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颜色(1)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光与色彩》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光源、物体与人眼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物体的颜色是光的属性;2. 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颜色分解;3. 掌握如何分辨物体的颜色。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PPT、幻灯片、颜色尺、棱镜、照明灯、物体模型等;2. 教材和教具:《小学科学》教材、绘本《探险快乐秀》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绘本《探险快乐秀》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物体的颜色?”“光是怎样跟我们的眼睛连接的?”师生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2. 理论阐述(1)分析光的特性和颜色的形成:引导学生回忆物体的颜色,然后与白纸对比,发现物体的颜色是由我们看到的光决定的。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光源、物体、人眼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颜色的形成是光在物体上的反射或吸收和散射。
(2)光的传播方式:通过PPT或实验展示光的直线传播,引导学生理解光的直线传播方式。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光线在不同环境中传播的情况。
(3)光的颜色分解:介绍光的颜色分解原理,并用棱镜实验展示白光经过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把七种颜色的光圈起来,形成彩虹。
3. 操作实践(1)分辨物体的颜色:将多种颜色的物体放在白色背景上,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识别它们的颜色。
同时,夸张地放大一些物体的颜色,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种物体在不同光源下看上去颜色不同。
(2)探究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展示光的折射现象。
借助投影仪和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互动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4. 总结与延伸(1)总结知识要点:复习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物体的颜色?”“光线是怎样传播的?”“彩虹是如何形成的?”等。
(2)应用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与光和色彩有关的问题,例如涂鸦艺术、光谱仪的应用等。
5. 作业布置布置以下作业:(1)阅读课外相关科普读物,了解光、颜色与视觉的关系;(2)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3)自行设计一道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小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初中物理 光和颜色(一)

第五讲光和颜色(一)Array姓名班号【知识要点】一光源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2.光是从光源发出来的.光源是能自行发光的物体,但“发光”物体并不一定都是光源,关键看它是否能自行发光.如太阳、燃烧的火炬、点燃的烛焰、通电发光的灯光等都是光源。
月球虽明亮,宝石虽闪闪发光,但它们都不能自行发光,因此都不是光源。
太阳光因为从很远处射来,可以看作是平行光3.光源:光源从发光机制可分为普通光源和激光光源两大类。
(1)普通光源:普通光源按光的激发方式又可分为:热辐射光源、化学/生物光源、气体放电光源等。
(2)激光光源:激光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人造光源。
激光是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常用的激光器按工作物质的不同,有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
激光器的工作方式有连续的和脉冲的两种。
自从1960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问世以来,激光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
激光在机械加工、电子工业、精密测量、军事武器、医学冶疗、通信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同时还带动了全息光学、傅里叶光学、非线性光学、激光光谱学和光化学等新学科的发展。
二.光的传播:(1)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还能在透明物质中传播。
(2)光在同一种物质里沿直线传播的。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为每秒3×105千米,在其他物质中的传播都比在真空中传播要慢(空气中次之,水最慢)。
(4).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小孔成像、射击瞄准、激发准直、站队及日食和月食等。
三.光线的表示方法: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四.光年: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1012千米.五.像和影(1)小孔成像:在一块硬纸板上戳一个小针孔,把它对着光源(例如蜡烛火焰)放置,在纸板的另一侧竖放一块毛玻璃,适当调节它的位置,在毛玻璃出现的就不是一片均匀的光亮或小孔的像,而是光源清晰的倒像,这个现象我们称它为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这个(2)本影和半影:光源发出的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后面完全不受光照的黑暗的阴影区,叫做物体的本影.本影周围半阴暗的阴影区,只能得到光源上一部分发光点发出的光线,这部分叫做半影.【典型例题】例1.有关光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在任何介质中每秒钟都传播3×108米B、光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在固体中传播最快C、光在物质中总是以直线传播的D、日食、月食的形成都可以说明光沿直线传播例2.