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固相反应实例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五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工程.ppt

冷激式非 原原 料料 气气 冷冷 激激 式:式(大, (C型O装变置换氨,、过甲热醇水合蒸成气)冷激)
5-1 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基本类型
5-2基本设计原则:
自学(要求)。二个条件,五个基本原则
• 5-3催化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据反应动力学分:非均相
(传递过程对反应速率影响);
数学模型分类方法
• * 用peclet准数Pe表示径向、轴向混合有效弥散 系数Dr、De:
•
P
du s
d u
(s
f
)(
),(5 38 A)
D er
D
r
fr
P
du s
d u
( s f )(
),(5 38 B)
el
D
D
l
fl
5-7 固定床中流体的径向和轴向混合
5-7 固定床中流体的径向和轴向混合
• ②绝热温升的影响因素:由(5-6)知: • 混合气体初始组成yAO↑,则∧↑可能,Tb2>T0,耐
热(低CO交换、甲烷化,注意yAO要低) • (-△HR)↑,则∧↑可能, Tb2>T0,耐热(热效应
大的反应尤要注意,如甲烷化保证yAO不超定值)
5-13 绝热温升
• ③当yAO较小(即低浓进气),或yAO虽较大,但 △XA不太大时,基本符合上述简化条件;绝热操作线 为直线,∧为常数,即Tb-Tb1=∧(XA-XA1)(4-75) • ④当反应混合物组成变化很大,不符合简化条件, ∧不为常数,绝热操作线为曲线;此时,段分段计 算,每段用简化方法。 • ⑤对多段间接换热式反应器和多段原料气冷激式反 应器,若忽略各段出口气体组成对∧值的影响,则各 段绝热操作线斜率都相同。
5-1 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基本类型
5-2基本设计原则:
自学(要求)。二个条件,五个基本原则
• 5-3催化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据反应动力学分:非均相
(传递过程对反应速率影响);
数学模型分类方法
• * 用peclet准数Pe表示径向、轴向混合有效弥散 系数Dr、De:
•
P
du s
d u
(s
f
)(
),(5 38 A)
D er
D
r
fr
P
du s
d u
( s f )(
),(5 38 B)
el
D
D
l
fl
5-7 固定床中流体的径向和轴向混合
5-7 固定床中流体的径向和轴向混合
• ②绝热温升的影响因素:由(5-6)知: • 混合气体初始组成yAO↑,则∧↑可能,Tb2>T0,耐
热(低CO交换、甲烷化,注意yAO要低) • (-△HR)↑,则∧↑可能, Tb2>T0,耐热(热效应
大的反应尤要注意,如甲烷化保证yAO不超定值)
5-13 绝热温升
• ③当yAO较小(即低浓进气),或yAO虽较大,但 △XA不太大时,基本符合上述简化条件;绝热操作线 为直线,∧为常数,即Tb-Tb1=∧(XA-XA1)(4-75) • ④当反应混合物组成变化很大,不符合简化条件, ∧不为常数,绝热操作线为曲线;此时,段分段计 算,每段用简化方法。 • ⑤对多段间接换热式反应器和多段原料气冷激式反 应器,若忽略各段出口气体组成对∧值的影响,则各 段绝热操作线斜率都相同。
《反应工程》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 ppt课件

第二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 及宏观动力学
PPT课件
1
2.1 催化及固体催化剂 2.2 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 2.3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
体的扩散 2.4 内扩散有效因子 2.5 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 2.6 固体颗粒催化剂的工程设计 2.7 固体催化剂失活
PPT课件
2
1)反应特点 (1)反应物和产物均为气体; (2)使用固体催化剂,具有惊人的内表面; (3)反应区在催化剂颗粒内表面。 2)反应步骤
反应区在颗粒内部,整个反应过程是由物理过程和 化学反应过程组成的,反应分7步进行。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1)反应物从气相主体扩散到颗粒外表面——外扩散; (2)反应物从颗粒外表面扩散进入颗粒内部的微孔——内 扩散;
容有以下几方面。
(1) 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
(2) 催化剂颗粒内扩散-反应过程的关联方法——内扩散
有效因子;
(3)
宏观动力学方程,或称之为总体速率方程的建立。 PPT课件
7
2.1 催化及固体催化剂
PPT课件
8
2.1.1 催化反应
催化(Catalysis)的研究和发展对化学工业的变革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18世纪到19世纪初期世界工业起步和发 展所需的基本化工原料如硫酸、氨和硝酸的生产,由于开 发了催化作用和研制了催化剂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1831年研制了铂催化剂转化二氧化硫的接触法替代了铅室 法生产硫酸。1900年铂催化剂上进行的氮氧化反应取代了 硫酸和硝酸钠反应生产硝酸。1913年使用熔铁催化剂的氨 合成生产装置的开发带动了高压容器和压缩机的发展。 1923年采用锌铬催化剂使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取代了木 材干馏制甲醇。但由于低温下锌铬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低, 只能在350---420℃反应,较高反应温度下不利于甲醇合 成的热力学平衡,因此必须在25---30MPa高压下生产。 1966年铜基催化剂合成甲醇投产,可在220~270℃下反应, 相应压力可降至5MPa,节约了高压生产的能耗。
PPT课件
1
