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民国上海经济 民国上海竟打败北京成为金融中心

历史趣谈民国上海经济 民国上海竟打败北京成为金融中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上海经济民国上海竟打败北京成为金融中心

导语:北京坠落与天津崛起说到民国时期的金融中心,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南上海”“北天津”。其实,上世纪二十年代北洋政府时期,上海和北京才

北京坠落与天津崛起

说到民国时期的金融中心,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南上海”“北天津”。其实,上世纪二十年代北洋政府时期,上海和北京才是一南一北的两个全国性金融中心。只是到了蒋介石建都南京后,国民政府以南京为政治中心、上海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上海才变得一枝独秀,天津作为北方金融中心的地位则更加凸显。

从都城到边塞:首都南迁后的北平

北京金融中心的溢彩流光,在不断响起的枪炮声中渐渐消失,在政权轮替和首都迁移中改变了模样。

1926年3月18日,一起震惊中外的惨案在首都北京发生。这一天,段祺瑞执政府的军警野蛮镇压请愿队伍,当场射杀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学生刘和珍等47人、伤200多人,成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鲁迅语)。

当北京进入“知识阶级恐怖时代”(周作人语)之时,南方革命的烈焰开始燃起。这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北伐,揭开了以数万兵力横扫拥兵数十万之众的北洋军阀的序幕。

民国北京景象

“南军北伐”日渐成为北京知识界关注的焦点。此时,北洋政府在京城的管制和对“赤化”的打击愈加严厉。一向舆论环境相对宽松、对文人学者“敬而言之”的北洋政府,不断收紧政策。往南方去、尤其是到上海去,成了许多北京知识分子的现实选择。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民国四大家族 最富有的孔家掌曾经舵经济二十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四大家族最富有的孔家掌曾经舵经济二十年 导语:可以说四大家族中最富的就是孔家了,而实际说起来孔家却是参与政治最少的一个家族。孔祥熙担任中国金融界的主要掌舵者的期间正是中*国经济 可以说四大家族中最富的就是孔家了,而实际说起来孔家却是参与政治最少的一个家族。孔祥熙担任中国金融界的主要掌舵者的期间正是中*国经济几十年来最为困难的二个时间。 1933年4月6日,孔祥熙被南京政府任命为中央银行总裁。当时南京政府每月国库收入约为1500余万元,而每月支出账面数字就为2200万元,其中军费一项为1800万元,每月赤字就达700万元。当时财政部由宋子文负责,由于9·18和长城会战等原因,1933年前半年国库就有6000万元的新亏空。宋子文表示自己才能不足以扭转这个局面,希望辞职。10月29日,蒋批准宋的辞呈,以孔祥熙继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并仍兼中央银行总裁。 抗战开始以后,孔祥熙被任命为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此时国家财政形式艰难到了无以形容的局面。由于抗战开始二年那,中*国华北、东南广大地区相继沦陷,中国海岸线被日军全面封锁,沿海重要城市也大多被日军占领,占战前财政总收入90%以上的关税、盐税、统税和烟酒税的税源大部丧失。 国民政府此时要维持一支400万人的军队,还有数以千万的逃往大后方的中国难民和大小的政府机关的职员,实在是非常可怕的局面。 孔祥熙为此建立了一整套战时经济制度,虽然到了后期普通老百姓生活非常痛苦,法币也几乎成为废纸,但是中国的经济在抗战中始终没有垮掉。中国几百万军队虽然粮饷不足,但是仍然始终保持必须的供应,以保证其可以继续作战。 生活常识分享

从良友看民国时期上海服饰的时尚特征

从《良友》看民国时期上海服饰的时尚特征 《装饰》2005年第11期 内容摘要:本文依据民国时期《良友》画报所刊载的有关服饰的内容,总结归纳出其对现代上海服饰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并从中概括出当时上海兼容并蓄、趋新善变、崇尚洋派的时尚特征。 关键词:《良友》民国时期上海服饰西风东渐 《良友》画报由伍联德先生于1925年8月在上海创办,至1945年10月停刊,是一本民国时期百科全书式的画报。其大量涉及近现代中国军政学工商各界人物肖像、社会风貌和歌舞电影等内容,紧扣时尚生活,间接传播了服饰时尚的理念;又另辟专栏不定期刊登时装发布会的消息、发表画家兼设计师们的作品,某种程度上具有“准时装杂志”的意义。 一、《良友》对当时上海服饰的推动作用 1. 专业性报道的时尚指导作用 首先,《良友》画报不定期地刊登国际流行时装发布会的消息。其主要通过摄影图片和文字来报道巴黎、伦敦和纽约等各大时装中心的时尚动态。如《良友》总第60期发表的193 1年“欧美流行夏季时装”,以两幅版面介绍当季的连衣裙、套装等,并配有说明:“领缘皮袖口与黑色反映成趣,额前罩以半截面网,为巴黎流行新装。”再如总第36期在“欧美时装”栏目中,介绍了“巴黎、纽约春夏时装展览会中几种简单而美观之服”,也有说明:“出门旅行郊外散步此装束甚见精神”、“简便美观春夏咸宜中年妇女喜用之”。这对当时半推半就地认识、接受洋派文化的中国读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良友》画报经常刊登上海本埠“新装会”的消息。在总第103期发表的“夏装新案”,由当时的演艺明星梁赛珍、梁赛珠姊妹担任模特展示应季新装,其中有旗袍,更有西式套装与连衣裙。值得玩味的是,总第106期发表的“夏季新装”是由永安公司“为提倡国产丝绸起见,最近特举行一时装表演会”,但其款式也多为西式,即使旗袍也被披上西式披肩,佐以高跟皮鞋。 再次,《良友》总第13期发表“美国女子体育服装由繁而简之变迁”,介绍了美国女子体育服装的演变过程,并总结出由繁而简的规律。现在看来,这不能简单归结为一般的时尚报道,而应奉为具有教科书般指导意义的设计启蒙。 2. 设计作品的审美启蒙作用 《良友》画报还经常发表兼任“服装设计师”的画家们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通过时装画的形式来体现。画家们把他们对外国时尚信息的把握,对当时的消费观念的感受,转化成具体的服装样式和穿着理念。当时引领服饰潮流的画家叶浅予、方雪鸪、万氏兄弟、张令涛、胡亚光等人都常常以《良友》为园地发表新作。将叶浅予1927年的“实用的装束美”与192

