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二中- Microsoft Word 文档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课时学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 3章 第1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1课时) 学案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 分子上;2.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 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
生命观念:从分子水平上,利用结构与功能观,分析DNA 适合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 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分析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重组实验,归纳出其在实验思路上的共同点,并概括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科学探究:分析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设计思路。
基础知识梳理:(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在教材相应位置进行标注后,识记相关内容)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1)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__蛋白质__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____的重要性,但是认为__蛋白质__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2.两种肺炎链球菌的比较细菌类型 菌体 菌落特点 有无荚膜 有无致病性S 型细菌有荚膜 R 型细菌表面 __粗糙__ 无荚膜 无3.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实验结论: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内含有 ,促使R 型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菌。
4.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2)实验分析:去除多糖、蛋白质、RNA 、脂质后,细胞提取物仍然具有转化活性,去除DNA 后细胞提取物失去转化活性。
(3)实验结论:__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学习目标一: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有哪些?学习目标二: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原理、科学家、实验过程、结论是什么?学习目标三: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科学家、实验过程、结论是什么?学习目标四:如何理解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与“减法原理”?(教师)学习目标五:自学检测:1到10题为单选题,11到14题为不定项选择题,选全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3分,每小题5分,共70分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发生转化的细菌和作为转化因子的物质分别是()A.R型细菌和蛋白质B.S型细菌和多糖荚膜C.R型细菌和DNA D.S型细菌和RNA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是()A.DNA B.蛋白质C.RNA D.糖类3.在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可能产生S型细菌,该物质是()A.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B.S型细菌的DNA完全水解产物C.S型细菌的DNA D.S型细菌的蛋白质4.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④⑤5.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4个经典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艾弗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B.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需经过短时间保温后,进行搅拌、离心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D.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6.艾弗里实验证明了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A.蛋白质B.DNAC.荚膜多糖D.脂肪7.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A.RNA是遗传物质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DNA是遗传物质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8.下图表示艾弗里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探究转化因子的实验过程。
导学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第一课时)滑县二中肖凤娟【学习目标】1.简述格里菲斯实验的过程。
2.掌握艾弗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学习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学习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学习过程】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自主完成)⒈ 20世纪20年代的主导观点:_______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⒉ 20世纪30年代,人们才认识到DNA是由许多_______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但对DNA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部分人已开始怀疑:DNA可能是遗传物质;首先提出挑战的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
3、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_______(成分)组成。
讨论:1、在已知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前提下,对“到底谁是遗传物质”,你能提出哪些可能呢?A、DNAB、蛋白质C、DNA+蛋白质,缺一不可2、为进一步研究确定染色体上到底谁起着遗传物质的作用,你需要()A、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各自的遗传功能B、不必将DNA与蛋白质分开,直接观察其遗传功能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自主完成)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2. 实验过程: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小鼠。
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小鼠。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小鼠。
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
思考:1、第三组实验说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还有致病能力吗?2、前3组实验说明能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的细菌是怎样的?3、第4组小鼠死于什么病?体内出现了哪种细菌?4第4组小鼠体内出现的S型细菌的来源: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复活了B:活的R型转化成了S型细菌5、结合第1组实验,活的R型细菌会自发转化成S型细菌吗??6、由1、4组实验可知,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物质来自:A:活的R型菌B: 加热杀死的S型菌2、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自主完成)(1)实验过程及现象:(2)①R型活菌+S型菌的蛋白质共同培养:培养基中只有型细菌②R型活菌+S型菌的荚膜多糖共同培养:培养基中只有型细菌③R型活菌+S型菌的DNA 共同培养:培养基中有型细菌④R型活菌+(S型菌的DNA+DNA酶)共同培养:培养基中只有型细菌(2)实验结论:____是遗传物质。
第一节DNA是遗传物质第二课时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班级:姓名:层次: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学案(第二课时)编写:史小棉审核:高一生物组寄语:往前走,决不能把命运的纤绳,拴在青春的幻想上。
学习目标: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习过程:思考:是不是所有生物都含有DNA?四、生物体的遗传物质⒈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⑴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__ __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⑵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__ __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⑴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⑵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
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例,说明RNA也是遗传物质。
结论: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所以说DNA是的遗传物质。
四、习题巩固1(A)、在原核生物中DNA位于:A细胞核B核糖体C细胞质D蛋白质2(A).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它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B、它是由艾弗里完成的C、它是为了验证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而设计的D、它是为了研究噬菌体增殖而设计的实验方案。