射击时,人眼通过枪的准星去瞄准目标,是因为()A、通过准星看目标就可以看得更清楚B、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C、准星可以放大目标D、从人眼射向准星、靶心的光线是直线例3.在100米赛跑中,甲计时员从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计时员从听到发令枪声开始计时,他们记录的是同一位运动员的成绩,则()A、甲计时员的记录准确些B、甲、乙计时员记录的成绩相同,都准确C、乙计时员的记录准确些D、无法判断哪位计时员的记录准确例4.雷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由于()A、打雷时,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B、闪电和雷声同时到达人的眼和耳,但人对声音的反应比对光的反应慢C、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但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D、以上说法都不对例5.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路灯照射出的人的影子长短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情况应该是()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C、先变长、再变短D、先变短、再变长【经典练习】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A、白雪B、发亮的钻石C、发光的萤火虫D、月亮2.下列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是()A、声B、光C、声和光D、都不是3.下列不能说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 A 、小孔成像B 、影子的形成C 、日食和月食D 、足球沿直线进了球门4.光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 ) A 、真空B 、空气C 、水D 、玻璃5.关于光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年是时间的单位B 、1光年是光在1年里传播的时间C 、光年是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D 、表示两城市间的距离常用光年作单位 6.在烈日下,我们可以看到大树下的树影里有一块一块的亮斑,这些亮斑的形状是( ) A 、圆形B 、十字形C 、树叶形状D 、梯形7.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这三个星球处在一条直线或近于一条直线情况下,月球挡住了部分太阳光,就发生了日食.根据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处看到日全食,2处看到日偏食 B 、1处看到日偏食,2处看到日全食 C 、3处看到日偏食,4处看到日全食 D 、3处看到日全食,4处看到日偏食8.运动会上,运动员在起点处的裁判发声后起跑,终点裁判通过停表计时,为使计时更准确,终点裁判应该( ) A 、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烟雾容易看清 B 、听到声音开始计时,因为声音容易听清 C 、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快 D 、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9.光在某种透明物质(不是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 A 、大于3.0×108m/s B 、等于3.0×108m/s3C 、小于3.0×108m/sD 、无法判断10.下列有关小孔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像的清晰程度跟小孔的大小无关B 、小孔所成的像可以是彩色的C 、将照相底片放在光屏处拍摄不到像D 、成像用的小孔必须是圆形的 11.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 ) A 、日食和月食 B 、影的形成C 、小孔成像D 、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12.对于光速的大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v水> v空气> v玻璃B、v空气> v玻璃> v水C、v玻璃> v水> v空气D、v空气> v水> v玻璃13.雅典奥运会中我国射击选手杜丽获得首金,射击的瞄准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原理.1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16.探究“小孔成像”中影响像大小的因素.(1)发现问题:在探究“阳光下树阴中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小孔成的像,但仔细看时可能还发现这个像是有大有小的.那么像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2)通过观察分析会发现,树阴中小孔离地面有低有高,通过对比,你作出的假设是.(3)现给你一支蜡烛、一盒火柴、一把刻度尺、一个有小孔的硬纸板组成如图所示装置,利用夜晚在房间内证明你的假设.请写出实验的步骤.17.古代时,由于无法解释日食成因,人们迷信地认为日食是一种凶兆,俗称“天狗吃日”.现在我们可以用光的来解释日食成因,如图所示.现有乒乓球、足球、功率较大的白炽灯,请你用三种物品代表相应的星球,设计出观察日食成因的实验,并根据三个星球排列的位置,按示例,把答案填写在图中的横线上.1.下面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和声一样,不可能在真空中传播B、光总是沿着直线传播的C、光每秒传播的距离都是3×105千米D、光在空气中传播的比在水或玻璃中快2.月食现象的成因是()A、太阳光从侧面照到月球上B、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地球挡住C、射向地球的太阳光,途中被月球挡住D、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别的天体(不是地球)挡住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平静的水面上映出山的倒影B、日食、月食的形成C、影子的形成D、小孔成像4.在日偏食的时候,我们在大树下的地面上看阳光透过树叶照在地上的亮斑时,其形状是()A、圆形B、月牙形C、树叶形状D、各种不同规则形状5.