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作文复习教案四 锤炼思想 学习写有文采的作文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单元作文三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2

高中语文第单元作文三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2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语言和思想之间的关系。

2.理解修辞对文章的作用。

3.学习写有文采文章的方法。

【学习实施】一、课前准备1.课前阅读《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一文,理解有文采的文章体现出的特点.2.搜集写作素材。

搜集思想深刻、文采飞扬的文章。

二、写作指导【理解作文思想和形式的关系】所谓“思想”,就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锤炼思想,就是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边写边思考,最终达到思想深刻、有序。

所谓“形式”是指文章外在的状态,表现内容很多,其中“有文采”是非常重要的。

有文采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要求,指文章言辞传神,生动活泼,能把所状之物、所叙之事写得有血有肉,说得绘声绘色,能把所议之理阐发得生动形象、精辟透彻,通篇流畅自然,富有表现力。

作文的思想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内核;思想只有从语言上才能表达出来,语言的文采才能更好地表现思想。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在语言表达上,交错运用长句、短句、整句、散句,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长句和短句相对而言。

一般地说,长句字数多,结构较复杂,层次也较多,宜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宜于表达严密精确的思想;短句的特点是简洁、明快、灵活,读起来省力、易懂。

整句与散句也各有长处.整句是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似的句子,形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加强语势、强调语义的作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都属于整句;而散句则结构相异,长短不一,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长、短、整、散根据需要交错使用,前后句式的照应,可使文章结构完整、思路严密;排比句式可增强文章的论证力度,或使情感的表达更充分;设问句式可提出重要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比喻句式可使内容的表达更形象、更有文采、更有意蕴;对偶句式可使语言凝练,形式整齐等.1.词语生动要做到词语生动,首先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文章中的字、词、句等语言要素,就像建筑中所用的沙、石、砖、木、水泥等一样。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写作专题《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写作专题《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教学设计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作为高考专题复习写作专题,在要求学生写的深刻、充实的基础上更进一层,要求写出文采,目的更加明确。

但高二较多学生对文采的认识有偏颇:认为文章有文采就是语言优美,至于思想则没有考虑过。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文”即指“文采”。

对于优秀的作文来说,它应该文质兼美,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要凭借“文采”去创造文章的又一个“亮点”,打造语言的“可视性”,给人以美感和享受。

为此,本节课主要面向大多数语言水平处于中等的学生,指导这一层面的学生首先做到语言表达规范,然后在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有文采,应把教学重点定在思想和语言及文与质的关系上。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教材中四种常见的增加文采的方法,初步构建语言有文采的思维体系。

2.过程与方法:(1)讲练结合,通过实例增强感性认识;(2)比较分析,通过对比明确改进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语言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重点难点:1、重点:明确高考考纲发展等级对作文“有文采”的具体要求,精选范例,针对性点评。

2、难点:如何运用修辞和句式锤炼语言,使语言表现丰富的意韵。

四、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一篇好的作文,除了需要具备深刻的主题、新颖的题材、创新的结构,还有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语言优美靓丽,文采飞扬。

曾记得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写到:“不管鸟的翅膀有多美丽,如何不凭借空气,鸟儿是无法飞到高空的。

”我想说的是,语言就是作文的空气。

语言跟着思想走,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明白。

但锤炼思想要依托有文采的语言,如果文章文质兼美,就会给人一种唇齿留香,余韵袅袅的感觉。

当然,语言有文采,并不是单纯的指词语华丽,更应有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内在韵味,一种“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的境界。

好,说了这么多,那究竟怎样才能使作文文采飞扬呢。

(二)方法借鉴,合作探究:1.用PPT展示高考作文的评判要求,知道语言的文采和意蕴要通过什么方式展示。

高中语文第单元作文三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素材

高中语文第单元作文三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素材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备课素材怎样才能使文句有意蕴?1.符号代替法所谓符号代替法,是指行文时有意把读者根据语境可推知的内容用省略号取而代之的一种写作方法。

运用符号代替法,可使文章言简意赅,意蕴深远。

使用符号代替法时,必须预先提供特定的语言环境,使读者在推测、想象被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时,有据可依;否则,就会使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①当所要表达的某一内容难以尽述或不必尽述,不尽述反而可使文章含蓄、隽永时。

