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方帽子店》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教学设计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教学设计3篇2024〖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教学设计第【1】篇〗26.*方帽子店[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
读准“嚷、溜”2个多音字。
2.能说出故事中让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并复述这部分内容。
[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
(播放《郑人买履》的故事)大家边听边思考: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2.师生交流: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了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在课文中结识一位因循守旧的帽子店的主人。
(板书课题:方帽子店学生齐读课题)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帽子店一直卖方帽子,大家戴得都不舒服,等到圆帽子出现时,方帽子成了古董)2.默读课文,找出故事中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
(1)课件出示:问他们为什么只做方帽子,他们总是这样回答:“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
”①“从来”这个词说明了什么?(他们认为以前的东西就是最好的。
)②指导朗读:读出方帽子店主人的固执。
(2)课件出示: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
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①“一直以来”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戴方帽子是正常的、不能改变的)②指导朗读:读出大人们的固执。
(3)课件出示:街上人山人海。
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一惊。
最让他吃惊的是,自己的儿子也戴了一顶圆帽子!“快快把它丢掉!”方帽子店的主人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
“不懂事的孩子!好好的方帽子不戴,要戴圆帽子!”①从加点的词句中可以看出什么?(戴圆帽子是让人吃惊的事情,孩子戴圆帽子是不懂事,方帽子才是好帽子)②指导朗读:读出方帽子店主人的惊讶、气愤。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优秀教学设计

三语备课组时间:5月19 日中心发言人:课题:26*方帽子店第 1.2 课时总计第节教学目标1. 认识“橱、改”等6个生字,掌握“嚷、溜”2个多音字(语言建构与运用)2. 能说出故事中让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并复述这部分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3. 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故事中让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并复述这部分内容。
2.懂得“时代在发展,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1. 板书课题,说说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2. 相机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3. 为什么要卖方帽子。
4. 这个方帽子店最后怎么样?5. 什么叫做“意想不到”,指出自己的意料。
【设计意图:帽子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学生会说也乐于去说,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不会感觉突兀,课题的导入也更容易接受。
】二、读课文导语,完成学习目标1. 自由朗读课文导语,说说这篇课文要求我们干什么?(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那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2. 按照要求,默读课文,找出你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划上横线。
同学们刚才默读了课文,也划出了你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在交流之前,我们先学习本课的生字。
3.课件出示词语橱窗改正香蕉紧扣一溜烟嚷嚷圆筒古董(1)各种形式读词语,解决疑难词语。
(2)多音字,“嚷”“rǎng”吵闹;喊叫;责备。
“rāng”义同“嚷”,只用于“嚷嚷”,“溜”“liū”滑行;光滑;趁人不见走开。
“liù”迅急的水,急溜。
【设计意图:语言建构与运用:学文要先解难懂字词,为学文扫清障碍,通过理解意思识记多音字,学生对字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持久。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导入时提出的问题1.小组交流划出的意想不到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你会意想不到。
2.并选出一句利用自己的方式复述这部分的内容。
交流预设:(1)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教案【第1篇】一、文本教学解读《方帽子店》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借助表格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及复述课文内容的阅读策略,因此,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应定位于迁移运用,即尝试自主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或者选择其中自己觉得最意想不到的部分,复述部分课文内容。
《方帽子店》这篇课文运用了隐喻的手法,文章中的“大人”代表了拥护旧思想观念的人,“方帽子”则是他们所拥护的旧事物;而“孩子”代表了破旧立新的一群人,他们所做的“圆帽子”则代表了新事物,而新事物在诞生之际总会受到种种阻挠,甚至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不仅如此,对比手法在这篇课文中也比比皆是,如方帽子与圆帽子,大人与小孩对待方帽子与圆帽子的态度,两家帽子店,人们戴上不同帽子的感受等等,为了表现文字的张力,作者特意加入了这样一处细节,即当方帽子店老板看见自己儿子戴了一顶圆帽子时,与他的儿子进行了一番争吵,在这对父子的对话中,我们从父亲强硬的语气和过激的动作中可以看出这位父亲愤怒异常,对于儿童来说,这种情景在他们的生活中也很常见,对他们而言这是很真实的情境,而这一细节的深处含义是,想要有所改变,有所创新,突破固化思想的过程是极其艰难的,是会受到重重阻挠的,如此深刻复杂的道理通过童话来表现,更彰显了童话的艺术感染力。
