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烃(第一课时)说课稿
《第一节 脂肪烃》教学设计(广东省省级优课)

【展示】展示乙烷、乙烯的球棍模型【结论】烷烃和烯烃结构的最大不同在于烷烃处于饱和状态,而烯烃含有一个不饱和双键,处于不饱和状态。
【板书】2、物理性质【提问】同学们请分析课本表2-1、2-1,可以得出哪些结论?特别注意,在进行结论语言描述时,一定要指明限定条件。
【PPT】【结论】随着碳原子数目的递增,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呈现了规律性变化。
二者的物理性质也有差异,原因是二者的结构不同。
【板书】3、化学性质3.1 烷烃的化学性质【思考】烷烃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回答】烷烃的结构处于饱和状态,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烷烃可以燃烧,能够发生取代反应等。
【板书】(1)通常情况下,烷烃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很难与强酸、强碱以及强氧化剂发生反应;(2)氧化反应:可燃性燃烧通式:归纳:随着碳原子数目递增,烷烃含碳量逐渐增大,耗氧量逐渐增多,烷烃燃烧火焰逐渐明亮,并渐有黑烟。
(3)取代反应烷烃取代反应条件:卤素蒸气,光照【思考】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可以得到几种一氯代物?写出结构简式。
【板书】3.2 烯烃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说明】在不同条件下,烯烃能与卤素单质、H2、HX、H2O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常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来鉴别烷烃与不饱和烯烃或炔烃。
【思考】该反应可以得到几种产物?【板书】(2)氧化反应①燃烧反应燃烧通式:归纳: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目的烷烃与烯烃相比,烯烃燃烧时火焰更明亮,并伴有黑烟,因为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目的烯烃的含碳量比烷烃大。
②烯烃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强氧化剂氧化。
【思考】如何描述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操作: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现象:溶液紫红色褪去结论:乙烯被氧化成CO2【说明】可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乙烯等不饱和烃,但不能用于一次性除去气态混合烃中的烯烃。
(3)加聚反应【总结】同为脂肪烃,烷烃和烯烃的性质为何有如此差异?烷烃中碳原子之间以碳碳单键相连,处于饱和状态,化学性质稳定,特征反应为光取代反应;烯烃含有一个不饱和双键,在不同条件下,能够发生氧化、加成、加聚等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选五21脂肪烃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第一课时),对于课程安排的学习,学生在高一必修2已经学习了烷烃和烯烃的代表物质—甲烷和乙烯,所以本节课是在学生原有基础知识上进行,教材呈现时突出了类别的概念,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完成知识迁移:即从学过的甲烷和乙烯为代表推广到对烷烃和烯烃的认识。
二、设计意图本节课内容学生在高一部分是有所接触的,因而知识学习方面很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我以世界三大赛事为主线贯穿于课堂,从世界杯气雾剂氯乙烷引发烷烃和烯烃知识的对比学习,进而以F1赛车比赛继续学习烷烃和烯烃,重点引出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加聚反应,为第五章的学习打下伏笔,同时利用探究实验总结了烷烃和烯烃的鉴定方法,探究实验中借鉴“名师大篷车”中秦才玉老师的实验理念:即关注全体学生通过实验堆知识的认知,因而采用分组实验,最后以奥运会为背景设置思考题简单了解了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总体说来,本节课利用世界三大体育赛事结合PPT中展示的三个学习任务,能较好的对知识进行过渡,学生在讨论交流思考中轻松完成学习,较好的学习情境创设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烷烃、烯烃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方法,进一步讨论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
(2).通过展示模型,来加深学生物质研究过程中“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能力。
(2)通过课堂的学生活动,使学生形成合作交流、互帮互学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点: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五、教学难点:“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形成。
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八、布置作业九、教后反思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单位:五里高级中学教者:荆蕾2014.5.22。
脂肪烃说课稿

脂肪烃说课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脂肪烃的化学课的说课。
脂肪烃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类重要物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了解脂肪烃的性质和应用,对于我们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导入(引入课题)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有机化合物是碳元素与氢元素以及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是生命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物质。
那么,我们是否知道有机化合物中有一类重要的物质叫做脂肪烃呢?请大家一起来探索脂肪烃的奥秘。
二、知识讲解1. 定义和结构脂肪烃是一类仅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主要由碳链和碳氢键构成。
脂肪烃可分为两类:烷烃和烯烃。
烷烃是由碳链中只含有单键的化合物,而烯烃则含有至少一个碳碳双键。
2. 性质和特点脂肪烃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特点。
首先,它们在常温下大多数是无色无味的物质,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非极性溶剂。