两片粗石凿成圆,如日头和月亮,硬被合在一起磨擦。

转啊转,转得好慢,和驴的脚步同样慢。

磨眼儿很细,成升成斗的粮食慢慢流进去,成晌成夜的时间慢慢流进去,磨出了粗粗的面粉,也消磨了长长的日月。

磨房里,有一支长长而又沉沉的乐曲:石磨、驴蹄儿、筛面箩合奏的交响曲。

演出了数千年,数千年旋律依旧,没有高潮,没有变化,年年重复着一个无头无尾、平淡无奇的故事.乐曲里,春秋交替,历史爬行,一代又一代,小媳妇成了老太婆,小伙子成了白头翁.时间被磨得模糊,心灵被磨得愚钝。

于是,磨房里长长的无聊,也就失去了枯燥,她或他,在筛面和骂驴的间歇,会哼一首祖传的歌谣.于是,从窝头、稀饭和糠糠菜菜里,从贫寒清淡的生活里,得到了满足和惬意……(节选自周同实的《石磨》)这段文字是《石磨》的第一自然段。

在段末作者使用了符号代替法。

文末省略号所替代的内容是难以尽述的。

文中的主人公们,“从窝头、稀饭和糠糠菜菜里,从贫寒清淡的生活里”,除了“得到了满足和惬意”之外,还可得到些什么?同学们从所提供的语境中是不难“思而得之”的。

因此,作者把这些难以尽述而读者又能“思而得之”的东西用省略号来取代,恰到好处,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②当所要表达的某些内容不必明述,不明述反而可使文章言简意丰、余味无穷时。

例如,张新民的微型小说《落棋有声》,写的是某厂厂长通过分析两位铸造车间主任候选人与自己下棋时的细枝末节,来确定车间主任人选的故事。

高考语文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高考语文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思想与语言密不可分、互为依存的关系。

2.在遣词造句、修辞、意蕴等方面培养讲究文采的习惯。

学前准备1.课前阅读《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一文,理解有文采的文章体现出的特点。

2.搜集写作素材。

搜集思想深刻、文采飞扬的文章。

3、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其效果。

①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②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③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④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⑤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⑥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⑦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⑧反问:语气强烈,突出和强化论点。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如何做到文章富有文采?2怎样才能使文句有意蕴?二、问题探究比较下面两组语段,说说它们在表达上的差异。

第一组:①你们青年人很有希望,你们要提高思想觉悟和科学水平,把老一代人没完成的事业接着干下去,一定能超过他们。

②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二组①革命的高潮将要迅速到来。

②革命的高潮将要迅速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望着东方已经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

学习检测1.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作用:“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文采斐然的写作技巧+课件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文采斐然的写作技巧+课件

三、善用修辞有奇效
修辞之于语言,犹如华美的服饰之于人。俗话说“人靠 衣装马靠鞍”,语言则需要用修辞来装饰。一篇文章中, 比喻用得好,则生动活泼,清新明快;排比用得好,则 气势如虹,撼人心魄;拟人用得好,则活灵活现,独具 一格;对比用得好,则美丑尽显,相得益彰;引用用得 好,则文章添香,意蕴丰富。如高分作文《心怀友善》 片段: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观看河蚌忍受了沙石的磨砺,坚持不懈,终于孕育出绝美的 珍珠;凤凰经历了烈火的试炼,坚持不懈,终于得以浴 火重生……
静静的夜,我思,我在。有个声音在问:怎样成就我们 的绚丽人生?
打开书卷,走进历史,我苦苦寻求答案。
语段整散句兼用,长短句交织,整齐之中显出错落,自 然之中蕴含节奏,和谐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清新明 快,有力地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他是一名普通的司机,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开车,不 敢有丝毫马虎。因为他知道,他身上担负着一车人的安 全。善字当头,责任在心..他就是杭州司机一一吴斌。 76秒的坚守,显现出不仅是责任,更是一种大善,一种 感动你我、点亮人间的大善。
作者先是简述吴斌的人生经历,然后用精练的语句对事例进行 分析,将叙议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语言凝练,含蓄蕴藉。
文采斐然的写作技巧
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作高考作 文时,若能文采斐然,妙语连珠,就如同在炎热 躁闷的夏天给阅卷老师送去徐徐清风,会让他们 心旷神怡,喜出望外,从而有望脱颖而出。
那么,如何写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呢?下面我们 就介绍几种实用的写作技巧。
目录
一、锤炼词语笔生花 二、活用句式求参差 三、善用修辞有奇效 四、综合表达巧结合
我开始寻找答案。原来,是世人追逐金钱的脚步伤害了你。可 是,我阻止不了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让你那明亮的眼眸 染上忧伤,将各种垃圾注入你的血脉,用不断向前延伸的道路割 破你的皮肤……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点文采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作文指导)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点文采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作文指导)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点文采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作文指导)小窗细嚼梅花蕊吐出文章字字香--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点文采这堂作文课的主题是(大家齐读)?小窗细嚼梅花蕊吐出文章字字香。