光在平静的水中传播的路线是()A、直线传播B、曲折传播C、可能发生弯折D、不能传播6.在浓密的树阴下可以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光班,这些光斑实质上是()A、太阳的实像B、太阳的影子C、树叶的像D、无法确定7.下列现象或物体:①闪电②闪亮的萤火虫③月亮④启明星⑤火炬的火焰⑥镜子⑦电影银幕⑧雪白的墙壁.其中属于光源的是.8.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传播;光在真空中每秒钟的传播距离是米;太阳光传到地球需要的时间为500秒,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是千米.9.如图所示,射击瞄准的口诀是“左眼闭右眼睁,缺口对准星,准星对目标,三点线一条”.这是利用的原理.10.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在大气中的传播路线是,其原因是.11.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是利用了原理.12.天文学上常用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来作长度的单位.1光年1.少先队员们正在湖边进行篝火晚会以庆贺自己的节日,在一片银白色的月光照耀下,燃起了一堆篝火.以下能称得上光源的是()A、少先队员们的目光B、湖面上映出的月光C、湖面上映出的篝火D、在湖边燃烧的篝火2.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A、时间B、快慢C、长度D、频率3.茂密的树林下太阳在地上形成的“光斑”是()A、圆形的B、不规则的C、椭圆形的D、三角形的4.光在平静的水中传播的路线是()A、直线传播B、曲折传播C、可能发生变折D、不能传播5.以下有关声和光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B、声和光都能在真空中传播C、空气中的声速一般比固体中大D、空气中的光速一般比真空中大6.光在下列物质中传播得最快的是()A、真空中B、水中C、大气中D、以上三物质中一样快7.下列事例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来解释的是()A、影子B、小孔成像C、日食D、彩虹8.小明5点钟起床后看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是()A、是太阳8分钟前发出的B、是太阳5点钟发出的C、是太阳5点钟前几秒发出的D、是太阳4点钟发生的9.声音和光在下列物质中都能传播的是()A、水中B、真空中C、木头中D、铁块中10.傍晚当一个人走过一盏发光的路灯时,所形成的影子的变化是()A、先长后短B、先短后长C、先长后短再变长D、先短后长再变短11.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1)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2)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3)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4)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四句话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1)(2)(3)(4)B、(1)(3)(4)。
James Gurney-Color and Light色彩与光线 1

本汉化教程仅用于绘画爱好者学习与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谢谢!作者简介:詹姆斯•格尔尼(James Gurney)(1958年6月14日出生)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自幼爱画画,喜模仿插画家霍华德•派尔和诺曼•洛克威尔。
格尔尼(Gurney)曾在伯克利的加州大学学习考古学,获得人类学文学学士学位。
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担任自由职业插画家。
格尔尼曾为科幻和奇幻平装本小说创作70多幅封面插画,并为美国邮政局进行了一些邮票设计的创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1996年的《恐龙世界》(The World of Dinosaurs)。
1983年起接受《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的十几个约稿。
1992年绘制《恐龙梦幻国:脱离时间的大陆》(Dinotopia: A Land Apart from Time)插画,并于1992年进行出版。
该书曾获多项殊荣。
现已售出上百万本,并被翻译成18种语言。
詹姆斯•格尔尼(James Gurney)撰写并绘制插画的《恐龙梦幻国》(Dinotopia)续篇包括:《恐龙梦幻国:失落的地底世界》(Dinotopia: The World Beneath)(1995年),《恐龙梦幻国:第一次腾空》(Dinotopia: First Flight)(1999年)及《恐龙梦幻国:尚德拉之旅》(Dinotopia: Journey to Chandara)(2007年)。
格尔尼(Gurney)最近写了两本艺术指导书。
其中一本名为《幻想的艺术》(Imaginative Realism)(2009年),教你如何绘制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另一本便是此书《色彩和光线:写实派画家指南》(Color and Light: A Guide for the Realist Painter)。
此书亮点:本教程不同于各类光色教程,本书条理清晰,作者从不卖弄浮夸玄虚的观点,以缜密思维罗列分析光色原理,同时摒弃以照片作范例的方式,多数范图取自作者自己的作品,另赋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这是其他教程不及之处,因而适用于各类绘画爱好者。
第4节光和颜色(1)

首页
人造光源的发展史
2000多年前的战国,开始用油灯照明
首页
人造光源的发展史
后来又发明了蜡烛
首页
1878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传到我
国的时候已经是20世纪初了
1939年出现了荧光灯,我们教室里的日
光灯就是
以后会有什么呢……期待……
首页
生物光
首页
光是直线传播的?
光在空气中传播
光在水中传播
在水中每秒的传播距离为真空中的3/4
1光年=9.46×1012千米
首页
首页
1.打雷时,为什么先见闪电后闻雷声? 光速比声速快。 2.短距离赛跑时,计时员为什么 见到发令枪冒烟时就计时,而不 是听到枪声才计时?
首页
答:B
首页
答:c
首页
答:c
首页
返回
首页
首页 返回
返回
首页
光源
光的传播
光速
练习
提问: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会发光? (学生看课本P61 图2-35)
如:蜡烛、LED灯、电视、太阳、闪电、萤火虫等等
月亮、镜子也会是亮的,它们是光源吗?
不是!!