2.1 催化及固体催化剂 2.2 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 2.3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
体的扩散 2.4 内扩散有效因子 2.5 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 2.6 固体颗粒催化剂的工程设计 2.7 固体催化剂失活
PPT课件
2
1)反应特点 (1)反应物和产物均为气体; (2)使用固体催化剂,具有惊人的内表面; (3)反应区在催化剂颗粒内表面。 2)反应步骤
反应区在颗粒内部,整个反应过程是由物理过程和 化学反应过程组成的,反应分7步进行。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1)反应物从气相主体扩散到颗粒外表面——外扩散; (2)反应物从颗粒外表面扩散进入颗粒内部的微孔——内 扩散;
容有以下几方面。
(1) 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
(2) 催化剂颗粒内扩散-反应过程的关联方法——内扩散
有效因子;
(3)
宏观动力学方程,或称之为总体速率方程的建立。 PPT课件
7
2.1 催化及固体催化剂
PPT课件
8
2.1.1 催化反应
催化(Catalysis)的研究和发展对化学工业的变革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18世纪到19世纪初期世界工业起步和发 展所需的基本化工原料如硫酸、氨和硝酸的生产,由于开 发了催化作用和研制了催化剂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1831年研制了铂催化剂转化二氧化硫的接触法替代了铅室 法生产硫酸。1900年铂催化剂上进行的氮氧化反应取代了 硫酸和硝酸钠反应生产硝酸。1913年使用熔铁催化剂的氨 合成生产装置的开发带动了高压容器和压缩机的发展。 1923年采用锌铬催化剂使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取代了木 材干馏制甲醇。但由于低温下锌铬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低, 只能在350---420℃反应,较高反应温度下不利于甲醇合 成的热力学平衡,因此必须在25---30MPa高压下生产。 1966年铜基催化剂合成甲醇投产,可在220~270℃下反应, 相应压力可降至5MPa,节约了高压生产的能耗。
《固相反应》PPT课件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2. 固-气反应
固相-气相反应的原始反应物要求至少有一种固相物质和 气相物质。按照气相物质在反应过程是否进行化学传输过 程,固-气反应可分为无化学传输的蒸发反应和涉及化学传 输过程的气相生长反应两大类。
(1)蒸发反应
蒸发反应的起因是固相物质的饱和蒸汽压,当饱和蒸汽 压大于固相表面处平衡蒸汽压时,固相物质就不断离开固 相表面。相反过程就是表面处的蒸汽原子落回到表面处, 产生凝聚过程。利用这种蒸发-凝聚过程,控制其热力学、 动力学条件,可制备出各种新型薄膜类材料。
(2)气相生长反应
气相生长反应可制备具有高纯、高分散性和高均匀性要 求的材料,如制备特种薄膜、单晶材料、高纯物质等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3. 固-固反应
固相-固相反应只涉及两个或以上的固相物质之间的化 学反应以及物质的扩散等过程。按照反应进行的形式, 固相反应又包括相变反应、固溶反应、离溶反应、析晶 反应、化合与分解反应等。其中,相变反应是最基本的 反应类型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第二章
固相反应
2008年6月
材料科学基础-----固相反应
固相反应:固体与固体反应生成固体产物的过程
也指固相与气相、固相与液相之间的反应
固相反应特点:先在界面上(固-固界面、固-液界 面、固-气界面等)进行化学反应,形成反应产物层, 然后反应物再通过产物层进行扩散迁移,使反应继续 进行
(1) 固态物质间反应直接进行,气相或液相没有或不起重要 作用;
(2) 固体反应开始温度比反应物的熔融温度或系统的低共熔 温度要低的多,通常与一种反应物开始呈现显著扩散作用的 温度相接近,且其与熔点Tm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硅酸盐 中约0.8~0.9Tm; (3) 反应物之一存在多晶转变时,多晶转变温度常是反应开 始变为显著的温度
气-固相催化反应工程24页PPT

气-固相催化反应工程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课件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ppt课件
目录
•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概述 •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 气固相反应的动力学实验研究 • 气固相反应的动力学模拟研究 •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的应用研究 • 总结与展望
01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是研究气体与固体 物质之间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的学科 。
科学研究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是化学反应工 程和物理化学等领域的重要分支 ,对于深入理解反应机制和探索 新反应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的发展历程
早期研究
早在19世纪,科学家就开始研究气固相反应,初期主要关注燃烧和氧 化等简单反应。
理论模型建立
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20世纪初开始建立气固相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如扩散控制模型和化学反应控制模型等。
工业粉尘治理
通过气固相反应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控制和处理 ,减少空气污染。
土壤修复
