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报告书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完美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完美版)

学生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题目: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班级:日期:指导教师:第组姓名:同组人:【实验目的】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1、制取氧气(1)仔细观察图2-17所示的装置,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2)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拔开橡胶塞,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如图2—17所示)(3)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4)加热试管。

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一瓶氧气(瓶中留有少量水).(想一想:为什么刚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立即收集?)(5)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2、氧气的性质(1)如图2-18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上面实验收集到的氧气中(有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有什么现象发生()?(2)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加有少量水).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完美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完美版)

顺平县腰山镇中学学生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题目: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班级:日期:指导教师:第组姓名:同组人:【实验目的】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1、制取氧气(1)仔细观察图2-17所示的装置,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2)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拔开橡胶塞,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如图2-17所示)(3)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4)加热试管。

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一瓶氧气(瓶中留有少量水)。

(想一想:为什么刚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立即收集)(5)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2、氧气的性质(1)如图2-18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上面实验收集到的氧气中(有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有什么现象发生()(2)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加有少量水)。

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中考化学实验报告单

中考化学实验报告单

中考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实验仪器与药品,试管、试管架、滴管、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按化学计量比例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质量是相等的,生成的盐和水的质量也是相等的。

实验步骤:1.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在加入酚酞指示剂后,用滴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到盐酸溶液中,直至出现颜色变化。

3. 记录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滴数,并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盐酸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了粉红色。

2. 实验现象解释,酚酞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粉红色。

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酚酞指示剂由无色变成了粉红色,说明酸碱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即酸和碱按化学计量比例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酚酞指示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的作用,以及颜色变化的原因。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以及酚酞指示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的作用。

这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到化学药品。

2.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试管破裂或溶液溅出。

3.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和其他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酸碱中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化学实验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全部内容,谢谢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报告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报告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报告单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形状和颜色。

2、用小木条接触不同层次的火焰,并观察小木条的变化。

3、用烧杯盖住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变化。

实验现象1、火焰呈三层,外层为蓝色,中间为黄色,内层为淡蓝色。

2、接触外层火焰的小木条迅速燃烧,接触中间火焰的小木条也能燃烧,但是燃烧速度较慢,接触内层火焰的小木条不会燃烧。

3、盖住酒精灯后,火焰逐渐变小并最终熄灭。

分析结论1、火焰呈三层,外层温度最高,中间层温度较低,内层温度最低。

2、火焰的不同部分温度不同,外层火焰温度最高,中间层次之,内层温度最低。

3、火焰需要氧气才能燃烧,盖住酒精灯后,火焰逐渐熄灭,是因为氧气不足。

探究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是否守恒。

实验步骤: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比较1.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少量白磷,称质量为m1.2.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灼烧至红热,放回瓶中,塞紧胶塞。

3.冷却后又放回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2.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称装有适量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的质量为m3.2.将铁钉投入锥形瓶中,几分钟后,称质量为m4.实验结果: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比较实验现象:白磷燃烧后,质量减少。

分析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后的质量应该相等,但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减少了。

这是因为白磷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使质量减少。

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质量没有变化。

分析结论:实验前后的质量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这是因为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铁原子与硫酸铜中的铜离子交换位置,生成了亚铁离子和硫酸铜,反应前后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名称:CO2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目的:练实验室制取CO2和加深对其性质的理解。

药品仪器:铁架台、试管、集气瓶、酒精灯、小木条、澄清石灰水、大理石、稀盐酸、紫色石蕊溶液、蜡烛、澄清石灰水。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报告.doc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报告.doc

《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报告单1. 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 初步学会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 初步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制得的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用品】1. 实验用品: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纱布、胶头滴管、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 蕊溶液、PH 试纸、紫甘蓝(或月季花、苋菜等) 稀盐酸、NaOH 溶液、肥皂水、土壤样品2. 其他用品:你还想测定那些物质的 pH?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记录分析】 学生实验1.自制酸碱指示剂(1) 将植物的花瓣或果实, 在研钵中捣烂, 加入酒精浸泡。

(2) 用纱布将浸泡的汁液过滤或挤出。

(3 )试验自制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 颜色变化。

交流讨论:2. 了解其他组同学自制的指示剂的检验效果,那种植物制成的指示剂效果好? 3•你认为比较完美的指示剂应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实验2.(1) 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 酸碱性;(2) 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 )试验自制的指示剂在溶液中的颜色变 化。

交流讨论:1. 石蕊溶液、酚酞溶液以及自制的指示剂在 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情况。

2.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具有哪些实际意义?学生实验3.测定校园花坛土壤浸泡液的酸碱度(1 )取少量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 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

(2)用pH 试纸测澄清液的酸碱度。

交流讨论:校园花坛土壤是否适合花卉的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1. 为什么许多植物的花瓣或茎叶等可以制作指示剂?2. 什么样的汁液可作酸碱指示剂 ?3.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定性或定量测量溶液的酸碱性活动日期: _____年 _____ 月 ___ 日【实验目的】同组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用pH试纸测溶液酸碱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人教版 九年级上下册化学实验报告单

