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2.1.1脂肪烃1

合集下载

2.1.1 脂肪烃 烷烃(课件1)

2.1.1  脂肪烃    烷烃(课件1)

2. 烷烃通式: 3. 同系物:
CnH2n+2(n≥1)
分子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 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脂肪烃 烷烃
1请、根烷据烃表的中数物据理绘性制质曲线图(横坐标、纵坐标)
交流讨第论7 页
■碳原子数的递增,烷烃的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 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CnH2n+2 +(3n+1)/2 O2
第 12 页
nCO2 +(n+1)H2O
CH4 + 2O2点燃 CO2 + 2H2O
脂肪烃 烷烃
(3)热分解
l
高温
CH4
烷 烃 的 裂 化
C+2H2
催化剂
C16H34 加热、加压
C8H18+C8H16
催化裂化
高温
C8H18
高温
C8H16
C4H8+C4H10 热 裂 化
化学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脂肪烃 烷烃
脂肪烃 烷烃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
视频导第学2 页
脂肪烃 烷烃
烃: 只含碳、氢元素的有机物
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的产物。
有机反应的特点
反应缓慢 产物复杂 常在有机溶剂中进行
知识回第顾3 页
脂肪烃 烷烃
本章主要学习的有机物
烷烃
问题导学
第4 页
C5H10+C3H6
第 13 页
脂肪烃 烷烃
通式:CnH2n+2
课时总第结14 页
烷 烃
物理性质: 随碳原子数的递增,沸点升高,相对密度增大

人教版《脂肪烃》公开课课件PPT1

人教版《脂肪烃》公开课课件PPT1

反-2-丁烯
两个相同的原子或 原子团排列在双键 的两侧
针对练习6
已知乙烯为平面结构,因此 1,2-二氯乙烯可以形成 两种不同的空间异构体:
下列各物质中,能形成类似上述两种空间异构体的是
()
A.1,1-二氯乙烯
B.乙烯
C.2-丁烯
D.2-丁炔
针对练习7
A. 质量数为14的碳原子:
B. 次氯酸的电子式:
A.3 种
B.4 种
C.5 种
D.6 种
课本P29

400

300
1、烷烃和烯烃
200
的物理性质随
着碳原子数的
100
增多,熔沸点
0
1
3
5
7
9 11 13 15 17
逐渐升高,密
-100
度逐渐增大。
-200
2、所有的烃密
度都小于1,均
难溶于水而易
相 0.9 0.8
溶于苯、乙醚 等有机溶剂。
对 0.7 0.6
密 0.5
3、分子式相同

0.4 0.3
针对练习5 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nCH3CH=CH2 催化剂
[CH−CH2]n
【详解】三种酯均符合通式CnH2nO2,即C∶H=1∶2,若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则C、H两元素的质量分数之和为70%,故H的质量分数为70%× =10%。
【分析】 A、金属价电子较少,容易失去电子,是能说明有还原性,A错误;
催化剂
2CH2=CH2 + O2 ∆
2 CH2−CH2
2. 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双键或三键等)与其它原子
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物质的反应。

2-1-1 脂肪烃

2-1-1 脂肪烃

(4)乙烯跟HBr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烯跟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1/2013 9:28 PM
甲烷 CH4
乙烯 C2H4 H H
H:C::C:H CH4 正四面体 取代 分解 CH2 CH2 平面结构 加成 氧化 加聚
‥ ‥
书写注意事项和结构简式的正误书写:
正:CH2=CH2 H2C=CH2 误:CH2CH2
2.什么叫同系物?
8/11/2013 9:28 PM
一、烷烃和烯烃
碳 原 子 数 增 多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五《 有机化学基础》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 脂肪烃
8/11/2013 9:28 PM
• 组装模型
甲烷
乙烯
8/11/2013 9:28 PM
复 一、烷烃和烯烃 习 1.甲烷 乙烯结构 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空间结构特点 化学性质:
8/11/2013 9:28 PM
随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逐渐 升高 。碳原子数相 沸点 同的烃,支链越多,沸点越 低 随碳原子数的增加,相对密度逐渐 密度 小于 水的密度 烯烃的密度 增大 。烷烃、 返回
二、烷烃的化学性质 烷烃的通式为 CnH2n+2(n≥1),常温下性质稳定,在特殊 条件下能发生某些反应。 1.取代反应 在光照条件下,乙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乙烷的化学方 程式为:
(2)反式结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
键的 两侧 ,如反- 丁烯 23.性质特点

