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烃(第一课时)说课稿

脂肪烃(第一课时)说课稿
脂肪烃(第一课时)说课稿

第一节脂肪烃(第一课时)说课稿

高二化学刘波涛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功能

脂肪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等,本节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和性质及其应用,使第一章中的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结合脂肪烃的性质,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及聚合反应等有机反应,为后续各章节中其它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其确立依据

为分散重难点,我们将第一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烷烃、烯烃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及烯烃的顺反异构”这一部分内容。在<<必修2>>中已经介绍了甲烷、乙烯等烃的典型代表物,但没有涉及有机物类别的概念,而本节在复习典型代表物性质的基础上,将内容提升到了类别的性质。

烷烃和烯烃的性质在<<必修2>>中已经涉及,本节通过“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教材中对烷烃和烯烃的性质也有简要的陈述,但陈述角度不同。如从认识分子组成及结构变化的角度来陈述烷烃和烯烃的化学性质,突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及聚合反应等有机反应类型。结合烯烃的结构特点,作为烯烃知识的提升,介绍了顺反异构现象。

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烷烃和烯烃。同时通过对比烷烃、烯烃同系物的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递变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类比推理和迁移能力。而对于烯烃的顺反异构这部分内容是教材新增加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只讨论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不再扩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加深对加成反应等有机反应的理解。

3、初步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学习的思想在化学学习中的运用。

2、通过对比甲烷和乙烯的结构、性质让学生推断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类比推理和迁移能力。

3、进一步巩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分组协作能力。

3、通过知识的递层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索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烯烃的顺反异构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在《必修2》及《选修5》第一章已经学习了一些有机化学知识,如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烷烃和烯烃的性质在《必修2》中也已经有所学习,这为本节课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另外,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及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都有乐于展示自我的特点,为开展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供了条件。但学生了解的知识没有上升到类别的性质,缺乏系统性。烯烃的顺反异构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二、教法及学法

1、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比甲烷、乙烯的结构特点,分析二者性质的区别。

2、演绎推理法

运用已有甲烷和乙烯的知识,通过逻辑演绎,推导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及性质。

3、实验探究法

学生通过动手插球棍模型,探究丁二烯的顺反异构,同时加深了对空间异构体的理解。

4、多媒体辅助法

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静态事物动态化,将抽象事物直观化,以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程序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分组协作能力

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指出分类学习是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重点研究代表物运用演绎推理获知其他物质的性质是有机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过渡引入:将下列有机物分成两组,并按顺序填入下表。

深入探究:

1、分组的依据是什么?

2、还可以依据什么将他们分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回答,对比分析烷烃烯烃的结构不同点,进一步体会分类学习的思想在化学学习中的运用。并强调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上的相似性说明性质上有相似性。

环节二、回顾旧知,演绎推理

引导思考回顾1:

1、依据甲烷的性质推断烷烃可能具有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完成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引导思考回顾2:

1、依据乙烯的性质推断烯烃可能具有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完成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比甲烷与其他烷烃的结构异同,推测烷烃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以及对比乙烯与其他烯烃的结构异同,推测烯烃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培养学生的演绎思维、类比推理和迁移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强化烷烃和烯烃的性质,巩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环节三、分组探究,探求新知

指导学生动手:

用老师提供的球棍模型扎出CH

3-CH=CH-CH

3

的模型,并观察思考你能发现什么

问题?

老师讲解新概念:烯烃的顺反异构

设计意图:烯烃的顺反异构是本节的一个难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模型,

并与同组其他同学作品对比,发现CH

3-CH=CH-CH

3

有两种不同结构,从而产生

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索精神,为讲解做好铺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环节四、总结所学,检测提高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

展示测试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本节课学习的回顾,了解自己掌握了哪些新知识,在学习方法、能力上有哪些提升。并通过测试题,既让学生巩固所学,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环节五、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1)课本P36:1、2、3、4、5五个题

(2)调查一下同学们生活中接触到的塑料哪些是聚乙烯哪些是聚氯乙烯?如何区分它们?

设计意图:课本习题为巩固所学,调查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而准备,可以在课外兴趣小组中交流,或在黑板报中登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会观察。

五、板书设计

脂肪烃(第一课时)