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动画
首页
人造光源的发展史
穴居的原始人靠篝火照明和取暖
首页
人造光源的发展史
后来逐渐学会了用火把
提问:通过二个活动,你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1、圆形的光斑是太阳经过小孔而成的 像。 2、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泽均匀物质中 是沿直线传播的。
首页
光源发出的光能在空气、 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 光源发出的光也能在真空中传播
首页
光传播的有多快?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整单元(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整单元(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本篇文章将根据小学科学教材中五年级上册苏教版的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介绍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光的基本性质和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光和色彩的认识能力。
教案设计涵盖了整个单元的课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光的基本性质,包括光的传播路径、直线传播、光能被反射和折射等概念。
2. 掌握光的主要特点,如光的颜色、光的亮度和光的方向。
3. 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光的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等。
4. 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活动增强学生对光和色彩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重点】光的基本性质与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为了加强学生对光和色彩的理解,教学设计中将注重实践活动和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并借助电子白板或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分为四个小节,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小节:光的传播路径和其他性质1. 了解光是如何传播的,明白光直线传播的概念。
2. 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材料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影响。
第二小节:光的颜色1. 学习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
2.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颜色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第三小节:光的亮度1. 了解光的亮度与光的强度有关。
2. 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光源的亮度。
第四小节:光的方向1. 学习光的传播是沿直线方向进行的,光线可以反射和折射。
2. 通过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实验、观察和讨论等,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光与色彩这一单元的内容。
下面是一个典型课堂的教学过程。
1. 预习导入:通过提问“太阳是如何照亮地球的?”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光与色彩的兴趣。
2. 学习活动:(1)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或视频来介绍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反射、折射的概念。
幼儿园科学探究光与颜色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光与颜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
2. 探究光对影响颜色的作用。
3. 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颜色。
二、教学材料1. 彩色玻璃块、镜子以及阳光或手电筒等光源。
2. 给每个学生发一个白纸和几支有颜色的笔。
3. 颜色球或画板、颜色卡片。
三、教学过程1. 光能让物体变色学生已经通过自己的观察,大致了解了白纸上颜色的变化都是由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引起的。
现在,我们来通过实际活动来发现光线会使物体变得不同的颜色。
(1)活动要求:请每组学生拿到一个彩色玻璃块。
请他们先观察玻璃块上对光线的反应,然后,举起玻璃块用来照射到白纸上,并记录下白纸上变化前和变化后的颜色。
(2)实验过程:总结学生记录的颜色变化,并找规律总结出两条,玻璃颜色的不同,光源的强度大小,如何影响太阳光的颜色变化效果。
2. 神奇的颜色合成(1)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数一下颜色球上有几种颜色,并将它们取下来。
然后,老师领取颜色卡并把他们打乱,学生需要根据颜色球上的颜色来找出对应的颜色卡,并把它们分别放在同一张白纸上,然后把它们变为不同的颜色。
(2)实验过程:老师领一个颜色球,判断是否有重复颜色,若有重复颜色,让学生找到相应的颜色卡,并在颜色卡旁边记下球的颜色和相应颜色的颜色卡的颜色。
然后老师引领学生手里每拿一支笔,试着两种基础颜色合成新的颜色,记下颜色或把合成的颜色画出来。
3. 颜色鉴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很多不同的颜色,如红色的火车、蓝天白云、黄色的花等等。
你是否能准确地判断出颜色呢?(1)活动要求:请每位学生领几支不同颜色的笔,然后老师出示不同颜色的物品,让每个学生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他们对每种物品的颜色认知。
(2)实验过程:学生所写下来的颜色进行对比和分析,然后引领学生一起观察颜色球、颜色卡,并记录颜色形成的规律。
四、教学评估1. 教学结束后,合理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反应情况。
2. 给出适当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回忆本堂课所有的知识点,并检测其对颜色的鉴别以及颜色的变化原理是否掌握。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4七色光【主要概念】光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合光。
【涉及课标】6.2.3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新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4 课内容。
在前面三课对“光”的生成、传播、遇到不同物质时行进方向改变等光现象的认识基础上,本课将关注点放在了对光本体性质的认识上。