解读到这里,我们其实一直是站在教师(成人)的角度,而如果从儿童立场出发,则他们最关心的是故事情节,那么我们的学习起点便可以从故事情节出发,关于这点,编者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中有所提示,即“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意想不到”的前提条件是“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所学过的预测的阅读策略,运用预测的方法自主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此一来,“意想不到”的故事内容便随之而来了,学生在这个学习活动中不仅回顾了预测的阅读策略,而且亲身经历了“意想不到”,为后面自己复述部分内容给做了铺垫。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教案第【1】篇〗《方帽子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借助表格用自己的话复述意想不到的内容。
2.识记“橱、蕉”等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嚷、溜”。
3.明白方帽子成为古董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借助表格用自己的话复述意想不到的内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课题,梳理情节1.谜语导入①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猜猜看,说的是什么?出示谜语:一物生得巧,地位比人高,戴上御风寒,脱下有礼貌。
②拿出一顶帽子戴在猜对的学生头上。
帽子既实用又美观,夏天遮阳,冬天保暖,各式各样的帽子深受人们的喜爱。
有那么一家帽子店(出示插图)他们却只卖方帽子,我们一起来学习《方帽子店》。
③出示课题,齐读。
2.明确略读课文的要求《方帽子店》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来看看导语部分,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看看有什么学习要求。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导语给我们提出了两个学习要求,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哪部分内容最让你意想不到。
3.全班交流。
相机出示关键语句。
4.排序,梳理内容同学们所讲的这些让你意想不到的内容,就串联起了这整个故事。
请你再去读读课文,给这些内容排排序,想想这些内容分别对应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5.交流反馈,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借助示意图,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小结:课文写了方帽子店只卖方帽子,大人们只买方帽子。
孩子们不喜欢方帽子,找了些布,做了各式各样的圆帽子。
方帽子店主人不让自己的儿子戴圆帽子。
孩子们长大后,有人开了一家新帽子店,与方帽子店竞争。
最后,方帽子成为了古董。
板块二:借助图表,复述故事1.复习复述方法完成了第一个学习任务,接着我们要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最意想不到的故事内容了。
想一想在上一篇课文中,我们学习了用什么方法来复述?小结:是啊,我们借助表格,抓住人物的不同表现来复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教案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方帽子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嚷、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概括段落大意,从而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让学生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一成不变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学会变通才是最好的出路。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让学生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教学难点】懂得一成不变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学会变通才是最好的出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帽子是戴在头部的服饰,多数可以覆盖头的整个顶部。
主要用于保护头部,部分帽子会有突出的边缘,可以遮盖阳光。
帽子可作打扮之用,也可以用来保护发型、作为制服的一部分使用。
现在我们看到的帽子的外形,各种各样的都有,有圆顶帽、鸭舌帽、香蕉帽……可是有一家店却只卖方帽子,因此大街小巷都是戴着方帽子的人。
小孩子们却不以为然,他们不喜欢方帽子,于是自己发挥想象做了各种各样的帽子,并在方帽子店对面开了帽子店。
那么,两家店谁更受欢迎呢我们就一起去课文《方帽子店》中寻找答案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中的生字。
重点指导翘舌音“橱”,后鼻音“筒、董”和多音字“嚷、溜”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焦—蕉(香蕉)—瞧(瞧一瞧)—礁(礁石)口—扣(扣押)—叩(叩头)(2)多音字。
辨析:“嚷”只在“嚷嚷”一词中读rāng,其他情况读rǎng,如“叫嚷”“嚷叫”。
“溜”表示“急流”“顺房檐滴下来的水”“屋檐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时,读li ù,如“大溜、檐溜”;表示“滑行”“溜走,趁人不见走开”“沿着,顺着”时,读liū,如“溜达、溜边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借助表格用自己的话复述最意想不到的部分。
2.运用形声字构形规律识记“橱、蕉”等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嚷、溜”。
3.体会方帽子成为古董的原因。
教学过程板块一反馈预习梳理情节1.导入课题,明确略读课文要求。
导语:《方帽子店》是一篇略读课文。
我们先来看看导语部分,自己读一读,划一划,看看有什么要求。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2.交流预学单,识记生字。
