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民国上海经济 民国上海竟打败北京成为金融中心
【最新精选】“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最新精选】“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解放初,巨额的投机资本兴风作浪,囤积居奇。
投机商们首先从捣乱金融开始,于1949年4月、7月、11月和1950年2月连续掀起4次大规模涨价风潮,上海的物价从1949年5月到1950年2月,上涨了一二十倍。
物价上涨,首先是从金银、外币开始的。
解放后不久,各地军管部门和人民政府都颁布了金银外币管理办法,禁止以金银计价,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限期收兑。
同时宣布: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为唯一合法的货币。
但社会上的投机商人对此置若罔闻,公然蔑视政府法令,狂称:“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
”金银投机活动有增无减。
从1949年5月27日至6月初短短的13天中,黄金价格上涨了2.11倍,银元价格上涨了1.9倍,市场物价也随之上涨了2.7倍。
极为猖獗的金银投机活动严重冲击和动摇了人民币的地位,造成了市场物价急剧上涨。
严重影响市场物价,影响人民币的地位。
新生的人民政府首先以经济的办法解决问题。
集中大量银元拿到黑市上抛售,先把价格压低,再宣布禁止流通。
6月5日,人民政府曾向上海市集中抛出银元10万枚,但立即被吞没,银元价格仍继续上涨。
人民政府一再向金银投机者发出劝告,但他们依然我行我素。
在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各地人民政府在中央的统一布置下,采取了断然措施。
于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动军警,查封了金银投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对首要投机分子逮捕法办。
武汉市人民政府也逮捕了银元投机分子200余人,查封了两个专门从事金融投机的大钱庄。
广州市人民政府取缔了从事投机的地下钱庄87家和捣乱金融市场的“剃刀门媚”(即街头兑换店)377家。
这就是解放初期有名的“银元之战”。
此后,投机资本家并不甘心认输,他们认为“银元之战”是人民政府靠政治力量取胜的。
他们又将投机目标转向粮食、棉纱、棉布、煤炭市场。
在他们的哄抬下,全国物价一日3涨。
上海从6月21日到7月21日,米价上涨3倍,纱价上涨3.8倍,布价上涨3.5倍。
上海:一个金融中心兴起的历史故事与现实意义(1)

上海:一个金融中心兴起的历史故事与现实意义(1)上海:一个金融中心兴起的历史故事与现实意义–马德斌马老师开场(简单记录):我小时候在上海长大,在美国读书,后来到伦敦政经学院。
伦敦和上海有相似之处。
上海留下了很强的西方的痕迹,今天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看,背后是法律和经济的密切关系,它超越民族,超越国家。
今天我从货币讲起,我想说的是,上海成为金融中心,给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提纲:●领先世界的中国货币与欧洲的后来居上●公共租界与上海金融中心的兴起●中国海关与中国公债●金融革命●革命的终结●领先世界的中国货币与欧洲的后来居上-来自东方的消息:货币1)货币来自于内在贵金属的价值,完全不同于现在的法币,马可波罗在元朝实行大规模纸币,中国很早就认识到货币的交换功能。
2)中世纪欧洲的货币金属本位论3)货币的功能4)商品货币和法定货币,展示了徐谨老师《白银帝国》书里的内容。
5)中国政府滥发,收税也不收纸币,信誉垮掉很快。
明早期,朱元璋严厉抑制商业。
6)后期一条鞭法,张居正,消极的抵抗,市场的力量,白银的来临。
西班牙银元在中国。
7)银铜比价反转,鸦片,白银外流,银稀缺,打鸦片战争,毛海介老师的《鸦片战争》?。
当时实际上还可以选择是去白银化,有个徽商的户部官员,王茂荫就是这样提议的,被训斥降职。
清朝吸取的教训是不碰纸币,马克思把王放到了资本论里了,他变得很有名。
2.欧洲的后来居上1)小找头,大问题2)重商主义与亚当斯密的思想实验。
财富不仅以金银衡量,川普还是重商主义代表3)货币理论诞生4)从双本位到金本位5)从光荣革命到金融革命。
●伦敦的金融城:一个有围墙的城中之城签署大宪章的法人代表,有特权,G A T E命名,因为伦敦有很多城门,高度自治,皇帝进去也要被同意。
英国的金融中心就在这个城中之城。
英国皇室招来女婿荷兰威廉三世。
现在的英国皇室是德裔。
英格兰银行对于政府的公债改革做了改革,国会中介,银行对于公债有保障作用,股份公司也少。
上海1949:一场惊心动魄的金融大战

