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孕妇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孕期心理健康护理对孕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孕期心理健康护理对孕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健康护理对孕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来我科门诊就诊的孕妇420例进行分析,针对孕妇孕期心理健康护理的前后比较,比较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孕期心理健康护理实施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抑郁程度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与实施前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果孕期心理健康护理明显的降低孕妇的焦虑与抑郁程度,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对待孕期并做好相关保健措施。
【关键词】??孕期心理健康护理焦虑抑郁患者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211-02对于女性来讲妊娠、分娩虽然是自然生理学过程,但每一个孕产妇所经历的均是一次非常强烈的身体和情感的体验,同时也对孕产妇有强烈的生理心理的应激过程[1]。
本研究对于本区产妇围产期服务需求进行全面调查,以便根据孕妇的意愿制订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护理措施,能够进一步普及妇幼保健的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全面妥善的使围产期保健工作深入地对孕产妇围产期开展。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门诊孕妇420例进行分析,均属于自愿原则,其中年龄在21~32岁,平均年龄为26.28±2.93岁。
1.2方法1.2.1具体保健干预措施:对于此组孕妇实施宣教培训并设立相关系列课程,指导孕妇从孕16周左右开始进行相关的孕期营养、分娩准备、孕期心理疏导、孕期保健操等相关知识。
由专人对于保健课程管理,对孕妇宣教在孕期加强营养的重要性、培训孕妇在不同阶段进行营养补充的方法知识,并对中、晚期孕妇发相关的保健材料。
1.2.2心理护理:对于孕妇的生活习惯、心理特点,性格爱好进行了解,通过交谈得知孕妇对妊娠、分娩常识的了解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做好针对性地护理措施。
对于妊娠、分娩等知识进行健康宣教,及时解答孕妇提出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

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对孕育和生育过程越来越重视。
与此同时,孕产妇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
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孕期的母亲和胎儿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干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通过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可以了解她们在孕育和生育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和困惑。
孕期的母亲常常面临着身体上的不适以及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惧。
她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变化和胎儿的健康状态常常感到不安,甚至有时会产生产前抑郁症状。
调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其次,通过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因素。
近年来,孕产妇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孕妇可能遭受家庭暴力、虐待或经济困境等压力,这些都可能对她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潜在的问题,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帮助孕产妇渡过难关,保护她们的健康。
再次,通过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可以为干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了解孕产妇的心理健康问题和需求,可以为干预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如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等。
这些干预措施旨在帮助孕产妇减轻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通过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可以促进社会公众对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理解。
在传统观念中,孕产妇往往被忽视或被视为弱势群体。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性别角色的重新思考,孕产妇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通过干预研究,我们可以促进社会公众对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理解,促进社会对孕产妇的尊重和支持。
综上所述,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孕期母亲的心理需求和问题,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干预研究,我们可以为孕产妇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她们度过困难时期。
探讨孕妇产前心理调适的案例

探讨孕妇产前心理调适的案例孕妇产前心理调适对于孕妇的身心健康以及胎儿的发育至关重要。
产前心理调适可以帮助孕妇缓解焦虑、消除负面情绪、增强自信心,并且为母亲与胎儿的亲子关系建立奠定基础。
本文将通过分享一个实际的案例,来深入探讨孕妇产前心理调适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位30岁的准妈妈,她是第一次经历怀孕和分娩的过程。
