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能量的相互转化 教案

合集下载

能量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能量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太阳能、核能等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各种形式。

2.理解能量转化的普遍性,并能运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来分析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变化。

3.知道利用能量、消耗能量和获得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2.通过设计实验和操作体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到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意义。

2.通过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形式的转化。

难点:理解能量的相互转化具有普遍意义。

教学流程教学器材酒精灯、火柴、大头针、小珠子、硬纸片、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钾、烧杯、水、玻璃棒、温度计等。

溜溜球、手电筒、剃须刀、吹风机(建议在引入阶段使用)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话题学生活动:玩“溜溜球”提问:溜溜球在我们手中时具有什么能?为什么?生:重力势能,因为溜溜球被举高了。

进一步提问:我们投放溜溜球时,溜溜球又具有什么能?生: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

问:下落过程中溜溜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生:由于溜溜球的高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高度减小说明重力势能在减小,速度增大说明动能在增加,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在向动能转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上升时……想一想:关于这种能的转化形式,生活中你有过体验吗?教师指出:自然界中能量变化的事例很多,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第一节能量的相互转化提出问题:生产生活离不开能量,那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利用的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呢?二、新课教学1.能量的存在形式及其利用活动一:比一比:哪组知道的能量形式最多?(分组讨论,记录下来哦!)实物投影展示各组的讨论结果并作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常用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板书在黑板上:电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机械能……讨论:我们是如何利用这些能量的?⑴问题:我们是如何利用电能的?(学生列举利用电能的方法,即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用电器工作。

能量的相互转化(教案)

能量的相互转化(教案)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教材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能的概念已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能的多样性及能量的相互转化的普遍意义,初步学会分析和判断物质运动及变化过程中不同形式的能量的转化。

【教学目标】1.理解能量的相互转化具有普遍意义。

知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获得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2.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形式的转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自然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教学准备】图片、投影、制作小风车实验装置一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教师演示:手持粉笔头举高,放手下落实验提问:举高粉笔头具有什么能?为什么?生:重力势能,因为粉笔头被举高了。

进一步提问:放手下落过程中,粉笔头又具有什么能?生: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

问:下落过程中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生:由于粉笔的高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高度减小说明重力势能在减小,速度增大说明动能在增加,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在向动能转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教师指出:自然界中能量变化的事例很多,这就是本节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讲述:我们学习过机械运动有机械能,热运动有内能,实际上自然界存在着许多不同形式的运动,每种运动都有一种对应的能量,如电能、磁能、光能、化学能、原子能等。

复习:动能:我们把运动着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实例:运动的锤子,流动的河水,流动的空气,行驶的汽车、跑动着的运动员,飞行中的子弹头,滚动着的钢球,运行中的人造地球卫星等。

简单的知识结构:势能: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能。

实例:被举高的夯,被举高的打桩机的重锤,高坝中的水,放在高楼阳台边沿的花盆,搁货架的金属球、山顶上的石头,举高的铅球,悬吊在高空中的钢梁,悬空的起重臂,置于斜面上的钢球等。

创设情景:(展示图片或录象)图3-1 雪崩(情景描述)一辆汽车在雪山脚下急驶,一场灾难不幸发生。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 《能量的相互转换》教案(2)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 《能量的相互转换》教案(2)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能量的相互转换》教案(2)【教学内容】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指出能的形式,并明确能量在不同情境中的转化过程2.知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获得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的过程⑵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和表达的能力2.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⑶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能量的转化具有普遍意义,消耗能量、利用能量、获得能量是能量相互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②难点:具体情境中分析能量形式的转化。

【教学器材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设计说明】本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涉及到很多的概念和计算题,是考试,甚至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

而《能量的相互转化》是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扎实掌握本节内容,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节内容中,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工具,列出了很多例子和活动,为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素材。

初三的学生,已掌握了不少基础的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对于能量的多种形式,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中的第一节《运动和能的形式》中已经简单学习过。

所以,本节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中,不仅应该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更应该使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或对科学这门课失去信心的同学在课堂上也有表现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学习科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电影片段:导弹射击想一想:炮弹击中汽车(坦克)的巨大能量是从哪里来的?这些能量是怎样转化的?(二)、新课教学一、能量的相互转化多媒体:雪崩时的图片讨论并回答:雪崩时,积雪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比一比: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形式的能量?看谁知道的最多?学生回答:电能、风能、热能、太阳能、机械能(动能和势能) 、核能、光能、化学能等请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能的形式来为大家做一下介绍,从它的来源.用途等方面。