人 民币 一到 上海 ,上 海市 军 管会 便立 即发 布财 字第 一号 令 ,确 定 人民 币为 唯一 合法 货 币;尔 后二号令 又明 确规定 ,在 1949年 6月 5日前完全 废 止金 圆券 ,一元 人民 币折 合 lO万 元金 圆券 。]949年 6月 1日,中 国人 民银 行上 海分 行正 式成 立 ,随 即开 始 兑换 业 务 。
起 初 ,人 民币 兑换 非 常顺 利 ,全 市 各行 庄收 兑 的金 圆券源 源不 断地送 进 人 民银 行 ,库 房 瞬 间堆满 ;很快 , 营 业大 厅 、走廊 、甬道 甚至 厕所 都堆
满 J 金 圆券 。对 金 圆券 深恶 痛绝 的上 海市 民争 先恐 后毫 不犹 豫地 抛弃 了这 种 让他 们 吃 尽蕾 头 的 货 币废 纸 。5天 时间 ,上海 市共收回金 圆券 36万亿 。 但是 ,和此 前 解放 的其 它城 市一 样 , 上海 解放 后 ,军 管 会对 银元 的认 识仍 严重 不 足 ,以 至 于人 民币发 出 后 ,立 刻引爆了银元这颗 “炸弹 ”。
放 军 可以打 进上 海 ,但人 民 币进不 了 上 海 !”
经 过慎 密 分 析 ,军 管 会确 信 , 民 间绝不 可能 有这 么 强大 的吸 金能 力 ; 此 事必 有投 机奸 商和 敌特 份子 利用 市 民饱尝 通 货膨 涨之 苦 ,对银 元 、外 币 存 在盲 目依 赖和 人 民币信 誉还 未建 立 的客观 条件而囤积居奇 。
双城记:北京 PK 上海

双城记:北京PK 上海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想把北京作为一个参照来看上海。
我特别欣赏这次会议的主题叫双城记。
在世界上凡是幅员比较辽阔或者文化比较丰富的国家,它通常都有两个中心,美国有纽约和洛杉矶,俄国有莫斯科和彼得堡,德国有柏林和法兰克福,英国有伦敦和爱丁堡,澳大利亚有悉尼和墨尔本,日本有东京和京都,中国则是上海和北京,这两个城市也代表了中国的南北文化,互为他者。
1,政治中心和社会中心北京作为一个政治中心,其发达的不是地方政治,而是帝国政治或国家政治。
因为在天子脚下,地方即国家,国家也是地方,笼罩在国家权力的直接控制之下。
晚清以后的北京也形成了地方社会,这些地方社会是由士绅和商人所组成的,但是在近代北京,并没有像近代上海那样强大的地方自治势力。
上海就不一样,从晚清开始,作为一个通商口岸城市,其政治权力一直处于多元化的状态,无论英美、法国、日本,还是清廷、北洋,都不能独家控制这个东方第一大都会。
在中国凡是有权力处于多元、权力的竞争空隙之中,反而会给地方社会一种崛起的空间。
上海的地方自治一开始就是在这种夹缝当中生长起来的。
吊诡的是,清末开始的地方自治,是与国家权力的扩张同时发生的。
因为贸易、经济、金融的中心都集中在上海,上海的地方自治背后有一个相对强大的资产阶级支撑。
这股力量的欲望和力量不是来自自上而下的国家权力——来自上面的权力可以赋予你,也可以随时收回——上海的地方自治来自于从城市本身生长出来的经济力和文化力,于是就具有持久的冲击力和爆发力。
近代上海能够成为中国社会的文化中心,绝不是偶然的。
这个城市的资产阶级也好,文化精英也好,对他们来说,上海就是他们存在的家,他们主宰城市的地方事务,也借助城市的实力,多次挑战中央,于是上海就成为北京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1900年,当慈禧太后对八国联军宣战,竟然以上海为中心出现了“东南互保”。
国家在对外宣战,地方却与“敌国”议和。
辛亥革命发生,南北对峙,又是在上海进行南北和谈,最后,正如马勇教授所说:“民国不是打出来的,是谈出来的。
北京与上海金融中心竞争分析

