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8 第2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8 第2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能够独立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问题的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2.教具:绘本、数字卡片、实物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实际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主体
1.讲解问题和解题思路。
2.通过绘本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方法,解决问题。
3. 拓展
1.鼓励学生编写自己的问题,并交流解决方法。
2.在生活中找寻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 总结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强化学生的记忆。
六、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写出解题方法。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和训练,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资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时小数的估算及解决实际问题人教版

知条件
①妈妈带了100元; ②买了2袋大米,每袋大米30.6元; ③买了0.8kɡ肉,每千克26.5元。
明问题
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鸡蛋吗?(两种价位)
绘表格
大米 肉 鸡蛋
单价 30.6元 26.5元 10元 20元
数量 2袋 0.8千克 1盒 1盒
总价 61.2元 21.2元 10元 20元
买一盒20元的鸡蛋。 她买了2袋大米,每袋大米30.
5kɡ皇冠梨,每千克8. 大米的钱数+肉的钱数+鸡蛋的钱数=总钱数
买一盒20元的鸡蛋。
8kɡ肉,每千克26.
61.2+21.2+10=92.4(元) 8kɡ肉,每千克26.
答:这个操场的面积没超过3000m2。 8m,这个操场的面积超过了3000m2了吗?
买一盒20元的鸡蛋。 60+20+20=100(元)
时,就是看余额是否充足。余额不足不够买; 买一盒20元的鸡蛋。
在用小数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是看总价是否超出预算。
余额充足就够买。 英才小学的操场长59.
答: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但不够 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
2.看总价。在用小数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总钱数−大米的钱数−肉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50.8元/桶 8.2元/kɡ 15元/瓶
50.8>50 50.8×2>50×2=100(元)
8.2>8 8.2×2.5>8×2.5=20(元)
100+20=120(元)
15×2=30(元)
◎买食用油和皇冠梨的钱数就已超过120元, 则剩下的钱数少于30元,因此不够买2瓶酸奶。
答:剩下的钱不够买2瓶单价为15元的酸奶。
(新)冀教版数学一上《解决问题》教案(推荐)

第八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48~49页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教学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简单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嘴描述,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发现“动物乐园”情境中蕴涵的数学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简单的加、减计算问题,并写出算式表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游戏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难点:能选择合适的信息列式计算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主题图、课件。
学具准备:兔子头饰。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生:我们喜欢小动物。
师: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呢?(学生踊跃说出动物的名字)师:你们真棒!知道的小动物的名字可真多,现在老师带来大家到一个小动物乐园看看,里面都有哪些你们认识的小动物。
(板书:动物乐园)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给孩子一个平台,在他们回答问题时多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二、探求新知。
(出示情境图)生:动物乐园里有小羊、小狗、小熊、小狗......师:小动物们像我们同学似的也特别喜欢做游戏,快看,这些小动物们分别在干什么?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先从总体看图(动物乐园里有哪些动物),再局部看图(小动物们分别在干什么)。
2.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1:小羊们在划船。
生2:小狗们在踢足球。
生3:小熊们在爬云梯。
生4:小兔们在跳绳。
......(如果有的学生能把小动物的具体数量说出来,予以表扬鼓励)设计意图:观察动物乐园中的事物,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为下面的活动做准备。
(一)小羊划船。
师:回答问题真完整,你们真棒!有的同学不但说出小动物在干什么,还一下就看出了有几个小动物。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8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
2.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
教学重点:1.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
教学难点:1.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如先明确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分小组进行解决。
2. 学生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展示,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家后解决。
2. 学生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应注重实践性和思考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10分钟)”。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2课时 》人教版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2课时》人教版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解决有关数字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知
1.讲解上一课时内容,复习所学知识;
2.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新知
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讲解相关知识点,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步:巩固提高
1.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2.课堂点拨,针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四步:课堂小结
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进知识的巩固。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六、教学反思
1.总结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改进提供参考;
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方法,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第8课时解决问题 (教案)先学后教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课时(8):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例9及教材第18页练习四第6~9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段计费问题的相关信息。
2.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收费方法,能够正确解答分段计费问题。
2、熟练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质疑引导。
迁移推理,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2)”(板书课题)过渡语: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二、出示学习目标。
(30秒)1、学会用乘加、乘减解决分段计费问题。
2、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师:能顺利达标的请举手。
生:(举手)过渡语: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16页例9。
思考:1、如何理解3千米以内7元,超过3千米的部分,每千米1.5元(不足1千米的按1千米计算)?2、怎样计算出各个里程的价钱?(6分钟后检测,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并做对检测题?)四、探索新知1.由生活实际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出示:收费标准:3 km以内7元;超过3 km,每千米1.5元(不足1 km按1 km计算)。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这个标签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汇报。
(1)出租车3 km以内(含3 km)收费7元。
(2)单程行驶3 km以上部分每千米1.5元。
(3)不足1 km按1 km计算。
2.出示教材第16页例9。
教师:题目中的出租车行驶了6.3 km的路程,你们能帮这个乘客算算共需要付多少钱吗?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得出结果。
同桌相互交流订正。
教师引导:(1)由于路程总共只有6.3 km,但不足1 km按1 km计算,那共需要付7km的费用。
人教版二下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上面一共有多少张风筝图片?(24张)
如果每6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多少个?(可以做4个)
五、课堂小结:
1、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
设计
第二单元练习二
1、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用你自己的方法分一分。
(2)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3)算式:6÷2=3
除号
读作:6除以2等于3.