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

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 作者:张英进发布时间:2004-8-25 13:20:40 一电影与「知识考古学」 以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电影的成功,使中国电影研究自80年代中期开始就成为在西方颇有学术价值的研究领域。与此相反,1949年以前的电影却罕有问津者。本书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将学者的注意力转移到1910-40年之间的中国电影。对民国时期城市文化语境下的早期中国电影进行持续的研究,将大大地扩阔中国电影研究的历史视角。除此之外,本书的第二个目标是将电影建构为民国时期重要的文化力量,并将电影研究与正在发展的上海文化史研究联系起来。本书将论证,电影文化作为特定社会政治语境下的文化现象,是一个能为现代中国知识考古学提供丰富资源的据点。 我在这里引用福柯(Michel Foucault)「知识考古学」的概念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1。首先,民国时期的大众电影文化还没在中国研究领域得到深入探索,大量文献研究还有待于电影与历史学者去做。其次,由于大批原创电影流失,早期中国电影的探索就像考古学一样旨在挖掘人文遗迹。它必然根据那些繁杂的资料来源,像广告、影迷杂志、电影说明书、海报、影评、传记等,来描述这些文化现象在早期历史文本中的构造和功能。第三,由于文献不能被彻底描述,这些被考古研究所披露的信息有待进一步提炼甚至修改。而新文献的出现将对那些文化遗迹的制作、管理、发行、流通、运作的种种假设提出新的挑战。有鉴于此,本书在方法论上与知识考古学相连接,系统地研究那些丰富的文化遗迹和文献,而这些文献往往是被现代中国的标准化的社会政治历史书籍所埋葬和草率处理掉。 本文将简述本书所集论文,并把它们分为三大主题:机构与革新、再现与实践、建构与争辩。最后,我将通过对某些文献来源的概述,指出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题目。 二电影与城市文化:机构与革新 本书的第一部分,「电影罗曼史:茶馆、影院、观众」,侧重于1910-30年间城市电影观众所感兴趣的家庭罗曼史。张真的〈茶馆、影戏、《劳工之爱情》〉,讨论1922年的由郑正秋所写的这部尚存的最早电影短片。该文叙述了20年代传统中国戏剧的巨大影响渐渐被电影手段和情节处理所取代的过程。在重构茶馆文化气氛的同时,张真指出电影从戏剧的外在性(滑稽戏的表演)到情节的内在性(心理动机)的转变留下了很多矛盾,这些矛盾在当时需要以阶级和性别的观念来解释。 从机构的历史来看,中国电影工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不只是张真所说的茶馆文化,还包括文明戏。郑正秋早期的影戏中就体现了文明戏的模式。二十世纪初,文明戏本身的改变很大,由清末与政治息息相关的创作转化为家庭伦理剧。郑正秋的文明戏传统,尤其是它对城市文化和流行趣味的重新重视,被后来的电影投资者和制片人所采用。因此,它也可以说是20年代上海电影观众和电影工业定型的重要因素。

历史趣谈:寡人有疾 细数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病号皇帝们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寡人有疾细数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病号皇帝们 导语: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莫过于皇帝了,因为他们是专制社会的最高统治人。其的作用大于任何名臣良相。有明确记载以来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的皇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莫过于皇帝了,因为他们是专制社会的最高统治人。其的作用大于任何名臣良相。有明确记载以来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的皇帝史,没有哪个时代没有皇帝。中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2131年的时间内,共产生了230位皇帝。在这些皇帝中有很多是杰出皇帝,其中是有始有终的好皇帝,当然也会有许多差皇帝。而今天我们要来盘点的就是十大病号皇帝。 NO.10 眇目-------梁元帝萧绎 萧绎一定想不到他费尽心思得到帝王之位,又写了无数文学作品和评论,到头来名气还比不上他放荡的妻子--------随成语半老徐娘留名青史的徐昭佩;而且后人提到萧绎大多没有好话,无非是这么三件事情。 第一,见死不救,借叛贼侯景之手杀死父兄,等父亲兄弟都死完了,自己当皇帝;第二,自伤读书万卷仍不免身死国亡,就把海量藏书烧个干净,来一场文化浩劫。典型的拉不出屎怨茅坑,还把茅坑一把火烧了。最后一件就是眇目,瞎了一只眼,佛教传说他是独眼神僧转世。没有当皇帝前独眼龙萧绎是湘东王,那时他常常受人嘲笑。兄弟笑话他。六哥萧纶赋诗――湘东有一病,非哑复非聋。相思下只泪,望直有全功。 老婆笑话他。如果兄弟用的是诗歌这种传统艺术,那么,萧绎老婆徐昭佩用的就是新潮的行为艺术。萧绎去老婆房间,徐昭佩化妆就化了半面,奇酷无比,萧绎见了,知道这是取笑自己一只眼,大怒而出。 生活常识分享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第二课南方地区 第六单元(6)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班级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学习目标:1.了解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发达的交通条件等因素,并分析它们对上海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 2学会描述上海发展的历史轨迹,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浦东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学习难重点:重点: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各方面表现 难点:上海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经济中心 三、课前预习: 1.上海地处________之滨,以富庶的_________为依托.。这里地势___________,河湖_____ 气候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相连成片,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2从地理区域看,上海属于_________;从温度带看,上海属于_________;从地势阶梯看,上海属于_________。 3.上海的市河,把上海分为浦东、浦西的河流是_____________。 4. 如今,浦东已是万商云集,发展成为____________中心和____________中心。 5.除了金融业、制造业外,_____________在上海经济中战友相当比重。 6.上海经济的繁荣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辐射效应,促进了__________地区的成长,带动了着____________的发展。 四、课堂练习: (一)基础训练: 1.有关上海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的是: A. 位于长江三角洲 B.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C.河湖众多 D. 地势崎岖高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港口中,既是河港又是海港的是() A. 秦皇岛、天津 B.大连、青岛 C.广州、上海 D. 连云港、南京 3.关于上海的称谓和定位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经济中心 B.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C.中国的金融和商业中心 D.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 4.集中体现上海竞争力,成为上海浦东经济增长点的是() ①旅游业②金融业③高科技产业④工厂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关于两座城市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城市 B.北京市我国的国际交往中心 C.上海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D.上海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6.下列关于上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上海市濒临黄海,是我国第一大港 B 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位居我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广州

