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第2章lcg

合集下载

遥感概论ppt课件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遥感概论ppt课件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自然界的物体与绝对黑体作辐射比较,都有与石英晶体类似的性质,只不过吸收 系数不同而已(表2.3)。由基尔霍夫定律可以知道,绝对黑体不仅具有最大的吸 收率,也具有最大的发射率,却丝毫不存在反射。对于实际物体,都可以看作辐 射源,如果物体的吸收本领大,即吸收率越接近1,它的发射本领也大,即越接 近黑体辐射。这也是为什么吸收率又可叫作发射率的原因。
22
2.2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 影响
l太阳是被动遥感最主要的辐射源,太阳 辐射有时习惯称作太阳光,太阳光通过 地球大气照射到地而,经过地面物体反 射又返回,再经过大气到达传感器,这 时传感器探测到的辐射强度与太阳辐射 到达地球大气上空时的辐射强度相比, 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入射与反射后 二次经过大气的影响和地物反射的影响。 本节主要讨论大气的影响。
6
2.1.2 电磁辐射的度量
1. 辐射源 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不仅能够吸收其他物体对它的辐
射,也能够向外辐射。 因此对辐射源的认识不仅限于太阳、 炉子等发光发热的物体。能发出紫外辐射、 X射线、微波辐 射等的物体也是辐射源,只是辐射强度和波长不同而已。 电 磁波传递就是电磁能量的传递。因此遥感探测实际上是辐射 能量的测定。
一般辐射体和发射率
21
以石英的辐射为例,对不同波长测出对 应于该波长的光谱辐射出射度Mλ,这时
石英温度假定为250 K。分别作出250 K 时绝对黑体的辐射曲线和石英的辐射曲 线(图2.9),从图可以看出,石英的辐 射显然比黑体辐射弱,而且随波长不同 而不同,也就是说比辐射率(或吸收系 数)与波长有关。虚线各点的纵坐标是 石英对应于每一波长的光谱辐射出射度 .曲线下面积是整个电磁波谱的总辐 射出射度。
l 方向:由电 磁振荡向各个 不同方向传播 的.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一、教案概述《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共分为十个章节,本教案为前五个章节的教案,主要包括遥感基本概念、遥感技术系统、遥感信息获取、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遥感应用领域等内容。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在遥感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遥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2. 掌握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 熟悉遥感信息获取的方法和途径;4. 学会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技术;5. 了解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遥感基本概念1.1 遥感定义与发展历程1.2 遥感分类与基本原理1.3 遥感技术参数与坐标系统第二章:遥感技术系统2.1 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2 遥感数据传输与接收2.3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第三章:遥感信息获取3.1 光学遥感信息获取3.2 热红外遥感信息获取3.3 微波遥感信息获取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4.1 遥感图像预处理4.2 遥感图像增强与重建4.3 遥感图像分类与解译第五章:遥感应用领域5.1 农业遥感应用5.2 林业遥感应用5.3 城市遥感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遥感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方法;2. 演示:展示遥感图像和实例,分析遥感应用;3. 讨论:组织学生探讨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4. 练习:安排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遥感基本概念和技术的掌握;2.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实践:考察学生对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运用;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遥感导论知识的掌握。

六、教案概述本章节继续深入探讨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案例研究,以及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掌握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方法,并对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福师《遥感导论》第二章课堂笔记课件ppt

