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土保持的策略
论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赵 永 军 等. 1 开发 建 设 项 目水 土保 持 工 作 现 状 及 发 展 思路 [] 中 国 J.
水 土 保 持 , 0 9, 1 4 — . 2 0 ( ): 851
2 水 土 保 持 工 作 困 境 的 消 解 策 略
2 1 把 水 土保 持 生 态 建 设 放 在 更 加 重 要 的 位 置 . 在 当 前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中 , 确 立 以 “ 态 保 护 ” 前 提 应 生 为
No 1 , 0 0 . 5 2 1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 o enB s es rd n ut d r ui s T a eId s y n r
2 ] 第 1 期 0 0年 5
论 当前水 土保 持 工 作 的 困境 与对 策
严本 政
( 庆市梁平县水务局屏 锦片水利 水保站 , 庆 粱平 45 1) 重 重 0 2 i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0 1—3 4O 17 —1 8 2 1 ) 50 7一1 的 发 展 战 略 并 将 其 作 为 当 前 和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随 着 经 济 的 迅 速 发 展 和 城 市 化 水 平 的 提 高 , 市 规 模 城 不 断 扩 张 导致 的 城 市 资 源 短 缺 、 态 环 境 恶 化 及 人 口极 速 生 增 长 等 问题 给 城 市 生 态 系 统 带 来 巨 大 压 力 。 伴 随 着 城 市 化 速 度 的加 快 , 类 对 城 市 内部 及 其 周 边 地 区 的 水 土 资 源 的 人 扰 动 强 度 加剧 , 发 了 越 来 越 严 重 的 水 土 流 失 , 城 市 居 住 引 给 环 境 与 安 全 构 成 了 威 胁 , 约 城 市 现 代 化 的 发 展 。搞 好 城 制 市 水 土 保 持 , 善 生 态 环 境 , 护 和 利 用 自然 资 源 , 造 优 改 保 创 美 舒 适 的 人 居 环 境 、 设 适 宜 居 住 的 生 态 城 市 , 现 城 市 及 建 实 农 村 可 持 续 发 展 已成 为 城 市 和农 村 发 展 的 主 流 。 我 国现 有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3 6万 k , 中受 水 力 侵 蚀 5 m2 其 的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1 5万 k , 风 力 侵 蚀 的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6 m2 受
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水土保持管理办法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利用变得越来越紧张。
为了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保护自然环境,水土保持管理成为当今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一、保护自然环境水土保持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护自然环境。
保护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用地时要尊重自然和历史遗产,避免破坏对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侵害。
当我们建设城市、开发土地时,往往会遭遇沙漠化、水土流失、岩石侵蚀等自然灾害。
因此,在选择用地时,要避免在危险区或容易受到天气影响的区域建设。
同时,要尊重自然和文化遗产,如保护河流、湖泊、森林等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文化和建筑遗产。
其次,应该采用可持续的管理和技术方式,例如,采用自然方式防治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实行水循环和生态循环,不破坏生态平衡。
最后,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来减少土地资源的利用。
在种植、造林、园艺等方面,可以采用无害环境的肥料和农业技术,从而降低污染和浪费,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使土地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二、促进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我们)需求的同时,不会影响未来(我们)需要自然资源的能力。
为此,需要采用以下几项策略。
首先,要改善自然环境,防止灾难性泥石流、崩塌等灾害发生。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种草修复土地、减少耕作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手段,来改善土地、水资源管理。
同时,要设立“生态红线”,即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进行划分和管理。
其次,要建立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促进的机制。
例如,可以通过环保税和措施的实施,鼓励企业实行生态环保生产方式,对环保不力的企业实行处罚,从而推动合理浪费、低碳生产模式。
再次,可以促进科技革新,加强科技推广。
通过不断引进、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手段,提升环境保护的能力和效率,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法律管理三者中最终一个方面就是加强法律管理。
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水土资源面临严重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一系列综合利用的策略。
一、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之源,但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以及农业用水的过度浪费,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的紧缺问题。
因此,必须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采取以下策略:1. 推广高效节水设备:通过推广现代化节水设备,如节水洁具、节水灌溉系统等,减少人们的日常用水量和农田灌溉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计划和措施,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
统筹城乡用水,合理分配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 科学用水,循环利用:推广水的循环利用技术,如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污水处理再利用技术等,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二、加强土壤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过度的农药使用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质量不断下降。
因此,应采取以下策略来加强土壤资源的保护和恢复:1. 实行科学耕作方式:选择合适的农作物种植和轮作制度,合理施肥和消除病虫害,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持土壤的健康和肥力。
2. 加强土壤保育措施: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如修建梯田、建设水土保持林带等,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3. 实施土壤污染防控:加强对工业废弃物排放的监管,建立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实行土壤修复和治理。
三、发展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农业是水土资源利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发展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对于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应采取以下策略:1. 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通过合理耕作、人畜共生等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减少对土壤和水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土保持工作重点介绍

水土保持工作重点介绍水土保持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工程和管理措施,保护土壤免受水蚀和风蚀等因素的侵蚀,防止水土流失,维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下面将重点介绍水土保持工作的相关内容。
一、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水土保持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必需资源。
水土保持工作对于保护土壤肥力、防止水源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水土保持工作的目标1. 减少水土流失:通过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包括建造护坡、固土保护墙等工程措施,以及合理的农田水利和植被覆盖等管理措施。
2. 治理土壤侵蚀:通过疏导土壤中的多余水分,减少土壤侵蚀发生的可能性。
可采用开凿排水沟渠和修建拦蚀堤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
3. 保护水资源:水土流失会导致水质恶化和水资源的浪费,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土保持工作旨在保护水源地和水库等重要水域,防止水体污染和水量减少,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水土保持工作的策略1. 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规划: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因素,制定具体的水土保持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科学合理地进行水土保持工作。
