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襄阳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襄阳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襄阳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襄阳汽车产业发展:蓬勃上升的新兴产业》
襄阳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襄阳市的汽车产业也进入了蓬勃上升的新阶段。

首先,襄阳市的汽车产业基础雄厚。

作为湖北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制造业中心,襄阳市拥有雄厚的汽车制造和零部件制造基础。

多家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在襄阳市设立了生产基地,涵盖了整车生产、汽车零部件加工等领域,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政府的扶持政策积极促进了襄阳汽车产业的发展。

襄阳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供应、人才培训等,吸引了众多汽车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政府还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此外,襄阳市的交通条件良好,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襄阳市交通发达,拥有便捷的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网络,便于汽车制造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产品运输和市场销售,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总的来看,襄阳市的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基础雄厚、政府扶持政策积极、交通条件便利,这些都为襄阳汽车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的不断拓展,相信襄阳的汽车产业将会更加繁荣,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新兴力量。

湖北省汽车产业群现状及发展趋势

湖北省汽车产业群现状及发展趋势

不足的问题 ,以及武汉作 为一个大都市 ,尤其是武汉 经济技 术开发区 ,为企业提供 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等原 因 ,东风公 司进 军武汉 。东风公司 的到来大大提升了
武 汉在 全 国 汽 车工 业 中 的地 位 ,并 成 为 未 来 武 汉 汽 车 产业 集 群 的 “ 心 企 业 ” 核 。 ()地 域 分 布 1
根据波特 的定 义 ,产业集群是一组 由于
共 性 和 互 补 性 而 连 接 在 一 起 的 相 互 关 联 的公
是汽车工业的核心 。表 1 是我 国的标准产业 目
录 对 汽 车 产业 的分 类 。
事 高职教 育管理研 究
张 国 豪 , 襄 樊 职
表1 汽车产业的分类
汽 车 产 业
是指 大量 汽车产 品制 造业 、汽车批 发零 售业 和汽 车
服务 业及 相关 支撑企业 与外 围的服 务机 构在一 定地
域范 围内的集聚和集 中,共 同构成的功能群体 。
随 着 中 国汽 车 产 业 的 高 速 发 展 ,汽 车产 业 在 国
民经济 中的支柱 地位 日渐形 成 ,但 我 国汽车 产业 国
群发展要 素. 时代汽 车 [ 2 0 年 J 08 ].
关键 。 车 汽 产监集群 现状 趋势 张国豪 。
司 和 机构 在某 一 特 定 区 域 内 地理 上 的集 聚 。
1 引 言
耿 保 荃 ,襄 樊职
汽车产业包 括汽车制 造业 、汽车批 发零
售 业 、汽 车服 务业 3 门类 。其 中整 车 制 造 业 个
业 技 术 学 院 汽 车 工 程 学 院 院 长 、 教 授 。 从
部 身 辆 奎 制 造 主 发 售 收 交 零 务 理 融 饰 驶 险 油 化

湖北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湖北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便可藉 由内在动力进行 自我发展 、 建构与弹性调整 , 而大 的活 力 。 幅提升整体企业的竞 争力 。集群 内的企业之 间既分工又 协调 , 既竞争又合作 , 大地促进了其产业 的发展 。产业 极
( ) 三 汽车 产 业集 群 区已见 雏形
随着汽车产业集群这一概念 的引入和发展 ,湖北省
车辆工程 是省级重点学科。这些高校为汽车产业 的发展
( ) 件 资 源发展 不 完善 , 四 硬 售后 服 务发 展 落后
提供专业 性人才 ,这无 疑成 为湖北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一
大 得 天 独 厚 的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势 。
湖北省虽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 ,但其交通却并不发
达。集群 内维修服务业 、 保险业 、 公路建筑业等发展都 比
貌。
发展起来 的集群区有 6个 : 六里坪汽车零部件 、 谷城县汽 车零部件 、 阳市汽车摩擦片 、 枣 麻城 市汽车配件 、 随州市
二、 湖北省发展汽车产 业集群的优势 ( ) 一 具有交通运输和地理优 势
汽车改装及汽车零部件 、 公安县汽车零部件 。6 个省 内集 湖北省地处 中国中部地 区 , 水陆空交通极为发达 , 还 群 区在汽车制造产业链上各 自分工 , 形成各 自特色 , 每一 被冠 以“ 九省 通衢 ” 的美称。湖北 同时有着 国内第四大枢 集群区初露集群特点 , 其发展态势大有上涨趋势。
以及逐步的实施 ,地处重要地理位置的湖北 给其 汽车产 学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知名高校。 中, 其 湖北汽车工业 业带来了很多发展的机遇 和商机。 ( ) 二 集群 内拥有 实力雄厚 的企业 学院——全 国唯一以汽车命名的学校 ,是全国最早 设置 汽车底盘和汽 车发动机两个专业的本科院系之一 。现拥