在怀孕初期,小明经历了一些常见的身体和情绪变化,包括恶心、疲劳和焦虑。
她对于分娩的过程感到紧张和害怕,担心自己无法应对疼痛和不确定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咨询,她决定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来帮助她调适产前心理状态。
1. 评估与诊断:小明与一位产前心理咨询师进行了初步的评估和诊断。
在评估过程中,咨询师采用一系列心理测试和访谈,以了解小明的个人背景、生活压力、情绪状况以及对于怀孕和分娩的态度。
评估的结果表明小明面临着中度的焦虑和情绪失调,她对于分娩过程缺乏信心和信息。
2. 心理干预与支持:基于评估结果,咨询师制定了一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
咨询师教授小明一些有效的放松和呼吸方法,示范给她一些练习的技巧,以帮助她在怀孕期间和分娩过程中保持冷静和放松。
咨询师还为小明提供了大量关于分娩过程的信息和教育,帮助她了解身体的变化和分娩的具体过程。
3. 情绪管理与认知重构:咨询师和小明一起探讨了她的担忧和恐惧,并帮助她进行情绪管理和认知重构。
咨询师鼓励小明主动寻找积极的思考方式,并帮助她挑战消极的自我观念。
当小明担心分娩会很痛苦时,咨询师引导她思考分娩带来的喜悦和宝贵的经历,以及胎儿成长的重要意义。
4. 情感表达与亲子关系建立:除了情绪管理,咨询师还鼓励小明与她的伴侣和家庭成员主动进行情感表达和沟通。
咨询师引导小明和她的伴侣共同参与孕期的重要时刻,如产前检查和超声检查,帮助她们建立更加紧密的亲子关系。
5. 资源和支持网络建立: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咨询师还创造了一个支持网络,为小明提供了相关的社群资源、专业支持以及与其他经历相似的孕妇联系的机会。
心理学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的支持作用

心理学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的支持作用概述孕产妇心理健康是指在孕期和产后期间,妇女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平衡与稳定。
心理健康对于孕产妇及其家庭的幸福和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可以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她们的心理健康。
心理支持孕产妇在孕期和产后期间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困惑,如焦虑、抑郁、恐惧和自我怀疑等。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提供心理支持来帮助孕产妇应对这些挑战。
心理支持可以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等形式。
通过与孕产妇的交流和倾听,心理学家可以帮助她们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提供情绪管理的技巧,并鼓励她们寻求社会支持。
心理教育心理学家还可以通过心理教育的方式提供孕产妇心理健康的支持。
心理教育可以涵盖孕期和产后期间的各个方面,如孕期的心理变化、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处理、育儿技巧等。
通过向孕产妇提供相关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心理学家可以帮助她们更好地应对和适应这一特殊阶段的生活变化,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压力。
心理干预心理学家在孕产妇心理健康支持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进行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可以针对孕产妇的具体问题和需求进行个体化的处理。
例如,对于孕期焦虑的孕产妇,心理学家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她们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对于产后抑郁症的孕产妇,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合,帮助她们缓解症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支持网络除了个体化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心理学家还可以通过建立心理支持网络来支持孕产妇的心理健康。
心理支持网络可以包括家庭成员、朋友、社区组织和专业机构等。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组织心理支持小组、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等方式,促进孕产妇之间的互助和交流,提供信息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增强她们的社会支持网络。
结论心理学在孕产妇心理健康的支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心理支持、心理教育、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持网络的综合应用,心理学家可以帮助孕产妇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挑战,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产前健康教育对孕妇焦虑、分娩结局的影响

TheFi
r
s
tAf
i
l
i
a
t
ed Ho
spi
t
a
lof Wenzhou Medi
ca
lUn
i
v
e
r
s
i
t
i
ang Pr
ov
i
nc
e,325015
f
y,Wenzhou,Zhe
j
Ab
s
t
r
a
c
t Ob
e
c
t
i
ve:Toexp
l
o
r
et
hee
f
f
e
c
t
so
ft
hep
r
ena
t
a
lhe
a
l
t
heduc
a
t
的正确做法,同步指导家属按摩手法,帮助孕妇减少
规产前管理已无法满足产妇的分娩需求 [4].产前健
宫缩疼痛.
康教育通过多种方式让产妇及家属了解自然分娩的
优势,具有的连续性 和 完 整 性 优 势 可 显 著 提 升 产 妇
的主观能动性,但对 产 妇 分 娩 方 式 的 选 择 和 分 娩 结
局的 作 用 尚 无 具 体 研 究
(
EPDS)、焦虑自评量表(
SAS)],产程时间和产后 2h 出血 量,比 较 两 组 新 生 儿 Apga
r评 分,产 妇 干 预 前 后 分 娩 应 对 方
式.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 (
86.
3% )高 于 对 照 组 (
61.