一、物质的分类

二、烷烃的结构及性质

三、烯烃的结构及性质

四、顺反异构

第一节:脂肪烃学案

高二化学1100×0.13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学案 一、烷烃和烯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 (1) 烷烃:仅含C—C键和C—H键的饱和链烃。通式:(n≥1) (2) 烯烃:分子里含有一个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通式:(n≥2) 乙烯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分子中6个原子在上,键角约为。2.物理性质 (1) 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相对密度; (2) 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熔沸点。 (3) 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4)逐渐过渡到液态(5≤n≤16)、固态(17≤n)。 (4) 烃的密度比水,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3.基本反应类型 (1) 取代反应: (2) 加成反应; (3) 聚合反应: 下面是我们学过的有机化学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 ①乙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乙烷: ②乙烯和溴的反应: ③乙烯和水的反应: ④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4.由于烷烃和烯烃的结构不同,使其在很多性质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填写表格加以对比总结。 5.二烯烃的1,2—加成与1,4—加成: ①CH2=CH—CH=CH2+Cl2→ ②CH2=CH—CH=CH2+Cl2→ ③nCH2=CH—CH=CH2→ 二、烯烃的顺反异构 1.异构现象的产生 由于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不同。 2.异构的分类 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的成为顺式结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别排列在双键的的成为反式结构。 如:顺—2—丁烯:;反—2—丁烯:。 3.性质的异同 顺反异构体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例1:对于C F 2Cl 2 (商品名称是氟利昂—12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B、分子中有非极性键 C、只有一种结构无同分异构体 D、是一种制冷剂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脂肪烃 第2课时

脂肪烃 第二课时 [练习]写出戊烯的同分异构体: [思考]以下两种结构是否相同? [板书]二、烯烃的顺反异构 [讲解]在烯烃中,由于双键的存在,使得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要比含有相同数目碳原子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多。除因双键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体外,在烯烃中还有一种称为顺反异构(也称几何异构)的现象。 当C=C双键上的两个碳原子所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不相同时,就会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这是由于与双键相连接的两个碳原子不能围绕它们之间的σ键键轴自由旋转的缘故(除了由于双键的关系以外,还有其他原因,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如果用a、b、c表示双键碳原子上的原子或原子团,那么,因双键所引起的顺反异构如下所示: 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居于同一边的为顺式(cis-),分居两边的为反式(trans-)。例如,在2-丁烯中,两个甲基可能同时位于分子的一侧,也可能分别位于分子的两侧。 [板书]1、顺反异构:由于与双键相连接的两个碳原子不能旋转,导致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排列方式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 2、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居于同一边的为顺式,分居两边的为反式。 [回忆]炔烃的定义。

[板书]三、炔烃 [自学讨论]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乙炔的分子结构特征,并推测乙炔可能的化学性质 [总结]乙炔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 2H 2,实验式:CH ,电子式: 结构式:H-C ≡C-H ,分子构型:直线型, 键角:180° [板书] 1、乙炔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原理:CaC 2+2H 2O →CH ≡CH ↑+Ca (OH )2 (2)装置: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 [思考]实验室制取乙炔气体能不能用启普发生器?为什么? [讲解]看上去电石与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产生的乙炔气体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似乎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气体。其实不然,这是因为:①电石跟水极易反应,启普发生器长期不用时,其中的电石也会跟挥发出的水蒸气反应而消耗,且产生的乙炔气体排出后可能发生危险;②电石跟水作用产生的熟石灰不易溶于水,呈糊状物附着在电石的表面,会积存一部分水分,致使关闭启普发生器开关后一段时间内,反应并不能及时停止;③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落入启普发生器底部,可能堵塞长颈漏斗下口;④电石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可能使启普发生器炸裂。 (3)收集方法:排水法。 [思考]用电石与水反应制得的乙炔气体常常有一股难闻的气味,这是因为其中混有H 2S ,PH 3等杂质的缘故。试通过实验证明纯净的乙炔是没有臭味的(提示:PH 3可以被硫酸铜溶液 吸收)。 [讲解]使电石与水反应所得气体通过盛有硫酸铜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闻其气味。H 2S 和PH 3都被硫酸铜溶液吸收,不会干扰闻乙炔的气味。

第一节 脂肪烃

第一节脂肪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理解主要化学性质。 3.了解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二)过程与方法 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 应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 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 教学重点 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教学教程 一、烷烃和烯烃 1、物理性质递变规律(烯烃物理性质类似于烷烃) (1)熔沸点:①碳原子数越多,相对分子质量越,熔沸点越; (如: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 ②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 (如: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③常温常压下是气体的烷烃,其碳原子数,此外,新戊 烷常温常压下也是气体。 (2)密度:碳原子数越多,密度越大;液态烷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的液态烷烃本身就是有机溶剂,如己烷。

[思考与交流] 完成教材图 结论:见课件 2、结构和化学性质 回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列表小结。 [思考与交流]化学反应类型小结 完成课本中的反应方程式。得出结论: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聚合反应: [思考与交流]进一步对比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