四、课堂检测:
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
(1)完成第1题。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里放几条?
提醒:先分一分,再列式。
引导:怎样列除法算式?
要分的鱼是15条,除号前面写15;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除号后面写5;每个盘子分3条,等号后面写3。15÷5=3
教学重点
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设计
教学环节反思
一、明确目标
1、课前三分钟
(1)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2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
(2)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4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
3、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学习重点: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二、小组讨论课前小研究
1、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教材“练习二”的第4题。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0.80
1.20
821千2元0米0,,超g今过以天3我分上是钟部乘的公部分交分车每,来分上每钟班收增的费,0加.同学们都是怎么来上学的呢?
(不足20g,按1200g0计g算加) 收 前((不不面足32足k0mg应,1收按0072元0gg,,计后算按面) 41km0按0每g计千米算1. )
今天早上,李叔叔选择乘坐出租 小云家的用水量没有超过
100 g以上部分,每增加100 g加收 今天早上,李叔叔选择乘坐出租车去上班,但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帮他解决一下吧。
车去上班,但他遇到了一个问题, 20+(200÷100)×2.
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节约用水,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
我们帮他解决一下吧。 解决生活中的阶梯电费、阶梯水费等问题,先要弄清分界点,再根据数据分档计算费用最后把各档的费用相加。
1.20 2.00
(2)小琪要给外埠的 叔叔寄一封262 g的 信函,应付邮费多 少钱?
100÷20×1.20+(200÷100)×2.00=10(元) 答:应付邮费10元。
巩固练习
4 . 邮局邮寄信函的收费标准如下表。 * 5元计算,再加上前3km少算的。
收费标准:3km以内7元;
100 g以上部分,每增加100 g加收
100÷20×0.80+1.20=5.2(元) 答:应付邮费5.2元。
巩固练习
4*. 邮局邮寄信函的收费标准如下表。
计费单位
100 g及以内的,每20 g (不足20g,按20g计算)
100 g以上部分,每增加 100 g加收
(不足100g,按100g计算)
收费标准/元 本埠 外埠 0.80 1.20
1.2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第2课时)》教研组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第2课时)》教研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第2课时)》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小数的概念和运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指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卡片,学生练习册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概念和运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新课:讲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3.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点。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课件 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共3课时)人教版
492÷6÷2 =82÷2 =41
32×21-29 =672-29 =643
488÷8+62 =61+62 =123
2 某小区的住宅楼共有16幢,每幢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内有3户,这 个小区一共有多少户?
(1)算式3×8×16是先求( 每幢楼有多少户), 再求( 这个小区一共有多少户)。 (2)算式8×16×3是先求( 一共有多少单元), 再求( 这个小区一共有多少户)。
方法一: 24×12×3=864(瓶) 方法二: 12×3×24=864(瓶) 答:一共有864瓶矿泉水。
5 他已经游了多少米?
方法一: 25×2×3=150(米) 方法二: 25×(3×2)=150(米)
答:他已经游了150米。
6 一个人平均每月产生32千克垃圾。小明家有3口人,一年(12个 月)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数学
三年级下册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活动经 验。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难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
方法一: 32×3×12=1152(千克) 方法二: 32×12×3=1152(千克)
答:一年(12个月)产生1152千克垃圾。
运用乘法两步计算(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1)根据已知条件找出间接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运用连乘求总数时,可以先求每一份的数量,再乘总份 数来求总数;也可以先求总份数,再乘每份的 数量来求总数。
方பைடு நூலகம்一:400×2×7=5600(米) 方法二:2×7×400=5600(米) 答:她一星期(7天)跑56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