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课件PPT-第二章
(PPT)-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

15
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二)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是主观能动的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如对同一景象的 观察;
✓人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行为具有支配、调节作用
16
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思考题
1、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
形成方式的不同,又可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后天训练和学习建 立的反射活动,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
11
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操作性条件反射 ➢ 将饥饿的小白鼠置于斯金纳箱内,它们在箱内乱跑、乱
咬、乱撞,偶尔跳上杠杆,将杠杆压下,这时杠杆带动 一个活门,从活门内掉出一个食物小球,从而取得食物。 这样就在按压杠杆和取得食物之间形成了条件反射,斯 金纳称这种反射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6
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2)如何避免遗忘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1、及时复习:先快后慢,先密后疏; 2、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 3、过度学习:150% 4、运用联想来增进记忆效果
37
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表象:是指头脑中保存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是对 事物的一种知识表征
➢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过去形 成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 过程。想象就是表象的加工和改造。
➢ 再现与再认是经验恢复或者说信息提取的过程。再现,即对 所保持的东西能够回想起来。能再现,说明我们所识记的东 西保持在自己头脑中,或者说已经记住了。但有时不能再现 出识记过的内容,并不说明完全没有保持,还可用再认等其 他方法来检测。再认,就是当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再出现时, 能认出它。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一二节精品PPT课件

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出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 电影正是运用了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
2.感觉适应
(1)定义: 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
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2)感觉适应的表现:
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中。 ❖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3) 感觉适应的意义
利:有利于减少身心负担;对于我们感知外界 事物、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
弊:使人丧失警觉性。
3.感觉对比
(1)定义: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
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对比的种类:
图1:灰色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比放在白色背景上,
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 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3、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 觉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联系: 1、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
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
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有机综 合。 3、 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合称感知。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sensitivity)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 是不同的。
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 起的,但是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 作出反应。这个刺激范围我们称之为感觉阈 限。如人耳能接收的振动频率为20-20000赫 兹。
心理学导论完整PPT课件

意志行动的心理机制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与解决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意志努力与心理疲劳
意志努力是指个体在意志行动中付出的心理能量,而心理疲劳则是指由于长时间的意志努 力而导致的心理能量耗尽的状态。
动机的理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派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的行动,并将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 向或内部驱力。
社会心理学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多种方法来研 究社会心理现象。其中,实验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探究 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观察法通过对自然情境下的 社会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来收集数据;调查法通过问卷调 查、访谈等方式来了解被试的想法和感受。这些方法各有 优缺点,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稳定性和可塑性。
03
个性的重要性
个性是影响个体行为、情感和认知的关键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
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个性的结构与类型
个性的结构
个性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和行 为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作 用,共同构成一个人的独特个性 。
个性的类型
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个性 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根据人 的行为方式,个性可分为理智型 、情感型和意志型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认知、情 感、动机、行为等多个方面,涉 及人类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层 面。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系 统、有计划的观察,收 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的方
法。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研究对 象进行操纵和观察,以 探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
心理学导论心理的生物基础环境基础

第四节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是运用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力量 在特定的方向上改变他人的观念和行为的 过程。 一、从众与服从 1、从众P101(阿希实验) 2、服从P103 (服从实验)
• 从众行为是在团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 的意见而采取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
• 阿希实验(37%从众) • 从众行为有两种类型:“口服心服”,另
第五节 舆论、风俗和时尚
• 一、舆论:是人们在共同关心的有争议问题 上多数人意见的总和,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公 论”或公众意见。
• 舆论形成有一个过程:首先,社会上发生特殊 事件或违反常规的行为,引起人们的注意。接着 社会各方面人士纷纷议论,交换看法,发表意见 等。最后众人的认识和态度趋向一致,符合社会 价值观的意见占了上风,于是舆论产生。
一种“口服心不服”,即顺从。
• 补充:集体主义自决
• 二、团体影响
• 1、社会促进:个人在团体中由于他人在场,工 作效率比单独一个人高,这种现象成为社会促进 作用。
• 做简单工作——社会促进 例如主场优势 P109
• 做复杂工作——社会干扰
• 2、社会懈怠:他人在场反而会降低个人的工作 效率。
• 3、去个性化:个体把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融入群 体情境的现象。P111
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以及人口膨胀等带来的 拥挤、噪音等。
• 3、更重要表现在社会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 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环境的理论
• 1、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把环境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 环境,前者指现实的环境,后者指个人意想中的环境。 P82
• 2、格式塔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动力场理论,与考夫卡 的行为环境基本相同。提出生活空间(人的行为),也 就是人和环境交互作用。这里的环境不是客观环境,而 是心理环境,是与人的需求相结合在人头脑中实际发生 影响的环境。
心理学导论完整课件