3% ),两 组 EPDS、
SAS 评 分 均 降 低,但 观 察 组 EPDS(
探讨孕妇心理抑郁焦虑及相关影响因素

探讨孕妇心理抑郁焦虑及相关影响因素妊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期间孕妇要经历机体的一系列改变,同时也要开始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对于孕妇而言,妊娠带来了大量的应激源,其在生理和心理层面上都逐渐适应这些变化。
但是,现代女性在怀孕后,在应激因素影响下往往转变为心理压力状态,持续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孕妇出现各类负面情绪,其中以抑郁和焦虑最为常见。
为此,本文分析了孕妇心理抑郁及焦虑的现状,并探讨了该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旨在为孕妇心理抑郁及焦虑干预提供一些启示。
标签:孕妇心理状态抑郁焦虑应激负性心理反应是人在应对压力时常出现的心理活动,而妊娠分娩作为一个应激事件,必然会给孕妇带来一定的负性心理反应。
受个体差异影响,每个孕妇对待负性心理反应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同,因而负性心理反应带来的后果也不尽相同,但是减少负性心理反应对于围产保健是十分重要的。
现代围产医学中,对强调了妊娠期心理保健的重要作用,要求相关医疗机构在围产保健中落实妊娠期心理保健工作,以提高围产保健效果。
因而,本次研究对孕妇心理抑郁焦虑进行了研究,具体分析了各方面影响因素。
一、孕妇心理抑郁焦虑状态概述近年来,临床研究报道显示,孕妇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应用SDS对孕妇进行抑郁焦虑测评发现,孕妇抑郁指数高出正常成年人约45~60%,且抑郁情绪具有普遍性的特征,提示现代孕妇面临的抑郁风险较高[1]。
梅茹,王亚军所作相关研究发现,采用SDS 测评,孕妇存在抑郁状态者高达30%以上,其中轻度抑郁发生率达到31%以上,中度抑郁发生率高達49%以上,重度抑郁孕妇占到总调查人数的20%左右,由此可知孕妇心理抑郁问题较为普遍,迫切的需要进行解决[1]。
此外,孕妇的焦虑情绪也较为明显,随着妊娠的进展,焦虑情绪往往会逐渐加重,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相伴随,焦虑程度加重,因而很多孕妇在发生了产前焦虑,对其正常分娩造成一定的影响。
孕妇心理抑郁及焦虑往往会发展至妊娠晚期,负面情绪逐渐积累,进而发展为产后抑郁,此时抑郁焦虑等情绪对产妇心理影响较大,心理干预效果也不够理想,应尽早发现早期抑郁焦虑状态,并对产妇进行干预,从而提升干预效果。
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前焦虑症的影响
统计学 意义 (> . ) 尸 00 ,经济条件差 的孕产妇 比经济条件好 的孕产 5
妇更易患焦虑症。见 表 2 。
表2 经济状况与焦虑症的相关性 %
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心理应激反应 。形成孕妇特有的、复杂多样 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 ,易 出现产前焦虑 【 1 1 。因此本研 究改变传
统产科服务模式 ,由持有心理咨询师的妇 幼医师在孕期进行心理
【 关键词 】 健康 教育 ; 高血 压 ;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 5 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7 — 8 52 1 )4 0 7 — 2 6 4 6 0 (0 22 — 0 3 0
健康教育是通 过对人们不 良生活方式 的干 预,来降低高血 压 的危险 因素,不需要药物和特殊 的诊疗设备,采取 多种形式 向广 大群众普及高血 压防治知识 ,使 其了解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的 危害、什么是健康 的生活方式、定期 监测血压、高血 压是可 以预 防的 】 。本组 主要探讨 理 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干预对于高血压
【 关键词 】 产 前焦虑症 ; 心理干预 ;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1 7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7 — 8 52 1 )4 0 7 — 2 6 4 6 0 (0 22 — 0 2 0
妊娠和分娩是育龄妇女正常、 自然的生理现象 ,但作为不寻
常 的生活事件,构成了. 一个强大 的心理应激 源,使孕产妇在怀孕
重患者 的心理 压力。
1 . 健 康 教 育 组 .2 2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 1 选取 2 1 00年 1 一 0 2年 1 月 21 月笔者所 在 中心 内科 收 治的高
1 .. 针对不能 坚持血压监测 的患者 . 21 2
研究孕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状况的影响
2021年8月 第16期护理研究研究孕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状况的影响张玉新泰市人民医院产科,山东 新泰 271200【摘要】目的:研究孕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状况的影响。
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孕产妇,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纳入产妇5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及护理前后SDS评分、SAS评分。
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肺炎、胎儿窘迫、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措施应用前,孕产妇在SDS评分、SAS评分比较中,差异小,P值超过0.05;不同护理方案使用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大(P<0.05)。
结论:加强孕产妇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孕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避免产后抑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孕产妇;心理护理;妊娠结局;产后抑郁[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61-02妊娠、分娩是女性重要生理过程,在妊娠期间产妇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出现强烈应激反应,严重影响孕产妇生活质量及新生儿体格、智力发育,造成孕妇产后抑郁,甚至出现自残、自杀倾向。
为降低上述不良事件发生率,对孕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十分重要[1]。
本研究使用我院100例孕产妇临床资料作为统计对象,对心理护理方案应用效果进行统计,现对研究过程和实际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研究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100例孕产妇,,所有孕妇胎位正常,足月分娩,无妊娠合并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对研究具有知情权;本案研究排除了心脏系统疾病患者、合并糖尿病和肝肾病、沟通能力差患者、认知障碍、妊娠高血压、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符合我院伦理要求。
