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九年级上浙教版3.2能量转化的量度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科学上册 3.3 能量转化的量度教案2 浙教版(2021学年)

九年级科学上册 3.3 能量转化的量度教案2 浙教版(2021学年)

九年级科学上册3.3能量转化的量度教案2 (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科学上册3.3能量转化的量度教案2 (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科学上册 3.3 能量转化的量度教案2 (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能量转化的量度讲述: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做同样的功,不同的情况,机器和人,机器和牲畜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也就是相等的时间里它们做功的多少是不相等的,即做功的快慢不相同,为了比较做功的快慢,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点明课题)。

[讲授新课]三、功率(比较做功的快慢)复习提问:在学习运动的时候,我们学过一个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什么?它是怎样定义的?生:速度,它的定义是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问:同样与速度定义类比,比较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可以怎样定义?生: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板书]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讲述:从功率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知道一个机器所做的功和做这些功所用的时间,就能够求出功率。

【迁移】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既有运动距离的长短之分,也有运动的快慢之分.我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填表)物理意义定义公式量速度反映物体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v=快慢路程s/t【过渡】做同样多的功,不同的物体或机械所花的时间不同,比如一头牛一天耕的田,一台拖拉机只用几十分钟就能完成.大型挖土机几分钟能挖几十吨土,可以代替几个人一天的工作量.说明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还有什么区分?(快慢之分)用什么量反映物体做功的快慢呢?(按一定的顺序填空表格第2行:意义→物理量→定义→公式→单位)讲述:知道了功率的计算公式,就可以用它来计算功率的大小,想一想功率的单位应由哪些量的单位决定?这些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就是焦耳/秒,读做焦耳每秒。

3.2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_教学设计

3.2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_教学设计

能量转化的量度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教材使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二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中,我们所讲的功是机械功。

对于功的认识,是对前一节能量转化的深化。

正确地理解功的概念,是学好功率、功的原理、机械效率和机械能等知识的基础,特别是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它,就能够更好的去了解功的原理、机械效率等知识,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本章从功和能的角度来研究力学现象,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功和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较难理解。

学情分析“功”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但通过前一节及以前的学习,学生对能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尽管学生尚未学过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但这并不影响学生根据经验判断具体物体的势能的大小。

而且学生对不同事例中能量转化的多少凭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作初步的判断。

但在实例中能量转化究竟应该如何量度,学生还感到比较迷茫。

教学任务分析“功”概念的引入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入手,通过运动员举杠铃实例中能量转化过程的分析,指出为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需要引入功,然后通过对实例的观察、分析、对比,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功的计算只涉及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相同的情况,不涉及力和运动方向成角度的问题.但应让学生知道力跟运动方向垂直时力不做功。

“功”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教材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引入主要是由于:①学生对能量有了初步的认识;②学生对不同事例中能量转化的多少凭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作初步的判断。

在实例中能量转化究竟应该如何量度,学生还感到比较迷茫,故教师可以借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功的国际单位是焦。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中例子的分析,主动建构功的概念。

2.通过对实例、实验的观察、分析、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九年级科学上册 3.3 能量转化的量度(第2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 3.3 能量转化的量度(第2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

《能量转化的量度》一、教学背景: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中《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力学概念的抽象化,使得本课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为了一个“拦路虎”和“绊脚石”。

如何能很好的将知识点中的重难点逐一解决,成为了本堂课的一个关键。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的概念;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初步学会功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理解能的转化跟做功的关系,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在力的方向上是否移动了距离,强化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体验“做功”与“做工”“工作”的区别。

明确功与能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分析下列过程中能量形式的转化。

运动员将杠铃举起: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马拉动马车在水平面上运动。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

提问: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以上两个过程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思考、回答)分析:杠铃和马车都受到了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都发生了移动。

(二)新课教学一:功1.定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则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小结:判断一个力是否做了功,必须同时满足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即在做功过程中,一定有力的作用,而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提问: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有没有做功?一、足球被踢出去,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人对足球有做功吗?学生:人对足球没有做功。

足球由于惯性在空中飞行,离开脚后,没有受到脚对球的力。

总结:当有距离无力时,没有做功。

二、运动员把杠铃举在头顶上不动,人对杠铃有做功吗?学生:人对杠铃没有做功。

人对杠铃有力的作用,但是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

总结:当有力无距离时,没有做功。

三、人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一段距离,人对水桶有做功吗?学生:手的提力对水桶没有做功。