民国上海滩(图文)

这是一个充斥着自由因子的城市,人们在这里交换香烟、大米和情报。这里曾是租界,却因祸得福,成为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金融霸主。如今,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的消息让人期待,自由的氛围将再次回归。 现代上海"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租界带来的市政管理和公用设施,科技发展带来的电报、电话,加上电影、舞会等西式生活方式,这些因素共同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上海。图为1902年,万国商团沿着南京路前进,参加检阅游行。万国商团成立于1853年,目的是保护外侨免受战乱威胁。(图片来源:《上海:1842-2010,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后浪出版)

图为1906年,上海的商业街。当时的上海已经成为中国东部地区乃至全国最繁华的一个城市,贸易发达。 出于贸易沟通的需要,加上电报技术的发展,上海的金融业发展迅速,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成为远东地区的金融枢纽之一。图为1913年,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万国储蓄会内景。万国储蓄会由法国人于1912年10月设立,它一直经营到1937年被国民政府取缔之时。

在经受租界带来的诸多不平衡感之外,上海本地人也接受了租界带来的红利。这里成为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发展最快的一个城市,这里逃过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浩劫,这里的人们也最先感受真正的现代城市,接触媒体、广告、电影、高等教育等。图为二十世纪初的上海,虹口菜场附近,每天都有很多当地渔民、农民和屠户到这里出售货物。 1907年,英商上海电车公司雇佣的工人们在南京路上铺设电车轨道。这是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沿线为主要商业街,从静安寺到上海总会,全长6.04千米,主要的站点设在上海总会。

1911年辛亥革命上海光复,在混乱的全国局势下,租界的局势相对稳定。一直到1936年,上海租界都处于高度繁荣期。图为1910-1912年间的上海怡和丝厂,经理和她的妻子在成排的缫丝机间摆姿势拍照。这家丝厂和后来的棉纱厂是上海早期工业产出的重要部分,作为怡和洋行最早的产业之一,向世界各地出口生丝。 20世纪初期,电影是上海人最重要的娱乐之一。20年代,上海拥有4万影院座位,上座率极高,最受欢迎的电影是武侠和家庭伦理剧。图为1922年创办的明星影戏学校的办公室。这家公司制作了很多当时最成功的影片,也造就了一批上海滩最耀眼的明星。