兵法有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在讨论这个主题前,大家先来了解下,老师们在评卷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标准给你们的作文评分的:基础等级50分:一等(50-41)二等(40-31)三等(30-21)四等(20-0)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没什么内容感情真切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病多字体工整字迹清楚字迹潦草字迹难辨符合文体要求大体符合文体要求大体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发展等级2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4、材料丰富7、语言生动,句式灵活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2、揭示问题产生问题5、形象丰满8、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6、意境深远9、文句有意蕴12、有个性特征[说明]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3.缺题目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不足字数(篇幅在2/3以上),每少50个字扣1分。

4.文章在基本切题的前提下,达到“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要求的,切入分为52。

在此基础上,只要发现有亮点,就应该将分数上浮。

考场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模块。

就基础等级而言,同学们喜欢哪一等啊?生:一等。

好,看来同学们都是有追求的。

我也希望你们实现到这一奋斗目标。

从这一等级中,我们知道了,写好一篇文章必须做到这样几点:(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思想健康,感情真挚;(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必修五作文训练之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教案

必修五作文训练之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教案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学简案【教学目标】1.掌握六种写得有文采的方法。

2.在课堂上写出能表现某一思想或意愿的有文采的文段。

3.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好的文章必须同时具备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

激发发现、积累美词佳句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通过锤炼思想使文章显得有文采。

2.精选范例、针对性点评、修改与提高。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语言略)二.检查预习阅读课本第78—80页的内容,回答问题。

什么是“有文采”?使文章有文采的方法有哪些?三.方法探究结合课本和学案上的文例,探究使文章写得有文采的具体方法。

1.学生分组讨论。

2.各小组派代表陈述观点。

3.教师结合学生的理解进行小结(规律总结)。

四.学习鉴赏读学案上的例文《遗憾》,从文章是否有文采,如何做到有文采的角度进行鉴赏、点评。

五.实践练笔(详见学案“综合运用”部分)六.课堂小结由抽象的思想到具体的文字,就像过一座独木桥,桥下的流水会让你战战兢兢,桥身的颤动会让你时时止步。

总之,你得小心翼翼地走,过去了,你就会看到别样的风景。

在每一个思想的背后都有这样一座独木桥,关键要看同学们愿不愿意去走。

走多了,走顺了,自然就能达到“妙手偶得”、浑然天成的境界了。

七.布置作业从“高中生活”“路”“成熟”“自由”“灵感”这五个主题中任选三个,各写一段有文采的文字。

要求: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尽量做到文质兼美;每段不少于300字。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学案一.方法点拨1.词语生动每一棵树的树干都扭曲着,如同彪悍的弓箭手拉开强劲的弓弩,绷开一身赤铜色突起饱绽的肌肉。

2.句式灵活擎一支旄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大漠上;挟一支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间。

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的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汉使谋反事败;正气,苏武拒绝折节叛国;惊诧,单于面对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做高山雪莲执著而圣洁的守望者。

高中语文《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文采表达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写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锻炼思维,表达个性和情感。

1.2 教学内容写作技巧的讲解与实践文采表达的示范与模仿思维锻炼与个性表达的引导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写作技巧和文采表达方法。

实践法:学生写作实践,教师指导。

讨论法:学生间相互交流,分享写作心得。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PPT展示写作技巧和文采表达实例。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和文采表达案例。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3.1 教学安排每个课时安排讲解、实践和讨论三个环节。

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讲解环节:讲解写作技巧和文采表达方法,提供实例进行分析。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讲解内容进行写作实践,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第四章:评价与反馈4.1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和改进。

学生互评:学生间相互评价,给予意见和建议。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给予评分和反馈。

4.2 反馈机制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写作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教科书:《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教材。

辅助教材:相关的写作指导书籍和电子资源。

5.2 参考资料学术文献:关于写作技巧和文采表达的研究论文和专著。

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和文采表达案例,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第六章:教学案例与分析6.1 教学案例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样本,涵盖不同水平和风格的写作。

分析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和提高。

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和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第七章:课堂练习与作业7.1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写作练习,提供具体的写作任务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教案四:锤炼思想学习写有文采的作文【教学重点】修辞与句式对于提高语言能力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语言表达技巧由日常训练向写作运用的迁移。