利用气固相反应技术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如通过化学氧化还原 反应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在新材料研发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制备
气固相反应技术可用于制备纳米材料,如纳米碳管、纳米氧化物 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验技术进步
20世纪中叶以后,实验技术的进步为气固相反应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更 多手段,如激光诱导荧光、质谱仪等技术的应用。
当前研究热点
目前,气固相反应动力学的研究重点包括新型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 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以及计算机模拟在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等。
02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的基本 原理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跨学科合作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加强跨学科合 作,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推动气固相反应动力学的 发展。
目录
•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概述 •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 气固相反应的动力学实验研究 • 气固相反应的动力学模拟研究 •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的应用研究 • 总结与展望
01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是研究气体与固体 物质之间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的学科 。
科学研究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是化学反应工 程和物理化学等领域的重要分支 ,对于深入理解反应机制和探索 新反应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的发展历程
早期研究
早在19世纪,科学家就开始研究气固相反应,初期主要关注燃烧和氧 化等简单反应。
理论模型建立
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20世纪初开始建立气固相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如扩散控制模型和化学反应控制模型等。
工业粉尘治理
通过气固相反应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控制和处理 ,减少空气污染。
土壤修复
利用气固相反应技术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如通过化学氧化还原 反应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在新材料研发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制备
气固相反应技术可用于制备纳米材料,如纳米碳管、纳米氧化物 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验技术进步
20世纪中叶以后,实验技术的进步为气固相反应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更 多手段,如激光诱导荧光、质谱仪等技术的应用。
当前研究热点
目前,气固相反应动力学的研究重点包括新型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 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以及计算机模拟在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等。
02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的基本 原理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跨学科合作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加强跨学科合 作,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推动气固相反应动力学的 发展。
第五章-气—固界面PPT课件

.
1
▪ 一液体、表固面体比表较面第与一节 固体表面
▪ 固体不具有流动性, 形状几乎等于它形成 时或破坏后的形状。
▪ 从微观上分析固体表 面 是 凹 凸 不 平 的 , 这 铝箔电镜形貌(1000倍) 一点与液面的平滑程 度形成了明显的对照。
铝箔电镜形貌(10000倍)
▪ 液面上的吸附力场是 均匀的,而固面上的 力场是不均匀的,那 些表面凸起处、边角 棱处裂缝处和残损处 具有更高的能量,因 此说其表面活性是极
C
▪ 往往最初的物理吸附 会加速化学吸附的进 行,最初的物理吸附 的发生降低了化学吸 附的活化能。
A P
图5—8 固体M与气体X2间位 能随间距r变化曲线
.
21
(三)关于化学吸附的不可逆性
▪ 在化学吸附中,吸附质分子与基质间形成 了化学键,因此在解吸过程并不等于吸附 的逆过程,实际上解吸的并不是原来被吸 附的物质,而是吸附质与吸附剂分子所形 成的化合物的分离产物,就是说解吸过程 不是原来被吸附分子简单的脱离问题。
▪ 3.吸附热与表面覆盖率无关。按式5-11覆盖率可
表示为:
V S0
Vm S
▪ 4.不考虑被吸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 5. 吸附平衡是吸附与解吸间的平衡。
.
