (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现为明朝废除丞相、设 内阁, 清朝增设军机处;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 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 向衰落。 (2)经济上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 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 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答案 (仅供参考) 论题:明清农耕文明的辉煌、迟滞与西欧工业文明的曙 光。 角度 1:将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辉煌、迟滞(政治、经济、 外交、思想文化、中外交流等)与西欧工业文明的曙光(科技、 经济、殖民扩张、世界交流等)对比关联说明。 角度 2:任选一个方面,如从经济发展、中西贸易方面; 从科技发展、中西科技文化交流方面作答。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体现了对考生基础知识和
发散思维的考查。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 14~15 世纪、 16 世纪、 17 世纪三个时间段,可结合中外思想文化发展演变、中国 与西方的对外关系、中国与西方之间反侵略与侵略的斗争、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来进行回答。如 14~17 世纪的中国与 西方都出现了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又如 14~17 世纪的中国 与西方在一定程度上文化交流, 出现了西学东渐的现象。 再 如 14~17 世纪中国与西方反侵略与侵略之间的斗争出现。 注意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五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课件(33张)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五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课件(33张)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二、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反映的时代特征 1.从文学发展历程看: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中国古代 的文学发展经历了先秦散文、汉赋、隋唐诗歌、宋元词曲、明 清小说的历程,不同阶段的文学成就反映了该历史阶段的政治、 经济等社会特征。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解析:选 B。据材料明清时期私营机房和官局的不同情况得出 资金来源和产品投放的差异导致了经营的不同结果,故 B 项正 确;明清两代统治者不仅没有主动放弃传统的经济政策,反而 加强了重农抑商,故 A 项错误;江南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只是 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普遍”过于绝对, 故 C 项错误;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 D 项错误。
中国
西方
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 启蒙运动解放人们思
对自然的探求未予充 想,推动科技发展
分重视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 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掠
政策阻碍先进科技的 夺,建立世界市场
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对点训练] 4.(2019·资阳模拟)《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 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 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 行。这部书在 19 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 世纪中国科技 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解析:选 A。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政府对手工业技术 的轻视,说明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生产方式没有发生质的 变化,故选 A 项。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课件--2022届高三通史版一轮复习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课件--2022届高三通史版一轮复习
“中国印象”
这是世界上最富饶、物价又十分低廉的国家。 ——16世纪末西班牙门多萨
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它 击倒。
——18世纪末英国马戛尔尼
两人的观点明显不同,那么明清时期中国 的发展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六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和迟滞——明清时期 (公元 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概况;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宋明理学以及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古代中国的科 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表现及影响、明清时期 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影响、明清时期资本 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的发展。 难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与启 蒙思想的对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史观角度 分析中国远航冒险及停止冒险对中国近代化转型的 影响。 朝贡贸易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切断了中外正常交流渠道,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材料五 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中英之 间发生了所谓的“礼仪之争”。清廷要求英使行外 藩朝贡天朝的三跪九叩之礼,英使以维护对等之独 立英王的荣誉加以拒绝,结果是马噶尔尼行单膝下 跪礼。英使向清政府提出允许英商在宁波等处贸易 等要求,遭到清廷的全部拒绝。乾隆说:“天朝物 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及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 的进步思想为什么不能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①新儒学思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②理学为主流,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四、对外交往
材料四 1405年至1433年间的七次远航冒险都是在 一个名叫郑和的朝廷宦官的指挥下进行的……中国 探险队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所取得的成就方面也 给人以深刻印象。他们绕东南亚航行到印度;有些 船继续西航到亚丁和波斯湾口;而个别船则驶入非 洲东岸的一些港口……然而,中国这些非凡的远航 探险到1433年却由于皇帝的命令而突然停止。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5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5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

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日趋巩固;二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主要包括两个主要阶段: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前期(1636—1840年)。

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君主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

明初废丞相,强化皇权,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朝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使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

这同时也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说明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上,传统小农经济继续发展;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均超过了前代水平;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人头税逐步废除;区域间长途贩运和商帮的发展凸显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明朝中后期萌芽,并在清代有了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上,具有承古萌新的时代特征:政府实行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但反专制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体现了儒学思想的活跃;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一大批科技巨著,但总体而言已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文学艺术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

对外关系上,遭受外来侵略并进行反侵略斗争;西学东渐开始逐渐衰落;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2020年高考大一轮历史(人民版):第一部分 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 单元整合(课件)

