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宋仁宗赵祯被包拯吐口水为何竟然不动怒?

合集下载

宋朝最令人崇敬的一对君臣一个史上第一仁君,一个历史第一清官

宋朝最令人崇敬的一对君臣一个史上第一仁君,一个历史第一清官

宋朝最令人崇敬的一对君臣一个史上第一仁君,一个历史第一清官如果问分布在世界各地华人一个问题,让他们说出3位古代中国清官,包拯一定位列三甲。

在民间,包拯被认为是正义的化身,他断案公平、执法严峻、不畏权贵。

后人为了纪念包拯,凡是包拯做过官的地方,都建有包公祠。

包拯在中国老百姓心中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尊神。

开封府门口的3副铡刀,上斩皇亲国戚,下惩黎民百姓;包拯脑门上的月牙,是一个通行阴阳两界的护照,日间断人、夜间断鬼。

包拯的故事已经流传千年,而且越传越神奇,一个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官场环境一直不好,难得出了这么一个清官,世人希望对他大书特书,以此来弘扬正气。

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遇到了宋仁宗这样的好皇帝。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十三岁登基为帝,也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赵祯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教昌盛,名臣辈出。

审视赵祯一生的表现,他的确是史上最配得上“仁宗”这个谥号的皇帝。

史书中记载他仁义的事例有很多。

有一天赵祯处理公务到深夜,这时候他特别想喝一碗羊汤,但最终他还是忍住了没有喝。

皇后问他没什么不让御膳房去做?赵祯回答说,如果我今天要喝羊汤,从明天开始,后宫就会天天杀羊,一年下来不知道会杀多少羊。

不仅是生活中的小事如此,在朝廷大事上,赵祯也有非常的表现。

有一次,赵祯应自己的宠妃所托,想给她的叔叔张尧佐谋一个节度使的职位,没想却遭到包拯等言官的强烈反对。

赵祯生气地说节度使只是个虚职,没想到包拯却回答说,太祖和太宗都当过节度使,难道不重要吗?由于两个人争论太激烈,以至于包拯的口水都溅到了赵祯的脸上,赵祯还一边擦拭口水一边争取,但最终张尧佐还是没有当上节度使。

由于赵祯性情温和,待下属宽厚,所以大臣都敢于直言,甚至会有一些触犯皇室禁忌、可能带来杀身之祸的进言。

包拯曾经就犯过这样一个重大的错误。

那是嘉祐三年(1058年),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包拯劝谏仁宗早立太子,虽然当时的仁宗已年近五十,但因为当时仁宗没有成年的儿子,而且他的妃子们还在生育,所以这样的劝谏让宋仁宗很是不爽,就严厉质问包拯:“你想立谁?”意思是责怪包拯干预皇家禁忌了。

宋仁宗太神了,晚上不吃烧羊肉,被称为千古仁君-今日头条

宋仁宗太神了,晚上不吃烧羊肉,被称为千古仁君-今日头条

宋仁宗太神了,晚上不吃烧羊肉,被称为千古仁君-今日头条宋仁宗太神了,晚上不吃烧羊肉,被称为千古仁君文/晏建怀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论能力,他不如宋太祖雄才大略,论学问,他不如宋徽宗多才多艺,但论生前死后的名声,他却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在位42年,执政宽简,为人温良,他把一个“仁”字,贯穿于治国安邦全过程。

他对下人很仁慈。

一个暮春时节,宋仁宗在御苑散步,一段时间后,身边的人发现他频频回头张望,却又什么也不说,不知什么意思。

回到宫里,他急匆匆地对宫女说:“好渴,快帮我端水来喝。

”宫女奇怪地问:“陛下为何不在外面取水喝,而忍渴这么久呢?”他边喝水边说:“我回头找了多次,没见掌管茶水的当值侍吏,又不便询问,倘若一问,侍吏必受责罚,故忍渴而归。

”有一次用餐,他正吃着,突然咬到了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赶紧吐出来,还不忘对陪侍的宫女说:“千万别声张我曾吃到沙子,这可是死罪啊。

”对待下人的过失,宋仁宗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不适与难受,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带来的罪责,可见他的确很仁慈。

