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
高考考场作文关键词之“文采”

高考考场作文关键词之“文采”有文采,诠释语言光华难点攻略“有文采”是在“语言通顺”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级的要求。
关于“有文采”,《考试大纲》的四个评分点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需要明确的是,词句漂亮,行文华丽,固然是有“文采”,但更多的情况下,“有文采”指内含的一种韵味,一种气派,一种光泽,它以自然流露为上。
文采的光华主要体现为一种思想美。
同时,“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因此,写就美的文章必先美化语言,生动、鲜活的语言能使全文出彩。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我们注意观察、积累,将鲜活的生活展示出来,语言自然会生动活泼。
当然,使语言生动、灵活,还要讲究一些使用技巧。
词语生动。
写文章时,要善于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词语,做到用词精当,富于变化。
选用准确精当的词语,一靠平时积累——如果有意识地多存储些词语,作文时就容易用词生动。
二靠推敲锤炼——就是对意义相近的若干词语进行分寸上的比较和挑选,仔细斟酌,甚至是反复推敲。
句式灵活。
根据抒发感情、体现思想或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有变化地、丰富地使用不同句式,以变换节奏,可以使语言抑扬有致。
具体而言,首先是率真而不做作,据情感抒发的需要,该长则长,该短则短;需对偶时对偶,需排比时排比。
其次是有变化而不呆板,在文气的驱遣下,如行云流水,自然生成。
再次是丰富而不单一,能综合使用各种句式,既摇曳多姿,又琅琅上口。
一句话,当表达进入自由王国时,再也不必去单纯追求句式的变化,而是自由自在地随文而变,由情而生。
相对于议论文的重说理,散文则重在抒情。
散文中用好疑问句和感叹句,能使心理描写更加细腻,感情抒发更为强烈。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语言表达文采斐然。
怎样运用才算“善于”?回答是:恰到好处、灵活多样、富有创意。
“恰到好处”指在应该用的时候用,“灵活多样”指手法多变、运用自如,“富有创意”则指新颖别致,不落窠臼。
做到这三点,要从把握和驾驭语境的能力、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入手,使“修辞手法”自然而然地服务于思想内容的表达,而且进入驾轻就熟、应变自如的境地。
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

❖ 例1:原稿:
❖乡村比较闭塞落后,可以看作人们生活记录的 事物只有蓑衣和草鞋,当他们披上蓑衣、穿上 草鞋下地干活时,只是乡村生活的细微部分。
启示 : 语言形象生动、讲究文采、 意蕴深沉。
修改稿: 乡村是一种古老的存在,蓑衣和草鞋是 乡村里特有的文字,古朴而且韵味深远。 当三月的细雨唤醒早春的大地,蓑衣和 草鞋便装点出了一份温馨的古朴,在细 微处显出农家特有的诗意。
中年的目光不能遗 漏生活的任何一个 角落:既要关心柴 米油盐是有是无, 儿子的分数是两位 数还是三位数,又 要关心文坛上最近 有什么新名字,教 育界近来有什么新 “动作〞。
35
④ 生活就是这样有苦 有乐的进展着。
生活就是在人民币 和粉笔灰之间,在 老师节的贺卡和厨 房的抹布之间,杂 然交织着。
⑤ 有时候颇为感慨:生命就这么不知不觉 地流逝了。
八、学会使用“文学语言〞
“茶杯放在桌子上〞这一句话,还可以怎样写? “桌子上放着茶杯。〞 这两种写法都可以称为“信息语言〞,而在写作中
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我们可以使用“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例如
1、茶杯在桌子上沉默 2、茶杯在桌子上跳跃 3、茶杯在桌子上燃烧 1句用于“大战〞爆发前, 2句用于心情愉快时, 3句用于愤怒时。
决定高考作文成绩的因素尽管很多,
但从评卷理论来看,制约作文成绩的最主 要的因素是“语言表达〞。因为,在审题 、构造、内容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 提下,语言成为感动“特殊读者〞〔评卷 人〕的主要因素。要打动评卷人,文采显
得尤其重要。因此,科学备考高考作文,
就不能不重视文采训练。而且,文采训练
也易见成效。那么,如何进展文采训练最
如以“乐观〞为话题: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 ❖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 ❖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之句式灵活

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之句式灵活作者:李法会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0年第02期写作指导句子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按结构分,有单句和复句;按功能分,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等,此外,还有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常式句、变式句等等。
所谓“句式灵活”,就是指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句式。
一篇文章、一段话选择句式,要根据表达的目的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变换,综合使用,这样,能使语段更为和谐流畅,从而达到文采飞扬。
写作时要善于根据抒发感情、体现思想或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
率真地、变化地、丰富地使用不同的句式,以变换节奏,使语言抑扬有致,波澜起伏。
首先是率真而不做作的,一任情感抒发的需要,该长则长,该短则短;需对偶时对偶,需排比时排比。
其次足变化而不呆板,在文气的驱遣下,如行云流水,自然风成。
