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1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一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一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一、古诗文连用整句w.1、在一些优秀作文中,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利用古诗文,适时引用,形成整句,既展示了考生丰富的文化底蕴,又展示了迷人的灵动风采。

2、例句展示例一:历史记下了无数这样的“呆瓜”。

从“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到“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这些呆瓜们,为了一个可道而又不可道的“道”字,甘守清贫,粪土权贵,直至殉道,他们真是呆得可爱,可敬!(2000年陕西考生《答案在风中飘扬》) 例二:屈原在其“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却“忠而被谤”的苦难中,仍能“哀怨托离骚,孤忠报楚国”;司马迁因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而遭受腐刑,却能“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杜甫虽“长夜沾湿”“布衾似铁”却依然“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吟诵出“大庇天下寒士”的千古绝唱。

他们不是在时光的流逝中淡化苦难,而是用全部的热情和才智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升华了自己也点缀了历史。

例三:如果有人问,“春天是怎样的?”丘迟会说“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2000年广东考生《答案在风中飘扬》)学生如果在作文中恰如其分地引用古诗词,将是增强文采的一种好方法,特别是通过整句的形式来运用,那更能锦上添花。

二、排比式整句1、排比式整句主要是通过修辞的方法来连缀展示。

一是内容上排比,增强了丰富的内涵,二是意义上的递进,增强了说服力,渲染了气氛,提高了气势。

2、例句展示例一: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成功,对于永不懈怠的人是一座里程碑,对于骄傲自满的人是一个包袱,对于不求进取的人是一桩祸患。

对于志向远大的人是向上攀登的阶梯,对于心有小志的人是一生荣耀;对于胸无大志的人,无底深渊;对于努力者,奖励;对于耕耘者,收获;对于骄傲者,过眼云烟;对于目标远大者,小的驿站;对于奋斗者,一座灯塔;对于懒惰者,一个美丽的梦;对于奋进的人,另一段艰难跋涉的开端;对于知足的人,幸福的顶峰;对于失败者,遥不可及的梦想例二: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

高考作文之生动描写出文采(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高考作文之生动描写出文采(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高考作文之生动描写出文采(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动描写在高考作文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作文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1.2 教学内容生动描写的作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展示一篇生动描写的好作文,引发学生对生动描写的兴趣。

1.4.2 讲解生动描写的作用:解释生动描写对作文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生动描写。

1.4.3 分析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让学生了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关于生动描写的要求。

1.4.4 阐述本课程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第二章:描写技巧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描写技巧,提高作文的生动性。

2.2 教学内容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描写技巧,以及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演练法。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展示一篇运用描写技巧的好作文,引发学生对描写技巧的兴趣。

2.4.2 讲解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描写技巧: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感官描写的方法。

2.4.3 讲解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使学生明白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

2.4.4 实践演练:让学生进行描写练习,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第三章:描写实例分析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优秀作文中的生动描写,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2 教学内容分析优秀作文中的生动描写,提取描写要点,学习借鉴。

3.3 教学方法分析法、借鉴法。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展示一篇优秀作文,引发学生对描写实例分析的兴趣。

3.4.2 分析优秀作文中的生动描写:让学生了解优秀作文中的描写要点。

3.4.3 提取描写要点:使学生学会从优秀作文中提取描写要点。

3.4.4 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借鉴优秀作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四章:写作练习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描写技巧进行作文创作,提高作文的生动性。

高考作文之生动描写出文采(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高考作文之生动描写出文采(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高考作文之生动描写出文采(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生动描写的要求。

2. 培养学生对作文描写的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内容:1.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简介。

2. 生动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

教学步骤:1. 介绍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重点强调描写部分的要求。

2. 讨论生动描写对作文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描写的重要性。

作业:1. 复习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思考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

第二章:描写技巧之一——细节描写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丰富作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细节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讲解细节描写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重视细节描写。

2. 介绍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筛选、描绘等。

作业:1. 复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选取一个场景或人物,运用细节描写进行练习。