他对自然很敬畏。

有一天早起后,宋仁宗对身边的侍臣说:“昨夜阅奏折很晚,后来感觉饥饿,特别想吃烧羊。

”侍臣问:“何不安排人做来?”宋仁宗说:“你不知道吗?每次听到宫内有什么需要,坊间便以为这成了定规,纷纷制作。

我担心要了烧羊后,百姓会夜夜宰羊,长此以往,必然暴殄天物,我怎能不忍一时之饥,而开启无穷杀戮呢?”让人感到他对自然的敬畏是那么的真诚,充满人性关怀。

他对言论很宽松。

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重用青州知州张昪为侍读学士、御史中丞,御史作为天子的耳目之官,其职责是纠察百官,张昪因对某些决策有看法,连连上书批评“两府”(中书省、枢密院)大臣,久而久之,宋仁宗颇不耐烦,对张昪说:“你出身孤寒,为何不断上章批评朝廷重臣呢?”张昪毫不在乎宋仁宗的情绪,反问道:“我自布衣而至近侍之臣,曳朱腰金,妻子满堂。

怎么能谓之孤寒呢?像陛下您才是真正孤寒呢。

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辽道宗耶律...

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辽道宗耶律...

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辽道宗耶律...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辽道宗耶律洪基抓住宋使的⼿哭着说:42年了,我们两国没有动过⼀兵⼀卒,我要给仁宗修⼀座⾐冠墓,寄托我们的哀思。

消息传开之后,燕云⼗六州的⽼百姓都流泪了。

在开封城⾥,街上的商铺都⾃动关门,连乞丐⼩孩都哭着在⼤内附近烧纸钱。

消息传到洛阳,市民⾃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于连太阳也看不见了。

当时,有⼀位官员出差去四川,路经剑阁,看见⼭沟⾥有妇⼥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驾崩。

赵祯庙号仁宗,他是怎样的仁呢?说⼏个⼩故事。

四川有个⽼秀才,献诗给成都太守,诗中这样写道: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乾坤。

太守看了诗⼤惊,这不是⾚裸裸的反诗吗?于是,就把⽼秀才绑送到京城,交给皇帝处理。

仁宗看完奏章微微⼀笑说:这哪⾥是什么煽动造反呢?明明是这个⽼秀才想当官没当成,发⼏句牢骚罢了。

不如偿他个⼩官当吧。

于是,这个⽼秀才不但没有被杀头,反⽽当了⼀名⼩吏。

有⼀次他下朝回到后宫,张美⼈拉着他的⼿,⼜说起给她叔⽗加官的事,他甩开她的⼿,⽤袖⼦擦了⼀下脸说,你还提你那叔叔,⼏个⼤⾂为这事在我⾯前吵,包拯的唾沫星⼦溅了我⼀脸,现在还没⼲呢。

张美⼈说,你不能治他⼤不敬之罪吗?仁宗说,他们是为了国家呀。

有⼀次,仁宗吃饭时,吃到⼀粒沙⼦,⼏乎把⽛都硌掉了。

伺候的太监要去找御膳房,他忙制⽌说,这件事不准你告诉任何⼈。

太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事要是声张出去,那是重罪,因为⼀粒沙⼦,伤了好多⼈,朕于⼼不忍。

再说他和刘太后吧,他的⽣母是李宸妃,杨妃和刘太后是他养母,他11岁继位,刘太后执掌朝政11年,难免有些霸道。

仁宗15岁那年,看中了⼀个姓王⼈家的⼥孩,他要求刘太后,把这个他喜欢的⼥孩许配给他。

可是,刘太后却说这个⼥孩长的太妖艳,没有答应他。

反⽽把这个⼥孩许给了刘美的⼉⼦刘从德。

这刘美,就是刘太后的前夫龚美。

这让少年的仁宗⼗分苦恼。

事后不久,刘太后选了⼏个有⾝份⼈家的少⼥,给仁宗挑选,仁宗看中了⼀个姓张的⼥孩,可是,刘太后却把⼀个姓郭的⼥孩⽴为皇后,再⼀次伤了仁宗的⼼。

宋赵祯简介

宋赵祯简介

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

早年历封庆国公、寿春郡王、升王,官中书令。

天禧二年(10 18年),被立为皇太子。

乾兴元年(1022年),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

他在位初期,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直至明道二年(1 033年)才开始亲政。

在位中期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经三年交战后,双方签订“庆历和议”。

期间,辽国趁机以重兵压境,逼迫宋廷增输岁币,史称“庆历增币”。

庆历三年(1043年),赵祯任用参知政事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企图遏止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及“三冗”现象,但因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