再次是丰富而不单。
综合使用各种句式,既琅琅上口,音韵和谐,又铿锵有力,摇曳多姿。
一句话,当表达进入了自由王国之时,再没有人会去单纯追求句式的变化,而是自由自在地随文而变,随情而生。
一、灵活运用常式句与变式句。
变式句是相对于常式句的句子形式,常式句就是按照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前因后果,先轻后重等正常语序组成的句子;变式句则是为突出表达某方面的内容,临时改变某些成分的位置的句子。
变式句能取得常式句所无法达到的表达效果。
变式句一般有下面几种:句子成分的倒装,正句和偏句倒装(如“虽然……但是”的倒装,“尽管……也”的倒装等)。
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更好的表达情意。
如孙犁的《荷花淀》写水生嫂的问话:“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写水生嫂的问话,不用常式句,而用主谓倒装的变式句,就更能突出她对丈夫的关切,情感表现力大大增强。
当然,如非特殊需要,尽量少用变式句。
为了使句子生动,变式句偶尔用一用还可以,不能多用,毕竟我们说话和听话还是以常式句为主。
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说法,变式句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
让你的作文言之有味

让你的作文言之有味学者钱穆曾说,文章者,花样也。
语言就是文章的最出彩的花样。
没有智慧的表达,只有表达的智慧,那不能算好文章。
作为即兴的应试之作,高考作文首先吸引阅读老师眼球的,也应是语言。
从历年的高考佳作来看,也确实如此。
因此,在高考作文训练中,语言的磨砺与提升始终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然而,我们许多同学,甚至老师,对语言的训练是没有信心的,这缘于一个陈腐的观念——语言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物也。
当然,欲使语言炉火纯青,有自家风格与个性,委实不易。
但是,通过有意识的训练,练就足够得高分的作文语言却并非一件难事,关键在于得法。
其一,语言问题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语言是情感化的,是智慧性的,是美的。
一个从未真正为语言感动过的人是不能获得一流语言能力的。
譬如下面这几段话: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
一大片。
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
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
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
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
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
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节选自刘亮程《对一朵花微笑》因此,意欲获得语言,首先就要亲近语言。
因为亲近而能感受语言的美,因为美的经验而唤起对语言的热爱,因为热爱而愿意琢磨语言,因为琢磨而提升了语言能力。
这便是获取语言的流程,流程里最重要的就是须花时间阅读经典,在阅读中精心琢磨语言。
亲近着,琢磨着,这是一个意欲提升语言能力必须的态度。
其二,文辞积淀是提升语言的基础文辞不足则意不能达。
章句终究是一个个词语元素构成,没有丰富的言辞,言语便落俗老套而枯干生涩。
请看下面这段话:人之一世,殊为不易。
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
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口舌之于心脏。
有文采

有文采作者:何传跃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0年第07期考点解读“有文采”是在“发展等级”的“语言通顺”这一基础上,对作文语言提出的更高一级要求。
《考试大纲》把“有文采”定位于“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这四个方面就是“有文采”的四个评分点。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作文语言有别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不能仅满足于把自己的感情思想表达出来,还应力求做到用语更规范,更优美,更动人。
其实,“有文采”就是用华丽的语言包装思想,使文章的思想情感以一种完美的形式呈现出来。
固然,辞藻华丽,语句优美,气势磅礴,朗朗上口,是“有文采”的体现,但如果“文采”与“思想”脱节,文章只有华丽的语言外表,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样的文章也是苍白无力、不成功的。
因此,“有文采”需要与文章的思想内涵密切结合起来。
“有文采”当然是需要考生长期受语言熏陶、对语言进行锤炼,但如果考生善于借鉴名家的规范语言,汲取生活中生动鲜活的语言,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丰厚的语言积淀,使作文语言文采绚烂,熠熠生辉。
技法指津“有文采”是一种韵味,一种气派,一种光泽,以优美的语言承载厚重的思想,这样的作文才会吸引人的眼球。
那怎样使文章的语言散发出“文采”的光芒呢?一、巧嵌妙用,锤炼词语语言是文章的外衣,要使文章的思想内容感染人,首先就要使得语言打动人。
写作时,考生要善于选用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词语,做到用词精当,富于变化。
古人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说法,意思是作诗要在炼字上下工夫,写文章也应该注重锤炼语言。
具体说来,一要精心锤炼动词。
动词运用得好,运用得妙,能增强语言的鲜明性、生动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能增加语言的神韵,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一个“泻”字化静为动,使月光有了质感,有了神韵。