其次,脂肪烃燃烧产生的反应是一种燃烧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此外,由于碳链的长度和双键的存在,脂肪烃还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应用领域脂肪烃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烷烃常被用作燃料,如天然气、汽油和柴油;烯烃则可用于合成聚合物和制备合成橡胶。
此外,脂肪烃还用于制备脂肪酸、香料、润滑剂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脂肪烃的知识,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展示脂肪烃的燃烧反应和物理性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脂肪烃的特点。
2. 视频学习: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脂肪烃在实际应用中的场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脂肪烃的兴趣和好奇心。
3. 讨论和小组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彼此交流和分享对脂肪烃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脂肪烃的定义、结构、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有机化学,发现更多有机化合物的奥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024脂肪烃说课稿范文

2024脂肪烃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脂肪烃》,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脂肪烃》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涉及了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等知识点。
脂肪烃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类重要物质,在石油和天然气中广泛存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化学知识,我制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学会命名和推导脂肪烃的结构式。
②能力目标:掌握脂肪烃的常见反应及其应用。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脂肪烃的结构和命名规则,以及常见反应和应用。
难点是:推导脂肪烃的结构式,并理解脂肪烃的反应机理。
二、说教法学法在化学教学中,实践和实验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我将采用实践性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
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从而深入理解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展示脂肪烃的结构和反应,我准备了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同时,我也准备了多媒体教具,以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呈现脂肪烃的结构和反应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课堂导入我将以一个问题引入课堂:你们知道脂肪烃是什么吗?请举例说明。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对脂肪烃的初步认知。
环节二、实验探究我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脂肪烃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现象,如燃烧和加氢等。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脂肪烃的性质和反应机制。
环节三、知识讲解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我将对脂肪烃的结构和命名规则进行详细讲解。
我会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不同长度的脂肪烃的结构,让学生学会推导脂肪烃的结构式,并掌握命名的方法。
环节四、反应探究通过展示实际应用中的脂肪烃反应,如裂解和重整等,让学生了解脂肪烃的应用价值和反应机理。
脂肪烃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第一节脂肪烃[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3、掌握乙炔的实验室制法过程与方法:1、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2、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计算机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有机物的结果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教学重点]: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烃和卤代烃。
甲烷、乙烯、苯这三种有机物都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又称烃。
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
而卤代烃则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脂肪烃。
一、烷烃(alkane)和烯烃(alkene)1、结构特点和通式:(1) 烷烃:仅含C—C键和C—H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
(若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通式:C n H2n+2(n≥1)(2) 烯烃: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
(分子里含有两个双键的链烃叫做二烯烃) 通式:C n H2n (n≥2)[思考与交流]学生阅读表2—1和表2—2:分别列举了部分烷烃与烯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请你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以分子中碳原子数为横坐标,以沸点或相对密度为纵坐标,制作分子中碳原子数与沸点或相对密度变化的曲线图。
通过所绘制的曲线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投影]表2—1 部分烷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表2-2 部分烯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动手]绘制碳原子数与沸点或相对密度变化曲线图:[投影结果]思考与交流(1) P28碳原子数碳原子数与沸点变化曲线图沸点-200-10001002003004001357911131517烷烃烯烃碳原子数与密度变化曲线图碳原子数相对密度0.10.20.30.40.50.60.70.80.91357911131517烷烃烯烃[总结]烷烃和烯烃溶沸点变化规律: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脂肪烃 说课稿 教案