第三章:描写技巧之二——情感描写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情感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情感描写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情感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情感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讲解情感描写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情感描写的重要性。

2. 介绍情感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如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作业:1. 复习情感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写一篇小文章,运用情感描写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第四章:描写技巧之三——动作描写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动作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特点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动作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2. 动作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讲解动作描写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重视动作描写。

2. 介绍动作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筛选、描绘等。

作业:1. 复习动作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描绘一个熟悉的人物,展现其性格和特点。

第五章:描写技巧之四——语言描写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语言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 整句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 整句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整句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整句(4)课题作文课型整句的运用课时序号1总序号11教学目标了解整句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学习和掌握整句,能够运用整句作文教材分析重点:能运用整句增加作文的文采难点:仿写、造句教法选择讲解,示范演练,学生模仿练习学生作品展示教具学案:整句学案及课件一、高考优秀满分作文展示例文1、冷香飞上语文报告会上的这位学者提出的问题及众人的回答,让我感受颇多,不禁想起蒙曾提出的“语文是什么”的问题。

有人说是整天的题海战术,有人说是老土、“八股文”。

语文难道就仅仅是整天做题,一个学期捏着鼻子写几篇作文?不,对这一题的答案应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寻找。

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

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第1页共9页肯滴落的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溢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是青天里的一行自鸳,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

经过了落满雪梨花的大自然,让我们乘着“刚朵拉”到生活中去寻找它的答案。

语文给予我们玲听音乐美的耳朵,欣赏绘画美的头脑与眼睛。

当你听到一首美妙的歌时,你觉得这词真好,你想记住它,别忘了,这就是语文;当你看到一幅画时,即刻被其中的景象吸引,于是你搜肠刮肚地想尽华美辞藻来形容它,别忘了,这也是语文;当你参加班干部竞选演讲,组织广播稿件,主持会议,别忘了,这也是语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妮妮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洱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

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这就是语文,如此丰富多彩的答案,让我们坚信,语文的教育之路必将是光明大道,所谓"婿然摇动,冷香飞上语文"。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一份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一份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一份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引用诗词2 1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引用诗词(2)课题作文课型引用诗词的运用课时序号 1 总序号13 教学目标了解引用诗词的类型,学习和掌握引用的方法,能够运用引用作文教材分析重点:能运用引用增加作文的文采难点:仿写教法选择讲解,示范演练,学生模仿练习学生作品展示教具学案:引用诗词学案及课件一、诗歌是全文的纲1、解说:用诗词作为全文的总纲,可以让诗词作为标题、小标题;也可以用在开头、结尾、每一主题部分的第一句。

2、优秀例文展示例文1、流水落花春去也千百年前,南唐后主一声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整个诗坛开始震撼。

千百年后,你可知道,大自然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喊?(一)流水,去也流水仍在,可已不是昨日碧绿容颜,你竟不知,那躲躲藏藏的壮观的排污口,把成千上万吨黑水浩浩荡荡排入赣江,千百里白沫蔓延,触目惊心!你竟不知,那偷偷摸摸挖井取水的粗大“吸管”,正急速吸吮着地球的血液,地理学家看到了华北地区的地下漏斗,给华北盖上了“严重缺水的求救信号!”你竟不知,由于毫无节制的毁林开荒,大面积的引水灌溉,中华大地那最初强劲的大动脉,竟变成了__最难治愈的几字裂口!你竟不知,不知,不知昔日清流碧水,去也!(二)落花,去也落花仍在,但也真的只能是落花了。

那被二氧化硫污染的牵牛花,被环保人士定格在醒目的照片上,残破的花瓣,诉说着委曲的成长,刺痛盲人的心!那整整齐齐生长在路边的花花草草,又有着怎样的眉目和面容?烟尘凝结了光泽,尾气阻塞了呼吸,被折断的裂痕沾满无泪的愤怒,一年年,等待着衰老和死亡。