(高中化学优质课)2-1《脂肪烃》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课件(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优质课)2-1《脂肪烃》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课件(人教版选修5)
(2)加成反应 溴水褪色
小结 本节学习乙炔的结构、制法、重要
性质和主要用途。
是含有CC叁键的直线型分子 可燃性, 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焊接或切割金属, 化工原料。
能否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
因为碳化钙与水反应剧烈,启普发生器 不易控制反应;
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多,容易使启普发生器 炸裂。
反应的产物中还有糊状的Ca(OH)2,它能夹 带未反应的碳化钙进入发生器底部,或堵住球型 漏斗和底部容器间的空隙,使发生器失去作用。
能否用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为什么?
实验室中使用分液漏斗而不使用长颈漏斗, 因为长颈漏斗不能控制水的用量。水加太多, 反应会太剧烈。

催化剂 …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 - C-C- C-C -C-C- …
H H H H H H
乙烯的聚合反应 nCH2=CH2 催化剂 -CH2-CH2-n
聚乙烯
烯烃的性质
• 1.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溶 液褪色
• 2.能燃烧 • 3.加成反应:可与H2、X2、HX、
H2O等加成 • 4.加聚反应
4.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乙烷的取代反应
H H
H H
H-C-C-H+Cl-Cl → 光照 H-C-C-Cl+HCl
H H
H H
键断裂
特征:分步取代,产物多
烷烃的性质
• 1.稳定性 • 2.可燃性 • 3.光照下和卤素单质发生取代
反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烯烃
•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链烃。 • 单烯烃:分子中仅含有一个碳碳双
u 通式:为CnH2n-2(n≥2),属于不饱和烃。 u 物理性质(递变性)

教学设计3:2.1脂肪烃

教学设计3:2.1脂肪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

3、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过程与方法】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计算机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有机物的结果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

教学重点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烷烃、烯烃)【引入】师: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烃和卤代烃。

在高一的时候我们接触过几种烃,大家能否举出一些例子?众生:能!甲烷、乙烯、苯。

师:很好!甲烷、乙烯、苯这三种有机物都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又称烃。

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

而卤代烃则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脂肪烃。

【板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师:什么样的烃是烷烃呢?请大家回忆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板书】一、烷烃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C键和C—H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

(若C—C 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烷烃的通式:C n H2n+2 (n≥1)师:接下来大家通过下表中给出的数据,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看自己能得到什表2—1 部分烷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名称结构简式 沸点/ºC 相对密度 甲烷 CH 4 -164 0.466 乙烷 CH 3CH 3 -88.6 0.572 丁烷 CH 3(CH 2) 2CH 3 -0.5 0.578 戊烷 CH 3(CH 2)3CH 3 36.1 0.626 壬烷 CH 3(CH 2) 7CH 3 150.8 0.718 十一烷 CH 3(CH 2) 9CH 3 194.5 0.741 十六烷 CH 3(CH 2) 14CH 3 287.5 0.774 十八烷CH 3(CH 2) 16CH 3317.0 0.77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表总结出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板书】2、物理性质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 ≤4)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2.1 .1脂肪烃--课件(2课时)

2.1 .1脂肪烃--课件(2课时)