福师《遥感导论》第二章课堂笔记课件ppt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森林资源调查
总结词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 估算的精度。
详细描述
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森林资源信息,通过 对影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提取森林的树种、密度、生长状 况等特征信息,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水资源调查与监测
总结词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资源调查和监测,提高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效率。
03
遥感平台与传感器
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平台, 负责将传感器升至高空进行观 测。
遥感平台可分为卫星平台、航 空平台和地面平台等类型。
卫星平台包括地球静止卫星和 极地轨道卫星,航空平台包括 飞机和无人机,地面平台包括 雷达站和观测塔等。
传感器类型
02
01
03
传感器是遥感观测的核心部件,负责接收和记录地物 的电磁波信息。
总结
遥感技术利用各种传感器和平台,从远处获取地球和其他天体的 信息,为科学研究、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军事侦察等领域提供 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遥感的特性
宏观性
多源性
时效性
经济性
总结
遥感探测的范围广阔,能 够覆盖大面积的区域,提 供宏观的视角和信息。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多种来 源的数据,包括可见光、 红外线、微波等不同波段 的电磁波信息。
04
遥感图像处理与解译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
01
02
03
04
辐射定标
将传感器接收的物理量转化为 辐射亮度,为后续的图像处理 和地物信息提取提供基础数据 。
大气校正
消除大气对地物反射的影响, 提高遥感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 度。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第一章:遥感概述1.1 遥感的定义与分类1.2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1.3 遥感的应用领域1.4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二章: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1 遥感平台的分类及特点2.2 遥感传感器的分类及性能指标2.3 航空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介绍2.4 卫星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介绍第三章: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3.1 遥感数据的获取方法3.2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3.3 遥感数据的增强与重建3.4 遥感数据的产品与应用第四章:遥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4.1 遥感在农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4.2 遥感在农业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4.3 遥感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4.4 遥感在农业智能化的应用第五章:遥感在环境领域的应用5.1 遥感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2 遥感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3 遥感在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监测中的应用5.4 遥感在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第六章: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6.1 遥感和GIS的关系6.2 遥感数据在GIS中的处理与分析6.3 遥感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6.4 遥感在空间格局分析中的应用第七章:遥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7.1 遥感在城市扩张监测中的应用7.2 遥感在城市绿化监测中的应用7.3 遥感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应用7.4 遥感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第八章:遥感在林业领域的应用8.1 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8.2 遥感在森林火灾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8.3 遥感在森林植被动态监测中的应用8.4 遥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第九章:遥感在海洋领域的应用9.1 遥感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9.2 遥感在海洋资源调查中的应用9.3 遥感在海洋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9.4 遥感在海洋维权与执法中的应用第十章: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10.1 遥感技术发展趋势10.2 遥感技术面临的挑战10.3 遥感技术的创新应用10.4 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战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解析: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理解遥感技术的核心,包括辐射传输、传感器响应、图像处理等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遥感导论第2章遥感物理基础

遥感导论第2章遥感物理基础

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出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 四次方成正比,称为斯忒藩-玻耳兹曼公式 对于一般物体来讲,传感器检测到它的辐射能后就可以用 此公式概略推算出物体的总辐射能量或绝对温度(T)。
地球信息系 赵珊珊
概述
黑体辐射特性(2)
• 分谱辐射能量密度的峰值波长随温度的增加向短波方向移 动。可微分普朗克公式,并求极值。
地球信息系 赵珊珊
概述
植被、水体、土壤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地球信息系 赵珊珊
概述
(补充)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
太阳高度(日期、时间)
大气条件
地形(阴影)
地形(坡度)
气候、植物的病变
地球信息系 赵珊珊
环境状况
概述
地物波谱特性
地物波谱也称地物光谱。 地物波谱特性是指各种地物各自所具有的电磁波 特性(发射辐射或反射辐射)。 测量地物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主要作用:
地球信息系 赵珊珊
概述
地物的反射类型
• 镜面反射 • 漫反射 • 方向反射
• 从空间对地面观察时,对于平面地区,并且地面物体均匀分布,可以 看成漫反射;对于地形起伏和地面结构复杂的地区,为方向反射。
地球信息系 赵珊珊
概述
2.2.1 地物的反射辐射
• 反射率是地物对某一波段电磁波的反射能 量与入射总能量之比:
地球信息系 赵珊珊
概述
城市道路、建筑物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 城市道路、建筑物的光谱反射特性 • 红外波段较可见光波段反射强 • 石棉瓦较其他材料反射强 • 沥青较其他材料反射弱
地球信息系 赵珊珊
概述
土壤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地球信息系 赵珊珊
概述
土壤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遥感导论2-1

