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课程考试说明

合集下载

吉首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复试科目-环境生物学

吉首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复试科目-环境生物学

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环境生物学一、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一)基础知识部分80%(二)研究进展、动态部分20%(三)考核内容涉及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等多门课程内容。

4)题型结构名词解释: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论述题和计算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第1章绪论1、识记:环境生物学的定义、外源性化合物、污水生物系统、生态毒理学。

2、理解: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研究的内涵、生态毒理学与环境毒理学的区别。

3、运用或掌握: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和内容。

重点和难点1、环境生物学的定义;2、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和内容。

第2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1、识记:混合功能氧化酶、超量积累;富营养化、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浓缩系数、生物污染、藻毒素。

2、理解:环境生物效应、优先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转运、生物转化、环境污染公害事件、生物膜、体内屏障。

3、运用或掌握:污染物在环境中转化的方式和结果、污染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动物和植物吸收污染物的途径、影响污染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贮存库、污染物排泄的方式、污染物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酶类、污染物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及相互关系、结合反应的毒理学意义和主要类型、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表现形式和可能的后果以及防治措施、POPs的特点、生物浓缩、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的区别。

重点和难点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2、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第3章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1、识记:活性氧或自由基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乙酰胆碱酯酶、生物大分子、应激蛋白、金属硫蛋白、DNA加合物、脂质过氧化LPO、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耐污种、敏感种、耐污值、Imposex和Intersex。

2024高考生物环境科学基础

2024高考生物环境科学基础

2024高考生物环境科学基础生物与环境科学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学科,它探讨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致力于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

在2024年的高考中,生物环境科学基础将成为全国各地高考生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

本文将介绍生物环境科学基础的考试大纲和学习要点,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和应对考试。

一、考试大纲根据2024年高考生物环境科学基础考试大纲,该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生物基础知识:包括生命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分类、遗传变异与进化等内容。

2. 生物的生长发育与调节:主要涉及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植物激素与动物内分泌调节等。

3. 生物的物质与能量转换: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发酵、物质循环等内容。

4.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主要涵盖遗传基础、基因表达调控、遗传性状与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5.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调节、环境污染与生物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习要点为了顺利备考高考生物环境科学基础,考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熟悉生物基础知识:对于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是理解其他知识点的基础,考生需要熟悉生命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细胞结构与功能等内容。

2. 理解生物的生长发育与调节:生物的生长发育与调节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考生需要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植物激素与动物内分泌调节的机制。

3. 熟悉生物的物质与能量转换:物质与能量转换是生物活动的基础,考生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发酵等过程的原理与影响因素。

4. 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考生需要熟悉遗传基础、基因表达调控、遗传性状与人类健康等内容,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5. 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考生需要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调节、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与生物安全等知识。

三、备考建议为了在2024年高考生物环境科学基础科目中取得好成绩,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备考建议: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保证对各个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环境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生物学的定义是什么?A. 研究生物物种的起源和进化历程B. 研究生物在环境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C. 研究生物的生理机制和行为方式D. 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和适应性演化答案:B2. 下面哪个层次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个体B. 种群C. 社区D. 地球答案:A3. 生态位描述了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以下哪个陈述是正确的?A. 不同物种可占据相同的生态位B. 一个生态位可由多个物种共享C. 生态位仅仅与食物资源相关D. 一个生态位仅能支持一个物种答案:B4.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推动力,以下哪个陈述是正确的?A. 自然选择仅仅发生在群体层次B. 自然选择只考虑个体的生存能力C. 自然选择只与遗传变异有关D. 自然选择是环境与遗传的相互作用结果答案:D5. 以下哪个生态指标用于描述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A. 生物量B. 种群密度C. 生产力D. 物种丰富度答案:D二、简答题1. 解释生态系统的概念,并描述其层次结构。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互关联的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包括了多个层次结构,从个体、种群、生物群落到生态位、生态区和生物圈等层次。

个体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种群是同一物种的个体构成的群体,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群体,生态位描述了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生态区是具有相似生态条件的生态系统的集合,生物圈则是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

2. 简要解释生态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的特定角色和功能。

它描述了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竞争关系。

举例来说,老虎和狮子都属于大型食肉动物,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占据着相似的生态位,它们都是顶级捕食者,以其他较小的动物为食。

然而,由于栖息地和食物资源的不同,它们的生态位有所差异,老虎主要栖息在森林中,而狮子则主要栖息在草原上。

三、论述题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而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旨在理解和维护这个复杂的系统。