3(A).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都是DNAB、都是RNAC、同时存在DNA和RNAD、有的是DNA,有的是RNA4(B).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5(B).用甲种病毒的RNA与乙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组装成一种病毒丙,以病毒丙侵染宿主细胞,宿主细胞中产生大量子代病毒,子代病毒具有的特征是()A.甲种病毒的特征B.乙种病毒的特征C.丙种病毒的特征D.都不是6(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A.DNA是遗传物质B.RNA是遗传物质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7(A ).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是()A.杂交实验法B.同位素标记法C.病毒侵染法D.单独直接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8(B).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如何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方案()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B.用180或15N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9(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A.RNA是遗传物质B.DNA是遗传物质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多糖是遗传物质10(B).噬菌体的各种性状能传递给后代是通过()A.噬菌体的DNA B.细菌的DNAC.噬菌体的蛋白质D.细菌的核糖体11(B).四种脱氧核苷酸的不同取决于()A.五碳糖的种类 B.碱基的种类 C.磷酸分子的多少 D.碱基的排列顺序12(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和被加热死的有毒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可以找到的细菌类型是()A.有毒S型 B.有毒S型和无毒R型 C.有毒R型和无毒S型 D.无毒R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13(C)、关于T2A.用放射性同位素32P 标记噬菌体的DNAB.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C.用35S 标记的蛋白质去侵染细菌,细菌内有了放射性D.用32P 标记的DNA去侵染细菌,细菌内有了放射性14(C)、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A.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 B.要分离DNA和蛋白质C.要区分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D.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15(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细胞中的DNA大多在染色体上 D.染色体在遗传上有重要作用16(C).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他们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转化。
人教版必修二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word学案

2 •例题精析例1 •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有()35 32 35 32 35 32 —A • S B. P C. S 和P D.不含S 和P例2已知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引起动物致死性肺炎,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对动物无害。
请据下列实验回答: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中提取出了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培养无荚膜细菌的培养基中,并将培养液注射到小鼠体内,其结果不正确的是啣j便孔醐+ 竺 1卜罠死亡些亀■吐那SUE常J腊N + ■窈吗0^匝H屮料死亡.即墨市市北中学高三生物课后巩固案【自我诊断】 •基础题C. DNA 能控制性状D. DNA 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3•如果用15N 、32P 、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 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情形为()15351532A.可在外壳中找到 N 和 SB.可在DNA 中找到 N 和 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可在DNA 中找到15N 、32P 、35S&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A .在细菌的DNA 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B .在噬菌体的DNA 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C .在细菌的DNA 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D .在噬菌体的DNA 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B .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RNAC .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 .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10、 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种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是()A .蛋白质B . DNAC . RNAD .核苷酸 拓展题11、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大量 3H 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 3H()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B .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 中1 •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A .都是DNAB.都是RNA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说明 )C.是 DNA 和 RNAD.是 DNA 或 RNAB. DNA 能自我复制4科学家艾弗里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出 DNA •蛋白质、多糖、脂质等物质,分别加入培养 细菌的培养基中,实验结果证明了细菌的转化因子是个对照实验:在 S 型细菌提取出的 加入的酶和实验结果分别是 A . DNA 限制性内切酶 转化 C •转录酶 不转化5•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DNA , DNA 中加入某种酶处理后,( )B . DNA 连接酶 D . DNA 酶R 型为使实验结论更加严密,他设计了一 再加入培养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转化 不转化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①少无毒R 型A .①④6. A .C . 7 .②多无毒R 型B .②③C .③ 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 ) ④多有毒S 型③少有毒S 型D .①③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仅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同时还能证明(B . DNA 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D . DNA 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A .蛋白质也是遗传物质C . RNA 也是遗传物质C .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12•将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注入到小白鼠体内会导致小白鼠因而死亡,而无荚膜的R型细菌___________________ ,但如果将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再注入到小白鼠体内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说明S型细菌体内存在着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体中的DNA大部分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还有少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因此说__________是遗传物质的 __________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DNA的基本概念:DNA的定义、组成和分布。
2. DNA的结构特点: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原则。
3.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遗传信息的存储、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
4. DNA的实验操作:DNA提取、观察DNA分子和基因表达的实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DNA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模型教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DNA的结构特点。
3.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4. 开展小组讨论和报告,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DNA模型教具和实验材料。
3. 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遗传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基本概念:介绍DNA的定义、组成和分布,让学生了解DNA的基本特点。
3. 结构特点: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配对原则,引导学生通过模型教具观察DNA的结构。
4. 功能与作用:阐述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存储、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DNA提取实验,观察DNA分子的形态和分布,让学生亲身体验DNA的特性。
6.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进行课堂反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DNA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DNA提取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结果。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DNA知识的运用。
七、扩展活动1. 让学生研究不同生物的DNA结构,比较它们的异同。