练习:请写出乙烯与H2、HCl、H2O、HCN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CH2= CH2 + H2 催化剂 CH3CH3
CH2= CH2 + HCl 催化剂 CH3CH2Cl
CH2= CH2 + H2O
催化剂 高温高压
CH2= CH2 + HCN 催化剂 双键变单键的反应,
CH3CH2OH CH3CH2CN
3,4-二溴-1-丁烯
CH2=CH-CH=CH2+Br2 80℃ CH2-CH=CH-CH2
(考试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Br
Br
1,4-二溴-2-丁烯
加成反应——键线表示
1,2—加成
+ Cl2
Cl
Cl
Cl
1,4—加成
+ Cl2
Cl
(2)二烯烃的加聚反应
催化剂
nCH2=CH-CH=CH2
1,3-丁二烯
(2)氧化反应(燃烧): CH4+2O2 点燃 CO2+2H2O
(3)取代反应:
(4)受热分解: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至10000C,甲
烷分解生 成炭黑和氢气。
CH4
C + 2H2
由上述甲烷的化学性质可以推知烷烃的化学性质,因为: 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二)烷烃的化学性质
(1)性质很稳定,跟酸、碱及氧化物都不发生反 应,也难与其他物质化合。
复习三、 乙烯
(1)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书写:
H︰‥C︰︰‥C︰H
HH
HH
HC CH
CH2=CH2 H2C=CH2
误:CH2CH2
(2)烯烃的官能团: 碳碳双键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1节 脂肪烃 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1节 脂肪烃 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质量大的化合物分子,这样的聚合反应同时也是加成反应,所 以这样聚合反应又叫做加聚反应。
n CH2=CH2
催化 剂
[CH2
CH2
] n
单体
链节 聚合度
写出下列烯烃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CH2=CHCH2CH3 (2)(CH3)2C=CHCH3
n CH2=CHCH2CH3 n(CH3)2C=CHCH3
【练习】请写出乙烯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简式 。
H
H
H ‥: ‥C : : C : H
【注意】要规范书写乙烯的结构简式: 正:CH2=CH2 、 H2C=CH2
误:CH2CH2
2.物理性质:
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烯烃同系物的物理性质呈现 规律性的变化,即熔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
3.化学性质:
沸点/℃
分子中碳原子数
1、同系物物性递变规律
为什么 呢?
同系物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物理性质归纳
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现规律 性的变化,沸点逐渐 升高 相对密度逐渐 增大 ,常温 下的存在状态,也由 气态逐渐过度到液态、固态。
原因:对于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晶体)来说,分子间作用力随相 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导致物理性质上的递变…
请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以分子中碳原子数为横坐标,以沸点或相对密度为
纵坐标,制作曲线图。通过所绘制的曲线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表2-1 部分烷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名称 甲烷 乙烷 丁烷
戊烷
壬烷
十一烷
结构简式
CH4
CH3CH3
CH3(CH2)2CH
3
CH3(CH2)3CH
3
CH3(CH2)7CH