27
▪ 单位重量固体,其表面上有S个活性基点,其
中有So个(已二被)气L体an分gm子u所ir占吸据附,等那温么式吸附速率
可表示为:
▪ 实验方法有动态法和静态法:
▪ ①在动态法中,于体积为V的吸附系体中,维持温度T和 气体压力P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地称重原始重量为W的 吸附剂与其上所吸附的气体的重量,直至达到平衡重量 Wˊ。倘若固定温度,改变压力就可以得到吸附量与P间 关系;倘若固定压力,改变温度就可以得到和T间的关 系。从而计算出吸附量;
气-固相反应实例ppt课件

=
1
kr¢ea A(1-a)2
c1
=
n0S
da
dt
da
dt
=
1
kr¢ea A(1-a)2
c0 (1 - a )
=
krea (1- a)3/2
一维界面化学反应控制
若反应物片状颗粒(反应过程中反应面积不变):
a =1- l
l0
零级反应:
da = - dl
dt dt
- dns dt
= kr¢ea A0c0
102
3
100
98
96
94 2
92
90
88
86
84
1
82
80
78
76
74
0
72
7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Temperature/K
TG(%) DSC( mW/mg)
La(OH)3的TG-DSC曲线 (20K/min)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4
1.0
10K/min
15K/min
0.8
20K/min
0.6
1.0
10K/min
0.8
15K/min
20K/min
0.6
0.4
0.4
0.2
0.2
0.0
0.0
540 560 580 600 620 640 660 680 700
Temperature/K
750 760 770 780 790 800 810 820 830 840 850
非等温固相反应动力学分析
将dT/dt=β代入: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PPT课件

0 ' Ea Aexp g ka A f RgT RgT 令: 0 E ' ' ' d Aexp h kd k f RT R T g g
第四节
则有: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方程
0 E E a a A 0 E E d A d 0 0 Ea ,Ed ,,为常数
第四节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方程
将吸附和脱附活化能代入净吸附速率的表达式中: 0 0 E E ' ' a d A A r r r p f exp k f exp a d A A A A R T R T R T R T g g g g
在多孔催化剂上进行的气固相催化反应,由反应物在位于催化剂
内表面的活性位上的化学吸附、活化吸附态组分进行化学反应和 产物的脱附三个连串步骤组成,因此,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 学的基础是化学吸附。
第四节
下表。
类别
项目 吸附剂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方程
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二者区别见
Langmuir理想吸附层等温方程
第四节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方程
如果气相中的组分A及B都同时被固体表面吸附,其表面覆盖度分 k p 1 别为θA,θB,则A组分的吸附速率为: r a aA A A B k aA 脱附速率为: r k b A d dA A * k dA k p * a A A A 吸附达平衡时,ra=rd,则有: b p A A 1 A k B dA
1 则: b0 p exp(fA) A ln( b0 p* A)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5 .0
-1 5 .5
-1 6 .0
-1 6 .5
-1 7 .0 0.00170 0.00175 0.00180 0.00185 0.00190 0.00195 0.00200
g () 0 f( 1 )d A o Te E /Rd T T A R p E ()
两边取对数 g() AR RT E
ln( T2
)lnE(12E)RT
气固相反应实例
单曲线法-Doyle方程: Doyle[92]将积分p(μ)估计为
lo p () g 2 . 3 0 1 . 45 5 ( 2 6 0 6 7 )0
热重分析仪示意图
气固相反应实例
Co3O4的分解过程用TG进行研究 等温(未到反应温度前通氩气保护,到达反应温
度时开始通H2还原) 非等温
气固相反应实例
X
1 .0
E
0 .8
D C
0 .6
B
0 .4
0 .2
A :523K
B :553K
A
C :563K
D :583K
E :603K
0 .0 0
10
因此可以利用在不同次测量下得到的相同反应分数
下对应的α作图
ln(ddt )ik