二要精心锤炼叠词。
最新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解析文(8篇)

最新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解析文(8篇)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解析文篇一,题记“头靠近一点!”快门一按,画面便永远定格,每个人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一刻,他们不仅是用照片,更是用心去记录了这精彩的瞬间。
在黑白胶片的年代,拍照可谓是一种奢侈。
许多人究其一生恐怕也只有一两张但是却值得一世珍藏的照片,可能是亲人照,也可能是结婚照。
而有的人什么也没留下,就轻轻地走了。
正因如此,每一张老照片背后都有它不为人知的往事,或许是一次精彩的瞬间,又或许是一段曲折离奇的历史。
然而每次翻开,总能唤起许多用心记录的记忆。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拍照走进了寻常百姓生活中,人们迎来了“数码时代”。
各类数码产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虽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却使他们能够随时记录生活的点滴。
人们喜欢“分享”,拍下来还不够,一定得上传晒给大家看,汇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手机也自然成为了最方便的拍照工具。
但是胶片留不住变迁时代,像素不能重塑当时的温馨。
曾经定格在照片中的古建筑群,如今大多已遭拆迁,它们往日的雄姿只能借助相片来想象。
人生的瞬间虽能被拍下,但当时的温馨真能重温吗?也不知从何时起,手机似乎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大部分,帮助人们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
美国演员查勒妮曾拍摄一部关于手机的短片,片中记录了女主角没带手机的一天,也因此她才得以看到人们对拍照甚至是手机的病态迷恋。
朋友聚会期间,没说两句,其他人就开始拿起手机拍照并上传,完全忽视她的存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的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
”这是许多人的心声,也反映了社会的一种世态炎e:科技拉近了人们,也疏远了人们,拉近的是距离,但疏远的却是感情。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逐渐用其记录生活,人的惰性也恶性蔓延,越来越懒于思考。
路经一处美景,还没顾得及欣赏便草草用手机拍了下来并发到朋友圈,等后来翻看却连自己是否拍过也不记得了。
更有甚者,一次拍个几十上百张也不在话下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被稀释黑白照片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忆的瞬间,彩照的出现虽然让瞬间更完美,但让许多的美好被我们忽略了。
徐巍高考作文系列:让语言亮丽多彩(原创)

让语言亮丽多彩(原创)山东济南历城区第五中学徐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作文的审题、立意乃至于构思都是思维活动,并没有通过一种载体传递给读者,要想准确传递这些信息。
“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文章如果语言干瘪,没有表现力,那么,就不能够达到“发展等级”“有文采”的要求,就不会打动阅卷者,就不会得高分。
因此,要制胜高考就必须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
㈠合理的运用积极修辞手段积极修辞通常是指常见的修辞格,譬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引用、夸张、借代等。
可以用积极修辞手段,比喻、拟人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贯通,引用使文章颇显文化底蕴……譬如,同样的内容,用“大山在向我门走来”要比“我们在向大山走去”效果好得多,就是因为前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段。
㈡巧妙使用消极修辞手段消积修辞是相对于积极修辞而言的,它包括语言使用要简明、连贯、得体等。
1.简明简明是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简,就是简洁的意思,它要求用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囊括尽可能多的内容。
明,就是明确,这个句子要表达什么内容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切不可含糊其词甚至出现歧义等语病,这是表意的最基本要求。
语言表达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是:⑴避免罗嗦,不说废话;⑵避免歧义,防止误解;⑶避免晦涩、井井有,条便于理解。
2.连贯连贯是句上是一个逻辑问题。
它是指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衔接要自然畅通。
连贯一般要考虑一下原则:⑴语段话题统一的原则,⑵突出语段重点的原则,⑶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⑷上下文意合理的原则,⑸句终句首一致的原则,⑹喻体本体一致的原则,⑺前后句式一致的原则,⑻语言呼应衔接的原则,⑼前后语序一致的原则,⑽语句结构完整的原则,⑾语句合乎逻辑的原则,⑿语句色彩一致的原则,⒀前后音节和谐的原则。
⒊得体注意交际时语言环境的诸多因素,合理地选择、运用语言,使信息传送的渠道畅通。
语言得体遵循的原则是:⑴文体语体一致、⑵内容场合一致、⑶身份关系符合、⑷分寸火候恰当。
㈢努力运用其他手段⑴可以通过炼字营造闪光点。
高考作文议论文“七段式”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议论文“七段式”写作指导第一段:引题语言简洁,有文采(70字以内)开头:1、引名句,起点高远。