[思考与交流]丙烯与氯化氢反应后,会生成什么产物呢?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与问]烷烃和烯烃结构对比 完成课本中表格 [资料卡片]二烯烃的不完全加成特点:竞争加成 注意:当氯气足量时两个碳碳双键可以完全反应 二、烯烃的顺反异构体 观察下列两组有机物结构特点: 它们都是互为同分异构体吗? 归纳:什么是顺反异构? 思考:下列有机分子中,可形成顺反异构的是 A CH 2=CHCH 3 B CH 2=CHCH 2CH 3 C CH 3CH =C(CH 3)2 D CH 3CH =CHCl 三、炔烃 1)结构: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CaC 2+2H 2O —→ Ca(OH)2+C 2H 2↑ 实验装置:见教材 注意事项: a 、检查气密性; b 、怎样除去杂质气体?(将气体通过装有CuSO 4溶液的洗气瓶) —C —C —H H H H CH 3 CH 3 —C —C —H H H H CH 3 CH 3 第一组 C C = H H H 3C 3 C C = H H H 3C CH 3 第二组

《脂肪烃》教学设计

《脂肪烃》教学设计 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任思雄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选修5是化学新课程体系中系统性较强的模块,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是多种烃的衍生物的“母体”,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所以学好它,对以后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本节在复习必修教材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性质,使第一章中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结合烷烃和烯烃的性质,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等有机反应,为后续各章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2、本节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取代、加成反应。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脂肪烃沸点和相对密度的变化规律。以典型的脂肪烃为例,通过对比归纳的方式掌握烷烃、烯烃的结构特点以及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2)根据脂肪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掌握加成、取代反应等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脂肪烃的分子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从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推出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 通过对比归纳烷烃与烯烃的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图片、模型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化学知识在世界体育三大赛事中的应用,体验化学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脂肪烃的结构特点和烷烃、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烯烃的化学性质 【重点突破】通过学生对比分析与归纳,交流讨论运用对比的方式突破重点 【难点突破】通过动画模拟主要化学反应,学生参与分析药物并讨论反馈合成路线的方式来突破难点 三、教法分析 在教学流程上采用课前导学,课堂质疑,反馈矫正,迁移创新四步教学法,在具体细节处理上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类比法、讲解法、讨论、归纳对比法、任务驱动法、运用多媒体等。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问题探索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也充分体现主体性课堂模式,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综合练习

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聚乙稀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B.纤维素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因为它在人体内可以水解成葡萄糖 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酿酒、紫外线消毒等过程都有化学变化发生 D.乙烯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2.有8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1,3-丁二烯;⑤2-丁炔;⑥环己烷;⑦邻二甲苯;⑧环己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使之褪色的是() A.④⑤⑧ B.④⑤⑦⑧ C.③④⑤⑧ D.③④⑤⑦⑧ 3.能说明某烃分子里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组成中含碳氢原子数比为1:2 B.完全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 C.能与溴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还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D.空气中燃烧能产生黑烟 4.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化物,该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A.C3H8 B.C4H10 C.C5H12 D.C6H14 5.下列物质中,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①乙烯②乙烷③乙苯④乙炔⑤二氧化硫⑥甲苯⑦苯⑧异戊二烯. A.②③⑥ B.②③⑤⑥⑦⑧ C.②⑤⑦ D.②⑦ 6.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反应类型不同 B.蔗糖、油脂、蛋白质都可以水解 C.乙烯和氯乙烯都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得到高分子材料 D.乙醇和乙酸都存在碳氧双键,二者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7.下列烯烃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 A.丙烯 B.1-丁烯 C.1-戊烯 D.2-甲基-2-丁烯 8.氯气(Cl2)和氧气(O2)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CH4)反应。已知O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2和H2O,由此推断Cl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最终生成物是()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8390757.html,l4和HCl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8390757.html,l4和H2 C.CH2Cl2和H2 D.C和HCl 9.有8种物质: (1)乙烷; (2)乙烯; (3)乙炔; (4)苯; (5)甲苯; (6)环己烯; (7)聚丙烯,其中既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的是() A.(1) (4) (7) B.(1) (3) (5) C.(4) (6) (7) D.(2) (3) (5) 10.烷烃又叫饱和烃,其通式为C n H2n+2(n为正整数).下列有机物属于饱和烃的是() A.C6H12 B.C7H16 C.一氯甲烷 D.C2H6O 11.制取较纯的氯乙烷,用下列哪种方法()

脂肪烃教学设计

《脂肪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脂肪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2章《烃和卤代烃》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烷烃、烯烃、炔烃三类重要脂肪烃,在教材上呈现时突出了类别的概念。本节内容是对化学2中已经介绍的烷烃和烯烃的代表物—甲烷和乙烯知识的提升,重点介绍的是炔烃的代表物—乙炔的制取、结构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烯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复习和提升烯烃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2.能力目标: (1) 让学生在阅读、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 (2) 充分认识人类理论思维的能动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烯烃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正确书写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有机知识是在高一下学期,距今已经一年之久,所以对已学过的乙烯知识已经大多忘却,仍然必须重点复习,要帮助学生将乙烯的结构性质知识迁移到烯烃。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类比、迁移法:以“结构决定性质为”指导思想处理各类烃与其代表物的关系 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脂肪烃》的教材内容,初步把握各类烃的结构和性质特点,了解乙炔的制取方法,并填写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ppt,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教室内教学,课前准备好乙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用品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通过抽查各层次的学案,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复习有机物的分类方法,引入烃的有关概念,引入新课。(见PPT)