《2024年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孕妇在产后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其中,孕妇产后抑郁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对母婴健康及家庭和谐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二、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据研究显示,孕妇在产后阶段面临的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其中,产后抑郁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约有10%-15%的孕妇在产后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孕妇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婴儿的成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了解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现状,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影响因素研究(一)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是导致孕妇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
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等。
研究表明,家族中有抑郁症病史的孕妇,其产后抑郁的风险较高。
此外,孕期激素水平的波动也可能影响孕妇的情绪稳定性,增加患上产后抑郁的风险。
(二)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也是导致孕妇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
包括婚恋关系、家庭环境、经济压力等。
婚姻不和谐、缺乏家庭支持等因素都可能使孕妇在产后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从而增加患上抑郁的风险。
此外,经济压力过大也可能使孕妇在孕期和产后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三)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对孕妇产后抑郁产生影响。
包括文化传统、社会支持等。
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较低,缺乏自主权和决策权,可能导致她们在产后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
此外,社会支持不足也可能使孕妇在面对产后抑郁时感到无助和孤独。
四、预防和治疗措施针对孕妇产后抑郁的产前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和治疗措施:(一)加强孕期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孕期健康教育活动,向孕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她们了解产后抑郁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孕妇心理健康的关注与干预
孕妇心理健康的关注与干预孕妇心理健康一直被广泛关注,因为良好的心态对产妇和胎儿的健康都至关重要。
为了提升孕妇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关注和干预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孕妇心理问题的影响、关注孕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干预的方法与技巧。
一、孕妇心理问题的影响孕妇在怀孕期间往往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对孕妇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和健康。
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过度持续的状态会导致孕妇产生激素分泌失调,进而影响到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会增加胎儿出现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等疾病的风险。
二、关注孕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孕妇心理健康是孕期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关注孕妇心理健康可以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一些研究表明,孕期心理压力过大和心理疾病的征兆与产后抑郁有密切关系。
其次,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提高孕妇的免疫力,减少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对孕妇而言,心理健康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母婴关系,提升育儿能力。
三、心理干预的方法与技巧1. 提供信息支持及时、准确地向孕妇提供有关孕育、分娩、母婴保健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她们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
2.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孕妇建立互信的沟通渠道,充分关注她们的感受和需求,积极倾听,给予恰当的支持和鼓励。
3. 心理疏导技巧采用放松训练、情绪管理、认知重建等心理疏导技巧,帮助孕妇调整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
4.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孕期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帮助孕妇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效应对和处理策略,同时还要加强家庭的支持与关爱。
5. 参与支持组织活动鼓励孕妇参与社区或医院组织的孕妇互助小组、临床心理支持小组等活动,加强她们之间的交流,分享经验和情感。
6. 个体化干预措施根据每位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心理干预计划,及时介入并持续跟进。
四、小结孕妇心理健康的关注与干预是保障产妇和胎儿健康的重要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孕妇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于孕妇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为临床工作提高有效指导。
