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粉尘安全管理制度
粉尘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粉尘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粉尘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粉尘引发的各类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可能产生粉尘的生产、加工、储存等环节。
二、粉尘管理主要责任部门1. 生产部门:负责制定粉尘管理有关工艺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2. 安全与环保部门:负责制定粉尘管理的具体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3. 监管与检测部门:负责监测和检测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并及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三、粉尘管理具体措施1. 工艺优化:优化生产工艺,减少粉尘产生,尽量采用封闭式操作设备,减少粉尘扩散。
2. 理顺生产流程:合理安排生产流程,避免不必要的材料转移,减少粉尘二次扩散的可能性。
3. 装置和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生产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粉尘泄漏。
4. 环境清洁:定期进行工作场所的清理和保洁,清除积尘,确保工作区域的整洁。
5. 个人防护措施:向员工提供相关的防护装备和培训,确保员工正确使用防护装备,防止粉尘对身体的危害。
四、粉尘监测与评估1. 粉尘监测: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监测,确保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2. 粉尘评估:定期对工作区域的粉尘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五、应急预案1. 灭火设施:工作区域内应设有合适的灭火设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2. 演练与培训:定期组织灭火演练和应急逃生演练,并向员工提供相应的灭火培训和应急知识教育。
3. 应急预案:制定相应的粉尘爆炸、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措施。
六、责任追究与考核1. 责任追究:对粉尘管理不到位或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公司制度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2. 考核评估:对各部门的粉尘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评估,确保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七、制度宣传与培训1. 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员工宣传粉尘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相关政策法规。
2. 培训与演讲:定期组织粉尘安全管理培训和专题演讲,提高员工对粉尘安全管理和防范的意识。
粉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篇)

粉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本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____号)以及有关标准、规范、制度为依据,切实履行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切实加强防护,做好以下防护措施:①本单位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和国家颁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以及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工作服、手套、防毒防尘口罩、防护眼睛及耳塞等级劳动防护用品,并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及处罚等级管理制度。
②本单位优先选用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和个体防护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逐步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提高木材加工及木质家具制造行业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水平,提升职工个体防护能力。
③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执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工作服、手套、防毒防尘口罩、防护眼镜及耳塞等级劳动防护用品。
从业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
2、本单位定期对员工开展安全知识培训教育,粉尘作业员应了解木尘的爆炸危险特性和安全措施。
3、粉尘车间确保通风、防爆、隔爆及泄爆等级设施完好、适用。
4、粉尘作业场所应杜绝各种非生产性明火存在。
5、粉尘厂房应安装防雷设施。
6、在爆炸性粉尘环境内,不得使用携带式电气设备。
7、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电气设备应有防爆防尘措施。
8、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电气设备应有防过载措施。
9、粉尘车间使用皮带传动,应安装相应安全防护装置。
10、粉尘作业场所应设置除尘通风装置。
11、安装于室内的收尘器,应安装直通室外的泄爆管,其长度不得大于3m。
12、收尘器应安装灭火用介质管道接口。
13、滤袋应采用消静电滤料制作,其抗静电特性应符合规范要求。
14、天花板或短管、滤袋框架应符合防静电要求。
15、收尘器应设防静电直接接地设施,接地电阻应小于100Ω16、收尘器与进、出风管及卸灰装置的连接法兰应用导线跨接,其电阻小于0.03Ω17、配套的风机等电气设备应采用防爆型。
粉尘作业安全制度(5篇)

粉尘作业安全制度为搞好本单位粉尘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健康,使本单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要保证生产车间粉尘吸收装置的良好运行,督促员工正确佩戴防尘口罩,做好职业健康防护工作。
5、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在易扬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6、对易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7、对生产过程,应逐步实行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以减少粉尘的产生。
8、粉尘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9、企业应配备必须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编制好《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0、企业应安排接触粉尘作业的从业人员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1、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粉尘作业安全制度(2)是一种旨在保障粉尘作业人员安全的制度。