导语:课前,我们做了预习单,主要运用形声字构形规律识记了生字,一起读一读。
这里有两个多音字,放在句子里,谁能读?相机出示句子,指导读准多音字。
3.梳理故事情节,聚焦“最意想不到”。
(1)出示学生完成的预学单截图。
导语:在学习《羿射九日》时,我们已经学会了通过起因、经过、结果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次预习,我们也用上了这个方法,这是某某同学的预学单,他把故事的情节基本补充完整了,你能看着预学单来说说《方帽子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小结:是啊,一开始——帽子店只做方帽子,大人们只戴方帽子。
后来——小孩子们觉得方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于是就试做新帽子,有一天方帽子店店主见儿子也戴圆帽子,很吃惊。
后来——一家新帽子店开张,新旧帽子店竞争,结果方帽子成为古董。
(2)说一说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师:这个故事真有意思!那哪部分内容中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啊?【设计意图】本单元要落实的核心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因此,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预学单,运用形声字构形规律识记生字,并通过已学的方法来补充故事情节,了解故事内容,为下文的复述做好铺垫。
板块二借助表格练习复述1.回忆上一课复述的方法。
导语:那怎么来复述呢?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谁还记得当时我们是怎么复述的?是呀,我们就是填写了这样一张表格。
部编版三下《方帽子店》教案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方帽子戴着不舒服了?
(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 )
所以孩子们想:
“圆圆的头为什么要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
2.孩子们尝试着做出了什么样的帽子?
预设:用纸做的圆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
预设:用布做成的圆帽子:“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
预设:“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夏天戴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圆筒形的呢绒帽,春天和秋天戴碗形的布帽。”
3.方形帽后来为什么被圆形帽给淘汰了?
(圆形帽戴着舒服,还漂亮,方形帽不舒服、不好看。)
【设计意图:先解决了课文的字词问题,夯实基础,扫清了阅读障碍。】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单元总结,延伸课外。
1.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2.复述课文:
说说你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哪个部分让你意想不到,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部分。
(2)这个方帽子店后来怎么样了?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两点。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2)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
难点
懂得优胜劣汰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教案精选(1)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具体章节为《方帽子店》。
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方帽子店的故事,通过描述方帽子店老板的经营理念和做法,教育学生要敢于创新,勇于接受新鲜事物。
详细内容包括: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文章寓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文章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接受新鲜事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文章寓意。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形状的帽子,引导学生谈论对不同形状帽子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勾画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分享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生字词、课文结构和文章寓意。
5.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为例,分析作者的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方帽子店》2. 主要内容:生字词课文结构文章寓意3. 重点句子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2)用重点词语造句。
(3)根据课文内容,谈谈对方帽子店老板的看法。
2. 答案:(1)生字词:略(2)例句: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关于创新的故事,与同学分享,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帽子店》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借助表格用自己的话复述最意想不到的部分。
2.运用形声字构形规律识记“橱、蕉”等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嚷、溜”。
3.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让学生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三、教学难点:
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标出自然段,朗读课文,戴一顶喜欢的帽子。
教学过程
一、趣谈帽子,引出课题
1.今天,同学们都戴着自己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觉得怎么样?
2.把这些帽子摆放在橱窗里,可以开个帽子店了。
大家能不能给我们的帽子店做个广告呢?
