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课件 北宋时期共94页文档

合集下载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北宋时期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北宋时期
——邓 小南
第二节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稍夺其权:置文臣知州、通判,罢支郡
制其钱谷: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以大量
财物留使、留州之现象,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 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
收其精兵: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布置
采取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策略,20余万禁 军之中,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
4、扩大养兵文臣任武将和“阵图制”
实行文臣任武将和“阵图制”。
认为唯养兵可为百代之利,因为灾年, 人民会造反,但军队不会叛乱,丰年, 军队易生事,而人民不会造反,因此遇 到灾年,就大量招兵,使军队人数众多, 有禁军、厢兵、乡兵、和番兵等众多军 种,庞大的军队,使军费开支巨大,人 数虽多,却没有战斗力,造成了冗兵的 现象。
国号“宋”,定都开 封,年号建隆。
北宋的建立
979年灭 960年建立
965年灭
963年灭
975年灭
963年灭
978年 献土
971年灭
978年 献土
局九 统 面七 一 终九 策 告年 略 结灭 : 束北 先 。汉 易
,后 五难 代, 十先 国南 的后 分北 裂
第一节 北宋的建立
“斧声烛影”中 的兄终弟及
二、集中政权---分割宰相的权力
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作为副 贰,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政大权, 以三司使(又称“计相”)分取宰 相的财政大权。这样造成了“中书 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 不相知”局面。宋真宗时设立谏院, 脱离宰相而独立,地位与宰相同, 可以任意弹劾执政大臣 。
徽宗
1100-1125
真宗
997-1022
仁宗
1022-1063

宋朝历史全介绍课件

宋朝历史全介绍课件

二府三司制(宋)皇帝
二府
中书门下
枢密院
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军政机构
长官行宰相职权
长官枢密使,
低于宰相
分行 政权 分财权
参知政事副相 三司使
特点: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但造成行政效率 低下,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
宋朝:政治上
A 中央
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
①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行政权)
②枢密院 ——分割军权(军权)
二、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理学”一词的概念: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 极
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

压抑、扼杀自然欲求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积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极 注重气节、道德;
影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 (二)手工业 • 手工业的进步 • 1.丝织业:宋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
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 2.棉织:宋末元初 棉花向内地传播 • 3.陶瓷业:宋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五大名
窑);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1、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程颢
程颐
朱熹
“程朱理学”一词的由来: 程颢、程颐对理学的 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 并成为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 2、农业灌溉工具: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推动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 3.南北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指粟麦在江南的 大量种植,占城稻传到江淮地区,棉花推广到长江 流域);
SUCCESS

宋朝历史ppt课件

宋朝历史ppt课件
普及。
针灸疗法
宋朝针灸疗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针灸在 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形成 了系统的针灸理论。
公共卫生
宋朝政府重视公共卫生建设,加强了对水 源的保护和城市卫生管理,提高了人民的 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天文与数学的成就
天文观测
宋朝时期,天文观测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如浑仪、简仪等天文仪器的制作和 使用逐渐精确。同时,对日月食、行星运动等天文现象的观测和研究也取得了不 少成果。
金融业的出现
宋朝时期,金融业也开始出现, 如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出现 ,为商业贸易提供了更加便捷的
支付和融资方式。
海外贸易的拓展
海外贸易政策的开放
01
宋朝实行了开放的海外贸易政策,鼓励商人出海贸易,推动了
海外贸易的发展。
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
02
宋朝与东南亚国家开展了广泛的贸易往来,如与越南、泰国等
、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绘画与书法艺术
山水画的成熟
宋朝山水画在五代的基础上,形成了更为成熟和完善的绘画风格。以米芾、郭熙为代表的 山水画家,注重表现自然美和意境美,使山水画成为了中国画的重要流派。
工笔画的兴盛
宋朝工笔画以细腻、逼真为特点,题材广泛。如《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作品 ,充分展现了工笔画在宋朝的兴盛和高度成就。
宋朝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监察制度
宋朝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皇帝 对国家政权的控制,削弱了地方割据 势力。
宋朝建立了完善的监察制度,设立了 御史台、都察院等机构,对官员进行 监督和弹劾,维护了政治清明。
科举制度
宋朝沿袭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 官员,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 流动。
宋朝的经济与文化