遥感导论2-1

本章主要内容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地球的辐射与地物波谱
第一节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 电磁辐射的度量 黑体辐射
一、电磁波谱


波 电磁波及其性质 电磁波谱
1.1 波

概念:波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
特点:质点在平 衡位置附近振动, 而能量向前传播。
二、电磁辐射的度量

辐射源
– 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不仅能够吸收其他物 体对它的辐射,也能够向外辐射 – 分类:


太阳辐射源:可见光及近红外遥感的主要辐射 源 地球辐射源:远红外遥感的主要辐射源 人工辐射源:人为发射的具有一定波长的波束; 主动遥感采用人工辐射源,目前较常用的人工 辐射源为微波辐射源和激光辐射源
电磁波是由大量的光子微粒组成的,微粒 数目多时,体现出波动性,微粒数目少时, 体现出粒子性,从量子力学的观点来看, 电磁波实际上是一种概率波,代表了光子 微粒的分布概率。 光的粒子性验证: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 程、康普顿效应(光子散射)。 光同时具有粒子和波动的两重特性-波粒 二象性(德布罗意)。
1.2 电磁波谱

概念:把不同波长或频率的电磁波按顺 序排列,就组成了电磁波谱。
波段 长波 中波和短波 超短波
波长 大于3000m 10~3000m 1 ~10 m 1mm~1m 15~1000μm 6~15 μm 3~6 μm 0.76~3 μm 0.62~0.76 μm 0.59~0.62 μm 0.56~0.59 μm 0.50~0.56 μm 0.47~0.50 μm 0.43~0.47 μm 0.38~0.43 μm 10-3~3.8×10-1 μm 10-6 ~ 10-3 μm 小于10-6μm

《遥感导论》教学大纲

《遥感导论》教学大纲

遥感导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 专业核心课程学 分:先修课程:相关基础课程执 笔 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遥感导论》是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及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注重反映现代 遥感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应用内容,并结合经济建设实际,详细介绍了遥感的基本概念、电磁辐射与地 物波谱、遥感成像原理、遥感图像特征、遥感图像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图像信息的提取与分类处理、 遥感的应用及实例, 3S 集成,以及新型遥感平台与传感器等。

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牢固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 握运用遥感技术原理、方法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遥感技术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尤其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应用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 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1. 本课程主讲授遥感基本理论。

内容比较枯燥,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和形象化语言 表述,着重讲清地物电磁波谱的基本遥感理论问题。

2. 对于有关物理学公式,不须推导过程,重点理解其基本原理。

3. 根据课程进程的需要,适当的布置课外阅读文献报告和体会,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 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动态。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一、教学重点: 遥感的定义(广义与狭义) 、遥感技术过程、遥感技术的特点与分类。

二、难点 : 遥感技术的基本过程三、教学要求:( 一 ) 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掌握遥感的定义,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过程;( 二 ) 掌握遥感的分类;( 三 ) 与常规方法相比,掌握遥感的主要特点;(四)了解遥感发展简史及我国遥感事业的成就。