人们的心将再次受到震撼,植物的弱小的生命,也将在忍无可忍之后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落花有意,人却无情,去也!(三)春去也掸去尘土,春天也会明媚起来!青天高,黄地厚,三北防护林蜿蜒挺进,为东北、华北、西北缠绕绿色腰带,征途漫漫,它是大自然即将复苏的春梦;日落西山,牛羊归圈,满足而安详。

高考作文训练之文采_学案

高考作文训练之文采_学案

“云想衣裳花想容”学案-----让作文语言靓起来【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使语言增加文采的常用方法。

2.提高应试议论性散文的表达能力和文采水平。

【学习重点】掌握增加应试性议论散文文采的方法技巧。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方法写出富有文采的议论性散文,提升作文等级。

一、佳作赏读:生活在清雅的世界里轻轻薄雾的飘舞,如丝如缕,静谧安详;清幽别致的院落,似有淡淡花香,却不见花团锦绣。

我生活在这个有诗有词、有古雅文学味道的世界里,总是充满无限的遐想与奇特的构思。

无论是意蕴深远的文言诗词,还是优雅经典的散文小说,抑或是动人的故事情节,都让我这个酷爱文学的少年领悟了一些生活的意义。

忽而飘过点风,还伴着阵阵清香,轻嗅,是桂花香。

喜欢风,喜欢风的恬静,喜欢风的温雅。

虽古人曾云,惊风乱飐芙蓉水,似乎给风添上了一些莫名的罪恶感,可我依然喜欢端着一杯水,徘徊在此处,轻轻地抚摸着风,静静的聆听风的甜言蜜语,忽而停住脚步,仰着头,闭上眼,用心去感受。

偶尔地提起杯子,饮一口似酒非酒而愁浓。

风总是会唤起那种莫名感动,像是这个世界在召唤我,给我清幽的生活,给我清丽的环境。

风本没有颜色,但她可以将春天吹绿,风本没有味道,但她可以赋予花儿芳香。

随风而去,随风而来,感受风的气息,倾听风的声音。

身居此清幽的庭院,世界的奇特是我无法了解的,那广阔的世界,我也无法亲身感受,而我可以诵点诗词。

李白带着我领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雄伟;杜甫与我一起亲临高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苏轼与我泛舟游赤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煜向我倾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儿女私情。

文学引领的世界也是此般美丽。

“铮……”忽闻优雅的古琴声。

侧眼看去,青竹为栏,幔帘轻垂,古雅香炉袅袅、沁静之香。

一张青竹琴案,一张古琴。

琴声淙淙,如高山中穿流而出的小溪,清澈见底,水波清亮,溪底的鹅卵石在闪闪发光,仿佛每一个石子都有它小小的快乐、小小的忧伤。

作文文采训练教案

作文文采训练教案

作文文采训练教案引用古诗文教学目标:了解引用诗词文的类型,学习和掌握引用的方法,能够运用引用作文教学重点:能运用引用增加作文的文采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演练,学生模仿练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意思是说,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

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文采,就难以传扬开来。

而文章要增添文采,最有效地途径,当首推古典诗文的运用了。

巧妙运用诗文,会使你的作文过渡巧妙,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

那么如何把已积累的古诗文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呢?二、局部引用1、引用诗文作标题,亮出第一道风景。

古典诗文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

如2004年上海高考一考生《忙兮忙兮奈若何》就是化用了项羽的“虞兮虞兮奈若何”,很简洁也很醒目。

又如鲁光的《中国姑娘》中,其中有一个小标题是“道是无情却有情”,就是活用了唐代诗人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诗句,简洁明了,极易吸引读者的眼球。

2、引用诗歌或化用诗歌开头。

“词,犹如一江春水,耀着粼粼波光,淙淙地流淌着。

曾经爱极了它的委婉、缠绵与多情。

跟着柳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跟着易安笑那海棠花‘绿肥红瘦’,跟着辛帅忧国忧民,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在词的春水里,多情的词人带着我流过一块又一块芳草地,仿佛梦的活水带着我的心荡得暖暖的。