北京与上海金融中心竞争分析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世界文明国家,由于长期的文化积淀和不断的发展壮大,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而金融中心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和金融文化的最高点,其对于国家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北京和上海一直都是金融中心竞争的主要城市。
本文将就这两个城市在金融中心领域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背景介绍北京和上海是中国的两个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的两个最重要的经济中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而北京和上海都作为重要的经济中心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整体体量的增加,北京和上海的竞争也不断升级。
其中,金融中心作为一个城市的最高点,其对于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尤为重要。
二、经济情况1.北京的经济状况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随着中国的改革和开放,北京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市生产总值已经达到30348亿元,财政收入也达到了3612.5亿元。
北京的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也日益增加,尤其是金融和保险业发展迅速。
2.上海的经济状况上海是中国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也是中国的第一大城市。
上海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2019年GDP达到3.71万亿元,与北京基本持平。
不过,上海的经济结构相对更加多元化,并且其金融和商业业也更加发达。
三、金融水平分析1.北京的金融水平北京市的金融业已经成为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据数据统计,2019年北京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3万亿元, 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43%。
北京的金融机构数量也是全国最多的之一,涵盖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众多金融机构。
2.上海的金融水平上海的金融业发展也是非常的迅速,其以服务国家金融、资本和产业三大战略目标为导向,积极构建符合国际通行标准的金融市场体系,打造基础设施和业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程度。
据统计,上海自贸区内金融机构数量众多,其中涵盖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
探索民国时代金融革新历史

探索民国时代金融革新历史民国时期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尽管这一时期伴随着战争、贫困、通货膨胀等多种不利因素,但仍出现了一些重要的金融革新。
这些革新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今天的金融制度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一、民国时期金融繁荣的背景民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环境较为动荡,然而,中国的工业和商业却开始崛起。
受西方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开始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和商业经济转型。
在这一坚实基础上,金融市场得以发展。
同时,也受制于全球大萧条的影响,中国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成为了一条恶性循环,给金融业带来了严重冲击。
在这个环境下,金融创新开始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
二、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改革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外合办银行纷纷落户中国,民国时期的金融业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迅速扩大。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者,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民国时期的商业银行大多数是外资银行,对于国有资本的影响力有限。
1930年代以后,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始筹办民族银行,如广东银行、广西银行、湖南银行、河南银行等。
这些银行大多数资本来自于地方或者港商巨贾,因此其内部管理模式上较为独立,与内资银行存在差异,但对于当时发展中国民族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银行大多数都可以发行债券、折旧券等金融工具,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实现金融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货币革命的发展与背景经济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前进,货币革命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银元和银两已经不适合作为货币流通的工具,时新的货币工具需要开发。
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了国家银行,负责发行新的“法币”,即纸币银元。
在国家银行的推动下,新货币逐渐取代了银元,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流通工具。
货币革命并不只是简单的纸币代替银元,它还涉及到整个国家货币制度的变革。
在国家银行的推动下,国家开始实行中央化货币发行制度。
民国时期的上海金融神话