~
1 Tik
回归得到的斜率计算出表观活化能E
气固相反应实例
等转化法-Flynn-Wall-Ozawa(FWO)方法 :
将Doyle方程变为
log g ()()loA g R)(E 2.31 0 5 .45R E 6T 7
p()exp )(/2
E RT
得到
E
ln const T2 RT
g () 0 f( 1 )d A o Te E /Rd T T A R p E ()
利用 log i ~ 1 作图,求斜率可以计算出E
T 2 Tik
气固相反应实例
Co3O4的在氢气中还原 La(OH)3的分解
气固相反应实例
log ) (loR gA ( (g)E )2.31 0 5 .45R E 6T 7
如果反应为单一过程,在给定的固定反应分数下
log0.456E7 const
RT 利用相同的反应分数下的logβi对1/T作图,求斜率可
以计算出E
气固相反应实例
等转化法-Kissinger方法 :
Kissinger方法将积分p(μ)估计为
20
30
40
50
t (m in )
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
气固相反应实例
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气固相反应实例
1 /3
1 - ( 1X-)
0 .3 0
0 .2 5
523K
553K
563K
0 .2 0
583K
603K
0 .1 5
0 .1 0
0 .0 5
0 .0 0
0
2
4
6
8
t (m in )
气固相反应实例
1 /3
l n ( 1 - (X1) - ) - l nT( / [T ] )
2
2
1 /3
-1 3 .0
-1 3 .5
A :1 5 K /m in 1 5 0 m l/m in
-1 4 .0
B :1 5 K /m in 1 2 0 m l/m in
C :2 5 K /m in 1 5 0 m l/m in
-1 4 .5
dt
dT dT
dT
积分得到:
g( )0 1 / f( ) d Ao Te E/ RdT T ARp E( )
p() e d
2
E RT
积分p(μ)没有解析解,只有数值解。
气固相反应实例
常用于非等温动力学分析的方法有单曲线法(模型拟 合法)和等转化法
单曲线法利用单条热分析曲线求出全部动力学参数, 主要通过假定动力学模型来拟合动力学曲线。常用方 程有Coats-Redfern方程和Doyle方程。
1 - ( 1X-)
0 .5 0
523K
0 .4 5
553K
0 .4 0
Hale Waihona Puke 563K583K0 .3 5
603K
0 .3 0
0 .2 5
0 .2 0
0 .1 5
0 .1 0
0 .0 5
0 .0 0
0
1
2
3
4
5
6
7
t (m in )
气固相反应实例
l n (k/ [k] )
1
0
-1
-2
-3
-4
0 .0 0 1 6 5
log g ()()loA g R)(E 2.31 0 5 .45R E 6T 7
气固相反应实例
等转化法-Friedman方法 :
由基本动力学方程
求对数
dAex pE(a)f()
dt
RT
lnd()Ea lnA[(f)]
dt RT
气固相反应实例
等转化法-Friedman方法 :
在相同反应分数条件下,方程右边第二项相同
0 .0 0 1 7 0
0.00175 0.00180
1 /T (K -1)
0 .0 0 1 8 5
0 .0 0 1 9 0
0 .0 0 1 9 5
气固相反应实例
lnk(min-1)
-0.5
-1.0
-1.5
-2.0
-2.5
-3.0
-3.5
1.65
1.70
1.75
1.80
1.85
1.90
1.95
1/T,10-3K-1
气固相反应实例
d kf() f(α):速率微分式
dt
k=Ae-E/(RT)
=dT/dt
G(α): f(α)的积分函数, 球形颗粒界面化学 反 应控速: G(α)=1-(1-α)1/3
lnGT(2)lnAER 12R ET RET
气固相反应实例
ln((1-(1-X)1/3)-ln(T2/[T2])
气固相反应实例
气固相反应实例
气固相反应实例
等温 非等温
气固相反应实例
动力学方程一般表示为:
微分形式 d k f()
dt
积分形式
g()kt
g(α) α dα 0 f (α)
反应机理、控速步骤不同对应不同的动力学 模型 f(α)和g(α)
气固相反应实例
将dT/dt=β代入:
d kf() dα dtkf(α) dαA/βexp E/(R)T f(α)
等转化法利用升温速率不同的多条曲线求出反应的表 观活化能。由于不用假定反应动力学模型,得到的活 化能值被认为比较可靠,因此在近年来受到了普遍的 重视。
气固相反应实例
单曲线法-Coats-Redfern方程:
Coats和Redfern将积分p(μ)估计为
p() e (1 2) 2
E RT
-13 -14 -15 -16 -17 -18 -19 0.0016
A:15K/min 150ml/min B:15K/min 120ml/min C:25K/min 150ml/min
0.0017
0.0018
1/T (K-1)
0.0019
ln G ( X ) -1/T关系
T2
0.0020
气固相反应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