九年级科学上册 3_3 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 (2)

九年级科学上册 3_3 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 (2)

能量转化的量度使用范围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第1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二个必要因素,理解能的转化与做功的关系(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初步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日常生活做功的现象的分析与体验理解功的二个必要因素(2)通过探究与比较知道功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的转化与做功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与活动体验让学生知道科学来自生活实践,科学问题可以通过实验来解决。

教学重点(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二个必要因素,理解能的转化与做功的关系(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初步掌握功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知道功的二个必要因素,理解能的转化与做功的关系.教学器材准备身边的学习用具,课本,桌子、笔等教学设计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2节的第一课时。

它的主要内容为:功的定义,做功的二个必要因素,做功的计算、单位以及功与能的关系。

本节课联系了已有知识并将对其进行深入。

同时它又为动能、势能以及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等各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而对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进行抽象思维的基本能力,也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以及能的转化。

对功与能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功的二个必要因素,特别是力与距离的对应关系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对能的含义与做功实质的理解不可能马上到位,需要有一个过程,而课本也安排了以后的动能势能、内能的转化,直到最后一节学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即到了最后一节才会对功能关系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几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体验、分析归纳等各种方式理解上述知识,从而培养自己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上述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针对学生的特点并充分发挥科学这门课的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我采用以探究体验为主、启发并结合分析归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学习中参与知识迁移的全过程。

浙教版科学九上能量转化的量度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九上能量转化的量度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九上《能量转化的量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3.3能量转化的量度单元 3 学科科学年级九教材分析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浙教版科学九上第3章第3节的内容,《能量转化的量度》分2课时,本节为第2课时主要讲功率的相关知识,本节在学习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产、生活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向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P=w/t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核心素养科学观念:让学生具有将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想联系的意识。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的基本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难点对功率概念以及意义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无论是人做功,还是利用机械做功,都有快与慢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做功快慢。

观察图片中人做功和机械做功的快慢为引出本节课题做铺垫。

讲授新课一. 比较做功快慢知识回顾:我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1.相同时间比路程2.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如果路程与时间都不相同,可以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路程与时间之比_____速度来表示运动的快慢。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第3章第3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优质课精品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第3章第3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优质课精品教案

九年级科学教案:第3章第3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2)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知道W=Fs求功。

2.过程与方法:(1)会运用能量转化做出做功的判断;(2)能运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是否做功;(3)能运用W=Fs®行简单的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做功的实质是能量转化的过程;(2)引导学生知道了做功的判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运用W=FS®行简单的计算三、教学难点:(1)做功的判断(2)运用W=Fs a行简单的计算四、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说出下图中举重运动员的能量转化2. 说出下图中马拉车时的能量转化生: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做出判断。

师:我们每天上下学都要爬楼梯,从一楼到二楼与一楼到五楼相比较, 体重大的与体重小的同化学能转化杠铃势能 化学能转化为车的动能能量转化多少=做功多少 功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师:读图3-25和图3-26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功的实例。

想一想,在这两个实例中有什么共 同特点? 图 3-25 图 3-26 生:讨论、交流,找出共同特征。

(1) 都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2) 都受到了力的作用,并且都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了一段距离师:读图3-27和图3-28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没有做功的实例。

想一想,在这两个实例中有 什么共同特点? b5E2RGbCAP图 3-28 图 3-27 生:讨论、交流,找出共同特征。

(1) 都是化学能没有转化为机械能; (2) 受到了力的作用,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师:如何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生:根据做功与不做功的分析,讨论、回答。

做功必须同时满足的两个必要因素: 举奏运L 动员 華着杠铃不动 A 工人悄贺耕 从■地圖槪到桌上 B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科学九年级上浙教版3.2能量转化的量度教案

科学九年级上浙教版3.2能量转化的量度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功的国际单位是焦。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时,会将体内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杠铃的势能;为了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需要学习功的有关知识。

新课教学一、功(一)功的概念引导:让学生读教材中“举重”和“马拉车”图:从力和运动角度分析,举重运动员向上举起杠铃和马向前拉车两种情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结论:引导学生分析并形成结论;1杠铃和马车都受到力的作用,2在力的方向上都发生了移动。

