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易试题之单元测试君2019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解析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共产觉宣言》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就是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终极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就是这种更高类型的民主。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建立这种类型的民主,主要是因为()A. 《共产党宣言》是纲领性文件B. 中国共产党借鉴十月革命的经验C. 资本主义民主在中国行不通D. 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2、《共产党宣言》中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
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3、恩格斯说:“它(《共产党宣言》)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晟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关于《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影响,下列表述有误的是()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 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C. 指导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D. 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4、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
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A. 促进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联合B. 使工人斗争具有了科学性C. 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D.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5、马克思、恩格斯以“叙述历史”的方式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宣言》迄今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南,这一“政治文献”出现的主要条件是()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B.欧洲政治经济学理论C.近代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D.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6、马克思说:“无产阶级要求否定私有财产,只不过是把社会已经提升为无产阶级的原则的东西,把未经无产阶级的协助就已作为社会的否定结果而体现在它身上的东西,提升为社会的原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俄国立宪会议选举于1917年11月举行,诸多学术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城市工人和前线士兵的广泛支持,但俄国社会革命党则获得了来自乡村地区农民的大量选票,使其最终以明显优势胜出。
这说明()A.给农民分配土地使列宁赢得了民心B.布尔什维克在广大地区获得了支持C.工人和士兵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柱D.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阶级多元化2.1871年4月17日,当巴黎公社战士还在浴血奋战时,马克思就在写给路库格曼的信中指出,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如何,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
马克思在信中说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的依据应该是()A.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C.成功地动员了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战斗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3.《全球通史》中说:“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
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战争继续得越久……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
”当时列宁提出的要求是()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推翻罗曼诺夫王朝C.全部政权归苏维埃D.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4.当代俄罗斯历史学家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将文明演进与现代化进程等量齐观。
他认为:“20世纪世界文明进程的特点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被称为现代化的现代工业社会的紧张过渡。
这种过渡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
因此就出现了俄国的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及其后果这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从人类文明演进史(即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其意义在于()A.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B.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C.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D.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5.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处境恶化,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对此()A.英国政府开始发动对外殖民扩张活动B.出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C.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政治权利D.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建立6.1912年,高尔基在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其目标就是(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B.推翻资产阶级统治C.争取民族独立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7.1844年6月4日,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指出,工人们“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截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厉声宜布,他们反对私有制社会”。
【教育资料】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检测学习专用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马克思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贫困不过是贫困,他们看不出它能够推翻旧社会的革命的破坏的一面,但是一旦看到这一面,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
促使这一“科学的空论”向“革命的科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矛盾的加剧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工人运动的推动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指出,“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现在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应该有不同的写法了……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马克思、恩格斯这样写的依据是( )A.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的完善B.共产主义运动受到各国的压制C.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D.工人和资本家的政治地位趋同3.《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已经破坏了。
”这一论述 ( )A.否定了资产阶级历史作用B.批判了资产阶级对近代世界进步的阻碍C.认同了资产阶级价值观念D.肯定近代以来世界发生的社会历史变革4.2019年,在法国巴黎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大会上,前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拉扎尔夫人动情地说道:“《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
它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
”对拉扎尔夫人的话理解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B.马克思主义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价值C.《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D.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5.(2019·扬州模拟)《共产党宣言》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使资产阶级也愈是发展。
由此可见,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
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单元检测(含解析)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高中历史必修1第五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测试(一)

历史必修1第五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831年11月21日,法国里昂的丝织工人举行起义。
起义领导机关发布告市民书,宣布将成立“普选的初级代表大会”,并组织“新的国民自卫团”。
这表明工人阶级的运动()A.已明显地触及政权问题B.已明确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C.已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支持D.已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运动指导思想2.“圣西门的社会主义理想在法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一度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他最终并没有给法国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圣西门的理论不能“给法国带来实质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A.缺乏广泛的社会实践B.是脱离实际的空想C.不符合工人阶级需要D.得不到政府的认可3.1830年,英国棉纺织工人成立了“全国劳工保护协会”。
1831年建立了“工人阶级全国联合会”。
稍后,一些工会团体,如“建筑工人工会”“纺织工人工会”等相继出现。
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出当时()A.英国工人运动最为激进B.英国工人运动水平最高C.英国工人开始走向联合D.英国政党政治日趋完备4.1841年,法国人路易·勃朗发表《十年史:1830—1840》,他主张由国家投资建立“社会工场”以取代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从而使资本主义逐步让位于社会主义。
由此可见路易·勃朗应是()A.空想社会主义者B.资本主义制度的忠实捍卫者C.科学社会主义者D.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信奉者5.《全球通史》中写道:“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哲学最终战胜了欧洲其他流派的社会主义学说,他那里程碑式的著作直到今天依然引来了各式各样的解释、批评以及修正。