大上海时期和四大家族

大上海时期和四大家族 说到上海,总是给人一种在经济上无与伦比的气势,不管是鸦片战争以后还是民国解放后一直到现在,上海都是我国的经济重镇。大上海时期也能够概括民国时期的一部分,因为它代表的是那个时期中国经济的辉煌。民国时期的上海在当时是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第一,当时的日本东京,香港,新加坡等等跟上海相差不是一点点。当时的大上海是亚洲唯一的世界金融中心,世界的各大银行,保险公司等等都落户了上海,上海也是民国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有着中国钱包的美誉。民国政府还将上海建为上海特别市(其实就是直辖市),当时外国人在上海人口所占的比重也很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称那段时期为大上海时期,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上海在中国的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四大家族的大部分经济政治活动都在这里进行,四大家族也是在大上海时期迅速的发家致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依赖政治地位,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陈立夫、陈果夫攫取了巨额财富,形成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庞大力量,被合称为“四大家族”,是中国官僚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通过联姻等,四大家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蒋家: 蒋介石,孙文爱徒,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国家党、政、军核心领导人,也是四大家族的政治核心。 宋家: 宋嘉澍: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和宋子文 宋子文: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历任国民党政府财长、外长及行政院长等职,后改任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并兼任蒋介石广州行营主任等职。任中国银行董事会主任等职,拥有巨大经济实力,操纵著国民党的经济实权。 孔家: 孔祥熙,1927年4月投靠蒋介石集团,并促成蒋(介石)宋(美龄)联姻,从此官运亨通,历任工商、实业、财政等部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要职。孔主管财政达11年之久,操纵国家机器疯狂的榨取国家财富,并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一再受到舆论的指摘. 陈家: 陈氏兄弟为民国时期政治人物,是国民党内右派。陈氏兄弟之叔父陈其美为早期革命党人,青帮大头目,与蒋介石、黄郛为结拜兄弟,故陈氏兄弟称蒋介石为三叔,与蒋介石关系密切,在大陆时期为蒋所倚重,负责国民党内组织及党务,有“二陈”、“CC系”之称。 陈果夫,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CC系首脑,负责国民党党务及监察工作,掌管以“中统”为核心的特务组织。利用其在国民党政府中数任要职,利用政治特权发展官僚资本,先后担任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中央合作金库理事长、土地开发公司理事长、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与宋家、孔家瓜分中国的金融业。抗日战争期间在川、云、桂等省兴办和投资许多企业;抗战胜利后主持经营“党营生产事业。 陈立夫,中国国民党政治家,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 由此可以看出四大家族在民国时期显赫的地位,而上海在当时又是民国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民国政府的所有经济政策能否成功,就看在上海能否成功,足可见上海对当时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说是当时中国的经济首都都不为过。因此,在经济上,上海就是四大家族控制的重点。四大家族控制着当时中国的财政大权 四大家族掠夺全国人民膨胀官僚资本主要通过以下的手段: (一)发行公债。(二)增加捐税。由于工业、商业发达的沿江沿海地区相继沦陷,关税、盐税、统税三税收入大为减少。国民政府便通过扩大征税范围和增加税率的办法,来弥补减少的税收. (三)通货膨胀。抗战开始后四个月,国民政府决定用增发纸币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滥发钞票的结果,使四大家族的财富迅速集中,而广大人民则越来越贫困。 (四)外汇管制和买卖黄金。四大家族利用特权,以官价买进大量外汇和黄金,以黑市价格抛出,转手之间,牟取暴利。 (五)实行专卖制.对食盐、糖、卷烟、火柴、茶叶、酒等六类物品实行专卖。国民党官员和有关机构乘机营私舞弊,套取专卖品转投黑市,从中牟取暴利。 (六)统购统销。1937年9月,在国民政府之下成立贸易委员会,对国统区的丝、茶、桐油、猪鬃等主要出口物资,实行统购统销。 总之,国民政府用种种手段对人民实行公开的掠夺,使官僚资本在抗战期间迅速膨胀起来。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垄断,在抗战前即已开始,抗战中不但金融垄断更为加强,而且将垄断扩展到工商业的各个部门。民国后期,全国财富集于上海,四大家族掌控着全国的政治经济命脉. 在农村,四大家族是最大的高利贷主。四大家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劳动人民的最大剥削者,严重地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极大障碍。由于官僚资本残酷剥削所激起的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是中国革命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历史趣谈:林森主席 被时代遗忘了的中华民国国家元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林森主席被时代遗忘了的中华民国国家元首 导语:他身为国民政府主席,但却被不少国民党人看作是“国府看印的”。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为官处世却奉 他身为国民政府主席,但却被不少国民党人看作是“国府看印的”。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为官处世却奉行“不争权揽利,不作威作福,不结党营私”的“三不”原则。他就是林森,一个该被历史记住的人。 林森(1868—1943),1868年2月11日,出生于福建省闽县尚干凤港村。林森从“一介书生到国府主席”的人生历程,以及他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参议院参议长,又连任12年国家元首的经历,是很值得后人研究的。林森虽身居一国之尊,但向来不以贵人自居,“平民元首”的形象使很多接近、了解他的人都肃然起敬。他出身寒微,在教会学校里接受了长达14年的西式教育。因对民族危亡有切肤之痛,很快踏上了共和革命的道路,且成为出类拔萃的领袖人物,对辛亥革命贡献卓著。辛亥革命胜利后,他作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当上了首任参院议长,参与了创造共和的诸多关键决策,与孙中山和袁世凯都共过事。袁世凯篡权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他又辗转奔波,致力于再造共和,并在此过程中历经宦海浮沉,数起数落。在孙中山死后不久,林森便由“容共”转向反共,并因此获誉“反共先知先觉”。在抗战时期,林森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不遗余力宣传团结抗日。 林森的经历丰富、复杂而坎坷,而综观其一生,对国家和社会进步做过不少的好事。除了爱国之志终生不渝外,为官清正廉洁、不慕名利、重视教育、自律甚严等,也是他的优点。尤其他崇扬民主和法制的精神更值得称道,在任参院议长时,他对孙中山和袁世凯这两名“大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民国第一痴狂才子”钱钟书写给妻子杨绛的情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第一痴狂才子”钱钟书写给妻子杨绛的情书 导语:钱钟书情书是写给妻子杨绛的,钱钟书是一个文人,骨子里还带着一种浪漫,给妻子写情书就是一种表现。钱钟书情书有很多首,其中一首情书内容 钱钟书情书是写给妻子杨绛的,钱钟书是一个文人,骨子里还带着一种浪漫,给妻子写情书就是一种表现。钱钟书情书有很多首,其中一首情书内容和情感都很吸引人。这首情诗题目叫做《不寐从此戒除寱词矣》,这首情书内容不长不短,一共有八句,其中蕴含了多个典故,可见钱钟书知识渊博,其中第二句借助典故将自己对妻子的喜爱之情比作蛇回到了自己窝中,这也就暗指钱钟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属地。这种情书的氛围给人一种很高深的感觉,起初因为典故的原因可能对其中的内涵了解的不是很清楚,可是在了解了典故之后我们就会被钱钟书表达情意的方式所吸引。钱钟书内心对妻子的爱慕之情都在情书中表现出来。他还在情书中说自己内心对爱情的向往已经成功到达了爱情的彼岸,可见此时的钱钟书已经陷入了爱河,他十分享受和妻子在一起的愉快时光。钱钟书情书的中心内容就是借古代的一些思想来表达自己的对爱人杨绛的爱,他发誓对杨绛的爱永远不会变。钱钟书因为这种表达方式让他的情书风格很与众不同,也更有新意。 当然除了这首很新颖的情书外,钱钟书对杨绛的一句短话的情书也写得十分有强调,像钱钟书说的,大体意思就是在他没有遇到她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结婚。所以说钱钟书写过的情书有很多,都是表达对妻子的喜爱之情。有“民国第一痴狂才子”之称的钱钟书有几个孩子呢?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和妻子杨绛唯一的女儿,名叫钱瑗。钱瑗的小名叫阿圆,出生于英国牛津,从小就受到了浓厚的文学氛围的感染,钱钟书和杨绛对他们的孩子非常喜爱。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的她先在 生活常识分享