《环境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生物工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Biological Engineering课程编号:x4030831学时数:32其中实践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一、课程简介《环境生物工程》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包括环境生物工程的基本概念,污水处理中常用的各种环境生物处理技术、相应基本原理、典型工艺流程及应用实例,环境生物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方法、原理、微生物反应过程动力学,具备必备的环境生物工程基本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设计和将来从事环境生物处理方面的工作做好理论准备和技术铺垫;充分了解一些用于实际废水处理的前沿生物工艺技术、典型工艺流程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掌握现代新技术、新知识的意识。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绪论(2)1.教学内容:我国环境现状及生物工程技术解决环境污染的特点;环境生物工程的定义;环境生物工程的发展进程;环境生物工程的研究内容。

2.基本要求:了解我国环境现状及生物工程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特点、环境生物工程的发展进程;掌握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化学工程的基本内容以及环境生物工程的研究内容。

3.重点:环境生物工程的研究内容(二)废水生物处理工程技术(12)1.教学内容:生物处理技术概述;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程技术;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程技术;自然生物处理工程技术;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2.基本要求:了解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发展历程;了解塔式生物反应器、生物流化床、曝气生物滤池等新型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技术要点;了解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上流式厌氧复合反应器(UBF)等新型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技术要点;了解各种自然生物处理工程技术;正确理解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SBR)及CASS等改良SBR工艺、各种氧化沟工艺等新型活性污泥处理技术的技术要点;掌握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掌握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生物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典型处理工艺、运行方式;掌握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内循环式反应器(IC)等新型厌氧处理技术的技术要点;掌握各种传统及新型生物脱氮技术、除磷技术及同步脱氮除磷技术的原理及典型工艺。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环境生物学》考试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环境生物学》考试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环境生物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环境生物学》是为中国海洋大学招收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环境科学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测试考生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的水平和能力。

二、考察目标要求考生掌握环境生物学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掌握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基本规律;掌握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掌握环境生物学原理和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具有运用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考试形式本科目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试卷结构:题型一般包括填空题、问答题和论述题。

四、考试内容1.环境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研究内容,以及学科地位和发展状况。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环境污染效应;生物污染的概念和主要生物污染类型;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与转化。

3.污染物在生物体中的行为:污染物在生物体中的吸收、分布、转化、排泄和蓄积等行为过程和效应。

4.污染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效应:污染物对生物体酶、受体、细胞器、个体、种群和群落等不同生物水平的影响;物理因素对生物体的损伤类型和效应;“三致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

5.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污染物的生物测试方法、内容;一般毒性试验、生物分子和细胞水平的检测方法;“三致效应”检测内容和方法;联合毒性效应检测的方法。

6.污染物的生物监测和评价:生物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7.环境生物学应用:环境的生物净化内容、原理和方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学工程和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生态退化、生物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方法。

环境生物学(考试)讲课讲稿

环境生物学(考试)讲课讲稿

环境生物学(考试)一、名词解释:1.优先污染物 P26 :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称之为优先污染物或称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2.污染物的迁移 P28: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3.生物污染 P59:生物污染是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4.环境激素 P87:环境中存在一些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这些物质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体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人类重大疾病。

这些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或外源性雌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5.生物迁移 P29: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迁移形式。

6.污染物的转化 P34: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

7.生物转化 P43:生物转化指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8.生物转运 P38: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9.生物浓缩 P51: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10.生物积累 P51: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间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11.生物放大 P52: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为生物学放大。

12.生物测试 P95: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东华大学2018年硕士《环境生物技术》考试大纲