3.有一家帽子店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他们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
怎么?不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方帽子店》。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有效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拉近语文和生活的距离,自然揭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字词:橱窗、改变、香蕉、圆筒、古董、扣、嚷嚷、一溜烟。
(2)指名认读词语,提醒“嚷嚷”的“嚷”是多音字。
在“叫嚷”中读“rǎnɡ”,在这里读“rānɡ”,第二个字读轻声。
“一溜烟”的“溜”也是多音字,在这里读“liù”;在“溜走了”一词中读“liū”。
(3)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
①出示“圆筒”形和“古董”的物品图片,对照图片理解这两个词。
②“扣”,可以通过做动作来帮助理解,如:用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
(4)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适当简略,以学生自学为主,降低掌握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三、抓住要点,读懂故事
1.方帽子店的橱窗里贴了一张广告:“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
”你们觉得这句广告语好不好?默读课文,找出最有表现力的词句来谈自己的看法。
(1)确实“从不改变”: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都是方帽子、总是这样回答、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却没有一顶是圆的。
(2)不是“好帽子”:太紧、太宽、不太暖、满头汗、真不舒服、又奇怪又不舒服。
2.新帽子店的橱窗里也贴了一张广告:“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
”你们觉得这句广告语怎么样?默读课文,运用刚才的方法交流看法:
(1)确实“各式各样”: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草帽、呢绒帽、布帽……
(2)真是“好帽子”:又舒服又漂亮、很舒服。
3.还有一些现象也反映出大家对方帽子和新帽子的态度。
默读课文,说说方帽子店的主人和儿子、顾客们、路上的行人的表现。
4.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是怎么出现的呢?新帽子产生的过程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1)敢于质疑:圆圆的头为什么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
(2)勇于尝试:纸、布、草、呢绒……
(3)善于思考: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
5.小结:敢于质疑、勇于尝试、善于思考,从孩子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创新精神。
创新,可以改变世界;创新,可以让生活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教师讲解适当简略,从精炼的广告语入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抓住重点、难点自主默读感悟,在讨论交流中读懂故事,提高认识。
四、理清思路,复述故事
1.在这个有趣的故事中,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找出相关段落。
预设:
(1)帽子店里都是方帽子,人们都买方帽子、戴方帽子。
(第1~4自然段)
(2)小孩子们不喜欢方帽子,做出了又舒服又漂亮的新帽子。
(第5~6自然段)
(3)人们戴上了各式各样的帽子。
(第7~20自然段)
(4)世界在改变,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
(第21自然段)
2.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要求用自己的话复述你最意想不到的部分,想一想:怎样把故事讲得具体?(关注人物对话,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复述。
)
3.过渡:人物对话以外的部分,老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很多语段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语、同一个词组或同一个句子。
这是一种反复的修辞方法。
(1)出示句子:“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为什么要反复写?(强调橱窗里都是方帽子。
)
(2)默读课文,画出运用反复修辞方法的句子,在反复的地方加着重号,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3)朗读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4.选择你最意想不到的一部分内容,抓住最有表现力的词句,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把有趣的地方讲具体。
(1)对照故事,自练复述。
(2)同桌复述,相互评价。
(3)班内复述,共同评价。
5.总结: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创新的结果,希望大家把《方帽子店》的故事讲给其他人听,激励更多的人来改变世界。
设计意图:根据阅读提示确定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有选择地复述故事,学习运用语言,巩固复述技能,实现精读课文与略
读课文学习内容上的自然衔接。
板书设计
方帽子店新帽子店
从不改变创新各式各样
又奇怪又不舒服↑又漂亮又舒服
敢于质疑
勇于尝试
善于思考
教学反思
叶圣陶先生曾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方帽子店》是一篇略读课文,安排在精读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后,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一块试验田。
在教学中,要妥善处理“略”与“不略”的关系。
1.略其所略。
教学目标要简约,不求精细全面,但求一课一得,所以在整体上要抓大放小,有所侧重,比如字词教学适当简化,朗读层次适当淡化。
教学环节要简明,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学习过程紧凑,确保单元知识点得到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教师指导要简练,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抓住要点引导学生将习得的方法运用到自主阅读中。
2.精其所精。
略读课文略的是教师指导和学习时间,而并非是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
因此对于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
从两句广告语生发,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读懂故事,提高认识;从独特的语言现象入手,赏读运用反复修辞方法的句子,加深阅读感悟,形成语言积累,为具体复述打好了基础。
3.重其所重。
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一起承载着深化单元重点训练的任务,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明确提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已有的阅读和复述方法进行整合提炼,着重让学生读懂故事并有选择地复述故事,在内容理解、思想认识、语言积累、方法运用等方面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