2020年高考大一轮历史(人民版):第一部分 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  单元整合(课件)
感谢您下载平果兔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平果兔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平果兔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2)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 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 进技术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影响 (1)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 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 和特权阶层。
感谢您下载平果兔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平果兔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平果兔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感谢您下载平果兔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平果兔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平果兔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里,即要求统治者 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 法”的观点。
B.强调主体意识 D.追求民主自由
答案
解析
两者都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
感谢您下载平果兔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平果兔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平果兔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ib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感谢您下载平果兔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平果兔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平果兔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 展
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27——明清时期雇工市场 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27——对外贸易优势地位 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27——商品经济发展对世俗文化的推动
2012·新课标全国Ⅱ卷·26——工商业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2011·大纲全国卷·13——税收政策、白银流通
2017·海南卷·6——商业性农业的发展 2011·海南卷·5——南北经济发展(明末) 2014·海南卷·7——商业发展对知识结构的影响
(二)农业经济的发展措施(清朝)
1. 垦荒及土地政策。
注:招民垦荒、停止圈田、实行“更名田”.
2. 废除‘逃人法’。
注:清朝人关前后,圈占了人片土地,建立旗庄、旗地,其劳动力的来源主要为战俘和民人投充, 在庄头的控制下进行生产,毫无人身自由。人逃或者被包庇,均处死,康熙时废除。
3. 整顿赋役制度
注:负鳞册、黄册与《 赋役全书》 互为表里,作为征收赋役的主要依据;
【时间划分】
明朝:1368年―1644年
注:16世纪前后(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年间)经济繁荣的突出表现及其原因
清朝:1636年―1912年
注:1616年——1661年 天天顺时期——清朝的建立阶段 1662年——1795年 康雍乾时期——清朝的鼎盛阶段 1840年——1912年 晚清时期(道咸同光宣)——清朝的衰落和近代化阶段
提高了无地农民和商人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封建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相对放松,促进了雇佣关系的发展,进一步刺激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3)税赋均平,多地者多纳税,将以前贫者所需缴纳税赋部分转嫁给了富豪权贵。抑制了人口的频繁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一、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发展概述
(一)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
1. 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 双季稻大面积扩种;南方的水稻亩产提高; 3. 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4. 棉花广泛种植,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清朝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区域; 5. 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 6. 编辑《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总结生产技术和经验。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一、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发展概述
(二)农业经济的发展措施(明朝)
1. 奖励垦荒,推行屯田。
注:凡移民垦田,均由朝廷拨发路费、耕牛和种籽,或免税三年。屯田有三种形式:民屯、军屯、商屯。民屯是 由政府组织农民屯垦土地,农民作为官田的佃户;军屯是边境及内地驻军屯垦上地,种出的粮食除自己食用之外, 还作为军官的俸粮;商屯则是朝廷令商人运粮至边境人仓,政府按其道路远近和运粮数量发给盐引。
4. 兴修水利
注:江浙海塘和珠江三角洲堤围的修建最为突出
【核心突破】
一条鞭法
1. 时间:1581年,张居正经济改革
2. 背景:土地兼并,农民贫苦,逃亡起义,阶级矛盾尖锐。 统治阶级腐败,国库亏空,财政紧缩
3. 内容:
(1)征收名目:将税制化繁为简,将田赋和名目繁多的徭役合并为一条征收。 (2)纳税方式:取消力役,把按丁、按户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摊入田赋中征收。 赋税一律征银,用货币取代实物和力役。差役由政府雇佣。 (3)征收方式:改民收民解为官收官解,从征收到押运均有官府承办。
2. 兴修水利。
注:政府多次组织农民大规模兴修水利,广西的灵渠、四川的都江堰等
3. 整顿赋役制度。
注:赋役黄册——加强对全国户口 的管理,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和徭役供应,一定程度相对平均赋役负担。 鱼鳞图册——增加对土地的控制能力和程度,减少豪强地主隐瞒土地、把财政负担转嫁给贫苦农民的弊端。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一、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发展概述
【研究纲领】 课标解读
时空观念
1.明清时期时空定位; 2.明清时期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3.明清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概况。
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
1. 理解经济活动与政治、社会、科技与 生活之间的联系; 2. 通过史料文献等理解明清时期商业贸 易的种类及其对外政策的调适;
唯物史观
1. 明清时期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 具有的革命性的意义; 2. 明清时期政府如何调适经济运行与对外关系;
4.意义:
(1)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解了阶级矛盾,使社会局面趋于稳定; (2)松弛农民与封建社会的依附关系,农作物逐渐商品化,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促进资本主义萌芽; (3)官收官解,使政府的权利行使范围得以扩大,有利建立高效型政府。 (4)根本目的是为解决封建王朝的财政短缺,巩固其统治,无法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沉重赋税问题。
【核心突破】
1. 时间:雍正时期
摊丁入亩
2. 背景:社会动荡,土地兼并严重,人民逃亡普遍,丁额无法得到落实,权贵不断向贫苦大众转嫁税
赋,阶级冲突一触即发。
3. 内容:延续了一条鞭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税赋,称为“地丁银”。
4.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取消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较为彻底地完成了我国历史上赋役合并和纳税方式的转变,
家国情怀
1.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2.培养学生的世界视野,通过明清经济由鼎盛到 衰落反思推动时代进步的方式。。
【明晰考向】 考情分析
1.明清经济发展的考查现状
最新考纲
全国卷
地方卷
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27——明清朝贡贸易
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27——明清商业发展对消费观念的影响
单元四: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衰落
——明清社会转型与社会停滞
【研究纲领】 •考纲要求
明清时期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及其经济政策。
• 考纲解读
明清时期引进高产作物,农产品生产形成专业化和区域化区趋势;棉花的广泛种植使得 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变化;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手 工业产品享誉世界,刺激白银流入中国;江南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萌芽;明清时期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商品化趋势增强, 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活跃,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长途贩运兴盛。但政府对内坚持重农 抑商政策,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