东华大学2018年硕士《环境生物技术》考试大纲

东华大学2018年硕士《环境生物技术》考试大纲一、考试总体要求本课程要求掌握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以及细胞工程在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环境友好材料中的应用,包括生物农药等内容,其中重点为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在掌握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原理和应用基础上,掌握生物工程的基本技术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并与食品生产、化工产品的生产以及在制药方面的应用联系起来。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一)环境生物技术引论(5%)1.生物技术的学科体系与发展简史:生物技术的定义,生物技术的学科体系,理解生物技术的高新特征(掌握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2.环境生物技术的学科体系:环境生物技术的定义,环境生物技术的学科体系,理解环境生物技术的层次性,掌握环境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范围(二)环境生物技术的生物学基础(20%)1.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理解环境工程领域重要的细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掌握微生物的类群、细菌的基本形态、营养要素对微生物的作用2.酶学基础知识:酶的固定化,理解酶催化反应的特征、大多数酶的本质,掌握酶的分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3.生态学基础知识:空气的自净作用,理解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掌握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功能(三)环境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10%)1.环境生物检测技术:微生物以外其他生物在环境污染检测中的应用、大气污染及检测方法,理解水质污染指示生物、环境生物技术检测新进展,掌握环境生物分析的定义、微生物分析法2.环境微生物控制技术: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和控制方法,理解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掌握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技术(四)现代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5%)1.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细胞学说的内容及其发展过程,理解遗传的基础知识即中心法则、DNA的双螺旋结构以及转录和翻译,掌握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其应用领域2.细胞融合技术与环境污染治理:掌握细胞融合的原理和操作以及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五)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10%)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的产生过程,理解活性污泥法的工艺类型,掌握活性污泥的组成以及反应机理、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2.生物膜法:生物膜中生物的组成以及生物膜法的产生过程,理解生物膜反应器的类型,掌握生物膜法的原理和基本流程(六)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10%)1.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微生物学原理:厌氧生物处理的发展简史,理解厌氧微生物的分类以及厌氧机理,掌握厌氧生物处理的三个阶段2.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理解厌氧处理工艺的特点,掌握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中的环境因素3.厌氧生物反应器:厌氧生物反应器的类型,理解沼气的产生和利用,掌握厌氧消化池的影响因素、厌氧滤池的影响因素、后处理的方法(七)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10%)1.生物脱氮过程和原理:自然界中的氮循环,理解废水中氮的存在形式,掌握废水脱氮的原理以及过程2.生物除磷原理:水中磷的来源,理解废水中磷的存在形式,掌握废水除磷的原理以及影响因素3.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脱氮工艺、除磷工艺以及同时脱氮除磷工艺4.生物脱氮新技术:脱氮新工艺(八)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生物技术(10%)1.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方法概论:固体废弃物包括的内容,理解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方法,掌握固体废弃物的特点以及各种处理方法的特点2.固体废物的堆肥法生物处理技术:堆肥法发展概况,理解好氧堆肥法中微生物的相变,掌握好氧堆肥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的变化和作用3.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理技术:填埋法的特点,理解填埋场的种类,掌握填埋场的模式4.垃圾填埋渗滤水的处理技术:渗滤水的特征,理解渗滤水对环境的影响,掌握渗滤水的生物处理工艺(九)环境污染生物修复(10%)1.生物修复技术与生物恢复:生物修复的条件与优点(考核概率,理解生物修复的基本措施,掌握生物修复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2.生物修复技术的主要工艺:异位修复,理解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掌握原位修复工艺和特点3.水体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我国水体的污染状况,理解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物的危害和特征,掌握水体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4.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土壤污染的危害与特征,理解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掌握土壤污染的堆肥法生物修复技术5.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石油的组成,理解降解石油的微生物,掌握微生物降解石油的原理、影响降解的因素、提高石油污染物修复的措施(十)环境生物材料(10%)1.生物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理解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离纯化,掌握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以及絮凝机理2.可生物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的种类,理解PHA和PHB的生物合成,掌握生物降解塑料的机理3.生物吸附剂:生物吸附剂的基本概念,理解生物吸附剂的种类,掌握生物吸附剂的吸附机理以及制备4.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和来源,理解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掌握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三、试卷类型及比例1.选择题、2.填空题3.简答题4.论述题5.综合题四、考试形式及时间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每年由教育部统一规定。

《环境生物学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概况必修课2.实验课程内容

《环境生物学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概况必修课2.实验课程内容

《环境生物学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概况必修课2.实验课程内容《环境生物学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概况课程代码 C07043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名称环境生物学实验学时/ / 学分 30/1 英文名称 Environmental Biology E_periment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大纲执笔人洪桂云适用专业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大纲审核人唐玉朝实验课程指导书自编课程简介:《环境生物学实验》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必修课。

为了配合《环境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而设立的一门独立的环境生物学基础性实验。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实践技能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对环境生态工程中的生物学原理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且为日后深入研究污水监测、修复技术提供一种实践技能。

课程目标(Course Objectives, CO) 对应的专业培养目标 (Learning Objectives, LO) 或实践能力标准 (Practical Abilbiy, PA) (CO1) 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PA1) 培养独立操作能力 (CO2) 掌握生物培养和生物分析^p 方法 (PA2) 培养思考研究能力 (CO3) 独立设计简单的实验 (PA3) 培养独立设计实验能力教学方式( Pedagogical Methods,PM) □ √PM1.讲授法教学10 学时33 □PM2.研讨式学习学时□PM3.案例教学学时□PM4.网络教学学时□PM5.角色扮演教学学时□ √PM6.体验学习 18 学时60 □PM7.服务学习学时□ √PM8.自主学习 2 学时 7 考核方式( Evaluation Methods,EM) □EM1.课堂测试□EM 2.期中考试□EM3.期末考试□EM4.作业撰写□ √EM5.实验分析^p 报告50 □EM6.期末报告□EM7.课堂演讲□EM8.论文撰述□ √EM9.出勤率 20□EM10.口试□EM11.设计报告□ √ EM12.实验操作 30 2..实验课程内容课次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教学主要内容学时课程目标教学方式评估方式实验类别 1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性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530 环境生物学课程考试说明
一、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大纲
环境生物学课程指定使用的建材为《环境生物学》,李顺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7月版。