最新苏教版化学选修5《脂肪烃》教案.doc

专题三常见的烃 第一单元脂肪烃 要点:一、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概念 二、脂肪烃的分类及特性 1 物理性质(1)烷烃的熔沸点 (2)烷烃的水溶性 2 化学性质(1)知识回顾 (2)特征反应:a烷烃的取代反应 b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不对称加成、二烯烃的加成) c加聚反应:乙烯型加聚反应 1,3-丁二烯型加聚反应 三脂肪烃的 1工业制法 2实验室制法 (第一课时) 【问】你知道什么是烃? 烃是一类只含有C、H元素的有机物。 一烃的分类 1 结构中有无苯环 不含双键、叁键等不饱和键——饱和烃——烷烃不含苯环————脂肪烃 含双键、叁键等不饱和键——不饱和烃——烯烃、炔烃烃

含有苯环————芳香烃 二脂肪烃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交流与讨论】 (1)烷烃的熔、沸点(见课本P40) 【问】烷烃的沸点与其分子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a)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 (b)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4的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其他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c)烷烃的相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注意:表中所列烷烃均为无支链的烷烃,常温常压下是气体的烷烃除了上述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几种分子之外,还有一种碳原子数为5的分子,但分子中含有支链的戊烷,【问】烷烃分子的熔沸点为什么会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大即相对分子质量的提高而升高呢?由于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逐渐增大,从而导致烷烃分子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补充:烷烃的熔点在开始时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呈折线上升,这是由于其熔点不仅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还与结构的对称性有关。 (2)水溶性——烷烃分子均为非极性分子,故一般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液态烷烃本身就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二化学性质 1 【知识回顾】完成下表 2 特成反应 【学生回答】——完成下列填空 (1)甲烷与纯卤素单质(Cl )发生取代反应 2

第一节脂肪烃教案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 3、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过程与方法】 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计算机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有机物的结果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难点 烯烃的顺反异构 四、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引入】师: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烃和卤代烃。在高一的时候我们接触过几种烃,大家能否举出一些例子? 众生:能!甲烷、乙烯、苯。师:很好!甲烷、乙烯、苯这三种有机物都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又称烃。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而卤代烃则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 物的一种。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一一脂肪烃。 【板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师:什么样的烃是烷烃呢?请大家回忆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板书】一、烷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C键和C —H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 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烷烃的通式:C n H2n+2 (n > 1) 师:接下来大家通过下表中给出的数据,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看自己能 得到什么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表总结出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板书】2、物理性质 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 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 w 4)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还有,烷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师:我们知道同系物的结构相似,相似的结构决定了其他烷烃具有与甲烷相似的化学性质。 【板书】3、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 (1)取代反应 光照 女口:CH3CH3 + Cl2 —CH3CH2CI + HCI

第二章脂肪烃化合物_有机化学及实验

第二章 脂肪烃 一 基本要求 掌握:脂肪烃的命名及其化学性质;掌握脂肪烃的制备、分离、提纯与鉴别。 熟悉:脂肪烃的物理常数及其光谱特征。 了解:脂肪烃的结构;了解对映体的相关概念及其命名。 二 基本概念 碳正离子(carbonium ions),碳负离子(carbanions),自由基(free radicals),E-Z 命名法(E-Z nomination ),亲电试剂,亲电加成,马氏规则,顺式加成,反式加成,双烯加成,协同反应(concerted reaction),亲核试剂(nucleophilic reagent),亲核加成(nucleophilic addition),加成反应(addition reation), 取代反应(substitution reaction),裂化反应,聚合反应,异构化反应,R-S 标记法。 三 重点与难点提示 1烯烃的顺反异构 两个相同基团处于双键同侧的叫顺式,处于异侧的叫反式。如果有一个 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相同的基团,该烯烃就不存在顺反异构体。 对连有四个不相同基团的烯烃,必须采用IUPAC 命名(E -Z 命名法)。 该命名法的要点是:根据各取代基的优先顺序来命名顺反异构。如果两个优先顺序在前的取代基在双键的 同一侧,称作Z-式,反之称作E-式。 (Z,Z)-2,4-己二烯 (Z,E)-2,4-己二烯 (2Z,4Z)-3-甲基-2,4-己二烯 2 脂肪烃的化学性质 A )酸性:脂肪烃化合物酸性强弱顺序为: B )氧化反应KMnO 4作为氧化剂 ;臭氧作为氧化剂;空气作为氧化剂;烯烃能被过氧羧酸氧 化 为环氧化合物:燃烧 C )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催化加氢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与溴,氢卤酸,次卤酸,烯烃,水, 硫酸,乙硼烷) 3 脂肪烃的立体化学 C b c a a 顺-2-丁烯 反-3-氯-3-己烯C C H CH 3H CH 3C C H CH 2CH 3Cl CH 3CH 2(Z)-1-氯-2-溴-丙烯 (E)-3-甲基-4-乙基-3-庚烯C C Cl H Br CH 3C C CH 2CH 2CH 3CH 2CH 3CH 3CH 3CH 2R H R H + 酸 共轭碱CH 2HC CH 2CH 3 H H H H >>