民国时期的上海金融神话作者:刘诗平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5年第08期这是一组1930年代中期的统计数据——作为外贸中心,上海在外国对华进出口贸易和商业总额中占比超过80%;国内贸易进出口方面,上海一个口岸的贸易值,相当于汉口、天津、广州、青岛、汕头和重庆6大口岸贸易值的总和;作为工业中心,上海是民族资本最为集中的城市;作为金融中心,上海拥有外国对华银行业投资份额的80%,是中国绝大多数重要商业银行的总部所在地,全国的金融决策中心、监管中心……此时的上海,不只是全国金融中心,也是远东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
与时下的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国际金融中心1.0时代”的上海,短暂地感受到了作为金融中心的巅峰体验。
沪宁双城:首都与金融之都1928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银行在上海开业,财政部长宋子文兼任央行行长。
对此,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家璈感到满意,因为宋子文曾想把中行改为中央银行,他没有答应。
新的央行成立,中行不至于消失,自己则可继续执掌这家“金融老店”。
宋子文也相对满意,虽然没有如愿将中行改为央行,但张家璈建议新设央行,北洋政府时期的两大国家银行——中国银行改为特许的国际汇兑银行,交通银行改为特许的实业银行,央行与之三足鼎立、分工合作。
同时,行址按宋子文的意愿设在了金融重镇上海,而不是像立法机构一些人要求的设在首都南京。
当时的金融界对此同样感到满意,央行新设,中、交两行改组,普遍认为是“金融界的新希望”。
中央银行成立,对上海成为更具号召力的全国金融中心至关重要。
作为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央行享有经理国库、铸发国币、经理内外债和管理其他银行存放款等权利,不仅可强化上海集散全国资金的能力,而且使上海成为金融决策中心和金融监管中心。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经过审慎考虑,采取了把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金融中心适当分离的方针:政治中心定位于南京,经济金融中心则定位于上海。
南京政府通过废两改元、法币政策等金融改革,进一步推动上海现代金融中心的发展,上海迎来了金融业的勃兴时期。
历史上海的发展历程

历史上海的发展历程
历史上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前后。
最早的城市就是古吴城,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都城。
后来,随着吴国的灭亡,这个地区开始被宋朝的统治,形成了一个具有战略地位的渔港。
明朝时期,上海渔村开始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市场和商业枢纽。
清朝初期,上海的商贸活动持续扩大,趋于繁荣。
在18世纪末,上海成为了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
随着兵船商贸的兴起,上海渔村逐渐发展为一个繁华的城市。
19世纪上半叶,上海成为了东亚地区最大的港口和交易中心
之一。
当时的上海租界成立,外国势力开始介入上海的发展与管理。
此后,上海的发展迅速,各类建筑物如外国教堂、英国领事馆和外国企业纷纷建立。
在这一时期,上海成为了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者,也是国内外投资的热门地区。
20世纪,上海的发展进一步加快。
在中华民国时期,上海彻
底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然而,上海也经历了一些动荡的时期,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占领和解放。
在解放後,上海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级城市,发展得更加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又迅速融入全球化的潮流,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
上海的金融、贸易、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上海经济民国上海竟打败北京成为金融中心
导语:北京坠落与天津崛起说到民国时期的金融中心,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南上海”“北天津”。
其实,上世纪二十年代北洋政府时期,上海和北京才
北京坠落与天津崛起
说到民国时期的金融中心,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南上海”“北天津”。
其实,上世纪二十年代北洋政府时期,上海和北京才是一南一北的两个全国性金融中心。
只是到了蒋介石建都南京后,国民政府以南京为政治中心、上海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上海才变得一枝独秀,天津作为北方金融中心的地位则更加凸显。
从都城到边塞:首都南迁后的北平
北京金融中心的溢彩流光,在不断响起的枪炮声中渐渐消失,在政权轮替和首都迁移中改变了模样。
1926年3月18日,一起震惊中外的惨案在首都北京发生。
这一天,段祺瑞执政府的军警野蛮镇压请愿队伍,当场射杀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学生刘和珍等47人、伤200多人,成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鲁迅语)。
当北京进入“知识阶级恐怖时代”(周作人语)之时,南方革命的烈焰开始燃起。
这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北伐,揭开了以数万兵力横扫拥兵数十万之众的北洋军阀的序幕。
民国北京景象
“南军北伐”日渐成为北京知识界关注的焦点。
此时,北洋政府在京城的管制和对“赤化”的打击愈加严厉。
一向舆论环境相对宽松、对文人学者“敬而言之”的北洋政府,不断收紧政策。
往南方去、尤其是到上海去,成了许多北京知识分子的现实选择。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