四、教学内容: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遥感导论 总 学 时: 48 讲课学时: 48实验学时: 0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 : 适用对象 : 地理科学类审定人:第一节遥感与遥感技术过程1遥感( Remote Sensing ) 概念遥感定义:遥感一词来源于英文“ remote sensing ” , 从字面上可理解为“ 遥远的感知” 。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第一章:遥感基本概念1.1 遥感的定义解释遥感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强调遥感技术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方面的重要性1.2 遥感技术的分类介绍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的区别解释不同类型的遥感传感器及其应用1.3 遥感数据的应用领域探讨遥感技术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如地质学、环境科学、农业等第二章:遥感传感器与平台2.1 遥感传感器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遥感传感器,如光学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等解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2 遥感平台讨论不同类型的遥感平台,如卫星、飞机、无人机等强调平台的选择对遥感数据质量的影响2.3 传感器参数的优化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参数以满足特定应用需求解释传感器参数对遥感数据质量的影响第三章: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3.1 遥感数据的获取介绍遥感数据的获取方法和过程,如卫星发射、数据传输等强调数据获取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3.2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解释预处理过程的重要性,包括辐射校正、地理校正等介绍预处理方法的原理和应用3.3 遥感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探讨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强调数据处理和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第四章: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4.1 环境监测概述介绍环境监测的概念和目的,以及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4.2 遥感在土地覆盖监测中的应用探讨遥感技术在土地覆盖分类和变化监测方面的应用和挑战4.3 遥感在水体监测中的应用解释遥感技术在水体监测中的作用,如水质参数的估算、水体变化的监测等第五章:遥感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5.1 资源管理概述介绍资源管理的概念和目的,以及遥感技术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5.2 遥感在矿产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探讨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和评估方面的应用和挑战5.3 遥感在农业资源监测中的应用解释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监测中的作用,如作物分类、产量估算等第六章:遥感在地质应用中的实例分析6.1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介绍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优势,如识别地质结构、评估矿产资源等强调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重要作用6.2 遥感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探讨遥感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原理和方法,如利用InSAR技术监测地震活动等6.3 遥感在火山活动监测中的应用解释遥感技术在火山活动监测中的作用,如识别火山喷发迹象、评估火山喷发影响等第七章:遥感在环境变化监测中的应用7.1 遥感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介绍遥感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作用,如监测全球温度变化、评估冰川融化情况等强调遥感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7.2 遥感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探讨遥感技术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原理和方法,如利用激光雷达技术监测雾霾等7.3 遥感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解释遥感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作用,如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变化、监测物种分布等第八章:遥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8.1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介绍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如土地利用分类、城市扩张监测等强调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8.2 遥感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应用探讨遥感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原理和方法,如道路和桥梁检测、管网分布监测等8.3 遥感在城市安全与灾害管理中的应用解释遥感技术在城市安全与灾害管理中的作用,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监测与评估第九章: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先进技术9.1 遥感图像的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处理介绍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在遥感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如自动分类、目标检测等强调这些先进技术在提高遥感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的重要作用9.2 遥感数据的时空分析探讨遥感数据的时空分析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空间插值等解释时空分析在遥感数据应用中的重要性9.3 遥感数据的融合与集成解释遥感数据融合与集成的概念和原理,如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方法及其应用第十章: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新型遥感传感器和技术的发展介绍新型遥感传感器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如高光谱遥感、激光雷达等强调新型遥感技术在提高数据质量和应用领域的潜力10.2 遥感数据的应用扩展探讨遥感数据在更多领域中的应用,如生物医学、智能交通等解释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社会的潜在影响10.3 遥感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分析遥感技术在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展望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遥感基本概念和分类重点环节2:遥感传感器与平台重点环节3: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重点环节4: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重点环节5:遥感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重点环节6:遥感在地质应用中的实例分析重点环节7:遥感在环境变化监测中的应用重点环节8:遥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重点环节9: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先进技术重点环节10: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温度 ~ 6000K = ? º c
三、黑体辐射
2. 黑体辐射规律
随着温度的升高,峰值向短波方向 移动
4
维恩位移定律:黑体的温度越高,辐射最 大值对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M ( watts/cm /mm)
3
其辐射最强部分的波长(max) 就越短.
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以下区域的 面积增大。表示温度高的黑体向外 辐射更多的能量。
一、电磁波谱
• • • • 4. 电磁波的性质 (1) 电磁波是横波; (2)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 f c (3)满足: E hf
• 电磁波的性质与光波相同 • 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
4. 电磁波的性质
(4)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波动 性;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为粒子 性,这就是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电磁波是以波动的形式在空间传播 的,因此具有波动性 粒子性:它是由密集的光子微粒组成的,电 磁辐射的实质是光子微粒的有规律的运动。
一、电磁波谱 • 3.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 长或频率的大小排列成的一个连续谱带。
一、电磁波谱
• 3.电磁波谱 • 以频率从高到低排列,可以划分为r射 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无线电波。在真空状态下,频率f与波 长之积等于光速c。
c
3.电磁波谱
• 在电磁波谱中,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无 线电波按照波长不同,分为长波、中波、短 波、超短波;其次是微波、红外线、可见光、 紫外线;再次是X射线、波长最短的为 γ 射 线。 • 整个电磁波构成一个完整的、连续的波谱图。
因此,可见光是识别地物特征的主要波段。
5.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的特性
红外线(IR) :0.76-1000 μm。
近红外0.76-3.0 μm
中红外3.0-6.0 μm 远红外6.0-15.0 μm 超远红外15-1000 μm。 (近红外又称光红外或反射红外;中红外和远 红外又称热红外。)
5.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的特性
遥感卫星
树木
水体
草丛
裸露的地表
路面
建筑物
第2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本章主要内容
•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 地球的辐射与地物波谱
§ 2.1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一、电磁波谱
1. 波的概念:波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 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 向垂直。
一、电磁波谱
常用6000k的黑体辐射来模拟;其辐射波长范 围极大;辐射能量集中-短波辐射。大气层对太 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
地球的电磁辐射:小于3μm的波长主要是太
阳辐射的能量;大于6μm的波长,主要是地物 本身的热辐射;3-6μm之间,太阳和地球的热 辐射都要考虑。
二、 电磁辐射的度量 1. 辐射源
C.
2. 黑体辐射规律
(2)维恩位移定律
• 例:人体正常温度为37°C ,试计算 人体热辐射对应的max ?
• 解:根据维恩位移定律 max • T = b