”关于文中“里程碑式的著作”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著作指的是《共产党宣言》B.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建立C.指出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D.促使欧洲工人阶级开始觉醒6.1881年11月,德皇威廉一世发表的《黄金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过火行为进行镇压,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他认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灭革命的投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善者”。
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是指()A.英、法、德B.英、法、美C.法、德、俄D.美、德、俄2.19世纪30年代,法国圣西门团体里的女性活动积极分子主张改革财产所有权以增强妇女的独立,主张妇女参与公共辩论的权利。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中,合理的是()A.社会主义思潮兴起发展 B.英法妇女获得了普选权C.各国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D.妇女经济地位普遍提高3.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美国内战B.普法战争C.俄国二月革命D.彼得格勤起义4.如下图所示,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修正可以用来证明()“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从1848年起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以及最近在俄国刚刚真正确立了大工业,而德国简直就成了一个头等工业国。
——这一切都是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可见这个基础在1848年还具有很大的扩展能力。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恩格斯(1895)A.马克思主义理论前后矛盾B.恩格斯放弃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目标1 / 8C.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自我完善的特征D.资本主义制度已步入穷途末路5.台湾《中国通史论文选》的编辑说:“历史的最大特性就是‘变’,研究历史就是要明了它的变化情形,若不分期,就不易说明其变化真相。
历史分期的目的即在于帮助我们找出历史的变点,进一步观察它的质变和量变,从而了解各时代的特性。
”下列不能论证作者观点的是()A.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B.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D.1958年欧洲成立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6.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国内外反动势力的镇压C.工人阶级经验不足,策略失误 D.法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条件不成熟7.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A.标志看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马克思亲自指导了巴黎公社运动 D.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8.“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只要我们还是少数,我们就要进行批评,揭发错误,同时宣传全部国家政权归工人代表苏维埃的必要性,使群众从实际经验中来纠正自己的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
”这段话高度评价了()A.孙中山及其民主共和思想B.毛泽东及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圣西门及其空想社会主义D.马克思及其社会主义理论2.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曾每天坐在自己房间里,等候人们对他在报纸上请求支持改造社会的呼吁作出响应,白白等候了12年。
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A.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B.未能找到正确的实现途径C.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分析D.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理论来源3.《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本段材料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什么基本原理( )A.无产阶级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D.夺取政权,实现公有制4.“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
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
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
”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退位诏书说明()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B.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C.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D.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5.之所以说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主要是因为()A.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B.它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C.它结束了资产阶级的统治D.它有列宁的领导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在那动乱的1917年的4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正确回答是()A.罗曼诺夫王朝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工兵不符代表苏维埃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7.(法)菲利普•埃尔朗热在《克雷孟梭传》中写道:“公社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如果想到有朝一日人家会说他们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解析】:B 《共产党宣言》之所以能解决世界性难题,主要在于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只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得到顺利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A美英法 B英法俄 C美法德D英法德3.《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④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A.①③B.②③C. ②④D. ①④【解析】:D 《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巴黎公社1871年建立的,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指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故排除②③。
4.马克思在1871年4月17日致顾格曼的信内曾说过:“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因巴黎的斗争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管其直接的结果如何,一个有世界历史重要性的新出发点是已经取得了。
”这里的“新的阶段”是指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B.无产阶级合法斗争阶段C.无产阶级暴力斗争阶段D.无产阶级夺取并建立政权阶段【解析】:D。
A项是无产阶级尚未进步到的阶段,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
B项主要发生在19世纪末期。
C项最早开始于工业革命当中。
由于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故D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5.图4是一枚为纪念俄国十月革命45周年而发行的邮票《攻打冬宫》。
我们纪念十月革命的理由有:①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它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③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④它鼓舞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图4. 邮票《攻打冬宫》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B ③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转正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 第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B A D C C D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D A B C B B B A 21 22 23 24 25 C
B
A
C
D
1.C 【解析】《德意志意识形态》揭示了社会发展包括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核心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故C 符合题意;马克思和恩格斯初次合作是在1844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于1845-1846年,故③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含有③的选项。
3.B 【解析】材料“无政府主义者”“各区各公社有绝对自治权,反对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反映出当时无产阶级政治上的不成熟,故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权的民主性,故A 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无产阶级的不成熟,没有体现出联邦制和政权建设的曲折性,故C 、D 项排除。
4.A 【解析】“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指的是直接民主原则,而“公社将成为甚至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等字眼意在强调马克思是赞成、是肯定巴黎公社的直接民主原则的,即选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没有去分析巴黎公社建立的必然性,选项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没有涉及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现代共和制,所以选项C 、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
5.D 【解析】《共产党宣言》没有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最优越的,故A 错误;《共产党宣言》指出了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故B 错误;《共产党宣言》未涉及法国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故C 错误;《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故D 正确。
故选D 。
6.C 【解析】巴黎公社时期资本主义仍然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条件尚未成熟,故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