六年级科学-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光能、电能等。

(2)让学生学会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能量的存在和转化。

(2)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和规律。

(3)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珍惜能源,节约资源的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3)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能量的种类(1)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能、热能、光能、电能等基本能量形式。

(2)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不同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第二课时:能量的转化(1)讲解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体验能量转化的过程。

(3)分析能量转化中的能量损失和效率问题。

3. 第三课时:生活中的能量转化(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能量转化的现象。

(2)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能量转化实例。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第四课时:能量转化的小组探究(1)分组开展能量转化的小组探究活动。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和规律。

(3)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5. 第五课时:能量转化在科技中的应用(1)讲解能量转化在科技领域的重要应用。

(2)让学生了解我国在能量转化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滑轮组、温度计、光源、电池等。

2. 教学课件:能量转化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3. 教学素材:生活中的能量转化实例、科技领域能量转化的案例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说出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特点。

《能量的转换》备课教案

《能量的转换》备课教案

《能量的转换》优秀备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能量转换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教学内容:介绍能量转换的定义,解释能量转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能量转换的实际例子。

4. 教学资源:多媒体演示文稿,实际生活中的能量转换例子。

5. 教学步骤:a.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概念。

b. 讲解能量转换的定义和重要性。

c. 展示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能量转换的过程。

d.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能量转换的理解。

e. 总结本章内容,强调能量转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机械能转换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转换原理和实例。

2. 教学内容:讲解机械能的概念,解释机械能转换的原理,提供实例进行分析。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转换的过程。

4. 教学资源:多媒体演示文稿,机械能转换的实际例子。

5. 教学步骤:a.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

b. 讲解机械能的定义和转换原理。

c. 提供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能转换的过程。

d.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机械能转换的理解。

第三章:热能转换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热能的转换原理和实例。

2. 教学内容:讲解热能的概念,解释热能转换的原理,提供实例进行分析。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理解热能转换的过程。

4. 教学资源:多媒体演示文稿,热能转换的实际例子。

5. 教学步骤:a.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热能的概念。

b. 讲解热能的定义和转换原理。

c. 提供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热能转换的过程。

d.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热能转换的理解。

e. 总结本章内容,强调热能转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电能转换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能的转换原理和实例。

2. 教学内容:讲解电能的概念,解释电能转换的原理,提供实例进行分析。

能量的转换教案

能量的转换教案

能量的转换教案能量的转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能量的定义,能够描述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掌握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2. 技能点:观察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

2.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生课本及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能量转换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能量的兴趣,并引发学生对能量的思考和讨论。

Step 2:知识讲解 (15分钟)1. 定义能量:能量是物体产生变化或进行工作所需要的能力。

2. 能量的形式:热能、机械能、电能、光能、化学能等。

3. 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并通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

Step 3:案例分析 (2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案例一:小明用手搓热了一块钢片,然后将钢片放在木头上,木头发生燃烧。

分析:小明搓热钢片产生的热能传递给了木头,引发了木头的燃烧。

案例二:小李用手电筒的电能照射一块晶体,晶体发出红光。

分析:电能转化为了光能,并通过光的传播作用照射到了晶体上。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让学生总结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并形成能量转化图示。

Step 4:知识巩固 (15分钟)完成课本中有关能量转化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能量转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Step 5:拓展延伸 (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要求他们观察物体的变化,并分析能量的转化和传递。

例如:小组一用绳子摇雪橇,小组二用螺旋桨推船,小组三用电池驱动小风车等。

要求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1. 在这个过程中,哪些形式的能量发生了转化和传递?2. 能量是如何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3. 能量转化和传递过程中有什么规律?Step 6:作业布置 (5分钟)布置练习册上的能量转化练习题,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小议论文。

《能量的转换》优秀备课教案

《能量的转换》优秀备课教案

《能量的转换》优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能量的转换原理,知道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能量转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能量的定义和基本单位2. 能量的转换原理3. 常见能量转换现象分析4. 能量转换在生活中的应用5. 能量转换与环保、创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能量的转换原理,常见能量转换现象分析,能量转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能量转换的数学计算,能量转换在环保、创新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量转换的原理和应用。

2. 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转换的概念。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现象(如摩擦生热)引起学生对能量转换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能量的定义、基本单位和能量转换的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换现象,如燃料燃烧、太阳能转换等。

4.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运用能量转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换等。

5. 拓展延伸:介绍能量转换在环保、创新方面的应用,如新型能源开发、节能减排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能量转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作业,检查学生对能量转换原理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3. 知识测试:在课程结束后,组织一次能量转换的知识测试,以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能量转换与转化》2. 实验器材:热能转换器、太阳能灯等3. 多媒体课件:能量转换动画演示、案例分析视频等4. 网络资源:关于能量转换的最新研究成果、能源环保的相关新闻等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能量的定义和基本单位2. 第二课时:能量的转换原理3. 第三课时:常见能量转换现象分析4. 第四课时:能量转换在生活中的应用5. 第五课时:能量转换与环保、创新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的正确表现,指导学生的错误之处。