大上海的纸醉金迷:三十年代的民国女神,胡蝶当之无愧居榜首

大上海的纸醉金迷:三十年代的民国女神,胡蝶当之无愧居 榜首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到处一片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人们唱歌夜上海,跳着交际舞,看着最新的电影,好不快哉。这个时期,也是民国电影明星最为璀璨的时刻,其中还有不少女神级明星。 陈玉梅16岁因为扮演《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秋香一角而一炮走红,成为继胡蝶、吴素馨之后第三位影后级演员。陈玉梅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掌门人邵逸夫的大嫂。新中国成立后,迁居香港,直到去世时大陆几乎无人知。 叶秋心,1932年进入天一影片公司。叶秋心一生坎坷,年轻时嫁与国民党名将万耀煌的弟弟为妾,后独闯上海滩成明星,被誉为“模范美人”。抗战时却沦落街头成“马路天使”,解放后隐居在湖北,在一家国营拉丝厂当工人,直到退休。1984年去世。 白杨是民国话剧“四大名旦”之一,1936年以《十字街头》成名。1937年“七七”事变后,她与陈白尘,沈浮组成影人剧团,宣传抗日救国。抗战胜利后拍摄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 解放后,白杨先后在《团结起来到明天》、《为了和平》、《祝福》、《春满人间》、《冬梅》等影片中,塑造了各种动人的妇

女形象,受到了周恩来和陈毅等人的接见。80年代在电视剧《洒向人间都是爱》中塑造了宋庆龄的形象。白杨1996年逝世。 王人美先后在上海联华影业公司、电通影片公司和昆仑影片公司当演员,出演《渔光曲》《风云儿女》《壮志凌云》等电影。王人美一生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任丈夫是金焰,第二任丈夫是大画家叶浅予。文革时,王人美遭批斗。1987年去世。陆露明与王人美分别饰女友与阿凤 陆露明曾参演影片《风云儿女》,后主演了《日出》、《欲魔》、《少奶奶的扇子》等片,成为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1958年后,陆露明开始在街道托儿所工作,直至退休。她年轻时曾和江青同在一个影片公司,文革时却遭到江青一伙的批斗。周璇天生有副好嗓子,《天涯歌女》传唱至今。周璇一生坎坷,幼年时被吸食鸦片的亲舅舅拐卖到上海,有过两任养父母,直到死都不知道生父母是谁。她的爱情生活也是凄凄惨惨戚戚。1957年香消玉殒,年仅39岁。 话剧演员赵慧琛,一生中只演了一部电影《马路天使》。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戏曲研究院编剧、中央电影剧本创作所编辑、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部副主任等职。文革中遭受迫害,1967年去世。 胡蝶,原名胡瑞华,民国第一美女,生于上海,祖籍广东。一生饰演过娘姨、慈母、教师、娼妓、舞女无数角色,1960

历史趣谈中华民国 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华民国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 导语: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 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中华民国的创立民国不同于此前中国的君主王朝,它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共和国家。19世纪末年,由于清王朝腐败不堪和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深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纷纷探求救亡图存的办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和西方政治思想学说的传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志士仁人首先选择革命救国的道路。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成兴中会,提出推翻清王朝,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兴中会的活动一开始便和传统的王朝更替模式区别开来,而具有新时代的特点。但孙中山的创举当时还不能为广大群众所理解,追随他的志士,只有百余人。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维新变法的失败和随之发生的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的入侵,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推翻清政府。于是,孙中山倡导的反清革命迅速地发展成为广泛的社会运动。20世纪初年,一批公开或秘密反清的革命小团体在国内出现。湖南有黄兴组织的华兴会,江浙地区有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湖北有科学补习所,四川有公强会,安徽有岳王会,广东有群智社等。包括兴中会在内的这些小团体,在组织形式上大都受传统秘密结社的影响,彼此缺少联系。它们发动的反清起义或斗争相继失败,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民国战乱年间故宫文物千难万险的南迁、西迁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战乱年间故宫文物千难万险的南迁、西迁记 导语: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下带兵进入故宫,将溥仪驱逐出宫。随后,国民政府成立故宫博物院,任命易培基为院长。“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下带兵进入故宫,将溥仪驱逐出宫。随后,国民政府成立故宫博物院,任命易培基为院长。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逼近华北,平津形势危急,故宫博物院内部开始有了将文物南迁之议。院长易培基和秘书长李宗侗翁婿二人是南迁坚决的拥护者,他们认为土地失去可以再夺回来,国家亡了可以再恢复,但这些古物一旦损坏却是永远不可挽回的。而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反对,包括北平军事长官宋哲元、故宫博物馆兼任秘书吴瀛等。主要理由一是“守土有责”,不能放弃文物;二是认为若故宫文物南迁,北平这座文化历史名城将名存实亡,且价值连城的文物安全很难保证。 北平政务委员会甚至出现过要将文物拍卖,以“充国家抗敌御敌之资”的声音。最终易培基争取到张学良的支持,经多次斡旋,1932年11月在国民党第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同意了关于文物南迁的北平故宫重要文物议案。 易培基与张学良在香山碧云寺晤谈了一整天,商讨南迁的具体方案。在易培基具体指挥之下,经过两个多月的清点、装箱工作,从几十万件故宫馆藏中精选了20多万件珍贵文物装箱,共13427箱又64包,其中包括历代名人真迹、字画和器具以及图书文献等。 1933年2月5日夜间,张学良安排了严密保安,故宫至天安门、前门的长街上都实行了戒严,文物用小推车推至前门车站,第一批2118箱,共21节车厢,准备运往上海。“易培基身披斗篷,在太和殿前指 生活常识分享

民国上海县志

民国上海县志 中国海疆旧方志蝠池书院出版有限公司二00六年三月 第一卷 第二七二页乡积谷:五年风灾杨思乡经董穆湘瑶募捐发赈余银四百七十二元七角六分购存籼米七十八石七斗九升三合(每石六元),此后穆董每年捐助米二十石并陆续劝募至十二年止,积存千石专备本乡荒歉补助贫户之用。归乡董保存交代时应专案呈报乡公署。 慈善钦产:慈善机关款多务支绌,唯上海慈善团十二年度报告存华商电气公司股票六万四千元内国公债票五千六百元,沪闵南柘汽车公司公债票一万元,然其四柱总册存该相抵不敷银四万两千六百余元则上列存款尚非正确,故本篇列产不列款