引用名言警句、古诗词、歌词等作为文章的开头,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唤起读者的阅读情趣,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熠熠生辉。
如: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
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山东考生《给“从谏如流”上把锁》)2、作排比,造势磅礴作者如果在文章的开头用整齐划一的句式或一连串的比喻、反问、拟人句,就会形成浩浩声势,增强感染力。
如:(1)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语片言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抑或听取的胆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阳光——朋友,别把心灰,别把气丧,请听取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让心灵之灯为你导航!(江西考生《听取心灵的召唤》)(2)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谈意气》列举名人志士的品德言行,诠释话题,条理清楚3、巧设问,发人深思开篇设计疑问,造成悬念,往往能吊人胃口,激发读者探知的兴趣。
如: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
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
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
何也?(江苏考生《稳中求胜》)4、用对偶,严谨整齐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慨。
活着真叫苦,有人这么喟叹。
活着真的轻松快乐,我却喜欢这样对生活总结。
是我的累颜比别人少吗?不是,因为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充满了四个字:清点生活。
(《清点生活》)5、巧博喻,形象开阔(1)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
例1:原稿:
乡村比较闭塞落后,可以看作人们生活记录的 事物只有蓑衣和草鞋,当他们披上蓑衣、穿上 草鞋下地干活时,只是乡村生活的细微局部。
启示 : 语言形象生动、讲究文采、 意蕴深沉。
修改稿: 乡村是一种古老的存在,蓑衣和草鞋是 乡村里特有的文字,古朴而且韵味深远 。当三月的细雨唤醒早春的大地,蓑衣 和草鞋便装点出了一份温馨的古朴,在 细微处显出农家特高考作有文:语的言有文诗采 意。
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诗词,阐释了生命 的内涵,给人留下高考作深文:刻语言有的文采 印象。
二、引用或化用古诗词(1)
灿若星汉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 中的瑰宝。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 古诗词(或名句),考试作文中我们 应该大力弘扬,善于引用或化用古代 诗词,让诗词之花在作文中大放异彩
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
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
一、善于联想,比喻描写。
语言无味,往往是由于缺乏联想,不 善于比喻、描写。其实,直陈的效果, 不能引人联想和想象,审美效果一定 很差。
如说“生活中处处有美,美是多姿多 彩的”,很乏味。但如果善用比喻、 描写,再辅之以排比,写出下面的句 子,效果迥然不同。
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
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
决定高考作文成绩的因素尽管很多,但 从评卷实践来看,制约作文成绩的最主要 的因素是“语言表达”。因为,在审题、结 构、内容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提下, 语言成为感动“特殊读者”(评卷人)的主 要因素。要打动评卷人,文采显得尤其重 要。因此,科学备考高考作文,就不能不 重视文采训练。而且,文采训练也易见成 效。那么,如何进行文采训练最有效呢?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这里分别化用了古人诗词,恰 到好处,增强了句子的意蕴。
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
二、引用或化用古诗词(2)
另一种方式就是不直接引用,而是 化用,这就有了自己的“创造”成 分在里面了。
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
3.如以“命运”为话题:
(1)名人+名事。 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
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 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是贝多芬在双耳 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 响,命运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 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这种写法还可以先确定好中心句,再从其他角度反 向展开,进行强调。
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
四、善用铺垫、映衬。
在写作中,如果仅把要表达的意思直接传 出,文句显得单调、乏味。其实,如果只 有 红花而无绿叶陪衬,花也将显得单调。 作文时,我们何不采用铺垫、映衬手法? 先确定好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展开联 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铺垫,然后推出自 己要表达的主旨句,就更有韵味和文采了。
