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docx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宋元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2. 了解古代文学家艰辛创作过程,钦佩他们的伟大人格。
学情分析:学生对宋词和元曲有一定程度的学习和了解,前面已学习宋代的商业相关知识为本节都市繁华生活打下一定基础。
部分学生对古代文学有较好的兴趣,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学习自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词曲的审美鉴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启发、观察体验法、自主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课件与相关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学重点: 宋词和元多媒体出示:歌曲《月满西楼》,学生欣赏后初步感知古词之美,引起学习宋词的兴趣,导入新课题目。
二、新授(一)宋词出示图片《中国诗词大会》,讲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非凡魅力。
唐诗、宋词和元曲,都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瑰宝。
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宋词以及元11 领略其无穷风采!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
(多媒体出示对“词”的定义与特点)老师补充强调词的发展:词在唐代就产生了,但它经历了五代,在宋代得到发扬光大,达到了鼎盛时期。
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宋词内容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宋词代表人物及写作特点:(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大致了解和鉴赏)教师概括出北宋、两宋之交和南宋各一位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突破难点:哪两人的词风较相近?体现什么特色?你是如何体会与理解的?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与感受,让学生体会各自的写作风格。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新版) 第二单元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新版)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元都市生活繁荣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清明上河图》电子动态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经济的发展包括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
二、导入新课学生观看《清明上河图》电子动态图,直观感受北宋都市的繁华,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1)苏轼:北宋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人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
共同体会该词的特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破阵子》
宋姓名词小时结代 代表作
代表作:《念奴
苏轼
北宋
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
代表作:《如梦
李清照
两宋 之交
令》、《声声 慢·寻寻觅觅》
作品特点
改进了词的创作, 扩大了词的境界, 提高了词的格调。 词风豪迈而飘逸。
词风委婉、细腻、 清秀,感情真挚。
辛弃疾
代表作:《如梦令》、《声 声慢·寻寻觅觅》
如梦令
2.宋著名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济南人,字幼安, 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 名,并称“苏辛”。
他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 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 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 写景、叙事、议论,气势 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 提高了词的社会地位。
代表作:《菩萨蛮•书江 西造口壁》,《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猜一猜: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中秋节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元宵节 端午节
问题解答
1.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有哪几个?北宋开封最繁华的是哪里?
答: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朝大都,开封最 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2.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 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什么叫 “瓦舍”呢?请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找答案。
勾栏
繁华的街道
宋代大摊图
商店
元朝售鱼图
南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图中四茶贩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品茶的。 右边有一挑茶担者,专卖“上等江茶”。旁有一妇拎壶携 孩边走边看。该画是宋代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6.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杂剧 不包括( D ) A.说唱 B.杂技 C.歌舞 D.蹴鞠
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杰”一词的创作风格是( B ) A.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B.豪迈奔放,气势磅礴 C.缠绵悱侧,一往情深 D.风格沉郁,悲惨凄凉
顶竿图
耍猴
3.热闹的瓦子
思考:请指出瓦子出现的原因?
