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第三单元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案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公开课教案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概念及其配制原理。
2. 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技巧。
3.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原理、方法及操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称量固体物质、如何精确量取液体、如何避免溶液的污染。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原理、方法及操作技巧。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天平等。
2. 实验试剂:固体物质(如NaCl、KNO3等)、液体物质(如水、盐酸等)。
3. 教案、PPT、实验指导书等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2. 讲解:讲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原理,介绍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的配制方法。
3. 演示:演示如何准确称量固体物质、如何精确量取液体、如何避免溶液的污染。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5. 总结: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安全,总结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技巧。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反馈:课后收集学生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内容1. 复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概念和配制原理。
2. 深入学习溶液的配制过程,包括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定容等步骤。
3. 探讨溶液配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七、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分享经验: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本组的实验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1第3单元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教案苏教版

第三单元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1.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符号为c B 。
(2)表达式:c B =n BV,单位:mol·L -1或mol/L 。
2.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2)表达式:w (B)=m 溶质m 溶液×100%。
3.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标准状况下,气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n =V气体22.4 L·mol -1溶液的体积V =m ρ=m 气体+m 水ρc =nV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ω)与物质的量浓度(c )的换算过程 1 L(1 000 mL)溶液里溶质质量m (质)=1_000_ρ×ω g ⇒n (溶质)=1 000ρωM mol ⇒物质的量浓度c =1 000ρωMmol·L -1。
(其中ρ的单位为g/cm 3)注意:溶液中溶质的判断(1)与水发生反应的物质,溶质发生变化,水量减少,如:(2)CuSO 4·5H 2O ――→水CuSO 4,FeSO 4·7H 2O ――→水FeSO 4。
4.溶液稀释、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 (1)溶液稀释①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 1w 1=m 2w 2。
②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 1V 1=c 2V 2。
③溶液质量守恒,m (稀)=m (浓)+m (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2)溶液混合: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c 1V 1+c 2V 2=c 混V 混。
(若稀溶液混合后体积不变V 混=V 1+V 2;若混合后体积变化V 混=V 1ρ1+V 2ρ2ρ混)5.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任何电解质溶液中均存在电荷守恒,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案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案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
例如:配制100ml0.1mol/L的NaCI溶液:
(1)计算:需NaCl固体5.9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5.9g。
(3)溶解:所需仪器烧杯、玻璃棒。
(4)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500ml容量瓶中。
(5)定容:当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时,距刻度线2—3cm时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注意事项
(1)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容量瓶的体积是固定的,没有任意体积规格的容量瓶。
(2)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回复到室温,这是因为容量瓶受热容易炸裂,同时溶液温度过高会是容量瓶体积膨胀影响溶液配制的精确度。
(3)用胶头滴管定容后再振荡,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时不要再加水,这是因为振荡时有少量溶液粘在瓶颈上还没有完全回流,若此时又加水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4)如果水定容时超过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部分再吸走,应重新配制。
(5)如果摇匀时不小心洒出几滴,不能再加水至刻度线,必须重新配制,这是因为所洒出的几滴溶液中含有溶质,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6)溶质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时,必须用少量蒸馏水将烧杯和玻璃棒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容量瓶,这是因为烧杯及玻璃棒会沾有少量溶质,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把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培养: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具准备:容量瓶、天平、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试剂瓶、药匙、投影仪、胆矾教学方法:设疑、启发、实验、讲解等。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学习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这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可以计算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但是,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
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相互间有一定的关系:例如:2NaOH~H2SO42mol∶1mol在化学反应的溶液中如何体现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呢?【讲述】初中时学习过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使用时有很多不方便之处。
溶质如果是固体物质,还可以称量,如果是气体或液体,称量它的质量就很不方便。
至于溶液的质量就更不好称量,实验室常用量筒来量液体的体积。
【设问】能否用所量出的溶液的体积来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呢?【过渡】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摩溶质,运算起来很方便。
通常我们取溶液的体积为1L。
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就是使用溶液的体积,用升做单位。
【板书】【设问】溶质的量在溶液中用什么表示呢?【板书】一、物质的量浓度单位通常是用mol/L表示。
