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理的历程.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复习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的学习已经结束,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①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②特点: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④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解析: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
(决定) (反作用)
认识
促进
阻碍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 有巨大指导作用; •错误认识、不科学理论则把实 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知识梳理 1.实践的含义: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人们: 发生在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活动,停留在 客观世界: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不是实践。 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和结果都是客观的, 物质性活动: 因而实践不是主观性活动,而是客观性活动。 两层基本含义: 1)人为主体、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 念的存在变成存在。
高考示例
(1)经验是重要的,但不能只凭经验办事,要重视理论对实
践的指导作用。
(2)虽然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不能照搬现成 的理论,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3)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对策, 善于实践,勇于创新。
(4)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反复实践,不断探索,并认真总结经
验,才能获得成功。
A
)
A.个人融入集体中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B.能否得到多数人的支持是区分事物好坏的主要标准 C.集体主义已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 D.正确的价值取向应该符合客观规律
知识梳理
实践决定认识
1.பைடு நூலகம்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动性,意识能动性以客观性为基础。
④ 夸大客观物质性否定主观能动性,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 夸大主观能动性否定客观物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

必修四一轮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

必修四一轮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注意:
主体
对象
自 然 界 人 类 社 会
直接现实 性活动 非纯主观 思维活动
• 2、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A.从实践的构成要素看: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
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 的) • B.从制约实践的条件看: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 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 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实践是一 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 A.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 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 B.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 展着的,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思维拓展 1.实践的客观性与能动性的关系 (1)区别: 实践的客观性是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 因为构成实践的三个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 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实践的能动性是说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其原因在于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能动性是实践最 重要的特征。 (2)联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互相渗透的。意识的目的性、 计划性、创造性都是以客观性为基础的;而主体的客 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因此,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 的活动,割裂二者的片面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 B
对点训练 1.经过中国与东盟各国几年的艰苦谈判和不懈努力,中 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 2010 年 1 月 1 日全面建成。我 国自 2000 年就提出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 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材料主要说明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导下的主观性活动 A.①②

必修4第6课认识论

必修4第6课认识论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备人:王华堂高考考点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真理和谬误;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考查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

关注热点:1.结合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以及实践的特征。

2.结合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的新思想、新观点,说明认识发展的过程。

课前复习案【考点梳理】依据下列问题,整理教材相关内容。

一、实践含义及其特点1.实践基本含义2、理解实践的特点注意: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注意: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是直接经验,另外,通过读书等渠道学习他人实践的经验即间接经验,也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凡事都亲自获得认识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实践不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把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区分开来。

三、真理含义及其特点1.含义:2.特点:(1)客观的(2)具体的(3)有条件的重要提示:注意区别认识、真理、理论和科学理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理论则是概念、原理、观点的系统化,是人们把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达到的思维成果。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理论是真理性认识的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辖而形成的知识体系。

认识、真理与理论、科学理论的划分在于是否系统化、体系化认识、理论与真理、科学理论的划分在于是否得到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的,前者概念有正确的东西,但又含有非科学的因素,后者比前者更深刻更符合事物的客观本质。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复习课件:追求真理的历程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复习课件:追求真理的历程

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
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 )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的说法太绝对;①④的说法正确。
【例4】:一位学成归国的博士,毅然来到天山脚下的尼 勒克草原,运用学到的试管冻制、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 试验,使奶牛产下了良种牛犊。他把这一养殖良种奶牛的 技术传给了当地牧民,实现了共同富裕。上述事例给我们
的启示是(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重要标准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
【例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之所以要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是因为科学理论( A.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
B.是随着社会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C.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解析:科学理论可以指导社会实践的开展,推动社会实
小周一家经过讨论,决定将电脑“以旧换新”。你认为他 们应该怎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挑选新电脑。(12分)
答案:
①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根据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来 挑选电脑。(5分)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市场调查,挑选价廉物美 的电脑。(5分)
③把尊重客观实际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购买
电脑时要考虑当前需要,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2分) (考生若回答要把握变化发展的实际,要从整体上把握 客观实际或运用重点论与两点论知识回答,分析有理,可 酌情给分。)
事物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课件)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课件)