2. 加强土地治理和植被覆盖:通过合理的农田整治和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可以采用修建梯田、种植防护林或防风固沙林等方式,增加土壤的固结性和保水性。
3.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建设节水灌溉设施、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等措施,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水土保持工作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自然环境的复杂性、人为活动的影响等因素给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的水土保持措施。
2. 机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水土保持工作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提高,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策略与措施探讨

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策略与措施探讨摘要:水土保持预防工作的指导原则是预防与保护结合,在预防的前提下,进行优先保护。
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符合科学发展观,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我国要始终坚定不移的推行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政策。
因此,为了有效地预防水土流失持续发生,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时,必须充分发挥水土资源利用率,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尤其是对于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情况将会得到有效改善处理。
基于此,文章就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策略与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策略;措施1.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1.1自然因素一方面是多山,另一方面是土质,有90%都是由含沙量大的的紫砂页岩组成,易淋溶侵蚀,抗蚀力弱;还有就是降雨集中,而且每年夏季暴雨强度极大,加上山脊上植被覆盖率低,这也是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1.2人为因素一方面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三峡工程的兴建,资源开发和各种基本建设、移民迁建异常活跃,建设任务十分繁忙,在开发建设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加之一些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忽视水土保持工作,在开发建设中,任意开挖地表,随意乱倾弃土渣,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由于人们思想水平低下,生活水平也低,长期的缺柴短薪,导致群众对森林乱砍滥发,而且生活窘迫,也促使他们长期进行对陡坡开荒,在生产建设不注重水土保持,乱倒乱倾,这都导致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
2.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策略与措施2.1保护原生态植被原生态植被是经过漫长的时间进化而形成,其与自然已经形成了和谐共存的关系,一旦原生态植被遭到了破坏,与之相关的天然要素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水土没有植被的保护,流失间将会更加的严重。
因此无论是在综合治理中,还是在开发建设中,都需要注重保护原生态植被。
如果因为开发建设而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则当地的降雨将会受到影响,植被生长速度就会放缓,如果破坏过于严重,该区域内的植被可能会停止生长,进而停止进化。
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其目的是保护和改善土壤和水资源质量,预防水土流失和污染。
在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情况和人类活动等。
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制定不同的水土保持方案来应对不同的问题。
首先,针对农业领域,水土保持方案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预防水土流失。
例如,合理的耕作方法如细耕细作、留茬等有助于保持耕地的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此外,建设农田防护林带、植物覆盖带等绿色防护措施有助于降低风蚀和水蚀的影响。
通过技术指导和示范,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农田的水土资源。
其次,在城市建设中,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可以减少土地沙化、水污染等问题的发生。
例如,在城市道路和建筑施工中,合理的排水和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减少雨水径流冲刷带来的土壤流失和水体污染。
同时,增加植被覆盖、建设绿色屋顶、人工湖泊等生态设施也有助于降低城市土地的风蚀和水蚀风险。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水土保持方案,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土资源。
最后,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持生态平衡。
例如,在森林资源利用中,科学的林业经营和合理的采伐控制可以避免大规模的森林破坏,保护土壤的完整性和水源地的安全。
另外,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水土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了确保水土保持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关部门采取监测、评估和管理措施,以及推广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监测和评估方案执行效果的数据对于调整和优化方案至关重要。
同时,公众的参与意识和环保意识也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社会动员,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相关的环保活动。
总之,水土保持方案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东莞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1. 引言水土保持是指保护和改善水资源、土壤资源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系列综合性措施。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南部,气候湿润,水土流失风险较高。
为了保护当地的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制定一套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为东莞市编制一份全面的水土保持方案,涵盖了水土保持的目标、策略、措施、监测和评估等方面。
2. 水土保持目标本水土保持方案的目标是保护和改善东莞市的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率。
具体目标如下:•减少水、土流失率至少20%;•提高土壤肥力,确保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提高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供水安全。
3. 水土保持策略为实现上述水土保持目标,本方案将采取以下三种策略:3.1. 水资源管理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供应安全。
具体策略包括:•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通过水价调节,鼓励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回收利用;•加强水库和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其运行效率;•增加水库蓄水容量,以应对极端气候事件。
3.2. 土壤保护与改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具体策略包括:•加强土壤监测和评估工作,制定土壤保护和改良计划;•通过有机肥料和生物技术,改善土壤肥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和轮作制度,减少土地裸露,防止水土流失;•建设防护林带和绿化带,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
3.3. 水土治理工程通过修建水道、堤坝等工程措施来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
具体策略包括:•修建沟渠和河道,引导和控制水流;•建设沉淀池和水库,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冲刷;•构筑防护堤坝,防止河道侵蚀土地和房屋;•加强堤坝巡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
4. 水土保持措施为了实施水土保持策略,本方案列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建立水土保持监管机构,负责方案的实施和监督;•推广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和方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的意识和参与度;•提供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农民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水土保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水土保持方案防止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