嘉祐八年(1 063年),赵祯在东京福宁殿崩逝,享年五十四岁。

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全谥为“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又作濬)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永昭陵。

赵祯在位期间,北宋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止于仁。

’帝诚无愧焉。

”史家将其统治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他善书法,尤擅飞白书。

有《御制集》一百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大事件1010年5月30日出生1010年5月30日,出生于东京开封府。

约1018年被立为皇太子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为皇太子。

约1022年登基为帝乾兴元年(1022年),赵祯即位,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

约1023年发行交子天圣元年(1023年),设益州交子务,正式发行交子约1033年开始亲政明道二年(1033年)才开始亲政。

约1038年宋夏战争宝元元年(1038年)称帝,国号夏,史称西夏。

宋夏间维持三十年的和平政局再次破裂。

从康定元年(1040年)到庆历二年(1042年)的三年中,宋、夏在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及定川寨(今固原西北)展开三次大战,宋军皆先胜后败。

历史上最“好人”的皇帝,创造了最繁华的时代!

历史上最“好人”的皇帝,创造了最繁华的时代!

历史上最“好人”的皇帝,创造了最繁华的时代!本文导读:《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

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宋仁宗之后,当王安石变法失败,宋神宗赵顼又恢复了祖父宋仁宗赵祯温和的改良做法时,辽国君主急忙召集将领,说:“不许再去边界惹事了,宋朝又回到了仁宗的路上”。

直到700年后,自我感觉甚为良好、看谁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其祖父康熙,另外两个就是唐太宗和宋仁宗了。

宋仁宗是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明君圣主,他是北宋第四个皇帝,也是大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做了42年。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言所说的“造极”的“赵宋之世”,主要是指宋仁宗统治时期。

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

这六家(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出现于仁宗时代。

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这与他胸怀仁义、宽厚待人的行事风格有关。

雅量能容,士大夫乐园苏辙是大文豪苏轼的胞弟,他们哥俩与其父苏洵,在“唐宋八大家”中就占有了三席。

嘉佑二年(1057年)。

苏辙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在这次晋级进士的考试中,年轻气盛、心忧天下的苏辙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

太白金星一句:文有文曲,武有武曲,啼哭不止的皇帝为啥不哭了?

太白金星一句:文有文曲,武有武曲,啼哭不止的皇帝为啥不哭了?

太白金星一句:文有文曲,武有武曲,啼哭不止的皇帝为啥不哭了?从自己的哭声中来,在别人的哭声中去世。

为什么人都是哭着降生呢?或许是因人的一生,十有八九不如意!还有人觉得,来到世间就是受罪的,所以一生需要不断的修行。

一想到未来的几十年内,要面临着许许多多的事情去做,会遇到不断的麻烦和困难去应付挑战,人就会哭。

有人也认为,笑着出生的人,那是不会长久的!所以,婴儿啼哭也是一种吉祥长寿之兆。

历史上的宋仁宗,也是一样,只不过他的出生被人们传说的神乎其神。

与许多的真龙天子下凡的故事差不多,相传宋仁宗出生时:“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

宫廷之内充满一片祥瑞之气,殿内满屋的金光闪闪。

老爹宋真宗喜得皇子,自然高兴的乐呵呵。

宋仁宗降生后也是太顽皮,别的孩子出生后哭几声就算了,该吃奶吃奶,该睡觉睡觉……可宋仁宗他不这么想,从出生后就不住的啼哭,一直从早上哭到了傍晚时分。

这就留下了一生动有趣闻轶事。

在四大名著《水浒传》和民间传说中,宋真宗赵桓看到儿子一直在哭,也不知道是啥原因,因此愁眉苦脸,而宫中的宫娥、太监们,更是无可奈何。

就在大家心急如如焚之际,宫殿内刮起了阵风,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迷住了大家的眼。