粉尘作业是指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的工作环境,例如木材加工、矿石研磨、混凝土搅拌等。
粉尘作业安全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粉尘作业环境的管理:包括对作业场所的定期检查和清理,确保粉尘数量处于安全范围内,以及采取防尘措施,如安装粉尘收集装置、通风设备等。
2.作业人员的防护措施:要求作业人员佩戴适合的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尘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粉尘对身体的危害。
3.培训和教育:对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授粉尘作业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应急预案:制定粉尘作业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的处理流程、责任分工,以及相关的救援措施和急救方法。
5.监测和评估:定期进行粉尘浓度的监测和评估,确保粉尘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粉尘作业人员的健康受损。
粉尘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粉尘作业安全管理,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粉尘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粉尘作业区域、岗位及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
第三条粉尘作业安全管理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全员参与、逐级负责。
第二章粉尘危害识别与评估第四条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对粉尘作业进行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明确粉尘的种类、浓度、危害程度等。
第五条对存在粉尘危害的岗位,应制定粉尘危害控制措施,确保粉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第三章粉尘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第六条企业应根据粉尘危害情况,设置有效的通风除尘设施,包括局部排风、全面通风等。
第七条通风除尘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八条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应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尘服、防尘手套等。
第九条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保持其有效性。
第四章粉尘作业管理第十条粉尘作业岗位应设立警示标志,明确作业区域、作业时间及注意事项。
第十一条粉尘作业前,应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职工了解粉尘危害及防护措施。
第十二条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擅自改变作业流程。
第十三条作业过程中,应加强粉尘监测,确保粉尘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第五章应急处理第十四条制定粉尘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应急响应、现场处置等程序。
第十五条发生粉尘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第十六条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六章检查与考核第十七条企业应定期对粉尘作业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八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对在粉尘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公司粉尘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粉尘危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产生粉尘的生产作业区域、作业岗位及员工。
第三条公司粉尘安全管理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粉尘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章适用范围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以下粉尘危害:1. 生产性粉尘,如水泥、煤炭、面粉、木粉尘等;2. 作业性粉尘,如磨削、切割、研磨、抛光等;3. 传输性粉尘,如管道、输送带等。
第三章职责与分工第五条公司领导层负责粉尘安全管理的总体决策和监督。
第六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粉尘安全管理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宣传教育。
第七条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粉尘危害的防治工作,确保本部门粉尘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第八条作业人员负责遵守粉尘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第四章粉尘危害预防措施第九条加强粉尘源头控制,优化生产工艺,减少粉尘产生。
第十条对产生粉尘的设备进行密闭、通风、除尘等处理,确保粉尘排放达标。
第十一条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作业行为,减少粉尘飞扬。
第五章粉尘监测与评估第十三条定期对生产场所进行粉尘监测,监测结果及时上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第十四条根据监测结果,评估粉尘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十五条对新投入使用的设备进行粉尘危害评估,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六章防护用品管理第十六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为员工配备合适的防尘口罩、防尘服等防护用品。
第十七条定期检查、更换和维护防护用品,确保其有效使用。
第十八条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不得擅自拆除或丢弃。
第七章应急处理第十九条制定粉尘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第二十条发生粉尘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第二十一条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八章监督检查与考核第二十二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定期对粉尘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粉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4篇)

