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期末复习指导整理 (2)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山东开放)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山东开放)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一、填空题(题数:40,共 100.0 分)1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___________。

(2.5分)第一空: d1-bl2___________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5分)第一空:音乐作品的表现性3培养幼儿拍感的两个规定性,一是 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2.5分)第一空:在歌曲中进行第二空:在动作中进行4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2.5分)第一空:重与轻第二空:渐强与渐弱5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有两种目的,第一,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 。

(2.5分)第一空: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第二空: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6加登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2.5分)第一空:制作系统第二空:知觉系统第三空:感受系统7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___________。

(2.5分)第一空:节奏8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___________、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层次、重量。

(2.5分)第一空:空间9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涉及的曲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分)第一空:三段式第二空:回旋式10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5分)第一空:双手抱拳与伸展11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___________、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2.5分)第一空:身体动作音乐技能1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___________、织体、速度、曲式结构、力度。

(2.5分)第一空:音色13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___________、为什么评、怎么评。

(2.5分)第一空:谁来评14幼儿园音乐作品的四种实用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学习辅导二汇总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学习辅导二汇总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学习辅导二(第 3~4章第三章学前儿童音乐特性(二学前儿童音乐的实践特性学习目标理解学前儿童的身体制作特性、歌唱制作特性、打击乐制作特性、音乐即兴特性。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音乐制作音乐制作或表演涵盖音乐即兴与创作, 但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程度的区别。

本节着重介绍学前儿童的动作表演、演唱与演奏这三种音乐制作方式。

一、学前儿童的动作表演幼儿的动作表演包括舞蹈、律动、身体打击等,它是幼儿感知与表达音乐的核心手段, 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音乐制作方式。

(一幼儿身体动作的类型从动作形态的角度来划分,把身体动作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非移动式的身体动作; 第二种,移动式的身体动作;第三种,与物体一起做身体移动。

(二对三种身体动作类型可能进行的多维度探索1.非位移式的身体动作的探索第一,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第二,意识到空间;第三,意识到层次。

2.移动式的身体动作的探索第一,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第二,意识到时间;第三,意识到空间;第四,意识到层次; 第五, 意识到移动; 第六, 意识到移动;第七, 意识到流动;第八,意识到其他人。

3.与物体一起做身体移动的探索第一,丝巾与彩带; 第二, 筷子或竹棒; 第三, 纸盘与地毯; 第四, 沙袋与豆袋; 第五, 呼啦圈。

(三借用三种动作类型的音乐表达这三类身体动作是为配合音乐作铺垫, 如何进行音乐表达, 还需要与音乐的特性结合起来。

教师在让幼儿感受音乐时大量合理使用身体动作, 是幼儿感知与表达音乐的关键。

只有教师能够把这三类动作中的各种维度自如地运用到音乐中, 幼儿才能有比较自如的身体动作表演能力。

身体动作音乐表达的灵魂是合拍,而合拍是二排、三拍的拍感、速度感、句子感等音乐能力的综合表现。

幼儿的身体动作音乐表演或身体动作音乐制作是指幼儿所做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在合拍、有句式感、有一定的旋律运动方向的条件下呈现出来。

(四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达尔克罗兹信奉:“人类的身体是第一个用来表达音乐的乐器” 的信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复习重点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复习重点

各章节复习要点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第一节儿童音乐发展的系统与阶段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3.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4.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5.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6.谈谈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的状况。

答:在专业的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

7.前符号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感官原动性,即感知能力与艺术感知能力还没有分化,艺术品的呈现只是作为一般的刺激物,只是起到促进儿童一般感知能力发展的作用,儿童还不能把艺术品当作审美对象。

8.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9.在八岁前已经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儿童,其音乐发展的可能前景是什么?答:继续发展他们的音乐能力,他们会在音乐上变得更加自信,在音乐经验上朝着更加老练、有深度的方向生长。

10.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第二节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1.舒特-戴森归纳的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是什么?答:0-1岁:对声音作出各种反应。