水土保持方案防止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制定并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成效评估等相关内容,旨在提供一种全面有效的方案来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一、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性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推进,土地利用方式不当、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等行为导致了水土流失的严重加剧,威胁到了农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其次,水土流失的加剧不仅会导致土地退化,还会引发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制定水土保持方案,以遏制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二、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在制定水土保持方案时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策略。
1.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在城市和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水土保持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同时,优化农田布局,合理划分耕地和林地,严禁乱占农田、乱墒乱占山地等行为,有效保护水土资源。
2.推广科学耕作技术:科技的发展为水土保持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通过合理耕种模式、合理施肥、合理轮作等措施,降低土壤侵蚀的程度,保持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抗风能力,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3.植被恢复与加固:植被是水土保持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大面积的植被覆盖来减少水土流失。
推广植被恢复和加固技术,进行大规模的防护林建设、植被修复和草坪建设,以恢复和保护植被覆盖,增加土壤的保持力。
4.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地区,需加强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
建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体系,包括梯田、植被纤维格栅、防洪沟等,以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三、水土保持方案的成效评估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后,需要定期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调整和改进方案。
水土保持与治理研讨会:研讨水土流失的问题和治理策略
水土保持与治理研讨会:研讨水土流失的问题和治理策略在地球这个蓝色星球上,水土资源是宝贵的财富。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水土保持与治理研讨会应运而生,旨在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水土流失的问题和治理策略。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性。
水土流失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剑,无情地割裂着大地的肌体。
它不仅导致土地贫瘠、水源枯竭,还引发洪涝灾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土流失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其次,我们要深入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地质等对水土流失有一定的影响,但人类活动无疑是主要的诱因。
过度开垦、滥伐森林、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行为,破坏了地表植被,降低了土壤的抗蚀能力,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因此,我们在治理水土流失时,必须从源头上入手,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再次,我们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措施来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
例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建设梯田等生态工程,可以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同时,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如修建水库、堤坝等,可以调节水流,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我们还要推广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如轮作休耕、深松整地等农业技术,以减轻对土地的压力。
最后,我们要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可以有效地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总之,水土保持与治理研讨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让我们能够共同探讨水土流失的问题和治理策略。
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信心,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策略
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策略水土保持是指保护水源地、改善水土流失状况,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泥沙、减灾增效、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的一系列综合性措施。
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应的保护策略。
首先,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显著的。
一方面,水土保持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肥力和农田生产力。
当土壤被侵蚀和流失时,其养分和有机质也会随之丧失,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会导致水质污染和河道淤积。
因此,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对于维护农田生产力和水环境的健康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水土保持也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适宜的土壤和水体条件,以支持不同类型的生物生存和繁衍。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水体污染和生境破坏,为生物提供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同时,水土保持还可以保护河流、湖泊和湿地等生态系统,维持其中的生态平衡。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首先,制定和实施严格的水土保持法规和政策。
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当加强立法和监管,确保水土保持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和推广。
同时,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技能。
其次,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水土保持工作需要一定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政府应当提供经济支持,推动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如坡面覆盖和梯田建设等。
此外,还应加强科研力量,推动创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的效能。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变化。
水土保持是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涉及国内状况,还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
国际组织和机构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共同推进水土保持工作。
最后,加强监测和评估,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水土保持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水土保持的策略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经济水平也逐渐提高,但这这种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却是建立在资源迅速耗竭和环境恶化的基础上的,这就使得可持续发展就越来越被重视。
本文主要阐述了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指出目前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的策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多,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大量原有地貌植被被不合理占压和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城市水土保持与城市建设的矛盾日益尖锐。