引导;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力做功也常说成物体做功,如运动员作用在杠铃上的力对杠铃做功,也可以说成什么物体对杠铃做功?归纳;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功(一)功的概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引导:“举重”和“马拉车”图中各是什么物体用力?什么物体受力?在力的方向上产生了什么效果?结论:1、功的另一种说法阅读: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1、力做功也常说成什么做功?这里的物体是指施力物体还是受力物体。

2、如运动员作用在杠铃上的力对杠铃做功,也可以说成什么物体对杠铃做功?)(二)功的两个的因素引导:做工和我们日常所说的“做工”或“工作”一样吗?它需要哪两个必要的因素?归纳;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二)功的两个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巩固;搬运工扛着货物在平地上行走,他对货物做功了吗?若搬着货物上楼呢?(1)物体受了力,但却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如推桌子(2)物体没有受力,但是却通过了一段距离:沿光滑水平面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球(3)物体受了力,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是不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一段距离:如提着一桶水水平移动了一段距离。

根据以上的一些例子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几种不做功的情况:⑴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F=0)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s=0)⑶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同时也运动了一段路程,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力和通过的距离方向垂直)(F⊥s)“做功”比“工作”的涵义要狭窄且严格得多。

科学浙教初三上3.2能量转化的量度学案

科学浙教初三上3.2能量转化的量度学案

科学浙教初三上3.2能量转化的量度学案年级:初三主备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计算功的公式的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概念及功的公式计算。

【预习内容】预习课本P73-75,完成预习自测。

【预习自测】1、(2017桂林)如下图,是一种利用新能源的路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太阳能电池板、这种设计最合理的应用是〔〕A、小风扇是一个美化城市的时尚装饰B、小风扇是用来给太阳能电池散热的C、太阳能电池同时向小风扇和路灯供电D、小风扇是小型风力发电机,它和太阳能电池共同向路灯供电2、〔2017湖洲〕2017年上海世博会上展示了一款最新概念车——叶子(如图),它出色的能量转换技术和“负排放”理念吸引了许多观众。

(1)车顶的“大叶子”是一部奇妙的能量转化器,它模拟自然界中叶片光合作用的某一阶段,即捕获空气中的_____和水,释放出电子,形成电流,实现了_____能转化为电能。

然后将产生的电能传给锂电池充电,由电机驱动汽车。

(2)假设该车最高速度可达72千米/小时,那么行驶1200米至少需要_____分钟。

3.物体具有的本领,是因为它具有能。

做功的过程实质上的过程,力对物体做多少的功,就有发生转化。

4.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5.功的的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的乘积。

6.功的计算公式文字公式:,符号公式:,功的国际单位:,简称,符号是,是为了纪念而命名。

1焦=牛·米。

7、2017年3月24日下午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在希腊的赫拉伸庙前进行。

圣火点燃后,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口号的“祥云”火炬传递在全球进行。

圣火的点燃利用了太阳能,以下属于能量单位的是〔〕A.牛顿B.帕斯卡C.瓦特D.焦耳8、〔P74例题〕有一物体重100牛,把该物体从地面匀速提到高为1米的桌面上,需要做多少功?假如将那个物体沿水平方向用50牛的力,沿水平地面拖动10米,需要做多少功?【学习过程】【一】功的概念活动1:请你将桌上的科学课本匀速举高,那个过程中,能量是怎么样转化的?储存在你体内的能转化为书的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功的国际单位是焦。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时,会将体内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杠铃的势能;为了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需要学习功的有关知识。

新课教学
一、功
(一)功的概念
引导:让学生读教材中“举重”和“马拉车”图:从力和运动角度分析,举重运动员向上举起杠铃和马向前拉车两种情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结论:引导学生分析并形成结论;
1杠铃和马车都受到力的作用,
2在力的方向上都发生了移动。

引导;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力做功也常说成物体做功,如运动员作用在杠铃上的力对杠铃做功,也可以说成什么物体对杠铃做功?
归纳;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功
(一)功的概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引导:“举重”和“马拉车”图中各是什么物体用力?什么物体受力?在力的方向上产生了什么效果?
结论:
1、功的另一种说法
阅读: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
1、力做功也常说成什么做功?这里的物体是指施力物体还是受力物体。