1-2岁:自发地、本能地“创作”并歌唱。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复习资料 (2)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复习资料 (2)

学前儿童艺术(音乐)教育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节奏。

2.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自发咏唱。

3.课程目标表述角度的转换,一方面体现着教育理论界对“教学”重心从“教”转向“学”的意志 ;另一方面也确实能促进这一重心在实践层面的转移。

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讨论三个问题是组织要素、组织标准、组织形态。

5.四类日常音色是生活环境中的音色、自然环境中的音色、动物叫声、机器声音。

6.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7.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8.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节奏型。

9. 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民族性传统性创作性流行性的协调与把握。

10. 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不同区域的选择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

11. 表现性评价的二种评价方式是课堂情境非课堂情境。

12. 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13. 多声部歌唱的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唱与说的二声部轮唱式二声部第二声部为象声词的二声部段落结构变化的二声部。

14. 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15.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

16.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17.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18.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19.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20.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21.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22.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23.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复习要点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复习要点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一、让儿童在艺术活动中得到审美愉悦的策略1.以艺术活动的内容吸引幼儿2.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艺术活动, 使艺术活动充满生机和趣味。

3.物质媒介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工具和材料)二、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指导集体艺术教学活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 语言必须尽量精炼、明确、规范。

第二, 注意使用儿童喜爱和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用语音、语调、音色、节奏等变化来渲染艺术气氛。

第三.提问时应使用有具体指向性的语言, 注意提问的语速;提问后要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 还要注意给有困难的幼儿提供思考的线索;对年龄较小的幼儿不宜将几个问题一次性地连续提出。

第四, 注意使用身体的姿态、动作、脸部表情、目光以及其他各种"形体语言”来丰富表达的形式和内容。

三、用“升级”和“降级”策略不断“逼近”最近发展区如果你和幼儿都需要“吃力”地通过“身心磨难”的方式、超负荷的努力来获得某些知识技能的话, 那么就需要考虑对目标作降级处理。

常见的情况是反复练习一种技能, 幼儿不但做不到, 而且还做出一脸茫然的表情。

反之, 如果你和幼儿都感到正在“百无聊赖”地应付当下的认知或练习——用一般小学高年级或中学生的话来说:老师把我们当弱智, 我们就一定要考虑作升级处理。

常见的情况是从小班一直到大班节奏练习都是拍手、拍肩、跺脚等所谓“奥尔夫"声势动作。

四、游戏化集体音乐教学活动设计的总流程五、歌唱的简单知识技能在幼儿园中, 儿童需要掌握的简单知识技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一是正确的歌唱姿势 ,包括身体正直、两眼平视、两肩放松、两臂自然下垂, 坐着唱歌时不将椅子坐满,不靠在椅背上等。

二是正确的发声方法, 包括下巴自然放松,嘴巴自然张开, 自然地向前发音, 既不肆意叫喊, 也不刻意控制音量等三是正确的呼吸方法, 包括自然呼吸、均匀用气, 吸气时不耸肩, 一般不在句子中间换气等。

四是正确的演唱技能, 包括注意先准确地辨别、理解, 形成清晰的印象(音响表象), 然后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轻松自如地演唱。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期末纸考卷考题目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期末纸考卷考题目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题库】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客观题一、填空题1、____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1607、2009答案:知觉系统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和____。

1607、2101、2009答案:力度3、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____。

1607、1801答案: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5、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 ____、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1607、1901答案:围绕目的进行铺垫6、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的四种方式是借用语言教学方式的铺垫、借用科学探究方式的铺垫、借用体育活动方式的铺垫和____。

1607、1801答案:借用其它艺术形式进行铺垫7、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和____。

1607、1801、2001、2101、2009答案:怎么评8、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和____。

1607、1706、1801、1907、2107答案:表现性9、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和____。

1607、1701、1807、2007、2107答案:演奏11、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和____。

1607、1801答案:(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12、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它们是: ___、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1701、1706、1807、1907、2007、2107答案:制作系统13、音乐的句法因素是___、和声、节奏。

1701、1706、1907、2001、2007答案:旋律14、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___。