下雨真好
下雨糟透了
人的主观因素会影响人们的意识,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 每个人的人事结构和认识水平不同, 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 的认识。
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 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 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 确反映。
宙探测器探测火星的活动一 直没有停止。2004年,人类
近距离拍摄到火星的表面有
许多类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 观测到火星表面的气温,气压 等现象.
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
解析:答案是肯定的,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
会继续发展,因为人的认识能力在不断发展,作 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也是 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所以,人的认识能力是随 着社会实践而发展的,随着认识工具的不断丰富 和发展的,从而对火星获得越来越多的认识。
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真理
谬误
真理: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 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 认识。
2、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
客观性: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在内 容上它是客观的,所以客观性是真理的基 本属性。
问: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
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因为它所反应的内容即 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不依赖人的意识。二是, 因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在实践本身是客 观物质的活动。
失败和挫折?
【提示】(1)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 件的限制,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需要多 次反复才能成功。 (2)正确对待挫折,要有迎难而上、不怕失败的 精神,善于从失败和挫折中寻找原因,吸取教训, 继续前进。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4.6.2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4.6.2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长沙县第二中学政治组全体教师教学内容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1)真理含义、谬误的含义、真理最基本的属性(2)对同一事物有不同认识的原因。

◇理解(1)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2)认识具有反复性(3)认识具有无限性(4)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分析(1)分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和“有用就是真理”(2)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真理是反复性和无限性能力目标(1)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在讲述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过程与方法“感知——求是——回归”教学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3)通过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教材分析重点真理的客观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难点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学生能把实践和物质、意识概念结合到一起来理解学习用具ppt 导学大课堂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思考:材料包含有哪些认识论的道理?《学习讲义》P117【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理解在实践在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文导语】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