60年湖北工业发展历程回顾与经验启示

60年湖北工业发展历程回顾与经验启示

中国传统结文课化论选文讲学院:稀土学院班级:复合2012级姓名:梁雄涛学号:27湖北工业发展历程回顾与经验启示60年沧桑巨变,60年成就辉煌。

湖北工业走过了艰苦创业打基础、改革调整活机制、科学发展促转型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渐强、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粗放经营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性跨越,建成了以汽车、钢铁、化工、电力、食品、轻纺、电子信息为支柱和特色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老工业基地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在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湖北振兴崛起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湖北工业发展历程回顾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揭开了湖北工业建设与发展的新篇章。

60年来,湖北工业克难奋进,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步入了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

60年的奋斗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6年):工业基础建立阶段。

头几个五年计划中,国家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快“三线”建设,湖北是全国工业布局的重点地区之一,武汉钢铁公司、第二汽车制造厂、武汉重型机床厂、青山热电厂、武昌造船厂、武汉锅炉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铁厂、荆门炼油厂、武汉石油化工总厂、湖北化肥厂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设。

省委、省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优先支持国家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国家重点工业项目的顺利建成。

这些重点工业项目,不仅关系到国家工业化的大局,而且对湖北工业乃至全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奠定了湖北工业发展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全省围绕国家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地方工业,以国家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带动地方工业发展,以地方工业发展服务和保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地方“五小”工业(即小化肥、小农机、小水泥、小水电、小煤炭)迅速发展,扩展了湖北工业规模。

第二阶段(1977—2001年):改革调整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峥嵘50载:借船出海 (1984年~1997年)
1994年,是中国汽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 在这一年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虽然 其中有很多局限,但是国家开始对汽车产业的发展 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其中重要的是把汽车和家庭 联系起来。家庭轿车市场孕育多年的潜能被无限放 大,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轿车激发了强烈的购买能 量,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轿车不再是遥远梦想,中 国轿车工业的春天开始到来。
• 中国人拥有的第一辆汽车是1902年送给慈 禧太后的礼物。
三、中国第一辆自制汽车
1929年5月,辽宁迫击炮厂的“民生牌”载重汽车
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 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 厂制造。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 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 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 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 制造,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 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 国自制汽车的先河,终究是值得钦佩的。
东风EQ140 型越野汽车
峥嵘50载:借船出海 (1984年~1997年)
1984年以前,技术、资金、人才等很多发展的瓶颈毫无疑问制约了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在此时被推到了历 史的前台。1984年1月15日,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 普诞生。有了先行者,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 1985年3月,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上 海大众的成立意味着真正意义的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同年,南京汽车引 入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和法国标志合资项目也成立,桎梏了 几十年的轿车工业的能量开始井喷。
1980年生产22.2万辆,是1965年产量的5.48倍;1966~1980年生产 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198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 汽车148万辆。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史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史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发展史50年风雨汽车路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

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是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之后才迎来了这一天。

在新中国50年大庆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50年代中国轿车呱呱坠地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

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

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

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上海汽车装修厂,后更名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

在大跃进的年代,这几辆稚嫩的国产轿车确实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了一阵子。

中国汽车发展史东风牌轿车开进中南海,毛主席试乘之后高兴地说:“好啊,坐上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以大跃进的狂热和速度造出的中国第一批轿车,更多地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造出争气车,献给毛主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而在技术上缺乏应有的实力,中国轿车的鼻祖是中国第一代汽车技术人员和工人东拼西凑,手工敲敲打打造出来的。

以凤凰车为例,它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南京汽车厂的四缸发动机,底盘仿华沙轿车,车身外形仿顺风车,零件靠手工技术和在普通机床上搞革新进行切削加工完成。

汽车发展史.

汽车发展史.

• 1876年,德国人奥托——研制出第一台往复式 四行程内燃机;
•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发明汽车 卡尔· 奔驰在曼海姆制造成 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 德国戴姆勒也制造出用1.1 马力汽油发动机的四轮汽 车,——现代意义上的汽车。 他们俩被公认为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现代汽车的发明者。
我国汽车产量: • 1998年—162.9万辆,世界第10位; • 2000年—200.85万辆,世界第7位; • 2003年—444.4万辆,世界第4位 (仅次于美.日.德); • 2005年—570.7万辆,世界第3位
(仅次于美、日); • 2006年—728万辆,世界第3位; • 2007年—889.24万辆,世界第3位; • 2008年—934.5万辆,世界第2位(仅次于日本)
世界汽车的发展
●欧美汽车的发展
1901年,在汽车诞生15周年的时候,汽车和汽油发 动机在实用化方面已基本成熟。戴姆勒公司在法国汽车 商埃米尔•杰里克的支持下,开发了以杰里克10岁女儿 的名字命名的“梅赛德斯”牌汽车,成为早期汽车的代 表作。
世界汽车的发展
●欧美汽车的发展
1904年,贵族 子弟赛车手罗尔斯和 工程师罗伊斯联手, 成立了罗尔斯· 罗伊斯 公司。1907年,他 们生产了一辆铝制车 身,金属零部件全部 用高抛镀银,装 35.5kw发动机。
放飞梦想——从轮到车