人教版 九年级上下册化学实验报告单

【编号1】实验1 物质的变化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物质的不同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初步熟悉液体的取用、液体的加热、固体颗粒的研磨、溶解、溶液的滴加、液体的倾倒等正确的实验操作。

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火柴、玻璃片、研钵(研杵)、单孔塞(带导管);蒸馏水、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和解释1.在试管中加入约五分之一体积的水,用铁架台固定,点燃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玻璃片上有。

在此变化过程中,水由液态受热变成态的水蒸气,而后遇冷凝结成液态水,水本身发生变化,新物质生成。

2.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研碎。

蓝色颗粒状胆矾变成了。

胆矾从状固体变成状固体,新物质生成。

3.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研碎的胆矾粉末并加入少量水,振荡,直至硫酸铜全部溶解为止。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数滴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试管内有。

说明该变化过程中,新物质生成。

4.如图所示,取少量块状石灰石放入试管里,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

石灰石表面出现,澄清石灰水。

证明石灰石与稀盐酸作用,生成了。

该变化中新物质生成。

1.化学变化中常常伴有哪些实验现象?2.请列举2-3个生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例子。

【编号2】实验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能说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初步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酒精灯、火柴、木条、集气瓶;氧气、二氧化碳。

1.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1)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属于;(2)加热碳酸氢铵能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属于;(3)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于;(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册(人教版版本练习册)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册(人教版版本练习册)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合作者_________实验日期__月__日实验名称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实验用品仪器:酒精灯、铁架台、大试管、单孔塞、乳胶管、水槽、玻璃弯管、集气瓶、玻璃片、药匙、火柴、坩埚钳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细铁丝、澄清石灰水、木炭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制取氧气(1)连接装置:拿一个干燥洁净的大试管,塞上一个带导气管的单孔橡皮塞。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装入药品:打开塞子,在试管中装入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用带有导气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4)固定装置:将装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5)将两个集气瓶装满水,倒立在水槽中。

再点燃酒导气管口有冒出,松开手后导气管内形成一段,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注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比例为3: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加热时应先,再。

导气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能、不能)开始收集,为什么?当导管口有冒出时开始收集。

当瓶口有冒出时证明氧气集满。

精灯,加热试管(6)收集气体(7)先使导管离开水槽(8)然后熄灭酒精灯2.氧气的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用坩埚钳夹取一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由瓶口缓慢向下擦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燃烧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7)和(8)不能颠倒,防止木炭颜色:;红热的木炭应伸入到集气瓶中,原因是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现象:;木炭在氧气瓶中燃烧时的现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剧烈的原因是。

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木炭燃烧后的生成物是:。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铁丝的色态:。

火柴的作用:;(2)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点燃系在螺旋状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由瓶口缓慢向下插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

3.实验后的整理工作:仪器洗干净放好,把其它用品复位,并擦干净实验台。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共5篇) 篇一: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篇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化学实验报告上册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一、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放在桌面上。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小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名称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实验目的正确地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实验器材、药品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 检查仪器、药品。

2. 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3. 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 按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要求装配好气体发生装置。

5. 在水槽中用烧杯向集气瓶中注满水,盖好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6. 拆除装置,整理复位. 2H2O2 2H2O+O2↑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可以用双氧水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MnO2实验名称 木炭铁丝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目的 利用事先备好的一瓶氧气完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验证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

实验器材、药品 集气瓶(125mL)、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木炭、澄清石灰水、火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石棉网。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 检查仪器、药品。

2. 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烧到发红,移开盛满气体的集气瓶口的玻璃片,慢慢地把坩埚钳插入到瓶的底部并观察木炭在氧气燃烧的现象。

3. 待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

往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观察现象。

4. 整理复位。

S + O 2点燃SO 23Fe + 2O 2 点燃 Fe 3O 4 C + O 2 点燃 CO 2实验装置图中学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利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实验目的 利用已装配好的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制取、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并验满。

实验器材、药品 套完整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仪器包括铁架台、铁夹、大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125mL )、玻璃片、其中气体发生装置已经检验,其气密性良好]碳酸钙(大理石或石灰石、块状)、稀盐酸(1:2)、酒精灯、木条、火柴、镊子,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 检查仪器、药品。

2.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药品,并制取二氧化碳。

3.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4. 验满。

5. 清洗仪器并整理复位。

可以用蛋皮、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aCO 3 + 2HCl = CaCl 2 + CO 2↑+ H 2O中学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一、 实验目的 利用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证明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

二、 实验器材、药品 带两个阶梯的白铁皮架、烧杯(150ml )、短蜡烛两支、火柴、集气瓶(250ml ,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玻璃片,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 检查仪器、药品。

1.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将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

2.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3.观察实验现象,作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4.整理复位。

火焰较低的蜡烛先熄灭,火焰较高的蜡烛后熄灭。

证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验目的 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的反应,并通过实验证明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实验器材、药品试管(Ф20 mm×200 mm)2支、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滴管、制备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蒸馏水(盛于烧杯中,贴标签)、石蕊试液(装于滴瓶中)、稀盐酸(装于细口瓶中)、火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向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蒸馏水,再分别滴加2-3滴石蕊试液,振荡。