卷三第三一一页 认捐者有南北钱业、典业、质业、丝业、茶业、木业、洋货业、银楼业、金业、酱园槽坊业、洋广货业、花业、糖行业、豆米业。其拨自机关者有法会番公堂、法工部局(以上皆岁有定领)其指捐事业者有施米、施衣、施药、施赊棺等,捐其他有各善姓,捐各项临时特捐(以上皆无定额) 栖流公所各商业认捐者有叁业、药行业、药材饮片业、银楼业、铜锡业、铁业、钱业、煤炭业、朱玉业、酱园业、衣庄业、纸泊页、南北货业、木行业、瓷业、京货帽业、竹业、颜料业、碾米业、茶业、漆业、丝线业、米业、酒饭茶馆浴堂业、花竹业、猪行肉庄业、客栈业、布业、茶食业、酒业(以上皆月认常捐) 典业、绸缎业、油豆饼杂粮业、洋货业、柏油业、书箱装订业、茶业、丝业、轮船装载业、样广皮货业、鞋业、米行业、机关认捐者有会番公廨(以上常捐皆以年计)其他各善姓捐(无定额) 第三一三页 复善堂各善姓常捐(二千三百元) 位中堂药业常捐(一千元)义务学校捐(六百元)保赤捐(三百元) 新普育堂常捐(上海市公所二万四千元慈善团九千六百元地方公款公产经理处三千六百元法会番公廨七百二十元淞沪警察厅四百八十元) 葆婴总局各善姓常捐(九百元) 同义善会各善姓常捐(无定额约三四万元) 义济善会各善姓常捐(无定额约六七百元) 贫儿院各界善士捐(无定额) 天主堂火政会常捐(一百五十元) 公立上海医院捐拨(积谷项下五千九百七十元房捐项下五千四百元沪南工巡捐局一千元电灯公司一百八十元)

民国时期上海的牛奶消费

民国时期上海的牛奶消费 王书吟发表于2013-12-31 06:49 民国时期上海的牛奶消费,与西人进入有极大的关联。开埠之初,上海的牛奶及奶制品都是为满足外侨的饮食习惯而生产销售的。 1933年第75期《良友》杂志上刊登的幼童喝牛奶图片。

1926年第7期《良友》杂志上刊登的宝华奶粉广告。 1932年第65期《良友》杂志上刊登的上海蓄植牛奶公司牛舍与榨乳室。

民国时期上海的牛奶消费,与西人进入有极大的关联。开埠之初,上海的牛奶及奶制品都是为满足外侨的饮食习惯而生产销售的。鸦片战争后,各国列强在上海等地设立租界,侨民纷至沓来,作为西人重要的日常食物,牛奶以舶来品身份随西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以进口奶制品为主的牛奶市场 受西人饮食习惯的影响,华人开始食用牛奶。当时中国本土牛奶行业极不发达,由于此时消毒设施和冷链设备还不够完善,上海市场上贩卖新鲜牛奶的乳场不多,国人食用的乳制品几乎都是进口奶制品,如雀窝(即今天的雀巢)、熊牌、鹰牌、勒吐精、好立克、爱兰百利等品牌,进口种类包括乳粉、乳油、奶酪、干酪、炼乳等,且数量巨大。据统计,1923-1927年间,中国每年平均从国外进口5000吨乳制品,1928年增长至7000吨,在牛奶输入国中排名第五,1929年亦排名第六,仅次于英国、菲律宾、荷属印度、英属印度及其他荷属地。 随着生鲜牛奶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市场需求的增长,牛奶本身的营养价值日益受到关注。上海的报刊和杂志上开始大量出现分析牛奶化学成分的科普性文章,牛奶被作为一种滋补品、而非一种单纯的食品或饮品向读者宣传,当时的医生相信,牛奶对肺痨、贫血、营养缺乏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西医鼓励生病的人多吃半流质的食物,推荐诸如牛奶、饼干、果子等西化食物,而非传统食用的粥类或米糊。 经由知识分子与牛奶商大力推广,从1910到1920年十年间,上海饮用牛奶的人增加了一倍。然而牛奶价格不菲,几乎可列入奢侈品的范畴,一些普通工人家一天的收入不够买一瓶牛奶。因此牛奶消费者大多是租界中的外国人、买办阶层以及经济宽裕的中上等人家。 租界监管与分级考核 自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颁布《乳场管理规则》以来,牛奶就被纳入食品卫生监管范围。租界当局一直对乳业的卫生状况密切关注。通过制定对牛只、牛棚、牛奶消毒、产品包装、从业人员等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租界牛奶的生产销售。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条是1925年由美国引入的“标准A级巴氏杀菌法条例”。“巴氏消毒法”由法国科学家巴斯忒(Louis Pasteur)发明,将牛奶在62.8℃的温度中加热30分钟,生奶中的细菌被杀灭,而牛奶本身的口感和品质不会变化。这一消毒方法只需消毒机即可完成,原理简单,操作较方便,因此很快风行沪上。 对沪上牛奶分级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936年工部局经行的牛乳分级考核,按检查结果将市售牛奶分为ATT级(特级)、A级、B级三个等级,并颁发给牧场甲、乙等级牌照。甲级乳场生产经过消毒的可以直接饮用的牛乳,定价颇高;乙