2. 组织学生参观基因实验室,实地了解DNA研究的最新进展。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品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品学案一、知识结构1.知识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从生殖过程、染色体化学组成以及遗传物质存在部位来分析染色体与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的认知,认同科学结论的获得,最基本的方法是实证的方法。
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2、在有关实验探究、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等问题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1.重点(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难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解决方法(1)使用挂图等进行直观教学。
(2)图文对照阅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列表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四、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听课,让学生学会思考。
具体包括:1.让学生领悟课堂的教学目标;2.使学生抓住教学重点;3.让学生正确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
五、课时安排1课时探究: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A.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实验)1.介绍实验材料——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2.让学生阅读教材P2文字材料,概括格里菲斯肺炎双球提问:噬菌体非常小,实验怎么观察?(1)把病毒的组成成分拆开,再分别侵染正常植株(如图C和D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引起病斑的物质是______。
(2)如图E所示,用甲、乙不同组分重建病毒新品系,可引起烟草病斑,其病斑形状是______。
(3)图E中丙的类型与甲、乙、新品系三种中的哪一种相同?______。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第1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梳理一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遗传物质是DNA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材料:健康小鼠;S 型肺炎双球菌(菌体 多糖类荚膜,菌落 , 毒性。
)R 型肺炎双球菌(菌体 多糖类荚膜,菌落 , 毒性。
)方法:将R 型活细菌与 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
现象:小鼠 ,并且从小鼠体内分离出 细菌,而且这些S 型活细菌的后代 。
结论: 。
推论: 。
方法: 对S 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了 和鉴定,将提纯的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 的培养基中。
现象: 只有加入了 ,R 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 型细菌,并且 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 分解从S 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就不能使R 型细菌发生转化。
结论: 。
三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被35S 标记的T 2噬菌体(实质是标记了T 2噬菌体的 成分)被32P 标记的T 2噬菌体(实质是标记了T 2噬菌体的 成分)方法:分别用35S 或32P 标记的T 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详见教材P45图3—6) 现象1: 用35S 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 中;用32P 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 中;说明 。
现象2: 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 ,但却不能检测到 。
说明 。
结论: 。
四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材料:烟草;烟草花叶病毒(不含有 ,只含有 和 )方法:先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分离出RNA 和蛋白质,再分别将它们涂抹到烟草叶片上。
现象:从该病毒中提取的 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但是, 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结论: 。
五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 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说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小结:遗传物质是蛋白质——→遗传物质是DNA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堂练习:教材P46例题:1、下列关于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物质能贮存大量遗传信息B.遗传物质能准确复制,传递给下一代C.只有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人体内的遗传物质有两种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的A、B、C、D 4支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S型活细菌的DNA、DNA+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验结果发现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是()A.DNA B.DNA+DNA酶C.蛋白质D.多糖3、格里菲斯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①DNA是遗传物质②RNA不是遗传物质③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④糖类不是遗传物质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③④课后作业:《学习与评价》P37同步测评。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三级科目:生物授课人:课题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重点中心发言人谢文娟难点教具课型复习课课时安排 4 课时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比较法、提问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个人主页教学过程一、针对练习,误区分析1、学生透彻分析资料123页【典例1】,说思路,选答案。
2、误区警示①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②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小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
③加热并没有使DNA完全失去活性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④体内转化实验不能简单地说成S型细菌的DNA可使小鼠致死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时,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
结果在S型细菌DNA的控制下,R型细菌体内的化学成分合成了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从而组装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
3、教师分析高考中常常设置的陷阱①实验过程与结果:比较分析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过程,确定实验结论与实验过程的关系。
②从变异类型角度: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
4、针对练习,分析提高: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针对练习1】,总结思维流程,分析错误原因。
二、将课本知识总结为概念图,形成脉络:1、学生代表板演,其他学生笔记本上总结。
2、师生共同点评、补充,形成完整的概念图。
3、学生记笔记,并简单记忆。
教后反思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章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学习目标】(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习重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第一章和第二章所涉及到的四位科学家:______→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______→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______→把遗传因子改为基因;______→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但是基因到底是什么?通过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学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染色体在遗传上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主要由哪两种物质组成呢?和,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思考与讨论:科学家要通过实验来确定哪个是遗传物质,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材,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生物,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一般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比较合适呢?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1.2.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
思考:1、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有没有毒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分析第二、三组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四组中是谁导致小鼠死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组小鼠体内能分离出S型活细菌,它是开始注射进去的,还是混合后重新出现的?_____。