脂肪烃 课件

脂肪烃 课件
脂肪烃 课件
目录
• 脂肪烃简介 • 脂肪烃的来源与合成 • 脂肪烃的物理性质 • 脂肪烃的化学性质 • 脂肪烃的安全与环保 • 脂肪烃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CHAPTER 01
脂肪烃简介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脂肪烃也称为链烃,是指碳原子 之间通过单键连接形成的烃类。
分类
根据碳原子数,脂肪烃可以分为 烷烃、烯烃、炔烃等。
废物处理
废弃的脂肪烃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安全处理,以 防止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替代品研发
鼓励研究和开发更安全、更环保的脂肪烃替代品 ,以减少其对环境和健康的负面影响。
CHAPTER 06
脂肪烃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新技术与新应用
新型合成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脂肪烃的合成技术 也在不断进步,如绿色合成方法、生 物催化合成等,这些技术能够提高脂 肪烃的合成效率和纯度,降低生产成 本。
烷烃的裂化与裂解
在特定条件下,长链烷烃可以 发生裂化反应生成短链烷烃和 烯烃,或者裂解生成更为简单
的烃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烯烃的化学性质
01
02
03
04
烯烃的加成反应
烯烃容易与卤素、氢气、卤化 氢等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
的加成产物。
烯烃的氧化反应
烯烃可以被氧化剂氧化,生成 酮、羧酸等化合物。
烯烃的聚合反应
在特定条件下,烯烃可以发生 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聚合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脂肪烃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新 兴领域,这将为脂肪烃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CHAPTER 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俗称: 俗称:异戊二烯 学名: 甲基 甲基-1, 丁二烯 学名:2-甲基 ,3-丁二烯 nCH2=C-CH=CH | | CH3 CH3
加聚
分析: 分析:加聚反应产物及单体
(1)乙烯型
(2)1,3-丁二烯型 (3)混合型 聚合物: 聚合物: -CH2-CH2-n
单 体:
-CH-CH2-n CHCH3 CH=CH2 CH3
催化剂
[ CH2
CH2 ]
n
加聚的化学方程式 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请写出CH3CH=CH2加聚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请写出CH
单体? 单体?
链节? 链节?
聚合度? 聚合度?
二、 二烯烃性质
1、概念:含有两个碳碳双键(C=C)的不饱和链烃。 概念:含有两个碳碳双键( 的不饱和链烃。 2、二烯烃的通式: 二烯烃的通式: 通式 代表物: 代表物: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烷烃和烯烃) 烷烃和烯烃)
【复习】 复习】 链状烃 烃
按碳的骨架给烃分类? 按碳的骨架给烃分类?
链烃 CH3CH2CH3 脂环烃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
脂 肪 烃
环状烃 分子中含有碳环的烃 芳香烃
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 环的一类碳氢化合物
a' C b' C
a b
(3)异构的分类 )
顺式结构: 顺式结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 键的同一侧。 键的同一侧。 反式结构: 反式结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 键的两侧。 键的两侧。 2-丁烯有两个顺反异构体: 丁烯有两个顺反异构体: 丁烯有两个顺反异构体 H3C C=C H H 顺-2-丁烯 丁烯 H CH3 H 3C C=C CH3 反-2-丁烯 丁烯 H
【例题】下列物质中没有顺反异构的是: 例题】下列物质中没有顺反异构的是: A.1,2-二氯乙烯√ . , 二氯乙烯
√ C.2-甲基 丁烯 甲基-2-丁烯 . 甲基 × D.2-氯-2-丁烯 . 氯 丁烯 √
丁炔有顺反异构吗? 【思考】2-丁炔有顺反异构吗? 思考】 丁炔有顺反异构吗
不存在顺反异构现 象,线形分子不 具备构成的条件。 具备构成的条件。 形成顺反异构的条件: 形成顺反异构的条件: 1.具有碳碳双键 1.具有碳碳双键 2.组成双键的每个碳原子必须连接 2.组成双键的每个碳原子必须连接 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5、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 、
如果每个双键碳原子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原子 或原子团,双键上的4个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就 或原子团,双键上的 个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就 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产生两种不同的异构, 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产生两种不同的异构, 即顺反异构 。 H C=C CH3 反式异构 H CH3 H C=C CH3 CH3 H
CnH2n-2
(n≧4) ≧
1,3-丁二烯
CH-CH= CH2=CH-CH=CH2 CH2=C-CH=CH2 CH3
2-甲基-1,3-丁二烯 甲基也可叫作: 也可叫作:异戊二烯
丁二烯分子中最少有多少个C原子在同 【思考】 1,3-丁二烯分子中最少有多少个 原子在同 思考】 , 丁二烯分子中最少有多少个 一平面上?最多可以有多少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一平面上?最多可以有多少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4)顺反异构体的性质 ) 顺式结构和反式结构的两种烯烃化学性 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有一定差异。 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有一定差异。 烯烃的同分 异构现象 碳链异构 位置异构 官能团异构 顺反异构 ——空间异构 空间异构
【思考】烷烃是否也有顺反异构现象? 思考】烷烃是否也有顺反异构现象?
烷烃分子中的碳碳单键可以旋转,所以不会产生有顺反异构现象。 烷烃分子中的碳碳单键可以旋转,所以不会产生有顺反异构现象。
【原因】对于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晶体)来说, 原因】对于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晶体)来说, 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逐渐增 导致物理性质上的递变…… 大;导致物理性质上的递变
【说明】 说明】 所有烷烃均不溶于水,密度均小于1 ① 所有烷烃均不溶于水,密度均小于1。 ② 常温下烷烃的状态: 常温下烷烃的状态: C≤4时 为气态; 当 C≤4时 为气态; 16≥C≥5时 为液态; 16≥C≥5时 为液态; C≥17时 为固态。 C≥17时 为固态。 分子式相同的烃,支链越多, ③ 分子式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沸点 越低。 越低。 所有的烃都是无色物质, ④ 所有的烃都是无色物质,不溶于水而 易溶于苯、乙醚等有机溶剂。 易溶于苯、乙醚等有机溶剂。
400 300 200 100 0 1 -100 -200 3 5 7 9 11 13 15 17 烷烃 烯烃
图2-1烷烃、烯烃 烷烃、 的沸点随碳原子数 变化曲线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1 3 5 7 9 11 13 15 17
烷烃 烯烃
烷烃、 烷烃、烯烃同系物的 相对密度随碳原子数 的变化曲线
(1)1,2-加成 和 1,4-加成反应 ) , 加成 , 加成反应 CH2=CH-CH=CH2+2Br2 CH2-CH-CH-CH2 Br Br Br Br CH2=CH-CH=CH2+Br2
1,2 加成
CH2-CH-CH=CH2 Br Br
3,4-二溴 丁烯 , 二溴 二溴-1-丁烯
CH2-CH-CH-CH2
A.CH3CH2CH3 B. . B.CH3CH2CH2CH3 C.CH3(CH2)3CH3 C. D.(CH3)2CHCH2CH3 D.
思考与交流(2) 思考与交流(2) 谈无机与有机反应分类方法与思路 CH3CH2Cl+HCl (1)CH3CH3+Cl2 ) 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 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CH2==CH2+Br2 ) CH2BrCH2Br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未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 加成反应: 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 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 (3)CH2==CH2+H2O ) (4) nCH2==CH2 )
聚1,3-丁二烯 , 丁二烯
写出下列物质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2=C-CH=CH2 和 CH2=C-CH=CH-CH3 | | CH3 CH3
nCH2=C-CH=CH2 CH3
加聚
[CH2-C=CH-CH2]n CH3 聚异戊二烯 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 [ CH2-C=CH-CH ]n | | CH3 CH3
催化剂 加压、 加压、加热