能量的转换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能量的转换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能量的转换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和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2. 让学生掌握能量转换的常见形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3. 培养学生运用能量转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能量的概念及其单位2. 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3. 常见能量转换形式及其应用4. 能量转换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5. 课堂练习与反思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能量的概念、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常见能量转换形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能量转换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量转换的原理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能量转换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设置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折纸飞机,引发学生对能量转换的思考。

2. 讲解能量的概念及其单位:介绍能量的定义,讲解能量的单位,如焦耳、卡3. 讲解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4. 讲解常见能量转换形式及其应用:介绍机械能、热能、电能等能量转换形式的定义和应用。

5. 分析生活中的能量转换实例: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换现象,如火力发电、太阳能电池等。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能量转换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能量转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堂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能量转换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课堂练习:分析学生解答练习题的正确率和解题过程,评价学生对能量转换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1能量的相互转化
主备教师:鄢颖审核教师:莫志昂
九年级科学学科2010年10月28日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从更深的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

这广泛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中,并和各种产业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进一步学习科学和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综合了整个初中科学中物理学上与能量有关的内容,能量的转化是贯穿整一章的主线。

而第一节能量的转化,通过大跨度的分析和介绍,阐述了能的多样性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能量的相互转化是有普遍意义的,知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获得能量是能量相互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能从具体情境解析能量形式的转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和具体实例,阐述能量的多样性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自然界能量不是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三、教学重点:能量的转化具有普遍意义,消耗能量、利用能量、获得能量是能量相互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具体情境中分析能量形式的转化。

五、教学过程:
导入:以巍峨的雪山照片导入,播放雪崩录像,以雪崩的壮观场景和分析,导入新课。

新课:
引导学生分析:雪的位置如何变化?高处的雪具有什么能?雪的动能是怎么来的?雪的能量如何变化?引出——势能转化为动能。

观看跳水视频,进一步深化“势能和动能的转化”。

学生讨论回答:你还知道哪些能量的形式?
这些形式的能量也能相互转化吗?
举例1:间隙泉.
引导学生思考:热泉水喷发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
引导学生回答:地热能转移为水的热能;地热能转移为水的机械能。

引导: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叫“转化”,相同形式的能量在不同的物体间叫“转移”。

举例2:神舟7号飞船发射。

观看视频,感受中国人的沸腾时刻。

引导学生分析升空、绕地飞行、返回三个时间段中的能量转移和转化过程。

举例3:青蛙捕食。

(1)青蛙捕食时,消耗了能?这些能哪里去了?化学能→机械能
(2)它获得了能?这些能量来自哪里?害虫
总结:
一、能量相互转化的普遍性
1、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
2、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
3、相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转移。

4、所谓的“消耗能量”“利用能量”“获得能量”的实质,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说一说:下面各种现象中能量形式是如何转化?
举8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对其中的能量形式的转化进行分析判断。

思考与练习:
1、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温度要升高;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温度要降低。

这两种物质在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各发生了怎样的转化?
化学能→热能热能→化学能
2、人体是一个复杂的能量转换器。

你能举我们体内能量转换的例子吗?
食物的化学能会在我们体内转换成:
--动能(例如走路时)
--声能(说话时)
--热能(以维持体温)
3、早晨五点三十分,小明床头的闹钟响了。

迷迷糊糊的小明伸手将床头的台灯打开,并很快起床,来到浴室。

打开家里的煤气热
水器,美美地洗了个热水澡。

然后自己动手用微波炉烧了一个荷包蛋,热了一瓶牛奶,简简单单地吃了早餐。

六点三十分,小明从家里出发到学校去。

一个上午紧张的学习后,还不到十一点,小明的肚子里又唱起了“空城计”。

在以上描述中,包含哪些能量之间的转化?
4、写出下列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1、太阳光促使蔬菜生长:
2、电动机带动机器运转:
3、煤球燃烧发热:
4、太阳能电池在充电:
5、火箭升空时,燃料燃烧:升空过程时:
6、手电筒打开,电珠发光
7、金属铲子放入热汤中,过一会儿会很烫
8、用煤气灶烧水,水被烧开
9、冬天在外面晒太阳,全身会热起来
10、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11、用锯子锯木头,锯子发热
12、电解水
13、生石灰溶于水
小结
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