1701、1901答案:节奏型15、___是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1701、1907、2009答案:音乐作品的形式性16、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岀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课本重点一(2)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课本重点一(2)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课本重点一(2)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学习辅导一(第1~2章)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学习目标1.了解加登纳儿童艺术发展的三大系统与三个阶段理论2.熟悉学前儿童的音乐知觉、音乐制作、音乐感受的发展特征3.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实现条件第一节儿童音乐发展的三大系统与三个阶段一、儿童音乐发展的三大系统加登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行动指向目的,而不知是单纯的身体运动;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识别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感受系统的产物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这种情感的反应都是有注意参与的。

三大系统是一个整合机制,需要彼此等待交互。

某些令人悲观的现象:在专业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教师与学生被僵死的音乐知识技能控制;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没有音乐语汇的支撑。

二、儿童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加登纳把早期儿童的艺术感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0~1岁)前符号阶段:艺术知觉特征是感官原动性,所有的艺术偏爱都是由“本能性”的感觉特征决定的;第二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包含三个子阶段:沉浸在符号媒介中,形成符号系统(在音乐学习中的表现为:学习非句法的音乐样式,学习与经验情境相联系的音调,学习基本的节奏技能);对符号的探索与扩大(音乐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为:灵活地歌唱、进行演奏的实验、能掌握音乐主题);审美形式感的形成(音乐学习中的具体表现:掌握音乐形式样式的一些特质)。

第三阶段(8岁以后)继续进步与可能退步阶段。

8岁儿童出现退步的可能原因有:一是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枯燥地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是儿童对音乐学习本身失去兴趣;二是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这种结果可能是由于音乐教育者缺少音乐素养造成的;三是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靠静坐倾听的方式进行音乐学习只对初学音乐的少数成人有效。

最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期末复习指导

最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期末复习指导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模拟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

2.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3.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5.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6.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

7.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

8.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9.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自发咏唱:一般是指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段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歌曲,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其中有许多旋律被认为是音阶歌。

当幼儿的身体不停的摇摆时,这些音阶歌的曲调就随着向上或向下进行配合。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4.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5.直列舞: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什么?答:(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

2.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答:(1)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2)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音乐创作。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01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分别是对形式性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02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

03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04 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不同区域的选择,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

05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12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13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14幼儿打击乐演奏的三种主要方式是音色探究中的打击乐演奏;对歌曲与乐器中典型节奏型提炼的演奏;多声部演奏。

15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即兴16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17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18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前符号阶段、符号运用阶段、继续进步与可能退步阶段。

19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是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

20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21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2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讨论三个问题是组织要素、组织标准、组织形态2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2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是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2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选择涉及的二哥问题是标准、范围26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幼儿27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目的是进行课程研究28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涉及的曲式有三段式、回旋式29 每个儿童都需要音乐,每个儿童都音乐文化的愿望和要求,音乐的启蒙就是要满足并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发现和培养儿童的音乐才能。

30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节奏。

31音乐形式的关键经验有节奏、音色、力度、旋律、结构、速度、织体、风格。

32音乐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感受音乐美的能力和(表达音乐美)的能力33音乐欣赏是人们在听音乐的活动中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鉴赏;评品)、理解的一种审美活动。

34 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35音色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日常音色、打击器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36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37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民族性、传统性、创作性与流行性的协调与把握。

38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39常见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课程一般由(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环节组成。

40适合幼儿进行歌词创编活动的歌曲特征是:每段歌词一般只含有一种形象,并且词句有较多重复的歌曲;喊答式、问答式的歌曲。

41 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主副歌结构、二段体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与尾声42 要求幼儿理解的句子结构内容是重复句、喊答句43 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d1-b1 44 4-5岁幼儿 d1-c2 45 5-6岁幼儿 d1-d246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47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是按照准确音调歌唱;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48课程目标表述角度的转换,一方面体现着教育理论界对“教学”重心从“教”转向“学”的意志另一方面促进这一重心在实践层面的转移。