这时,来了一位白发老者。

老者来到宋仁宗的床前,轻轻拍打着这个孩子说:别人不认得,我可认得你。

快快别哭了,“文有文曲,武有武曲”。

说完老者随风而去,啼哭中的孩子听后嘎然而止。

也有说法称,宋仁宗哭了三天三夜都不停,无奈,宋真宗贴出黄榜招募能治得皇子哭病之人。

这时,太白金星下凡,揭了黄榜。

“源易缘”注意到,白发老者称认识宋仁宗,他是谁呢?期间哄小孩般的安慰的一句:文有文曲,武有武曲,又是何意?在民间的传说中,这位白发老者就是玉皇大帝身边的红人——太白金星。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太白金星是位于西方的一颗长庚星,因此太白金星,又称为太白长庚星。

太白金星与和托塔李天王,时常一文一武的长伴玉帝左右。

太白金星认识的这位真龙天子下凡,又是哪位呢?民间的神话传说中,说法有二:一是赤脚大仙下凡;二是紫微星君转世。

宋仁宗简介 宋仁宗是怎么死的?

宋仁宗简介 宋仁宗是怎么死的?

宋仁宗简介宋仁宗是怎么死的?主要成就:仁宗盛治、节俭爱民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初名赵受益,后改为赵祯。

赵祯生于公元1010年,去世于公元1063年,是宋真宗的第六子,母亲是李宸妃。

赵祯四岁的时候,被封为庆国公,五岁的时候被封为寿春郡王,七岁的时候进中书令,八岁的时候进封升王。

同年九月,被立为皇太子,任参知政事李迪兼太子宾客。

乾兴元年,宋真宗驾崩,十三苏的赵祯继承帝位,改元天圣,是为宋仁宗。

宋仁宗继位的时候,因为年纪幼小,由太后刘氏垂帘听政,一直到明道二年刘太后去世,宋仁宗才开始亲政,那个时候仁宗已经二十三岁。

二十三岁在帝王亲政的时间里算是年长的了,不难看出很有可能在这之前,太后刘氏把持着绝大部分的朝政大权。

从公元1022年到公元1063年,宋仁宗在位四十一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

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仁宗多次更改年号,初继位改年号天圣,后来改年号明道,刘太后死后,宋仁宗又改年号为景佑。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先后改年号为: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

宋仁宗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表现于外表。

在位的几十年里,他虚心纳谏,知人善用,对下属宽厚以待,因此在他当政期间,名臣辈出,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包拯包青天。

包拯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敢于直谏,清廉正直,不怕得罪权贵,就算面对皇帝他也丝毫不怕。

坚持自己心中所想,坚持自己的政见。

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包拯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

甚至包拯在谏言他后宫宠妃的亲属之时,宋仁宗在几番迂回劝慰下,没有让包拯取消打算,也没有问罪包拯。

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皇帝在,所以才有了仁宗盛治吧。

他积极采取各类经济政策,民生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使宋朝达到一个发展的顶峰。

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最大的一个印证,便是世界上最早的治病官交子就是在宋仁宗当政期间发行的。