中国古代史课件宋朝祖宗家法

中国古代史课件宋朝祖宗家法
前期:两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体制 后期: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枢密院体制
二、效率与制衡
1、中枢机构
北宋前期中枢机构
皇帝
御前会议
三司 中书门下(政事堂) 枢密院
御史台
三司使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枢密副使 御史中丞
财政
行政
军政
监察
制衡: “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 —《宋史·范镇
宋神宗:“祖宗不以兵柄归 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互相 维制,何可废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
(二)地方层级设置
二、效率与制衡
2、地方层级
亦宋 反朝 映地 出方 「制 分度 权的 」设 「计 制, 衡 」 的 原 则 。
宋代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
中央 路
安抚使司(“帅”)
转运使司(“漕”) 监
提点刑狱司(“宪”) 司
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史·职官志(总序)》
三、开放与严密: 科举制度的完善
(一)宋代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 (二)新型士人政治主体意识的形成
三、科举制度的完善
1、主要特点
开放与严密
《通志》卷二十五《氏族略》第一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狀,家有譜系。官之選舉必 由於簿狀,家之婚姻必由於譜系。……此近古之 制,以繩天下,使貴有常尊、賤有等威者也。所 以人尚譜系之學,家藏譜系之書。自五季以來, 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故其書散佚而其 學不傳。
宋代政治史中诸多事端的纽结正在于此。离开对于“祖宗 之法”的深切认识,则难以真正透过表层问题,揭开宋代 政治史之奥秘;同时也难以真正把握宋代制度史之精髓。
一、防弊之政:赵宋“祖宗家 法”的核心内容
(一)“祖宗之法”的形成:从太祖到真宗 (二)对于“祖宗之法”的理解与诠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统治 (共4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统治  (共41张PPT)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在客观上推 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 的观点。
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原因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 重现,避免武将篡夺政权。 2、表现:
①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②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 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③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增 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①抑制武将,文臣统兵,提升文官的地位; 3、措施:
90 80 82.6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76年 997年
1021年
人 数 ( 单 位 : 万 )
43.2 35.8 19.3
北 宋 禁 军 激 增
1048年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 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 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 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 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 行政效率很低。
北宋控制兵权做法:

领兵权 调兵权

领军将领 枢密使
效 果 : 有有 权兵 无无 兵权 ,
北宋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效果:
返回
探究P30:赵匡胤是怎么样削弱相权的?
分化事权以
宋太祖—赵匡胤
削弱相权
返回
皇帝
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
财政 行政 中 参 度盐户 书 知 支铁部 政门 (三司) 事下
相关史事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 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 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事 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为重视 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政 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 时达到120多万。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3张PPT)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3张PPT)
辽太宗: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宋太祖:执政晚期,双方友好,互通使节。 宋太宗: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宋真宗: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
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 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 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是为 “澶渊之盟”。
影响: (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 (2)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3)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11
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1)北宋பைடு நூலகம்辽
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2.财政危机
【冗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同时采用恩荫制、奉行 “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冗兵】:为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实行“养兵”之策,形成 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募兵制)。 【冗费】: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 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
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臣、工匠、伎女等
3000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方,同时掠走金帛珍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史称“靖康
之变”。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下册)
宋 徽 宗 赵 佶
◎徽钦二帝五国城关押地(复原)
四、南宋的偏安
2.宋金之战
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南宋不再对金称 臣,改为叔侄关系;宋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和 绢各缩减至20万两、匹;宋割商、秦两州给金

中国通史之北宋PPT课件

中国通史之北宋PPT课件

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 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丁口之赋和杂变之赋,以身丁为对象征收的总名丁口之赋,
其它各种名目的为杂变之赋。农民负担总体比较沉重 。
庆历新政
①明黜陟 ②抑侥幸 ③精贡举 ④择长官 ⑤均公田 ⑥厚农桑 ⑦减徭役 ⑧修武备 ⑨重命令 ⑩推恩信
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 先,受到了很大阻力。
庆历五年(1045年), 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 修等改革派官僚相继遭排挤, 被诬蔑结党营私,贬出朝廷, 为时仅一年多的“新政”遂被废 止。
“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 事。”
——《宋史》卷一六一《职官志一》 “官”、“职”仅是俸禄高低和荣誉的代表,实际的职责和权力由 “差遣”决定。
官:仆射、尚书、侍郎……
职:学士、待制、修撰…… 差遣:知……权……提点……提举……判……
差遣

削们
减兼
州任
郡一

长个
官州
——《续资治通鉴卷三〈宋纪三〉》
禁 军

分 统 中官 实
军 不 再 设
割领 禁禁 军军
央的 行
设任 立免
“ 更 戍

统 , 枢升 法
最 高 统 帅
帅负 的责 权禁
密降 ” 院, ,手

力 军 掌中

, 的 握无
殿 前 都
设管 三理
发兵 兵。

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33张PPT)

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33张PPT)
原因之一:武将专权 本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字元朗。军事家,宋朝开国皇帝。赵 匡胤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掌管 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 胤发动陈桥兵变。恭帝被迫禅位,赵 匡胤登基,建立“北宋”。
1.北宋的建立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宋太祖)
裁北决宋,时与期守,臣要(派知一州个)通朝签廷书官施员行(。最”爱吃螃蟹)去地方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
(担通任判知)“州所,部问官他有想善去否哪及里职?事他修说废:,“得但剌得举有以螃闻蟹。,”无
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
通判处可也。 ”
————《《归宋田史录·》职欧官阳志修》
①重用文官,抑制武将。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 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宋代扩大科举取士与冗官问题》
宋代改革发展科举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 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兵将分离政策
二 充满智慧的体制建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军 事皇 上帝
调兵权 枢密院(文官) 殿前司
统兵权 侍卫马军 侍卫步军
奉旨之后可调兵 资历浅、威望低 管理训练军队
宋太祖还经常调动将领。
更戍法:(军队换防)宋太祖以禁军分驻京师与 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但将领却不随 之调动,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即夺其政治权、经济权、军事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