CH3CH2OH 加成反应 CH2 ]
n
催化剂
[ CH2
加聚反应: 加聚反应:通过加成反应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 反应(加成聚合反应)。 反应(加成聚合反应)。
【讨论】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讨论】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列表小结。 列表小结。
一、 烷烃和烯烃 【概念】 概念】 烷烃: 烷烃: 仅含C—C键和 键和C—H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 键的饱和链烃, 仅含 键和 键的饱和链烃 。(若 连成环状, 烃。(若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连成环状 称为环烷烃。) 通式: 通式:CnH2n+2 (n≥1) 烯烃: 烯烃: 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 一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 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 烯烃。通式: 烯烃。通式:CnH2n (n≥2) (分子里含有两个双键的链烃叫做二烯烃 分子里含有两个双键的链烃叫做二烯烃) 分子里含有两个双键的链烃叫做二烯烃
【练习】 练习】
1、由沸点数据:甲烷-146℃,乙烷-89℃, 、由沸点数据 甲烷 甲烷- ℃ 乙烷- ℃ 丁烷- 丁烷-0.5℃,戊烷 ℃,可以判断丙烷的 ℃ 戊烷36℃ 沸点可能是( 沸点可能是( C ) A.高于-0.5℃ B.约是+30℃ .高于- ℃ .约是+ ℃ C.约是-40℃ D.低于-89℃ .约是- ℃ .低于- ℃ 2、下列烷烃沸点最高的是( C ) 、下列烷烃沸点最高的是(
1. 烷烃和烯烃同系物物性递变规律 【结论】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 结论】 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的变化。 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的变化。 同系物的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 同系物的沸点逐渐升高,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密度逐渐增大, 常温下, 固态。 常温下,状态也由气态 液态 固态。
CH4
燃烧、 有碳碳双键、 有碳碳双键、 =CH 燃烧、与强氧 CH2 2 化剂反应、加 化剂反应、 不饱和 成、加聚
误:CH2CH2
烯烃的加成反应: 烯烃的加成反应: (A)加成反应 ( 与H2、Br2、HX、H2O等) ) 、 等
CH2==CH2+HBr

CH3CH2Br
使溴水褪色
主产物
大量实验事实表明: 大量实验事实表明:凡是不对称结构的烯烃和酸 (X(HX)加成时 酸的负基(X 加成时, (HX)加成时,酸的负基(X-)主要加到含氢原子较少 的双键碳原子上,这称为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 的双键碳原子上,这称为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也 就是马氏规则 马氏规则。 就是马氏规则。
CH=CHCH[CH2-CH=CH-CH2-CH2-CH-CH2-CH]n CH3
单 体:
=CHCH2=CH-CH=CH2 CH2=CH CH2=CH CH3
【思考】 思考】 2-丁烯 CH3CH=CHCH3 中,与碳碳双键 丁烯 相连的两个碳原子、 相连的两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是否处于同一平 面? 如处于同一平面, 如处于同一平面,与碳碳双键相连的两个碳 原子是处于双键的同侧还是异侧? 原子是处于双键的同侧还是异侧?
烯烃的加聚反应: 烯烃的加聚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