3.向一只试管加入1~2 mL稀盐酸,另一只试管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4.将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至沸腾。

5.观察现象,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溶液是紫色的。

(中性)溶液均变红(颜色变浅)。

(酸性)CO2+H2O=H2CO3溶液由红变紫。

(中性)H2CO3== CO2↑+H2O中学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用托盘天平称取12.5g氯化钠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称取12.5g氯化钠实验器材、药品托盘天平、白纸、药匙、烧杯(100mL)、氯化钠、小刀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 检查仪器、药品。

无2. 在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放一张同样的白纸。

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如不平衡,将天平调至平衡。

3. 准确称取12.5g氯化钠。

4. 把称取的氯化钠倒入烧杯内。

5. 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使天平复原。

6. 整理复位。

实验名称 配制50 g 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目的 初步了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一般方法 实验器材、药品 烧杯(100 mL )、量筒(50 mL)、玻璃棒、胶头滴管、氯化钠固体5 g (备好,并用纸包装)、蒸馏水(装于细口瓶中)、盛放玻璃棒和滴管的烧杯(200 mL )、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 检查仪器、药品。

2. 将准备好的5 g 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

3.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蒸馏水并倒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氯化钠溶解。

4.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无实验名称组装过滤装置并过滤粗食盐水实验目的正确组装一套过滤装置,并利用它过滤粗食盐水实验器材、药品漏斗、圆形滤纸、剪刀、玻璃棒、烧杯(100mL)、铁架台(带铁圈)、粗食盐水(约15mL,盛于一烧杯中)、滴管、蒸馏水(盛于烧杯中)、放玻璃棒和滴管用的烧杯、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 检查仪器、药品。

2. 制作过滤器。

3. 安装过滤装置。

4. 过滤粗食盐水(约15mL)。

5.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过滤前的溶液是浑浊的,过滤后的溶液是清澈的。

滤纸上留下很多沙粒。

实验名称加热蒸发食盐溶液实验目的加热蒸发饱和食盐溶液实验器材、药品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烧杯(100mL)、铁架台(带铁圈)、剪刀、(盛放火柴的)表面皿、坩埚钳、饱和氯化钠溶液(5mL盛装于试管中)、火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 检查仪器、药品。

2. 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整铁架台上铁圈的高度,使酒精灯外焰对准蒸发皿底部。

3. 将5mL饱和氯化钠溶液全部倒入蒸发皿里,并将蒸发皿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

4. 加热蒸发皿里的氯化钠溶液。

5. 清洗仪器并整理复位。

蒸发皿里逐渐出现晶体。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氯化钠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固体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实验器材、药品烧杯(100mL)、量筒(50mL)、玻璃棒、胶头滴管、氯化钠固体10g(备好,并用纸包装2包,每包5g)、蒸馏水(装于细口瓶中)盛放玻璃棒和滴管的烧杯(200mL)、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 检查仪器、药品。

2. 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蒸馏水20 mL,并倒入100 mL烧杯。

3. 将准备好的5g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搅拌直到氯化钠溶解。

4. 再加5g氯化钠固体,搅拌并观察现象。

5.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①先加入的5g氯化钠完全溶解了,后加入的5g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

②说明氯化钠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酒精与水能互相溶解实验目的用实验证明酒精与水能互相溶解,形成溶液。

实验器材、药品试管(Ф20 mm×200 mm)1支、试管架、滴管1支、高锰酸钾溶液(装于细口瓶中)、乙醇(装于细口瓶中)、盛放滴管的烧杯(200ml)、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 检查仪器、药品。

2. 向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约5 mL。

3.用滴管缓缓加入约2 mL乙醇,不要振荡,观察现象。

4.然后振荡,观察现象,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5.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上层溶液是无色的,下层溶液是紫色的。

振荡后变为均匀的紫色溶液。

说明酒精与水能互相溶解,形成溶液。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目的用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器材、药品烧杯(100 mL)3个、玻璃棒1支,温度计1支,药匙、洁净纸、固态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蒸馏水(装于细口瓶中),盛放玻璃棒和温度计的烧杯(200 mL)、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向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蒸馏水约20 mL,用温度计量出水的温度。

3.用药匙分别取少许固态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加入到3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溶解。

4.再用温度计量出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5.清洗试管,整理复位。

①水温是20 ℃。

②氯化钠溶液的温度是20 ℃。

硝酸铵溶液的温度是17℃。

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是 32℃。

③硝酸铵溶解要吸热,氢氧化钠溶解要放热。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用指示剂鉴别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实验目的 利用石蕊、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实验器材、药品 试管(Ф15mm×150mm )5支、试管架,待鉴别溶液A 、B 、C (其中1:3盐酸、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均装于细口瓶中,三者随机标示A 、B 、C )、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分装于滴瓶中),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试管刷。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 检查仪器、药品。

2. 用三支试管分别取待鉴别的三种溶液少许。

3.选择恰当的指示剂进行试验(石蕊、酚酞试液均要求使用),根据实验现象作出判断。

4.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① 分别滴入酚酞试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