【讲述】(1)溶液体积为1升,而不是溶剂体积是1升;(2)溶质是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用摩尔质量表示。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教案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2)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动手实验、讨论交流,体验学习的乐趣,体验合作的愉快。
二、教学内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简称摩。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子,原子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为0.012kg ¹²C所含碳原子的个数,约为6.02×10²³。
它是把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的一种物理量。
其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碳12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
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定量分析常涉及溶液的配制和溶液浓度的计算,利用化学反应进行定量分析时,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更为方便。
溶质(用字母B表示)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用符号 Cb 表示,常用单位为mol/L。
原理:CB =nB/v n=m/M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难点:溶液的无损转移。
四、教学材料1、教学举例:(1)引入:利用刚刚学习过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
(2)揭示进行计算,推出只需将一定质量的溶质溶成一定体积的溶液即可。
重点讲解怎样利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强化:容量瓶上标有: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酸式或碱式六项中的()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③⑤⑥D ①②③(4)延伸: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填编号).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②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将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2、仪器:电子天平(能精确称量到小数点后两位)、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能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洗涤瓶、胶头滴管药品:蒸馏水、NaCl五、课时安排:40分钟六、过程与方法引入:同学们,在之前我们讲过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是用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案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mol / L 或mol*L^-1。
符号:C物质的量溶液的配制容量瓶:温度、刻度、容量1.仪器⑴用固体配制溶液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量简、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⑵用液体配制溶液需用的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2.操作步骤①计算溶质的质量(或体积)cv1=cv2,c=1000ρω/M(注意ρ单位g/ml)②称量: 固体一般用托盘天平,液体用量筒或滴定管③溶解(或稀释): 在烧杯中进行,并且恢复到室温④移液: 容量瓶要先检漏,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到容量瓶中。
⑤洗涤: 用蒸馏水洗烧杯与玻璃棒约2—3次,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⑥定容:继续加水到液面在刻度线以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⑦摇匀:反复颠倒摇匀⑧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备用注意:配制溶液时,选用和所配溶液体积相等或稍大的容量瓶进行配液。
容量瓶的常用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误差分析:引起误差的操作n v c天平砝码生锈药品、砝码左右位置颠倒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溶解前烧杯内有水搅拌时部分液体溅出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未冷却到室温就定容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液体流出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定容后,轻振荡,摇匀后页面下降再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定容时,仰视刻度练习:1.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准确浓度的仪器;②不宜贮藏溶液;③不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面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称量时,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面的纸上B.将称好的NaOH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溶液C.在烧杯中溶解NaOH固体后,立即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D.将烧杯中已冷却的NaOH溶液注入未经干燥的容量瓶中3.按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要求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 g NaCl固体B.用100 mL量筒量取2.50 mL稀盐酸C.用酸式滴定管量出11.40 mL 0.1 mol·L-1的盐酸D.用250 mL容量瓶配制0.1 mol·L-1 150 mL盐酸6.用36.5%的浓HCl(d=1.2 g·cm-3)配1 mol·L-1的稀HCl 100 mL,配制过程需用到哪些仪器,且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100 mL量筒②10 mL量筒③50 mL 烧杯④托盘天平⑤100 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A.①③⑤⑥⑦B.②③⑦⑤⑥C.③⑤⑦⑥①D.④③⑦⑤⑥7.配制500 mL 1 mol·L-1NaCl溶液时,下列哪些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高偏低无影响。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_高中化学人教版部编本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_高中化学人教版部编本编辑短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_高中化学人教版部编本能成功地将知识与能力,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重难点、技能、目标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效方法。
可供教学参考。
前言下载提示: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Download tips:Instructional design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objects, the orderly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element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suitable teaching plans and plans. Generally, it includes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steps and time allocation.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能够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严谨、规范的实验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二、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创设情境]提出实验任务:用现有仪器(100 mL量筒、100 mL烧杯、100 mL平底烧瓶、玻璃棒、胶头滴管、天平、药匙、橡皮筋)及蒸馏水、碳酸钠固体试剂,选择其中的必要仪器配制100 mL、0.1 00 mol/L Na2CO3溶液。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1 第三单元 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教案-高三全册化学教案

第三单元 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考试内容与要求] 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b)。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