第十二章 学案55 脂肪烃

学案55脂肪烃 [考纲要求] 1.以烷烃、烯烃、炔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4.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知识点一烷烃 1.概念 分子中碳原子之间以________结合成链状,剩余的价键全部跟________结合的烃叫烷烃。其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性质 随碳原子数的递增,沸点逐渐________,相对密度逐渐________,其中碳原子数为1~4的烷烃,常温下为____态。 3.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如乙烷和氯气生成一氯乙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反应:可在空气中燃烧。 问题思考 1.甲烷跟溴水中的Br2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Br吗? 知识点二烯烃 1.概念 分子里含有________的不饱和烃叫烯烃,含一个碳碳双键的链状烯烃的分子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性质 随碳原子数的递增,沸点逐渐________,相对密度逐渐________,其中碳原子数为1~4的烯烃,常温下为____态。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________。 ②在空气中燃烧。 (2)加成反应 乙烯能使溴水_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利用乙烯制取乙醇,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聚反应 由不饱和的单体加成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加聚反应。如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炔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2.1《脂肪烃》第二课时学案1

第2节脂肪烃 第二课时炔烃 【学习目标】 1.掌握乙炔的结构及主要性质。 2.掌握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3.了解脂肪烃的来源和石油化学工业。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自主预习】 1.乙炔的分子式,结构简式,最简式。乙炔的分子构型为_______。 2.炔烃是分子中含有的链烃的总称,分子组成的通式为。 3.乙炔是_______色_______味的气体,微溶于____,易溶于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乙炔燃烧: (2)乙炔和溴水的反应: 5.脂肪烃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石油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6. 炔烃 (1)概念:链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的不饱和烃教炔烃。通式: (2)炔烃的通性: ①物理性质:a. 随着碳原子的增多,熔沸点逐渐,相对密度逐渐。所以由态→态→态。 b. 碳原子数≤的炔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体。 c. 炔烃的相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d. 炔烃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②化学性质与C2H2相似。 a.均能燃烧:通式为

b.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c.常用代替的四氯化碳溶液来检验炔烃。 【预习检测】 1.关于炔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里含有碳碳叁键的脂肪烃叫做炔烃 B.分子里所有碳原子都处在一条直线上 C.分子组成符合C n H2n-2通式的链烃,不一定是炔烃 D.乙炔及其同系物中,乙炔的含碳量最大 2.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的产量B.乙烯的产量 C.汽油的产量D.硫酸的产量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乙炔的结构特点 观察乙烷、乙烯和乙炔的球棍模型 【思考交流】 1.写出者的三者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2.分析三者的空间结构,比较它们结构的异同点。 【归纳整理】 1.乙炔的结构特点 分子式:C2H2 电子式: 结构式:H—C≡C—H 结构简式:CH≡CH 或HC≡CH 空间结构:直线型,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均在同一直线上。 2.炔烃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的一类不饱和链烃,通式为C n H2n-2(n≥2),官能团为—C≡C—。 【学以致用】 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直线上的是() A.CCl4B.CH≡CH C.CH2===CH2D.CH≡CCH3 探究活动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A卷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6高一下·伊春期中)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 . “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 . “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D . “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考点】 2. (2分) (2018高三上·石家庄月考) 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 . 15种 B . 28种 C . 32种 D . 40种 【考点】 3. (2分)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煤、石油、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石油分馏可获得石油气、汽油、煤油等石油产品。

B . 石油催化裂化是工业上获得乙烯的主要途径。 C .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取甲醇和合成氨。 D . 煤的液化、气化、煤的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 4. (2分) (2018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有关化合物 (b) 、 (d)、 (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b的一氯代物有三种 B . b、d、p的化学式均为C8H10 ,均属于碳水化合物, C . b、d、p分子所有碳原子均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 . 一分子d与两分子Br2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最多有4种 【考点】 5. (2分)乙炔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转化成许多化合物,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正四面体烷的二氯代物只有1种 B . 乙炔生成乙烯基乙炔是加成反应 C . 等质量的苯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同

脂肪烃练习案(精品)