历史趣谈民国版鸿门宴 甘肃军阀刘郁芬扑杀李长清内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民国版鸿门宴甘肃军阀刘郁芬扑杀李长清内幕 导语:毫无防备的甘肃陆军第一师师长李长清,在督署府(今省政府内)内的“鸿门宴”上被赵登禹轻松拿下,几天后就被活埋在后花园。直到解放后,案情 毫无防备的甘肃陆军第一师师长李长清,在督署府(今省政府内)内的“鸿门宴”上被赵登禹轻松拿下,几天后就被活埋在后花园。直到解放后,案情才真相大白。 这场发生在1925年的“鸿门宴”,至今依旧令人惊心动魄。究竟是谁有如此的胆量,将军政要员李长清活埋。这人就是刘郁芬。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甘肃政坛上刘郁芬绝对是位风云人物。刘郁芬字兰江,河北清苑人。曾任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参谋长、国民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代理甘肃督办、甘肃国民军总司令、绥远都统、甘肃省主席等职务。 1925年9月,冯玉祥所在的国民军第二师,在刘郁芬的指挥下从包头出发,过五原,经磴口,走银川,一路辗转向兰州。这就是甘肃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国民军入甘。引发国民军入甘的是甘肃政坛的巨变。1925年3月,原任甘肃督军的陆洪涛,中风偏瘫,7月,陆向北洋政府辞职。后来,北洋政府为解决后顾之忧,将屯军张家口一带的冯玉祥部引开,任命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兼甘肃督办。显然,这是个一石二鸟之计,既名正言顺地引走冯玉祥,也在甘肃为他预先制造了矛盾。当时,甘肃有八大镇守使,他们都希望能出任甘肃督办,谁知,却花落冯玉祥之手,自然心存怨恨。1925年9月,冯玉祥任命刘郁芬为国民军入甘总指挥,代行甘肃军务督办职务,开始了千里大远征。此时,著名共产党人李大钊利用这一机会,派遣宣侠父、钱崝泉、贾宗周、邱纪明、李印平等共产党人,到刘郁芬部开展 生活常识分享

浅论晚清及中华民国时期上海社会概况

浅论晚清及中华民国时期上海社会概况所参阅书目《中国近代社会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版 前言 我能有幸在大一选修了华东师范大学阮清华老师的“上海近代史”课程,受益匪浅,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实在是太有必要掌握上海的社会发展历程了。近代以来,上海一直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区。到上海居住,领受最深的便是上海自身海派社会了,说得高深一点,就是“上海社会文明发展历史”。 《中国近代社会史》绪论中定义了何为“社会史”,英国著名历史学家C.M.屈维廉定义为“除去政治史的人民史”我认为不妥。就近代上海而言,整个上海社会的发展没有政治的依托是根本不行的。单单的人民史,就好比一盘散沙,令后人无法去归纳,而只有在政治的背景下,社会才存在着“人存原理”。 因此,我更倾向于百度百科上的定义:“运用各种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历史上的社会结构整体及其运动、社会组织(氏族部落、家庭、家族、社区、邻里、各种社会集团)及其运动、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的研究,是历史学的重要分支。”而就我的看法而言,我定义之为“在特定政治背景下,对过去社会各个方面的探究” 第一章清末的社会结构及资本主义在上海的发展 本书在第一部分详尽介绍了晚清社会结构概况,从仕官贵族的皇帝,宗室,大臣,到普通平民及贱民,介绍得非常仔细,对此我是不想再加以抄录,我只是想说在清末封建势力还算强烈的时候各个阶层是不平等的。仔细想想,古印度正是由于种姓制度才导致其社会发展缓慢,当年法兰西波旁王朝正是因为三级会议才爆发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所以,在这些腐烂的封建制度背后,必会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在这不平等的社会阶级背后,必定会诞生资产阶级革命派。上海早在1843年开埠后,资本主义在上海加速发展,所以,上海能够成为19世纪李鸿章领导下的洋务运动的核心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结合书上第一节详细的社会结构,以及后面的社会业缘组织中中可以看出,中国当时的资本主义发展是先天发育不良的,满清政府利用其政治垄断特权追求其私利,不惜损害资本家利益,社会利益,其后果也不言而喻,辛亥革命爆发后上海立马也就宣布脱离清政府统治了。 第二章客观看待上海的帮会 影视剧中素来不缺上海滩传奇。那里,曾是一个由帮会、租界、平民、警匪,日军,国民党特工们组成的奇幻世界,打打杀杀,惊心动魄;那也是一个远去的江湖,刀来剑往,喋血争夺,门派攻伐,但在民族存亡时刻也不失保家卫国的忠诚。 说到帮会,很多朋友会认为那就像中国的恐怖组织,其实不然。帮会在近代上海发展中扮演着不可磨灭的角色。帮会主要分为青帮,洪帮,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讲究义气。关于青帮,洪帮的介绍,读者可参阅本书,帮会一节,我不作具体介绍。我具体看重的是帮会在近代上海的作用影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新派均看到了帮会这股潜在的社会力量,辛亥革命的成功,也有着各地反清帮会的功劳。在上海最著名青帮头子黄金

历史趣谈绿帽子的由来及出处 中国古代绿帽子的典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绿帽子的由来及出处中国古代绿帽子的典故 导语:绿帽子的由来:朱元璋明令让娼妓家的男子必须头戴绿巾,腰系红褡膊由此一来,人们见着戴“绿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是“青楼一族”,戴“ 绿帽子的由来:朱元璋明令让娼妓家的男子必须头戴绿巾,腰系红褡膊..由此一来,人们见着戴“绿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是“青楼一族”,戴“绿帽子”也成为某男子的妻女卖淫或妻子私下“偷汉子”的俗称绿帽子,顾名思义,就是绿色的帽子,意指被人戴绿色的帽子。隐含的意思是一个男人自己的女人和别的男人偷情、相好,那么这个男的就被称做是被戴了绿帽子。被人戴绿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丢人、丢脸面的事情。 细数中国史上十大著名“绿帽子” 中国的男人们大抵最害怕自己戴上那“绿帽子”,说来有一段让人饶有兴趣的史话。绿帽子”的演变过程长达两千年,“乌纱帽”则起源自南朝刘宋年间(另有说东晋时宫中就开始流行)。有意思的是这顶“帽子”都是在朱元璋手上最后“定型”,成为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词。 【秦汉】时期规定犯人穿一种特制的衣服,称为“赭衣”,其色赤褐。班固《汉书·刑法志》有载“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可见至迟在汉代“赭衣”已为罪犯的代称。唐宋时期,视碧青绿诸色为贱民所穿服装之色。唐代地方官吏对犯罪之人“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闻见录》),并根据情节轻重“以日数为等,日满乃释”。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苏州有不逞子弟,纱帽下著青巾,孙伯纯知州判云:"巾帽用青,屠沽何异?"”这表明在唐宋人心目中,穿戴碧绿青诸色的是最低贱的人。 自【元代】开始,碧绿青诸色的服装限于“娼妓”、“乐人”所穿。《元生活常识分享