认
• 认知心理学是探索人们如何获取知识 和使用知识的学问
知
• 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论和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语言学、神经科学等学科
心
的迅速发展而兴起 • 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U. Neisser )出
(四)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 其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 究方法 调查法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问卷调查,另 一种是晤谈法 问卷法是采用事先拟定的问题,由被试按问题 的回答来搜集相关资料,以此来分析和推测群 体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状态 晤谈法是通过面谈方式搜集资料来分析和推测 群体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的研究法
意识的作用就是使个体 适应环境
•行 为 主 义 心 理 学
• 行为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华 生(J. B.Watson)在1913年创立
• 心理学应该遵循刺激—反应的公式, 把研究的内容由内隐的意识转向外 显的行为
• 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能够客观观 察与测量的外显行为而不是意识经 验
• 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而是在环境 因素的影响下,经被动学习以后的 结果
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及 其规律性 (四) 教育心理学
研究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教 育过程和人的心理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 (五) 社会心理学
研究在群体环境下个体心理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 规律 (六) 工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包括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 (七) 临床心理学
版的《认知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
理
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 探讨人对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和
心理学导论第二章

第一节神经系统与神经元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由巨量神经细胞形成的神经组织与结构的总称,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简称CNS)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包括脑和脊髓,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支配与控制人的全部行为。
(一)脑人类的脑是由约140亿个脑细胞构成的重约1 400克的海绵状神经组织。
脑(brain)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在构造上,按部位的不同分为前脑、中脑和后脑三大部分,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1.后脑后脑(hindbrain)位居脑的后下部,其中包括三部分(1)延脑(medulla),延脑的主要功能在于控制呼吸、心跳、吞咽及消化,稍受损伤即危及生命。
(2)脑桥(pons),脑桥连接延脑与中脑,如果受损可能使睡眠失常。
(3)小脑(cerebellum),其功能主要是控制身体的运动与平衡。
如果小脑受损,即丧失身体自由活动的能力。
2.中脑中脑是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
在中脑的中心有一个网状的神经组织,称为网状结构(reticular formation)。
网状结构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觉醒、注意、睡眠等意识状态。
网状结构的作用扩及脑桥、中脑和前脑。
中脑与后脑的脑桥和延脑合在一起,称为脑干(brain stem)。
脑干是生命中枢。
3.前脑前脑(forebrain)是脑的最复杂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前脑主要包括五部分。
(1)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
大脑皮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其机能主要是调节肌肉的张力来协调运动(2)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
边缘系统的构造与功能尚不能十分确定,在范围上除包括部分丘脑和下丘脑之外,还包括海马和杏仁核等。
海马(hippocampus)的功能与学习、记忆有关,杏仁核(amygdala)的功能与动机、情绪有关。
第二章 普通心理学 PPT课件

2019/11/5
14
在心理学许多分支中,普通心理学占有特
殊的地位。它从更广阔的理论角度来研究心理 现象,是心理学的基础研究领域,对心理学的 发展起重要作用,并能反映出心理学的发展水 平和倾向。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普通心理学也 是一门介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 科。它既涉及心理的自然方面,主要为心理的 神经生理基础,也涉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条件。 但不同的问题可有不同的侧重,有些问题可侧 重自然科学方面,有些问题可侧重社会科学方 面,无论对认识过程或对情感、人格等心理现 象的研究都是如此。
2019/11/5
33
3.有冒险精神 高度创造性的人不怕犯错误,有冒险 精神。 4.比较孤僻的性格
高创造性的人往往有强热的自信心, 不善社交,有不寻常的价值观,而且有 不屈不饶的顽强性格 。
2019/11/5
34
第三节 普通心理学的应用
一、丰富生活满足你的好奇心 二、掌握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三、培养创新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2019/11/5
31
(3)超限抑制:也是正常遗忘的一 个因素。大脑的神经细胞因长期工作超 过一定极限而引起超负荷,便产生保护 性的抑制,暂时把记过的东西都忘掉了。 通过休息。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恢复, 记忆也恢复了。有的人总在临考前强记, 临时抱佛脚,记过之后一阵子会发现似 乎什么都忘光了,这就是超限抑制的作 用。因此,学习和记忆时,应注意休息, 不能让大脑过度疲劳。
2019/11/5
8
在普通心理学中,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的研究常分为几个领域:
感觉与知觉; 学习与记忆; 思维与言语; 情感与意志; 人格与个别心理特征。
2019/11/5
9
这些领域包括了人的心理活动 的极为重要的方面。许多心理学 家认为,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 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
心理学导论2