”(2004年高考江苏一考生《山水韵,诗词情》)考生以新奇的比喻开篇,将静态的、抽象的古典诗词比喻为流动的、形象的春水,出语新奇又切合其“委婉、缠绵”的特点。

接着引入宋代柳永、李清照、辛弃疾的词句,展示文化底蕴,打造文章的亮点,显示了考生开篇造势的本领。

3、引用古典诗文作为论据。

如: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滕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中。

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的心中。

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红墙深院内,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

高考作文增加文采教案(一)排比(上)

高考作文增加文采教案(一)排比(上)

高考作文增加文采教案〔一〕排比〔上〕绝好的修辞效果。

适当运用排比,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更集中的表达某种意思或感情,而且可以造成结构形式的整齐美,增强文章的艺术美。

用以表达,那么清晰深刻;用以描写,那么形象生动;用以抒情,那么情深意厚;用以说理,特别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鞭辟入里、理直气壮的强烈气氛。

一、排比的类型〔一〕普通排比句。

1、例句:这就是为什么加利福尼亚更透明的阳光,莱因河畔更圆满的月亮,剑桥小郡更浪漫的流水远远不及家园日暮时亮起的那一束枯黄的灯光。

〔感情与理智〕2、仿写: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二〕以引用组成排比句1、句式1:……是“……〞的……〔1〕例句:坚韧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是“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鉴湖女侠秋瑾!〔2〕仿写:一勇敢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要求运用引用组成排比句2、句式2:……是××ד……〞的……〔1〕例句:自信是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慨然身许;自信是陆游“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的豪情抒发;自信是黄宗羲“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的心灵高歌!〔2〕仿写:以友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要求运用引用组成排比句〔三〕以暗喻组成排比句1、渐进练习之一:爱心是阳光,爱心是露珠,爱心是问候。

爱心是白鸽,爱心是胡杨,爱心是古筝。

渐进练习之二:爱心是一片阳光,爱心是一掬露珠,爱心是一句问候。

爱心是一只白鸽,爱心是一棵胡杨,爱心是一曲古筝。

渐进练习之三: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爱心是一掬洒落在花萼的露珠,爱心是一句飘荡在寒晨的问候。

爱心是一只飞舞在天空的白鸽,爱心是一棵屹立在沙漠的胡杨,爱心是一曲鸣响在脑海的古筝。

渐进练习之四: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温暖;爱心是一掬洒落在花萼的露珠,使心田久涸的人得到滋润;爱心是一句飘荡在寒晨的问候,使奔波劳累的人感到温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1教学博苑
2012-06-12 0819
5d56b7b40102dxuq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
整句(1)
一、古诗文连用整句w. 1、 在一些优秀作文中,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利用古诗文,适时引用,形成整句,既展示了考生丰富的文化底蕴,又展示了迷人的灵动风采。

2、例句展示
例一
历史记下了无数这样的“呆瓜” 。

从“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到“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

这些呆瓜们,为了一个可道而又不可道的“道” 字,甘守清贫,粪土权贵,直至殉道,他们真是呆得可爱,可敬!(2000年陕西考生《答案在风中飘扬》)
例二
屈原在其“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却“忠而被谤”的苦难中,仍能“哀怨托离骚,孤忠报楚国”;司马迁因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而遭受腐刑,却能“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杜甫虽“长夜沾湿”“布衾似铁”却依然“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吟诵出“大庇天下寒士”的千古绝唱。

他们不是在时光的流逝中淡化苦难,而是用全部的热情和才智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升华了自己也点缀了历史。

例三
如果有人问,“春天是怎样的?”丘迟会说“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2000年广东考生《答案在风中飘扬》)
课题
作文 课型 整句的运用 课时序号 1 总序号 7 教学
目标
了解古诗文连用整句、排比式整句、比喻式整句三种整句的类型,学习和掌握整句,能够仿写整句。

教材
分析 重点能运用整句增加作文的文采
难点仿写、造句
教法选择 讲解,示范演练,学生模仿练习
学生作品展示
教具
学案整句学案及课件
学生如果在作文中恰如其分地引用古诗词,将是增强文采的一种好方法,特别是通过整句的形式来运用,那更能锦上添花。