【课时分配】一课时讲评,两课时写作(本教案教学方法可穿插在日常训练中)【知识与能力】学习“提高语言文采”的一般方法,并具备实践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讲练结合,通过实例增强感性认识;2.比较分析,通过对比明确改进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浯感,提高语言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孔子有言:“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他认为说话写文章不仅要有思想,还要有文采,没有文采,文章也不会留传下去。

语言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浯言的内核。

语言跟着思想走,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明白;思想如行云流水,下笔才如有神助;认识事物深刻,文句才富有底蕴。

朱光潜先生认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写文章其实应是一个“整理思想和经验,使之正确化、条理化”的过程。

但思想毕竟不等同于语言。

同样的思想在不同的语言承载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表达效果。

思想要纯粹,但表达更要讲究艺术技巧。

要避免出现“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道)不出来”的情况,就必须讲究文采。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表现出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著;“最简单的笔调,需最艰苦的练习”则道出了泰戈尔成功的秘诀……古今中外的大作家们尚且如此讲究文采,重视锤炼语言,更何况我们这些初学写作的学生呢?对于一篇好的文章而言,它除了必须具备好的立意(深刻的思想)以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在高手林立的考场,要想从众多的竞争对手的包围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杀手锏”。

语言功夫是最本质最核心的作文能力,它与文面书写——同构成了作文的外在仪表。

良好的作文表达能力等同于出众的口才,为你迈向成功增添了重重的砝码。

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中有这样一个赢得“发展等级”分的条件,即“富有文采”。

它包含的三点是:第一,词语生动,句式灵活;第二,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第三,文句有意蕴。

只要能够达到其中之一便可赢得“发展等级”分。

必须强调的是,提倡使文章有文采与提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和反对形式主义文风并不矛盾。

对于驾驭语言技巧还不娴熟的中学生来说,锤炼语言,讲究语言的文学性,显得尤为重要。

【方法引导】如何做到富有文采之词语篇“腹有诗书气自华”,语言优美是每篇优秀作文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之一。

但要做到词语生动,首先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

而语言的生动性,往往是与形象性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就如同形与影—样。

换句话说,大凡生动的语言,往往就是形象化的语言。

它能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的感觉。

1.要注意动词的传神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曾经指出:语言艺术中最重要的是动词。

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大凡运动的东西,往往最富有感人的魅力。

古人讲究炼字,实际上是在炼词,在许多情况下,是在讲究动词的锤炼。

例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都是几经斟酌、反复修改才定下来的。

由于这几个词用得生动恰当、具有立体感,才使得作品成为千古流传的佳篇。

同学们知道,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而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的关键,就是动词的使用。

动词使用得巧妙得当,就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动作之间的细微差别,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传达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一种浮雕感。

可见,我们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动词词汇。

那么,在作文中如何运用动词?关键在一个“巧”字。

具体说来:(1)所使用的动词,必须是能准确传达事物特点的动词。

如前例①。

(2)所使用的动词必须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前例②,又如在《孔乙己》中,鲁迅先生描写孔乙己掏钱付酒账时的动作,用了一个“排”字,就充分地显示出了孔乙己的个性特征。

本来很穷,只有“九文大钱”,却偏偏要一个一个地“排”在柜台上。

正是这个“排”字,淋漓尽致地“排”出孔乙己穷酸、迂腐、好炫耀的性格特征。

再如巴尔扎克在描写葛朗台夺梳妆匣时,用了一个“扑”字,十分准确地刻画出葛朗台冷酷、自私、贪婪的性格特征。

(3)所使用的动词,必须寓含作者的爱憎感情。

如前例③。

2.要讲究词语的画面美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在写作时,又怎么能仅用单一的色彩去描绘多彩的事物、反映多彩的生活呢?生动的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绘画美,即能合理调配色彩,使所描绘的事物五彩斑斓、艳丽夺目、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如前例④⑤。

要使语言具有绘画美,一般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认真观察所描绘的事物的色彩特征。

观察得越细致,描绘得才会越具体、越准确。

(2)了解色彩的表情达意和象征意义。

色彩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可分冷色和暖色两大系统。

暖色如红、橙、黄等,冷色如青、蓝、紫等。

暖色给人以兴奋、热烈的感觉;冷色给人以沉静的感觉。

色彩的感情和象征意义也是很复杂的,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不同的感情,产生不同的寓意,同一色彩在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含义。