2、如运动员作用在杠铃上的力对杠铃做功,也可以说成什么物体对杠铃做功?)
(二)功的两个的因素
引导:做工和我们日常所说的“做工”或“工作”一样吗?它需要哪两个必要的因素?
归纳;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二)功的两个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巩固;搬运工扛着货物在平地上行走,他对货物做功了吗?若搬着货物上楼呢?
(1)物体受了力,但却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如推桌子
(2)物体没有受力,但是却通过了一段距离:沿光滑水平面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球
(3)物体受了力,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是不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一段距离:如提着一桶水水平移动了一段距离。

根据以上的一些例子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几种不做功的情况:
⑴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F=0)
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s=0)
⑶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同时也运动了一段路程,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力和通过的距离方向垂直)(F⊥s)
“做功”比“工作”的涵义要狭窄且严格得多。

2.理解与巩固:塔式起重机下挂着重物,在重物静止不动、匀速向上运动、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三种情形中,钢索的拉力是否都对它做了功?
二、功的计算
(一)功的计算公式
引导:功有大小,运动员举起杠铃时,作用的力越大,杠铃举得越高,所做的功就越大。

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
1、用记号笔在教材中描述功的定义式的文字下面画线。

2、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式中各字母表示的含义各是什么?
3、这句话是不是可以简单说成“功等于力和距离的乘积”。

结论;组织学生汇报调查、阅读、观察、比较、讨论、思考结果,交流、分析、评价后形成结论;投影:(一)功的计算公式
1、科学上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即:功=力×距离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 W表示 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强调:力和距离的对应关系
反馈:通过投影,让学生判定力和距离方向关系
1“手持物体不动”(F=0 S=0)
“向上提起重物”(F=0 S=0,且F、s方向相同)
“手持重物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F=0 S=0,但力F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
(二)功的国际单位
1、在国际单位中,功的单位简称是什么?单位符号是什么?
2、单位:焦、牛、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按照你的理解,试举例说明怎样才算做了1焦的功
4、阅读教材中”焦耳”内容,思考:焦耳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哪里?
投影:
(二)功的国际单位是焦
1、功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单位符号为J
2、1焦(J)=1牛(N)•米(m)
3、把一只鸡蛋举高2米所做的功大约为 1焦耳;
(三)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投影;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思考:
1要求的是哪个物理量?是哪个力做的功?大小能求出来吗?
1、这个力作用在哪个物体上?这个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多少?
让学生上黑板演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自行计算2、
强调:为了简便,常常将举高物体时F所做的功说成:克服阻力(重力)G做的功,可直接用公W=GH式计算。

(四)、能量的转化跟做功的关系。

讨论:结合举重和马拉车等事例,谈谈能量的转化跟做功的的关系。

阅读:投影自学提纲:1、一物体对另一物体做功的条件是什么?
1、做功的过程实质是什么?
2、为什么可以用功来度量能量转化的多少?
3、能量的单位是多少?
结论;组织学生汇报阅读、讨论、思考结果,交流、分析、评价后形成结论;
叙述:让一学生说一说。

投影;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所以可以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能量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也是焦耳。

思考:功和能的关系对我们解决具体问题有什么用处?
计算时需注意的问题:
1、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计算功时的F就是这个力
2、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3、功的单位: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
例: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是2000牛,这辆汽车在1分钟做的功是多少?
例:某大厦楼高50米,完成此建筑物需要浇制钢筋混凝土1×104米3,还需用其他建筑材料共约2×104米3,假设混凝土的密度为2.5×103千克/米3,其他建筑材料的平均密度为1.5×103千克/米3,取g=10牛/千克。

⑴此大厦的自重为多大?
⑵勘测表明,该大厦的地基所承受的压强不得超过1.2×106Pa,若房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
103米2,此大厦的最大载重量为多大?
⑶若要从地面向楼顶提供自来水,加压设备至少需给水施加多大压强?若每天要把100米3的水从地面送到楼顶上,每天至少应对水做多少功?
米3的水从地面送到楼顶上,每天至少应对水做多少功?
课堂小结根据学生的反应细化为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
1、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
2、这堂课我们体会到了哪些科学思维方法?
3、在这堂课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结本节内容,学生小结并汇报结果(学习整理,归纳,促进学习方法的优化。


反馈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1、检测学生是否能用
2、检测学生是否了解的涵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