脂肪烃【引入】师: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烷烃和烯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以乙炔为代表的炔烃。
【板书】三、乙炔和炔烃(一)乙炔1、分子结构(展示乙炔分子的球棍模型)分子式:C2H2结构式:H—C≡C—H 结构简式:CH≡CH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2)反应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似、、、等)(3)收集: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演示实验2-1】乙炔的制取和性质(下面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思考):1.制CH≡CH时为什么用饱和食盐水代替纯水?2.能否用启普发生器制CH≡CH ?3.根据实验现象,归纳乙炔化学性质?3、物理性质:纯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分步加成)1,2—二溴乙烯1,1,2,2—四溴乙烷或实验现象:乙炔使溴水褪色。
再例:(学生填写后校对并给予评价)氯乙烯(归纳:乙炔分子中有,即不饱和碳原子,可以直接结合其它原子或原子团,起加成反应。
)2.氧化反应师: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烃是炔烃呢?(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板书】(二)炔烃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炔烃。
如:CH≡C—CH3丙炔CH≡C—CH2—CH31—丁炔通式:C n H2n-2 (n≥2)2、物理性质:递变规律与烷烃、烯烃的相似。
3、化学性质(与乙炔相似):可发生氧化反应,即可以燃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发生加成反应等。
师:以下是大家在高一就有所了解的内容,要求大家课后去阅读。
【板书】四、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剩下时间解决课后练习)【布置作业】课本36页的课后习题第4、5题作为作业。
课后反思:。
【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脂肪烃第1课时(教案)

2.1脂肪烴教學設計第1課時教學目的知識技能1、瞭解烷烴、烯烴和炔烴的物理性質的規律性變化2、瞭解烷烴、烯烴、炔烴的結構特點過程與方法1、注意不同類型脂肪烴的結構和性質的對比2、善於運用形象生動的實物、模型、電腦課件等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學會方法、形成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有機物的結果和性質,培養學習有機物的基本方法“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的思想重點烯烴的結構特點和化學性質難點烯烴的順反異構知識結構與板書設計第二章烴和鹵代烴第一節脂肪烴一、烷烴(alkane)和烯烴(alkene)1、結構特點和通式:(1) 烷烴: (2) 烯烴:2、物理性質3、基本反應類型(1) 取代反應: (2) 加成反應:(3) 聚合反應:4、烷烴化學性質(與甲烷相似)烷烴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和溴水褪色(1)取代反應:(2)氧化反應:5、烯烴的化學性質(與乙烯相似)(1)加成反應(2)氧化反應○1燃燒:○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3催化氧化:2R—CH=CH2 + O22R1COR2CH3(3) 加聚反應6、二烯烴的化學性質(1)二烯烴的加成反應:(1,4一加成反應是主要的)(2) 加聚反應: n CH2=CHCH=CH2催化剂(順丁橡膠)教學過程備註引入]同學們,從這節課開始我們來學習第二章的內容——烴和鹵代烴。
甲烷、乙烯、苯這三種有機物都僅含碳和氫兩種元素,它們都是碳氫化合物,又稱烴。
根據結構的不同,烴可分為烷烴、烯烴、炔烴和芳香烴等。
而鹵代烴則是從結構上可以看成是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鹵原子取代的產物,是烴的衍生物的一種。
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節——脂肪烴。
3、基本反應類型(1) 取代反應:有機物分子裏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取代的反應。
如烴的鹵代反應。
(2) 加成反應:有機物分子中雙鍵(三鍵)兩端的碳原子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
如不飽和碳原子與H 2、X 2、H 2O 的加成。
脂肪烃 说课稿 教案

脂肪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
3、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过程与方法】
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计算机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有机物的结果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
教学重点
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
烯烃的顺反异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脂肪烃(第一课时)说课稿
高二化学刘波涛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功能
脂肪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等,本节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和性质及其应用,使第一章中的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
结合脂肪烃的性质,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及聚合反应等有机反应,为后续各章节中其它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其确立依据
为分散重难点,我们将第一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烷烃、烯烃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及烯烃的顺反异构”这一部分内容。
在<<必修2>>中已经介绍了甲烷、乙烯等烃的典型代表物,但没有涉及有机物类别的概念,而本节在复习典型代表物性质的基础上,将内容提升到了类别的性质。
烷烃和烯烃的性质在<<必修2>>中已经涉及,本节通过“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归纳整理。
本节教材中对烷烃和烯烃的性质也有简要的陈述,但陈述角度不同。