第三节
一、什么是注意 • 人的心理活动对 一定对象的指向 和集中 • 注意总是和各种 心理活动紧密联 系在一起 • 注意是心理过程 的积极状态,是 心理活动的共同 特性
注
意
二、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指向性和注意的集 中性 • 指向性是心理活动有选择 地反映一定的对象, 地反映一定的对象 , 而离 开其余的对象 • 集中性是心理活动停留在 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 紧张度, 紧张度 , 它使心理活动离 开无关事物, 开无关事物 , 并且抑制多 余的活动
注 意 的 分 配
• 注意的分配是指 人把自己的注意 指向于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对象或 活动上的注意特 征 • 能否顺利地把注 意分配到不同活 动 , 主要依赖以 下两个条件: 下两个条件:
二、 意 识 的 特 征
意 识 具 有 三 个 基 本 特 性
(一)意识的自觉性 一 • 人对外部环境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件的了解 (二)意识的能动性 • 人积极主动地反映客观环境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与作用, 与作用,它使人能够自觉地进行活动 1.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1.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意识毕竟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意识毕竟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它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与制 约
三、自我意识
• 自我意 识是指 人对自 身以及 对自己 与客观 环境关 系的觉 察与认 识 •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能动性的体 现,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 质特征表现 • 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 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 包括个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 包括个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 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 •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它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 是对自己情绪情感状态的体验 •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成分,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成分, 是指个体根据自身状态和客观环境的 变化而自觉改变自己的观念与行动的 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脑的结构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 赵冯香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课件
第三节 脑的内部结构
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
•
• •
视觉中枢---枕叶
躯体感觉中枢---顶叶
联合区 联合区
听觉何语言中枢---颞叶
第一节 神经元
一、神经元 • 概念:是单个的神经细胞,大脑由大约1000亿个神经元构成。负责传 递和处理信息,也负责激活肌肉和腺体。众多神经元以成块聚集、排 成长链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同时发送接收信号,并以最快的速度产生 想法。 •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 构成:由四个基本部分构成: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课件
第三节 脑的内部结构
大脑皮层下的结构
• 后脑,脑干,大脑最底层部分,包括小脑、脊髓和网状组织
– 小脑:负责调整姿势、肌肉的紧张程度和协调肌肉的运动 – 延髓:连接脑和脊髓的组织,控制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心率、呼吸、 吞咽等。(后颈,后脑勺) – 脑桥:位于脑干伤连接延髓和其他结构的区域,影响人的睡眠和唤醒 – 网状组织:延髓和脑干内的纤维网,与注意、惊厥和一些翻身活动有关
第一节 神经元
典型的神经元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 赵冯香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课件
第一节 神经元
二、神经冲动:神经元具有兴奋和传导两种功能,神经元受到刺激并产 生兴奋是一种对刺激的应激反应能力,表现为神经冲动
•
• •
•
神经冲动能将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一般而言,神经冲动沿细胞轴突 迅速向邻近的或下一个(些)神经元传递,表现为神经冲动的传导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信息便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在神经元内部流动 在神经元的内、外部具有带电离子,细胞膜外带正电荷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荷 的氯离子(Clˉ ),细胞膜内则是带正电荷的钾离子(K+)和带负电荷的生物大分 子 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大约有70毫伏-90毫伏的负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的电位 差,使细胞膜发生极化现象,称为静息电位
• 脑重量的变化:成为1400克,新生儿仅390克9个月时增加到660克2岁半到3岁增加 到900-1000克7岁儿童的脑重达到1280克12岁基本完成脑的发育过程 • 对应地,心理的发育也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 新生儿只有一些简单的感觉;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获得知觉和初步的记忆,并能注 意特定的对象; – 1-3岁,言语能力迅速发展,能分辩红黄蓝绿基本颜色;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初步 发展;能有目的地记住一些事情,并能动脑筋想问题; – 到12岁,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逐步发展起来,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 赵冯香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课件
第三节 脑的内部结构
• 第一个进化阶段是爬行动物进
化至哺乳类动物阶段
• 第二次重大的进化是灵长类动 物,它使脑所占身体比重再扩
大一倍
• 第三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化 是人脑的出现,它除了使脑的 体积显著增加外,还使其复杂 性大大增加,尤其是前脑的出 现,使人能够进行人类所特有 的复杂的智慧活动
• 约90%的人是右利手,10%的为左利手 • 利手的倾向出现于出生前,故不可以强迫左利手的孩子改用右手,否 则可能导致语言和阅读困难 • 左利手的优势:绘画(达芬奇,米开罗,毕加索)、三维表象;两侧
大脑更为平衡,对称,即一侧化程度相对较低;大脑损伤后具有更强