3.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c)。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
(2)表达式:c B =n B V。
(3)单位:mol·L -1或mol/L 。
2.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w =m 溶质m 溶液×100%。
3.对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的理解 (1)正确判断溶液的溶质并计算其物质的量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如Na 、Na 2O 、Na 2O 2――→水NaOH ,SO 3――→水H 2SO 4,NO 2――→水HNO 3。
②特殊物质:如NH 3溶于水后溶质为NH 3·H 2O ,但计算浓度时仍以NH 3作为溶质。
③含结晶水的物质:CuSO 4·5H 2O→CuSO 4,Na 2CO 3·10H 2O→Na 2CO 3。
(2)准确计算溶液的体积c =nV中的V 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应根据V =m ρ计算。
辨析易错易混(1)1mol·L -1NaCl 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molNaCl( )(2)用100mL 水吸收0.1molHCl 气体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恰好是1mol·L -1( ) (3)1L 水中溶解5.85gNaCl 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mol·L -1( ) (4)将25gCuSO 4·5H 2O 晶体溶于75g 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 (5)将40gSO 3溶于60g 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6)31gNa2O溶于水,配成1L溶液,则c(Na2O)=0.5mol·L-1( )(7)同浓度的三种溶液:Na2SO4、MgSO4、Al2(SO4)3,其体积比为3∶2∶1,则SO2-4浓度之比为3∶2∶3()(8)0.5mol·L-1的稀H2SO4溶液中c(H+)为1.0mol·L-1( )答案(1)×(2)×(3)×(4)×(5)√(6)×(7)×(8)√1.(1)1.204×1024个氯化氢分子溶于水配成1L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三单元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目标
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会进行有关误差分析。
教学难点
浓度配置的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引入
回顾练习
实验室需要配制0.50 mol·L-1 NaCl溶液480 mL。
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
(1)选择仪器。
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等质量的两片滤纸。
(2)计算。
配制该溶液需取NaCl晶体______ g。
(3)称量。
①天平调平之后,应将天平的游码调至某个位置,请在下图中用一根竖线标出游码左边缘所处
的位置:
②称量过程中NaCl晶体应放于天平的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
③称量完毕,将药品倒入烧杯中。
(4)溶解、冷却。
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移、洗涤。
在转移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定容。
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____处,改用________加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装瓶。
新授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仪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
2.容量瓶的使用
(1)特点:
(2)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查________。
其操作顺序为装水盖塞→倒立→正立→玻璃塞旋转180°→倒立。
②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下同)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③________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的容器。
④________加入过冷或过热的液体。
⑤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体积的溶液,即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操作步骤
(1)计算: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
(2)称量:根据计算结果,称量固体质量。
(3)溶解、冷却:将称量好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并用__________搅拌。
(4)转移、洗涤:待恢复到________后,将溶液转移到___________中;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________次,将每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并振荡容量瓶。
(5)定容:往容量瓶中缓慢加蒸馏水,等液面离容量瓶瓶颈刻度线______cm 时,改用________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________。
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误差分析
1.理论依据:根据c B =n B V
,若在配制一定浓度溶液时,因操作上的错误而导致n B 值比实际理论值小,
或V值比实际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反之偏大。
2.误差分析
课堂反馈
1、(1)实验室里需用480 mL 0.1 mol/L的CuSO4溶液
①以下配制方法正确的是。
A.称取7.68 g CuSO4加入500 mL水
B.称取12.0 g胆矾加入500 mL水
C.称取8.0 g CuSO4加入500 mL水
D.称取12.5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②假如其他操作均准确无误,分析下列情况对配制浓度的影响
A.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
B.移液时,对用于溶解CuSO4(或胆矾)的烧杯没有洗涤:;
C.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补加水至刻度线:
(2)用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稀释成3 mol/L的稀硫酸100 mL,回答下列问题:
①需要浓硫酸mL;
②配制操作可分解成如下几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向容量瓶中注入少量水,检查是否漏水
B.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将溶液注入容量瓶,并重复操作两次
C.将已冷却的稀硫酸注入已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中
D.根据计算,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E.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F.盖上容量瓶塞子,振荡,摇匀
G.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H.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内,至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1 cm~2 cm处
2、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0.2 mol·L-1的Na2CO3溶液480 mL。
(1)应称取Na2CO3·10H2O晶体的质量:________。
(2)根据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产生的影响,完成下列问题:
①Na2CO3·10H2O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
②用“左码右物”的称量方法称量晶体(使用游码)
③碳酸钠晶体不纯,其中混有氯化钠④称量碳酸钠晶体时所用砝码生锈
⑤容量瓶未经干燥使用
其中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偏低的有________________,无影响的有________。
(3)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________(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4)某同学改用固体Na2CO3配制上述Na2CO3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
你认为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________(填序号)。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课后作业:优化探究课时作业2、3、4、5、6、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