答: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和市民阶层不 断扩大。
•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 圈子,称为勾栏 • 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 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 包括说书、唱曲、杂剧、杂 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城 技、蹴鞠等等
中有大瓦、中瓦、小瓦、南瓦等多处, 勾栏内说书 城外还有十几处瓦子。
基础巩固 3.两宋之交最著名的女词人是( A 陶渊明 B 王昭君 C 李清照 D 辛弃疾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精品课件

• 知识点二:宋词和元曲
• 3.“它是两宋最为宏大的全民参与的社会歌声,在一首首长短句
中,我们能窥视到两宋民众的日常生活。”“它”指的是
(
)
C
• A.小说
B.诗
• C.词
D.曲
• 4.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 卿写过60多种剧本,他的剧本大多数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 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他的代表作是 ( )
• A.《窦娥冤》 • C.《满江红》
B.《蝶恋花》
A
D.《念奴娇》
• 知识点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 5.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并由宋神宗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D 赐
名的史学巨著是
()
• A.《春秋》
B.《宋史》
• C.《史记》
D.《资治通鉴》
• 6.《史记》和《资治通鉴》并列为中国
配诗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
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
”这首诗中的“京都”是指
C
()
• A.唐都长安
B.西夏兴庆府
• C.北宋开封
D.辽都上京
• 2.宋代最受重视的节日是元旦,这天人
们要燃放鞭炮、拜年等,据此判断元旦是B 今
天的
(
)
• A.端午节
B.春节
• C.中秋节
D.元宵节
• 宋代市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与经济的繁荣、城 市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商贸高度 繁荣,为各类市民文化生活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 质基础。而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 增加,市民阶层也不断扩大。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 文化活动来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因此,宋代文化 娱乐场所兴起,文化娱乐项目(如说书、杂剧、蹴鞠 表演等)丰富多彩,大大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总 的来说,宋代市民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宋代经 济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高度繁荣的结果。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一)概况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答案: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三)元杂剧和节日1.(多媒体出示问题,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学生抢答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答案:杂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设计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1版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主题: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2.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的第12课,属于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学习两大方面的内容,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重要时期,都市生活繁华,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文学艺术得到发展,出现了宋词和元曲等新的文学艺术形式。
都市和文化这两方面内容相互关联,共同勾勒出宋元时期市井文化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
3.学情分析宋元时期离我们这个时代年代较为久远,学生不容易具体感知当时的生活情景,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已经有所了解,这为本节文化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另外,学生在课外已经对中国传统节日、诗词有一定的了解,但不系统,对于李清照等著名词人的生活背景不了解,所以对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现象和社会的关系不甚清楚。
基于此,教学中补充了一定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学习目标:1.通过图片分析和史料解读,说出瓦子的功能与特点;分析瓦子繁荣的原因。
2.通过阅读教材和补充资料,总结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和作品风格,概括文学作品与社会的关系。
3.通过诗歌竞猜,说出宋朝的节日习俗,了解文化的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评价任务:任务1:观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结合材料说出瓦子的功能和特点,讨论分析瓦子在宋代繁荣的原因。
(检测目标一)任务2:小组合作,制作名人信息卡,交流展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的生活背景及作品特点。
(检测目标二)任务3:开展诗词精彩活动,说一说诗词中反映的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知识点总结+练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 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知识点+练习1、繁华的都市生活①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②北宋开封,最繁华的是的大相国寺。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③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表演形式是杂剧。
杂剧兴起于宋代,兴盛于元代。
④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受到重视,一些节日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等一直流传至今。
2、宋词和元曲①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也称长短句,在唐朝时已经出现,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②杰出的词作家有苏轼(北宋)、李清照和辛弃疾(南宋)。
③元代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
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
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①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 个朝代。
②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
11、宋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A.赋 B .诗C.词 D .曲2、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瓦舍勾栏,终日喧器不已。
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南朝B .隋朝C.唐朝D .宋朝3、《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是一首千古流传的豪放绝唱。
我国历史上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人物除苏轼外,还有一位是()A.李清照B.辛弃疾C.杜甫D.白居易4、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A.集市B .瓦子C.勾栏D .邸店5、你要查找五代的历史,需要阅读()A.《资治通鉴》B.《马可·波罗行纪》C.《梦溪笔谈》D.《贞观政要》6、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A.士大夫的极力提倡B.农民休闲的需要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D.达官贵人的需要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痩”,体现出词人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的词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一、繁华都市生活
宋
1、大都市: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
元
时 期
2、都市生活:娱乐场所——瓦子、勾栏;
的
特点:繁华热闹、丰富多彩。
都
市 和
3、节日:春节、元宵、中秋、端午。
文 化
二、灿烂文学艺术
1、宋词:新体诗歌。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元曲:关汉卿《窦娥冤》;元曲四大家。
天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 为“元曲四大家”。
四大家
巩固练习
• 瓦子在宋代盛行的主要原因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要求
请你用下面几个词来描述一下宋代 人一天的生活。
夜市 包子 腊八粥 瓦子 勾栏 驴 四合院 冷饮 羊肉 茶馆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知识与能力: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 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 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 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 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 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 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希望生在 中国宋朝。—来自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导入新课
《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色。这 幅画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都市 的基本情况。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 的城市,在社会生 活方面呈现出丰富 多彩的景象。北宋 开封(大相国寺)、 南宋临安、元朝大 都,都是当时世界 上著名的大都市。
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有大小院落60余座,殿 堂屋宇四五百间。该寺每月开放5次, 供“万姓交易”。大门附近卖飞禽走 兽,二、三门卖日用杂货,靠近佛 殿的地方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绣、 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 籍。
城市生活剪影
傀儡戏
城市生活剪影
皮影戏
百戏说唱图
城市生活剪影
说唱艺人俑
宋画中的杂剧人物服饰
《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
李清照
两宋 之交
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 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如梦令》 《声声慢》
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破阵子 ·为陈甫 辛弃疾 南宋 抒情、写景、叙事、议论,同赋壮词以寄之》
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 《永遇乐 ·京口北 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 固亭怀古》
请同学们来表演一段评书!