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
5.一位“高手”写了这样一段话: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 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 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 ,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可以用这种方式组句——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 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文章的本意是要突出“真诚”的重要,却未直接道 出,而是首先用四个形象生动的句子从四个方面铺垫,然 后才“隆重”推出中心句。这种写法,避免了一览无余式 的惯常写法,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拓展了语句的想 象空间,使文意丰满、流畅,留有审美余味。
示例:
生命有时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的无奈,但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生命有时 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 山”的困窘,但更是“长风破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与乐观!
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
如以“乐观”为话题: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 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 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
1.练习:以“生活中处处有美 ,美是多姿多彩的”为话题写 一组句子。
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 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 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 美是回荡在密林中几声鸟鸣。
这几个句子的铺排,由于有了比喻、描写、 排比的运用,将美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既点明了美“处处都有”,又表现了美的 “多姿多彩”。十分形象,有感染力。
这段文字,巧妙地将名人的事例从不同角 度排比运用,构成高考作了文:含语言有意文采 丰富、有文化意
(2)名人+名言+名德。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的忠贞不渝。
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
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 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
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 爬出”的凛然不惧。
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
三、注入人文精神,增强文化含量。
在阐释某一概念的内涵时,如果能在文章 中把比喻和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或人文精 神结合起来,就能使语言更有意蕴。可以 在平时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开掘和训练,这 包括名人掌故、典故、名言警句等方面。
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
4.如,要表达“真诚是友谊的桥梁”这一中心,就
示例:
美是飘浮在蓝天中的白云, 美是缠绕在青山脚下的绿水, 美是春天小雨打湿了的浅绿, 美是秋天田野上的一片金黄。
高考作文:语言有文采
2.练习:以“生命”为话题写 一组句子。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 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生命就是文天 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 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 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的无奈与感伤。
什么样的语言才是有文采? 孔子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考试说明》中说:“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
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通俗的理解:文采指的是词句的漂亮,行文的
华丽,但更有一种内涵、一种韵味、一种光泽、 一种气派。 专家评说:一篇高分作文,总得有“发光”之处。 没有“太阳”,也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 ”,也得有颗“星星”;没有“星星”,也得有 个“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你 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与“一类文”无 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