要想解决城市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防治水土流失等诸多涉及生态环境的问题,就必须用新的理念和思路分析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特点,重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从实际出发,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努力,由政府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使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
城市水土保持是从城市土壤侵蚀的特点出发,采取与城市功能分区相配套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预防和治理城市开发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水土资源,改善与美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协调持续发展。
城市水土保持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城市开发建设活动所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的防治、城市环境的绿化美化,还包括对广大郊区原有侵蚀环境的整治。
具体包括:监督和防治城镇
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监督和防治广大郊区农业开发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治理原残留的“自然流失区”;城镇沿河岸(海、湖、库)防护林的建设;水源保护区的水源保护林建设(包括林相改造);城镇固体垃圾的处理;城市化开发中的排水问题;城镇开发中有关水土资源保护的绿化美化问题。
二、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导致的城市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及人口极速增长等问题给城市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伴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城市居住环境与安全构成了威胁,制约城市现代化的发展。
搞好城市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建设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
(一)城市水土保持意识淡薄及法制不完善
城市水土保持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公益事业,涉及各行各业,必须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和多部门各行业的协调配合,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但长期以来,许多城市居民对水土流失的危害缺乏认识,在城市建设中,一些开发建设者往往只看重眼前利益,并没有意识到由此引发的不良生态环境问题,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
同时,城市水土保持法制观念淡薄,相关法律不完善,宣传教育不够,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不强。
(二)城市基础建设引起水土流失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改变了地形,破坏了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从而引起土壤侵蚀,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如道路、地下管线、防洪和排水工程等,改变了原有的水系和地貌植被,使水土资源布局改变;房地产开发活动,使地形地貌、城市布局等发生很大变化。
因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街道整治及房地产开发等城市建设项目是导致城市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三)城市环境建设用地规划不合理
城市绿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及广场用地相比面积很少,而这些用地大部分已被硬化,降水极易形成地表径流。
大量的地表径流遇孔洞或裂缝下泄易形成潜蚀,造成地面塌陷。
城市大量使用地下水还将引起地面沉降,加剧地质与洪涝灾害。
(四)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固体废弃物引起水土流失
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和工业废弃物随意堆放以及取土、采石等活动使原有自然植被受到严重破坏,产生的大量弃土弃渣,污染水资源、阻塞河道、恶化环境,如不采取积极的水土保持措施,会加剧城市的水土流失。
三、城市水土保持的策略
(一)加强宣传及增强全民水土保持意识
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水土保持科普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全社会关注水土保持,重视水土保持和积极参与水土保持。
首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城市水土保持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网络、
电视、报刊等传媒工具,向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提高全民对城市水土流失的忧患意识和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感,营造一个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氛围,同时也为城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切实做好城市水土保持的预防监督工作
水土流失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城市开发建设活动不合理。
只有加强城市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认真贯彻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督促开发建设项目业主认真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义务,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和措施,按照“谁建设,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把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划分到建设单位,只要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就能从源头上遏制城市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
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快速稳步发展。
(三)科学编制城市水土保持规划
城市水土保持规划要根据城市发展的目标、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对象、内容等,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防洪、城市水资源保护等基地建设相结合,按照现代化的生态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
根据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城市水土保持功能分区和城市功能区划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坚持高度协调统一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地编制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合理确定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应以规范开发建设为主,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相结合,同城市功能分区相结合,同城市防洪、水资源保护和绿化美化相结合,分区防治和
总体部署相结合,城区防治与郊区防治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突出源头治理,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防治措施体系上,应坚持法制措施、管理措施与治理措施相结合,以法制措施为主导,以工程措施为依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先分类示范后全面推广,先治严重水土流失区,后治一般水土流失区,先重点后一般,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四)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
城市水土保持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工作的新课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如城市水土流失形式、规律及其特殊性的研究,工矿区水土流失及治理措施的研究,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及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标准的研究等。
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实践中,要不断地总结摸索经验,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积极探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提高城市水土流失防治的科学水平,为城市水土流失的监测监控及防治规划的制订提供依据,为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
四、结束语
总之,城市水土保持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用全新的理念和思路分析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把城市水土保持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使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城市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