粉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 总则粉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控制粉尘污染,并规范粉尘作业行为而制定的。
2. 职责和义务(1)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粉尘作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粉尘作业安全工作。
(2)员工有义务按照相关规定参加粉尘作业安全培训,并遵守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
3. 粉尘作业安全管理措施(1)粉尘作业前,应对作业场所进行清扫和除尘。
作业现场应设置防护设施,包括通风设备、排尘装置等。
(2)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耳塞等。
(3)作业过程中应注意防火防爆措施,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4)作业完成后,应及时清理作业场所,保持清洁。
4. 安全教育和培训(1)企业应定期组织粉尘作业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培训内容包括粉尘作业危害及防护知识、作业规范及操作要求等。
5. 粉尘作业事故应急处理措施(1)一旦发生粉尘作业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包括报警、疏散职工、封锁现场等。
(2)及时组织事故调查并总结事故原因,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 监督检查企业应定期开展粉尘作业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记录检查结果。
7. 处罚措施对于违反粉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理,包括警告、罚款、停工整顿等。
粉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2)是指针对粉尘作业环境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和规定,旨在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一、粉尘作业环境管理1. 确保作业区域通风良好,设置合理的通风设备;2. 定期对作业区域进行清洁和维护,防止粉尘积聚;3. 对粉尘作业环境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确保粉尘浓度符合安全标准;4. 对作业人员进行环境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作业环境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二、粉尘作业操作管理1. 对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具备足够的操作技能;2. 要求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禁止违章作业和个人行为;3.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并监督使用;4. 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症状反应进行及时处理。
粉尘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粉尘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本制度旨在加强对粉尘作业的安全管理,确保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凡在本企业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要求。
二、管理责任1.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粉尘作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粉尘作业的安全规程。
2.企业应明确粉尘作业的责任人,负责工作区域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3.责任人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
三、作业前期准备1.作业前应对工作区域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排除火源,确保作业区域安全。
2.检查和维护粉尘作业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准备必要的安全工具和防护用品,提供给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使用。
四、个人防护1.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面罩、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2.个人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更换。
五、作业操作规程1.粉尘作业必须在专门的作业区域进行,严禁在非指定区域进行作业。
2.粉尘作业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禁止违章作业和超负荷作业。
3.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作业技能,不得擅自进行未经培训的作业。
六、粉尘扬尘控制1.作业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粉尘控制措施,如湿式清洁、防护罩等。
2.作业过程中禁止抖动或拍打作业物品,以防止粉尘扬尘。
3.对粉尘扬尘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确保粉尘控制效果达标。
七、应急措施1.准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紧急处置。
2.培训员工应急逃生知识和技能,增强员工的自救能力。
3.定期组织应急演习,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
八、安全监督和检查1.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和整改安全隐患。
2.对违反安全制度和规定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和教育,确保安全管理的严肃性。
九、教育培训1.企业应定期组织粉尘作业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和掌握相关安全知识。
2.对新入职员工要进行安全培训和岗位学习,确保其安全工作能力。
粉尘安全管理规章制度(8篇)

粉尘安全管理规章制度(8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下面是可爱的编辑为大伙儿整编的粉尘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较新8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粉尘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篇一1、目的为加强公司内粉尘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粉尘爆炸事故发生,保障公司财产和员工人身安全,规范粉尘作业岗位操作流程,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公司内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以及粉尘作业防护的管理。