求出人体热辐射对应的 max = b/ T
= 9.35 mm


max = 2.898 x 10-3 m • K / (37+273) K
微波: 1mm-1m。全天候遥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
具有穿透能力;发展潜力大。
可分为毫米波、厘米波、分米波。 由于微波的波长比可见光、红外线要长,所 以能够穿透云雾而不受天气影响,能够进行全天 候全天时遥感探测。微波遥感主要采用主动方式
成像,另外,微波针对某些物质具有一定的穿透
能力,能直接穿过植被、冰雪、土壤等表层覆盖
5.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的特性
紫外线(UV):0.01-0.38μm,碳酸盐岩分布、水
面油污染。
由于紫外线在大气中散射严重,而太阳辐射中 含有紫外线,当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波长小于 0.3μm的紫外线几乎被吸收,只有0.3-0.38μm波长 的紫外线部分能够到达地面,能量较少。
5.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的特性
3.电磁波谱
(1)各种类型的电磁波的波长λ或频率f之所以不 同,是由于产生电磁波的波源不同。
例如,可见光,地球上一般的物体都能发射; 而微波,则需要专门的微波设备才能发射出 来,它是主动遥感的一种主要电磁波。
3.电磁波谱
(2)在电磁波谱中,各种类型的电磁波,由 于波长λ的不同,它们的性质有很大差 别。
(2)被动遥感主要利用可
见光、红外等稳定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衰减作用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可 见 光 可 见 光
臭氧(O3)层
问题:
(一)太阳辐射通过哪 些环节被衰减了? (二)哪些环节的衰减 作用具有选择性特征? (三)参与作用的大气 成分有哪些?
反 射
空气分子 细小尘埃