49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经验铺垫与明确的任务意识。

50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51移动动作可以从八个方面探究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时间、移动、流动、其他人52用肌肉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53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音的高与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54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55 节奏的两个方面(拍子)。

(节奏型)。

56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重与轻;渐强与渐弱。

57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快与慢、渐快、渐慢。

58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59速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快与慢、渐快与渐慢60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打击乐、舞蹈中的多层次、音层厚与薄的比较、多声部歌唱61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达歌曲不同的演唱效果。

62结构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式与回旋式、引子与尾声63 配器时在对比变化上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强弱的对比)、音色的对比、(力度的对比),(节奏的对比)。

64 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自发咏唱65四类日常音色是生活环境中的音色、自然环境中的音色、动物叫声、机器声音66 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的四种方式是借用语言教学方式的铺垫、借用科学探究方式的铺垫、借用体育活动方式的铺垫、借用其它艺术形式进行铺垫。

67句子结构学习的三种音乐材料类型是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

68 表现性评价的二种评价方式是(课堂情境,非课堂情境)。

69 多声部唱歌的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唱与说的二声部,轮唱式二声部,第二声部为象声词的二声部,段落结构变化的二声部)。

70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71 幼儿打击乐就是用特有的打击乐器,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敲打演奏,教幼儿在数拍子的帮助下在运动神经上去感觉节奏,逐步形成较为稳定的节奏感。

72(听)应该是幼儿音乐教育的第一步和出发点。

73(律动)是在音乐伴随下的韵律活动,动作一般应该合乎音乐的节拍、节奏和艺术的美感。

1感受系统2制作系统3知觉系统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5音乐作品的表现性:6音乐作品的形式性7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8音乐即兴9音乐素质10音准11音乐作品的形式性12音乐能力1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2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3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5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6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7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8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9音乐素质:所谓音乐素质是指为了适应音乐艺术的感受和表达的需要,在人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某些特点,它属于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但是通过教育和实践,是可以得到培训和发展的。

10音准:所谓音准是指准确地唱出歌曲中每一个音的音高,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11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12音乐能力:音乐能力是个体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和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从事音乐欣赏、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的本领和音乐感、节奏感、音乐听觉表象等心理特征,是多种能力的综合。

音乐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感受音乐美的能力和表达音乐美的能力。

13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14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1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16学前儿童的身体动作即兴这里所谈的身体动作是指在音乐背景中的身体动作。

在音乐中能合拍地根据句子、音乐风格做身体动作是一种包含拍感、句式感、速度感的音乐综合能力。

身体动作即兴则是通过对音乐再现内容的动作表达来体现这种音乐的综合能力的。

17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18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19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

20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21表现性评价:指在真实情境中,根据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而进行的评价。

22等级量表评价:指用数字或等级的形式来评定幼儿。

23档案夹评价:指根据课程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幼儿表现的作品及其其他证据、信息收集起来,并通过对档案夹制作过程和记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幼儿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幼儿在达到目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

24听觉游戏是以丰富幼儿对声音的听觉印象,提高幼儿听觉的敏感性和对声音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基本特征的分辨能力为目的的音乐游戏。

2幼儿对音色知觉与感受的年龄特征是什么3幼儿力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什么4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什么5幼儿歌唱音调不准的可能原因是什么6幼儿对歌曲与器乐曲节奏型提炼的四种方式是什么7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

8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是什么9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

10幼儿律动和舞蹈的教学过程通常包括哪些11幼儿接触音乐作品、参加音乐活动的目的有哪些12幼儿打击乐演奏的三种主要方式是什么13幼儿身体动作的类型有哪些14幼儿打击乐演奏的目的有哪些15适合幼儿进行歌词创编活动的歌曲特征是什么16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17造成幼儿歌唱音调不准的可能原因是什么?18 幼儿园集体舞的类型有哪些19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课程的组织要考虑哪两个方面的因素20常见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课程由哪三个环节组成21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二类音乐经验分别是什么2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表述需要关注哪三个问题2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有哪三种形式2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

25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

26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27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