如从认识分子组成及结构变化的角度来陈述烷烃和烯烃的化学性质,突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及聚合反应等有机反应类型。
结合烯烃的结构特点,作为烯烃知识的提升,介绍了顺反异构现象。
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烷烃和烯烃。
同时通过对比烷烃、烯烃同系物的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递变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类比推理和迁移能力。
而对于烯烃的顺反异构这部分内容是教材新增加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只讨论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不再扩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加深对加成反应等有机反应的理解。
3、初步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学习的思想在化学学习中的运用。
2、通过对比甲烷和乙烯的结构、性质让学生推断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类比推理和迁移能力。
3、进一步巩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分组协作能力。
3、通过知识的递层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索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烯烃的顺反异构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在《必修2》及《选修5》第一章已经学习了一些有机化学知识,如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烷烃和烯烃的性质在《必修2》中也已经有所学习,这为本节课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另外,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及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都有乐于展示自我的特点,为开展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供了条件。
但学生了解的知识没有上升到类别的性质,缺乏系统性。
烯烃的顺反异构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二、教法及学法
1、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比甲烷、乙烯的结构特点,分析二者性质的区别。
2、演绎推理法
运用已有甲烷和乙烯的知识,通过逻辑演绎,推导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及性质。
3、实验探究法
学生通过动手插球棍模型,探究丁二烯的顺反异构,同时加深了对空间异构体的理解。
4、多媒体辅助法
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静态事物动态化,将抽象事物直观化,以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程序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分组协作能力
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指出分类学习是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重点研究代表物运用演绎推理获知其他物质的性质是有机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过渡引入:将下列有机物分成两组,并按顺序填入下表。
深入探究:
1、分组的依据是什么?
2、还可以依据什么将他们分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回答,对比分析烷烃烯烃的结构不同点,进一步体会分类学习的思想在化学学习中的运用。
并强调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上的相似性说明性质上有相似性。
环节二、回顾旧知,演绎推理
引导思考回顾1:
1、依据甲烷的性质推断烷烃可能具有的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完成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引导思考回顾2:
1、依据乙烯的性质推断烯烃可能具有的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完成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比甲烷与其他烷烃的结构异同,推测烷烃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以及对比乙烯与其他烯烃的结构异同,推测烯烃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类比推理和迁移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
通过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强化烷烃和烯烃的性质,巩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环节三、分组探究,探求新知
指导学生动手:
用老师提供的球棍模型扎出CH
3-CH=CH-CH
3
的模型,并观察思考你能发现什么
问题?
老师讲解新概念:烯烃的顺反异构
设计意图:烯烃的顺反异构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模型,
并与同组其他同学作品对比,发现CH
3-CH=CH-CH
3
有两种不同结构,从而产生
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索精神,为讲解做好铺垫。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环节四、总结所学,检测提高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
展示测试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本节课学习的回顾,了解自己掌握了哪些新知识,在学习方法、能力上有哪些提升。
并通过测试题,既让学生巩固所学,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环节五、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1)课本P36:1、2、3、4、5五个题
(2)调查一下同学们生活中接触到的塑料哪些是聚乙烯哪些是聚氯乙烯?如何区分它们?
设计意图:课本习题为巩固所学,调查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而准备,可以在课外兴趣小组中交流,或在黑板报中登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会观察。
五、板书设计
脂肪烃(第一课时)
一、物质的分类
二、烷烃的结构及性质
三、烯烃的结构及性质
四、顺反异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