《大纲》由苏州大学制定。

二、本课程的试卷题型及试题难易程度
2.试卷分别针对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及能力层次命制试题,四个层次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3.试卷难易度大致可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四个等级,试卷中不同难易程度试题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容易占20%,中等偏易占30%,中等偏难占30%,难占20%。

三、各章内容分数的大致分布
根据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试卷在命题内容的分布上,兼顾考核的覆盖面和课程重点,力求点面结合。

教材具体各章所占分值情况如下: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生物学的基本概念;(2)环境生物学的特点;(3)环境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及其应用。

第二章自然生物环境
(1)硫素生物循环的途径和作用;(2)磷素生物循环的途径和作用;(3)碳素生物循环的途径和生物参与的多种作用;(4)氮素生物循环的途径和生物参与的多种作用。

第三章自然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概念;(2)生物圈的组成;(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员;(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5)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组成。

第四章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2)微生物的多样性;(3)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植物的多样性;(5)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污染
(1)化学性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特点;(2)化学性污染物对环境和环境生物的影响;
(3)物理性污染对环境和环境生物的影响;(4)人类对环境的影响;(5)微生物、动物、植物及其产物对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
(1)SO2、氟化物、O3、温室气体、酸雨等对大气污染的生物效应;(2)水域氮、磷、有机物污染的生物效应;(3)土壤农药、除草剂、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效应;(4)城市化对环境和环境生物的影响。

第七章生物监测和生物学评价
(1)生物监测的概念、特点、依据;(2)大气污染生物监测中的指示植物和细菌总数测定法;(3)水污染生物监测中的虚假存单、浮游生物测定、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测定;(4)土壤污染的类型和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5)生物监测基本方法中的指示生物法、现场调查法、现场盆栽定点监测法。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保护
(1)生物的生理代谢活动直接参与污染物的降解;(2)微生物降解有毒物质的机制及影响;(3)微生物对易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和利用;(4)植物与环境保护;(5)原生动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第九章有机污水的生物处理
(1)活性污泥法处理污、废水的原理;(2)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3)生物膜法废水处理的特点;(4)生物膜法的生物相;(5)生物膜法反应器类型。

第十章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1)生物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生物修复的技术方法;(3)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治理;(4)海洋赤潮的生物防治;(5)地下水污染的生物治理。

五、各题型试题范例及解题要求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解题要求: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范例:以下污染物中属于二次污染物的是( D )
A.CO B.NO C.SO2D.光化学烟雾解答:D
2、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解题要求:直接将答案填在试题的空格上。

范例:污染物对生物机体的最早作用是从开始的,然后逐步在各个水
平上反映出来。

解答:生物大分子。

3、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解题要求:判断叙述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在相应括号内打√;如果不正确,在括号打×,并改正。

范例:水中有机物含量过高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解答:(×)。

水中氮、磷含量过高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4、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解题要求:写出相关专业名词的定义,
范例:固定化酶
解答:是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将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使酶变成不溶于水但仍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物。

5、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解题要求:直接写出相关问题的要点,不要展开议论。

范例:厌氧发酵的生化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解答: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水解阶段。

(2分)
(2)第二阶段为酸化阶段。

(2分)
(3)第三阶段为甲烷化阶段。

(2分)
6、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解题要求:不仅要回答问题的要点,而且要加以适当的阐述。

范例:试述能影响微生物对废水中有机化合物降解与转化的环境因素。

解答:(1)温度;(1分)温度是酶反应动力学的重要支配因素,且微生物生长速度以及化合物的溶解度等也受温度的直接影响。

(1分)
(2)酸碱度;(1分)对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和繁殖的最佳pH范围不同。

(1分)
(3)营养;(1分)微生物生长除碳源外,还需要氮、磷、硫、镁等无机元素。

(1分)(4)氧;(1分)微生物降解转化污染物的过程可能是好氧的,也可能是厌氧的,好氧过程需要游离氧。

(1分)
(5)底物浓度;(1分)生物化学的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密切相关,底物浓度适宜反应速度就快。

(1分)
六、考试注意事项
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生参加考试时只允许携带钢笔、签字笔、圆珠笔、铅笔、橡皮等文具用品,不允许携带书籍及其他参考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