的恢复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 赵冯香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 赵冯香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课件
第一节 神经元
三、突触和神经递质
• • 突触: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微小 间隙。神经元通过此来联系 神经递质:神经元分泌的各种 化学物质,能改变其他神经元 的活动 • 常见的神经递质:肾上腺素、 多巴胺(少会引起帕金森,多 会引起精神分裂)
• 躯体神经系统:负责传递来往于脊髓与全身感觉器官之间信息的神经系统,
控制的行为是随意的;
• 自主神经系统:负责传递内脏器官和腺体信息的神经系统,支配内脏和腺体 活动。控制的活动是非随意的,多数是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心跳,消化等。 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 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是提高身体的唤醒程度,使应急系统,使躯体兴奋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课件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 人们最早认为,心脏是心理的活动器官 • 脑是心理的器官,即大脑的活动是人的意识、智慧和行动的源泉。心 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从三方面证实这一点:
– 从生物进化史看,心理是物种进化到有神经系统特别是有脑的动物时才产生的, 动物进化阶梯越高,神经系统越复杂,脑的结构和功能越高级,心理的进化水平 也就越高级 – 从个体发展史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与脑的发育完善分不开的。
– 树突,负责接受信息 – 胞体,负责接收并汇总整合信息,产生神经冲动 – 轴突,负责把胞体发来的信息传导至其他神经元 – 轴突末梢,大多数轴突的终止部分,连接着其他神经元的树突和细胞体, 使信息能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 赵冯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课件
• 前脑
– 丘脑:负责向大脑皮层传达感觉信息的脑结构 – 下丘脑:调节情绪行为和冬季的一个小区域。影响愤怒,体温,激素分 泌,饮食,睡眠,觉醒,情感和性行为。
• 边缘系统:与前脑组织结构相互连接的系统,与情绪反应有密切关联
– 杏仁核:恐惧情绪 – 海马:储存记忆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 赵冯香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课件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 赵冯香
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课件
第一节 神经元
• 当神经元受到足够强的刺激时, 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变化
• 钠离子比钾离子和氯离子更容
易通过细胞膜,使钠离子内流, 膜内电位迅速上升,并高过膜 外电位,使细胞膜内相对于细 胞膜外变成正极,出现去极化 状态,这种电位变化即为动作 电位
第三节 脑的内部结构
• 大脑两半球具有相同
的功能区域 • 左、右半球在某些方 面成为优势半球,这 种不对称被称为大脑 两半球单侧化 • 左半球擅长:分析信 息,按顺序加工细节 • 右半球:负责加工整 体性的信息。是非语 言半球,负责空间和 直觉方面的技能、物 体可视化及对模式、 面孔音调的识别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和分工
• 副交感神经系统:让身体平静放松。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 赵冯香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课件
第二节 神经系统
• 脊髓:位于脊椎管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中枢,具有两种功能, 即脑神经传入与传出的中转站以及简单的反射控制中心。膝跳反射活 动就是在脊髓水平上进行的 • 脊神经:负责将感觉信息和运动信息传入与传出脊髓的神经 • 脑神经: 与脊神经一起担负着躯体与大脑之间的信息交流任务
人脑与其他动物脑的比较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 赵冯香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课件
第三节 脑的内部结构
• 脑的构造大体分为三个部分,
即后脑、中脑和前脑
• 后脑包括小脑和延髓 • 中脑包括脑干的一部分,主要 机能是视觉的皮层下反射中枢 • 前脑的主体是大脑,是中枢神
经系统中最大的结构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 赵冯香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课件
第四节 内分泌系统---激素和行为
• 内分泌系统是除神经系统外,人体的第二大信息交流系统
• 由许多腺体组成,腺体把一些化学物质直接释放到血管或淋巴系统汇
中,被释放的化学物质就是激素或荷尔蒙(影响躯体功能或行为的腺 体分泌物)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 赵冯香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课件
第二节 神经系统
• 神经:神经元轴突纤维素。是一大束轴突,用肉眼可以看到 • 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 – 外周神经系统:指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系统的所有部分,其分布全身, 与脑和脊髓相联来接受刺激信息,包括躯体神经系统与自主神经系统
– 从近代医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成果看 • Olds & Milner(1954)白鼠电击实验。证明脑内存在“快乐中枢” • 同时还有痛苦中枢,愤怒中枢。脑的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功能和分工,同时 各部门的功能之间互相有着密切的联系。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 赵冯香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课件
•
与运动、嗅觉和高级心理功
能有关的---额叶
•
一个区域的损坏将影响特定 的功能
•
联合区负责对来自各个感觉 器官的信息综合处理
•
语言区主要位于大脑左半球
大脑皮层重要中枢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 赵冯香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课件
第三节 脑的内部结构
大脑皮层的感觉和运动中枢位臵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 赵冯香
• 脑垂体:主腺体,腺体的总管。其分泌的激素会影响其他内分泌腺体
• 几个重要的激素/腺体:生长激素,松果体腺,褪黑腺,甲状腺,身 上腺素,去甲身上腺素,肾上腺等。P79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 赵冯香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课件
第五节 左利手现象
• 左利手,即左撇子。
• 约77%的人是左利手或右利手,其他人则双手同时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 赵冯香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课件
第三节 脑的内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