公元1063年,宋仁宗在汴梁皇宫驾崩,享年54岁。

中国历史故事-得寸还尺的宋仁宗

中国历史故事-得寸还尺的宋仁宗

中国历史故事-得⼨还尺的宋仁宗 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化也得到了很⼤的发展。

《宋史》赞⽈:“《传》⽈:‘为⼈君,⽌于仁。

’帝诚⽆愧焉。

” 史家将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他善书法,尤擅飞⽩书。

有《御制集》⼀百卷 [4] 。

《全宋诗》录有其诗。

下⾯⼩编给⼤家讲⼀讲中国历史故事-得⼨还尺的宋仁宗。

得⼨还尺的宋仁宗 宋仁宗赵祯在位时,⾼丽国每年都会定期向⼤宋朝贡。

有⼀年,⾼丽却没有派⼈来宋朝贡。

在⼀次朝会上,说起这事,⼤⾂们愤愤不平。

有⼤⾂對赵祯建议:“⾼丽这⼏年的贡物越来越少,今年竟然不来了,分明是不把我⼤宋放在眼⾥。

陛下,我们有必要教训⼀下⾼丽国。

” 赵祯听了,马上否决了这位⼤⾂的提议,他说:“⾼丽地狭⼈稀,物产不⾜,以前每年都向我朝进贡不少,这已经很难为他们的君主了。

之所以这⼏年的贡物越来越少,也与他们的国⼒不如以前有关。

如果因此⽽动⽤武⼒,遭殃的还是⾼丽的百姓,他们与我朝⽆冤⽆仇,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时,两浙转运使张逸站出来说:“陛下如果对⾼丽太仁慈,他们就会得⼨进尺,以后再也不会向我朝朝贡了。

” 宋仁宗回答道:“⾼丽之前每年都向我朝进贡,得⼨的应该是我们,如果我们因为⼀点贡物⽽对⾼丽⼤动⼲⼽,那就是我们得⼨进尺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但不能得⼨进尺,还要得⼨还尺。

” 赵祯的话,引起满朝⽂武的议论纷纷。

张逸问道:“陛下,那我们怎么还呢?” 赵祯拿起⼀份奏折说:“这是远赴⾼丽的使者传回来的奏折,⾼丽国今年发⽣旱灾,百姓颗粒⽆收,很多⼈因此饿死。

所以,我决定免去⾼丽国三年的朝贡,并且从粮库拿出⼀些粮⾷运往⾼丽,救济那⾥的灾民。

⼈家送我们⼀⼨,我们就要还对⽅⼀尺,这样对双⽅都有好处啊。

” 赵祯在位,⼀直保持着与⾼丽的良好关系。

1603年,当赵祯辞世的消息传到⾼丽时,⾼丽国王握着宋使的⼿失声痛哭道:“兵⾰不扰多年,帝宽仁矣!” ⼈际交往中,我得⼈⼀⼨,必还⼈⼀尺,我们⾝处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际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仁宗赵祯被包拯吐口水为何竟然不动怒?
导语:宋仁宗是北宋帝国最高领导人,身边美女如云,可是有一美艳女子却能在众多美女中脱颖而出,专宠多年,此人就是贵妃张氏。

宋仁宗对她恩宠有加
宋仁宗是北宋帝国最高领导人,身边美女如云,可是有一美艳女子却能在众多美女中脱颖而出,专宠多年,此人就是贵妃张氏。

宋仁宗对她恩宠有加,短短几年间,就把她从小小的才人提拔成仅次于皇后的贵妃,甚至动过废掉曹皇后改立张贵妃的念头。

可惜,张贵妃30岁出头就一命呜呼。

宋仁宗悲痛万分,不顾曹皇后的冷眼和朝廷众位大臣的反对,在皇后在世的情况下,就追封张贵妃为温成皇后,痴情得有些过头了,不过,宋仁宗既非只爱江山不爱美人的冷酷皇帝,也并非爱江山更爱美人的荒淫皇帝。

就算他对张贵妃再怎么宠爱,可一旦牵涉江山社稷、官员任免的大事,宋仁宗还是很有分寸的。

张贵妃出身寒微,在宫中难免受人歧视,于是总盘算着拉自己娘家人一把。

张贵妃的父亲和兄弟都不够争气,或者早丧或者无能,只有伯父张尧佐还算争气,虽然关系疏远了一点,但毕竟是娘家人。

张尧佐担任地方官多年,名声还不错,被顺利调到中央。

可是担任什么官职好呢?张贵妃看中了“宣徽使”一职。

这是皇城各衙门的最高负责人,是皇帝的大总管,权力极大,油水多多,一般都是由国防部副部长(枢密副使)兼任。

可是,张贵妃枕头风吹了很多遍,宋仁宗总是迟迟没有动作。

张贵妃每天都哭哭啼啼,宋仁宗招架不住,答应试一试。

临出门,张贵妃拍拍宋仁宗的肩,说:“官家今天可不要忘了提宣徽使的事啊。

”宋仁宗连连说:“得了得了。

”很是无奈。

宋仁宗上朝后宣布这项任命,可是包拯极力反对,说话慷慨激昂,唾沫都喷到皇帝脸上了。

皇帝很无奈,只好放弃。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