中外古车
孔子列国行
秦始皇陵出土的铜马车
独轮车
放飞梦想——从轮到车

中外古车
指南车
记里鼓车
梦想成真——自走式车辆的发展
自从人类发明了车轮并制造出车后,就用驯化了的马、 牛拉车。马车是运输、代步和打仗最主要的工具。 由于没有其他合适的动力取代马,马车时代一直延续了 约3000~4000年。

汽车产业六大集群地发展历程

汽车产业六大集群地发展历程

汽车产业六大集群地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集群发展主要包括六大区块,形成了“3+3”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区域布局。

“3+3”中的前一个3为三个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区,即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集群区、以长春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集群区和武汉为代表的中部集群区这些集群以上述城市为核心向外展开,区域半径为100-200公里,长三角集群区以上海大众和上汽通用等企业为核心重点发展以各类轿车为主的乘用车;东北老工业集群区以一汽及合资企业为核心发展轿、货、客各类车型;中部集群区以东风及其合资企业为核心发展货、轿、客各类商用车和乘用车。

“3+3”中的后一个3为三个中等规模的产业集群区,即京津环渤海集群区、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集群区、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部集群区。

这三个集群区围绕中心城市,区域半径为100-150公里左右。

京津环渤海集群区以北汽和天津一汽及合资企业为核心发展各类乘用车和商用车;珠三角集群区以广州本田等合资企业为核心成为国内中高档轿车的生产基地;西南部集群区以重庆长安公司为核心成为重点发展中小型乘用车和商用车生产基地。

一.xx老工业集群区xx老工业集群区的主要代表企业:一汽集团、一汽大众、一汽马自达、哈飞集团、华晨集团等。

优势:1."扎实的工业基础。

2."矿产资源丰富。

3."汽车工业产业链相对完整,科技、人才、自主品牌的优势都比较突出。

发展概况:东北地区重工业发达,被誉为中国经济的顶梁柱,“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中国最早的汽车企业”、“中国最大的油田”…1953年,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一汽集团于长春迫于动工,象征着中国汽车工业就此起步。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跨国汽车公司打算进入中国,寻求合作伙伴,一汽集团自然就成为不二选择。

后来,一汽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强了与大专院校以及中石化、中石油之间的合作,研发新技术,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以长春为中心的汽车产业集群区域已成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是中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基地,湖北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基本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同步没课被认为是中国汽车发展的一个缩影。

由于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高,探讨湖北产业的发展问题对湖北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一、湖北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湖北的汽车产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步入辉煌,但随后又经历了一些起伏。

珍格格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69~1978):湖北汽车产业的起步
湖北的汽车产业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三线建设。

在但是的指导思想下,国家将大批的重工业企业迁往内地较为隐蔽的山区,汽车企业也不例外。

在此历史背景下,原吉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部分职工进驻湖北十堰建设了中国的第二个汽车厂——东风汽车公司。

而湖北也因为这个非常偶然的机遇获得了发展汽车工业的机会。

1975年7月1日下线了湖北第一辆汽车——东风牌汽车。

这标志了湖北汽车的起步。

第二阶段(1979~1993):湖北汽车产业的辉煌,汽车产业带的初步形成。

在1975年成功出产第一辆汽车后,湖北汽车代表企业——东风公司不断成长壮大。

到1979年由于其经典车型“东风140”在对越反击战中的优异表现,“二汽”一举夺下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第三阶段(1994~1999):湖北汽车产业的调整酝酿期。

这一时期的湖北汽车产业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个缩影:(1)市场上的供应商良莠不齐,汽车生产厂家众多,但绝大多数规模过小,典型的例子是原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的一个汽车制造厂一年的产量竟然仅2辆;(2)新生的较大型或合资公司由于其体制先进,工艺先进,不断冲击传统的汽车巨头,改变这中国的汽车产业格局。

上汽大众是其中一颗最引人注目的新星。

而作为湖北汽车的龙头企业,东风汽车公司在这几年年年亏损,经历着痛苦的蜕变,直到1999年才扭亏增盈,但这一年总体盈利也仅有1600万。

(第四阶段(2000以后):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期。

在完成了体制改革、组织重组后,湖北汽车开始步入良性发展,汽车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而这一汽车集群的龙头企业东风汽车公司的销售业绩也呈现出蓬
勃向上的石头,十堰——襄樊——武汉已形成千里汽车走廊。

其中武汉成为了真正带动湖北汽车产业发展的龙头。

现在东风在武汉已拥有包括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神龙公司、东风本田(武汉)汽车公司、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东风设计研究院、东风裕隆汽车销售公司、东风伟世通公司、武汉东风冲压件公司等在内的十多家单位、神龙、日产、东风本田(武汉)等世界汽车巨头牵手的企业带动了湖北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