第一节脂肪烃练习案(第一课时) ()1.下列烷烃的一氯取代物中没有同分异构体的是 A.丙烷 B.丁烷 C.异丁烷 D.新戊烷 ()2.乙烷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混和,最多可以生成几种物质 A.6种B.7种C.9种D.10种 ()3.甲烷和丙烷混合气的密度与同温同压下乙烷的密度相同,混合气中甲烷和丙烷的体积比是 A.2:1 B.3:1 C.1:3 D.1:1 ()4.下列烯烃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 A.丙烯B.1-丁烯 C.2-正戊烯 D.3-甲基-2-丁烯 ()5.有一类最简单的有机硅化物叫硅烷,它们的组成与烷烃相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硅烷的分子式可用通式Si n H 2n+2表示 B.甲硅烷(SiH4)没有甲烷稳定 C.甲硅烷易燃烧,生成SiO2和H2O D.甲硅烷的密度比甲烷的密度小 ()6.下列五种烃①2-甲基丁烷②2,2-二甲基丙烷③戊烷④丙烷⑤丁烷,按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④>① C.③>①>②>⑤>④D.④>⑤>②>①>③ ()7.已知两种结构式互为同分异构体(a、b为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称为烯烃的顺反异构,试推断一氯丙烯的同分异构体(不含环状结构)共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8. 有八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1,3-丁二烯、⑤2-丁炔、⑥环己烷、⑦环已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的是 A.③④⑤⑧ B.④⑤⑦ C.④⑤ D.③④⑤⑦⑧ ()9.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的混合物共10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使混合气通过足量溴水,溴水增重8.4g,则混合气中的烃分别是( ) A.甲烷和乙烯B.甲烷和丙烯 C. 乙烷和乙烯 D. 乙烷和丙烯 ()10.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式为C n H2n+2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烷烃 B.通式为C n H2n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烯烃 C.通式为C n H2n-2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炔烃 D.通式为C n H2n O2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羧酸 ()11.把M mol H2和N mol C2H4混合, 在一定条件下使它们一部分发生反应生成W mol C2H6, 将反应后所得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 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A.M + 3N mol B.M 2 + 3N mol

最新人教版选修五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炔烃和脂肪烃的应用 作业

第二课时炔烃和脂肪烃的应用 选题表 考查点基础过关能力提升乙炔的性质、制法2,5 10 炔烃的结构与性质3,6 脂肪烃的来源与应用1,7 综合应用 4 8,9 基础过关(20分钟) 1.(2018·山东聊城期末)下列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B.石油是由多种烃组成的混合物 C.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D.通过石油的裂化可以提高汽油的产量 解析: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且燃烧产物无污染,A正确;石油是多种烷烃、环烷烃和少量芳香烃的混合物,即石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B正确;用煤来生产水煤气是煤的气化,用煤来生产甲醇为煤的液化,两个变化均有新物质生成,故是化学变化,C错误;石油裂化的目的是获得轻质油,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D正确。 2.下列有关乙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燃烧时有浓烈的黑烟 B.实验室制乙炔时可用CuSO4除杂质气体 C.为了减缓电石和水的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来代替水 D.乙炔可用排空气法收集 解析:乙炔含碳量很高,故燃烧时有浓烈的黑烟,A正确;硫化氢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故可用硫酸铜除去杂质气体,B正确;电石与水反应非常剧烈,通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减缓反应的速率,C正确;乙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乙炔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不大,一般不用排空气法收集,D不正确。 3.(2018·陕西西安中学期中)关于炔烃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 A.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称为炔烃 B.炔烃分子里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直线上 C.炔烃易发生加成反应,也易发生取代反应 D.炔烃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析:多碳原子的炔烃中碳原子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如1丁炔中的4个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B错误;炔烃易发生加成反应难发生取代反应,C错误;炔烃既能使溴水褪色,也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D 错误。 4.(2018·湖南张家界期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石蜡油的催化裂化,装置如图:

脂肪烃导学案

高二化学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 【学习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的结构及物理性质递变规律 2、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掌握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3、了解脂肪烃的来源和石油化学工业 【学习重点】烷烃、烯烃、炔烃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课前预习区】 【课堂互动区】 一、烷烃和烯烃 【思考与交流】(认真观察分析P28表2-1、2—2,进行讨论并作图) (一)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随分子中碳原子数递增的规律性变化: 熔沸点变化:密度变化:状态变化: (二)烷烃、烯烃的化学性质 1、烷烃 (1)取代反应(特征性质) 写出乙烷与溴单质生成溴乙烷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烷烃取代反应的共同特征: 2、烯烃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双键的还原性,特征性质)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成反应(特征性质)