3、写作练习一季节或传递为话题,写一组引用整句。

二、排比式整句
1、排比式整句主要是通过修辞的方法来连缀展示。

一是内容上排比,增强了丰富的内涵,二是意义上的递进,增强了说服力,渲染了气氛,提高了气势。

2、例句展示
例一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成功,对于永不懈怠的人是一座里程碑,对于骄傲自满的人是一个包袱,对于不求进取的人是一桩祸患。

对于志向远大的人是向上攀登的阶梯,对于心有小志的人是一生荣耀;对于胸无大志的人,无底深渊;对于努力者,奖励;对于耕耘者,收获;对于骄傲者,过眼云烟;对于目标远大者,小的驿站;对于奋斗者,一座灯塔;对于懒惰者,一个美丽的梦;对于奋进的人,另一段艰难跋涉的开端;对于知足的人,幸福的顶峰;对于失败者,遥不可及的梦想
例二
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

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认识到的。

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成为体育明星,却怠于“闻鸡起舞”进行训练。

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
例三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两双相同的眼睛。

不同的国度给我我们不同的眼睛。

或许大洋彼岸美利坚的阳光正在你眼中折射成永远活泼自信的微笑;或许北欧的冰雪正在你眼中融化为沉静与深邃;或许长江昆仑的清风正在你眼前幻化为中国式的内敛与神秘。

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土地,不同的风不同的雨不同的阳光,灌溉出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并在上面牢牢地打上了民族的标签。

(2002年上海考生《解读世界的眼睛》)
例四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的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会沾沾自喜,他们坐井观天,妨碍了他们的见识;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知浮在表面,他们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

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

这将使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

排比,在考生的笔下演绎出那么多的方式,但更重要的是演绎出了深刻、丰厚,给人无限启迪。

3、写作练习(阅读材料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组整句)
人类已迈入21世纪。

科技的高度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但作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在物质生活之外,日益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如文明修养、伦理道德、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

请你以“精神家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提示题目已经对“精神家园”的内容作了提示(文明修养、伦理道德、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

写作时不管是议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还是阐述守住精神家园的重要,都要有具体的实例和真切的感受,不能泛泛而谈,大而化之。

参考拟题1、守住美好的精神家园2、呐喊,不能容忍的丧失3、失去了才知道珍贵4、朋友,你可有精神家园的钥匙5、何处是家园。

三、比喻式整句
1、比喻式整句,就是运用一系列比喻,用形象、具体、感性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深邃的内蕴的语段。

2、例文展示
例一
生活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说生活如酒。

童年就像鸡尾酒,色彩斑斓,甜美之味令人回味;青年就像冰镇的啤酒,色彩浓黑,清凉的同时又让人觉得苦涩;中年就像烈性酒,纯净无色,辛辣之味使你五脏六腑都会灼热;老年就像葡萄酒,久存弥香,滴滴让你感受到香中之甜。

(《生活是什么》)
例二
梦是天边飘浮的一朵悠悠的黄云,梦是山沟里升起的一束淡淡的青烟,梦是巫山峡壁上缀着的那团闲适的白雾不知何时来,何时去,去向何方,梦是三
月绚丽的风染绿了的秃枝,拂开了红桃白李银梨粉杏的芳裙,梦是一道伸向河里的若隐若现的彩虹……”
例三
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

例四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的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的纯净而又宽广。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的安静而又平和。

比喻,是令人遐想的,是文学语言的最好注脚。

如果在高考中能够有一颗本色的心,有一颗捕捉自然的美丽的心灵,我们相信,一切美的事物都会在你笔下汩汩流出。

3、写作练习(阅读材料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组整句)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也是我们精神的依托。

请你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归依自然,享受自然,崇尚“天作地合”,早已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隐士的共同爱好,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征。

人类可以在大自然之中寻求心灵的洗涤,或寻求启发。

自然是人类的精神依托,人类离不开自然,题中的“心灵”主要是指在“自然”中的感受。

所以,本话题应阐述“自然”与“人的感受”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