3 .杂剧:
宋元时期戏剧表 演的主要形式是 杂剧,包含说唱、 杂技、歌舞、傀 儡等技艺在内。 形成于宋代,元 朝统一后,元杂 剧传入南方。
元杂剧演员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
(元旦)
贴年画
贴门神
春节(元旦)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二、宋词
1.出现
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成为宋代主要 的文学形式之一。
2.特点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 于歌唱。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即 词牌。
3.读教材,完成下表的填空。
人物 时代
贡献
代表作
苏轼 北宋
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 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 的格调
娇
月,橹嫁 ,。古 。早灰了 一乱风
•
生飞, 时石流
赤
华烟雄 多穿人
壁 怀
发灭姿 少空物 。。英 豪,。
发 杰惊故
古
。 。涛垒
》
拍西 岸边
,,
李清照 (公元1084~约1151)
生活于两宋之交,号易安居 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 南历城)人。靖康之难后,经 历了离乱,丈夫赵明诚病逝, 本人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 带,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 度过了晚年。李清照是诗、 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而 以词的成就最高。所作词,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 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 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板书设计
宋元都市和 文化生活
都市生活 宋词 元曲
都市:开封、临安和大都 市民生活:瓦子和勾栏 传统节日:春节等
苏轼北宋豪放派
李清照婉约派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 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
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多才多艺(烹
苏
饪、宋词、书法) 的苏轼开创词的豪
轼
放风格,给词注入 了强劲的生命力,
对后世影响很大。
人故羽遥 卷人大
生国扇想 起道江
如神纶公 千是东
苏
梦游巾瑾 堆,去 ,,,当 雪三,
轼 一多谈年 。国浪
《 念
樽情笑, 江周淘 还应间小 山郎尽 酹笑、乔 如赤,
奴 江我樯初 画壁千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辛弃疾发扬宋词的豪放风格
辛弃疾(1140- 1207),南宋词人。代 表作有:《菩萨蛮•书江 西造口壁》、《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等。
辛弃疾发扬宋词的豪放风格
醉 里 挑 灯 看 剑 , 梦 回 吹 角 辛连 弃营 疾。
—
三、元曲
①元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形式? ②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及代表作? ③关汉卿在《窦娥冤》中用了什么样的
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悲
元
他 的 代 表 作
剧 《 窦 娥 冤 》
朝 剧 作 家 关 汉
是
卿
愤关 怒汉 鞭卿 挞用 黑浪 暗漫 的的 恶艺 势术 力手 。法
,
——
也地 ,也 你, 错你 窦 勘不 娥 贤分 在 愚好 刑 枉歹 场 为何 的 天为 唱 !地 词?
2.瓦子
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 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表现: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 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 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勾栏
猴戏
角抵
蹴鞠
勾栏内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 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 演杂剧的,令人眼花缭乱。 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卖饮 食、药材、古玩、字画的, 还有剪头、算卦、相面等, 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