方法选择于2012年1月到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19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有95例,观察组患者行健康教育及特定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行健康教育。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分析经干预后两组孕妇焦虑的差别。
结果观察组孕妇有92例完成干预,且问卷有效,对照组孕妇有90例完成共干预,且问卷有效,两组孕妇行心理干预后焦虑评分比较显示观察组孕妇在经干预之后其
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孕妇进行护理时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改善孕妇的
焦虑等负性情绪,促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较单纯进行健康教育有更好的效果,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焦虑情绪;生活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144-02
一般情况下孕妇的心理变化较常人更为变化,且以焦虑等负面情绪为主要表现,若不能及时处理会导致其生活质量发生改变。
在临床护理中心理干预为一种重要措施,不但能够有效改善孕妇的负性情绪,而且可以相应的提高其生活质量[1]。
为了分析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于孕妇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次研究选择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9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于2012年1月到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19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确诊为正常妊娠。
排除特征:①孕妇同时合并有严重内脏疾病;②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③3个月内层服用精神类药物;④所提供的临床资料不完整。
孕周最短为7周,最长为12周,平均时间为(9.8±3.4)周;年龄在21岁-34岁间,平均为(27.6±4.1)岁。
其中有144例为初产妇,46例为经产妇。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有95例,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体重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两组孕妇均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观看孕期及分娩的录像、健康教育、生活指导等[2]。
观察组孕妇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行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以认知行为为主要疗法,分四个阶段进行护理,时间为16天。
①第1-4天为第1阶段行心理诊断:要与孕妇建立起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消除孕妇的紧张陌生感,护理人员要仔细了解孕妇的现状以及疾病史,与其耐心积极的交流,并注意在进行交谈时仔细倾听孕妇的感受和想法,以总结孕妇的心理特点分析导致其焦虑情绪的原因;②第5-8天为第2阶段:根据所了解到的孕妇心理变化情况,认真分析其错误认知,并告知要树立正确的认知,要认识到不良情绪对于自身健康的影响,需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勇敢面对,护理人员可运用所具有的心理学
知识,耐心的向孕妇讲解孕期的正常特点,通过进行深入心理互动,慢慢引导孕妇让其自觉认识到自身的不良认知错误;③第9-12天第3阶段:若孕妇对自觉的错误认识不到位,护理人员应用辩论为主的交流方法来改变孕妇的错误观点,并强化其正确认知;第13-16天第4阶段行再教育:引导孕妇自觉的形成与不良情绪抗辩的反应,理性思维,自我强化正确认知,另外,这一阶段也可将孕妇的家属引入,协助孕妇共同强化。
另外需注意的是在进行心理干预时可结合音乐进行治疗,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提高孕妇的心理愉悦度。
1.2.2 焦虑评分法参照焦虑评价应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焦虑评分。
量表共有20条,每条分值为1-4分,分数越高说明焦虑越重。
评分时间为干预完成后1-2天。
1.3 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孕妇有92例完成干预,且问卷有效,对照组孕妇有90例完成共干预,且问卷有效,两组孕妇行心理干预后焦虑评分比较显示观察组孕妇在经干预之后其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怀孕时孕妇常有身体上不适,且会存在焦虑等负性情绪,甚至有的孕妇还对于怀孕、分娩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初产妇尤甚[3]。
有关报道显示孕妇的心理问题一般包括强迫、焦虑、抑郁、敌对等
方面,这些负性情绪的存在导致其较常人脆弱、精力下降、情绪不稳定、睡眠质量差[4]。
本次研究针对孕妇的具体心理特征行心理干预,观察组孕妇在接受心理干预之后,其焦虑评分有了明显的下降,同时生活质量也相应提高,临床效果良好,可积极推广。
在进行干预时第二阶段的认知行为治疗为干预的重点阶段,在干预时要注意观察孕妇的心理特点变化及不良情绪问题,同时通过进行有效辩论,有针对性的对孕妇的认知错误行为进行干预,使其能够从错误的认识中被动转化,最终使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行认知行为治疗时可以引导孕妇渐渐了解到负性情绪的危害,能够通过心理干预使其与错误认知做斗争,进行自我调节。
有资料分析具有高文化程度的孕妇孕期希望能够通过护理得到一定的保健知识,所以在行心理干预时要有重点,对于不同文化层次的孕妇选择不同的保健知识教育,以早期促进其心理康复。
综上所述,在对孕妇进行护理时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改善孕妇的焦虑等负性情绪,促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较单纯进行健康教育有更好的效果,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晓琴,吴燕燕,刘品佳.围生期孕妇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2(5):382-383.
[2] 张红梅.围生期孕妇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33):7366.
[3] 李成菊,郑应芳.心理干预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右江
医学,2012,40(3):372-373.
[4] 谢虹.心理干预对羊膜腔穿刺孕妇焦虑抑郁恐惧情绪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6):4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