人的正确认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有没有客观真理?人应该如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领会和把握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具有社会性。
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 “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挖掘机挖,汽车运 呢?锹挖、肩挑,一年往返一次,毕竟太慢了! 主要错在否认了实践的历史性。 这种观点对吗?错在哪儿?
③实践有 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
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人类实践 (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受到一定历史条 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D
3、某地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看到有 的地方培植高档鲜花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 益,于是也号召农户培植高档鲜花,但是 由于水土不宜和技术原因,致使农民损失 惨重。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A
• 4.“神州”六号飞船由一百多个科研单位、 三千多个厂家共同完成,这说明实践具有 明显的 A.客观性 B.能动性 C.社会性 D.历史性
上述观点哪些正确?哪些错误?为什么?
30
黄鼠狼是不是偷鸡“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 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 谁能检验这些认识正确与否呢?——人的主观认识 第一步: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 本身不能证明,认识对象本身也不会“自言其明”。 黄鼠狼不会说“我不是专门偷鸡吃的”,鸡也不会 两只黄鼠狼吃了鸡 说“我常常被黄鼠狼吃。”。那么,只有实践能检 第二步:做实验 验了。 食物 结果 第一天 三只活鸡、一段带鱼 只吃了带鱼 为什么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呢?—因 鸡、鸽子、老鼠 只吃了老鼠 第二天 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备将主观和客 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 …… …… 第五天 只放了鸡 吃鸡充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 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 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 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 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 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 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真理的客观性
在实践 中追求 和发展 真理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真理是具体 的有条件的 真理都是具体的 真理与谬误相伴 追求真理是 一个过程 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判断题:
× 1、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2、多数人的意见就是真理。 × 3、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4、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从 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两次反复就 能完成。 × 5、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6、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它是一 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
谈一谈毛泽东思 想成为党的指导 思想以后是如何 进一步的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要 思想 ┅┅?
毛泽东思想 “三个代表”重
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的历程说明了什么?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 (1)是什么:
①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 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 ③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④人在自 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B
选择:
日本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中国提出三个“零增长”;日本提出
“循环型经济社会”,中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生的真理性认识。 这说明
说明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 识是不是真理。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具体的统一: 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实际 历史的统一: 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实际
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为什么:
①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 无限变化 ②认识的主体(人 类): 世代延续
③认识的基础(实
践): 不断发展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
3.认识具有上升性
———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客观的
“几十年后。。。
突然有一天,在田野、江河和草原
上,大批鸟儿死亡、瘫痪; 大量鸟巢中没有了鸟蛋,已有的鸟 蛋也无法孵化出小鸟; 鸽子从天空中坠落; 到处是死鱼; 很多人得了癌症…… ”
———1962蕾切尔· 卡逊 《寂静的春天》
从“天使”到“魔鬼”
1950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宣布“DDT的潜在危害
选择: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朝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 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明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D
D.真理是有条件的
选择:
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
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 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 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 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术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 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之路。巧获蟾衣的过程体现了
第二框 在实践中 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所谓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是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 客观性 (1)是什么: (2)为什么: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不会受 到权利、地位、金钱等的影响。
例:
“先在城市夺取政权” 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 理论
前苏联的 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的 社会主义革命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真理和谬误的对 立是绝对的,两者的界限是确定的,不容混淆 的;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A.认识无限性、反复性,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B.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是惟一的
A
C.由于观念、能力差异,对同一对象允许存在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D.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选择:
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党
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 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说明了
①真理的内容来源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
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所谓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是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 客观性 (1)是什么: (2)为什么: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不会受 到权利、地位、金钱等的影响。
①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注意: ②这里所讲的客观性,主要是从真理的内 容,也就是其所反映的对象角度来讲的 ③正是因为真理具有客观性,所以说真理 面前人人平等
复习:
1、实践的定义 2、实践的三个特点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 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 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 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 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 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 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 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 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 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这个道理的?
合作探究
伟大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中国 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中不懈追求和发展中国革命 真理的过程。你能用所了解的历史知识来简要说 一说,从国民大革命到红军长征胜利这段时间, 我们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历程吗?
国民大革命时期 右倾错误 大革命失败 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 党人吸取教训 八七会议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但是仍以大城市为目标 失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辟 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1931年后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占据统治地位 排挤毛泽东的正确 领导 照搬城市中心论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红军被迫长征 长征初期 左倾 损失惨重 遵义会议 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新 的党中央 长征胜利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 180度,这是几何之 父——古希腊数学家欧 几里得(约公元前330275年)提出的定理。 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 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 条件下都适用真理。但 是,随着航海事业的发 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 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 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 罗巴切夫斯基(1792— —1856)提出,在凹曲 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 小于180度。
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 —1866)提出:在球形凸 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 于180度。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思考: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
古时候,有个老婆婆总是不停地在一座庙跟前哭泣,睛天哭,雨 天也哭。人们都叫她哭婆。 一天,有个老和尚问她:“老人家,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 心?”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卖布鞋。 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下雨天的时候,又没有人去 买小女儿的布鞋。她们挣不到钱,可怎么生活呀!一想到这些我就 难过。人呀,怎么这么难?”说完,又悲悲怯怯地哭了起来。 “老婆婆,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晴天,你小女儿的鞋店 前门庭若市;雨天上街的行人又都往你大女儿的伞铺里跑。这样不 是就不苦了吗?”老婆婆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听从他的劝告。从 此,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哭泣婆变成了笑婆。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 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特别是受到社会实践 A.客观条件: 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 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 B.主观条件: 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 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真理是具体的
“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
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 说“造反有理”,指人民 要求解放。
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
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 劫中又打出“造反有 理”,要造人民政权的 反,造社会主义的反。
说明真理是具体的,要在具体的历史范 畴来判别某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
性极有可能被低估了”。 美国政府着手进行调查,并于1972年下令在全国范围 内禁止DDT的使用。 此后,各国纷纷效仿。中国也1983年禁用DDT。至今 有115个国家将禁用DDT杀虫剂。 DDT的名声从此一落千丈, 从“上帝赐予的最好礼物” 变成了臭名昭著的恶魔。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南非也在缺少美国 资金资助和环保组织的压力下停止使用 DDT。结果南非仅一个省的疟疾患者数量 便从8000人迅速上升至4.2万人,死亡340 人。与之相邻的一个省经历了一次疟疾大 爆发,至少造成了10万人死亡。 2000年《自然》药物学分册刊登了一篇 由英美两国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文章指出, 目前全世界有5亿疟疾患者,每年死亡人 数超过1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地处热带地 区的发展中国家儿童。他们用了一个比喻: 这个数字相当于每天都有7架坐满儿童的 波音747失事。为此,他们呼吁在发展中国 家重新使用DD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