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烯通入溴水中: 乙烯与水的反应: 乙烯与氯化氢的反应 ②丙烯与氯化氢反应后,会生成什么产物呢?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 (3)烯烃的自身加成聚合反应 — 加聚反应 乙烯的加聚反应: 丙烯的加聚反应 : 探究:你能写出CH 2=CH —CH =CH 2与Cl 2发生加成反应的方程式吗? 【针对练习一】制取一氯乙烷,采用的最佳方法是( ) A .乙烷和氯气取代反应 B .乙烯和氯气加成反应 C .乙烯和HCl 加成反应 D .乙烷和HCl 作用 二、烯烃的顺反异构 观察下列两组有机物结构特点: 它们都是互为同分异构体吗? 【归纳】什么是顺反异构? 【针对练习二】下列有机化合物有顺反异构体的是( ) A .CH 3CH 3 B .CH 2=CH 2 C .CH 3CH =CH 2 D .CH 3CH =CHCH 3 【小结】对比烷烃和单烯烃的结构和性质 三、炔烃 (一)乙炔 1、书写乙炔的分子式、电子式和结构式及物理性质。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官能团: 物理性质:乙炔是一种 色、 味、 溶于水的气体, 溶于有机溶剂。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 (1)原理: (化学方程式表示) (2)装置:固+液→气 (3)根据课本图2-6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C C = H H H 3C CH 3 C C = H H H 3C CH 3 第二组 —C —C —H H H H CH 3 CH 3 —C —C —H CH 3 H H CH 3 H 第一组

高考化学 脂肪烃考点复习学案

高考化学脂肪烃考点复习学案 考点36脂肪烃 1.了解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和主要用途 2.了解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组成(通式)、结构特征以及性质的递变规律; 3.掌握烷烃取代,烯烃、炔烃加成及加聚等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4.能书写简单烯烃的顺、反异构体,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体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性。 5.了解脂肪烃的 来源及其应用。 一、甲烷 1.甲烷的结构 ⑴几种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最简式 ⑵分子构型 2.物理性质:色有气味的体,溶于水 3.化学性质: a.氧化反应(燃烧氧化) b.取代反应 二、乙烯 1.物理性质:色有气味的体,溶于水 ⒉乙烯的结构: ⑴几种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最简式 ⑵分子构型: ⑶化学性质: 3.乙烯的制备: 三、乙炔 ⒈乙炔的制法:电石法(实验室与工业制法相同) ⑴原理: [思考:Al4C3、Mg2C3、Al(CH3)3与水反应的产物 ] ⑵装置:固 +液→气

仪器: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导气管 注意:①不用启普发生器:反应剧烈,气流难以控制、放热产物微溶于水。 ②为控制反应速度,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用饱和食盐水代替H2O并用分液漏斗 ⑶收集: ⒉乙炔的结构: ⑴几种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最简式(C≡C) ⑵分子构型:直线形结构 ⒊乙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 ⒋乙炔的化学性质: ⑴氧化反应: ①燃烧氧化: 火焰明亮,带有浓烟(原因) ②酸性KMnO4氧化:紫红色褪去 ⑵加成反应:与H2、X2、HX、H2O均能加成,分步加成(1:1、1:2), 四、烷烃、烯烃、炔烃的比较及递变规律 ⒈结构特点: 烷烃: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分子,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又叫饱和链烃。键角:109o28',锯齿形空间结构。通式:C n H2n+2,CH4含H量最高。 烯烃:单烯烃:含一个C=C的链烃,通常说的烯烃即单烯烃,C=C中的C是sp2杂化通式:C n H2n,烯烃的最简式相同。 二烯烃:含2个C=C的链烃,2个C=C连在一起的叫共轭二烯烃。 炔烃:含一个C≡C的链烃,C≡C中的C是sp杂化,通式:C n H2n-2 ⒉物理性质: ⑴状态:n(C)≤4的烃均为态,n(C)>4的烃为态。 ⑵熔沸点:随n(C)增多而升高。 ⑶密度(相对密度): n(C)↑,ρ↑,但ρ均小于水。 ⑷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液态烃均可作为有机溶剂) ⒊化学性质: ⑴烷烃: ①燃烧氧化:C n H2n+2+O2 ②取代反应: ⑵烯烃: ①发生氧化(燃烧、KMnO4):C n H2n+O2 ②加成(H2、X2、HX、H2O):

脂肪烃练习案第二课时(精品)