6、对比分析第三、四组又说明什么?_____。
7、实验先进行第一、二组,与第三、四组相比,起________作用。
8、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
这种转化因子是什么呢?(二)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在肺炎双球菌中有蛋白质、DNA、荚膜多糖等物质,你可以和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寻找有效的方法,来证明哪一种成分是转化因子。
①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预期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实验现象的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分析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是遗传物质。
因为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因此,仍有人对实验结论表示怀疑。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1. T2噬菌体的介绍: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外壳是蛋白质,头部内含有DNA,它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的增殖。
2. 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过程:①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一部分噬菌体;②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③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放射性测试。
思考与讨论:①噬菌体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哪一种组分?用14C 和18O等同位素可行吗,为什么?_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离心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离心后沉淀物与上清液各有什么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结果可知,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的作用下完成的。
思考:是不是所有生物都含有DNA?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例,说明RNA也是遗传物质。
结论: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五、记忆节节清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S型细菌具有毒性,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R型细菌没有毒性,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
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一组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另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课堂练习】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A.DNA是遗传物质 B.RNA是遗传物质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加热杀死的S 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2.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是()A.杂交实验法 B.同位素标记法C.病毒侵染法 D.单独直接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3.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如何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方案()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B.用180或15N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A.RNA是遗传物质B.DNA是遗传物质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多糖是遗传物质5.噬菌体的各种性状能传递给后代是通过()A.噬菌体的DNA B.细菌的DNA C.噬菌体的蛋白质 D.细菌的核糖体【课后练习】1.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B.都是核糖核酸C.同时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D.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2.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A.细菌的核苷酸和自己的氨基酸 B.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3.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4.用甲种病毒的RNA与乙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组装成一种病毒丙,以病毒丙侵染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中产生大量子代病毒,子代病毒具有的特征是()A.甲种病毒的特征 B.乙种病毒的特征C.丙种病毒的特征 D.都不是5.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他们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转化。
这一现象说明:()①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DNA进入到了R型细菌中②DNA是转化因子③蛋白质和多糖在实验中正好起了对照作用④DNA是遗传物质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做了如下标记,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实验前的情况见下表:(1)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元素。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_________元素,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有_________元素,这是因为________。
(3)此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拓展:在噬菌体侵染实验中,只有噬菌体DNA注入到细菌体内,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之外。
侵染到细菌体内的噬菌体,以自己的DNA为模板,以细菌体内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出许多子代噬菌体DNA。
在这些DNA的指导下以细菌体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7.科学家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遗传物质的问题。
实验的材料:S型细菌、R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皿等。
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以下三组实验:①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R型菌落②S型细菌荚膜中的多糖+R型活细菌→R型菌落③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R型菌落+S型菌落。
艾弗里等人发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①②③中的表达格式,写出第四组实验方法和结果: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2)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3)肺炎双球菌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其控制性状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二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学案教学目标:1、DNA分子的结构及特点(C)2、DNA分子复制的时间、过程、意义(C)3、DNA与RNA的异同(B)一、DNA的结构(1)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基本单位:__________.有_______种类型。
画出它的结构模式图,并注明名称。
(2)DNA分子的化学结构DNA 分子是由____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链组成。
(3)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规则的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RNA的组成、结构与DNA有何不同?A、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是由____条链组成,呈______向平行排列,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排列在双螺旋结构外侧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交替连接的两条主链。
是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
_________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互相配对,碱基配对按_______________原则进行,即___与____配对,____与____配对。
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拓展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双链DNA分子中A与T,G与C配对的关系。
这是核酸中碱基数量计算的基础。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以推知多条用于碱基计算的规律规律一: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G=C、A+G=T+C=50%碱基总数,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等于一半碱基总数。
练习1、某DNA片断中有腺嘌呤a个,占全部碱基比例为b,则胞嘧啶为___________个练习2、下列生物的全部核酸中碱基组成:嘌呤碱基占总数的58%,嘧啶碱基占总数的42%,下列生物中不可能的是:()A.T4噬菌体B.烟草花叶病毒C.细菌D.酵母菌E.人规律二: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和(如A+T或G+C)占全部碱基的比值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且等于其转录形成的mRNA中该种比例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