上海滩最嚣张的军阀二代:干了两件大事,整个民国震惊了

上海滩最嚣张的军阀二代:干了两件大事,整个民国震惊了 在民国历史上,上海滩是个风云际会的地方。军阀卢永祥之子??卢小嘉,就是旧上海风云一时的人物。他与孙科、张学良、段宏业曾被称之为“民国四公子”。可见当时他的风 头之盛,也可以说,他是上海最嚣张的军阀二代。说起他爹卢永祥,也显赫一时,原名卢振河,出身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被袁世凯聘为新军军官,曾任淮军队官,后任武卫右 军管带,随袁世凯赴山东镇压义和团运动,任山东武卫右军先锋队右营帮带、北洋二十镇协统。因镇压滦州起义军有功,先后加记名总兵、提督、副都统军衔、左翼步兵第四营营长。后北洋常备军扩编为6个镇,历任陆军第二镇标统、第六镇第十一协统领、第三镇第五协统领,驻防奉天、锦州、长春等地。1916年袁世凯死后投靠段祺瑞归入皖系,成为皖系 军阀干将之一。卢小嘉虽然出身不凡,其父卢永祥握有军队大权,但相比其他三位公子哥的父辈,??身份似乎略有不如,当时与其等同的公子哥不在少数,为什么唯独他与其他三位相提并论,合称民国四公子呢?原因很简单,他干过两件轰动一时的大事。第一件,由于其父卢永祥由于升任浙江督军,推举老部下何丰林接任淞沪护军使,上海当时是归江苏管辖,间接控制了许多要害部门,可是,唯独时任上海警察厅厅长的徐国粱不从,而且手中握有八千人的警队。卢小嘉知道后,

心里不爽,于是暗自以一千大洋雇佣斧头帮帮主王亚樵,1923年将徐国梁枪杀,帮父亲卢永祥除去了一个心头大患。凶手很快被抓获,方知事情的真像,轰动一时。另外,他还有一件最煊赫的事,便是大闹上海滩。当时青帮大佬黄金荣,为了捧戏剧女演员露兰春,献尽殷勤,还特意露兰春搭建了一个戏剧舞台,每次露兰春演出,带着大批手下分踞四座,为其捧场叫好。结果,有一天,黄金荣等人鼓掌叫好的时候,偏偏包厢里传来一生喝倒彩,不错,这个喝倒彩的人,正是卢小嘉。当时双方起了冲突,卢小嘉被黄金荣手下拖出去,痛打一顿、次日,年轻气盛的卢小嘉,立刻指使父亲老部下、时任上海淞沪护军使的何丰林,出其不意,绑架黄金荣绑架到位于龙华的何公馆地牢里,后来在杜月笙的周旋下,黄金荣才得以脱身,当时可谓是最轰动上海的大事。1924年齐卢战争卢永祥战败并通电下野,1933年卢永祥病逝,卢家没落后,卢小嘉担心自己早年得罪的流氓头子黄金荣找自己麻烦,便移居台湾,此后一在台湾经营进出口业务。??

第六单元第二课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第六单元第二课南方地区 04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编写者:杨银飞审核者:胡巧钺包科领导:杨宏斌 【学习目标】 1.掌握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原因。 2.了解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的表现。 【预学指导】 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P45—47,准备下列问题的相关解答,标注自己的理解,提出你的疑惑? 1.掌握上海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说说它们与上海经济发展间的联系? 2.概括上海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历史进程? 3.找出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的主要表现? 4.探讨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原因? 我的问题:。 【尝试回答】 1.结合课本图6-50及课本内容,说说上海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分析它们对上海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课本知识和所学知识,概括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 3.找出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说各个产业的代表? 4.说说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影响? 【合作互议】 探讨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原因?(从自然条件、历史背景、工业基础、政策扶持等方面考虑) 拓展:思考上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利因素?为此国家正在建设什么工程进行解决?

【星级挑战】 1.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是___,它还是重要的___基地和世界著名的___城市。2.___的金融业和高科技产业是上海的经济增长点,集中体现了上海的竞争力。 3.___集团是中国最大、最现代的钢铁联合企业。 4.上海经济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 ①地势坦荡地平②河湖众多③气候温润④与珠江三角洲相连成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5.对上海经济繁荣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有() ①地理位置②自然环境③交通运输④矿产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6.读“我国南方地区局部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城市:A___B___ 水域:M___N___ C___D___ ⑵写出两条起点在B城的铁路线名称。 ⑶B城是我国大型的钢铁基地,其发展钢铁基地的有 利条件是() A.靠近水电站,能源丰富 B.靠近煤矿 C.靠近铁矿 D.濒临海洋,便于进口铁矿石 7.读图,回答问题。 ⑴上海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前沿,与___省、___ 省相邻,简称___。 ⑵上海经济发展历史悠久,科技力量雄厚,还有许多发 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①位于我国三大平原中的_____平原,有利于城市 建设和经济发展。位于亚热带、湿润区,耕地类型为_ __(水田或旱地),农作物一年可以两至三熟,农业的 发展为工业、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②交通便利。多条铁路线经过上海。濒临___海,位 于长江入海口附近。长江入海口宽阔,便于江海联运。长江因通航里程长、运量大,有“____”的美誉。 ⑶上海浦东已经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高科技中心,请举两个例子分别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