以太阳光为载体,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作为能量形式之一的光的种类及层次性,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建立对光谱的初步认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光现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生对雨后彩虹有部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不同方法制造“彩虹”,了解彩虹形成的特征与性质,进而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教学内容围绕着对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这一现象的观察了解展开,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指导学生分别利用镜子、水雾、三棱镜来制造“彩虹”,体验、了解太阳光可以分解为几种不同颜色的光,进而知道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的关系。
第二部分,根据科学史中科学家牛顿对色散现象研究的过程描述,认识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了解牛顿对光学研究的贡献。
第三部分,分别使用手电筒、分色圆盘陀螺观察几种不同色光混合时颜色发生的变化,了解、体会色散现象的逆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彩虹现象,也知道彩虹有七种颜色,大多属于无意识状态的观察,比较感兴趣,也很好奇,但对彩虹的七种颜色和太阳光的关系不清楚,无法将两者建立起联系。
本课就是要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彩虹,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来发现“太阳光由七种颜色混合而成”这一奥秘。
同时再通过将不同的色光混合成白光的活动从反面进一步验证之前的结论。
无论是制造彩虹实践活动还是色光的混合实验,对于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挑战,需要教师一定的指导,在实验和操作前后,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
James Gurney-Color and Light色彩与光线 1

本汉化教程仅用于绘画爱好者学习与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谢谢!作者简介:詹姆斯•格尔尼(James Gurney)(1958年6月14日出生)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自幼爱画画,喜模仿插画家霍华德•派尔和诺曼•洛克威尔。
格尔尼(Gurney)曾在伯克利的加州大学学习考古学,获得人类学文学学士学位。
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担任自由职业插画家。
格尔尼曾为科幻和奇幻平装本小说创作70多幅封面插画,并为美国邮政局进行了一些邮票设计的创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1996年的《恐龙世界》(The World of Dinosaurs)。
1983年起接受《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的十几个约稿。
1992年绘制《恐龙梦幻国:脱离时间的大陆》(Dinotopia: A Land Apart from Time)插画,并于1992年进行出版。
该书曾获多项殊荣。
现已售出上百万本,并被翻译成18种语言。
詹姆斯•格尔尼(James Gurney)撰写并绘制插画的《恐龙梦幻国》(Dinotopia)续篇包括:《恐龙梦幻国:失落的地底世界》(Dinotopia: The World Beneath)(1995年),《恐龙梦幻国:第一次腾空》(Dinotopia: First Flight)(1999年)及《恐龙梦幻国:尚德拉之旅》(Dinotopia: Journey to Chandara)(2007年)。
格尔尼(Gurney)最近写了两本艺术指导书。
其中一本名为《幻想的艺术》(Imaginative Realism)(2009年),教你如何绘制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另一本便是此书《色彩和光线:写实派画家指南》(Color and Light: A Guide for the Realist Painter)。
此书亮点:本教程不同于各类光色教程,本书条理清晰,作者从不卖弄浮夸玄虚的观点,以缜密思维罗列分析光色原理,同时摒弃以照片作范例的方式,多数范图取自作者自己的作品,另赋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这是其他教程不及之处,因而适用于各类绘画爱好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页
1.打雷时,为什么先见闪电后闻雷声? 光速比声速快。 2.短距离赛跑时,计时员为什么 见到发令枪冒烟时就计时,而不 是听到枪声才计时?
首页
答:B
首页
2、通过小孔所成的像的性质如何? 所成的像与成像的物体 上、下颠倒,左右颠倒,能 在光屏上承接,大小与象距 的大小有关,亮度与小孔的 大小及象距有关。
首页
答:A 答:B
首页
答:c
首页
答:c
首页
返回
首页
首页 返回
返回
首页
首页
人造光源的发展史
后来又发明了蜡烛
首页
1878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传到我
国的时候已经是20世纪初了
1939年出现了荧光灯,我们教室里的日
光灯就是
以后会有什么呢……期待……
首页
生物光
首页
光是直线传播的?
光在空气中传播
光在水中传播
光在玻璃中传播
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 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源
光的传播
光速
练习
生活中哪些东西会发光?
如:火柴、电灯、电视、太阳、闪电、萤火虫等等 月亮、镜子也会是亮的,它们是光源吗?
不是!!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动画
首页
人造光源的发展史
穴居的原始人靠篝火照明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暖
首页
人造光源的发展史
后来逐渐学会了用火把
首页
人造光源的发展史
2000多年前的战国,开始用油灯照明
首页
光传播的有多快?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最快,每秒达3×105千米。
在水中每秒的传播距离为真空中的3/4
1光年=9.46×1012千米/秒
首页
结论:1、小孔成象,当孔较小时, 或距离较远时,不管透光孔的形状 如何,光斑总圆形的。
结论:2、小孔成象,当孔较大时, 或距离较近时,光斑形状与透光孔 的形状相同。
那不同的物质呢??
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呢?
如:日食、月食、人影等
动画 首页
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 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 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 这是什么道理?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 传播的。
首页
光源发出的光能在空气、 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 光源发出的光也能在真空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