可 见 光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
机械波:声波、水波和地震波
一、电磁波谱
E = 电场矢量 M = 磁场矢量 c = 光速
一、电磁波谱 • • 2.电磁波: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电磁波由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组成。
电磁波产生的原理:
能力愈强。
2. 黑体辐射规律 (2)维恩位移定律
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 max 与黑体绝对温度 T 成反比。 答:
其中
max T b
max : 辐射最强部分波长 (mm)
b = 2898 mm• K T = 黑体温度 (K)
推论
物体的温度愈高, 辐射能量最大值
的波长愈短,随
着物体温度不断 增高,最大辐射
§ 2.2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2015-4-10
38
§ 2.2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Sun
大气散射**
* 选择性散射 ** 非选择性散射
传感器
大气影响
大气

大气吸收 透射
大气散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地表反射
地表
反射过程
辐射过程
§ 2.2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
• 太阳辐射:太阳是遥感主要的辐射源,又叫太阳光,在大气上界和海平面 测得的太阳辐照度曲线如图所示。 从太阳辐照பைடு நூலகம்分布曲线可以看出,太阳光谱是连续的光谱,且辐射特性与 绝对黑体辐射特性基本一致。
一、太阳辐射
太阳光谱相当
于6000 K的 黑体 辐射; —0.76 µ m的可见光能量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43.5%,最大辐 射强度位于波长0.47 µ m左右;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0.3 ~ 3.0 µ m波段, 包括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 经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有很大的衰减; 各波段的衰减是不均衡的。
三、黑体辐射
3、实际物体的辐射 (1)基尔霍夫定律:
• 把实际物体看做辐射源,研究其辐射 特性,将其与绝对黑体进行比较。
M 1 1 I1 , M1
B0 B2
M2
B1
B3
1
I1
M1
M 2 2I2 ,
M2
2
I2
1
2
M0 I
I 0 I1 I 2 I , 仅 与 波 长 和 温 度 有 关
穿透性:微波可以穿透云、雨、烟、雾等; 可见性和放色性:可见光波段,可被人直接感
觉到,看到物体不同的颜色。
3.电磁波谱
(3) 电磁波 的单位表示,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 1m=100cm=1000mm=1000 000μm=1000 000 000nm 1m=102cm=103mm=106μm=109nm 在电磁波谱中,不同波段使用的波长单位不相同: 无线电波(km或m);微波(cm或mm);红外波段(μm); 可见光、紫外波段(nm或μm)
M1 M2 1 , 2 M0 M0
3、实际物体的辐射 (1)基尔霍夫定律:
推论 对不同性质的物体,辐射能力较强的物体,吸收能 力也较强;反之,辐射能力弱者,吸收能力也弱,黑体
的吸收能力最强,所以它也是辐射能力最强的物体。
对同一物体,如果在温度T时它放射某一波长的辐射 ,那么,在同一温度下它也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
波长由长向短位
移。 太阳辐射是短波 辐射,人、地
面和大气辐射
是长波辐射。
不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2. 黑体辐射规律
黑体辐射的三个特性
A. B. 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 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 一个最大值。 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 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 线不同。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 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 短波方向移动。
ds
二、电磁辐射的度量
辐照度(I):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 通量,单位:W/m2 。 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
射通量,单位:W/m2 。
辐射亮度(L):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 单位立体角内的 辐射通量,单位W/(sr• m2 )
?朗伯源?绝对黑体
三、黑体辐射
3、实际物体的辐射 (2)实际物体的辐射:
常用地物的辐射出射度M与同温度的黑体辐射出射度的比 值 M0。 公式 ε=M/M0 推论: 1、绝对黑体有最大的吸收率,也有最大的发射率 2、实际物体,吸收本领越大,发射本领越大。 α=ε
三、黑体辐射
灰体:没有显著的选择吸收,吸收率虽然
小于1,但基本上不随波长变化,这种物 体叫做灰体。
(2)人工辐射源:主动式遥感的辐射源。雷达 探测。分为微波雷达和激光雷达。 微波辐射源:0.8-30cm 激光辐射源:激光雷达—测定卫星的位置、 高度、速度、测量地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