3、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074、职责4.1 安全生产部4.1.1公司粉尘治理工作的直接负责部门,具体负责指导和监督各项目粉尘治理工作的开展;4.1.2组织制定落实防尘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4.1.3负责对粉尘治理项目的确定落实;4.1.4负责对接触粉尘人员的健康监护、监测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4.2 机动部4.2.1负责对工厂容易产生粉尘的生产设备设施和通风、除尘系统进行日常安全监察,防止出现老化、发热、磨损、撞击火花、强烈振动、接触不良、接地不良、漏电、除尘效率下降等现象;5、粉尘作业安全管理5.1 粉尘作业的管理5.1.1 人员要求5.1.1.1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从事粉尘作业5.1.1.2有下列情况的劳动者禁止从事粉尘作业:a) 各种类型活动性肺结核病。
b) 慢性肺部疾病,严重慢性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疾病。
c) 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
d) 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5.1.1.3对接触粉尘作业的'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职工健康监护档案。
5.1.1.4禁止在粉尘作业场所用餐和饮水、吸烟。
5.1.2 防护要求5.1.2.1 凡涉及粉尘作业的工作岗位,个体安全防护用品、器具、通风设备应齐备。
5.1.2.2员工进入粉尘作业岗位之前须佩带公司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具(防尘口罩)和预防性药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尘安全管理制度(初稿)
1.目的
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68号令《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加强车间粉尘防爆的安全管理,防止粉尘爆炸事故发生,保障公司财产和员工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车间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
3.职责
3.1岗位人员负责生产场所粉尘的清理、操作控制。
3.2岗位工段长、技术人员负责粉尘场所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
3.23车间负责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日常监督管理。
4.日常管理
4.1车间每年定期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和粉尘防爆教育,了解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危险程度和防爆措施,掌握危险岗位的安全生产技术。
4.2制定粉尘安全检查表,明确检查时间、内容、人员、确定检查频次。
4.2.1包装人员切片期间每天中班下班前检查处理一次,停车期间每周星期一、三检查确认二次。
4.2.2包装技术员、包装监管人、车间安全员、车间领导、安全环保部管理员每周一次。
4.2.3安全环保部部长每月检查一次。
4.2.4公司领导每个季度检查一次。
4.3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应杜绝各种未经批准的非生产性明火。
4.4所有金属设备、装置外壳、金属管道、支架、构件、部件等,应采用防静电直接接地。
4.5所有金属管道连接处(如法兰),应用铜线或铜片进行跨接。
4.6用于安全、通风除尘、粉尘爆炸预防、粉尘爆炸控制的安全通道、风机、风筒、旋风分离装置等设施、设备,未经公司安全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更换或停止使用。
4.7包装缝袋机应采用防静电直接接地措施;
4.8危险场所的疏散通道严禁锁闭、堵塞,必须保持畅通。
4.9在除尘系统停运期间和粉尘超标时严禁作业,并停产撤人。
5.作业管理
5.1严格执行车间制定的包装粉尘安全操作规程
5.2作业前,应对切片系统进行认真检查,并对机电控制系统进行全面调试。
长时间停用的设备的和维修后投入使用的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单机调试,并经车间生产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投入作业。
5.3作业人员应严格劳保着装,正确佩戴使用防尘、防静电等劳保用品。
5.4除尘系统应在工艺设备启动前开启,作业停止后再停机。
5.5切片时必须开抽风系统。
5.6包装二楼门窗严禁关闭,保持现场通风良好。
5.7作业期间,严禁使用金属工具敲击设备、管道等金属设施,防止碰撞产生火花。
5.8作业后,应按规定对墙体、梁、支架、地面和设备等表面积聚的粉尘进行清扫,清理出的粉尘及时装袋,转至车间指定地点回收。
5.9不能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防止粉尘扬起,形成粉尘云,从而增加该区域的危险。
6.动火管理
6.1动火作业必须经批准,办理动火作业证后方可作业。
6.2动火分析合格后,超过30分钟未作业必须从新进行动火分析。
6.3作业开始前,应对作业场所进行风险辨识确认,并落实安全措施,清除明火作业场所的可燃粉尘,并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6.4明火作业地点应与其它区段分开或隔开。
6.5明火作业期间和作业完成后冷却期间,产生粉尘的装置必须停止运行,同时,不能有粉尘进入明火作业场所。
6.6动火作业期间必须安排监护人,结束后,监护人和动火执行人必须确认现场无明火后,方可离开作业现场。
7.处罚
7.1发现有问题未处理的处罚50元/次。
7.2检查缺次扣50元/次,领导加倍。
7.3作业期间,锁闭、堵塞疏散通道,处罚20元/次。
7.4未严格劳保着装,处罚20元/次。
7.5除尘系统、抽风系统未投用、存在问题未处理,处罚50元/次。
7.6作业后,未对粉尘进行清扫,或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处罚20元/次。
7.7动火作业期间未安排监护人,或监护人擅自离开监护岗位,处罚20元/次。
7.8动火作业期间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措施未落实到位,处罚20元/次。
8.措施
8.1管道上的粉尘必须用湿的拖把或棉纱进行清理。
8.2灯具上的粉尘用湿的拖把或棉纱清理,在清理前必须将电源切断,清理后30分钟内不得通电。
8.3清理地面可先除湿,再清洗。
附: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68号令《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
一、必须确保作业场所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严禁设置在违规多层房、安全间距不达标厂房和居民区。
二、必须按标准规范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通风除尘系统,每班按规定检测和规范清理粉尘,在除尘系统停运期间和粉尘超标时严禁作业,并停产撤人。
三、必须按规范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落实防雷、防静电等措施,保证设备设施接地,严禁作业场所存在各类明火和违规使用作业工具。
四、必须配备铝镁等金属粉尘生产、收集、储存的防水防潮设施,严禁粉尘遇湿自燃。
五、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防护制度,严禁员工培训不合格和不按规定佩戴使用防尘、防静电等劳保用品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