比如:红色,常常使人感到兴奋、热烈、喜庆等,也可以产生恐怖、危险、血腥等感觉;橙色常常使人感到温暖、华贵、庄严、隆重,也可以产生闷热、重压的感觉;黄色常常使人感到光明、轻快、富裕,也可以产生衰败、低级等感觉;绿色使人感到清新、舒适、欣欣向荣,也可以产生压抑、伤心之感;白色常常使人感到单纯、明快、洁净,也可产生悲哀、恐怖之感;黑色常常使人感到严肃、沉重,也可产生阴森、恐怖、神秘之感;紫色常常使人感到轻柔、娇艳,也可产生忧郁、险恶的感觉;蓝色常常使人感到静谧、清廉、幽深,也可产生悲伤、寂寞的感觉等等。

此外,色彩还存在着寓意和象征性,例如,红色象征喜庆,橙色象征庄严丰收,黄色象征光明、尊贵、财富,绿色象征青春、和平、新生,紫色象征权力、尊严,黑色象征死亡、悲哀,白色象征纯洁、卫生、悲哀等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留心积累具有绘画美的词语,从而在描绘事物时,准确地利用色彩来表情达意,使语言具有色彩美,使自己的作文体现出词语丰富的特点。

【方法引导】如何做到富有文采之句式篇句式,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

不同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也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句式不同,语气情调也就随之变化,因此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也就不一样。

例如:整句(如四字格等)使文句整齐,散句使文意流动。

巧用口语,文章定显活泼之趣;巧用文言,文章自有古雅之风,如前所举梁实秋之《雅舍》节选。

所谓“句式灵活”,是指作者在写作时,根据语言环境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意思的情况下,恰当地选用句式,灵活地变换句式,使句式呈多样性,这样行文才会活泼、自由,不生硬,不呆板。

常见的句式有以下几种: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长句与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单句与复句,口语句与书面语句(甚至浅近文言句),整句与散句等。

句子按语气分还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怎样才能使句式灵活?第一,要培养“一样话,百样说”的意识,即同一种意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写作过程中,要培养这样一种语言意识,杜绝语言表达过程中的随意性。

第二,要了解各种句式的特点、表达效果和语言环境的特点。

唯有充分了解各种句式的特点与适用语境,才能灵活运用,为作文服务。

必须强调的是,在达到熟练自由运用各种表达句式前,相应的强制性训练是无法绕开的过程。

在一定量的训练之后,句式表达带来的效果才会变为自觉的习惯。

第三,要掌握变换句式和选择句式的一般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些例子:①因为对西湖的印象,究竟只是浮光掠影,这篇小文很可能是鞋匠的议论,然而心到神知,想西湖不会怪我唐突罢。

(宗璞《西湖漫笔》)这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陈述句。

如果换成这样一个祈使句“西湖,请不要怪我唐突!”在语义上是没有多大差别的,但表达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在这里,使用祈使句,就显出了作者与西湖之间在感情上存在着距离和隔阂;使用陈述句,则表现出“我”与西湖的亲密无间的关系。

因此,在行文时,为了说话婉转,或显示说话者与对方的关系亲密,感情深厚,一般选用陈述句而不用祈使句。

②试问:天下豪杰,哪一个不经历任何坎坷、不经受任何挫折、不克服任何困难就可以扶摇直上、一举成才?(傅锋《立志成才》)为了强调所阐述道理和所作出的判断具有无可辩驳的正确性,作者选用的是一个反问句,而没有使用否定句(天下豪杰,没有一个是不经历任何坎坷、不经受任何挫折、不克服任何困难就扶摇直上的),也没有选择陈述句(天下豪杰的扶摇直上、一举成才,都是经历了坎坷、经受了挫折、克服了困难的),这是因为否定句和陈述句的语气都没有反问句强烈,因此突出和强化论点的作用也就没有反问句大。

③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

(夏衍《包身工》)④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着起身了。

一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大声地呼喊:“拆铺啦!起来!”(夏衍《包身工》)【方法引导】如何做到富有文采之修辞篇一篇文章的优与劣,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语言上的差距。

造成这种语言上的差距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能否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因为运用修辞手法来美化语言,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种重要手段。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指出:“言以文远。

”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

唐代的散文家李翱在《答王载言书》中也指出:“义虽深,理虽正,词不工者不成文。

”意思是说一篇文章,即使立意深刻,道理得当,但如果语言不准确、不鲜明、不生动,那也不能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这些,都说明了修辞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同一个意思,用不用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2.要了解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时的注意事项①比喻:要贴切、生动;要注意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喻的喻体必须是常见、易懂的事物;②比拟:必须是自己强烈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与所描写的环境气氛协调一致;进行比拟的人和物或物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相似或相近。

③借代:借体必须有明显的代表性,使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用人物的形体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它的褒贬色彩和使用场合的不同。

④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要力求新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