第一节脂肪烃练习案(第二课时) ()1.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烯B.聚乙烯C.丙烯D.乙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A.0.5mol甲基含3.5N A个电子 B.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N A C.1.5mol羟基中含有质子数目为13.5N A D.标况下22.4L辛烷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生成气体物质分子数为8N A ()2.下列关于乙炔制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反应 B.此反应是放热反应C.为了除去杂质气体,除了用硫酸铜外还可用氢氧化钠溶液 D.反应中不需加碎瓷片作沸石 ()3.既可以鉴别乙烷和乙炔,又可以除去乙烷中含有的乙炔的方法是A.通入足量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B.通入足量NaOH溶液 C.通入足量高锰酸钾溶液 D.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加成 ()4.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烯烃、炔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需要空气量的比较中正确是 A.烷烃最多 B.烯烃最多 C.炔烃最多D.三者一样多 ()5.关于炔烃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链烃叫炔烃B.炔烃分子里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直线上C.炔烃易发生加成反应,也易发生取代反应 D.炔烃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6.据报道,近来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其结构式为:HC≡C—C≡C-C≡C-C≡C-C≡N。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A.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可由乙炔和含氮化合物加聚制得 ()7.下列化工工艺可得到汽油的是 A.裂化 B.常压分馏 C.裂解 D.催化重整 ()8.某烃W与溴的加成产物是2,2,3,3—四溴丁烷,与W互为同系物的是 A.乙炔B.2—丁烯C.1,3—丁二烯D.异戊二烯 ()9.用乙炔为原料制取CH2Br—CHBrCl,可行的反应途径是 A.先加Cl2,再加Br2 B.先加Cl2,再加HBr C.先加HCl,再加HBr D.先加HCl,再加Br2 ()10.下列各选项能说明分子式为C4H6的某烃是,而不是 CH C —CH2—CH3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脂肪烃知识点

第一节脂肪烃 杭信一中何逸冬 一、烷烃 1、基本概念 ①通式:CnH2n+2 ②不饱和度:0(高中阶段主要研究链状烷烃) ③代表物质:甲烷CH4 2、甲烷 ①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无毒。烷烃中碳原子数大于等于4时,烷烃为液态或固态。 ②基本结构:结构式:电子式:空间构型:正四面体 ③制取方法:使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共热制取 CH3COONa+NaOH →CH4+Na2CO3 ④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强酸、强碱等不反应 a、与氧气的反应(燃烧、氧化反应) CH4+2O2 →CO2+2H2O 现象:淡蓝色火焰,无烟 延伸: (1)烷烃燃烧通式 (2)氧化反应(有机范围) 使有机物得到氧原子或者失去氢原子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b、与氯气的反应(取代反应,光照条件) 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替换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烷烃或烷基上的氢原子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一般为光照。 (第一步反应) (第二步反应)

(第三步反应) (第四步反应) 现象:无色气体逐渐形成油状液滴,由于溶有部分氯气,液滴略呈黄绿色 【习题一】 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烷是烷烃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甲烷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 D.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分析】甲烷为最简单的有机物,为正四面体结构,性质较为稳定,可发生取代反应,为正四面体结构,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甲烷为最简单的烃,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故A正确; B.甲烷广泛存在于天然气、沼气中,故B正确; C.甲烷为非极性分子,而水为极性分子,甲烷不溶于水,故C错误; D.甲烷的C-H键相等,且键角为109°28′,为正四面体结构,故D正确。故选:C。 【习题二】 天然气是一种很重要的清洁能源,其主要成分为CH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CH4是液体 B.一氯甲烷分子式为CH4Cl C.CH4与Cl2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D.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分析】A.依据甲烷常温下为气体的物理性质解答; B.一氯甲烷中含有1个C,3个H,1个l;

学案7:脂肪烃(烷烃和烯烃).doc

1. 制取一氯乙烷,采用的最佳方法是(1分) A. 乙烷和氯气取代反应 B.乙烯和氯气加成反应 C.乙烯和HC1加成反应 D.乙烷和HC1作用 2. 下列事实可证明甲烷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而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的平而结构的是 A.甲烷中的四个键的键长、键角相等B、CM是分了晶体 C、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D、三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 卜.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由乙烯制乙醇 B、由甲烷制四氯化碳 C、由乙快制氯乙烯 D、由乙醇制乙烯 镖偷摞霓/案 一:硬矿?赤 1、了解烷炷、烯炷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炷、烯炷的化学性质 3、了解烷炷、烯炷的特征结构、烯炷的顺反异构 4、让学生在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 1、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烷炷的取代反应 2、烯炷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烯炷的顺反异构现象 1、烷炷和烯炷物理性质递变规律(P28“思考与交流”,读表2-1和表2-2按要求绘制下图)

沸点/ P 相对密度 . 分子中碳原子数 ■■■■■■■■■ A ■分子中碳原子数 结论:烷炷和烯炷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a) 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相对密度逐渐; (b) 分子里碳原了数等于或小于—的炷,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他炷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c) 烷炷的相对密度水的密度。 (d)分子式相同的炷,支链越多,熔沸点越 [学习迁移]结构决定性质,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在化学性质上也相似。 (-)烷炷(又叫做炷): 1、概念:在炷的分了里,碳原了之间只以—键结合,碳原子剩余的价£建全部跟—原了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通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